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优化策略_第1页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优化策略_第2页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优化策略_第3页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优化策略_第4页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优化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手工课的课程价值在于熏陶学生艺术气质,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于地处农村的小学生而言,手工课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家国情怀。[1]手工课重在引导学生凭借身边的材料和工具,通过自主设计和操作实践,手脑并用,把创意和构思转化为独具匠心的美好物品,引导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来实施审美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框架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因其具有形象直观、灵活自由等课程形态特征,再加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制作,所以非常契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是推进学校美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新课改以来,各地政府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资源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了,但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也很明显。其一,受应试教育观影响,美术课程不是考试学科,所以学校对手工课程的关注和重视不够,直接导致美术手工材料的投放不足;其二,因为地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然而,基于农村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实施美术手工课程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其一,手工材料资源比比皆是。在农村里,有许许多多可以拿来制作手工的材料,例如动物的羽毛、稻麦的秸秆、多样的树叶、类别繁多的种子……其二,生活环境便捷。在农村,小学生和大自然的距离非常近,因此,关于大自然的体验和感受就很丰富。作为一名身在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和时代发展需求,结合美术手工课的教学内容,从课程特点和农村小学生学情出发,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美术知识、能力与情感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入手:一、营造学习情境,激起学习热情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始动力,实施美术课程要充分发挥美术的学科优势,努力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不同学段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持久稳定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情感。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农村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讲一讲、比一比、谈一谈、跳一跳、玩一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并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探究,并把这种学习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剪剪撕撕贴贴画画》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演示一个小魔术,通过新奇的刺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教师可以拿出一张A4纸,任意在学生眼前撕出一个造型,接着,把这个形状的纸张粘贴到黑板上,并借助添加、粘贴画画的方式,把它转变为一只憨态可掬的鸭子。教师通过实物操作营造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跟着,教师再取出一张A4纸,并且随意撕了一个造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中央,然后又把它转了转,启发学生思考这张纸会变为什么。学生蠢蠢欲动,教师紧扣教学契机,随意添加了几笔,在同学们面前便出现一个悠闲散步的公鸡。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羡慕,跃跃欲试的心理溢于言表。教师此时可以顺势引出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撕纸并创意粘贴,把它变为有趣的图案。学生兴味盎然地尝试起来,不但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二、充分利用资源,优化学习内容与城里的学生家长相比,农村学生家长的素养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不太重视美术教育,对手工课的学习材料准备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学生课上的自主探究。所以,教师要打破常规思维,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其实,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强调指出,农村地区的教师要联系当地实际,就地取材,自主灵活地选择或创造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可以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其一,因地制宜。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选择身边常见的各类材料,灵活解决在手工制作时缺乏材料的现实问题。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就地取材,指导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例如黄豆、大米、玉米、豌豆、树叶、稻秆等等,和学校科技周活动融合起来,开展主题手工创作实践活动。例如,去年指导学生参加市学生创意大赛,借助大米、赤豆、玉米、黄豆等各类食物的种子,发挥想象,自主创作了三幅画作《植物大战》《我的家乡美》《课间十分钟》,代表学校参赛,获得了等级奖,并参加市里的美术展览,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二,“偷梁换柱”。从教材内容来看,安排的手工课材料比较精美,需要学生自费购买,难以在教学中落实到位。所以,教师要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寻找身边的现成资源替代。例如,可以用平时搜集的废旧书报代替图画纸,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涂色来替代彩纸,用随处可见的泥土来代替黏土,把剪纸转为手撕,等等,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开展好手工课。例如,在制作相框、贺卡以及灯笼等手工课中,教材要求学生使用彩笔与彩纸。联系学生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废旧书报带过来,替代彩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羽毛、种子、树叶等多样化的生活材料,自由组合搭配,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体验创造成功的乐趣。其三,资源再利用。在每一次的美术手工课上,我都提前让学生带一个布袋,收纳每次手工制作剩余的边角料,以待下次制作使用。这样处理,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还促使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三、鼓励大胆尝试,提升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在实践中才能提升能力。注重实践操作是手工课的课程特点,指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提升是手工课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手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巧妙营造适宜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升综合素养。[2]在教学中,我总是用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我在学校开设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社团课程——泥塑。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泥塑成品,学生十分兴奋,窃窃私语:这是怎么做出来的?真的是你做的吗?在学生兴味盎然的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及时呈现陶塑的相关知识背景,并让学生再次欣赏作品。学生在理解欣赏的基础上,再观察老师是如何制作的。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想象,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陶土易于塑造,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再加上自由创作的学习氛围,涌现出了许多趣味盎然的作品。上述教学,我引导学生经历了理解感知、榜样示范、自主操作等三个过程,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升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品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借助合作交流,不但能够让学生内化知识,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在欣赏、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吸取同学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例如,在《我也会做鞋》一课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其准备的制作材料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效果微乎其微。所以,不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这往往能事半功倍。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分为四步。一是小组分工。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统筹兼顾,把学生分为五个学习小组。二是把做鞋的步骤讲清楚。三是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把每个组员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合理分工,设计、剪折、绘画、记录等工作井井有条。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反思总结,学习的氛围非常浓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四是交流评价手工作品。每个小组可以推选最好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同时汇报手工制作的经验或困惑。在展评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及时表扬优秀的同学,并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上述教学,不但引导学生在借助不同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夯实了基础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同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和发展。五、创设交流平台,提升美术素养手工作品凝结着学生的智慧火花和创新思维,也凝聚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在学生看来,他们制作的作品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如果自己的手工作品能够展示在全班面前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首肯,学生是非常开心的。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课堂评价对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导向作用,可以创设更多的载体平台,让学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在交流评价中不断内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交流展示时只挑选几个优秀的作品让学生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看似滴水不漏,但是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在一个班集体中,手工制作能力特别强的也只有部分学生,教师的表扬总是聚焦于这些少数的个体。很明显,这样教学和评价,无法达成手工课的终极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策略,让每一个同学制作的手工都能得到展示和评价。在互评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从多个维度来感知,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审美素养。[3]例如,在《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熟悉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但是参与热情高并不能说明学生就一定能交出优秀的作品。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和元宵节相关的资料,多方面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手工制作任务。为了增加学生展评的覆盖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五至六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作品,推选一个优秀的代表,在班级层面推介作品的亮点。在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信息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展评作品,不仅可以呈现学生的制作能力,还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准确把握了本课的主题内涵。在展示交流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故事。例如有关挂彩灯的习俗故事。还可以讲一讲制作彩灯的经历,说一说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上述教学环节,进一步拓展了手工制作的主题内涵,不仅达成了实践操作的教学目标,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发了学生的感情触动,帮助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述作品的亮点,不管制作的作品质量如何,教学目标达成度已经很优秀了。受教学时间的制约,在课堂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