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今天,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主要遵循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模式。我们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记载,则有可能会稍稍改变我们对儒家美育教学实践的固有看法。这则案例是《论语》所载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而是让学生畅谈各自的志向。但孔子对各位学生的志趣仍是有他自己的评判的,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或为政或司礼的社会理想,孔子既不加赞许,也不予否定。很显然,这样的社会理想虽符合孔子对弟子们往日的教导,但并不是孔子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只有在曾皙描述完他颇具人生审美化效果的志趣后,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徐复观看来,曾皙和孔子之“言志”,都达到了仁的道德精神与乐的审美精神相融合的至高人生境界。根据徐复观的理解,孔子的这次教育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教育案例,通过曾皙的言行和对此的肯定来向其学生施以审美人格的濡染与熏陶。在此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尤可注意的是曾皙对孔子的回应,没有立即以语言作答,而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皙在老师面前并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们发现曾皙是以感性的音乐作导引,然后才开始用语言来描绘他心目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并且这种描绘亦非抽象语言的概括,而是形象化的对艺术人生的审美描摹。朱熹曾高度评价曾皙的这一理想境界,谓其“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朱说不仅点出了曾皙之志意在言外的艺术旨趣,还把这一境界与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这就提醒我们,曾皙和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其实和孟子的“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一样,乃是将“心源”“扩而充之”的结果;此外,作为学生的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亦为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作了注脚——所以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徐承《中国美育传统中的准“民主”经验》)材料二:《论语》中所叙述的师生对话,从形式上来看是以孔子的话语为核心,但是孔子并不希望学生因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孔子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即便弟子的发言和他的想法相差甚远,孔子也只是坦然“哂之(微笑)”,并不急于反对和纠正。对于那些不敢或不愿发言的学生,孔子也积极鼓励之。“‘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同时,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往往是由学生的主动提问而启动的,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学生提问有100多次,有“季康子问政”“子贡问友”“叶公问政”“宪问耻”“樊迟问仁”“子路问成人”“子路问君子”等等,且孔子对学生的提问常有表扬与鼓励,如“大哉问”(《论语·八价》)、“善哉问”(《论语·颜渊》)等等。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也未必会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如子张曾问孔子:“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反问:“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回答道:“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孔子则指出:“是闻也,非达也。”而后对“达”和“闻”的内涵及其区别进行了点拨(《论语·颜渊》)。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质疑孔子观点、与孔子争论的情形时有存在。子路是提出疑问最多的学生,如《论语·子路》中就曾提到,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的回答是:“必也正名乎!”子路随后提出疑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之时,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如《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记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断也)予。’”可见孔子对子路之珍爱。在所有弟子中,孔子最喜欢颜回,但孔子对颜回凡事都以他的话马首是瞻、从不当面提出不同意见的做法也是不满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论语·为政》);只有在得知颜回私下里会进行反思、表达个人意见时,孔子才表达出肯定之意,“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摘编自高振宇《儿童哲学探究团体的重构与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生硬死板,而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代表的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可能会稍稍改变人们的成见。B.孔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社会理想不置可否,说明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触动孔子的内心,不符合其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C.孔子积极鼓励曾皙回答问题,而曾皙的回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卑不亢、彰显个性;二是用形象的语言对艺术人生进行审美描摹。D.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常由学生先主动提问,孔子对此加以赞赏,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他都无所不能地全部回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孔子对学生的鼓励引导,都旨在表明孔子平等的教育观念。B.曾皙以音乐作导引,用语言形象地描绘心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得到朱熹的高度评价。C.因为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所以孔子对其多有肯定赞许,甚至将他与颜回同等看待。