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唐人孟棨《本事诗》中说,杜甫“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杜甫不仅是时代生活的记录者,还以其一生旅行所著诗歌,成就了一幅堪称“苦旅”的文化地图。盛唐时期,海晏河清,诗人也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受时代风气影响,唐玄宗开元十九年,杜甫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吴越之游。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又开始了历时五年的齐赵之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其间,杜甫写的《望岳》一诗,既有力凸显了泰山的高峻,也寄寓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流落夔州期间,杜甫写的《瞿唐怀古》体现了瞿塘峡奇伟险峭、江水奔注的特点。晚年漂泊荆湘,杜甫作《登岳阳楼》,道出了洞庭湖的地理信息,呈现了洞庭湖的地理特色。杜甫漂泊的过程,其实也是“天路看殊俗”的过程。对于他乡习俗,杜甫有时感到“异俗吁可怪”;有时感到“天涯风俗自相亲”。究其原因,与当地人情、作者心境以及文化落差都有关系。当地人情浇薄,作者心境欠佳,文化差异较大时,杜甫就感到“异俗吁可怪”;当地人情淳厚,作者心境佳好,文化差异较小时,杜甫便感到“天涯风俗自相亲”。杜甫诗歌具有“诗史”特质,“讲论风俗待陈诗”这一说法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对于路途上的文化胜迹,热衷于“侧身天地更怀古”的杜甫,从不放弃拜谒的机会,并对相关历史人物深情吟咏。这是杜甫诗歌文化地图上的一个亮点。滞留夔州期间,杜甫诗歌题材有所变化,除了不断反思唐王朝何以由盛转衰之外,也缅怀了宋玉、庾信和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治乱兴衰总是与人才问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历史人物都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了胜迹。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杜甫的人生经历不乏相似之处,自然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在杜甫缅怀的历史人物当中,最特别的当数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才能卓越,品德高尚,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杜甫心目中完美的人物。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前半生因为天下太平,主动外出游历;后半生遭逢“安史之乱”,被迫在异乡的道路上“抱疾屡迁移”。杜甫行履所至的地域十分广泛,致使其笔下的地域文化也具有多元性,除了作为主调的中原文化外,还有作为配调的吴越文化、齐鲁文化、陇右文化等。在“行行重行行”的过程中,尽管流落饥寒,备尝苦涩,杜甫却将自己的生命感受写成了最美的诗歌,表达了对国事民瘼的关切,也绘就了一幅中华地域文化地图。(摘编自朱美禄《杜甫“诗史”绘就的文化地图》)材料二:现存杜甫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虽少,但已充分体现出“盛唐气象”。他年轻时的《望岳》,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尤其反映出一个盛世青年诗人的壮心豪气。杜甫天宝中期进入长安求仕,诗中感慨个人遭遇,批判政治黑暗的内容增多了,但对于自己身为盛唐诗人胸襟气魄的书写,仍然激越震撼。安史之乱持续八年,杜甫有近五年身处前方,大乱所带来的一切苦难杜甫多曾亲历。不过,杜甫始终相信王朝一定能获得胜利。作于此间的一系列名篇的价值,均需要从这个角度加以认识。在历史学家看来,安史之乱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但作为诗人,杜甫并不相信盛世会一去不返。杜甫一度被安史叛军拘囚长安,但他依然写出“国破山河在”的信心之句。《哀王孙》中“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表达了一份坚定的王朝信念。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踏上了一个无法预测的前途。但越是艰难苦恨,杜甫越是斗志昂扬。逗留秦州、同谷期间的有关名作,首先表现出“盛唐气象”的风神延续。杜甫经停秦、同时安史之乱仍在迁延,而西疆又开始不稳。杜甫尤其在诗中表达其激扬的战斗意志。杜甫居蜀六年,《蜀相》《岁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杰作,仍涌动着“盛唐气象”,证明杜甫即便生活安定,也未忘记自己作为盛唐诗人的使命。杜甫后期多有咏诸葛亮的名作,《蜀相》前三联对诸葛亮的崇敬、追思和一生功业的赞颂。结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诸葛亮鞠躬尽瘁又赍志以殁的遭遇化为一种千古英雄的悲剧来写,将诸葛亮的悲剧提高到崇高的悲剧美的高度。这最能体现杜甫精神品格,更是“盛唐气象”的重大发展。夔州杜诗量大质优,是杜甫一生创作的顶点。不过其诗史价值,并非体现在对时代的记录而是使中国诗史中“盛唐气象”,攀登上另一座沉雄悲壮的高峰。夔州杜诗的沉雄悲壮,首先体现在展现了一个愈是艰危愈显坚强的壮心。滞留夔州的三年间,杜甫不仅确知盛世无法重回,也最终承认自己无缘北归,但其壮心正在这绝境中被强力反激。