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060
CCSM30
团体标准
T/CAMETXXXXX—XXXX
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
第1部分:工程设计
Urbanrailtransit—Customized5Gpublicnetworkengineerspecifications—
Part1:designspecification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
T/CAME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与《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设备技术规范》、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
网接口技术规范》和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测试方法》共同构成城市轨道交通5G
公专网的系列团体标准。
本文件是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的第1部分。T/CAMETXXXXX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工程设计;
——第2部分:施工及验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
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
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北
京京投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江苏省分公
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江苏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
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远东通信系统
工程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裴顺鑫、孙舒淼、杨勇、张亦然、李郁、陈宇、陈林宝、胡昌桂、刘为俊、耿
天霜、康亚庆、宋大治、岳晓东、虞龙强、洪婷、邹博彬、郭建伟、吕桐、王超、蒋国涛、陈东伟、张
庆宇、唐秋旋、杨旭涛、齐飞、仲昕、占三毛、郭志成、华桂东、赵国强、吕飞。
III
T/CAMETXXXXX—XXXX
引言
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的
发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类智慧化、绿色化的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
越高。
5G技术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所需的无线通信带宽,成为
LTE系统的有效补充,助力绿色智慧城轨高质量发展。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的网络规划、业务应用、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工程验收等内容,在
遵循3GPP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系列规范,包括《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
规范》、《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设备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接口技术规范》、《城
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测试方法》、《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旨在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5G公专网的设计和施工及验收总
体要求,拟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工程设计。目的在于规定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设计中的设计总体要求、5GC、
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无线接入网、接口、5G专用用户设备、网络切片设计、同步要求、网络安全、电
源要求及运行环境要求等。
——第2部分:施工及验收。目的在于规定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准备、设备安
装、电源、防雷及接地,以及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规定、验收要求、系统设备验收、网络配置验收、业务
验收等。
IV
T/CAMETXXXXX—XXXX
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第1部分:工程设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设计中的总体要求、5GC、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无线接
入网、接口、5G专用用户设备、网络切片设计、同步要求、网络安全、电源要求及运行环境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非专用通信频段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5G公专网的网络规划、业务应用、产品设
计、工程设计、工程验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T51369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
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YD/T2740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YD/T40095G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YD/T5059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507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T5263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工程技术规范