D.孔子不满学生对他从不质疑,可见孔子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思考与收获。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当仁不让于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材料一最后作者为什么认为“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5.下面是一节语文课中出现的小插曲,请结合材料一、二中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下面老师的教育特点加以分析。(4分)同学王云读课文时错把“还有后来人"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哄笑不止。老师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笑什么?王云的意思没有表达错啊。"有的同学说:“是啊,一个是说还有人来接班,一个是说还有接班人。”老师说:“说得很好啊。如果王云愿意再朗读一遍,读出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王云也情绪激昂地朗读起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节选自《窦娥冤》)文本二: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哈姆莱特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节选自《哈姆莱特》)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诀别婆婆时,窦娥认命负屈而死,虽说这是她怜爱婆婆的贤良之举,但也反映出她深受封建宿命思想毒害和妥协。B.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窦娥受刑前之所以发下三桩誓愿,其目的只是为了向世人昭明自己的冤屈。C.“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体现了哈姆莱特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流露出他的烦恼、苦闷、彷徨。D.哈姆莱特心中的伟大事业是为父复仇,在经过一番关于生死的灵魂拷问后,他坚定地认识到事业的完成需要行动。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窦娥诀别婆婆时的低沉情绪与她在法场上的激昂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对丰满窦娥形象起了重要作用。B.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这是一种超现实的写法,这种写法尽管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却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C.科、白作为元杂剧展开冲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辅助手段,在节选文字中烘托了当时的气氛,推动着剧情发展。D.在这段长篇独白中,作者运用反问、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哈姆莱特内心灼热、忧郁的情感宣泄得淋漓酣畅。8.王国维曾评价关汉卿剧作“其言曲尽人情”。请以文本一中画线的【二煞】为例,简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展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6分)9.《窦娥冤》《哈姆莱特》作为中西文学史上的两朵艺术奇葩,虽诞生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流露出相似的精神内核——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抗。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窦娥和哈姆莱特两个主人公形象。(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材料二: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定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哙,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节选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3分)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与“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因”字含义不同。B.“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字含义不同。C.“故其比诸将最亲”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论语·侍坐》)两句中的“比”字含义不同。D.“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中的“属”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哙出身低微,很早就追随沛公;他随同沛公面见项羽,怒斥项羽并打消其诛杀沛公的想法,帮助沛公成功脱险。B.樊哙因立战功被加封食邑、赐侯封爵、剖符定封、升迁为左丞相;又因妻子是吕后之妹,所以他与高祖的关系非常亲密。C.高祖曾经病重,不愿见人,大臣们都不敢进宫,只有樊哙领头径直闯进去,对高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高祖改变态度。D.樊哙奉命攻打叛军时,病情危重的高祖听信别人的挑拨,对樊哙起了杀心;后樊哙得到陈平好心相救,被吕后释放,得以善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4分)(2)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4分)14.材料一中“樊哙闯帐”与材料二中“樊哙闯宫”两件事,都表现了樊哙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5.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某一次具体的自我观书经历和感受,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C.“活水源流随处满”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坚持读书的作用。D.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夸张、对偶、比喻等表现手法,盛赞读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乐趣,十分有感染力。1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代袁枚认为读书像饮酒一样快乐。本诗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认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被大国包围,在“,”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3)韩愈《师说》中,“,?”两句阐述了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和道理,每个人都会有疑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弟子“各言其志”。