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阿Q正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阿Q正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阿Q正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阿Q正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Q正传》单元主题介绍主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后至今的文学,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 当代文学1949年-——当今单元目录:现代文学①1917-1927

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时期《阿Q正传》1921代表作家:胡适、鲁迅、冰心、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②1928--1937

新文学的兴旺和繁荣时期《边城》1934

《大堰河》1933《再别康桥》1928 代表作家: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柔石、艾青等)③1937-1949战争时期文学。茅盾《风景谈》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当代文学①1949-1966

十七年文学时期

《茶馆》1956

表现社会变革风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②1966-1976文革时期③1976——至今

新时期文学

《秦腔》1983代表作家:刘心武、路遥、贾平凹、莫言、王蒙、陈忠实等。这几组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展示了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风貌,展示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析典型环境,理解其社会意义,领悟小说主题。3.品味小说语言,鉴赏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4.理解作者意图,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基础夯实导入

某报刊上有这么则笑话,说一个人在路上丢了钱会怎么办?美国人会兴师动众地报警,英国人会满不在乎的赶路,德国人会在原地仔细寻找再寻找,日本人会马上回家面壁思过耿耿于怀。中国人呢?会说:谁捡着钱只能买药去。这正印正了电影《阿Q正传》末尾说句话--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至今不绝。一、初识阿Q,建档案整理阿Q的档案资料,包括年龄、身份、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爱好、工作、住址、外貌特征等,完善表格。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身份地位工作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兴趣爱好住址生平第一件屈辱生平第二件屈辱生平最得意的事思考: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无名无姓,无家无根——地位地下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无依无靠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贫困潦倒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潦倒的雇农。二、走进阿Q,探究“精神胜利法”内涵1.理情节思考1:作者反复强调人们都不记得阿Q的行状,但他却以全知视角写了他的诸多“行状”,简要概括二、三章分别写了阿Q的哪些“行状” ?第二章:①先前阔②真能做③见识高④癞疮疤⑤挨打的荣耀⑥遭劫的安慰第三章:①蒙赵太爷的打而受到尊敬②因与王胡争胜被打③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④因调戏小尼姑被骂2.挖掘阿Q的心态思考: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阿Q的心态①先前阔与人口角:“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胜利妄自尊大

②真能做不辨夸讽,将讥笑当作褒奖来满足自己性格病态的自尊

自欺欺人③见识高 看不起未庄人,也鄙薄城里人 妄自尊大,狭隘保守④癞疮疤:讳说、发起怒来,怒目而视,口呐的就骂,力气小的他便打敏感禁忌,内心脆弱,欺软怕硬⑤围绕课文中阿Q的几次"打与被打"完成下面的表格。打与被打事件行为表现性格特点事件行为表现性格特点被闲人嘲笑癞疮疤、被打被儿子打,自认"虫豸"、天下第一、心满意足自轻自贱赌钱时,乱中被抢、被打忽忽不乐、连打自己两个嘴巴心满意足、得胜躺下自我安慰、懦弱被赵太爷打得意、感觉是一种荣耀人格扭曲、荒唐可笑挑衅王胡、被打奚落王胡反被打、"君子动口不动手"无所适从欺软怕硬挑衅"假洋鬼子"被用黄漆棍打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感到轻松、忘却了这份耻辱怯懦、卑怯狡猾对小尼姑动手动脚伸手摩尼姑新剃的头皮、在酒店人的起哄下再用力一拧才放手哗众取宠、欺软怕硬问题探究问题1: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而“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这种扭曲的思想形成一方面因为,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酸;另一方面,他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而且,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就越荣耀。他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麻木健忘,以自欺来自慰。问题2:“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

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悲的奴相。问题3:阿Q见自己的虱子比不过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这是为什么?

