学生版“从先秦到秦汉”高一专项练_第1页
学生版“从先秦到秦汉”高一专项练_第2页
学生版“从先秦到秦汉”高一专项练_第3页
学生版“从先秦到秦汉”高一专项练_第4页
学生版“从先秦到秦汉”高一专项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先秦到秦汉”高一同步专项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有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这表明当时河姆渡人(

)A.已掌握制瓷技术 B.仍处于旧石器时代C.具有尚武的精神 D.具有一定审美意识2.如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依据表中信息可以确认的是(

)遗址名称所在区域考古发现(部分)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长江中游地区大型祭祀遗址、大量精美玉器、大批量生产的红陶杯等红山牛河梁遗址东北地区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精美玉器、彩陶筒形器等良渚遗址江浙地区祭祀中心、积石冢、墓地、黑皮陶为主的陶器、大量多形制的石器和玉器等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黄土高原北部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城门遗迹、宫殿区等中华文明具有一体多元特点 B.中国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C.各区域间有直接的文化交流 D.当时的阶级分化已日益明显3.《尚书》中的《酒诰》和《召诰》均提及了“男”服,位列侯、甸之后。《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则言“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材料可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宗法观念的萌发 B.国家的管理制度C.等级制度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形成4.商朝时,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这段材料表明商朝的国家管理制度是()A.宗法制 B.郡县制度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5.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这说明周代礼乐制(

)A.不符合社会实际 B.不利于王室统治 C.没有教化的功能 D.本质是等级制度6.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 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7.据图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转型进程加快 B.铁器已在生产生活中普及C.冶铁业规模化经营 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8.有学者指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改变了“诸侯卑秦”的局面,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秦王朝的短命也在商鞅变法时埋下了伏笔。下面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秦短命而亡相关的是(

)A.实行世卿世禄 B.实施重农抑商C.允许土地买卖 D.推行严刑峻法9.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孟子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荀子说“土之与人也,国家之本作也”。这些思想在当时(

)A.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 B.促进分封宗法制度瓦解C.反映不同阶层共同理想追求 D.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强化10.先秦一位思想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在伦理观上,主张用“礼义”来对人性进行“化性起伪”的改造。以下观点与该思想家相符的是(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D.礼法并重,王霸并用11.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A.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C.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12.下图为秦敦示意图,敦为圆形,敛口,鼓腹,圈足,有盖,上为圆形把,通体饰勾连云纹和回纹。器内有铭文“轨”字,又称为“轨敦”,兼有督促与法度之意。这体现了秦朝(

)注重法律教化的日常灌输 B.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C.铜器品种与铸造技术单一 D.民本思想成为法制化核心13.秦朝乡官中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徽等,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其中三老掌教化,有秩掌听讼、收税、差役等,啬夫职掌与有秩相同,游徽掌巡察、逐捕盗贼。秦朝的乡官制度(

)A.加强了地方基层自治 B.形成了权力制衡机制C.实现了农村地区稳定 D.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14.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怂恿胡亥篡位,胡亥竟说:“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蒙恬在被冤杀之前,还引用《尚书·金滕》中周公的故事来表白自己的忠心。这说明秦朝(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 B.宗法观念影响突出C.仁义原则影响政治观念 D.以法治国名不符实15.汉文帝前元六年,儒生贾谊在奏章《治安策》中论述道:“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这一主张(

)A.蕴含了民族团结的进步思想 B.巩固了儒学独尊地位C.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 D.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16.某学者指出,汉代文景之治,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该学者意在强调汉代文景之治(

)A.废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使地主和商人相互勾结C.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D.具有封建统治的局限性17.汉武帝在处理一些重要政事时,依靠一些亲信或宾客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A.缓和中央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B.致使政府行政效率不断地提高C.调整中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促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18.据《后汉书·百官志》注引《韩诗外传》曰:“阴阳不和,四时不节,星辰失度,灾变非常,则责之司马;山陵期阤,川谷不通,五谷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据此可知,汉代(

)A.政治生活中神权色彩浓厚 B.规范统治者的政治行为C.统治者开始实行愚民政策 D.深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19.以下是对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概括,表格内容可以说明(

)幼帝即位14岁以下10人和帝、殇帝、安帝、婴帝、顺帝、冲帝、质帝、灵帝、少帝、献帝宦官专权史书详细记载9人郑众、侯览、梁冀、唐衡、单超、管霸等外戚干政6姓外戚窦氏、邓氏、阎氏、梁氏、董氏、何氏军阀割据13州进30名曹操、袁绍、吕布、张扬、陶谦、张绣、刘表、董卓、孙权等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军阀割据 B.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局黑暗C.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导致军阀割据 D.幼帝即位直接影响中央集权20.汉光武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大多以战争局势为主题,如《更始时南阳童谣》等。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多以描写经学大师为主,如《诸儒为贾逵语》等。这说明(

)A.西汉文学缺乏鲜明特色 B.歌谣是文学的唯一形式C.文景之治阻滞文学发展 D.文学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墓,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从葬。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材料二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此外。在良渚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龙山文化考古遗存中蕴含的早期国家和文明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一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22.(20分)早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郡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