DB32/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
T/CAMET11001.2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第2部分:技术架构
T/CAMET11001.3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第3部分:网络安全
T/CAMET11002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构建技术规范
T/CAMET11004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网络架构技术规范
T/CAMET11005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规范
T/CAMET11007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工程设计规范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1部分:业务需求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2部分:总体架构及系统需求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设备技术规范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接口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YD/T2164.4、T/CAMETXXXX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5G公专网customized5Gpublicnetwork
1
T/CAMETXXXXX—XXXX
基于运营商5G公网,利用网络切片技术,提供专属网络能力,承载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业务,覆盖轨
道交通全场景,实现5G公网专用的网络。
[来源:T/CAMETXXXXX,3.1]
3.2
室内分布系统indoordistributedsystem
由移动通信信号的接收、发射及传输等设施组成,用以实现弱小无线通信信号在建筑物或者特定区
域内的均匀覆盖。
[来源:YD/T2164.4-2013,3.1.1]
3.3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ofinterface
在多系统共享分布链路中,用于系统信号的合路和分路。同时,提供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解决系
统之间的发射干扰和接收路径引入的阻塞。
[来源:YD/T2164.4-2013,3.1.4]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MF: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andMobilityManagementFunction)
CPE: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Equipment)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MassiveMIMO:大规模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assive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EP:移动边缘计算平台(MobileEdgeComputingPlatform)
MC:宽带集群通信(MissionCritical)
MIMO: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
POI: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OfInterface)
RRU:射频拉远单元(RadioRemoteUnit)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SIM:用户身份识别卡/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
S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Function)
SS-RSRP: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功率(SynchronizationSignal-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
SS-SINR:同步信号信干噪比(SynchronizationSignal-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
UDM: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DataManagement)
UPF:用户面功能(UserPlaneFunction)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
5G-ECN: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5G-customizedEdgeComputingNode)
5G-TAU:5G-车载接入单元(5G-TrainAccessUnit)
5G-UE:5G专用用户设备(5G-customizedUserEquipment)
5GC:5G核心网(5GCorenetwork)
2
T/CAMETXXXXX—XXXX
5总体要求
5.15G公专网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的补充和功能提升,应结合线网规划、建设时序与
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统筹规划设计,并预留远期升级扩展条件。
5.2城市轨道交通在进行5G公专网建设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由5G公专网承载的业务类型,
明确网络需求。
5.35G公专网应提供各类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业务的承载,承载能力应满足不同业务的要求。
5.45G公专网可依托一个或多个运营商网络承载,且一条线路宜依托一个运营商网络承载。
5.55G公专网网络及覆盖设计原则上由运营商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设计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用户实施,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由双方协同完成。
