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个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文字的发明 C.社会分工的形成 D.生产力发展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他的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C.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 D.带有人文色彩3.雅典公民大会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提前四天确立公民大会谈论事项;来自基层的提议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才能接受投票;因为种种原因,担心第一次投票不安全,还可以进行第二次投票。此议事规则有利于A.强化公民大会权力 B.减少决策冲动失误C.防止政治人物独裁 D.权力相互制约平衡4.古罗马重视法律的制定,制定时先设定了基本的原则,于基本原则下再制定细节。它是一套明确规定的系统观念——“界定了一个社会集体的详细结构与行动方式之法律义务,其中没有任何含糊不清的东西。”它的好处是它可以完全超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表明罗马法()A.可以保护所有人的权益 B.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C.由归纳客观材料而制定 D.很好地贯彻了民众的意愿5.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船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这说明A.亚非拉文明具有共同特征 B.交通是文明传播的必然前提C.文明交融能促进社会发展 D.商品贸易促进了社会的转型6.“在古罗马时代,社会陷入动乱,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求附近富有的地主保护,即使把自己的农田交给地主。不过命运待他不薄,他仍可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成了领主的佃农。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就只能靠卖身来生活。”材料可用来说明()A.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B.欧洲封建社会开始于古罗马时代C.封建关系下权力和义务的均衡性 D.土地是区分社会等级的唯一标准7.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A. B.C. D.8.法兰西王国是法兰克王国分裂的产物,加佩王朝延续了340多年。起初,加佩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都被地方上的大封建贵族篡夺。后来,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常常美化、神化法国国王,甚至说他能显灵治病、妙手回春。这说明法国()A.国王获得市民的支持 B.王权与贵族矛盾减少C.世俗王权得到了强化 D.民族意识在不断加强9.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A.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C.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10.法国有一个城市叫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2世纪这里发生的琅城事件。面对收了赎金及背信弃义的主教高德理,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其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琅城事件被认为是中世纪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并一直被史家当作市民革命的典型案例。琅城事件()A.源于城市发展受阻于教会统治 B.赢得了城市的完全自治C.参与者主要是商人与骑士 D.保护了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11.《查士丁尼法典》就其编辑方法而言,法律编纂委员会通过对先前法学家的援引来强调传统;法律条文也日渐统一于君主的谕令之中,民众、元老院、官员以及法学家的立法活动逐渐寿终正寝。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A.旨在整理前代的法典 B.日益适应君主权力加强的需要C.完善了法律编辑方法 D.法律渊源多元性特征更加明显12.8世纪,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C.垄断了亚欧间贸易 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13.一战后,战胜国在瓜分某一帝国的条约中写到:“除伊斯坦布尔以外的东色雷斯地区割让给希腊;承认亚美尼亚及汉志独立;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放弃所有亚非属地,由英法两国成立保护国委任统治;承认意大利吞并多德卡尼斯群岛”。条约签订意味着该帝国的解体。该帝国()①最初兴起于伊朗高原 ②其首都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③扩张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④解体改变了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政治版图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4.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①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②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③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④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5.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 B.维系统治的合法性C.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D.提高武士阶层地位16.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A.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C.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 D.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17.分析下图信息可以得出()①古代非洲文明呈现多点分布 ②古代非洲沿海地区交通便利③北非受欧亚文明影响更明显 ④非洲冶铁技术水平高于亚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有一种古代文明曾经非常繁荣。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有独特的文字和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创造这一文明的是()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19.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得益于专制君主的支持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20.1477年,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得到许多人认可。这一作品()A.刺激了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B.反映了意大利的绘图技术高超C.得到了欧洲民众普遍接受 D.促进了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21.下图是15世纪某一航海家的两次航海路线图:图中路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基于航海探索经验的积累 B.环球航行的新航线已经开辟C.航海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2.18世纪中后期,英国库克船长在航海活动中掌握了南太平洋的水文、信风等信息和北太平洋的航海规律。与此同时,法国也派遣了船队前往太平洋深处进行航路探索、文明发掘和科学研究等活动。这些探险活动()A.实现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B.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C.表明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形成 D.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23.16世纪初,身处墨西哥的殖民者发生骚乱,要求当地殖民政府供应小麦面包。于是,当地殖民政府鼓励种植小麦,“确保新西班牙能够生产足够的小麦与其他粮食,以喂饱自己这些人口”。殖民政府的举措在客观上()A.有利于缓解美洲的粮食短缺问题 B.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原料条件C.开启了欧洲饮食文化的传播进程 D.丰富了墨西哥地区的农作物和饮食结构24.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英国殖民不断扩展,爱尔兰人只能耕种于贫瘠之地,高产的马铃薯逐渐成为了爱尔兰的单一粮食作物。19世纪,一种南美鸟粪肥料里携带着的病菌传入欧洲,感染了大批马铃薯,引发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一事件说明()①马铃薯具有优良性状②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会提高粮食安全风险③世界市场的发展增添了疾病传播的途径④英国与南美间形成了生产工业制成品与生产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1572年,三艘满载精美商品的中国帆船出现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商品中最受欧洲青睐的丝绸、瓷器被西班牙商人抢售一空。