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划学时6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学习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为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打下了基础。学生理解算法,掌握技巧难度不会很大。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小数的意义、性质等知识,这对学生理解算法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自悟,使他们体验获取成功的快乐。能准确地进行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的最大困难,教学中应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仔细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措施:教学时,除了对教材呈现的情境外,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需要小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难点: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得数末尾有“0”该怎样处理。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在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要注意联系整数加减法运算,以便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新余市逸夫小学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p95-97:例1、2,p97:“做一做”1、2.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目标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估算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方法和学法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表奖牌榜)教师:从上面奖牌榜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知道他们具体比赛成绩)教师指出:他们集体的每轮比赛成绩是用小数表示的。配合教师的说明出示成绩比分情境图。看到这张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在第一轮中劳丽诗、李婷组成的双人队和哈特利、海曼斯组成的双人队比分差距多少?2、引出算式。教师:谁能用算式表示两队比分的差距是多少?引导学生列式计算:53.40-49.80=(分)3、引出课题:这是一个两位小数的减法算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1、探索两位小数的减法。(1)自主探索算法。教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列出的算式,你能估算一下两队比分差距大约是多少吗?(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师:你能独立算出准确的结果吗?请你试着算一算,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动手算,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2)讨论交流算法。教师:谁能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53.40-49.80=3.60(分)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算法,尤其是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因为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这样就能相减了)教师指出:为了使计算结果用最简便的小数表示出来,这里的“3.60“可以写成3.6,所以中国队领先3.6分。提问:为什么3.60可以写成3.6?(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2、探索两位小数的加法。出示如下统计表(1)提出问题。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①劳丽诗、李婷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分?②哈特利、海曼斯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分?算式:53.40+58.20=(分)49.80+49.20=(分)(2)独立计算,同桌交流。(3)展示算法。53.40+58.20=111.6(分)49.80+49.20=99(分)53.4049.80+58.20+49.20-----------------------------111.6099.00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同时强调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3、即时练习。教师提问:两轮过后中国队的总成绩领先几分?(学生列式解答)111.6-99=12.6(分)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接着让学生用加法验算。教学例2出示例2: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1、小组讨论。2、汇报自己的想法。(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先对齐。(2)要从最低位算起。(3)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把0去掉。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格式;要注意检查和验算;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但计算以元为单位的钱数时,得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也可以保留。三、巩固练习。1、p97:“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2、p97:“做一做”2。本题是实际应用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并向学生介绍计算器小数点键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自己笔算的结果。四、归纳小结:说一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小数加减法?五、作业:p98:2观察主题图学生回答学生列出算式自主探索算法。小组合作学生汇报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学生列式解答学生讨论并汇报巩固练习。学生总结教案设计思路及板书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教学反思在教学时,出示学生生活实际的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知识有效的迁移。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在这节课的中,我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而是让学生们任选两种早点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新余市逸夫小学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p98-99:1-8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技能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方法正确计算。教学方法和学法通过自主探究欲合作交流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检查: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口算下列各题5-1.2、5+1.2、2.3-2、2.74+101.2-0.23、1.2+0.23、1.23-0.7、1.32+0.74.8-35.7+0.23.6-1.67+2.3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8.02+15.28108.5-35.0525-16.07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指导练习1、p99:5.练习时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看谁算全对。同时注意检查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掌握情况,找出差错最多的题目,及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2、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p98:4)3、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p99:8.)它们各相差多少?4、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p99:6.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p98:3.先说一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p99:7.这是一道与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个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获得的信息,再思考题中提出的问题。本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能有不同的购买方案,只要是合理均可。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的?五、作业口算笔算说一说计算先写出小数再计算思考问题学生总结教案设计思路及板书小数加减法1、口算下列各题5-1.2、5+1.2、2.3-2、2.74+101.2-0.23、1.2+0.23、1.23-0.7、1.32+0.74.8-35.7+0.23.6-1.67+2.32、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8.02+15.28108.5-35.0525-16.07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教学反思今天是复习课,主要通过复习解决两类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小数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例如:5-1.2、5+1.2、2.3-2、2.74+10(整数与小数加减)1.2-0.23、1.2+0.23、1.23-0.7、1.32+0.7(一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出错方式:就是把末尾上的数字加减了。解决策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后(整数也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或是两位小数),使得两个数字的位数相同。另一是,用复名数表示的量之间的加减法(要求用小数算)。如:1米50厘米+46厘米。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单位的转化出错。解决策略:复习单位转化的方法,一是要掌握进率,二是要明确方法(从低级单位转化到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从高级单位转化到高级单位,乘进率),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这里还是一个难点。新余市逸夫小学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100例3教学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技能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方法和学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并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口算。4.5+2.80.48-0.353.6-2.80.9+2.54-3.65.5+2.70.38-0.087.5+2.52、笔算,并验算。4.58+3.2217.38-5.893.、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7325-714+146-8910000-(981-326)+1484、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教学例3.1、出示例3: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及图中提出的数学问题。2、自主探索算法。(独立解决问题)3、汇报算法。方法1:483.4-(39.5+98.5)方法2:165+80.7+99.方法3:483.4-39.5-98.8=483.4-138.3=245.7+99.4=443.9-98.8=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说一说每个算式运算顺序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教师强调:(1)要注意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在计算时,写在练习本上的每一步竖式也要书写工整,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2)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一边相互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4、归纳小结:上面的三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你认为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1)要先弄清计算顺序,再认真计算。