5.65G网络运营商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5G公专网的基础网络及增值服务,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
业务的安全隔离需求。
5.75G公专网工程应同时满足业务应用、运营维护和建设管理的需求,为其承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网络支撑。
5.85G公专网设备业务处理能力、网络切片能力、用户容量、设备冗余配置要求应满足T/CAMETXXXXX
—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
5.95G公专网工程应满足现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政策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
设备时,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
5.105G公专网设备应根据业务系统服务质量要求采用系统冗余方案,并满足可靠性、可用性、可维
修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5.115G公专网工程应遵循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5.12轨旁设备及线缆不应侵入设备限界,车载设备不应超出车辆限界,设备及线缆的安装应满足GB
50157中第5章的要求。
65GC
6.1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中的5GC部分,由运营商统一提供,应支持公网专用(部分网元共享+部
分网元独立专用相结合)模式。
6.25GC的设计应满足YD/T5263的要求。
7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
7.1一般要求
7.1.1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宜下沉至线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流向匹配,避免流量迂回。
7.1.2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应支持在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部署。
7.1.3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设备业务处理能力、用户容量应统一规划,按需实施,具有平滑扩容的能
力。
7.1.4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设备重要单板宜冗余配置,支持所有单元热插拔。
7.1.5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设备宜按线路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民用设备机房,网络管理终端设
备应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网管室。
7.1.6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的设计应满足YD/T5263的要求。
7.2应急控制面及边缘UPF
3
T/CAMETXXXXX—XXXX
7.2.1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应急控制面及用户面网元包括:应急控制面(AMF、SMF、UDM)、边缘UPF、
MEP。
7.2.2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下沉应急控制面及用户面网元应在5GC与其通信中断时,支持城市轨道交
通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在其恢复与5GC通信时自动回迁。
7.2.3当5G公专网承载列车运行控制业务时,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宜设置应急控制面。
7.2.4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下沉应急控制面及用户面网元的计算及存储资源可采用云平台部署,并设
置于安全生产网业务分区。
7.3网络管理设备
7.3.15G公专网应采取系统维护和网络管理的有效措施,提供本地和远程监控接口,建设相应的网络
管理设备,实现5G公专网的有效维护。
7.3.2网络管理设备应提供北向接口,支持将性能、告警、管理等数据上传至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网管
系统,可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网管系统统一管理。
7.3.3网络管理设备的计算及存储资源可采用云平台部署,并设置于外部服务网业务分区。
7.3.45G公专网设备应具备本地操作维护接口,并可通过操作维护终端实现设备配置及管理,且具备
独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以太网接口和网络管理设备连接。
7.3.5网络管理设备的功能应满足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设备技术规范》的要
求。
8无线接入网
8.1网络模型
无线接入网的设计应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场景的调研、应用需求及分布的分析,建立符合城市
轨道交通特点的业务模型,结合网络资源、业务质量和SLA要求,确定5G公专网网络模型。
8.2场强覆盖要求
8.2.15G公专网应根据承载的业务和设备维护需要进行覆盖设计。
8.2.2覆盖区域
5G公专网主要覆盖下列区域:
a)正线轨行区:
1)正线区间线路、折返线、停车线、渡线;
2)建筑限界内联络线;
3)车辆基地与正线的出入段/场线;
b)车站/控制中心:
1)包括站台公共区域、站厅公共区域、主要设备用房区域、办公用房公共区域、出入口及换
乘通道等;
2)控制中心、线网中心内移动用户设备活动区域;
3)变电所;
4)区间风井;
c)车辆基地:
1)车辆基地内车辆可达区域(含车辆段内试车线);
2)车辆基地内移动用户设备活动区域;
4
T/CAMETXXXXX—XXXX
d)上述覆盖区域中,控制中心、变电所、区间风井区域、联络线的覆盖可根据承载业务需要自
行选择。
8.2.3无线场强覆盖质量
无线场强覆盖质量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无线场强覆盖质量要求
区域SS-RSRPSS-SINR用户边缘上下行速率
正线轨行区(电客车车厢内)≥-105 dBm的概率≥95%≥3 dB的概率≥95%≥20 Mbit/s的概率≥90%
车站设备区/变电所/
车站/控制≥-105 dBm的概率≥95%≥0 dB的概率≥95%≥20 Mbit/s的概率≥90%
区间风井/控制中心
中心
车站公共区≥-95 dBm的概率≥95%≥0 dB的概率≥95%≥20 Mbit/s的概率≥90%
