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 心血管系统-血液_第1页
犬 心血管系统-血液_第2页
犬 心血管系统-血液_第3页
犬 心血管系统-血液_第4页
犬 心血管系统-血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犬心血管系统--血液三、血液

体液:是指动物体内水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总称。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内环境:组织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具体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的媒介。血液的特点: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的组成及其机能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有形成分组成。如果将流出血管的血液放入盛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经离心(3000r/min)沉淀30分钟后,可看到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中层呈白色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深红色的沉淀物为红细胞。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地在心血管系中循环流动着。血液在流动过程中,运输营养物质、激素、气体和代谢产物。血量通常说的血量是指体内的血液总量。其中一部分在心血管系循环流动着,称为循环血量;另一部分存在于肝、脾、肺及皮下等处毛细血管和血窦之中,称为储备血量。血液血浆水(90%—92%)晶体物质(2%—3%)血浆蛋白(5%—8%)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细胞(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又称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①运输功能②免疫功能③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④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血清离开血管的血液不作抗凝处理,将在很短时间内凝固成胶冻状的血块,并逐渐紧缩,析出黄色清亮液体,这种液体称为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由90%的水和100多种溶质组成约占血液总量的50~60%,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水(90-92%)养分:血浆蛋白质、脂类、葡萄糖、维生素等电解质:Na+、K+、Ca2+、Cl-、HCO3-、HPO42-等代谢产物:氨基酸、多肽、乳酸、酮体、尿素、尿酸、肌酸、肌酐、马尿酸、胆色素和氨气体:O2、CO2、和N2等气体其他:激素和酶等血清:血凝块凝集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制备:不加抗凝固剂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有形成分1、红细胞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为双面凹陷的圆盘状,成熟时无核,禽类红细胞呈椭圆形,有细胞核。红细胞因含Hb而成红色,并可携带O2和CO2,寿命为120天。红细胞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故输液要输等渗液。红细胞在低渗溶液、毒素、胆盐和脂溶剂中,细胞膜会破裂而发生溶血。肝、脾的巨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红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能力,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或简称脆性。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贫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浓度低于正常溶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入血浆中的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衰老红细胞的抵抗力较弱,脆性较大;网织红细胞和初成熟的红细胞抵抗力较强,脆性较小。某些化学物质,疾病和细菌等,能使红细胞脆性有所增大,不同程度地引起溶血。在红骨髓在循环血液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1)骨髓有正常的造血功能。(2)机体能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蛋白质、铁等。(3)有促进细胞分化及成熟的物质:维生素B12和叶酸;铜和锰。红细胞的生成白细胞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25%-30%单核细胞3%-8%2、白细胞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比重小,有细胞核。中性粒细胞:胞体球形、胞核多为杆状或分叶状,一般可分2~5叶,胞质淡红色,含许多散在细小的颗粒,染色中呈淡紫红色。功能: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肤侵入机体时,淋巴细胞将产生大量化学趋化因子,这些趋化因子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运动,并参与防御反应。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嗜酸性粒细胞:球形,核常分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染色中呈桔红色。功能:抑制过敏反应,对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抗过敏与抗寄生虫。嗜碱性粒细胞:球形,胞核分叶或呈S型,染色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嗜碱性颗粒。胞质颗粒中含有肝素和组织胺。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上述两种物质以及其他调节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其它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淋巴细胞

形态结构: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核呈圆形,大,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

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①T淋巴细胞——实施细胞免疫。

②B淋巴细胞——实施体液免疫,

即抗体免疫。

单核细胞:胞体大,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着色浅;胞质呈弱嗜碱性,内含散在的嗜天青颗粒,常染成蓝色。①吞噬和消化作用——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细胞和损伤组织②分泌功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种物质③处理和递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杀伤肿瘤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前体细胞成熟白细胞白细胞的生成和增殖受一组造血生长因子的调节:白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素。破坏: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起形成脓液。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血小板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浆断裂而成的,呈不规则的圆盘形、椭圆形或杆状小体,没有细胞核。血小板参与凝血、止血过程,其寿命很短,在循环血液中通常只存活8~11天。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无核的透明小体,比红细胞小,有代谢现象(耗氧,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生理功能:维持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维护血管壁完整性(沉着、填补、融合)止血功能、参与凝血、对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凝块,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1、血凝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畜体一旦受伤出血,凝血作用可避免失血过多,因此,凝血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称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效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凝块形成。

凝血主要三大步骤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Ca+2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

Ca+2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正常机体仅在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参与者—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有12种。一系列蛋白质水解的过程——“瀑布”样反应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XXa凝血酶原

II纤维蛋白原

I

纤维蛋白凝血酶

IIa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Ca2+Ca2+内源性凝血:若凝血过程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被激活启动,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在血浆中者,称内源性凝血。XII启动、心血管内皮损伤等外源性凝血:如凝血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凝血。III启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血液凝固的调控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光滑的血管内皮:防止凝血系统激活和血小板活化(2)血管内皮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功能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抗凝和促凝(1)抗凝:低温、抗凝剂、光滑、肝素、脱纤维。(2)促凝:升温、创面粗糙、维生素K。血液中存在着一些抗凝物质,通常把这些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抗凝血酶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精氨酸残基。凝血因子Ⅱa、Ⅶ、Ⅸa、Ⅹa均属丝氨酸蛋白酶,其活性中心均有丝氨酸残基。精氨酸残基与丝氨酸残基结合,封闭了这些酶的活性中心而使之失活。每一分子抗凝血酶Ⅲ可与一分子凝血酶结合。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它能抑制对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肝素与抗凝血酶Ⅲ协助完成、相辅相成。3.生理性抗凝物质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根据对血液凝固机理的认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或血液凝固。4、促进和延缓血液凝固: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减低创面的温度除去Ca2+和纤维蛋白加入抗凝剂添加维生素K提高创口的温度血液与糙面相接触延缓加速(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机械因素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可促进血液凝固,因此临床上常用纱布、棉花按压伤口来止血。2.温度血凝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酶的活性明显受温度影响,适当地提高温度可加速凝血反应。所以,在某些部位的外科手术中,用温生理盐水浸泡的纱布敷伤口,可更有效地止血。3.化学因素在凝血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需有Ca2+存在,除去血浆中的Ca2+,就能阻止血凝。柠檬酸钠能与血浆Ca2+生成不易解离的柠檬酸钠钙,使血浆Ca2+减少,起到抗凝作用。4.肝素具有抗凝作用,维生素K可以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并释放入血,还可促进某些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具有止血作用。

5.脱纤维,血小板破裂,加快了纤维蛋白的形成。去除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不在凝固。(七)血量和失血血液的总量一般可按体重百分比计算,牛约8.0%。这些血液在安静时并不全部参加血液循环,总有一部分交替贮存于脾、肝、皮肤的毛细血管等处。这些具有贮存血液机能的脏器或部位称为血库,其贮存的血量为血液总量的8%-10%。贮备血量循环血量——参与机体血液循环的血量——贮存于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的血量血量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

失血<10%

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

失血≥20%

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临床症状

失血≥30%出现生命危险

一次献血200-400ml是安全的失去的水和无机盐1h内得到补充失去的蛋白质3天左右得到补充失去的血细胞7天左右得到补充。1901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第一个血型系统,即ABO血型系统。此外还有Rh血型系统凝集原:凝集素:

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抗原血清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反应的抗体。——抗体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红细胞凝集与输血原则)。八、血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抗原抗体AA抗BBB抗AABA和B无

O无抗A和抗B

将不同血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