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华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华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咏华山》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一、谈话导入:1、谈话: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板:华山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板:(简笔画)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登华山山路远远近近山腰间艰难情不自禁吟诵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三、精读全文(一)第一自然段:出示图一: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3、师引说: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二)第二自然段: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自由读,指读,齐读2、师边画边述: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①理解:“艰难”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②指导朗读第一句3、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5、出示图二: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6、学习第四、五句1)指名读2)说一说句子意思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5)讨论: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7、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齐读8、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9、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10、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板:(完整课题)咏读题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11、交流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2)师读诗,生接句3)指名读诗4)点拨举头——抬头回首——回头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三)第三自然段: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四)第四自然段: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认真学习语文)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5、师小结: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22咏华山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五、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2、给生字找朋友3、分析字形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齐:撇捺要伸展4、描红、临写六、课外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2、借助文来解诗。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咏华山》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2、背诵古诗。3、识字,写字。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咏华山"是什么意思?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抽读生字,纠正字音。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4、标自然段序号。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1、华山在哪里?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齐读最后一段课文。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齐读第一自然段。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四、学写生字。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读题。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二、细读课文第二段。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艰难"懂吗?(困难,很难)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生答板书:高出示:啊!华山真高哇!(1)自已读,体会一下。(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A男读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a、指读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d、读出来(5)读两句话(书上)a、师生接读b、指2,齐(6)看板书练背。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哪个字是"头"的意思?(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8、表演、朗读第二段。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三、学写生字。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2、学"页字旁"。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6、学生描1、仿1、临1。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咏华山》教学设计3执教者: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孙浩娟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生:咏华山。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师:第一句谁想读。生读。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生读。师:听了觉得怎么样。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生读。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生齐读.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生读。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生再读。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生:好师:自己先练习背背。生练习背。师:谁试着背一背。生背。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生齐背。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生自由读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师:“举头”就是--生:抬头。师:“回首”就是--生:回头。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生:咏华山。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习几遍。生自由读。师:谁先来试一试。生读。师:练习背一背,好吗?生练习背。三、学习第三段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生:七岁。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生:好诗!好诗!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生齐读。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下课)《咏华山》说课稿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孙浩娟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二、说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三、说教学程序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二)学习第2段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三)学习第3、4段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本课时安排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四、说板书设计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咏华山》教学设计4咏华山(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教学准备:华山景色的录象、文字投影片、词语投影片、实物投影仪、录音磁带、用于学生摆放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本课生词华山沿着山顶除了更与齐回首七岁艰难显得咏登山腰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寇准2复习诗句,说说诗的意思。3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华山。4教师板书:华山(提醒学生注意“华”的写法)5学生描红:华6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诗人用一首诗来吟诵华山,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教师板书:咏7欣赏华山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过渡:这么美的'华山,不但我们喜欢,而且古时候的人也喜欢。