车辆基地≥-95 dBm的概率≥98%≥3 dB的概率≥95%≥20 Mbit/s的概率≥90%
8.2.4设置基站等设备时,电磁辐射限值应满足GB8702的要求。
8.3覆盖设计
8.3.1应进行理论预测和现场勘测以及无线电环境调查和检测,避免电磁干扰。
8.3.2宜满足DB32/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
8.3.3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理环境并综合考虑5G公专网承载业务的需求,合理设置基站和选择合适
的无线覆盖方式,避免频繁的小区切换。
8.3.4链路预算的保护余量
链路预算宜考虑下列保护余量:
a)阴影衰落;
b)多径衰落;
c)环境等干扰;
d)工程预留。
8.3.5无线覆盖设计链路计算应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公专网业务占比、业务传输速率、系统负荷、
终端移动速度、无线环境、干扰情况等因素,同时结合天馈线系统参数(天线增益、漏泄同轴电缆指标、
馈线类型、馈线长度等)合理确定基站覆盖范围,应考虑上下行链路预算平衡,5G公专网下行链路预
算可参考公式(1)计算。
............................(1)
PL_DLPout_BSS_UELf_BSLspGa_BSGa_UEMpLpLb
式中:
PL_DL——下行链路最大传播损耗,单位dB;
Pout_BS——基站发射功率,单位dBm;
Lf_BS——天馈线损耗,含无源器件、跳线及接头损耗,馈线、漏泄同轴电缆传输损耗等,单位dB;
Lsp——空间传输损耗,含天线空间信号传播损耗、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等,单位dB;
Ga_BS——基站天线增益,单位dBi;
Ga_UE——接收终端天线增益,单位dBi;
Mp——保护余量,单位dB;
Lp——建筑物、车体等穿透损耗,单位dB;
Lb——人体损耗,单位dB;
S_UE——终端接收信号(满足相应业务需求的参考信号接收电平),单位dBm。
8.3.6覆盖重叠区
5
T/CAMETXXXXX—XXXX
相邻基站无线覆盖重叠区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切换时间、小区重选时间进行计算,并满足下列要
求:
a)保证车载5G-UE在设计速度下连续完成2次切换;
b)满足车载5G-UE完成小区重选要求。
8.3.7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小区合并技术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并同时兼顾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
和带宽要求。
8.3.8在网络边界地带,除应进行资源分配的协调外,还应针对边界的具体情况,采取工程措施,做
好网络边界地带无线覆盖区控制的设计。
8.3.9无线覆盖应满足承载业务对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8.3.10应根据无线网络覆盖要求和容量估算网络规模,结合公专网业务分布及站址资源情况确定基站
布局,选择无线基站站址。
8.3.11地下线路覆盖设计
地下线路覆盖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a)宜采用POI合路运营商多系统无线信号,通过基站+宽频段低损耗漏泄同轴电缆或基站+天线
实现地下线路覆盖;
b)可根据工程现场条件采用四根漏泄同轴电缆或两根漏泄同轴电缆,但应规避系统间干扰达到
最优网络覆盖效果,满足公专网承载业务速率需求;
c)漏泄同轴电缆敷设高度宜位于列车车窗上沿与下沿高度之间,具体高度应结合隧道壁限界情
况、与其他无线系统干扰隔离要求、采用MIMO方式时漏泄同轴电缆间距要求等确定;
d)折返线、停车线、渡线等区域,无线覆盖可根据工程情况采用漏泄同轴电缆与天线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覆盖。
8.3.12高架、地面线路及车辆基地露天区域覆盖设计
高架、地面线路及车辆基地露天区域覆盖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a)可在城市轨道交通红线外设置地面宏基站,采用天线覆盖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红线外地面宏
基站站址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高架和地面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应处于小区覆盖边缘区域;
2)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提供220/380 V外电引入,距离高压线宜大于200 m;
3)宜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点,避免周边有高于待建基站天线挂高的建筑物;
4)宜选择在不易受洪水灌溉的地点;
5)宜远离铁路、公路、河道、电力设施、加油加气站、机场等,隔离距离大于塔高(含避雷
针);
b)也可在城市轨道交通红线内设置5G公专网基站,沿线路方向采用天线或宽频段低损耗漏泄同
轴电缆覆盖方式。
8.3.13室内区域覆盖设计
室内区域覆盖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a)线网中心、控制中心、车辆基地库内、车站、变电所、区间风井等室内区域覆盖设计宜采用
室内分布系统;
b)室内分布系统宜采用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和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协同覆盖方式:
1)传统室内分布系统采用POI合路运营商多系统无线信号,分布系统中的无源器件均应为宽
频带器件,频率范围满足接入系统要求;
2)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由基带单元、远端汇聚单元和无线射频单元组成;无线射频单元宜兼
顾上下行容量、位置定位服务等进行设计,并支持分布式MassiveMIMO方式;
c)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应满足YD/T2740和YD/T4009的要求。
6
T/CAMETXXXXX—XXXX
8.4网络容量设计
应基于覆盖和业务的容量需求,进行基站的小区规划与设计,确定合理的小区数。
8.5天馈设备安装
8.5.1室分/轨旁/车载天线的安装方式和位置应与电磁波传播环境相匹配。
8.5.2全向吸顶天线、壁挂天线、无线射频单元应使用固定件牢固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定向板状
天线应采用壁挂安装方式或利用定向天线支架安装方式,天线主瓣方向应正对目标覆盖区。
8.5.3高架站内及室外天线应安装在避雷针45°保护角内。天线的安装支架及抱杆应良好接地。
8.5.4漏泄同轴电缆敷设要求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满足下列要求:
a)采用双/四漏泄同轴电缆方式时,漏泄同轴电缆间距应满足传输性能和隔离要求,宜满足MIMO