作为“回报”,中国商人则带走了能带走的每一枚西班牙银元,这就是后来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该贸易路线()A.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 B.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C.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 D.推动太平洋贸易发展26.15世纪欧洲曾经有“贵比胡椒”的俗语。18世纪时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这一时期胡椒境遇的变化()A.加速荷兰失去海上霸权 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C.助推欧洲生产方式变革 D.缘于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27.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 B.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D.由政府主导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经营28.蒙田是16世纪欧洲的教育家,他奉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全的绅士’”这一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判断力、健康的体魄和爱国的品质。他还要求学生学习多种课程,扩大知识领域。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启蒙运动推动教育发展C.教育已摆脱宗教束缚 D.工商业阶层的日益壮大29.14至16世纪,欧洲市场上择优选购和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自身的价值和力量,高雅博学之士希望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重商主义政策的普遍推行 B.经济发展提升了人的主体意识C.开启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D.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30.路德并非蔑视一切圣礼和“事功”,而是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坚决反对教仪浮华、事功繁琐,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洗礼和圣餐。路德的主张()A.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 D.否定了圣礼的外在作用31.有学者认为,新教的改革开始时是纯粹的宗教运动,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动,工商业者开始寻求建立一个能使其行为合法化的政治体制,以及能被认可和为之辩护的宗教。他旨在说明宗教改革()A.顺应了社会转型趋势 B.促进了人文精神发展C.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动 D.反映了民主共和愿望32.德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曾说:“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据此,歌德认为欧洲中世纪()A.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 B.文学领域具有厚重的人文气息C.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 D.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2007年10月,拉美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1)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试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哥伦布。(14分)材料二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2)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6分)(3)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模式?(5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纵观世界历史,我们看见两条线,一条是横线,一条是纵线。横线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运动趋势,终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纵线是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文明在发展中持续升华。历史运动的真实却是横向和纵向交互发展,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单纯的横向和单纯的纵向都不完整。——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依照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的相关内容,阐述历史发展中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要求:围绕具体史实阐述,突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511年7月,葡萄牙派印度总督亚伯奎亲率15艘船、约1600人士兵的远征队攻占马六甲。接下来一个世纪里,葡萄牙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或吸纳马鲁古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肉豆蔻干皮、胡椒等,销往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1510年葡萄牙从东南亚输入欧洲的丁香约15吨,1589年前后达到140吨。而16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丹的丁香平均价格是每磅3.34荷兰盾,为马六甲的10倍左右。香料贸易已成为葡萄牙海外事业中巨大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里斯本取代威尼斯成为了欧洲新的香料分销中心,各国商人云集在这里购买香料,然后贩往西欧各地。——摘编自赵文红《试论16世纪葡萄牙以马六甲为支点经营的海上贸易》材料二新航路直通香料产地印度,葡萄牙人开始直接参与欧亚香料贸易,结束了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关于香料来源于天堂的观点成为谬论。新航路开辟前,每磅胡椒的价格为6先令甚至更高,几乎从未低于3先令6便士;开辟新航路后,胡椒价格为每磅16便士至2先令不等,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借助其他国家的商品从事香料贸易。他们用印度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龙涎香和奴隶,再用它们换取胡椒。——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香料贸易发展的特点。(7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2.D3.B4.B5.C6.A7.〖答案〗D〖解析〗据材料“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本关系是领主与附庸,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能够反映复杂关系的是纠缠在一起的线绳,故选D项;领主与附庸的效忠关系很复杂,而非层次分明,排除A项;领主和附庸数量不应大致相同,排除B项;领主和附庸关系复杂,而非关系单一,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起初加佩国王的权利被大封建贵族篡夺,但后来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对于法国国王进行美化和神化。而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这说明法国的世俗王权得到了强化,故选C项;材料只间接反映了国王权力的强化,并没有说明国王得到谁的支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王权强化的过程意味着国王与贵族的矛盾加剧的过程,而非矛盾“减少”,排除B项;民族意识是指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和特征,材料主旨与民族意识无关,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故选A项;中世纪欧洲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的具体时间,“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没有依据,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并不是单一在强调王权扩大,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琅城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对城市的统治引起了市民的不满;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琅城的居民筹集了一大笔赎金,试图通过赎买的方式从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那里买回城市的自治权;然而,高德理在得到赎金后却背信弃义,重新统治琅城,这一行为引起了市民的极大愤怒,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最终琅城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