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資訊環境1.1資訊環境概述1.2社會資訊化1.3資訊社會1.1資訊環境概述資訊環境及其要素
※
資訊環境的含義
※
資訊環境的構成要素資訊生態
※
資訊生態的認識※
資訊生態系統※
資訊生態平衡1.1.1資訊環境及其要素※
資訊環境的含義:資訊環境是與資訊交流和資訊活動有關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資訊環境的構成要素:
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科學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技術因素、語言因素1.1.2資訊生態※
資訊生態的認識
達文波特:《資訊生態學:把握資訊和知識環境》
Nardi和O.Day(1999)、JaneFedorowicz(2004)※
資訊生態系統
“第三生態系統”。它由人、資訊、資訊環境三大要素構成。在“資訊——人——環境”框架下各要素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層次結構和功能。(第三生態系統)※
資訊生態平衡系統的各種結構要素、比例、輸入和輸出數量都處於穩定或通暢狀態,要保持資訊生產和消費的平衡、儲存和傳遞的平衡、民主與法制的平衡、污染與淨化的平衡等。1.2社會資訊化社會資訊化的意義※梅棹忠夫《資訊產業論》和西蒙·諾拉《社會資訊化》資訊化的發展理論※建設內容※發展模型※建設模式資訊化水準測度※波拉特法※日本資訊化指數法※中國資訊化測度法我國資訊化建設※建設進程※金字工程※中國互聯網發展1.2.1資訊化的發展理論※社會資訊化:在全社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廣泛應用現代資訊技術,有效開發和利用資訊與資訊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發展模型:
諾蘭模型、西諾特模型(CIO)、米切模型※建設模式:政府主導型(發達國家)、市場主導型(發展中國家)1.2.2資訊化水準測度※波拉特法:將資訊經濟劃分為第一資訊部門和第二資訊部門,並根據已有的統計數據第一次計算了美國經濟中資訊經濟的比重。※日本資訊化指數法:社會資訊化指數、產業資訊化指數(日本經濟學家小松崎清介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中國資訊化測度法:人均帶寬擁有量等20項指標※其他方法
1.2.3我國資訊化建設※建設進程:
1984~1992、1993~1995、1996~1999、2000年至今※金字工程:
“金橋”“金關”、“金卡”、“金稅”等。※中國互聯網發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1.37億,線民數在中國13.1億總人口中的比例占到10.5%,上網電腦數約為5940萬臺,功能變數名稱數1803393個;WWW站點數843000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量為256696M。1.3資訊社會資訊社會的標誌※後工業社會、知識社會、資訊社會資訊社會的經濟※資訊經濟、數字經濟、網路經濟、知識經濟數位化環境與虛擬社會※數位化生存※虛擬社會資訊社會的五大定律※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擾亂定律※吉爾德定律※雅虎法則資訊社會的問題※資訊污染※資訊犯罪※資訊安全※資訊侵權※資訊病態※資訊侵略※資訊貧富分化1.3.1資訊社會的標誌※後工業社會/知識社會/資訊社會:資訊知識成為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以資訊經濟、知識經濟為主導、勞動者的知識化成為基本要求、科技與人文在資訊、知識的作用下緊密結合、人類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社會可持續發展。1.3.2資訊社會的經濟※資訊經濟/網路經濟/數字經濟/知識經濟:以資訊技術為物質基礎,以資訊產業為主導產業,以商品化的資訊和服務為核心;資訊網絡成為社會生產活動的主導工具;DigitalEconomy;知識是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驅動器(Knowledge-basedEconomy)。1.3.3數位化環境與虛擬社會※數位化生存:
尼葛洛龐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數位化生存》)數字地球(美國前副總統戈爾1992年於《瀕臨失衡的地球》提出)數字國家※虛擬社會:
虛擬性交互性開放性鬆散性1.3.4資訊社會的五大定律※摩爾定律(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半導體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價格卻以6次級數的速度在下降(納米材料,相變材料的出現可能打破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效用同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擾亂定律
(唐斯和梅振家)社會體制變革與科技變革不同的速度導致革命性變化(火,輪子,電腦的新四大發明)※吉爾德定律
在未來25年,主幹網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一倍,其增長速度是摩爾定律預測的CPU增長速度的三倍(也稱勝利者浪費定律:最為成功的商業運作模式是價格最低的資源將會被盡可能的消耗,以此來保存最昂貴的資源。
)※雅虎法則:
只要“雅虎Yahoo!”不控制著挑戰所有歷史先例和邏輯的價格/收入比,互聯網將繼續是投放金錢的巨大場所1.3.5資訊社會的問題※資訊污染:資訊虛假、資訊垃圾、資訊干擾、資訊無序等※資訊犯罪:駭客、網上詐騙等(美國資訊特種部隊—140部隊)※資訊安全:國家資訊安全、公共資訊安全、個人資訊安全等※資訊侵權:網路知識產權侵權、個人隱私權侵犯1.3.5資訊社會的問題※資訊病態:
資訊綜合征(InformationSyndrome)※資訊侵略
資訊壟斷(InformationMonopoly)(二八法則)※資訊貧富分化
數字鴻溝(資訊的馬太效應)本章小結資訊管理存在於一定的資訊環境之中,社會資訊化是資訊管理的社會背景。瞭解資訊社會、社會資訊化等內容是展開資訊管理的前提。本章詳細介紹了社會資訊化的理論問題與國內外資訊化的發展狀況;從資訊社會的標誌出發,論述虛擬社會和資訊社會存在的問題。謝謝大家聽我的第一節課!
