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谈话节目_第1页
广电谈话节目_第2页
广电谈话节目_第3页
广电谈话节目_第4页
广电谈话节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及其策划各抒己见什么是好节目?什么是好的谈话节目?什么是好节目?好节目是你跑哪儿,哪儿就是黄金时段?什么是好的谈话节目?话题VS主持人画面VS声音(嘉宾)身份VS表达最早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18世纪英国咖啡馆里的公共论坛第一个广播谈话节目——192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WBZ广播电台播出电视领域——20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了诸如《芝加哥圆桌大学》(UniversityofChicagoRoundTable)和《美国城镇空中会议》(American’sTownMeetingofTheAir)等典型节目中国——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央视——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一、界定谈话节目1.定义: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固定的主持人与不固定的嘉宾或观众(听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2.称谓:谈话节目(学名);

TalkShow(英语国家);脱口秀(港台);二.谈话节目的基本特征1、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方构成传播者群体,其中,主持人往往是固定的,嘉宾与观众是流动的。2、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播音方式:由“念”发展到“讲”和“说”;3、传播内容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话题)展开的意见和观点;4、即兴式谈话是其基本传播方式。(StudioShow),但是在严密设计基础上的即兴发挥。

三、画面相对简单而且缺少变化的谈话节目,为什么“你方说罢我登场”

《实话实说》首任制片人时间(1998):“社会的发展使谈话节目在中国成为可能,电视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同人的解放密切相连,可以说,谈话节目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一方面,长期的封闭使人们少有所思或思有偏颇;另一方面,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困惑,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因此,就需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

三、画面相对简单而且缺少变化的谈话节目,为什么“你方说罢我登场”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从全神贯注地看——听电视对相互交流及自我表现的渴望,用几十分钟观赏谈话的动力: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社会交流节目制作成本低廉传神的“脱口秀”其他节目也改变了“独白”的话语方式

三、画面相对简单而且缺少变化的谈话节目,为什么“你方说罢我登场”广播电视机构——低成本;——高收益;(辛迪加营销模式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受众:使用与满足——参与机会;——环境监测;——获得资讯和娱乐。四、谈话节目现状

一、节目形式丰富外在形式:带观众—不带观众;

演播室—外景—卫星连线—网真;(同一空间)(不同空间)谈话题材:新闻时事(时事辩论会)、社会话题(实话实说)、娱乐话题(艺术人生)、专业(对话)、生活情感(心里访谈)具体形态:辩论、群言讨论、个案叙事制作播出方式:录播为主,偶有直播四、谈话节目现状

二、节目制作日益精良精心的策划: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工业化生产流程栏目定位、选题、嘉宾、喝水的杯子舞台背景、灯光、主景区的布置、机位、镜头剪接……四、谈话节目现状中国谈话节目主要谈话空间:个人与社会生活(个人成长):先改变提高自己;温情关怀;广播:市民与社会;人生热线;午间一小时;电视:实话实说;讲述;朋友;艺术人生;荧屏连着我和你;龙门阵;夫妻剧场;经济生活(企业成长):先发展经济;对话;商界名家;时事政治(政府成长):敏感话题小心求证;新闻背景;国际观察;央视论坛;新闻会客厅;四、谈话节目现状三、节目呈现分众化趋势四、精品不多,差的不少;有特色的不多,雷同的不少(截至2006年,全国160多个)四、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

把人弄来,逼着人说他们节目组准备好的话,还得装的像掏心窝子,委屈得人家回家路上直哭;把人弄来,告诉人说自己的全部,结果是说了上部不让说下部,自个往自个身上泼脏水,告状无门;把人弄来,逼着你说自己的隐私,节目有了收视,回家有事想办法自己摆平;把人弄来,给你提供泄私愤的场所,对手想还嘴,顺手又是一起节目。当然,也可以让你坐稳,听一干人谄媚你,谁让你是名人呢。五、策划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策划是谈话节目录制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为了让谈话现场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并使相对热烈的谈话氛围能贯穿于节目之中,避免冷场;工业化流程操作(工种繁多):对节目的谈话走向、节目风格、成形后的节目进行预期设定,以保证节目达到预期效果主要环节和因素:选题\嘉宾\现场观众

说什么\谁说\怎么说谈话节目不特点在于它不是某时某地发生某事的报道,而是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常见类型包括访问型、讨论型(辩论型)、聊天型、故事型等。影响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的主要因素:政治气候;经济控制;社会心理;技术因素。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人物和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谈话节目可以形成舆论领袖(opinionleader),并且通过舆论领袖形成二级传播。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搜集+筛选)一、初选选题