这又是他麻木愚昧的表现,美比不过别人,就同别人比丑,赢了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胜利。3.总结性格特点

面对欺凌,阿Q一般会有三招应对:语言反驳,行动冲突,精神胜利。面对挑衅,阿Q会为了维护自尊,而在语言上反驳如"你还不配“。当反抗受到欺压,就会产生行为冲突,打架的结果通常都是以瘦弱的阿Q失败告终,在现实中失败后,阿Q采取的不是继续抗争,而是逃避现实,在精神上实现自欺欺人。给“精神胜利法”下定义。三、走进未庄,分析典型环境思考: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阿Q作为一个生长在未庄的人,是一个卑怯狡猾、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的底层雇农的形象,那阿Q生活的未庄又是什么样的呢?找到相关语句具体分析。(1)未庄典型环境:“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里的人大笑了。“这断子绝孙的阿Q!”“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欺软怕硬、冷漠、自私、麻木(2)未庄典型环境

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

——人情淡薄、虚伪

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

——贪慕权势、势利、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哙,亮起来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

——嘲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一堆洋钱不见了。”

——贪婪,不择手段(3)阿Q和王胡的言行反映出未庄怎样的社会风气?阿Q被众人嘲笑原因:阿Q长有癞疮疤阿Q挑衅王胡原因:王胡不仅有癞疮疤、还长着大胡子未庄社会:将欺负比自己地位更弱者这件事看做理所当然阿Q形象的典型性:

是当时社会的各阶层人们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是国民劣根性的象征。它也代表着从古至今的人性弱点。(4)未庄典型环境

钱太爷的大儿子跑去东洋回来后,辫子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

——虚情假意、麻木自私、封建思想浓厚"说也奇怪从此以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

——对赵太爷奴颜婢膝,恭维有加"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戴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赵太爷成为了未庄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奴性极强(5)未庄典型环境总结环境特点封建思想浓厚、世情冷漠的农村乡土社会。这里的人贪慕权势、欺软怕硬、冷漠自私、麻木不仁、愚昧麻木。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关系未庄人欺负阿Q原因:阿Q处于社会底层阿Q欺负尼姑原因:尼姑社会地位比他低众人赞赏阿Q原因:阿Q行为符合未庄等级秩序恃强凌弱、等级鲜明的未庄社会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存在与发展的土壤。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满脑子封建节烈思想。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贫苦农民长期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阿Q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土壤。 思考:阿Q是当时社会底层一类人的代表,鲁迅先生为何塑造这一可笑、可怜、可恨、可悲人物?1.展示苦难、愚昧,警醒和疗救。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2.揭露和批判。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四、探究艺术特色思考1:《阿Q正传》是带有喜剧效果的,作者通过喜剧化的呈现,表达了悲剧式的内涵和对国民性的慨叹。试从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他的自欺欺人与妄自尊大,在当时未庄上层人物赵太爷、钱太爷身上也有体现:他们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老百姓又摆出主子的架子,凶狠盘剥。而且也广泛地存在于普通民众身上一一戏弄、殴打阿Q的未庄闲人们,何尝不是欺弱怕强!阿Q的其他性格特点,也是周围人性格的集中体现。因此,阿Q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是作者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将众多人物的突出特点综合起来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②情节的戏剧化。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如揪辫子、“照例”被碰头、咬虱子、“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等,都经过夸张、滑稽的艺术处理,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一笑过后陷入沉思。③语言的讽刺性。小说运用杂文式的笔法,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议论、讽刺、挖苦、调侃。或反语或夸张(如“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或庄词谐用(“蒙赵太爷”“勋业”),或生造词语(如“九分得意”),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生动形象地展示国民劣根性的疮疤。品味语言说出下列的词语使用的好处(1)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一场打斗,双方皆胜。“闲人”的“得胜”表明这帮人在欺凌弱小上心满意足,在打斗中充分达到了侮辱的目的;而阿Q也“得胜”了,虽然实际上被欺侮,但精神上毕竟也胜利了,因为他认为是老子被儿子打了,他也占了上风。一个词语,两种讽刺,真是十分巧妙。(2)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表面上看,“不幸”与“赢”自相矛盾,但实际上表明,阿Q赢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可见那是怎样的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几乎失败”,阿Q这一次面临失败的真正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地发生了作用。作者用这样的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失败,可见阿Q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3)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蒙”,承蒙,挨打也像荣幸地蒙受恩惠,形象地刻画出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4)“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照例”说明阿Q总处于被打的地位,他被王胡等人拉到墙上碰头远不止一次,而是家常便饭。“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把奴性人格加深,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阿Q的可悲之处也就在这里,不觉悟,反之以为然。思考3:《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离不开讽刺手法的运用,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讽刺手法的运用。1.标题的讽刺艺术。作者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两个字“正传”为题目,为一个下等人物作传并取名“正传”,充分揭示了阿Q这个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2.鲜明强烈的对比。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刻画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同时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既想打想拼又有所顾忌的性格矛盾,从而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3.漫画式的夸张。比如,在捉虱子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