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课件_第1页
血液检验课件_第2页
血液检验课件_第3页
血液检验课件_第4页
血液检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

[要求]通过实习较熟练地掌握末梢采血技术,熟悉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及用法,能进行

红细胞计数,并记住参考值、临床意义。

[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的等渗性溶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室中,于显微

镜下计数一定体积的红细胞,并求的每升血液内红细胞数。

[仪器试剂]

1.血细胞计数板,为一特制的长方形硬质玻璃板,中间1/3部分具有“H”形漕沟,

横漕沟上下的平台部分各深0.1mm,成为二个计数台(池),每台有一个计数区域,分

为9个大方格,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Imm:四角的每个大方格又划分为16个中方格,

供白细胞计数用。中央的一个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划分为

16个小方格,共为400个小方格,供红细胞计数用。计数台之上覆以特制的盖片(厚度

0.4mm、表面平直、质地较硬)后构成计数室。每个大方格的体积是0.Imm'QmmXlmmX

0.1mm),参阅图1,2,3

灰,盖片

计数板

7丫?,7

萩森堤

图2血.细胞计数池侧面图

图3血细胞计数池划线

2.容量准确的微量吸管(具有10ul及20ul刻度)

3.红细胞稀释液(Hayem稀释液)

氯化钠1.0g

硫酸钠(Na2so4.12H20)5.0g

氯化高汞5.0g

蒸偏水加至200ml过滤后备用

此稀释液为等渗性溶液,比重较大,使红细胞易于悬浮,并有防腐作用。

4.光学显微镜。

5.消毒、穿刺用具为75%酒精棉球、干棉球、消毒刺血针。

[方法]

1.准确加红细胞稀释2ml于一中号试管中,塞紧管口,并拭净血细胞计数板及盖玻片。

2.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被检人左手无名指尖侧腹部。

3.待酒精挥发后,由左手捏紧取血部位,以右手持消毒穿刺针快速刺入约2~3mm深。拭

去第一滴血后,用微量吸管准确吸血到10ul处,拭去管尖余血,将吸管插到稀释液

中迅速的把血液放出,并用上清夜洗净洗管内残存血液,立即轻轻振荡混匀,用消毒

干棉球按压穿刺伤口。

4.进一步混匀红细胞悬液,然后用尖吸管吸取数滴(或用细玻璃醮取一滴),充入计数

室内准备计数。充细胞悬液时应防止产生气泡,要一次充好,液量多少适宜。水平位

静置2~3min待细胞沉下。

5.将计数板平放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找出红细胞计数区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

即可于低倍镜下进行计数。计数中央大方格中的四个角和中心的五个中方格内的红细

胞。为保证计数的准确,凡在中方格双线上的红细胞按压左侧及上侧线者计入,按右

侧及下侧线者弃去的原则进行计数(图4)

图4红细胞计数方式

6.将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X5X10X200X1()6=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X10'°=红细胞数

/L,报告方式:△、△△10“/L。

上式中

X5表示把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折算为1个大方格的红细胞。

X10表示把一个大方格容积(0.lul)折算成lulo

X200表示血液稀释倍数。

XIO"表示将ul换算成L。

△△10'L表示将红细胞数以小数点前保留1位数字乘以IO',形式报告。如数得红细

胞为450个则报告为4.5X1012/LO

[注意事项]

1.取血部位的皮肤必须正常,凡局部有水肿、发炎、紫绢或冻疮等均不可穿刺采血。

2.…人一针,防止交插感染。穿刺必须够深,使血液自行流出或仅施压力即可流出。

3.微量吸管的容量必须准确,内腔一定要干燥,否则会影响吸血量和导致溶血。

4.取血动作必须迅速,否则常易凝固。若作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计数两项时,应先取红细

胞计数的标本,后取血红蛋白的标本。

5.充液之前务必充分混匀,否则因久置而红细胞下降,导致计数值错误的偏低。

6「•般于低倍镜下计数即可。为区别异物或残渣,将可疑目标置低倍镜视野中心,然后

转高倍镜观察。

7.在红细胞稀释中,白细胞仍然存在。但因在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于白细胞之比是750:

1,又经200倍稀释故对红细胞计数影响不大。但如遇白血病患者,其白细胞明显增

多时,则应进行校正,可从上法所得的红细胞数值(内含较多白细胞)中减去白细胞

计数值。

8.如遇高球蛋白血症病人,其血液加稀释液后,迅速出现颗粒状混浊,乃因氯化高汞将

球蛋白沉淀所致。此时可换用生理盐水作稀释液,但应及时计数。

9.如遇含高效价冷凝集素的病人,当血加入稀释液后,其红细胞即凝集成红色颗粒状,

此时应事先将红细胞稀释液管加温后再放入血液或将红细胞悬液管置温箱内待冷凝

现象消失后再迅速混匀计数。

[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X1012/L

成年女性(3.5—5.0)X10lz/L

初生儿(6.0—7.0)X10I2/L

二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determination)

[要求]通过实习熟练掌握采血技术,能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记住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原理]血红蛋白被高铁氟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鼠结合成稳定的棕红色

氟化高铁血红蛋白(HiCH)o在特定波长和光径(比色杯内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

度,据此即可求的血红蛋白浓度(g/L)。

[仪器、试剂]

仪器微量吸管

粗口径清洁试管

消毒采血用具

721分光光度计

试剂VanKampen-ZijIstra(文齐氏)液(HiCH转化液)

氟化钾(KCN)0.05g

高铁氟化钾[K3Fe(CN)6]0.20g

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04)0.14g

TritonXT00(或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g

蒸储水加到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色溶液储存棕色瓶中室温妥善保存,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加速

