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1页
《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2页
《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3页
《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4页
《师说》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

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

“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

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

说》、《捕蛇者说》。

5、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谀经传郑甚弘蟠贻巫

②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小结全文。

四、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一、检查上堂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结合练习一导入新课。

二、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一一从师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愚益愚

爱其子一一择师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一一耻师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一一不耻相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一一耻相师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论证方法: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郑子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

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

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

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

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

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2、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

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

“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

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

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

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

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

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

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

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

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

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

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

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

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

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

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从师其闻

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庸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篇三」

【结构分析】

本文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从师原则,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

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以教师的重要作用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提

出中心论点。第二段,论述“师道之不传”,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

风气,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段,点明写作缘由。

本文从整体上是按照“正一反一合”的逻辑顺序来行文的。我国古代论说文有

一个传统的模式,即“起、承、转、合”,实际揭示了说理的一般思路及其结构形

式。但由于长期以来科举的八股文的影响,掩盖了其理性的光辉。我们今天在诠释

古文写作规律时,仍然可以借鉴并加以运用。本文首句是“起”,说明“什么是

师”;紧接着写“为什么要从师”就是“承”;“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是

“转”,不再是讲道理,而是联系实际,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说明“从师之必要”;

“圣人无常师”之后,就是“合”了,即全文的归结,说明“圣者为师”的道理,

实际回答了“怎样从师”的问题,并与开篇相呼应。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4、掌握重要字词及古今异义词,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古义为陈述和解

说,因而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

于“从师”的道理。初中学过的《爱莲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

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他和柳宗元一起

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

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

用散文的基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

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

巩、王安石)之首。

(写作背景)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上层“士大夫之

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耻于从师的风气很盛行。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

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

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来抨击

耻于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过去的旧框框,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三、初读课文

1.第一、三、四段学生齐读,第二段师领读。

2.订正以下字音:

句读不阿谀郑子chang装弘师襄老聃蟠贻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一)字词疏通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求学的人是靠(他)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学者:者字短语,相当于名词受同授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却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

而,表顺承而,表转折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跟从(他)拜他为师

相当于介词“于”于:表比较,比。师:名作意动:以为师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向他们)学习道理的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论地位尊贵地位卑贱年龄大年龄小

无无无论还是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篇五」

一、教学设计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

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

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

计算机的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不再留

任何作业。

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L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

“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

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

趣。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4.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

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5.教师范读课文。

6.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7.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

引出第四段。

8.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9.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

10.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n.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2.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3.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

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

的掌握情况。

14.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5.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

——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第二课时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

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完成海淀版练习册104页的第八题,全面了解本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

体味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好处。

5.借助此表指导背诵。

6.连贯背诵全段。

7.默写全段。

第三课时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

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让学生归纳总结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方法的好处。

5.指导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