保护了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故选D项;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运动根源于城市工商业繁荣,主要原因是封建主对城市居民的压迫,排除A项;城市通过自治运动赢得一定的自治权,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据题干“法律条文也日渐统一于君主的谕令之中”可知,该做法使得民众、元老院、官员以及法学家的立法活动逐渐“寿终正寝”,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故选B项;据题干可知,该做法加强了君主的权力,而不是“整理前代的法典”,并且题干述及的是“援引”,而不是“整理”,排除A项;题干述及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编辑方法,但是并没有述及“完善”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编辑方法,而不是其“渊源”,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亚非欧不同地区的物品进行交易,由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东西方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而社会风气开放包容主要表现在对异域文化、种族等的接纳态度,排除A项;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亚非欧的货物不代表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地跨亚非欧,通过商品贸易也能获得,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东西方贸易,起到桥梁作用,“垄断”则是指把持和独断,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除伊斯坦布尔以外的东色雷斯地区割让给希腊”“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后战胜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瓜分,奥斯曼帝国最初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故①错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故②正确;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故③正确;奥斯曼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的解体改变了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政治版图,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4.〖答案〗D〖解析〗中世纪时,美洲尚未被发现,所以美洲文化不可能融入到东欧文化中,故①错误;南亚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在东西方主要通过陆路交通进行交流的中世纪,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故②错误;西欧在中世纪的文化符号主要是基督教,而教权与王权的竞争并存也是其典型特征,故③正确;东亚以中国为中心,融汇了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5.〖答案〗B〖解析〗由“始终以‘朝臣’自称”、“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可得,幕府将军的这些做法意在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故选B项;日本的幕府将军都是世袭的,其上述做法是希望维护住自己统治的合法地位,其贵族世袭的秩序不需要捍卫就可以延续,排除A项;幕府将军以朝臣自居,且想架空朝廷与皇室,目的就是实现自己长期掌握实权,震慑封建割据势力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目主旨是将军与皇室的关系,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C项;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本身就属于统治阶级,所以其地位不需要提高,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可知,非洲和美洲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并建立国家制度,说明非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都经历了一些相似的发展过程,说明文明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故选D项;文明发展的独立性指的是各个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基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和社会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和特点,而材料侧重于描述文明发展的相似性,两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材料强调是文明发展过程的相似性,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强调文明之间的差异性,选项与材料相反,排除B项;古代文明并不同源,古代区域文明呈现多元的特点,排除C项。1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非洲东西南北地区均有文明分布,这说明古代非洲文明呈现多点分布,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沿海地区,如东非、南非等地交通便利,故②正确;北非地区临近地中海,受到欧亚文明影响更明显,故③正确;材料并无冶铁技术与其他地区的对比,无法得出非洲冶铁技术高于亚洲的结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8.〖答案〗A〖解析〗略19.〖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均受到了西欧国家统治者的支持,他们能够顺利进行新航路开辟与西欧君主的支持密不可分,故选B项;哥伦布、维雷扎诺、麦哲伦得到西欧部分国家君主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而非影响,排除A项;他们开辟的航路只是诸多航路中的一部分,“世界各地”说法有误,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扩大,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这属于影响,与材料主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不相符,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477年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为后来的西班牙航海家如哥伦布提供了理论支持,促使他们向西航行以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刺激了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向西开辟新航路,故选A项;《世界地图》上的错误内容并不完全体现其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中《世界地图》得到许多人认可反映地圆说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并非民众的普遍接受,排除C项;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与《世界地图》没有直接关系,葡萄牙的航路探索主要是向东方探索,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据材料“某一航海家”“两次航海路线图”及航行时间、航线距离海岸线远近等信息可知,这位航海家为迪亚士,迪亚士第二次航线较第一次离海岸线较远且在很短时间径直到达非洲最南端,这是西欧人在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纲要下册第6课所学)推动的结果,故选A项;环球航行的新航线是1519—1522年由麦哲伦船队开辟的,排除B项;“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合题意、史实,与材料迪亚士船队仍使用风力、帆船航行相悖,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下册第6课所学—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英国、法国的探险活动开辟了除新航路外的其他航线,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故选B项;“政治文化的重构”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是全球航路的航海信息与规律相悖,排除A项;“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现代交通工具有汽车、高铁、飞机等,而18世纪中后期交通工具仍为传统的交通工具,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小麦起源于西亚,15—17世纪,小麦由欧洲传入美洲。殖民政府在墨西哥推广种植小麦,在客观上丰富了墨西哥地区的农作物和饮食结构,故选D项;材料中“小麦面包,鼓励种植小麦”等信息,说明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后不是因为当地粮食短缺,要求供应小麦面包,而是因为不适应当地的饮食结构,排除A项;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部门,而16世纪的墨西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与工业革命没有关联,排除B项;欧洲饮食文化早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已在亚洲,非洲等地传播,排除C项。