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河北)_第1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河北)_第2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河北)_第3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河北)_第4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河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及质量控制

主讲:陈永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

2015年10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编制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主要是《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章节与内容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辐射源项及主要工程内容等。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阐述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的情况。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概括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以及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可能引起的职业病以及其他人体健康影响等。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给出各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及其评价结论;针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给出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给出拟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针对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给出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

第三章综合性评价给出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辐射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及其法规符合性评价的结论,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

第四章

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给出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的措施建议。

第五章评价结论确定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明确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

控制效果评价章节与内容组成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辐射源项、主要工程内容、试运行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以及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简介等。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

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给出各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及其评价结论;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散)源,给出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价结论;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给出所配备的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其符合性与有效性评价结论;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给出所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给出建设项目所采取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及其法规符合性评价的结论,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

第三章措施及建议针对建设项目试运行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

第四章评价结论明确建设项目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明确是否具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1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2评价质量控制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2.1.1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2.1.2识别评价过程(要素)、确定控制对象2.1.3组织结构及资源配置2.1.4质量体系的文件化2.1.5质量体系的运行(1)领导重视(2)全员参与(3)严格遵循文件并有完整记录(4)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或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5)快捷高效的反馈机制(6)适时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持续改进2评价质量控制2.2评价过程的质量控制2.2.1合同评审2.2.2资料收集及审核2.2.3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审核2.2.4职业卫生调查2.2.5评价报告的质量控制2.2.6评价报告档案管理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3.1概念应急救援设施是指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中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上述设备、设施是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预防和及时控制劳动者急性职业损伤,确保劳动者得到及时救治、避免和控制身体伤害扩大、危害因素扩散等所必须的防护设施。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2应急救援设施分类

3.2.1监测报警装置:通常是指用于检测和(或)报警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其他的装置和仪器,由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具有有毒气体自动检测和报警功能,常用有固定式、移动式和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3.2.2强制通风设施:强制通风设施也称事故通风设施,是用于有毒气体、易挥发性溶剂等发生逸散、泄漏等的工作场所,为避免有害气体等的积聚而造成进一步人员伤害,所设置的与有害物质逸散或泄漏等相关联的事故通风设备设施。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2.3现场紧急处置设施:主要是指用于处置喷溅于劳动者皮肤黏膜上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急性职业损伤进一步加剧的设备设施,常见有喷淋装置和洗眼器等冲洗用设备设施。

3.2.4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用品:是指劳动者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后,用于急救的药品或紧急处置劳动者伤口、损伤的皮肤黏膜等的用品等。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2.5其他设备设施

(1)个体防护用品:用于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等急性职业损伤时,从事现场救助的人员必须要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具,主要是过滤式呼吸器、隔绝式呼吸器等,常存放于有毒有害工作场所专用的气体防护柜内。

(2)通讯设备设施:通讯设备、设施用于发生急性职业损伤事故时指挥人员、救援人员等之间的紧急联络等。

(3)运输设备设施:用于进行人员输运的设备设施,例如担架等。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3常见应急救援设施配置与管理要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HG/T23004-92)、《生产作业现场应急物品配备规范》(QSY136-2007)等标准对常见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提出了具体要。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4评价依据、方法与内容

3.4.1评价依据

(1)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GBZ/T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3)HG/T23004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

(4)QSY136生产作业现场应急物品配备规范(5)其他相关标准等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4.2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等,编制检查表,列出检查单元、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和管理有关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的隐患。

检测检验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有效性等的测试与评价,例如对配备的监测装置,可通过模拟测试的方法检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确保其运行有效,对配备的冲淋设备、洗眼设施等,也可通过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检验,对与泄漏报警装置等关联的强制通风或事故通风设施,也可通过测试、计算的方法来评价其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3.4.3评价内容(1)确定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损伤类型及工作场所(2)评价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3)应急救援设施管理措施的评价(4)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

3.5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状况,根据该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状况以及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等,评价所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3应急救援设施评价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4.1概念

个体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4.2分类

4.2.1我国对个体防护用品采用以人体防护部位分类,《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共分为九大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体防护用品、护肤用品、防坠落劳动防护用品等。

4.2.2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用品中的防尘帽、防寒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等;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中的防尘、防毒口罩;眼面部防护用品中的防尘、防高温、防电磁辐射、防射线、防化学飞溅、防强光用品等;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中的耳塞、耳罩和防噪声耳帽等;手部防护用品中的防寒手套、防毒手套、防高温手套、防X射线手套、防酸碱手套、防振手套等;足部防护用品中的防寒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防振鞋等;躯体防护用品中的防寒服、防毒服、防高温服、防电磁辐射服、耐酸碱服等;护肤用品中的防毒、防腐、防射线等。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4.3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

4.3.1选用的基本思路(1)对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危害识别评价,确定危害水平;(2)明确各种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3)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呼吸防护用品种类。4.3.2选用原则(1)按作业类别和工种选用(2)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进行选用(3)根据作业现场职业危害浓度或强度选用(4)选择配备类型合适和质量合格的产品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4.3.3个体防护用品选择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针对有害物质可能会危害的不同部位或面积,选择相对应的防护用品;(2)根据佩戴者身体尺寸或佩戴部位尺寸的大小,选择相应号型或尺寸的个体防护用品;(3)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以及对于作业活动或身体健康的影响;(4)需要对多个危害因素或多个身体部位进行防护时,需考虑不同防护用品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及集成性;(5)防护用品的外形结构、尺寸、工作性能、材料等特性对于作业环境及作业活动的适用性、安全性;(6)防护用品购买、携带、维护和使用的方便性。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4.4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和报废4.4.1使用期限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与作业场所环境、个体防护用品使用频率、个体防护用品自身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使用期限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1)腐蚀程度:根据不同作业对个体防护用品的磨损可划分为重腐蚀作业、中腐蚀作业和轻腐蚀作业。腐蚀程度反映作业环境和工种使用情况。(2)损耗情况:根据防护功能降低的程度可分为易受损耗、中等受损耗和强制性报废。受损耗情况反映防护用品防护性能情况。(3)耐用性能:根据使用周期可分为耐用、中等耐用和不耐用。耐用性能反映个体防护用品材质状况,如用耐高温阻燃纤维织物制成的阻燃防护服,比用阻燃剂处理的阻燃织物制成的阻燃防护服耐用。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4.4.2报废《个体防护用品选用规范》(GB/T11651-2008)规定,个体防护用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予报废:(1)所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2)所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与所从事的作业类型不匹配;(3)个体防护用品产品标识不符合产品要求或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4)个体防护用品在使用或保管储存期内遭到破损或超过有效使用期;(5)所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经定期检验和抽查不合格;(6)当发生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时。4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4.5评价依据、内容与方法

4.5.1评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