希望今後能和大家共同學習探討交流托馬斯·達文波特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哈佛大學博士。曾為埃森哲戰略變革研究院主任,美國巴布森學院資訊、技術與管理領域的著名教授,對知識管理有深入的研究。2000年,他被《CIO》雜誌評選為“新經濟十大傑出人物”之一。在最新一份由自己擔綱製造的“最具影響力的200位商界管理大師”排名中,托馬斯·達文波特把自己排在第25位。2003年被權威的《諮詢師》雜誌評選為全世界“最頂尖的25名諮詢師”之一。他著有《注意力經濟》(與約翰·貝克合著)、《關鍵任務:讓企業系統的承諾成真》、《流程創新》、《掌握資訊管理》、《知識管理案例手冊》等書,2005年9月出版其最新著作《思考為生:如何從知識工作者身上獲得更好的績效和成果》。
BonnieNardi和VickiO’Day“資訊生態系統”這個術語是由社會學家BonnieNardi和VickiO’Day創造的,指“特定環境裏由人、實踐、價值和技術構成的一個系統”。資訊生態系統裏占核心地位的不是技術,而是由技術支持的人的活動。在教室環境裏,人、人的實踐和價值觀以及技術構成了一個資訊生態系統——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對教室環境的思考方式。我們的教室並不是一個樸素的、不需要技術的、被數字技術“侵略”的領域,實際上數字技術應該被視為與原有技術平等或替代某些原有技術的技術。資訊生態系統是多樣化的,各種各樣的工具和人可以構成很多健康、充滿活力的系統。構成單一的資訊生態系統是一種脆弱的“偽系統”,雖然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給人“不錯的感覺”,但最終還是會崩潰。Nardi
和O’Day舉例說,自動取款機就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涉及很少技術、基本不跟其他人交互、過程簡單,而銀行、圖書館等則是多樣化、複雜、健康的資訊生態系統的範例。教室——包含人、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技術等豐富內容,是一個多樣化的資訊生態系統。用技術代替人會形成一種不健康的資訊生態系統,Nardi
和O’Day認為,一個健康的資訊生態系統需要有技能的人來支持技術的使用。數字時代,圖書館依然需要館員——具備一定技能的、能夠幫助人們在資訊海洋中查找和利用資訊的人;學生依然需要教師——具備一定技能的、能夠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人。資訊生態系統第一生態系統—人與自然環境構成第二生態系統—人與社會環境構成第三生態系統—人、資訊、資訊環境構成“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列於1935年提出,他是生態學四大學派中英美派的代表人物。梅棹忠夫任職於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1994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其作品《所謂日本》提出日本是黑洞式國家,他被稱為是來自黑洞的使者。西蒙·諾拉
1976年底,吉斯卡爾·德斯坦總統給財政部總稽核西蒙·諾拉(SimonNora)下達任務,要求其立刻探討引導“社會資訊化”的可行性和相關方法。諾拉同阿蘭·孟克(AlainMinc)聯手展開調研,很快在1978年1月將研究報告上呈總統。4個月後,該報告以《社會的資訊化》作為書名公諸於世。
諾拉/孟克報告首次明確界定了“社會資訊化”概念,將泛泛的宏觀“過程”微觀化到技術層面,即:一種正在形成中的由遠程數據處理技術所引發,以電腦為核心、資料庫為基礎、多種通訊手段為連結紐帶、具備音頻播放和視頻顯示終端功能的網路,以及這種網路在社會各個領域推廣普及的過程。[2][⑩]這種表述比日本的更明晰和具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而能對此後的歷史發展起到更為積極的推動作用。諾蘭模型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裏查德.諾蘭(R.Nolan)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資訊系統發展的4階段論(開發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之後經過實踐進一步驗證和完善,又於1979年將其調整為6階段論(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數據管理期和成熟期6個階段)。根據諾蘭階段性理論模型描述,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資訊化進程剛剛處於控制期,是一個上馬資訊系統的抉擇期和轉捩點,要想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就必須抓住機遇實施企業資訊資源的總體數據規劃。
西諾特模型