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说明。并请你简要谈谈孔子称赞曾皙的原因。(6分)19.《雷雨》的台词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请简要分析下面节选部分体现了周朴园怎样复杂的心理状况。(5分)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鲁侍萍嗯,就在此地。周朴园哦!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周朴园不,不。谢谢你。鲁侍萍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周朴园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鲁侍萍大概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周朴园嗯,以后她又嫁过两次。鲁侍萍嗯,都是很下等的人,老爷想帮一帮她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今年支原体感染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第一,发烧的热势比往年高了很多,“以前往往是38℃,现在往往是可以烧到39℃甚至更高”;第二,①,但今年支原体诱发哮喘的情况特别多,“说明支原体积累到了下气道,在气道复制的时候,导致气道平滑肌发生痉挛,引发哮喘”。按照过往5年的经验,支原体感染常规症状是像普通感冒一样,咳嗽,嗓子疼,喷嚏打个不停,慢慢发展严重后才会变成肺炎支原体。而今年②,“刚才是感冒症状,再一查胸片发现,就是肺部感染”。现在的支原体感染大部分只能通过血清中的抗体来检测。但抗体检测也有局限性,这种检测在支原体感染前期也可能检测不到,③,于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只对普通感冒有效,对支原体无效。相较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更能发现早期感染者,但即使医生们使用呼吸道五联检测来查支原体抗原,也会出现检测指标不敏感,检测结果假阴或假阳的情况。20.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这些药物只对普通感冒有效”中的“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你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做人可不能太贪心。C.我这才知道,母亲早已为我做好了准备。D.我这一着急啊,连鞋也忘记穿了。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天赋、能力不足而感到懊恼和不甘。对此,有人提出“与自己和解”,追求“满意的自己”;也有人主张突破、改造自己,追求“完美的自己”;还有人兼而采之。但无论哪种选择,最终都是为了成为“合适的自己”。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题详解】D.“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全部回应”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首段,“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是孔子的行为,后面所举的例子“孔子反问:‘何哉,尔所谓达者?’”也是孔子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进行追问,所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说法有误;另外,对于学生的问题,孔子是否“最后全部回应”,从原文无法得出结论。故选D。【2题详解】C.“因为……所以……”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二段只说“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之时,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故选C。【3题详解】BA.意思是“面对合乎道义的事,要抢着去做,即使老师在一边也不必谦让”,这与材料二第一段“孔子并不希望学生因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内涵一致。B.意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材料二未提及此观点。C.意思是“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这与材料二第一段中孔子不断鼓励曾皙回答、“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内涵一致。D.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材料二第一段中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会“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便是孔子“启发”学生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灌输答案。故选B。4.①曾皙、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与孟子所追求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境界是相似的。②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这一事例(实践),是对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的证明。(每点2分)5.①老师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内心消除了负担。

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是刻板说教、强制灌输,而是相机引导、适时点拨。

③老师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④老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每点1分,其他答案意思对亦可)【6题详解】CA.“但也反映出她深受封建宿命思想毒害和妥协”错误,窦娥为保护婆婆,只能屈认罪名,可见这是她怜爱婆婆的贤良之举。“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反映窦娥有封建宿命思想,但没有表现其深受封建宿命思想毒害和妥协,她负屈而死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B.“其目的只是为了向世人昭明自己的冤屈”错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的目的很复杂,除了向世人昭明自己的冤屈,还是对昏暗吏治的血泪控诉。窦娥在生命的最后,许下这一毒愿,是为了呼吁被压迫的麻木百姓,与封建力量作抗争。D.“他坚定地认识到事业的完成需要行动”错误,根据原文“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可知,在经过一番关于生死的灵魂拷问后,他退缩了。故选C。【7题详解】B.“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这不是“超现实的写法”;三桩誓愿在窦娥身后的逐一应验,才是超现实的写法。“却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此说不当。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故选B。8.①运用反问,增强语气,表达窦娥内心不甘屈死的愤怒之情。