(出示图片、文字)2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过渡:华山那么高,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吗?那么,他们爬上山顶了吗?在山顶又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3提问:他们爬上山顶了吗?从哪句话看出?4指名读第一句。思考:爬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5指导读词:艰难(读出艰难的感觉)6指导朗读第一句。7出示第二、三句话,指导朗读。教师:华山高吗?小孩没想到华山有那么高,非常惊讶,所以这儿连续有两个感叹号。哪个小朋友用朗读来表现出那个小朋友的惊讶。8教师: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读)9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教师圈示: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相机板画:(见课后板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板书:高10再读句子:啊!华山真高哇!11齐读2—5句话。12看板书练习背诵2—5句话。13过渡: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读懂了课文中的句子,还读出了华山的高。接下来,老师想再来考考大家。14巩固练习:拼图教师:华山这么高,真是一座神奇的山。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片,太阳、白云、华山等,请小朋友按课文所描述的情景来将它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15指名评价。说说拼得对不对?为什么?16看图再背2—5句话。17教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的华山,我要大声地喊:太美了!如果你在华山上,你会怎么做?18教师:刚才,大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样做,那样做,这就叫“情不自禁”。出示词语:情不自禁(齐读)19教师: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华山来。(播放古诗录音)20学生齐读古诗。21比较诗句与第三、四句话,找出对应关系。22师生对读这两段文字。23理解“举头”“回首”指名用动作表演。24组织朗诵表演。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能用动作来表示“举头”“回首”,我想你们还一定会用动作来表示整首诗,当一回“小诗人”。先指名表演,再集体表演。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不但你们喜欢,他的先生也喜欢。听,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2播放录音。3教师:先生可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非常喜欢,你听出来了吗?4齐读第三段。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诗好,写诗的人更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2齐读。3教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想法?4教师总结:寇准年纪小小,就能做作出这么好的诗,这跟他平时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寇准那样,从小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六、布置作业将古诗绘成一幅诗配画。《咏华山》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学生能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双绿线中的11个字,认识2个偏旁。学生能利用上下文或通过查字典、上网等方法或途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优美的书写生字。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生能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4、学生能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为古诗配画。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文,找到文中与各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并借助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资源学生能利用资源(如:图片、文字等)了解华山及寇准的相关资料。学习过程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搜集资料。华山:寇准:利用“加、减、换、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记忆,比一比看谁记得生字多。2、预习要求:一读、二圈、三标、四问。学生会读——为汉字注音。(你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字读音吗?请在该字的下面点上“·”。)①咏沿艰难顶禁吟诵赞宋寇②华间与齐称代岁学生会写——识记字形。华:间:与:齐:称:(偏旁:)代:岁:(偏旁:)、请根据课文中读音给生字组词。(注意“华、间、称”在文中的读音!)huà华huá学生会用:汉字开花。华间与齐称代岁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初读课文。①学生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情:②学生知道文中的“小孩儿”是代的,吟诵《咏华山》时,他才岁。③学生会吟诵《咏华山》这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④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请教:精读课文。①引导学习:学生理解“艰难”、“情不自禁”的意思学生能说出对华山的印象。②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学生能找到与文中对应的诗句。文诗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③全班交流反馈。练习检测与问题延伸:学生为古诗来配画课后反思:1、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利用导学案,把生字的学习放在课前,由学生主动识记生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教师检查各个层次学生导学案学习单完成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学习生字。2、本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文中有诗,课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写诗背景、诗意等。因为有了课前导学环节,扫除了生字词障碍,这样有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诗文对应的教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这样组员在讨论***同提高。最后,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诗配画,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中有画。《咏华山》教学设计6教材解读:《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课时安排: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我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1、字音关⑴出示生字卡片。⑵自学生字。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⑷集体朗读、正音。2、字形关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3、写字关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⑴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⑵出示:啊!华山真高哇!⑶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⑷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__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⑸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⑹指名读,师生点评。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⑴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⑵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⑶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⑷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1、出示古诗《咏华山》。2、指名朗读。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4、同桌交流。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3、评议演得怎么样?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1、到抽屉里找一找。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咏华山》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二、学习第二段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我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齐读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指读,齐读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男生齐读。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女生齐读。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齐读)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举头”是什么意思呀?