2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马铃薯成为爱尔兰的单一粮食作物,因此马铃薯具备优良性状,故①正确;爱尔兰人把马铃薯当成为一种单一农作物,病菌感染马铃薯,造成了大饥荒。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会提高粮食安全风险,故②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产生,有利于病菌的全球传播,因此南美洲病菌被带到欧洲,世界市场的发展增添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故③正确;材料只涉及英国殖民者把马铃薯带到爱尔兰,未涉及英国与南美形成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5.〖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帆船出现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马尼拉大帆船”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因此,该贸易路线推动了太平洋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班牙并没有将从美洲掠夺的财富用于发展工商业,而是用于换取东方的奢侈品,因此并没有“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性物种交换,排除C项。26〖答案〗D〖解析〗“贵比胡椒”的俗语说明胡椒的价格在15世纪时非常昂贵,但是18世纪时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这说明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东西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胡椒的贸易迅速发展,导致价格下跌,这就损害了荷兰人的经济利益,所以胡椒境遇的变化是缘于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规模的扩大,故选D项;不是胡椒的境遇加速荷兰失去海上霸权,而是在与英国的三次殖民争夺战中,荷兰不敌英国,加速了其海上霸权的丧失,排除A项;胡椒境遇的变化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关联不大,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是胡椒价格的变化,排除C项。2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同时受到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体现了其经济目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东印度公司受到国家的支持,但未体现由政府主导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28.〖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全的绅士”,要具有渊博知识、良好的判断力等优秀品质,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其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反映出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故选A项;据材料“16世纪”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因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尚未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蒙田是教育家,材料未明确其阶级属性,且“完全的绅士”的培养与工商业阶层壮大与否关联不大,排除D项。29.〖答案〗B〖解析〗据材料“14至16世纪,欧洲市场上……相信自身的价值和力量”可知,中古末期,随着西欧社会走向稳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人们更加相信自身的价值和力量,而不是神,这体现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的主体意识,故选B项;重商主义政策的普遍推行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政治近代化体现在民主制度的确立方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且政治近代化开始于16世纪之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30.〖答案〗C〖解析〗路德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说明路德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因行称义”,这样的主张及简化天主教仪式的行为,有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故选C项;路德宗教改革主张是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此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路德的主张与民主思想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此项与材料“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不符,路德并没有否定圣礼的外在作用,排除D项。31.〖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动,工商业者开始寻求建立新的政治体制,以及能为这种新体制服务的新宗教,这实际上顺应了西欧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A项;宗教改革的确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动的是工业革命,而非宗教改革,排除C项;本题考查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而民主共和的愿望至少是到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排除D项。32.〖答案〗A〖解析〗据材料“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可知歌德在肯定但丁的前提下,认为中世纪的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创造了进步文明,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故选A项;中世纪的欧洲神学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歌德对但丁的评价也不是仅局限于文学领域,排除B项;当时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排除C项;“但丁伟大”说明当时歌德对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意味着神学也不能完全控制舆论导向,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3.(1)原因:角度和民族立场不同(2分)。前者是从生产力角度和西班牙立场;后者是从文明破坏和印地人民族角度。(6分)评价:哥伦布航海客观上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促进全球联系;推动被侵略地区的历史进步;(4分)主观上殖民掠夺,破坏当地文化,给土著文明灭顶之灾(2分)应给予否定(2分)。(2)观点: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未成为大航海的一份子。(2分)回答:目的上:明朝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保护朝贡贸易,推动中外交流;欧洲航海的目的是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传播宗教。(2分)经济基础上:明朝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欧洲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2分)(也可以从性质上回答,也可2分)(3)从现实利益角度看: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欧洲航海的“收益”。(2分)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做法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2分)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1分)33.〖答案〗(12分)因素之间相互关系(0~9分)史实准确且历史发展中不同因素间相互关系阐述充分、明确,观点正确。(7~9分)史实准确且历史发展中不同因素间相互关系阐述明确,观点正确。(4~6分)史实准确,观点正确。(0~3分)表述(0~3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3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2分)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晰。(0~1分)示例一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市场的开拓,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的航路提供了条件。伴随着通达世界各大洲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体。西欧国家向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加速了全球贸易、资源和人员的交流。通过主导全球贸易、操控世界市场和掠夺各地资源,集中了巨大财富,率先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欧各国的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广大的亚非拉地区被卷入全球联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