(2)要养成认真检查、细心验算的习惯。三、巩固练习。1、补充练习:4.6+2.25+3.0815.38-2.67-8.7414.38-(2.75+6.07)3.2+6.27-5.882、再次出示例3情境图,把“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改为“今天第3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让学生解答:完成比赛还要骑多少千米?3、判断。4.8-1.25+2.753.65+7.25-5.88.75-(2.75+3)7.65+5.85+8.3=4.8-4=10.9-5.8=6+3=12.5+8.3=0.8=5.1=9=20.8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101:3、4学生口算笔算,并验算说运算顺序,再计算.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思考学生汇报算法练习谈收获教案设计思路及板书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1)483.4―(39.5+98.8)=483.4―138.3=345.1(千米)(2)165+80.7+99.4=245.7+99.4=345.1(千米)(3)483.4―39.5―98.8=443.9―98.8=345.1(千米)教学反思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的四则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能力,观察、分析、判断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新课前,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这不仅是对前期知识的巩固,也是为后序在混合运算中,能口算的题目要口算,提高计算速度做好准备。而后通过两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帮助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而后揭示本节课所学,告诉学生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相同。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前,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而后再让他们计算。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减少例题的学习坡度,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消除思维上的障碍。同时这样也可以避免在计算过程中由于运算顺序错而导致的错误。通过几道题目的笔练,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只要有一步错,这道题目就白做了,所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很重要。最后我设计一个“争当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也提醒自己,以后自己在解题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差,书写不够认真,做题时比较马虎,导致计算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新余市逸夫小学教案课题练习课教学内容p101-103:1、2、5-10及思考题。教学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和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谁来说一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进行小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对上一课的内容进行练习。(板书课题)二、指导练习。1、p101: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2、p101:2。把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全班核对。3、p102:5.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看谁算的都对。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4、p102:7.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根据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5、p103:9.引导学理解题意,举例说明:-=0.83-0.27=0.56。接着学生独立完成。6、p103:10.先说一说记账表中有哪些信息,再引导学生理解“结存金额”和“本月合计”的含义及算法。接着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最后全班核对。三、拓展练习。P103思考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四、归纳小结:对本节课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强调注意问题,要求学生今后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检查、自觉验算的习惯。五、作业:p102:6、8学生回答口算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学生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解答先把分数改成小数再计算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学生小结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练习,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练习中,我让学生选择适合的题目,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加深了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我们作为教师,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我们教师只需在旁边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才真实有效,充满乐趣和激情。新余市逸夫小学教案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p104:例4及“做一做”1、2教学课时第五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技能目标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运用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和学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口算:(投影片或口卡)0.35+0.50.26-0.160.25+0.175-2.57.2+6.88.5-53.6-1.62.1+7.913.5-2.46.7-2.34.8-2.87.1-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36+125+7548+85+52+15460-176-12485-(15+64)要求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依据是什么,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3、揭示课题。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计算中同样适用。(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出示例4主题图谁能说一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小组合作完成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3、汇报:(1)8.42+8.46+8.54+8.58=16.88+8.54+8.58=25.42+8.58=34(秒)(2)8.42+8.46+8.54+8.58=(8.42+8.58)+(8.46+8.54)=17+17=34(秒)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巩固练习。1、p104:“做一做”1.学生独立填写,说一说每道题的填写依据是什么。2、p104:“做一做”2.学生独立计算,并请四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学困生。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在了解有多少学生出错,出错的原因是什么?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0.5+1.5+1.5+0.55.26+3+1.740.25+0.15+0.75+0.8527.85-(7.85+3.4)4.36+14.8+5.64+5.238.2-7.09-20.6-2.31四、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简便?五、作业:p105:2学生口算学生简便方法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依据是什么观察,说一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合作探究学生汇报学生小结练习学生归纳小结教案设计思路及板书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8.42+8.46+8.54+8.588.42+8.46+8.54+8.5=16.88+8.54+8.58=(8.42+8.58)+(8.46+8.54)=25.42+8.58=17+17=34(秒)=34(秒)教学反思“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课本上只有两个最为简单的例题,并没有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这堂课的新内容时,先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试做,(不提“简便计算”的要求),试做后再提问,你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试做例题:8.42+8.46+8.54+8.58,大部分的学生由与“整数加法简便计算方法”相类似,想到了采用“简便方法”:(8.42+8.58)+(8.46+8.54),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按原计算顺序依次计算。有学生提出问题: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对于整数而言的,你们怎么知道对于小数加法也适用呢?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展开了争论。有同学说:我有办法,和学习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时一样,两种不同的方法所得结果一样,就说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同样适合于小数加法,我们可以再试几题不就知道了吗?在他的提议下,学生们主动要求再做几个习题,经过练习证明了想法。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所以有时我想我们作为教师的,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就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学生完全有能力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各种类型。那么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我们教师只需在旁边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新余市逸夫小学教案课题小数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第105——107页练习十八教学课时第六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小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能力。能熟练的进行小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对于具体的问题,能根据有关定律选择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技能目标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教学方法和学法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口算0.4+0.6+57.5+3.1+2.510-2.5-2.521-7.7-2.38-2.59+3.610-2.48-1.6简算练习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1.25+3.7+0.755.6-0.18-1.27.08+16+8.210+0.009+0.1913.75-0.75-1.2580-19.4-8.09-3.515.6+0.5-5.6+0.57.2+5.6-2.8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