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出峡,在流离老病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两年。人生近暮,但杜甫仍关切四方十年的纷纷杀气,更愁望云山邈远的直北长安。杜甫太看重他生长于斯的盛唐时代,除了与其同生共死,几乎别无选择。这就是杜甫与“盛唐气象”的关系。中国诗史中的“盛唐气象”是伴随杜甫的永别,才真正走向终点。(摘编自王树森《杜甫与盛唐气象论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吴越、齐赵之游,以及流落夔州期间、漂泊荆湘之地的诗歌,都体现了当地的地理信息和作者的四方之志。B.漂泊期间,杜甫对他乡习俗的感受不同,与他乡文化差异的大小决定了杜甫对“风俗”是“异”还是“亲”的感知。C.杜甫缅怀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的人生和品格都堪称完美,他一生的功业和坚定的使命感都让杜甫赞颂、崇敬。D.安史之乱对杜甫的人生造成重要影响,使他从主动游历转为被动漂泊,但安史之乱并未改变杜甫坚定的王朝信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夔州期间,杜甫的诗歌开始缅怀历史人物,借这些历史人物反思国家兴衰和个人遭际。B.杜甫行履所至的地域十分广泛,这造就了他诗歌中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丰富了诗歌内涵。C.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对王朝的信心,是认识、理解他此时精神品格和诗歌价值的必要角度。D.中国诗歌史中体现出的“盛唐气象”,结束于杜甫的永别,而不是结束于唐朝国势的衰微。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头孟棨《本事诗》中“毕陈于诗”“殆无遗事”等说法,都证明了杜甫诗歌“诗史”性质。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杜甫《望岳》一诗,旨在说明杜甫年轻时对未来的希望和内心的壮志豪情。C.材料一按照时间的顺序,论述了杜甫一生苦涩的经历,以及他的诗歌所绘就的中华地域文化地图。D.材料二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严谨,又带有很浓的抒情意味,体现作者对杜甫的仰慕敬佩之情。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在不同时期,“盛唐气象”在杜甫诗歌中的体现。5.清《全唐诗》评价杜甫:“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读其诗可以知其世”这句话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梁衡我曾游黄山,却未写一字,其云蒸霞蔚之态,叫我后悔自己不是一名画家。今我游泰山,又遇到这种窘态。其遍布石树间的秦汉遗迹,叫我后悔没有专攻历史。呜呼,真正的名山自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我是乘着缆车直上南天门的。天门虎踞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门楼上有一副石刻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我倚门回望人间,已是云海茫茫,不见尘寰。渐走渐高,泰山已用她巨人的肩膀将我们托在凌霄之中。我曾不止一次地在海边静观那千里狂浪怎样在壁立的石岸前撞得粉碎,今天却看到这狂啸着似乎要淹没世界的云涛雾海,一到岱顶石前,就偃旗息鼓,落荒而去。难怪人们尊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东岳大帝。一般民宅前多立一块泰山石镇宅,而要表示坚固时就用稳如泰山。至少,此时此景叫我感到泰山就是天地间的支柱。这时我再回头看那些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它们攀附于石缝间不过是一点绿色的苔痕;看那些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填缀于崖畔岩间,不过是些红黄色的积木。泰山,无论是森森的万物还是冥冥的神灵,一切在你的面前都是这样的卑微。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最高处为玉皇顶。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觐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不是在密室而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同是表达人的崇拜,表现人与神的相通,但那气魄、那氛围、那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自卑自怯的窃窃私语,后者是坦诚大胆的直抒胸臆,不但可以说,还可以写,而天帝为你准备好的纸就是这些极大极硬的花岗石。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山风呼啸,石林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们总是这样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登上这个大舞台,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你看,帝王来了,他们受命于天,自然要到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求天保佑国泰民安。