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E/11/wKhkGWZJf1uAcvNmAAGnN7NVwZ4487.jpg)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E/11/wKhkGWZJf1uAcvNmAAGnN7NVwZ44872.jpg)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E/11/wKhkGWZJf1uAcvNmAAGnN7NVwZ44873.jpg)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E/11/wKhkGWZJf1uAcvNmAAGnN7NVwZ44874.jpg)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E/11/wKhkGWZJf1uAcvNmAAGnN7NVwZ44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期八年级语文学情反馈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6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战争的①烟早已远去,但新时代依然呼唤革命精神。实地感受过延安精神的美国记者斯诺写道:我看到毛泽东住在②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③获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条腿的眼镜。斯诺称赞“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精神,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kàngchēngpú B.kēngchēnpūC.kàngchēngpǔ D.kàngchēngpū(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销②简③缴 B.①硝②检③檄C.①销②检③檄 D.①硝②简③缴【答案】(1)A(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土炕:tǔkàng,用土坯做的供睡觉用的平台床。称赞:chēngzàn,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公仆:gōngp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硝烟:火药爆炸后所起的烟雾。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缴获:从罪犯或战败的敌人等方面获得。故选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用好和抓住各种历史机遇。B.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在全球应对气候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也有利于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C.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D.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语序不当,应将“用好和抓住”改为“抓住和用好”;B.语序不当,句子后半部分应先“中国”,再“全球”;D.语序不当,“充分”应放到“发挥”前面;故选C。3.下面五个句子的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③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④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⑤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要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A.⑤④②①③ B.⑤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是文段的总起句子,然后将它与常规飞行器进行比较,最后用“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一句话概括它的优点。4.理解性默写。欣赏古诗词,就是一场最美的遇见。我们遇见了美丽的自然,感受到了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的壮阔气势:“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遇见美好的爱情,感受了《关雎》中君子对意中人的彻夜难眠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遇见真挚的友情,感受到王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乐观;我们遇见了美丽的小石潭,感受到了柳宗元笔下的游鱼轻快灵动的动态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气蒸云梦泽②.波撼岳阳城③.悠哉悠哉④.辗转反侧⑤.海内存知己⑥.天涯若比邻⑦.俶尔远逝⑧.往来翕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蒸、撼、悠哉、辗、俶、翕。名著阅读:任选一题回答。(4分)5.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挑选一本古籍进行深入阅读,并说明原因。《尚书》《诗经》《战国策》《汉书》【答案】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意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推荐语。示例一:我选《战国策》。《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战国策》的发展由来与艺术特色。经过阅读,我们知道《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因此深入阅读《战国策》,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诸国策土的计谋,从中学习知识,还可以欣赏其绝妙的文辞。示例二:我选《尚书》。《经典常谈》中介绍了《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并记叙了汉哀帝时刘歆和《五经》博士的今古文字之争以及对《尚书》的考证,最后确认伏生的《尚书》二十九篇才是真本。深入阅读《尚书》的体例、内容、不同的版本,还可以了解围绕《尚书》出现的生动故事以及专家们不辞辛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伪存真的艰难考证。示例三:我选《汉书》。《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汉书》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6.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答案】示例:①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②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③可以充实精神内涵,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④可以提升个人修养,比如从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提升自身修养。(任答出两点,符合名著即可。)【解析】【详解】考查语言表达。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通过学习《说文解字》可以了解造字的方法和字形的演变,追究字的本义,学习语文知识。通过学习《战国策》,可以了解战国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变迁和古人的岁月。通过阅读诗歌,可以感受到古人高尚的情操,提升个人修养。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版本总数(篇)年平均数(篇)增长率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2013版696411.521.379.7%93.8%2017版12412420.741.3[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小明拿到语文课本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答案】(1)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两倍,学生年平均应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2)示例: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还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解析】【详解】(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可分析出:在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两倍的结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小明);其次写鼓励小明的话(从学习的态度、方法方面拟写);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14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1985年的一场电影①明天家里放电影!