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化学保护-植物化学保护基础3_第1页
4-植物化学保护-植物化学保护基础3_第2页
4-植物化学保护-植物化学保护基础3_第3页
4-植物化学保护-植物化学保护基础3_第4页
4-植物化学保护-植物化学保护基础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化学保护主讲:覃贵勇Tel程学习内容目录/CONTENTS01植物化学保护基础02杀虫剂、杀螨剂的选择与应用03杀菌剂的选择与应用04除草剂的选择与应用05其他农药的选择与应用植物化学保护基础01第章节CONTENTS1农药的分类2农药的加工3农药的剂型4农药的科学使用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一、农药的毒力毒力:药剂对供试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什么是毒力(二)农药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测定的基本条件

1.标准的供试药剂

2.标准的供试生物

3.标准的试验条件

4.标准的测试方法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一、农药的毒力使一定比例的供试生物产生某种特定反应所用的药“量”

ED50(有效中量)

EC50(有效中浓度)

LD50(致死中量)

LC50(致死中浓度)(三)毒力表达方式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药效:药剂与其它综合因素对供试生物作用的结果。综合因素包括剂型、寄主植物、有害生物的生育期、使用方法、田间环境因素等。(一)什么是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测定用某种药剂的某种剂量处理田间供试生物后,供试生物的数量变化动态。农药药效测定的基本条件:

1.试验材料及土壤肥力基本一致

2.田间病虫草害发生严重

3.正常的田间管理制度和合适的气候条件

4.正确的试验设计(二)药效测定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1.杀虫剂(杀螨剂)的防效(1)以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表示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1.杀虫剂(杀螨剂)的防效(1)以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表示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1.杀虫剂(杀螨剂)的防效(2)以作物产量的变化表达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1.杀虫剂(杀螨剂)的防效(3)以作物受害率的变化表达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2.杀菌剂的药效表达(1)以发病率的变化表示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2.杀菌剂的药效表达(2)以病情指数的变化表示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3.除草剂的药效表达(1)以杂草干重或鲜重的变化表示药效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三)药效测定3.除草剂的药效表达(2)以选择性指数表示药效1.药剂本身对药效的影响药剂的有效成分药剂剂型药剂使用浓度二、农药的药效(四)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药效(四)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2.防治对象对药效的影响生物学特性种群特性个体生理状况二、农药的药效(四)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3.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而影响药效。环境因素通过影响药剂的理化性状,进而影响药效。温度、湿度、雨水、风、土壤、作物长势三、农药的毒性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一)什么是毒性定义: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二)毒性的分类1.急性毒性供试生物摄毒后(口腔、皮肤、呼吸),在短期内表现出中毒症状,称为急性中毒。农药具有导致供试动物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的特性,称为急性毒性。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毒性分级级别符号经口半数致死量(mg/kg)

经皮半数致死量(mg/kg)

吸入半数致死浓度(mg/m3)

Ia级剧毒≤5≤20≤20Ib级高毒>5~50>20~200>20~200II级中等毒>50~500>200~2000>200~2000

III级低毒>500~5000>2000~5000>2000~5000IV级微毒>5000>5000>5000三、农药的毒性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毒性的分类2.亚急性毒性供试生物长期、连续地摄毒(14-28d),较长时间后表现出的中毒症状。农药具有导致供试动物出现亚急性中毒症状的特性,称为亚急性毒性。三、农药的毒性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毒性的分类3.慢性毒性供试生物长期、连续地摄毒,毒剂在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在较长时间后表现出的中毒症状。农药具有导致供试动物出现慢性中毒症状的特性,称为慢性毒性。四、农药的药害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一)什么是药害农药因使用不当,对农作物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药害。(二)药害的分类及症状发生时间不同:(1)急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至几天内植物上发生的明显异常现象。一般损失很大,应尽量避免发生,如发生轻微多数情况可以恢复。四、农药的药害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一)什么是药害农药因使用不当,对农作物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药害。(二)药害的分类及症状急性药害症状表现:发芽率:种子或土壤处理后下降根系:短粗肥大、缺少根毛、表皮变厚发脆、不向土层深处延伸等发育不良的现象茎部:扭曲、变粗、变脆、表皮破裂、出现疤结等叶:叶斑、穿孔、焦灼、失绿、畸形、厚叶、落叶等花:落花或授粉不良果实:果斑、锈果、畸形、落果农艺形状:有异常气味、风味、色泽等受到影响四、农药的药害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药害的分类及症状发生时间不同:(2)慢性药害施药较长时间后才在植物上表现出异常现象,常表现为植株矮化、畸形、生长缓慢、生长期延迟、农艺性状恶化等。慢性药害一旦发生,一般是很难挽救的。发生作物不同:(1)直接药害(2)间接药害发生症状不同:(1)隐形药害(2)可见性药害四、农药的药害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三)产生药害的因素药剂本身的因素

