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常考知识点考点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常考知识点考点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常考知识点考点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常考知识点考点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常考知识点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常考基础知识梳理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7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1

笫四章IE金属及其化合物..................................................18

第E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8

第六章反应热9价变......................................................34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6

第八章原电池与电解池....................................................42

第九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51

第卜章布机化合物........................................................58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中学常见实验仪器

w

M

;_r

:法

=定

QQUO

至二砥矣TW

2、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装置

(1)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使用的装置叫过滤装置。它常由漏斗、烧杯、

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组装而成。该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M

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

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2)蒸发操作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使用的装置叫蒸发装置,一般由蒸发皿、

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组装而成。应注意: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

的2/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接近

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3)蒸储操作适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写出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

名称要对应):①酒精灯、②蒸储烧瓶、③铁架台、④温度计、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

管)、⑦锥形瓶、⑧石棉网。该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于蒸锚烧瓶支管处,测得收集蒸

气的温度,以确保收集到的储分的纯净;冷凝水下进上出,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烧瓶中

盛放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2/3;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时要在蒸储烧瓶中加入

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4)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

性仪器还需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分层后,下层液体应从下U放出,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5)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

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性仪器还需烧杯、玻

璃棒。常见萃取剂:汽油(密度比水小,上层)、苯(密度比水小,上层)、四氯化碳(密度

比水大,下层)。

(6)渗析是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原理,用于分离溶液和胶体

(7)升华是利用固体物质受热升华原理,分离固固混合物,实例:分离碘单质和SiOz的混

合物

(8)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析出的过程。如加浓

(NH」)2sol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在乙酸乙酯混合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溶

解度使分层现象更明显。

3、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k、CaCb.Na?也、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依次加过量试剂BaCk(除SO工)、NazCO式除Ca"、过量的Ba")、

NaOH(除Mg?+)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03、0『)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NazCOs在BaCk之后;盐酸放最后。

4、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

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

1N202

CuSO溶液洗气

2CO2H2S4

饱和的NaHCO

3CO2SO23洗气

灼热CuO用固体转化气体

4CO2co

饱和的NaHCO洗气

5CO2HCI3

NaOH溶液洗气

6COCO2

7H2SHCI饱和的NaHS洗气

饱和的NaHSO洗气

8SO2HCI3

饱和的食盐水洗气

9Cl2HCI

10炭粉MnOz浓盐酸(需加热)过滤

11MnO2C—加热灼烧

12炭粉CuO稀酸(如稀盐酸)过滤

13AI2O3Fe2C)3NaOH(过量),CO2(过量)过滤,灼烧

14盐酸,氨水(过量)过滤,灼烧

AI2O3SiO2

溶液过滤,

15SiO2ZnOHCI

16BaS04BaCOsHCI或稀H2so4过滤

17NaHCCh溶液Na2cO3CO2(过量)加酸转化法

。固体—加热分解

18Na2c3NaHCO3

NaCl溶液加酸转化法

19NaHCO3HCI

FeCb溶液加氧化剂转化法

20FeCI2Cl2

溶液过滤

21FeCbCuCI2Fe、Cl2

溶液(过量)过滤

22FeCLFeCI3Fe

23CuOFe(磁铁)吸附

Fe(OHH胶体蒸馈水渗析

24FeCI3

25CuSFeS稀盐酸过滤

2612晶体NaCl—加热升华

27NaCl晶体NH4CI—加热分解

重结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8KNO晶体NaCl蒸储水

3过滤,洗涤,干燥)

各物理1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N〃N==nN*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飞所

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X10"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M,m==nMM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

为g/mol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k,V==nVm标准状况下:V.=22.4L/mol

b、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分子个数比)%/V2==m/色==N,/N2

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P./P2==M,/M2

同温同体积,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P2-n,/n2

c、气体密度公式:P==m/M==P==M/Vm,P1/P2==MI/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对于溶液)

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c==n/V,n==cVc单位为mol/L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C==(1000P3)/M

概念、符号定义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衡量一定数目粒子集体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

n的物理量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

等.