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㉑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㉒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㉓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㉔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㉕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㉖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㉗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㉘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作者李义文有改动)8.阅读⑳~㉘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电影放映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影放映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影散场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10.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11.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⑫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链接材料】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答案】8.①.①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②.②父亲在围子外转悠,乐呵呵地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③.③父亲在人群散尽后,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9.(1)听到父亲说只要她想上,砸锅卖铁也供她读书,为父亲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而感动、感激,为自己让父亲负担更加重而自责、难过。(意思对即可)(2)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和辛苦搬砖的身影,为父亲辛苦劳作而感到心疼和怜惜。(意思对即可)10.①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为何请大家看电影、如何请大家看电影做铺垫。②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从“明天家里放电影”出发来回顾放电影的原因、父亲为了请大家看电影和供女儿上学付出的努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③开门见山,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一句话即展现了姐姐考上大学后,父亲的喜悦欣慰和自豪之情,体现了父亲果断和有家庭责任心的形象,渲染了充满喜悦的气氛。(意思对即可)11.共同点:都是农民;都勤劳能干,通过劳动建设家庭,实现目标;都有浓厚的家庭责任心,分别为了子女的学业和家人的尊严奋斗。不同的动力:本文中的父亲是为了让“我”的姐姐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学费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家人安心,不用操心家中生计;《台阶》里的父亲是为了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意思对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①空:根据第㉒段“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可知,电影放映前,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②空:根据第㉔段“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第㉕段“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可知,电影放映中,父亲在围子外转悠,乐呵呵地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根据第㉖段“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第㉘段“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可知,父亲在人群散尽后,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1)根据第⑦段“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娘的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第⑧段“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可知,尽管家里条件很差,但是父亲愿意克服重重困难难供姐姐读书,由此可看出姐姐是因感动、感激而落泪。(2)结合本文第⑭段“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第⑱段“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第⑲段“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可知,烈日下父亲在砖瓦厂拉砖,为了尽早完成承包的活,父亲饭都顾不得吃,姐姐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因心疼父亲而落泪。【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开头段结构上的作用一般包括: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等。结合第①段“明天家里放电影”可知,这里交代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引出下文姐姐考上大学,爸爸为此庆祝张罗看电影的情节;也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要放电影”,所以也为下文描写父亲为了放电影和供姐姐读书而努力干活挣钱作了铺垫;以父亲的一句话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干净利落的一句话,也凸显父亲干练的性格特点;开头的这句话以感叹号结尾,体现的是父亲因姐姐考上大学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喜悦的感情基调,同时这句话语气坚定,也体现出父亲决绝果断的人物形象。【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理解文章内容。根据第⑩段“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链接材料】中的“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知,两位父亲都能吃苦耐劳、勤劳厚道;根据第⑪段“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链接材料】中的“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可知,两位父亲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拮据,但都靠诚实的劳动赚钱,为了生活目标认真地做着出卖力气的辛苦工作。根据第⑧段“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可知,本文中的父亲的动力是为了让姐姐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学费和担心家里的生计问题;根据【链接材料】中“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知,《台阶》里的父亲的动力是为了想要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有尊严。(二)(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梦幻又危险的海雾①宁静的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纱,若隐若现的船只随着海浪起伏,船只上的人们遥望夜空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星空与月亮……你一定觉得这样的画面非常美好静谧。但画面的主角之一——海雾,正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过程。