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模拟试卷(十)_第1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模拟试卷(十)_第2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模拟试卷(十)_第3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模拟试卷(十)_第4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模拟试卷(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模拟试卷(十)(考试范围:第7章——第十章)注意事项: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80分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注意事项: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80分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鱿鱼是以类似于导弹的推进方式来推动身体运动的。当它紧缩口袋状的身体通过漏斗状喷口将水向前喷出,从而推动身体向后运动。如图,推动鱿鱼向后运动的力来自于(

)

A.四周的海水 B.口袋状身体的收缩C.触足的摆动 D.喷口喷出的海水【答案】D

【解析】喷口喷出海水,喷口对喷出的海水有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出的海水对鱿鱼也有力的作用,因此推动鱿鱼向后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喷口喷出的海水。2.用力压橡皮泥,如图甲所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用力压或拉弹簧,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手对橡皮泥的压力不是弹力

B.图乙中,用力压弹簧,弹簧对手没有产生弹力

C.图乙中,只有用力拉弹簧才能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变

D.图乙中用力拉弹簧,当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感到越费力,是因为弹簧被拉得更长【答案】D

【解析】解:A、图甲中,手对橡皮泥的压力是由于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是弹力,故A错误;B、图乙中,用手压弹簧,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会对手产生力的作用,是弹力,故B错误;C、图乙中,用力拉弹簧或者用力压弹簧,都可以使弹簧发生形变,故C错误;D、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被拉的越长,施加的拉力越大。故D正确。故选:D。3.如图1所示,一小孩荡秋千,图2是其运动轨迹,当小孩在到达C点时,挂在手臂上的玩具因为绳子断裂,突然掉落,下列有关C点受力情况和玩具落地的位置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受到平衡力落在C点正下方 B.受到非平衡力落在C点的前方

C.受到平衡力落在C点后方 D.受到非平衡力落在C点的正下方【答案】D

【解析】解:小孩在最高点时,受重力和拉力作用,二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AC错误;小孩摆到最高点C时,玩具瞬间静止,绳子断裂,挂在手臂上的玩具只受重力作用,将落在C点的正下方,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下列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场中打稻”中通过摔打的方法能将稻粒从秆上打落下来是因为稻粒具有惯性

B.“赶稻及菽”中牛拉石碾的同时石碾也拉牛

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墙上利用了湿纸受到的重力

D.利用桔嗥向上打水时,人对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桶和水的总重力【答案】C

【解析】解:A、当摔打稻秆时,稻秆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稻粒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能将稻粒从稻秆上打落下来,这是利用稻粒的惯性,故A正确;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拉石碾的同时石碾也拉牛,故B正确;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利用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错误;D.利用桔嗥向上打水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重力拉动杠杆,杠杆也对于水桶有向上的拉力,帮助人提水桶,因而人对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桶和水的总重力,故D正确。故选:C。5.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密度相等的液体,甲试管内液体的质量为m甲,乙试管内液体的质量为m乙。将两支试管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静止时,两试管内液面相平,液面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液体对甲、乙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A.m甲<m乙p甲<p乙 B.m甲<m乙【答案】B

【解析】解:(1)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甲管竖直,乙管倾斜,此时两管内的液面相平,则乙管里面的液柱长,所以甲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即V甲<V乙,两试管内液体密度相等,根据ρ=mV可得m=ρV,可知两试管内液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2)两试管内液体密度相等,两试管内面等高,由液体压强公式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答案】A

【解析】由图知,甲切去部分与甲整体的比例大于乙切去部分与乙整体的比例,所以剩余部分占整体的比例甲的小于乙的比例,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质量相等,所以甲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乙剩余部分的重力;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甲<F乙;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p=F7.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破窗锤头部做成锥形B.铁轨铺在枕木上

C.货车多组车轮D.推土机宽大的履带【答案】BCD

【解析】解:A、破窗锤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CD、铁轨铺在枕木上、货车多组车轮、推土机宽大的履带,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CD符合题意。

故选:BCD。8.在水平地面上,小明沿水平方向推重400N的木箱做直线运动,木箱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4s~8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恒为150N,(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s~4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于150N

B.在4s~8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50N

C.在8s~1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50N

D.在8s~1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小于150N【答案】BC

【解析】解:由图知,在4s~8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受到的推力、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f=F=150N,故B正确;由图可知木箱0s~4s内加速运动,在8s~10s内做减速运动,由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摩擦力始终是150N,故C正确,AD错误。故选:BC。9.三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内盛有水或盐水,将重均为3.0N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这三个容器中,液面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ρ水=1.0×10A.图甲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0.3N

B.图乙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于1.0N

C.图丙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等于0.7N

D.图丙中盐水的密度是1.1×【答案】ABD

【解析】解:A、由图甲知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甲=G−F甲=3.0N−2.7N=0.3N,故A正确;B、由图乙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乙=G−F乙=3.0N−2.0N=1.0N,根据浮力的产生的原因知:F下乙>F浮乙=1.0N,故B正确;C、由图丙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丙=G−F丙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0.生活中的“吹”字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甲中,小朋友们持续用力吹气,将气球吹得鼓起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图乙中,对着B管吹气,水滴会从A管管口喷出,因为在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答案】形变

【解析】解:(1)甲图中,用手指压气球,气球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对着B管吹气,A管管口流速快,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滴会从A管管口喷出。故答案为:形变;小。11.我国的“复兴号”动车组具有高速、平稳等运行特点。如图所示,某乘客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由于硬币具有______,它能与动车一起继续向前运动;“纹丝不动”的硬币受到的重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答案】惯性

平衡力

【解析】解: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由于硬币具有惯性,保持运动状态不变,能与动车一起继续向前运动;“纹丝不动”的硬币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的重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答案为:惯性;平衡力。