“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9、配乐齐背古诗四、课外延伸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五、学习生字1、出示:齐与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评价。《咏华山》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二、学习第二段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齐读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指读,齐读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男生齐读。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女生齐读。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齐读)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举头”是什么意思呀?“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9、配乐齐背古诗四、课外延伸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五、学习生字1、出示:齐与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4、反馈评价。《咏华山》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17个生字,会写“真、间、与、首”四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3.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教学难点: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准备:课件、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自己真高山间云朵2.复习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二、诗文对对碰1.课文有些句子和古诗的意思一样,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完成2.汇报3.这些的说明了华山的——高。4.读好这句话:华山真高啊!学习生字“真”用真啊!说句子。体会感叹号的.用法。三、我也来描绘1.华山怎么高呢?说一说。2.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图画画出来吗?再配上几个句子。3.自由完成绘画。4.展示并介绍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机教学“间”5.我们只是读文看插图就都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小寇准身临其境更有自己深刻地体验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寇准来吟诵这华山的高吧。四、学写生字“与”“首”。《咏华山》教学设计10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生:咏华山。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二、学习第二段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师:谁来说说?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师:第一句谁想读。生读。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生读。师:听了觉得怎么样。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生读。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生齐读.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生读。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生再读。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生:好师:自己先练习背背。生练习背。师:谁试着背一背。生背。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生齐背。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生自由读师:读懂了吗?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就是--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没有其它山与它一样齐。师:“举头”就是--生:抬头。师:“回首”就是--生:回头。师:“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就是--生:抬头看,红日是那么近,回头看,白云是那么低。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读。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一样赞美了华山的高大,因此,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生:咏华山。师: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准来把华山的高、美读出来,自己先多练习几遍。生自由读。师:谁先来试一试。生读。师:练习背一背,好吗?生练习背。三、学习第三段师:这首读写得太好了!小朋友们知道小寇准那年几岁?生:七岁。师: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难怪先生听了连连点头称赞。我们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生:好诗!好诗!师:这首读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看看现在谁学得最认真。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生齐读。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看到华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后,你们可以把华山上看到的美景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好吗?(下课)师:今天,有几位生字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认一认。生齐说:想。师出示生字卡片:艰难吟诵称赞,最后一张为空白卡片,生笑。师:这张卡片上的汉字小朋友去哪儿了呢?噢,原来跑到黑板上了。(师板书“山”字。)师: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生读。)师:你见过哪些山?生:中学里面的假山。师:那是假的山,真名叫“土堆”。生:马陵山。生:我还从电视中见过一些山。师:你觉得这些山怎样?生:高!师:高!谁来读一下“山”字,告诉老师?生声音响亮地读。师:听出来了,山的确很高。师:其实,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就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高山,它就是华山。师在“山”字前板书“华”字。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朗读课文,对华山已有了一定了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课文中那位小朋友一起去登华山,看看你觉得华山怎样?师出示“他们沿着山路……飘着朵朵白云”一段话,生自由读。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高山”的简笔画。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读这段话,老师听说华山的山路很窄,如果大家一齐读,肯定登不上山顶。请小朋友们各自读,再读一遍。生自由读。师:你觉得华山怎样?生:很高!师:用心读书了。生:很漂亮!师:能一边读书一边用心感受。师:小朋友们,能通过读,把你心中感受到华山告诉老师吗?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师:谁来读一读?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师:老师觉得他们没费劲就登上去了。我们和那位小朋友、先生一起去登。(师指着简笔画山脚)现在开始: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画一级级石阶。)生:没累!师:接着登!一步、两步、三步……累了吗?(师结合数接着画。)生:没累!师:对,可能现在没累,可是,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离开山脚。如果登到山顶,他们累不累?(师将石阶补画到山顶。)生:累。师:等上山顶容易不容易?生:不容易!师:这就叫“艰难”!再读读这句话。生再读注意将“艰难”读得慢一些、重一些。师:老师听出来了,登山很艰难。请接着读。生:啊!华山真高哇?师:究竟有多高呢,老师没听出来。请接着读。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师:没听出来,好象还有两座山超过了华山。生再读,注意突出“远远近近、都”等词语。师:有点听出来了,谁再来读读这句。生读。师:没有山超过华山。(师随机画连绵起伏的群山见笔画,以突出华山之高。)请接着读。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师:“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老师听出来了(师随机在山腰画朵朵白云,以突出华山之高。)不过“太阳显得那么近”老师没听出来,是这么近吗?(师随机画了一个很小的太阳。)生笑:太阳应该有这么大。(边说边做展臂画圈的动作。)师:咦,太阳为什么会是那么大呢?老师不懂。生:因为在华山顶上,太阳显得那么近,所以看上去应该很大。师: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你得通过读,才能将它读大起来。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一句,注意将“那么”读得慢一些,重一些。师:太阳是近了一些。(师随机将太阳画大一圈。)如果,你能加上动作读,太阳可能会显得更近,变得更大。生边做动作边读,师随机将太阳又画大一圈。师:刚才老师通过小朋友们读觉得华山很高。究竟有多高,在老师脑海中还不是很清晰。谁能读好“啊!华山真高哇!”这句话?生读。师:老师觉得华山只有这么高。(师随机画一个短一些的感叹号。)谁能把它读得再高一些!生跃跃欲试,一生读。师:变高了一些。(师随机画一个长一些的感叹号。)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齐读告诉老师。