②尽管你不想把这“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意与灾害这样的字眼儿放在一起,但事实上,海雾的确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它在全球大部分海战频繁地发生,一旦出现海雾,海上的目标则很容易被遮掩,在船只往来密集的海域,极有可能发生船只偏航与相互碰撞的事故,在岛屿附近还有可能发生船只触礁沉没这样的海难。③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例如英国轮船公司的“埃及”号邮船,在1922年5月22日从伦敦开往印度孟买的航线中,遭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突发性海雾过程,因视线受海雾影响,与法国破冰船“西娜”号相撞沉默,沉船导致游客和船员共86人遇难,连带船上的大量货物一同沉入海底。这次海难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也提醒大家在海雾天气驾驶船只时务必更加慎重。据全球海上事故统计,“能见度差”在海上事故原因中占很大比例。④那么,海雾是怎么形成的呢?⑤海雾是指海上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凝结(气体遇冷变成液体)或者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海雾就是和水汽凝结(华)有关的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使得近海面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发生凝结(华)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变成悬浮在近海面空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这就形成了遮住航船视线的海雾。根据水汽冷却方式的不同,或形成海雾的天气条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海雾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海雾拥有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家族。⑥最为常见的海雾是平流雾,它是湿空气流经较为寒冷的海面时遇冷发生凝结(华)所形成的海雾,发生范围相对较小,维持的时间也较短,经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的海面上,或者是浮冰不太密集的极地大洋上。⑦海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雾,叫作辐射雾,这种海雾一般出现在南北极的密集浮冰区域或北极的冰盖上,通常是由于冰面上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日出之前,日出以后这种冷却随即被破坏,辐射雾也就逐渐消散了。⑧为了可能将海雾对海上航船造成的干扰降低,事先的预测预报就十分重要了。海雾的预报可以通过天气学的手段,综合考虑各种能够引起海雾的因素及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来进行,但由于海雾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对海雾的预报也具有复杂性,比如由于海上的观测条件稀缺,很多区域性海雾过程缺乏观测数据来支持预报:又比如海雾生成的原因较多,如果采用气象数值模式进行预报,又很难用一种数值模式模拟复杂的海雾生成过程。因此,现有的海雾预报方法比较综合,是运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数值预报,再结合历史数据的分析。但即便如此,也尚无法将海雾预报得精准不差。目前,这仍是一个有待攻克的气象难题。12.选文②~⑧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海雾,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处。①__________→海雾的形成过程→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1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尽管你不想把这“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诗意与灾害这样的字眼儿放在一起,但事实上,海雾的确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1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下面这段话放在哪一段合适?说明理由。1993年的5月2日,我国科学家考察船“向阳红16”号因舟山附近海域的海雾灾害与塞浦路斯的3.8万吨级“银角”号邮轮相撞而沉入大海,造成3人死亡和无法估量的国家财产和资料的损失。16.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A.选文标题用对比鲜明的词语,突出了说明对象海雾的特征,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据统计,“能见度差”在海上事故原因中占很大比例,而海雾就是导致“能见度差”的罪魁祸首。C.海雾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平流雾,经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的海面上:一种是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日出之前。D.选文采用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对海雾进行了系统说明,文脉清晰,重点突出。【答案】12.①.海雾的危害②.海雾的分类③.海雾的预测预报13.引用(杜牧的)诗句;形象概括了海雾所具有的朦胧梦幻的美感,使文章富有诗意(朦胧或如隐若现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4.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揭示)了海雾的本质特征。15.放在第③段;这段话举了“向阳红16”号因海雾遇险的例子;与第③段“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的说明内容一致。(或者:这段话通过举例子来说明第③段“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的事实。16.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基本上每段或每几段都会有一个说明的中心,在每一部分的开头或结尾或其它相关部分。因此,抓住这些相关部分,可以概括出:第②③段,写的是海雾的危害;第④⑤段,写的是海雾的形成过程;第⑥⑦段,写的是海雾的分类;第⑧段,写的是海雾的预测预报,提示的部分在本段的开头。据此填空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烟笼寒水月笼沙”是引用的句子,出自于唐代杜牧的绝句《泊秦淮》,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及文学色彩,结合第①段“宁静的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纱,若隐若现的船只随着海浪起伏,船只上的人们遥望夜空中‘犹抱琵琶半遮’的星空与月亮”可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海雾朦胧梦幻的美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第⑤段划线句“海雾是指海上的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分析,这是一个规范的下定义模式的句子,“……是……”,且在本句的前面还有一个提示的句子“首先说说海雾的定义”。据此分析,此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用规范的术语,科学准确地概括了“海雾的最基本特征”。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对说明主体进行定义,使说明文更加通俗可信。【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根据材料“考察船‘向阳红16’号因舟山附近海域的海雾灾害与塞浦路斯的3.8万吨级‘银角’号邮轮相撞而沉入大海”可知,材料内容通过举例海雾致使两艘海船相撞,造成重大损失,说明了“海雾”的危害。再结合第③段说明内容“世界上有许多重大海难与海雾有关”,与材料说明内容相符合。应将材料放在第③段。【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说明文标题及说明顺序。C.“海雾共有两种类型”表述错误。根据第⑥段“最为常见的海雾是平流雾”,第⑦段“海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雾,叫作辐射雾”分析可知,本文仅举出两种较为有特殊打的海雾进行说明,而非仅有两种海雾。选项过于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文章内容不相符。故选C。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13分(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抉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俊,俊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节选自(宋史·艺文志》)17.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1)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2)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B.