12.如图所示,用杯子接水的过程中,水杯始终静止在手中,则杯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杯子在手中开始向下滑,可以立即通过______方式来增大摩擦力使其在手中保持静止。【答案】变大

增大压力

【解析】解:用杯子接水时,水杯静止在手中,在竖直方向上,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接水过程中,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变大,所以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将会变大;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杯子在手中开始向下滑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因此可以紧握杯子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增大摩擦力使其在手中静止。故答案为:变大;增大压力。13.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船闸是根据______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______Pa.(g取10N/kg)【答案】连通器

3.6×10【解析】解: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所以船闸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p=ρgh=1.0×103kg/14.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上端开口)中分别装有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______乙的密度;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以上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小于

小于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由ρ=mV知道,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设缺口部分体积为V,由割补法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即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底面积对应的液柱的重力,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m甲g+ρ甲gV,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乙=15.将一块橡皮泥先后捏成实心球和碗,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甲杯中液面高度______乙杯中液面高度(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答案】等于

等于

【解析】解:橡皮泥在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悬浮、漂浮,两种状态下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共4分)16.如图所示,一个水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解:水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然后从重心O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表示出重力G和支持力F;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解析】水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所以受到重力G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17.如图乙,重5N的小球悬浮在水中,画出小球所受的力和斜面所受的压力。【答案】解:悬浮在水中的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大小都是5N,方向相反,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容器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向下,作用点在容器与斜面接触面的中心,作用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

【解析】悬浮在水中的小球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容器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向下,作用点在容器与斜面接触面的中心。此题考查了浮沉条件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难度不大。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18.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2)小明将系于小卡片(不计自重)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大小。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由此实验步骤可知只有作用在______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操作是_____。

A.左右各加一个钩码

B.把卡片剪成两半

C.把卡片扭转一个角度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红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装置优于小红。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A.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答案】匀速直线运动

钩码数量

不能

同一条直线上

B

A

【解析】解:(1)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操作是将卡片剪断;(5)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和水平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对实验产生影响;甲中的摩擦力远远小于乙中的摩擦力,故选:A。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2)钩码数量;(3)不能;同一条直线上;(4)B;(5)A。19.如图,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滨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向左拉动木块A,此时木块A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

(2)他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序号接触面压力/N滑动摩擦力/N1木块与木板4.00.82木块与木板5.01.03木块与砂纸4.01.2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该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滨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滨想到改进这个实验方法,将弹簧测力计圆环固定在墙上,挂钩挂着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向左运动,这样长木板______(“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要做匀速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填“左”或“右”)水平向。【答案】2.8

1、3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不一定

【解析】解:(1)实验中使木块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8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8N;(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等,故1、3两实验符合题意;由1、2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间的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滨的实验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4)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物体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木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左。故答案为:(1)2.8;(2)1、3;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4)不一定;左。20.同学们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甲、乙、丙、丁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前,小明利用U形管、软管、扎紧橡皮膜的探头等组装成压强计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不相平,如图2所示,他应做的调节是_________(选填“A”或“B”)。

A.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B.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

(3)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_________图。

(4)分析____________两个图可以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答案】A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c

a、c

不正确

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解析】解:(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不相平,则不能正常使用,应该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故A正确;(2)液体压强的变化会引起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的形状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3)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图a,b,c中液体都是水,C图中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探头在水中深度最小,d图中液体是盐水,密度大,同时深度也大,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因此,C图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4)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等其他变量保持不变,a、c图可以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5)c图和d图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因为没有控制深度不变,故此方法不正确。故答案为:(1)A21.小雨用器材探究“圆锥形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1)B图中物体所的浮力是______N,由图步中骤A、B、C、D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收集完实验数据后,细心的组员小田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未使用时指针指在0.2N处,则以上实验所测浮力大小的数据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E图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3)如果在步骤E中不小心使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部有力的作用,则所测液体密度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形物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没入水中,描绘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锥形物体的浸入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与图中相符合的是______。(物体高2cm)【答案】0.5

排开液体的体积

无关

可靠

3.8×103

0.8×103

【解析】解:(1)根据称重法可知B图中物体所的浮力:FB浮=G−FB=FA−FB=4N−3.5N=0.5N;由图A、B、C可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根据F浮=G−F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则说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由A、C、D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根据F浮=G−F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如果实验前忘记调零,弹簧测力计指针位于0.2N处,则测量出相关的量都偏大;根据F浮=G−F2,因公式中的G和F2,测量值都偏大0.2N,故差值不变,即求出的浮力大小不变,数据仍然可靠;由A知,物体的重力G=4N−0.2N=3.8N,由G=mg知物体的质量为:m=Gg=3.8N10N/kg=0.38kg,由图AC可知,根据称重法,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水=G−F′=3.8N−(3N−0.2N)=1N;由F浮=ρ水gV排得物体的体积:V=V排=F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22.如图,两轮电动平衡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质量为40kg的小红驾驶平衡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每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的面积20cm2,已知平衡车的质量为10kg,平衡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平衡车的重力;

(2)小红驾驶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的牵引力;

(3)小红驾驶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答案】解:(1)平衡车的重力:G车=m车g=10kg×10N/kg=100N;(2)小红和平衡车的总重力:G总=m总【解析】(1)利用G=mg求出平衡车的重力;(2)根据平衡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可求得平衡车受到的阻力,因为平衡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所以平衡车的牵引力等于其阻力;(3)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红和平衡车的总重力,受力面积等于平衡车两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利用p=F23.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答案】解:(1)由图可知,物体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18N,故物体的重力为G=18N;(2)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0N,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8N−10N=8N,(3)由F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