成份、使用质量、药剂质量等植物方面的因素种类、生育期、生理状态等环境方面的因素高温、强光照、风、高湿等四、农药的药害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四)药害的预防和消除应根据药害产生的因素,合理选择药剂,减少用药量,使用适当的浓度,确定合适的施药时期,并注意稀释剂的使用等问题。预防措施充分了解所用农药的理化性质、防治对象、注意事项等。通过农药加工技术防止药害发生主要是提高原药纯度、加稳定剂、防分解剂。使用解毒剂。四、农药的药害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四)药害的预防和消除应根据药害产生的因素,合理选择药剂,减少用药量,使用适当的浓度,确定合适的施药时期,并注意稀释剂的使用等问题。补救措施喷洒清水洗涤使用有机肥、活性炭等补种、毁种或改种别的作物,以免延误农时。五、农药的使用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一)农药的施用方法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是科学使用农药的重要环节。分类:按施用剂型和喷洒方式分类1.喷粉法:粉末状干制剂的施用方法;2.喷雾法:各种液态制剂的施用方法;3.施粒法:颗粒状农药制剂的撒施方法;4.熏蒸法:气态农药施药方法;5.熏烟法:把农药变成烟的状态而施用的方法;6.烟雾法:把油状农药或其油溶液变成油雾状态施用;7.毒饵法:把农药加工成毒饵施用的方法;喷粉法喷雾法颗粒剂(施粒法)熏蒸法喷雾法常量喷雾法低容量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法450-1500L/公顷7.5-450L/公顷<7.5L/公顷超低容量喷雾器常量喷雾器小容量喷雾的特点优点:工效高、效果好、用药省、防治及时缺点:(1)受风速和上升气流等气象因子影响较大(2)过细小的雾滴易飘移、散失(3)高毒农药不适宜细雾滴喷雾(4)对植物的安全性较差等

高容量喷雾的特点优点:雾滴大、目标性强,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小。缺点:工效低、易滚流失、农药的利用率低。五、农药的使用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二)农药的稀释1.配药二次稀释第一步用少量的水把农药制剂调制成浓稠的“母液”;第二步用足量的水稀释到所需浓度。一次稀释将农药一次稀释成所需浓度。2.配药的浓度①100克药液相当于多少毫升?水的比重是1,配成药液一般也可把比重当作1.因此,100克药液相当于100毫升.计算公式为:重量(克)=体积(毫升)×比重②用粉锈宁有效成份占种子总量0.003%拌种防治白粉病和锈病,问拌50千克种子需15%粉锈宁多少克?A:50千克相当于50×1000=50,000克B:占50,000克种子0.003%所需的粉锈宁量为:50,000×0.003%=15克C:所需浓度15%粉锈宁的量(假设为K)为:K×15%=15克则K=100克计算公式为:商品药量×浓度=有效成分量2.配药的浓度③将10毫升高效氯氟氰菊酯配制成1000倍水溶液需加水多少千克?意为:取药一份,加水1000份.即加水:10×1000=10,000克=10千克计算公式为:稀释后药量=原药重×稀释倍数④把50%氧化乐果配制成1500倍液25千克,需多少克该药?A:25千克相当于25×1000=25,000克B:需要药量(假设为K)为:25,000=K×1500K=16.7克计算公式为:稀释后药量=原药重×稀释倍数五、农药的使用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三)农药的混用1.混用与混剂⑴.混合使用法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施药方法。一般是指现场作业时临时把药剂混加在一起喷撒。⑵.混配制剂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是由工厂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加工成某种剂型,供直接使用。五、农药的使用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三)农药的混用2.农药混用的意义合理的混用可同时兼治几种病虫草害,提高对病虫杂草的防治效率,减少施药次数,发挥药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在有增效作用的情况下,还可减少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减缓抗药性的发展,提高对被保护作物的安全性等。五、农药的使用农药的科学使用4第节(三)农药的混用3.混用原则

⑴.不影响药剂的化学性质:在混合以后,各组分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各种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⑵.不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⑶.毒性不增大⑷.药效不减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