鸡犬相闻村中闻有此人C.密志归路寻向所志D.遂出穴遂与外人间隔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0.(甲)(乙)两文虽然故事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甲乙两文内容的相似之处。(至少两点)21.有人说“陶渊明把日子过成了诗,把生活写入了诗。他生活如诗,诗如人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课文《桃花源记》和《饮酒》,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7.①.计划②.全,都18.D19.(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0.(1)自然环境优美(2)社会和平安定(3)百姓安居乐业……(答出两点、意对即可)21.示例:我同意这种观点。《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渴望远离世俗的心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他诗意人生的缩影。《饮酒》中陶渊明返璞归真,躬耕自乐,在田园生活中寻求洒脱、自由的人生。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了诗歌中所形容的那样酒脱、率真。他敢作敢为,安于清贫。这些都是他追求自由生活的体现。他真正做到了“生活如诗,诗如人生”。【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高兴地计划前往。规:计划。(2)句意:就都来打听消息。咸:全,都。【1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劳作/当作;B.听到/听说;C.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标志;D.都是连词,于是、就;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云:说;先世:祖先;率:带领;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乙】“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等内容可知,两文都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社会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和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21题详解】本题考查主观表达。《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饮酒》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据此可知,《桃花源记》和《饮酒》都表达出作者陶渊明率性而为、无拘无束的人生态度,凸显其“把日子过成了诗,把生活写入了诗。他生活如诗,诗如人生”这一观点。【点睛】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乙】蜀家遇饥荒之年,家族中有三五个人,拿着木弓到白鹿山,捕猎用来充饥。正好遇到一群鹿受到惊吓逃走,几个一人路追赶。一个人看见鹿从两座悬崖间钻入,仅容一人通过,随即去追赶它。跑了十几步,只看见城市楼房整齐排列,市场无比热闹,却不见了鹿。慢慢地行走在市中,问其他人:“这是什么地方?”那人说:“这是小成都,不是平常人可以来到的,你不能久留。”这个人于是又从洞六中出来,秘密地作上标记,回来看报告太守刘俊,刘俊派人随他前往,却无法找到原来的地方。(二)(4分)《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和芦苇茂盛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2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答案】22.D23.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如“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营造萧索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中主人公惆怅失望的心情,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节奏鲜明,使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分析其它句子也行)【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蒹葭、霜露、小道、湄、涘”都是静态;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效果。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本诗中第二、三节的内容与首节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个别的词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象征着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址”,地点的变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凸显主人公坚持不已的心情。重章叠句,层层推进,避免了诗歌的呆板和累赘,加强了节和韵律,使得全诗主旨更加明确,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读起来缠绵悱恻,启人深思。据此作答即可。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24.人生路上总会有挫折,人也总是在尝试与挑战中成长,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请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写成记叙文,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2)600字以上。【答案】例文:在尝试中成长“试着尝试一下,好吗?”“不要,我害怕。”看着眼前这双被泥土溅湿旱冰鞋,心里不住地发抖,妈妈在旁边安慰着我。看看此时的我,泪水浸满了面颊,头发凌乱地散着,裤脚还沾着几块灰灰的泥土,狼狈不堪。本来是想开开心心的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学旱冰鞋的,可谁知竟然来了个狗啃泥。刚穿上鞋子想走一下,就摔在了前面这块泥水坑里,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我吓得哇哇大哭,妈妈在旁边轻声细语地安慰着我。“试着尝试一下,好吗?”“不要,我害怕。”被摔疼的我声嘶力竭地喊道。“孩子,不要害怕,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谁第一次就能做得很完美,不是吗?”听到妈妈的话,我竟然停下了啜泣声,细想:是啊,有谁第一次就能做得如此完美?拍拍身上的泥土,在妈妈的帮助下,艰难地站了起来。此刻的我就像出征的战士一般,目光坚定。松开妈妈的手,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却不料依旧难逃被摔的恶咒,重重地摔倒在地,妈妈却没有来扶我。抬头,看见妈妈鼓励、期盼的眼神,咬了咬牙,颤颤巍巍地再次站起,这一次,我没有再畏缩,而是大胆地滑了起来,几分钟后,摔了一次,又过了几分钟,再次跌倒,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摔了几次,就这样从烈日滑到夕阳,在我的努力下,终于可以滑一小段距离,虽然它很短,可却是我努力的结果。第一次尝试,虽艰辛却甜蜜。在尝试中成长,你的人生将会多一缕阳光照耀着你,多一滴雨露滋润着你,多一次成功激励着你,你的人生将会变得愈益多姿多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州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食物与营养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桥梁监测方案》
- 个人简历表格模板14篇
- 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成效总结
- 秋季学期六年级语文组工作总结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听课评课记录3
- 青年干部培训计划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2《参与民主生活》听课评课记录
-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
- 公司机关管理类责任矩阵
- 山东省青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钻井液用磺甲基酚醛树脂技术要求》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支行 关于综合评价自评情况的报告
- 2010年宣武区第六届中小学生地理知识竞赛题库
- QC课题提高检查井周边压实
-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征兵)
- ACL磁致伸缩液位计说明书
- 慈善祖师—太乙救苦天尊经文选集拼音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