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粒NA有单位:mol-1或/mol,读作每摩尔,

NA子数。NA«6.02x1023mol-1.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

M有的质量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

气体摩尔体枳:单位物质的・气体所同①膨响气体摩尔体枳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Vm有的体枳②在标准状况下(0«C,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

体枳约为22.4L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职溶液所含某溶①公式中的V必须授溶液的体积;将1L水溶解溶覆或者

C质B物质的气体,溶液体枳指定不JB1L.

②栗溶陵的物质的・浓度不施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m=cVM或cM=c2V2)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冷却: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并冷却

④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①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②定容: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l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储水至溶

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③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④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

格),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主要仪器是容量瓶,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容量瓶只用于配制溶液,不可直接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也不用于存放溶液

误差分析:①洗涤液没有加入容量瓶:偏低;②定容时是仰视:偏低;③定容时是俯视:

偏高,④混匀时发现体积变小,又加入两滴水:偏低;⑤转移时有液体溅出:偏低;⑥开始

时容量瓶不干燥:不变;⑦溶解时使用的烧杯玻璃棒没有洗涤:偏低。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散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

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本质区别)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

浊液。

2、胶体:

(1)常见胶体:Fe(OH):,胶体、Al(OH)s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

璃、墨水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②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此性质

常用于净水、制作豆腐等。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

的胶体粒子;加热或搅拌。

③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此性质说明胶体粒子带电,但

胶体体系不带电。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④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3)Fe(0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lnm(粒子直径小lnm—100nm(粒子直>100nm(粒子直径大

分散质的直径

于10%)径在ICT~107m)于107m)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体

溶液酒精、氯化钠淀粉胶体、氢氧化铁

实例石灰乳、油水等

等胶体等

性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水、大多数金

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

SO?、S03>NH3、CO?等是非电解质。)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HC1、HzSO,、HN03、HBr、HI、

HC1。)、强碱[KOH、NaOH、Ca(0H)2,Ba(0H)2],大部分盐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

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

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

(如:液态HC1)不导电。

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中用“=”,

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中用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4、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难

溶(如CaC03、BaCO3.BaSO,、AgCkAgBr、Agl、Mg(Oil)2,Al(OH)3、Fe(0H)2、Fe(0H)3、Cu(Oil)2

等),难电离(H2cCh、H2S>CH3COOH,HClOsHS。,、NH3•H20,H20等),气体(CO2、SO2、NH3>

Ck、O2、H?等),氧化物(Na?O、MgO、AI2O3等)不拆

第三步:册(I。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3)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

四反应。

一色---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MnOr(紫)、(:产(蓝)、Fe?+(浅绿)、FS鼾(黄)

二性一一溶液的酸碱性:

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弱酸根阴离子(如cor、sor>s-、CH3C00-等j、弱酸酸

式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弱同碱阳离子(如NH:、Al"、Fe-等)、弱酸酸式根离子不

能大量存在。

三特殊一一三种特殊情况:

①A10「与HCOT不能大量共存:A10r+HC0r+H20===Al(0H)31H-COfo

②“NO;+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十一、Fe?+、厂、S(T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NH:与CH£O(T、COt,M/+与HCO;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E进,但

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

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Ba?+与SOr,NH:与0H\H+与C&COO一等离子间反应后生成难溶物、

弱酸、弱碱、水。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4+与「S2-,NO;(H+)与Fe2\「等氧化性和还原性离子间发

生氧还原反应。

③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A-+与0)广、HCO;、A1OT等相互促进水解。

Al3+cor、HCAT、S?一、HS-、A1OJ、C1O-

Fe3+CO-、HCO£AlOg、C1CT

④络合反应:如Fe"与SCN-等。

“分析限制条件”