溶血。缩短转化时间,防止因血浆蛋白改变引起的浑浊。

[方法]

1.取转化液5ml于粗口径试管中加血20ul混匀,室温(20℃-25℃)静置5min。

2.以校正过波长和灵敏度的分光光度计,波长为540nm,光径1cm,以转化液为空白,

测定吸光度(A)

3.血红蛋白g/LA’,o/44X1.OX64458/1OOOX251=A5.1OX367.7

上式中:

(1)44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血红蛋白在540nm波长下的毫

克分子消光系数;540nm(Lmmol-lCm-1)0

(2)1.0为比色杯光径(CM)o

(3)64458为Hb分子量,64458/1000为将血红蛋白毫摩尔折算为克。

(4)251为血液稀释倍数。

由于血红蛋白不是单一品种,各种血红蛋白分子量不完全一致,所以不用IS制

mmol/L表示,而报告质量浓度g/L。

[注意事项]

(1)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和灵敏度必须经过校准。

(2)若转化浓度浑、变绿即不可再用。

(3)转化液不能偏酸,也不能用聚乙烯瓶装,否则KCN易分解失效。

(4)丙种球蛋白或白细胞数值明显增高的血液,可出现浑浊,可按15g/L甚至50g/L

加入氯化钠以防止。

(5)关于转化液中KCN毒性问题由于浓度很低仅50mg/L,故只要分散处理随时流

水冲洗弃去危险性不大,但不可积存处理。

(6)若用叠氮钠、澳代十六烷三甲氨法测定血红蛋白时-,均需依本法进行校准。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count)

[要求]了解网织红细胞的活体染色过程、形态学特点、计数方法并记住其参考值和临

床意义。

[原理]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程型细胞。由于

其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故经煌焦油蓝染液活体染色后,可见有蓝绿色的

点状、线状或网织红细胞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仪器、试剂]

1.光学显微镜

2.现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煌焦油蓝1g

枸椽酸钠0.4g

氯化钠0.85g

蒸储水加到100ml

3.消毒、穿刺取血用具。

4.香柏油。

5.小口径试管((6mm内径),载玻片及推片,目镜缩小视野用纸片或米勒氏窥盘。

[方法]

1.小试管中放入1%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1滴,加入病人血液1滴后混匀紧塞管口,待

15min后混匀,倾出1小滴以15度角制备薄涂片。

2.干后,低倍镜下选细胞分布均匀,着色清晰处油浸镜下进行观察。为便于计数,可与

接目镜筒中放一缩小视野用的有一直径为3mm圆孔的纸片。计数1000个红细胞,记

录其中的网织红细胞数,即可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数值。如1000个红细胞见到6

个网织红细胞,则百分率为0.6吼

3.也可用米勒氏窥盘(Milleroculordisc)置入接目镜内进行计数(图5)。具体方法

是以窥盘的A区计数红细胞,B区计数网织红细胞,由于B区的面积为A区的9倍,

故计算如下:

网织红细胞(%)=B区网织红细胞数XI00%/A区红细胞数X9X100%

图5

[注意事项]

1.只有活体染色后才能看到网织红细胞,故必须将新鲜血滴与染液相混合,染液与血液

之比一般约为1:1,但若贫血严重也可按1:2关系处理。注意混匀,否则有时凝固。

2.染色时间不得短于lOmin,否则可能着色不佳。计数前注意多部位观察,可与涂片的

体尾交界处选染色好,红细胞分布既不分散又不重叠的区域进行计数。经此种染色后

红细胞呈清晰的蓝绿色,凡胞质中含有蓝绿色点状、短线状结构者为网织红细胞。

3.计数时需注意与异物或假象相区别。如有异物残渣,多呈黑色,转动微螺旋时可见其

折光性。接目镜中粉尖重叠于红细胞上所致的假象,则随接目镜转动而移位。勿将皱

缩红细胞的较深染的皱缩点勿认为网织结构,皱缩红细胞其边缘处均匀的锯齿状可供

作鉴别。

4.染色后的涂片应尽快观察计数,否则其网织结构可因久置而溶解消失,尤其在夏天湿

度大的季节。

5.如拟保留涂片,需用瑞-姬氏复合染液进行复染,染色方法同白细胞分类。复染后的

红细胞呈淡红色,网织结构呈深蓝色。

6.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人,网织红细胞非常少时,可计数2000甚至5000个红细胞中

的网织红细胞数或数个米勒氏窥盘面区域之后求其百分数值。

7.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可如下求得:①同上法计得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如为3%;②同

时做病人的红细胞计数,如3.0X1012/L则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为3.0X107LX3%=90

XIO9/L

[参考值]

正常成人0.5-1.5%

新生儿2-6%

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X107L

四、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

[要求]

了解血沉的操作技术及读取方法。

每组选一位同学在无菌操作下采取静脉血作Westergren法血沉。

记住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原理]血液经枸椽酸钠抗凝后,吸于特制的血沉管中,垂直竖立一小时,观察其红细

胞下沉的速度,以所暴露出的血浆段的高度(mm)表示。

[仪器、试剂]

静脉穿刺用器材,包括压脉带、枕垫、无菌注射器(2ml)、2.5%碘酒,75%酒精及

消毒棉签等。

特制的Westergren血沉管(全长300nm,内径2.5mm,具有0-200mm刻度)。

Westergren血沉管(图6)。

106mmol/L枸檬酸钠溶液。

[方法]

