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重点名校中考历史押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的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材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A.使西藏地区摆脱了贫困 B.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C.使畜牧业在西藏地区兴起 D.推动了西藏文化的繁荣2.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汉谟拉比法典》镌刻着楔形文字的石柱,这种楔形文字比甲骨文更早。楔形文字诞生于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3.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人文主义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D.自由独立观念深入人心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6.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设置宣政院③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⑤册封达赖、班禅A.①③B.②③C.③④D.③⑤7.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宋朝A.造船业发达 B.交通便利C.物品丰富 D.商业繁荣8.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9.“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10.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该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会议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1.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12.下面是九年级某班第一小组讨论的话题。讨论的内容主要有:欧盟的成立、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和平崛起、俄罗斯重整雄风、美国成为不败的巨人等。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主题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B.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13.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在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你认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4.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B.美国实行新政效果不显著C.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5.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16.下面表格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1955年万隆会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A.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中国科技飞速发展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国实力领先世界17.史书记载,康熙皇帝在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在宣谕中讲到“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他所赞颂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18.“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C.提供道德规范D.垄断教育文化19.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工厂机器轰鸣……这一情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20.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21.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为此毛泽东的实践是()A.领导秋收起义 B.开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C.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3.被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杜牧《题扬州禅智寺》C.徐凝《忆扬州》 D.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4.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20032005200620072010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1.642.262.713.495.93世界排名65432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D.深化改革开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2世纪,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___________。26.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________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___________,转战陕北,贺龙、彭德怀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7.《慕尼黑协定》达到顶峰标志的政策是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分析以上图片(图表),请判断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依据材料,请分别简要写出上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材料三分析材料,请你对中国人民“能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这一历史之问做出自己的回答,并说明理由。29.(6分)创新·改变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隋朝为选拔人才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使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向“距离”挑战补全图中内容。材料四:ABC(3)如果从上述三张图片中选择一张放入材料三的“信息化时代”中,应该选择哪一张?并围绕材料三的主题说明理由。材料五: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我们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要重视不掉队问题,也要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当今形势下,中国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应当采取哪些举措?30.(7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兴衰的重要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各种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精神层面上的投射,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影响力。材料一:1913年康有为在《与陈焕章书》中认为,发展和宣扬孔教、提倡等孔可以动员尊孔可以动员很多政治力量:“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唯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今其时也。吾欲复立孔教会以振之”。相反,钱玄同则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扯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还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概述康有为对待孔子与钱玄同、胡适对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胡适和钱玄同参与发起的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钱玄同观点的错误之处,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史实,故选B。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古两河流域文明中,产生了楔形文字,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尼罗河流域产生象形文字,故A不符合题意;印度河流域产生了印章文字,故C不符合题意;黄河流域产生了甲骨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包产到户”可知,该日记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4、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A符合题意。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自由独立是《独立宣言》的精神,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中国创业高潮点,故A项正确。B项中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是在2000年,而且没有涉及1984年的动因,故B项错误;C项中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是1990年,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中建立4个经济特区是从1980年开始,没有涉及2001年的动因,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时间“1984年、1992年和2001年”,结合该时间相应的事件解答即可。需要掌握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使新疆得以重新统一,①③不是对西藏的管辖,A符合题意;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所以②④⑤是对西藏的管辖,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海船图展现了宋朝造船业发达,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频繁,货郎图展示了乡村货郎的真实形象,说明了宋代城镇集市贸易和商品交换的繁荣。两幅图共同反映了宋朝商业的繁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A【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显示的信息:中央控制人口为450万人,封国控制人口为850万人,中央有15个,封国有39个可知,西汉初年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严重威胁。A项符合题意;B项表达不全面,不合题意;推恩令颁布后,诸侯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C项不合题意;图表没有体现西汉王朝的四分五裂。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表格类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它规定了具体的选答的要求。其次要读全信息,包括数据图表的名称、注解、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信息的含义;最后通过表格中数字变化,总结规律,确定材料所要表达的信息。要注意比较选项,选择比较全面的。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重返联合国。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故排除ABC项。故选D。11、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三国时期曹魏时的书法名家,CD项是唐朝的书法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五个讨论的内容可知,这五项正是当今世界格局的体现即一超多强暂时出现,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是政治角度,ABD是经济角度,故排除ABD项。故选C。13、A【解析】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体,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睛】本题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4、D【解析】

根据图片时间“1929-193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在1929——1938年呈下降趋势。苏联在1929年—1938年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所以苏联在1929年—1938年经济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5、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其中“外争国权”体现了反帝,“內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C【解析】

依据表格分析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些成就,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所以表格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7、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中国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中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主张对中国教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B选项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代表,A项不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代表,C项不合题意;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D项不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8、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对于思想的控制没有体现;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垄断教育文化作用并未体现。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9、B【解析】

据所学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0、C【解析】

试题分析:【详解】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C.21、D【解析】

材料“一定要有一个家,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扩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吃掉”,结合所学,材料强调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基础之上形成了一条革命道路,故选D;材料强调革命需要一个根据地,而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执行的是城市中心暴动策略,并没有形成巩固的根据地,A错误;材料强调毛泽东创建革命根据地,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刘志丹创建的,B错误;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是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C错误。2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以及“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都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解释,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是一五计划的意义,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能够判断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2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被闻一多先生营为“以孤篇盖全唐”之作,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历来为人们传颂。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D。2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中国的排名不断上升,这是由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教师行会【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因此填写教师行会。26、中原延安【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北,贺龙、彭德怀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7、绥靖政策【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变法)(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井冈山会师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开辟了井冈山道路)(3)回答:能理由: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描述的是洋务运动;图二描述的是戊戌变法。(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面图片描述的是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下面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是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3)依据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能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9、(1)科举制从按门第高低到以考试选拔科举制使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较大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2)A:蒸汽(3)选择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引起了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4)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形势和国情制订正确的策略和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解析】

(1)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和材料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方式发生了从按门第高低到以考试选拔。由重视门第到注重才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科举制使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