(1)常见表示溶液呈酸性的表述。

①常温下,pll=l的溶液;②使P1I试纸变红的溶液;

③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④与镁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⑤C(OH-)=1X1(PM皿。1•IL的

溶液。

(2)常见表示溶液呈碱性的表述

①常温下pH=14的溶液;②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

③使酚献溶液变红的溶液;④c(H+)=lXl(T”mol•的溶液。

(3)常见表示溶液既能呈酸性也能呈碱性的表述。

①与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②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0H-)=lX10Tmol•11的溶液;

③与NIMIOL反应能产生气体的溶液。

(4)无色溶液:不含有Cu"、Fe"、Fe2\MnOJ等。

5、离子检验

SOr的检验:一般在原试样中先加HC1酸化,目的是为了排除aV、SO/等离子的干扰,再

在酸化后的试液中加BaCk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原试液中有SOF存在。

C1的检验:一般在试样中先加硝酸酸化,目的是为了排除CO,、OH等离子的干扰,再在酸

化后的试液中加AgNOs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试液中有C1存在。AgBr(淡黄色沉淀)、

Agl(黄色沉淀)

CO产检验:在试样中加入HC1,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原试

液中有C(V「存在。

Fe"的检验:在试样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在试样中加入苯酚溶液,溶液显紫色。

Fe?’的检验:在试样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

不含Fe",含有Fe,在试样中加入铁氟化钾^[FelCN*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A产的检验:在试样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Al3+

NH:的检验:在试样中加入浓NaOH溶液,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

溶液中含NH;

Na\K.的检验:用洁净的粕丝(或铁丝)蘸取待测液,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

色,若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原溶液

中含K*。

6、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银、氢、钾、钠、氨、氯、澳、碘;二价氧、钙、领、镁、锌;三铝、四硅、五价

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金属无负价,F

无正价,金属氨化物中H为-1价

一些特殊物质的元素化合价:

CuFeS-j:Cu+2Fe+2S—2KzFeOi:Fe+6

LizNH、LiML、AIN:N-3Na2s2O3:S+2

MO。:M+5HCN:C+2N-3

FeOr:Fe+(8—〃)SiM:Si+4N-3

FeSz:Fe+2S_1H2O2、Na2()2:0-l

C2or:C+3Cull:Cu+1H-l

7、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一一得电子一一化合价下降一一被还原一一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一一失电子一一化合价上升—一被氧化一一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做)氧化剂

失一一升一一(被)氧化一一(做)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与元素变价总和相等,

如:失去3x2e-

3CU+8HN()3(稀)^=3Cu(NO)+2NOf+4H,0

得至2x3e-

失:乜子,化合价升高,被4化

还1剂+氧化剂一氧.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简单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特殊记忆氧化性Ag'>Hg2'〉Fe">Cu2'>H(酸)〉Fe2'>Zn2'>H(水)〉Al">Mg2'>Na'>Ca2'>K'

还原性S2->r>Fe2t>Br->Cr>0H-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外都是固态。一

般金属单质可与活泼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活泼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Al等(K、Ca、Na、Mg都是电解氯化物,Al是电

解Al203)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Sn、Pb等(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未列出的金属用

热还原法冶炼)

③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3、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与非金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2==2NazO(灰白色)2Na+02^Na202(淡黄色)

属单质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2==2NaCl

与水反应,现象:浮,游,熔,响,红2Na+2HzO==2NaOH+Hzt

与化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4,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

合物应。如:钠投入CuSO,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

2Na+2H20+CuS04==Cu(OH)2+Na2S04+H21

存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1价)存在

保存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

碱金属包括Li、Na、K、Rb、Cso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都呈+1

价,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得越来越激烈。

需指出的是: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LiQ,钠可形成NaQ、NazO”钾可形成KQ、