性能要求;
b)5G公专网漏泄同轴电缆与其他系统漏泄同轴电缆间距应不小于300 mm,且满足系统性能需求
和干扰要求;
c)漏泄同轴电缆泄漏槽应朝向线路;
d)漏泄同轴电缆沿墙敷设在隧道壁上时,漏泄同轴电缆与隧道壁的间距应不小于80 mm;
e)漏泄同轴电缆宜每隔1 m设置一处固定卡具或吊挂件,每隔10 m设置一处防火卡具或防火吊
挂件;
f)漏泄同轴电缆沿墙敷设时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满足GB50157中的要求;
g)当高架和地面环境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时满足下列要求:
1)漏泄同轴电缆可采用卡具钉固在基础设施上,或采用角钢支架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固定;
2)采用支柱和钢丝承力索加吊具方式架设时,杆路间距不宜超过15 m;
3)钢丝承力索悬挂漏泄同轴电缆后的最大允许垂度应控制在0.15 m以内(20 ºC时);
4)设置在轨旁的支柱应采用基础加固,确保安全运行需要。
9接口
9.1一般要求
9.1.15G公专网内、外部接口均采用以太网接口,接口协议宜满足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
公专网接口技术规范》的要求。
9.1.25G公专网内、外部物理接口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纤接口,距离较近、传输速率较低的物理接口
可采用5A类及以上对绞电缆接口。
9.25G-ECN接口
9.2.1设置5G-ECN的接口要求
5G公专网设置5G-ECN时,5G-ECN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a)5G-ECN部署在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上时,5G-ECN的接口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T/CAMET11001.2、T/CAMET11002、T/CAMET11004、T/CAMET11007的要求;
2)5GC与5G-ECN的接口界面宜在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侧;
3)5G-ECN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的接口为云平台内虚拟接口;
b)5G-ECN不部署在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上时,5G-ECN接口宜满足以下要求:
1)5GC与5G-ECN互联接口界面位于运营商设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侧的承载网接口处;
7
T/CAMETXXXXX—XXXX
2)5G-ECN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的接口界面位于5G-ECN接口侧。
9.2.2不设置5G-ECN的接口要求
不设置5G-ECN时,5GC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的接口界面宜位于运营商设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侧
的承载网接口处。
9.35G-UE接口
9.3.15G-UE应支持接入运营商n41、n78、n79三个频段共建共享的无线接入网。
9.3.25G-UE与业务系统接口界面宜在5G-UE设备接口侧。
9.4MC接口
9.4.1MC设备与5GC的接口界面宜在运营商设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侧的承载网接口处。
9.4.2不同线路间的MC设备互联互通接口界面宜在先建线路MC设备接口处。
9.4.3线网级MC设备互联互通接口界面宜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网接口侧。
105G专用用户设备
10.15G专用用户设备分类
5G专用用户设备可分为以下类型:
a)5G-TAU;
b)车载台;
c)手持台;
d)固定台;
e)5G-CPE;
f)5G模组。
10.25G-UE应支持运营商n41、n78、n79三个5G频段。
10.35G-UE的配套天线应至少支持n41、n78频段,宜支持n79频段,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的安装
条件。
10.4固定安装的5G-UE设备原则上与其承载业务所属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系统设备同址设置。
10.55G公专网SIM卡宜按用户设备数量配置。
10.65G公专网应提供用户设备IMEI及SIM卡上IMSI的绑定功能,防止非法用户设备接入5G公专网。
11网络切片设计
11.1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切片的标识应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用户与运营商共同协商完成定义,宜
全网统一规划。
11.2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切片设计应满足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
2部分:总体架构及系统需求》的相关要求。
12专用维护设备及备品备件
12.1专用维护设备
12.1.15G公专网专用维护设备配置应根据维护方式、检测需求、现有仪表状况、维护机构设置、经
8
T/CAMETXXXXX—XXXX
济性等确定。
12.1.2新型仪器仪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12.2备品备件
12.2.1备品备件应根据系统或设备特点,按整机、模块、板件分类备用,按设备管理单位管辖区域分
别计算备品备件数量。
12.2.2当接入既有5G公专网时,应结合既有备品备件配置情况,综合考虑备品备件数量。
13同步要求
13.1基站同步
基站同步应满足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2部分:总体架构及系统需
求》的相关要求。
13.2网管同步
13.2.1网络管理设备应支持NTP时间同步机制,并与运营商标准NTP时间同步服务器间保持时间同步。
13.2.2部署在城轨云平台内的网络管理设备,宜通过云资源池内的NTP服务器获取时间同步信息。
14网络安全
14.15G公专网的网络安全设计应满足T/CAMET11001.3、T/CAMET11004、T/CAMET11005的相关要
求。
14.25G公专网的网络安全设计应满足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2部
分:总体架构及系统需求》的相关要求。
14.35G公专网应根据承载业务类型接入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并部署安全设备及安全策略。