生齐读。师:老师听出来了,高!实在是高!(师随机画一个更长一些的感叹号。)师:刚才老师听了小朋友们的读,知道华山很高。小朋友们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告诉老师呢?生自由边读边做动作。师:我们登上华山山顶,(指着简笔画)看到太阳公公变得胖胖的,白云姐姐在山腰间自由自在地散步,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看到这样景色,你会说些什么呢?生:啊!华山真高哇!生:华山太美了!生:真漂亮!师:小朋友们是这样夸奖华山的,(师板书“咏”字),和我们一起登上华山的那位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师小黑板出示“小孩儿情不自禁……回首白云低”一段话。生自由读。师:能读懂吗?生摇摇头。师:读读前面这段话。生自由读前面一段话。生1:我知道“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是举起头看到太阳很近……师:“头”怎么举起?生2:我知道,“举头”就是抬起头,边说边“抬头”做动作。师:知道了“举头”就是抬起头。生1:回过头来看看,白云很低,在脚下。师:不对,诗句中没有“头”这个字。生1:“回首”就是“回头”。师:我懂了。前两句意思呢?生1:不懂。师:再读读前面一段话。生自由读前面那段话。生:老师,我知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是说只有天在华山上面,其他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师:“齐”什么意思。生:奇怪。师:可不是奇怪的意思。(师拿出两支一样长短的粉笔),这两支粉笔怎样?生:一齐。生:一样高。师:有没有山和华山一齐、一样高?生:没有。师:老师知道了,这首诗也是说华山很高。能读读告诉老师吗?生自由读。生读师:能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吗?生:一边动情地读,一边配上动作。师:好诗!好诗!师:华山是“五大名山”之一,登上华山,看到这雄伟壮观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生:高兴。生:舒服。师:你喜爱华山吗?生(齐答):喜爱!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由读2节,边读边想象登上华山看到的美丽景色。生自由读2节。师:这节课我们跟随那位做诗的小朋友一同游览了华山,大家知道那个小朋友是谁吗?生:寇准。师:他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做这首诗时才7岁。和小朋友们一样大。你觉得寇准小朋友怎样?生:非常聪明!生:有学问。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同游览了雄伟险峻的华山。大家愿不愿意把这美好的风光记在心中。课后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下课!《咏华山》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四、指导写字。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引入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四、质疑五、小结形式:开火车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2、学习第2、3自然段。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5、指名读。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7、吟诵诗句。9、齐读第2、3自然段。10、分角色朗读。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咏华山》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作业安排和设计: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课外:背诵课文。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4.指导看图。(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开火车读生字。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四.课堂小结。《咏华山》教学设计13《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四点设想:1、处理识字教学时,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识字的要求分步实现,逐步加深: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检测时,侧重纠正生字的读音。细读课文——侧重在字词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导学生把字词的意思带入课文语境中,在语言环境中自读自悟。复习阶段——重点在字形的记忆上,主要采用学生自己教自己的方法。以上三步对识字的分步处理,目的是想保证阅读教学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2、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入境悟情,借文学诗,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领悟文和诗中对华山“高”的描述。(1)、揭题阶段——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华山在哪里”、“华山怎么样”、“谁咏华山”等问题。课伊始,疑已生,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被点燃,所以教师顺生疑、顺生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2)、初读阶段——为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目的'是为了获得轮廓式的鸟瞰效果。(3)、细读阶段——我没有顺文章的写路去教,而是顺生疑: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如“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们怎么看太阳和云?什么感觉?现在在华山顶上怎么看?什么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简笔画既创设了语言情境,又帮助了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同时还能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朗读、体会。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出现古诗,由于前面的理解、朗读,学生很快能联系前文自己解释诗句的意思了。又例“情不自禁”一词很难说清,教师先把工夫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山顶景观”上,当学生获得这种体验后,对该词的理解、领悟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再安排学生整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领悟文章的写路。3、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为学而教”的主导作用。在研究性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从研究点的选择、确定,有关句子的收集、分析,整个过程都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体验得到了尊重,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营造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好氛围,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如:整节课上都在营造“入境悟情”的语言环境,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借文学诗,以情促情,实现“为学而教”。4、实现多媒体的效用性。如:课件中的“华山远景图”,为创设情境服务;写字指导阶段的“笔顺图”,可让学生对照,应证自己的识记方法,同时巩固记忆字形;第二段课文学完后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其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第二个目的是引起学生搜集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咏华山》教学设计14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4、指名读。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指名回答。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区打私办反走私宣传工作计划
- 2025年酒店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
- 2025年大学新生学习计划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专题青春岁月纪念册第8课一、《更改视频的显示效果》说课稿
-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Part A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5.1.1辽阔的疆域 说课稿
- 2025年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左右
- 二溴菊酸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2025年小学数学国培个人研修计划书
- 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2023年保安公司副总经理年终总结 保安公司分公司经理年终总结(5篇)
- 2023中专《解剖学基础》题库202311593753185
- 化妆品生产许可申请表样板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 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动力计划表(样板)
- 利润表4(通用模板)
- 教育评价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 注塑领班作业指导书
- ASTM B330-20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Metal Powders and Related Compounds Using%2
- 顾客忠诚度论文
- 血气分析及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