KA>K02,而锄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10

4、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20Na2()2

氧元素的化合价—2—1

色、态白色,固态淡黄色,固态

稳定性不稳定稳定

与水反应方程式Na20+H20==2Na0H2Na202+2H20==4Na0H+02t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Na20+C()2==Na2cO32Na2()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无有

用途制备NaOH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岫油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

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的性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R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不

_J表现为还原性-1表现为氧化性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衣儿〃川5

Na2c。3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面碱小苏打

色、态白色,固态,粉末白色,固态,晶体

水溶性>

碱性(同浓度时,碳酸钠碱性比碳酸氢碱性

碱性

钠碱性强,pH值大)

热稳定性不易分解2NaHC03==Na2C03+H20+C02f

与盐酸反应Na2C03+2HC1=2NaCl+H20+C021NaHCO3+HCl=NaCl+H2O+CO21

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澄清石灰水Na2C03+Ca(0H)2=CaC031+2NaOHNaHC03+Ca(0H)2=CaC031+H20+Na0H

与二氧化碳Na2C03+H20+C02=2NaHC03不反应

与氯化钙溶液Na2cOs+CaCL=CaC()31+2NaCl不反应

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可制玻璃,造纸等治疗胃酸过多,制作发酵粉等

Na2co3、NaHC()3的除杂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

加热法

Na2CO3(s)(NaHCO3)

NaHCO3(aq)(Na2CO3)通入足量co2

Na2CO3(aq)(NaHCO3)滴加适量NaOH溶液

6、铝及其化合物

I、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地壳中含量居第3位

②化学性质:Al—3e==Al3-

a、与非金属:4A1+30^A1203,2A1+3SA12S3>2A1+3cl缎AlCh

b、与酸:2Al+6HCl==2AlCb+3H21,2A1+3H2SO^A12(SO4)3+3H21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

浓硝酸

c、与强碱:2Al+2NaOH+2H2()==2NaA102(偏铝酸钠)+34t(2A1+20H+2H20==2A102-+3H2

t)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铝热反应:2Al+Fe203^^2Fe+Al20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

物(V、Cr、Mn、W)

II、铝的化合物

①ALON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1Q熔点很高,用作耐火材料,宝石的主要成分,俗名刚

玉。

+

a、与酸:Al203+6H==2Ar+3H20b、与碱:ALO3+2OH==2A102+H20

②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氢氧化

铝可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

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34

a、实验室制备:A1C13+3NH3•H2O==A1(OH)31+3NH4CI(A1+3NH3•H2O==A1(OH)31

+3NH;)

3t

b、与酸、碱反应:与酸Al(0H)3+3HWl+3H20

与碱Al(OH)3+0H'==A102'+2H20

③KAI(SO)2(硫酸铝钾)

KAI(SO.)2-12IL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名:明帆

3t

KA1(S0I)2=K'+A1"+2S0"Al"会水解:Al+3HZO=^A1(OH)3(胶体)+3H+

因为Al(OH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明研可以做净水剂

1IL铝三角

(1)①A1"+3NH3•H20===Al(0H)31+3NIV

(1)②A产+3A1O,+6HZO===4A1(OH)3I

(1)③A13++30H===Al(0H)3I

+3+

(2)Al(0H)B+3H===A1+3H20

3+

(3)Al+40H-==A10r+2H20

(4)A10『+4H+===Al"+2H20

(5)①A10「+C02+2H20===Al(0H)3l+HCO:7

(5)②A1OT+H+4HZO===A1(OH)3I

(6)Al(0H)3+0H-===A10r+2H20

7、铁及其化合物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

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2)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一四氧化三铁2

化学式3J

FeOTFe2O3<Fe304a

铁的化合价3+21+3Q+2、+3~

俗称小铁红3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3黑色粉末o红棕色粉末S黑色晶体d

水溶性G难溶P难溶3难溶~

氧化物类别2碱性氧化物O碱性氧化物3碱性氧化物s

FeO+8H+===2Fe3+4-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FeO4-2H+===Fe2+FeO4-6H+===2Fe3+4-34