14.45G-ECN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互联时,5G-ECN和各业务系统应分别按照本系统的信息安全等
级保护要求设置安全设备,网间安全边界防护设备宜采用串接方式。
14.55G-ECN部署在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上时,其安全措施应由5G-ECN自身安全机制和云平台安全机
制协同保障,云平台应能根据5G-ECN需求统一提供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及数
据交换安全、入侵防范、虚拟层和平台层安全等,5G-ECN应保障自身计算环境安全。
14.6运营商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用户对5G-ECN的操作不应影响另一方网络的安全。
15电源
15.15G公专网设备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并满足GB50157的要求。
15.2下沉至线路的5G-ECN设备的工作电源可选择支持标称电压为-48 V的直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范围
为-57 V~-40 V;也可选择支持标称220 V的单相交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范围为176 V~264 V,频率范围
为45 Hz~65 Hz;设备电源后备时长不小于2 h。
15.3设在运营商机房内的设备,应遵循运营商的相关电源要求。
15.4设置在轨旁的设备宜优先选择支持标称220 V单相交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范围为176 V~264 V,
频率范围为45 Hz~65 Hz。
15.5设置在轨旁的设备供电宜通过站场设备机房或就近的设备机房UPS电源系统接引。
9
T/CAMETXXXXX—XXXX
15.65G公专网车载设备供电由车辆专业提供,支持标称电压为110 V的直流电源,输入的电压范围为
77 V~137 V 。
16运行环境
16.1防雷与接地
16.1.1设备接地
5G公专网设备接地满足下列要求:
a)控制中心、车辆基地、车站内设备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综合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 ;车
辆基地也可采用分设接地方式;
b)基站、轨旁设备和漏泄同轴电缆独立设置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 ;
c)铁塔独立设置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 。
16.1.2铁塔防雷与接地
5G公专网铁塔防雷与接地满足下列要求:
a)铁塔的接闪器应将塔上通信设备置于保护范围内;
b)铁塔应单独设置接闪器及接地体,接闪器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 mm×4 mm热镀锌扁钢作为引
下线与铁塔接地体连接;
c)铁塔接地体与机房接地体边缘距离在15 m及以内时,二者应互相连接;大于15 m时,二者之
间宜相互独立;
d)铁塔接地体距离贯通地线在20 m及以内时,宜就近与贯通地线引接线等电位连接。
16.1.3天馈系统应安装避雷器,避雷器宜安装在机房馈线入口处或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电缆接口处。
避雷器接地线宜接入机房综合接地系统。
16.1.4直流隔断器设置及漏泄同轴电缆防雷接地
直流隔断器设置及漏泄同轴电缆防雷接地满足下列要求:
a)设有贯通地线时,5G公专网设备及漏泄同轴电缆应利用贯通地线接地;
b)未设贯通地线时,应在设备附近设置地网;无法做地网时,应外引接地;
c)漏泄同轴电缆应直流隔断器,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d)漏泄同轴电缆在进出隧道口时宜设置避雷器。
16.1.5RRU设备应具备内置防雷功能,应能承受5 kA(或以上)电流的雷击。
16.1.6安装在地面的RRU设备,应配套具备防雷功能的电源箱。
16.1.7接地与防雷的其他要求应满足GB50157、GB50689、GB50057、YD5078中的要求。
16.2机房
5G公专网设备机房的设置、技术要求、环境应满足GB50157的要求。
16.3设备布置和布线
16.3.1室内设备布置
室内设备布置满足下列要求:
a)根据近期需要和远期规划统一安排机房设备平面布置;
b)主机设备排列在同一机架列内或相对集中的区域;
c)设备机架列间宜采用面对面或面对背的单面排列方式,如在既有机房安装,应兼顾既有机房
设备布置方式;
d)列架高度根据设备高度设计。
10
T/CAMETXXXXX—XXXX
16.3.2设备机架底部应对地加固。
16.3.3机架抗震加固方式应满足YD/T5059、GB/T51369的要求。
16.3.4室内设备布线
室内设备布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按线种用途分束布置;
b)通信电缆的传输速率、允许衰减、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耐压、机械强度和阻燃性能等指
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16.3.5室外设备及其附属配件安装应做好防水、防寒、散热、防破坏处理,安装位置易于维护。
16.3.6线缆应满足低烟、无卤、阻燃要求,地上线路车站及区间线缆还应具有防雨淋和抗阳光辐射能
力。
11
T/CAMETXXXXX—XXXX
参考文献
[1]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S].
[3]GB/T50760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S].
[4]YD/T105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S].
[5]YD/T36155G移动通信网核心网总体技术要求[S].
[6]YD/T36285G移动通信网安全技术要求[S].
[7]YD/T3618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S].
[8]YD/T3929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6 GHz以下频段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S].
[9]YD500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S].
[10]YD/T5040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S].
[11]YD/T526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无线网工程技术规范[S].
[12]T/CAMET04009.1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设计、工程规范第1部分:工
程设计[S].