向有2ml刻度的中号试管中准确加入106mmol/L枸椽酸钠0.4ml0

作静脉穿刺后,取血约2ml,拔去针头注入上述试管内,使血量恰达2ml的化线处,

轻轻混匀。

用Westergrenxue血沉管准确地吸此抗凝血至“0”刻厚处,擦净管尖,垂直竖立

于血沉架上,记时。lh后读取血浆段的高度,以mm表示。

图6魏氏血沉架和血沉管

[注意事项]

注射器内腔、血沉吸管内腔均须干燥,以防溶血。

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应严格遵守4:1,并充分混匀,如有小凝块则因消耗了纤微蛋白

原而使血沉减慢。

血沉吸管必须垂直竖立,如有倾斜可致血沉增快。

血沉试验应及时进行,抗凝血于室温中最长不得超过2h,否则水分蒸发,可使结果

减慢。

严重贫血病人红细胞大小不均时,于lh后血浆与沉积的红细胞之间未能形成整齐

的界面,此时要读取靠近较紧密沉积的红细胞层的刻度作为血沉数值。

中等度以上贫血的病人做血沉测定时,可做贫血校正试验,即将病人血用枸椽酸钠

溶液按9:1比例抗凝,以3000r/min速度离心30min之后,将上层血浆完全吸出,然

后按正常人红细胞比积情况,人为的将血浆与压积红细胞按各0.50L/L的比例(男性病

人)或按压积红细胞为0.40L/L,血浆为0.60L/L的比例(女性病人)混合后再作血沉测

定,报告时注明系贫血校正后血沉数值。

血沉测定时室温以18-25C为宜,温度越高血沉越快,反之减慢,但有高效价冷凝

集素时则相反。必要时需校正温度。

[参考值]

男性0T5mm/lh

女性0-20mm/lh

五、红细胞比积测定(hematocrit.HCT、PCV)

[要求]了解本试验的操作方法及其参考值、临床意义。

[原理]抗凝血经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得出压积的红细胞体积,后者与全血

体积之比即为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积的多少,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和大小有关。

[仪器、试剂]

Wintrobe分血管,此管长llOnm,内径2.5mm且上下均匀一致,管壁厚、管低外圆

内平、管壁两侧刻有数字;右侧最下为0最上为10;左侧最上为0最下为10,可供同

时侧Wintrobe血沉及红细胞比积用(图7)

特制灌血针(针头细长可直插到Wintrobe分血管管底)或毛细滴管。

双草酸盐抗凝剂

草酸钾0.8g

草酸钱1.2g

溶于蒸储水100ml中,分装于中号试管内,每管0.2ml,于80c烘干后可供2ml血

抗凝用。如只用草酸钾时,每致红细胞胞体稍缩小;只用草酸镀时,可致稍膨大,两者

按上述比例配合时则即可抗凝又能保持红细胞体积不变。

图7温氏分血管及毛细滴管

[方法]

取病人静脉血2ml与上述抗凝管内,轻轻振荡使抗凝剂粉末充分溶解抗凝。

充分混匀后,用特制灌血针吸血灌注于Wintrobe分血管中,使血面洽到“0”处,

塞以小塞以防止蒸发。

室温中垂直静置60min后,置2264G离心力下离心沉淀30min,一般采用有效半

径22.5cm的直角离心机以3000/min速度离心30min读取压积红细胞的高度,然后再以

同样速度离心lOmin,如刻度不变时,即可按此数值计算结果。

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段的高度(以还原红细胞层表面为准)的mm数乘以0.01即为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以L/L为单位报告结果。

离心沉淀后压积管中的血液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五层:①最上层为血浆;②白色乳糜

层③灰白色层为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④红细胞段最上面的红黑色薄层乃氧合血红

蛋白被白细胞代谢产物还原而成的还原红细胞层⑤红黑色薄层之下为红色带氧红细胞

层。

[注意事项]

为正确计算红细胞比积及红细胞的各种平均指数(如MCV、MCH、MCHC)等,应坚持

用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的双草酸盐粉剂作为抗凝剂,并应充分混合,以保证无凝块。

Wintrone分血管的内腔必须干燥洁净,以防溶血。

离心前垂直放置lh,为使红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分层下沉。

离心速度和时间必须严守规程。相对离心力(G)=0.00001118X有效半径(cm)X

(每分钟转速)2o

为准确的计算MCV、MCH1、MCHC数值,必须从此抗凝血中取血作红细胞计数及血红

蛋白测定,而不能从病人耳垂或指端采血。

分血管离心沉淀后红细胞的界面必须是水平的,如非水平应将界面最高与最低处的

读数之和除以“2”,看结果时必须从灰白色层下的黑红色层读取数值。

通过本试验还可以得到一些其他参数:①如血浆深黄色表示病人有黄疽②血浆乳白

色表示血脂增高(乳糜微粒多),可能由于非空腹取材,也可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等;

③在白细胞正常的人,其灰白层仅为0.05Tmm,如白细胞增多,则可使灰白层增高,故

白细胞增高患者,若不静置一小时以待分层,则对结果必将有所影响(使红细胞比积值

增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灰白层可达数十毫米之高。血小板显著增多的病人

也有相似的影响。

[参考值]

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PCV)

成年男性0.40-0.50L/L

成年女性0.37-0.48L/L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82-8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27-31Pg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corpusculau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

32-36%o

六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

[要求]能教熟练的掌握采血技术,进一步熟悉血细胞计数板结构,能进行白细胞计数

并记住参考值、临床意义。

显微镜计数法

[原理]将血液用稀释(常用2%乙酸)溶液稀释,使红细胞溶解,白细胞形态更加清晰之

后,进行计数以求得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仪器、试剂]

仪器同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稀释液:

冰乙酸2ml

1%龙胆紫1ml

蒸储水加至1000ml,过滤后备用

加龙胆紫是为了呈色,以便与其他稀释液相区别。

[方法]

1.取小试管1支,准确加入2%乙酸溶液0.33ml。

2.消毒皮肤后,穿刺取血20ul,拭净管尖外余血,迅速放入稀释液中,再用上清夜

将吸管内腔洗净,混匀,待溶液转褐色后,再混匀充入计数室,待下沉2-3min后进行

计数。白细胞为无色圆形小体,于高倍镜观察可见其核。通常于低倍镜下计数四角的四

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按下式计算。

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X10X20X104*6/*L=白细胞数/L

即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X0.05X107L

上式中:得每个大方格(即0.lul)内白细胞平均数。

X10为将一个大方格的容积0.lul换算为lulo

X20是血液稀释倍数,即得lul血液的白细胞数。

106将lul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换算为1L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如计数4个大方格为

160个白细胞,则白细胞数为1600.05X109=8X1010/L

[注意事项]

1.取血及充入计数室等项与红细胞计数相同。

2.一定要在稀释液转为褐色后方能计数,否则可因红细胞残存而干扰技术,甚至错

误的将红细胞计入而使结果偏高。

3.如病人白细胞过少可取2倍量的血,计数后结果除以2。如遇白细胞过多则可按

红细胞计数法,计数其中央大方格的5个中方格内白细胞数之和进行换算求得白细胞数。

4.有核红细胞在2%乙酸溶液中并不破坏,故如病人血液中有较多的有核红细胞时-,

对其“白细胞数值”须进行校正,方法如下:①如常法求的白细胞数/L(实为包括幼红

细胞在内的有核细胞数/L);②同时推一血涂片,用瑞-姬氏复合染液染色后进行白细

胞分类,记录在分类100个白细胞的过程中所见到的有核红细胞;③按下式求白细胞数

/L

校正前“有核细胞数”L为:100

100+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有核红细胞

举例:

校正前“有核细胞数”为13X107L,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过程见到有核红细胞

30个。

100

则:白细胞数L=13X109/LX=IOXIO9/L

100+30

[参考值]

成人(4.0-10.0)X107L

初生儿(15-20)X107L

6个月-2岁幼儿(11-12)X107L

七白细胞分类计数(Whitecelldifferentialcount,DC)

[要求]

初步掌握血涂片制作及染色技术。

学会辨认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分类计数的方法。

记住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为观察血细胞内部结构,识别细胞种类和坚定各种异常细胞,需将血涂片染色。最

常用瑞-姬氏复合染液染色法。

[原理]

Wright-Giemsa(瑞-姬氏)复合染液的染液是由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所组成。伊红

的钠盐有色部分为阴离子,可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氯化美兰有色部分为阳离子,可

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二者溶解在甲醇中形成可溶性的伊红美兰溶液,即可以固定细

胞有利于细胞蛋白质选择性的吸附其中有色离子而着色。氯化美兰放置久后可氧化为天

青,对细胞核染色加强,添上更多色彩,染色效果更好。

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合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因化学性质

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故可呈不同的着色特点。例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

均为碱性物质,故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而染成红色。细胞核的核蛋白与原、幼细胞的胞

质为酸性物质,故与碱性染料美兰和天青相结合,染成深兰色或深紫红色。中性颗粒与

美兰和伊红同时结合而染为淡紫红色。瑞氏染粉是由伊红化美兰组成,对胞质及中性颗

粒的着色性极佳,而姬姆萨染粉由天青、伊红组成,对细胞核着色较好,结构显示更清

晰。采用瑞-姬氏复合染液可兼取两者之长、取得更好的染色效果、由于蛋白质所带电

荷随溶液的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所带正电荷增多而亲和带负电荷的的染料伊红故

着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其负电荷增多而亲和带正电荷的美兰,而至细胞着色偏灰蓝,

故为使血片每次染色效果好且趋于一致,需配制PH6.4-6.8的缓冲液,是细胞蛋白质在

此恒定的环境中着色。

[仪器、试剂]

光学显微镜

瑞、姬氏复合染液瑞氏染粉0.5g,姬姆萨染粉2g,碱性美兰0.5g,混匀后加10ml

甘油在乳钵内研磨,再用甲醇500ml稀释后,室温放置一周备用。

磷酸盐缓冲液(PH6.4-6.8);磷酸二氢钾0.3g,磷酸氢二钠0.2g蒸储水加于1000ml,

备用。

香柏油、二甲苯及擦镜头用纸。

光洁中性无油垢的载玻片及一端平齐稍窄于载玻片的推片,玻璃蜡笔。

[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穿刺后拭去第一滴血。

用载波片的一端刮取血液一小滴。

将推片的平齐端置载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将推片略向后移使与血液相接触,血液

遂于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间散开。

以约30度的夹角向前均匀的推动即可制成血涂片,其薄厚度要适中,衬以白纸时

应呈淡的红黄色,目有头体尾之分。(图8)

图8血片制备

血涂片干后,于血膜两端用玻璃蜡笔各划一线,以防染液流失,滴加瑞-姬氏复合

染液数滴于血涂片上(以盖住血膜为度),静置约Imin,目的在于用染液的甲醇成分固

定血细胞。

加相当于染液1.5-2倍量的缓冲液充分混匀。

染色约5Tomin,届时将载有染液的涂片置低倍镜下观察,若见白细胞的核着色清

晰、核浆分明即可用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

镜检时先用低倍镜选好厚薄适宜、染色良好细胞分布均匀处,滴加香柏油一滴,用

油浸镜观察。通常计数100个白细胞(必要时可增到200或更多),按图9所示方向移

动血涂片,同时将所遇到的各类白细胞分别记录、直到计数100个白细胞为止,计算每

类白细胞的数目,即其百分数值。

图9白细胞分类的镜检顺序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学:

中性粒细胞在瑞-姬氏染色血涂片上胞体成圆形,直径10-13um,胞质染粉红色,

核形一叶(杆状核)至五叶不等,以三叶者多见,染为深紫红色,胞质中有许多细小紫

红色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较中性粒细胞稍大,胞核多为两叶,着色较淡,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

的嗜酸性颗粒,瑞-姬氏染色时呈橘红色有折光性。

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瑞-姬氏法染色是呈黑兰色。与

光学显微镜下常见胞浆中有小空泡,乃因嗜碱性颗粒易溶于水或因功能活跃而脱颗粒所

致,核成淡紫红色常看不清,呈杆状亦或分叶状。

淋巴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介于6T5um之间,分为大、中、小三型。再成人血涂

片中以小淋巴细胞多见,直径6-9um,核大成深紫色致密而浓染,胞浆量很少,若可见,

呈淡兰色;大淋巴细胞直径12T5um,胞质量较多,呈清撤的淡兰色,可见少量嗜苯胺

蓝颗粒,中淋巴细胞的大小及特点介于、小淋巴细胞之间。

单核细胞在瑞-姬氏染色血涂片上直径为12-20um,胞体圆形、椭圆形,但常可见到

伪足,胞质一般较多,呈淡灰兰色,内含较多细小的的嗜苯胺蓝颗粒,可见小空泡。核

形多种多样,最重要的特点是染色质较细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缕状故着色较深。

分类计数时以画“正”字作如下记录:

中性杆状核F

中性分叶核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嗜酸粒细胞一

嗜碱粒细胞

淋巴细胞正正正正正

单核细胞正一

[注意事项]

1.作血涂片时勿用伤口第一滴血,以免混有来自受损血管的内皮细胞。

2.血涂片薄厚适度,过厚时细胞簇集影响形态观察,过薄则白细胞太少不易分类。

影响血涂片薄厚的因素为:①血滴过大、夹角过大、推片速度过快则厚;②血滴太小、

夹角过小、推片过慢则薄。

3.加瑞-姬氏染液或缓冲液之后,切勿干燥,否则血涂片中每有残渣,将干扰镜检。

4.染色时间的长短,视染液性能而定,应以低倍镜观察其染色良好为度。

5.要以流水冲去染液,而不可先弃去染液再冲水,以免留有残渣。

6.分类时一定要用油镜观察,以便同时观察白细胞有无质变及红细胞的形态学。

7.染色条件良好时,其红细胞呈淡琥珀色,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淡粉色,其中性颗

粒很细小,不易察觉,核染为深紫红色,核浆分界清晰。嗜酸性颗粒呈鲜艳的桔红色且

有折光性。染色结果偏酸时,红细胞偏红,嗜酸性颗粒呈鲜艳的桔红色,但各种白细胞

的核仅染成极淡蓝色或根本不着色。常见于甲醇质量不纯,载物片有残余酸或缓冲液PH

过低所致。染色结果偏碱时,红细胞呈灰蓝色,中性粒细胞颗粒为黑蓝色较粗大,似中

毒颗粒,核染为深紫蓝色,着色均匀结构不清,嗜酸性颗粒失去鲜艳色彩而呈驼色、褐

色、甚至黑蓝色,常因染液偏碱或玻璃片有残余碱所致。

8.因胞体较大的白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于涂片的上下边缘

处多见,而胞体较小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则以涂片中心地带为多,分类计数时切不可只

在某一局部,而应按规定方向推动血涂片来进行观察。

9.分类报告时如红、白细胞有大、小、形态、染色等质的改变应同时描述。

10.白血病病人血涂片因细胞常不易着色,应酌情延长其染色时间。

11.凡白细胞总数低的病人作分类计数时,切不可以加厚血涂片的方式来解决,因

涂片过厚时;细胞簇集,着色常不理想而影响分类辨认。应多推若干张薄厚适宜的血涂

片来进行分类。

[参考值]

成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1-0.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1%0-0.01

淋巴细胞20-40%0.20-0.40

单核细胞3-8%0.03-0.08

八、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其计数原理可分为光电型、电容型、电阻型和激光型四种。好

的分析仪可对血细胞进行多参数的分析。如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

血小板计数(pit)、血红蛋白定量(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

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白细胞的三分和五分类的绝对数与百分比、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其三亚群分类等,并可对

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分布图示。对怀疑嗜酸性粒细胞>700/ul,嗜碱性粒细

胞>200/ul,异常淋巴细胞增多,出现原始细胞,不成熟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可能有

血小板聚集或巨大血小板,红细胞大小不等,低色素性红细胞等贫血情况提供怀疑警告,

以便提醒进一步进行显微镜检查。

(一)、红细胞与白细胞自动计数

[原理]目前我国主要应电阻型血细胞计数仪,它是利用血细胞为不良导体的特征,让

含有血细胞的电解质溶液通过一微孔(计数红、白细胞时其孔径为lOOum,计数血小板

时为70um)孔内外分别安放电极一个,如微孔内仅有电解质溶液而无细胞通过时电阻恒

定,当血细胞进入微孔时,小孔两端的电阻即发生变化,将此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脉冲

讯号,经过电路放大甄别及数据处理最后将结果用数字显示。

[试剂]

1.稀释液(红、白细胞计数通过)