1988年西諾特(美國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經理)參照“諾蘭模型”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這是一個過渡性的理論,主要考慮到了資訊隨時代變遷的變數。他用4個階段的推移來描述電腦所處理的資訊。從電腦處理原始數據的“數據”階段開始,逐步過渡到用電腦加工數據並將它們存儲到資料庫的“資訊”階段;接著,經過諾蘭所說的“技術性中斷點”,到達把資訊當做經營資源的“資訊資源”階段;最後到達將資訊作為帶來組織競爭優勢的武器,即“資訊武器”階段。
西諾特還提倡,隨著電腦處理的資訊機器作用的變化,作為資訊資源管理者的高級資訊主管或稱為首席資訊官(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重要性應當受到重視。當前,發達國家都接受了西諾特對諾蘭模型的改善,將資訊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的頭等大事來抓。綜觀國內企業,已有海爾、春蘭、長虹、TCL等先進企業引入CIO機制的典型案例。
米切模型
“諾蘭模型”和“西諾特模型”均把系統整合(集成)和數據管理分割為前後兩個階段,似乎可以先實現資訊系統的整合後再搞數據管理,但後來的大量實踐表明這是行不通的。美國的資訊化專家米切(Mische)於20世紀90年代初對此作了進一步修正;揭示了資訊系統整合與數據管理密不可分,系統整合期的重要特徵就是搞好數據組織,或者說資訊系統整合的實質就是數據整合或集成。此前的研究僅僅集中於數據處理組織機構的管理和行為的側面,而沒有更多地研究各種資訊技術的整合集成,忽視了將資訊技術作為企業的發展要素而與經營管理相融合的策略。米切的資訊系統發展階段論研究成果可以概括為:具有“四階段、五特徵”的企業綜合資訊技術應用連續發展的“米切模型”。
CIOCIO(資訊主管)--西諾特在《資訊資源管理:80年代的機會和戰略》中首先給CIO下了定義:CIO是負責制定公司資訊政策、標準、程式,並對全公司的資訊資源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級行政人員。CIO的概念是首先由商業界的人士提出的,而非是資訊界,說明資訊社會資訊資源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要性。波拉特法又稱GDP比重法或就業結構分析法,波拉特1977年給美國商務部研究報告《資訊經濟:定義與測量》缺點:資訊產業劃分和定義不夠合理,僅選兩個指標測算不准確,是一種靜態分析法,無法反映資訊經濟發展的前潛在能力。其他資訊化水準測度方法美國國際數據公司—資訊社會指數評估體系資訊社會世界峰會—數字機遇指數世界經濟論壇—網路就緒化指數國際電信聯盟(ITU)--數字接入指數(DAI)聯合國貿發會議等11個組織—ICT指標核心清單“後工業社會”論1959年哈佛大學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首次提出。丹尼爾貝爾,年少時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表現出極大的熱忱,先後就讀於紐約城市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曾在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弗大學擔任教授。作為一個“介入型”學者,密切分析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公积金贷款合同书(2024版)
- 2025年度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手册进出口合同样本
- 2025年度企业合同存档及数字化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用高强度管桩采购及售后服务合同
- 光伏发电屋顶租赁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山地生态保护区除草与生态旅游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汽车喷漆行业市场推广与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境风险评估与监理合同范本-@-1
- 2025年度智能家居设备定制与安装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市场场地租赁及商品交易合同4篇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测绘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焊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特鲁索综合征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TCL任职资格体系资料HR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方案及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