除了一国之主外,凡关心中华命运的人又几乎没有不来泰山的。你看诗人来了,他们要借这山的坚毅与风的狂舞铸炼诗魂。李白登高狂呼“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沉吟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志士来了,一块石头上刻着这样一首诗:“眼底乾坤小,胸中块垒多。峰顶最高处,拔剑纵狂歌。”将军来了,徐向前刻石:“登高壮观天地间。”陈毅刻石:“泰岳高耸万山从。”。凡人素质中的胸怀开阔、志向远大、感情激越的一面确实要借凭高御风、采天地之正气才可获得。历代帝王争上泰山除假神道设教的目的外,从政治家的角度,他要统领万众治国安邦也得来这里饱吸几口浩然之气。至于那些志士、仁人、将军、诗人,他们都各怀着自己的经历、感情、志向来与这极顶的风雪相孕化,拓展视野,铸炼心剑,谱写浩歌,然后将他们的所感所悟镌刻在脚下的石上,飘然下山,去成就自己的事业。看完极顶,我们步行缓缓下山,沉在山谷之中。我踏着这条文化加风景的山路一直来到此行预定的终点——经石峪。经石峪,因刻石得名,就是石头上刻有经文的山谷。这是一部完整的《金刚经》,经岁月风蚀现存1067个字。我慢慢地跪下轻轻抚摸这一点一捺,又舒展身子躺在这页大书上,仰天沉思。我感到一种无限的满足。一般人登泰山多是在山顶上坐等日出,大概很少有人能到这偏僻深沟里的石书上睡一会儿的。躺在书上就想起赫尔岑有一句关于书的名言:“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泰山就是我们的先人传给后人的一本巨书。难怪泰山是民族的象征,她身上寄托着多少代人的理想、情感与思考啊!虽然有些已经过时,也许还有点陈腐,但却是这样的真实。这座石与木组成的大山对创造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有特殊贡献的。谁敢说这历代无数的登山者中,没有人在这里顿悟灵感,而成其大业的呢?天将黑了,我们又匆匆下到泰安城里看了岱庙。这庙和北京的故宫一个格式,只是高度低了三砖。可见皇帝对岱神的尊敬。在中国就像只有皇帝才配有一座故宫一样,哪还有第二座山配有这样一座大庙呢?庙是供神来住的,而神从来都是人创造的。岱岳之神则是我们的祖先,点点滴滴倾注自己的信念于泰山这个载体,积数千年之功而终于成就的。他不是寺院里的观音,更不是村口庙里的土地、锅台上的灶君,是整个民族心中的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之间数千年的民族之魂。我站在岱庙的城楼上,遥望夕阳中的泰山,默默地向她行着注目礼。(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部分的两个“后悔”,分别体现了黄山自然风景的优美和泰山文化内涵的丰厚。B.由几吨重大石条铺成的石阶在天门下像是单薄的软梯,由此可以看出天门的险峻。C.李杜、徐向前、陈毅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泰山上的刻石反映了他们相似的胸襟。D.我向泰山行注目礼,表达的是崇敬之情,也有着无法用文字描述泰山的遗憾之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象征坚强生命的劲松、象征神灵威力的佛寺道观在泰山面前都显得卑微,此处以反衬手法,凸显了泰山的高大挺拔。B.人在教堂的自卑自怯与在泰山的坦诚大胆形成鲜明对比,人在泰山是在天宫门口与天帝对话,消解了人与天帝的距离。C.文中引用赫尔岑话,指出泰山就是我们的先人传给后人的一本巨书,从而突出了泰山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影响。D.行文上,本文与姚鼐《登泰山记》有相似之处,都是以时间、地点为顺序,都在描述自然景观时,注重抒发人文精神。8.本文标题“泰山——人向天的倾诉”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9.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本文也说:“泰山是民族的象征。”为什么说泰山是民族的象征?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圹,皋如也,颠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古者匹夫五十而士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听治其教至也。(节选自《荀子·大略》)材料二: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黄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著令,置三师之位。”(节选自《贞观政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古者A匹夫B五十C而士D天子E诸侯F子G十九H而冠I冠而J听治K其教至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子,翻译为娶妻生子,与《师说》“群聚而笑之”中“群”的用法不同。B.如,指“……的样子”,与《短歌行》“譬如朝露”中的“如”意思不同。C.何以,为什么,与《赤壁赋》“何为其然也”中“何为”的意思相同。D.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与“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结构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奉君主不容易,态度要温和又恭敬,做事要认真又谨慎;侍奉父母不容易,子孙后代不贫穷,上天才会赐福于你。B.