A
A
12
T/CAMET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总体要求...........................................................................3
65GC................................................................................3
7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3
7.1一般要求.......................................................................3
7.2应急控制面及边缘UPF............................................................3
7.3网络管理设备...................................................................4
8无线接入网.........................................................................4
8.1网络模型.......................................................................4
8.2场强覆盖要求...................................................................4
8.3覆盖设计.......................................................................5
8.4网络容量设计...................................................................7
8.5天馈设备安装...................................................................7
9接口...............................................................................7
9.1一般要求.......................................................................7
9.25G-ECN接口.....................................................................7
9.35G-UE接口......................................................................8
9.4MC接口.........................................................................8
105G专用用户设备....................................................................8
10.15G专用用户设备分类.............................................................8
11网络切片设计......................................................................8
12专用维护设备及备品备件............................................................8
12.1专用维护设备..................................................................8
12.2备品备件......................................................................9
13同步要求..........................................................................9
13.1基站同步......................................................................9
13.2网管同步......................................................................9
14网络安全..........................................................................9
15电源..............................................................................9
16运行环境.........................................................................10
I
T/CAMETXXXXX—XXXX
16.1防雷与接地...................................................................10
16.2机房.........................................................................10
16.3设备布置和布线...............................................................10
参考文献.............................................................................12
II
T/CAMETXXXXX—XXXX
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规范第1部分:工程设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工程设计中的总体要求、5GC、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无线接
入网、接口、5G专用用户设备、网络切片设计、同步要求、网络安全、电源要求及运行环境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非专用通信频段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5G公专网的网络规划、业务应用、产品设
计、工程设计、工程验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T51369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
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YD/T2740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YD/T40095G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YD/T5059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507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T5263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5G核心网工程技术规范
DB32/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
T/CAMET11001.2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第2部分:技术架构
T/CAMET11001.3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第3部分:网络安全
T/CAMET11002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构建技术规范
T/CAMET11004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网络架构技术规范
T/CAMET11005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规范
T/CAMET11007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工程设计规范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1部分:业务需求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总体规范第2部分:总体架构及系统需求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设备技术规范
T/CAMETXXXXX城市轨道交通5G公专网接口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YD/T2164.4、T/CAMETXXXX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5G公专网customized5Gpublicnetwork
1
T/CAMETXXXXX—XXXX
基于运营商5G公网,利用网络切片技术,提供专属网络能力,承载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业务,覆盖轨
道交通全场景,实现5G公网专用的网络。
[来源:T/CAMETXXXXX,3.1]
3.2
室内分布系统indoordistributedsystem
由移动通信信号的接收、发射及传输等设施组成,用以实现弱小无线通信信号在建筑物或者特定区
域内的均匀覆盖。
[来源:YD/T2164.4-2013,3.1.1]
3.3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ofinterface
在多系统共享分布链路中,用于系统信号的合路和分路。同时,提供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解决系
统之间的发射干扰和接收路径引入的阻塞。
[来源:YD/T2164.4-2013,3.1.4]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MF: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andMobilityManagementFunction)
CPE: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PremiseEquipment)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MassiveMIMO:大规模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assive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EP:移动边缘计算平台(MobileEdgeComputingPlatform)
MC:宽带集群通信(MissionCritical)
MIMO:多路输入多路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
POI: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OfInterface)
RRU:射频拉远单元(RadioRemoteUnit)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SIM:用户身份识别卡/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
S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Function)
SS-RSRP: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功率(SynchronizationSignal-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
SS-SINR:同步信号信干噪比(SynchronizationSignal-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
UDM: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DataManagement)
UPF:用户面功能(UserPlaneFunction)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
5G-ECN: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5G-customizedEdgeComputingNode)
5G-TAU:5G-车载接入单元(5G-TrainAccessUnit)
5G-UE:5G专用用户设备(5G-customizedUserEquipment)
5GC:5G核心网(5GCorenetwork)
2
T/CAMETXXXXX—XXXX
5总体要求
5.15G公专网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的补充和功能提升,应结合线网规划、建设时序与
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统筹规划设计,并预留远期升级扩展条件。
5.2城市轨道交通在进行5G公专网建设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由5G公专网承载的业务类型,
明确网络需求。
5.35G公专网应提供各类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业务的承载,承载能力应满足不同业务的要求。
5.45G公专网可依托一个或多个运营商网络承载,且一条线路宜依托一个运营商网络承载。
5.55G公专网网络及覆盖设计原则上由运营商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系统设计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用户实施,5G专用边缘计算节点由双方协同完成。
5.65G网络运营商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提供5G公专网的基础网络及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纠纷评估申请书模板
- 包装用装饰性纸蝴蝶结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视盘播放机项目营销计划书
- 体操表演娱乐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全渠道零售科技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创意广告传媒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养老基金会计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商业业务的经营管理辅助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可视电话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产品原型设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伴游旅行行业分析
- 贝塔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护理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件
- 计算机毕业设计jsp家庭美食食谱网站系统vue论文
- 数学家的故事
- 读书分享遥远的救世主
- 室内防火通道设立提高逃生速度
- 《倾斜角与斜率》课件
- 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
-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 (小学)语文教师书写《写字教学讲座》教育教研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