1、根据栏目自身定位和收视群体确定选题(艺术人生—演艺明星—知名度越大越利于人们瞬间停留在这个频道)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搜集+筛选)一、初选选题2、根据制作团队特点选择话题;(实话实说—选取的并不是新闻性很强的话题,而是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性话题和个案题材。这些题材正好发挥栏目特点,即能提供宏观视野,深入浅出的剖析话题,对人文精神的内容积极关注。另外,由于崔永元对经济类话题不熟悉,因此很少涉及经济类题材。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搜集+筛选)一、初选选题3、根据选题的可操作性选择话题;(1)新闻政策的约束话题的安全:锵锵三人行——程益中(5’30”)(2)操作成本的核算

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搜集+筛选)一、初选选题4、根据选题的性质寻找独特点

(小崔会客)

开场(50”)

互送礼物(21’40”)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调研)二、策划人员调研—确定选题的可操作性和技术性资料1、确定选题所引发的基本事实是否准确,是否能挖掘出更有趣味或有意义的事件或人物;(咏乐汇—李开复8’40)2、选题涉及哪些当事人,具体情况如何;3、个案人物的语言谈吐、性格、特点如何,其经历是否可以作为公共探讨的话题;社会事件或现象的社会意义何在,是否存在多种声音可以引起争鸣;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调研)二、策划人员调研—确定选题的可操作性和技术性资料4、请进演播室的嘉宾、专家、观众的人选和基本情况。5、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策划初稿供相关人员讨论。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的价值取向和谈话脉络1、确定选题的价值,能谈到什么程度;(1)是否是实质性的讨论话题;(2)是否存在多种声音(避免舆论向一边倒,反对的声音很弱)

Eg.一虎一席谈(观众成为嘉宾)支持正方嘉宾(23’40”)

火药味(33’10”)六、选题的策划—确定选题的价值取向和谈话脉络2、确定选题的角度,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节目会选择不同的谈话角度;3、对个案性题材或人物,要考虑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积极意义,避免太个性化或太极端的例子;4、确定谈话的基本思路和走向,即怎么谈

——大方向、小变化。七、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和设计嘉宾和观众角色:谈话主角嘉宾类型与功能:1、与话题关系密切的当事人;

2、有独到见解的专家

----名人嘉宾:

名人效应----超人的一面;

平视效应----凡人的一面;----普通嘉宾:凡人之不平凡处;七、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和设计选择嘉宾的原则:嘉宾应当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个案人物具备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愿望和热情,具备接受观众对其进行评判的心理;专家的观点应当独到、真实、而非人云亦云。七、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和设计与嘉宾的沟通:在嘉宾身份适当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其成长经历、背景和个人观点,并说服嘉宾参与现场谈话。要有比较地选择(身份重要还是表达重要?)七、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和设计沟通中的“一次性最佳原则”——策划时采取迂回提问方式或了解其他相关人物,到正式录制时才提出相关问题。七、

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和设计尊重嘉宾的知情权

《国际双行线》之《谭盾来了》——嘉宾退出,造成停摆;《实话实说》之巩汉林拒绝录制掌握嘉宾观点的平衡七、嘉宾与观众的选择和设计观众:对话题熟悉、乐于在现场发表意见,屏幕前观众的代理人观众到场的功能:----营造谈话场;----丰富信息源;

----意外冲突的救场(谭盾来了);八、现场谈话的设计——所有事先准备的东西都在一个现场展示,不断投放各种元素让谈话前进1、谈话路径(1)主持人开场语的设计——提纲挈领地抓住谈话要点又富有创意,能激发观众参与谈话的热情;八、现场谈话的设计1、谈话路径(2)谈话的基本结构和谈话进程——开场谈什么,大致向谁提什么问题,问题的基本走向和具体的提问问题,观众讨论在哪个环节开始;八.现场谈话的设计1、谈话路径(3)主要的兴趣点和具体的故事——结构中的细节——结构节目,并推动话题发展;(4)结束语——多元交锋的节目,主持人的价值取向应当相对隐蔽。八.现场谈话的设计2、谈话现场形式的设计——发挥电视的媒介特点,以烘托现场谈话氛围,铺垫节奏——、当节目思想较贫乏时,就都在现场设计上拼搏,让过程变得似乎更加重要。八.现场谈话的设计2、谈话现场形式的设计(1)形式上的安排(嘉宾上下场、位置布局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