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搓绳要搓好,急忙登屋修屋顶,又要开始播种了。所以种田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可以停止。C.国家要兴盛,一定会尊敬老师而看重有技能人才;鄙视老师而看轻有技能的人才,人们就会有放肆之心,破坏法度。D.唐太宗表示,古代英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不能没有师傅,批评了先前呈上的待批诏令没有设置三师之位的做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2)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14.两则材料都引用了《诗经》中的话,目的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鼎山林”如梦,“古来往事”如水,本词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于送别时以议论明心志。B.词人以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宽慰族弟,不必在意一时的荣辱得失,只需要清静自在地度过此生。C.词人回忆二人过去相聚的温馨:秋来露重时一起饮酒赋诗,风雨之夜窗前闲坐畅谈,只觉灯火多情。D.不作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也不同于词人豪迈悲壮的爱国之作,本词和谐冲淡、自然舒缓。16.这首词最后三句最能体现“诗句夜裁冰”,请简要分析其妙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这句话可以体现在杨万里《插秧歌》“______,______”两句写一家人分工明确,有序配合上。(3)“颜”的本义是指两眉之间,后引申为额头,又引申为面部。古人常借容颜的改变抒发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伤,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美食是舌尖上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锅碗瓢盆碰撞出的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思。中华文明______①_____,美食文化就是这条文化长河中波澜壮阔的生活欢歌。近些年,美食类网络文艺备受观众喜爱,在“舌尖体”的叙事范本下继续前行,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推陈出新、_____②______。早已不满足于为人们提供果腹的低端需求的食物化身兼具治国智慧、价值实现与情绪调节职能的新生活范式。文人墨客将千种情思寄于山水,将万般心绪付于舌尖,对美食不吝笔墨,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情趣,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蕴藏着或温暖或哀婉的人间故事。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美食不断更新迭代和花样频出,有其不可忽略的历史背景,也展现着立身其中的时代风貌。凝聚天地之灵气、四季之精华,食物是壮美河山对人类的慷慨馈赠。(1)百姓的生活史就是美食的演化史,(2)体现出百姓的辛勤劳作和生活智慧,(3)原生材料经过精巧技艺变幻为种类多样的珍馐美馔。美食样式也并非_____③______,而是根据地域、时令、场合甚至心境等适时调整,这正是源于中国人自发的创新精神,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进取,这不仅是热爱生活的初心,更是坚守品质的匠心。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办公设备2篇
- 2024年产权保证及不动产抵押权益协议版B版
- 江南大学《法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质押合同著作权质权设立与行使3篇
- 2024年国际邮政快递服务合同
- 2024年吊车短期租赁标准协议稿版B版
- 佳木斯大学《成本会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保密协议范本汇编
- 暨南大学《大数据分析的Python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歌曲伴奏与弹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焊接自动化技术》教学大纲
- 《主持人基础培训》课件
- 学校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3篇)
-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
- 救护运输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采血器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策略预测报告版
- 2024年企业现场管理5S培训课件
- 幼儿园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房屋建筑工程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巡检记录表
- DB13T 501-2003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