②“喷如火”“滚似绵”,运用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窦娥内心的愤恨之深、承受的冤屈之重。

③“暑”与“雪”、“火”与“冰”,构成强烈对比,表明窦娥所承受的冤屈和不公足以感天动地。

④运用邹衍典故,表明窦娥坚信自己的沉冤必将昭明天下。(每点2分,回答3点即可)9.窦娥:(1)不甘心于屈死,不屈从于邪恶,用违背常理的誓愿抒发自己的滔天冤屈与极度愤恨。(2)对吏治腐败导致的人民蒙冤受屈呼告无门的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3)在“亢旱三年”的誓愿中,表现出挑战威权、死也不放过恶吏的执着与刚强。(3分)

哈姆莱特:(1)对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有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体验。(2)对自我行动的延宕及生存的现状,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3分)(意思对即可)10.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每处1分)【11题详解】BA.通过、经由。/于是、就。句意: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如果没有固定的资产,就不会有安稳的心。B.“含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微”字含义相同,都是“如果没有”。句意: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C.比较。/等到。句意:因此他比其他将领跟皇上更亲近。/等到三年之后,可以让它的(百姓)勇敢起来。D.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都是“这类人”。句意:樊哙就会用兵力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人全部杀光。/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故选B。【12题详解】D.“后樊哙得到陈平好心相救”错误,依据“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可知陈平并没有杀樊哙,而是把他押送到长安,并非出于好心。故选D。13.(1)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会因此瓦解,天下人心中会对大王您产生怀疑。(“言”,谗言;“隙”,嫌隙;“解”,瓦解;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当初陛下和我们在沛县丰邑起兵,平定天下,多么雄壮啊!(“起丰沛”,省略句,在沛县丰邑起兵;“定”,平定;“何其”,多么;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勇气非凡。②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直言敢谏)。③忠诚为主。(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闭关的事情。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会因此瓦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失败了。材料二:项羽死后,汉王做皇帝,因为樊哙作战有功,加封食邑八百户。樊哙又以将军的身份跟随汉高祖平定燕王臧荼反叛、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改赐樊哙列侯爵位,并剖符定封,世代相传,赐给舞阳作食邑,升迁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因此他比其他将领跟皇上更亲近。先前黥布反叛时,汉高祖曾病得很厉害,不愿见人,住在内宫,命令门卫不得让大臣们进去。大臣绛侯、灌婴等没人敢进去。过了十几天,樊哙竟然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大臣们跟随着他。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看见皇上,流着泪说:“当初陛下带领我们在沛县丰邑起兵,平定天下,何等雄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又是何等疲惫啊!再说陛下病势严重,大臣震惊恐惧,陛下不召见我们商议国事,难道只是跟一个宦官诀别吗?况且陛下难道没看到赵高的事情吗?”高祖笑着起身。后来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以相国身份攻打燕国。这时,高祖病得很厉害,有人诽谤樊哙勾结吕氏,说皇上一旦逝世,樊哙就会用兵力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人全部杀光。汉高祖听到这些话大为生气,就派陈平乘车送周勃代替樊哙统率军队,并将樊哙就地斩首。陈平畏惧吕后,逮捕樊哙来到长安。到达时高祖已经逝世,吕后释放樊哙,给他恢复爵位和食邑。孝惠帝继位第六年,樊哙去世,谥号为武侯。【15题详解】A.“某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之作用,并非实写某一次观书经历。故选A。16.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每点2分,回答3点即可)17.(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8.示例:(1)曾皙描述出了一幅春日畅游的欢愉图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去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2分,文意理解正确即可)(2)曾皙描绘的图景是“太平盛世图”。民德归厚,天下归仁,这是曾皙的社会理想,这与孔子仁政、礼乐治国思想完全契合,加之曾皙把话说得雍容委婉,所以孔子称赞曾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19.①当听说侍萍还活着并就在此地时,周朴园感到非常意外和惊讶。②同时周朴园内心充满着矛盾,理智和情感进行着激烈斗争,周朴园不愿见侍萍,但在听说了侍萍的遭遇后又表达出同情。(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20.A.原文中“这”为指示代词,指代之前文章提到的“阿莫西林、头孢等药物”。A.指示代词,代指之前描述的情景。B.指示代词,不确定指某个事物,一般与“那”相对。C.代词,用在口语中,指现在,有加强语气的作用。D.指示代词,加强语气,同“这么、这样”。21.①往年支原体很少诱发哮喘②病情(病程)发展得很快③医生会认为是普通感冒(每点2分,满分6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2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元思辩型材料作文。针对“因天赋、能力不足而感到懊恼和不甘”这一现象,材料提供了三种选择、三个“自己”。第一种选择,与自己和解,成为“满意的自己”。所谓“和解”,就是不强求、不苛求,悦纳自己的不足,此所谓“满意”。第二种选择,突破、改造自己,成为“更完美的自己”。所谓突破、改造,是针对天赋、能力不足而言的,意味着要经历化茧成蝶的历练煎熬甚至脱胎换骨的疼痛,从而超越局限,使人生更上层楼,此所谓“更完美”。至于“兼而采之”的选择,则要把自身条件的种种不足分门别类,明确哪些方面是可以“和解”的,哪些方面需要“突破、改造”。相对于前两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更理性、客观,写作起来也更易体现思辩色彩。最后,材料指出三种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