氯化钠10g

枸椽酸钠5g

40四甲醛5ml加蒸锅水致1000ml混匀、用G4或G5号漏斗过滤除

尖密闭保存.亦可用滤过的除尘的生理盐水溶解代替。

2.溶血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用0.5%皂素溶液或4.0%澳代十六烷三甲胺

基冰乙酸溶液(以2%冰乙酸配)。

[方法]

往粗口径试管中加入稀释液10ml,放入血液20ul混匀(A管)。取此液0.1ml加

稀释液9.9ml(B管)。

将B管液缓缓倾注于自动计数仪的计数杯内,放置于已调好孔电流和阈电压的计数

仪的载台上,按计数扭后即可得红细胞数值和有关参数。

往A管内滴加溶血剂2滴,待3-5min溶液完全透明后即可进行白细胞计数及血红

蛋白测定。

[注意事项]

为防止粉尘污染,自动计数仪应安放于相对密闭的环境,采血时切勿混入面纤维或

粉尘。

为保证仪器性能,除需要稳压电源外,还必须经常进行有质量控制的测试,以保证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计数溶液中切记混有气泡,否则可致结果偏高。

滴加溶血剂之后,一定要待溶液完全透明才可计数。

有核红细胞遇溶血剂并不破坏,故计数时混于白细胞之内,导致计数值偏高,此时

应密切结合临床及染色血涂片中所见有核细胞数进行较正后再报告白细胞数。

白血病患者可能因白血病细胞大小悬殊及粘联成堆等导致计数误差,此时以显微镜

计数法结果为准。

(二)、白细胞分群

目前自动化仪器还不能象手工法那样准确地对每一个白细胞分类古我们称之为白

细胞分群。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三分群现已应用于临床筛选病人,其分群计数的基本

原理是:根据溶血剂处理后皱缩白细胞体积大小分为三群细胞,如Coulter血细胞分析

仪将35-90fl大小的颗粒定义为淋巴细胞群(小细胞群),91T6fl大小的颗粒定义为

中间细胞群,161-450门大小的颗粒定义为粒细胞群(大细胞群),不同仪器对细胞大

小的定义略有差别。三分群对白细胞质量异常有一定的筛选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局限

性很大,如当血小板聚集或为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或末溶血的红细胞增多时均可干

扰淋巴细胞群的分类。当异型淋巴细胞,原始或幼稚白细胞、嗜酸或嗜碱性粒细胞异常

增多时,中间细胞群数可明显增高;幼稚粒细胞及成熟粒细胞增多时粒细胞可显著增高。

当白细胞分群结果异常时,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也常有异常,如某一峰分面积增大,

淋巴细胞群和粒细胞群两峰合并为单峰等。遇三分群白细胞数量或直方图异常时一,必须

进行血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分类,以确定异常之原因。

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仪器发展很快,除了在三分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发展

了五分群的分析仪外,还有采用直接将瑞-姬氏染色片置油镜下有规律地移动,通过电

脑对1千甚至一万个白细胞进行序贯分析的原形识别型分类计数仪和将定量抗凝血分别

与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液混合染色,在经过对其吸光与散射特性的检测进行分析的细胞化

学识别型分类计数仪等,总之这些仪器优点与不足,随着科学的发展白细胞分类技术一

定会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第二章血栓与止血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lcount)

[原理]用一定量的血小板稀释液,破坏血中的红细胞后,冲入记数室,于高倍镜下计

数一定区域内的血小板后,求出每升血液的血小板数。

[仪器、试剂]

1、仪器同血细胞计数项。

2、试剂草酸镀稀释液

草酸镀[(NH4)2C204・H20]1.Omg

甲醛0.Img

EDTA-Na214.Omg

蒸锦水加至100ml

将上述试剂先用少量蒸储水溶解,然后加至100ml,另加亚甲兰染液数滴使呈亮兰

色,过滤后备用。

[方法]

1、小试管中准确加入上述稀释液0.38ml。

2、常规法消毒皮肤后,用刺针作约2mm深穿刺,第一滴血弃去。

3、用微量吸管吸血20四,擦净管尖余血,迅速加入稀释液中,并用稀释液洗净吸管

内腔,轻轻混匀,等待溶血透明后,再混匀,充入血细胞计数室内,待血小板下沉。

4、下沉15min后,将计数板置镜台上用低倍镜找好计数区(中间大方格)后转高倍

镜进行计数,计数其5个中方格内的血小板数,如以P代表,则血小板计数为:PX5(变

为0.1同)X10(变为1可)X20(稀释倍数)X10,(将可换算为L)=PXIO7L

[参考值](100-300)X107L

[注意事项]

1、血小板易粘附变性,故整个操作过程均须迅速,血流要通畅,口勿混掺消毒酒精。

所用试管、微量吸管及计数板均需中性洁净。

2、血小板体积小,故充入计数室后必须使其下沉15min后再行计数,否则结果偏低。

由于胞体小不易观察,必须坚持用高倍镜计数。

3、计数时要注意区别真伪,血小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灰色小体,有柔和的折光性,

大小约为红细胞的1/4-1/5。粉尘或异物则每呈黑色,当转动微螺旋时有强折光性,且

其最清新的视距与血小板不在一个平面上。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nprathrombintime,PT)

[原理]凝血第二阶段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血浆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

使纤维蛋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凝血。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本

试验是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凝血质,即兔脑浸液或人胎盘浸液)及钙溶液,形成外

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之后而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故属检查凝血第一阶段外源性

凝血途径有无障碍的试验。主要用于检测vn、v、x因子有无异常,但凝血酶原及纤维

蛋白原的含量如何,也影响其结果。

[仪器、试剂]