232+1

Fe+4H2O'

方程式~+出0^3H2。」

O

稳定性”不稳定―稳定d稳定-

做红色油漆和涂料•,铁

用途~磁铁的主要成分6

锈的主要成分3

13

J

Fe(OH)2^Fe(OH)一

白色固体3红褐色固体。

Fe(OH)2+2lT==Fe2一+2压0‘Fe(OH)3+3H-===FeA+3m0”

-P

,

2Fe(OH)3=====Fe2O3+3H2(K

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Fe"

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反应:Fe"+

+20H-=^

30H-==Fe(0H)3I~

Fe(OH)219

(3)Fe?.和Fe、'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Pe2t\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一►灰绿色一►红褐色

2+3-

④加入K3[Fe(CN)J:产生蓝色沉淀3Fe+2[Fe(CN)6]=Fe3[Fe(CN)6]21

l⑤滴加酸性KMnO,溶液紫红色褪去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④滴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2「+2Fe3+=l2+2Fe"

(4)应用

a.实验室用饱和FeCh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h+3H?()=====

Fe(0H)3(K^)+3HCl»

b.利用Fe?+易水解的性质,工业上常用调节pH方法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

c.利用Fe&+易水解的性质,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通常将氯化铁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

中,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d.Fe,+可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2Fe3++Cu===Cu2++2Fe2+

e.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加少量硫酸抑制Fe?+的水解,加少量铁屑防止Fe?+被氧化。

8、铜及其化合物

I.铜

(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不能被磁体吸引。

(2)化学性质

反应物化学方程式

①常温下潮湿的空气中:2CU+02+C()2+H20===CU2(0H)£03(碱式

非碳酸铜,绿色)

0-2

金△

②在空气中加热:2Cu+0z----2CuO(黑色固体)

点燃

Cl

2Cu+Cb----CuCb(棕黄色烟)

氧△

浓硫酸

Cu+2H£0“浓)----CuS0,+S0f+2HzO

化2

浓硝酸CU+4HN03(浓)===CU(N03)2+2N0?t+2H0

性2

酸稀硝酸3CU+8HN0:,牖)===3CU(N03)2+2N0t+4H20

盐AgN03>FeCl3Cu+2AgN()3==Cu(NO3)2+2Ag、Cu+2FeC13===CuC12+2FeC12

II.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名称氧化铜(CuO)氧化亚铜(Cu2O)

颜色黑色砖红色

b21+

与酸反应(H+)CuO+2H===Cu+H20CU20+2H===CU"+CU+H2。

△△

与压反应

CU0+H2-----Cu+IWCU2O+H2-----2Cu+IW

高温

转化关系

4CuO-----2CU20+02t

III.氢氧化铜

(1)物理性质:蓝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

翻碱性,加H*[—Tn

।八,、.不稳定性/cu\"面|

文丁丽534^4糜1a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U(0H)2=====CU0+H20

+2+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CU(0H)2+2H-=CU+2H,0

IV.铜盐

(1)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O3,是铜绿的成分,是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锈蚀的结果,其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0.3====2CU0+C02t+H20

(2)硫酸铜

①CuSO,-5IL0为蓝色晶体,俗称胆帆或蓝研。

②无水CuSO」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5Hm)。

(3)铜盐的毒性

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因此人们利用这一性质

用胆机、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的病毒。

16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及其化合物Si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

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Si二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VA族,硅原子

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7「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imolSi有2moiSi-Si键)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T

Si+2NaOH+H2O=Na2SiO3+2H2T

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02和CL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Ch可制得粗硅。

SiO2+2C=Si(ffi)+2COt

Si(粗)+2C12=SiCU

SiCL»+2H2=Si(纯)+4HCl

2、二氧化硅(SiO2):(imolSiOz有4molSi-0键)

(1)SiCh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Ch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Ch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

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G>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

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