1、静脉穿刺用有关器材。

2、硅化试管或塑料试管、尖吸管、0.2mL吸管、细尖弯玻璃棒(或弯曲的针头)。

3、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抗凝用)。

4^25mmol/L氯化钙:氯化钙1.11g,溶于400mL蒸懦水中。

5、凝血酶液:兔脑粉150mg溶于新制生理盐水2.5ml中。混匀置45℃水浴中30min

并经常摇动,介时取出以500r/min速度离心Imin或静置沉淀后取上层乳白色液备用。

6、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

[方法]

(一)试管法

1、取病人空腹血1.8ml加入盛有109mmol/枸椽酸钠溶液0.2ml的试管内,轻轻摇

匀,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分离血浆。

2、于37c水浴预热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病人血浆0.1ml、0.025mol/L氯化钙溶

液O1ml及凝血酶液0.1ml。

3、用尖细的弯玻璃棒将以上三液混合,并立刻开动秒表开始记时,不断轻挑此混

合物,直到出现纤维丝为止,立即停表读取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一间,重复两次,

要求其时差一般在1秒以内。

4、质控血浆用上法同样处理。

5、报告方式

⑴PT秒数病人XXS

质控血浆XXS

病人PT(S)

⑵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PTR=----------------------

质控血浆PT(S)

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PTRISR

*ISR为凝血质的国际敏感数,市售凝血酶已注明其ISR。

也有人习惯以活动度(PA)报告。PA=PTRX100%

(二)血凝仪法

1、同试管法。

2、同试管法。

3、按血凝仪法的操作方法测定健康人混合血浆的PT值。

4、以同样方法测定待测血浆的PT时间。

[注意事项]

1、枸椽酸钠与血的比例严格按1:9,抗凝剂过多,凝固时间延长。抗凝不充分有小

凝块时,结果明显延长或根本不凝。

2、标本不可溶血,严重溶血可致凝固时间缩短。

3、水浴温度应恒定,可37℃±10℃,温度过高、过低均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取得标本后应尽快进行测定,因V因子极不稳定,室温越高越易破坏。

5、由于凝血质质量不尽相同,故本实验每次必须做正常对照。凡病人结果较正常

对照延长达3秒或更长时有意义。

6、国际上规定用试管法进行PT测定。我国目前手工法测定仍多用试管法。近年来

广泛采用的自动或半自动凝血仪则用试管法测定。

[参考值]

⑴PT11-14S

⑵PTR1±0,15

(3)INR0.8-1.5

(4)PA80%-120%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

[原理]APTT试验是一个筛选的测试,用来测量血液中的内源性凝血因子。在37C条

件下,以白陶土为激活剂激活因子刈和XI,以脑磷酯(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

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钙离子参与下,观察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APTT

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随时间。

[仪器、试剂]

1、静脉穿刺用有关器材。

2、硅化试管或塑料试管、尖吸管、0.2mL吸管、细尖弯玻璃棒(或弯曲的针头)。

3、109mmol/L枸檬酸钠溶液(抗凝用)。

4、25mmol/L氯化钙:氯化钙1.11g,溶于400mL蒸储水中。

5、APTT试剂(含白陶土或糅酸及脑磷脂)。

6、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

[方法]

(―)试管法

1、取病人空腹血L8ml加入盛有106mm01/枸椽酸钠溶液0.2ml的试管内,轻轻摇

匀,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分离血浆。

2、于37℃水浴中预热病人血浆和APTT试剂各0.1ml,轻轻混匀。

3、于3min时加入预温的25mmol/L氯化钙0.1ml,混匀,并立刻开动秒表开始记时,

在37c水浴中不断轻挑此混合物,直到出现纤维丝为止,立即停表读取时间,重复两次,

要求其时差一般在1秒以内。

4、用同样方法测定病人APTT值。

(二)血凝仪法

1、同试管法。

2、同试管法。

3、按血凝仪法的操作方法测定健康人混合血浆的APTT值。

4、以同样方法测定病人血浆的APTT时间。

[注意事项]

1、采血要顺利,抗凝剂与血浆之比为1:9。抗凝要充分,决不可有凝块。3000转

离心15分钟除去血小板获乏血小板血浆。使用硅化玻璃管或塑料试管以防血小板激活。

2、采血后尽快测定,最迟不应超过2h。

3、血浆加APTT试剂后预温时间不应少于3mino

[参考值]

待测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有病理意义。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rinogen,Fg)

[原理]在稀释血浆中加入凝血酶和钙离子,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凝块。通过测

定血液凝固时间,并根据标准曲线在线性区范围内,测出纤维蛋白原含量。

[仪器、试剂]

1、硅化试管或塑料试管、秒表、37℃水浴箱。

2、冻干凝血酶。

3、冻干参比血浆。

4、血浆稀释液(pH7.35)

醋酸钠3.89g

巴比妥钠5.89g

氯化钠6.8g

lmol/L盐酸21.5m1

蒸储水加至1000ml

[方法]

1、蒸储水复溶冻干凝血酶。

2、血浆稀释液将冻干参比血浆按1:5、1:10、1:20、1:40稀释。

3、将待测血浆作1:10稀释。

4、于37℃水浴中预热稀释血浆0.2ml和凝血酶0.1ml。

5、预温3min后将两者轻轻混匀,并立刻开动秒表开始记时,在37℃水浴中不断轻

挑此混合物,直到出现纤维丝为止,立即停表读取时间。

6、以参比血浆检测结果制成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以凝固时间s为纵坐标,稀释

的浓度为横坐标),待测血浆检测结果可在曲线上读出。

[注意事项]

1、采血要顺利,抗凝剂与血浆之比为1:9。抗凝要充分,决不可有凝块。3000转

离心15分钟除去血小板获乏血小板血浆。使用硅化玻璃管或塑料试管以防血小板激活。

2、参比血浆和待测血浆一起检测,以保证结果可靠。

3、检测标本时间延长,可考虑作1:5稀释测定。

[参考值]

2〜4g/L。

五、血浆D-D二聚体检测(D-dimer)

[原理]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仅与血浆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D-

二聚体发生反应,与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不发生反应。此单克隆抗体以胶乳凝集法测定

血浆中D-二聚体。当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大于0.5ug/ml时-,标记的胶乳凝集则为阳性。

本试剂盒用于血浆中D-二聚体快速定性与半定量测定。

[仪器、试剂]

1、试管、刻度吸管、干燥灭菌注射器、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等。

2、D-二聚体含量测定试剂盒(乳胶试剂:1瓶、缓冲液:1瓶、阳性对照:1瓶、

阴性对照:1瓶、测试板:1包、搅拌棒:1包)。

[方法]

1、稀释血浆:血浆100ul+缓冲液100ul。

2、测试板上加稀释血浆20ul与Latex乳胶试剂20ulo

3、用搅拌棒混匀后不停旋匀。

4、定性:3-5分钟后出现清晰凝集颗粒为阳性。

5、半定量:将待检血浆用缓冲液作1:2、1:4、1:8等系列倍比稀释,同上法测定,

以阳性时的最大稀释倍数报告半定量结果。

[注意事项]

1、所有试剂均应放至室温才做。测试温度应高于20℃,低温环境应延长时间1-2

分钟观察结果。

2、加胶乳试剂前应混匀,但需小心,轻轻旋转,不能用力颠倒混匀,振荡。

3、用枸椽酸钠,EDTA,肝素抗凝均可,但抗凝剂总量不应超过10%。

4、标本血浆室温(20-25℃)保存8h,2-8℃48小时,-20℃可保存一个月。冰冻

血浆从冰柜中取出,置于37℃水浴中迅速复溶。

[参考值]

阴性(D-二聚体含量<0.5mg/L)

第三章尿液及粪便常规检查

一、尿液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

1、标本的种类

随机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由于方便,门诊病人常用,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致使低溶度或临界溶度的病理性物质和有形成分易被漏检。

晨尿收集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人处于晚间睡眠状态,尿液倾向于浓缩

和酸化。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形等有有形成分在酸性环境中较为稳定,此种标本最适

于肾病患者尿液的一般检查。

餐后尿通常再餐后2小时收集尿标本,此标本对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的检出更为

敏感。这是由于餐后增加负荷,使已降低阈值的肾脏不能承受,病理性成分易于发现。

定时尿应从排空尿液开始计算时间,将全时间内各次尿液和到时间后排空膀胱中

的尿液全部送检。定时尿最长应用的是4h、12h、24h尿。主要用于尿中有形成份和一

些化学成分的定量。

2、采集方法

女性应避免月经及阴道分泌物混入。必要时冲洗外阴后,留中段尿检查。留12h或

24h尿时应适当放防腐剂(如甲苯2ml/100ml尿液、40%甲醛液0.2-0.05ml/100ml尿

液、10%盐酸10ml/24h尿液)。若作细菌培养,则必须用无菌瓶按无菌操作留取中段尿,

必要时用无菌手术导尿送检。

(二)、尿液物理学与化学检查

尿量正常成人每昼夜量量常在1000-2000ml之间,平均为1500ml。尿量增多见

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液缩功能障碍)等。尿量减少见于急性肾炎、高热、

水肿、休克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无尿见于严重急性肾功能不全。

颜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病理性可见乳糜尿、血尿、血蛋白尿及胆红素尿等。

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若新鲜尿明显混浊可

见以下情况:①尿酸盐沉淀,以粉红色结晶析出,多见于酸性尿液冷却后。加热或加碱

后混浊消失;②磷酸盐和碳盐沉淀,淡灰白色结晶析出,多见于碱性或中性尿液。加酸

后混浊消失,若为碳酸盐可产生气泡磷酸则无气泡产生;③脓尿和菌尿呈云絮状沉淀,

加热加酸其混浊均不消失。

比密测定

将尿混匀后沿管壁慢慢倒入尿量筒内,避免发生气泡,如有气泡可用毛细吸管或吸

水纸吸去。

将比密计(上有L000T.060刻度)轻轻放于尿液内,使其悬浮于中央,勿触及筒

壁或筒底

等比密计停稳后,读取与尿液凹面先切的刻度,即为被测尿液的比密。

结果判断:正常人比密为L015T.025之间。急性肾炎尿量少,比密高;而慢性肾

炎尿量多,比密低;糖尿病病人,尿量虽多,但尿内含有糖,故比密高。尿崩症、慢性

肾功能不全,尿比密常在L010左右形成低比密尿。

注意事项:①尿量太少,不足以浮起比密计划时,可用蒸储水将尿液稀释一倍后,

再行测定。其结果应将读数末尾两位数字乘2,即得原尿液比密。②尿比密计应保持清

洁,特别是比密计的球部能附着蛋白质,不用时放置在干净水中泡洗后保存。③测比密

时若尿液的温度(室温)与比密计上所注明温度不一致时,每高3℃测得结果则应增加

0.001;每低3℃时则应减去0.001。④蛋白尿和糖尿按每增加10g/L,从尿比密中分别

减去0.005(对蛋白质而言)或0.004(对糖而言)。

酸碱反应(PH试纸法):用广范围PH试纸(PH1-14)蘸入尿中立即取出观察颜色

变化。与标准色板比色,读取PH值。

(三)、尿蛋白测定一一尿蛋白定性实验

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