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历史解释)1.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材料描述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求法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日本【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H和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结束了此前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由阿拉伯人中转的局面,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是陆路,也没有通到非洲,排除A项;玄奘西行求法也是通过陆路最终到达印度,排除B项;鉴真东渡到日本,与非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历史解释)2.柬埔寨今磅湛市东古城建立了“三保公”庙;泰国曼谷除建有“三宝寺”外,还把河港取名为“三宝港”;马来西亚马六甲有“三宝庙”、“三保井”和“三宝山”。其中“三宝”与哪一人物有关(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三保公、三宝寺、三宝港、三宝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郑和相关,他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所以外国有的地方为了纪念郑和用三宝命名,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排除C项。故选D项。(史料实证)3.郑和航海档案有如下歌谣:“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行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这反映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明朝造船业的发达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掌握利用气象规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日没黑云接,风雨不可说。云行满山低,连霄雨乱飞;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可知,这些是自然现象,体现了郑和准确掌握气象规律,这是成功的一个关键,D项正确;“迎云对风行,风雨转时辰”,这是自然规律,体现不出明朝国力强盛,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自然规律,与明朝造船业的发达无关,排除B项;北宋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史料实证)4.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该历史事件(
)A.主要目的是提高清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B.相关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C.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地区的了解和往来D.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郑和”“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可知,孙中山评价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王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排除A项;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排除B项;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C项。故选D项。(史料实证)5.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收集了以下图片资料。其中与探究主题相符合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唐招提寺鉴真像反映的是中日文化交流,②《大唐西域记》反映的是中印文化交流,④郑和下西洋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③反映的是民族交流,排除ABD项。故选C项。(史料实证)6.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这说明(
)A.国家政策制约国际关系 B.国际关系决定国家政策C.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 D.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明初,郑和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同时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由盛转衰,因此材料说明国家实力影响对外关系,C项正确;国家政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和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各地遭到严重“倭患”,以及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排除AB项;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因果颠倒,因为增强国家力量才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史料实证)7.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队在非洲东部肯尼亚(国家)沿海曼布鲁伊村遗址陆续发现了永乐(明朝年号)官窑青花瓷片和明早期龙泉窑御用官器瓷片(如图)。这两种瓷片年代与郑和航海年代吻合,很可能是郑和船队从官窑定制的礼物。由此可知(
)肯尼亚曼布鲁伊区发现的部分中国瓷片A.郑和可能曾经抵达东非 B.明朝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十分高超C.郑和船队规模十分庞大 D.郑和下西洋是一种民间经济交流【答案】A【解析】依据“这两种瓷片年代与郑和航海年代吻合,很可能是郑和船队从官窑定制的礼物”可知,该瓷器的发现说明郑和可能曾经抵达东非,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不能证明宋代制瓷业非常发达,排除B项;依据题干信息可以说明郑和可能曾经抵达东非,但不能说明郑和的船队规模大,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政府官方进行的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史料实证)8.“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祖法儿以下诸夷,多有自古未通者’,出于对中国的敬慕,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材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A.促进了中外交往 B.促进了明朝的海外贸易C.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D.打破了与世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祖法儿以下诸夷,多有自古未通者’,出于对中国的敬慕,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可知,很多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线,纷纷来到中国,所以说材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往,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往,没有涉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排除C项;打破了与世隔绝的状态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史料实证)9.明朝中期大臣刘大夏说:“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到了明朝后期,《广东通志》记载“郑和航海后,商品丰富多彩,国用也随之富足。”这说明(
)A.历史评价可采用不同理论 B.历史评价缺乏科学标准C.历史事件都无法客观评价 D.背景不同影响历史评价【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朝中期时大臣刘大夏对郑和下西洋持批评的态度,认为郑和下西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国家没有多大的益处;到了明朝后期,《广东通志》对于郑和下西洋持称赞的态度;认为郑和航海后,商品丰富多彩,国用也随之富足。故题干材料说明历史背景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历史评价可采用不同理论,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历史评价的科学标准,排除B项;历史事件都无法客观评价,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史料实证)10.郑和船队在航行途中掌握了某些信息,“船到七洲洋及外罗等处,可算此数日流水紧慢,水涨水退,亦要审看风汛、东西南北,可以仔细斟酌……船身若贪东则海水黑青……船身若贪西则海水澄清……船行正路,见鸟尾带箭(尾部似箭的鸟类)是正路”。材料反映了郑和船队(
)A.善于总结经验 B.人员组织众多C.造船技术先进 D.船队装备精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船到七洲洋及外罗等处,可算此数日流水紧慢,水涨水退,亦要审看风汛、东西南北,可以仔细斟酌……船身若贪东则海水黑青……船身若贪西则海水澄清……船行正路,见鸟尾带箭(尾部似箭的鸟类)是正路”可知,郑和船队在航行中掌握了一些航行经验并善于总结经验,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人员数量、造船技术和船队装备,排除BCD项。故选A项。(历史解释)11.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江浙抗倭;他统领一支训练有索、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他”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江浙抗倭;他统领一支训练有索、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C项正确;岳飞是抗金英雄,排除A项;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史料实证)12.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明朝抗倭”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A.明朝八达岭长城 B.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C.郑和宝船的模型 D.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可信度最高的史料通常是指那些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的材料,也就是第一手史料,如当事人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实物史料、现存文献的最早出处等,戚继光是抗倭英雄,因此戚继光的军事著作可信度最高,D项正确;明朝八达岭长城与抗倭无关,排除A项;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和郑和宝船的模型带有主观色彩,不是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排除BC项。故选D项。(唯物史观)13.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A.民族解放战争 B.平叛内乱战争 C.帝国主义战争 D.反侵略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D项正确;戚继光抗倭抵抗的是倭寇的入侵,不属于民族解放战争,排除A项;倭寇不属于国内叛乱,所以戚继光抗倭不属于平叛内乱战争,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家国情怀)14.在剿倭战争中,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与材料中的“他”有关的诗句是(
)A.凝神只待出征去,剿灭俄熊夜色开 B.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C.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D.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剿倭战争中,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可以得出材料体现的是抗倭英雄戚继光,与戚继光有关的诗句是“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B项正确;“凝神只待出征去,剿灭俄熊夜色开”形容的是与俄国争斗,与戚继光无关,排除A项;“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指的是驱逐荷兰殖民者的郑成功,排除C项;“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形容的是郑和,排除D项。故选B项。(历史解释)1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该诗作者有关的史实是(
)A.七下西洋空前壮举 B.收复台湾披荆斩棘C.台州杀敌九战九捷 D.甲午喋血黄海殉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与戚继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C项正确;七下西洋的是郑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排除A项;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B项;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排除D项。故选C项。(唯物史观)16.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抗倭的戚继光,根据东南地区多山林湖泽的地形特点,并针对倭寇散攻的特点,创造出攻防兼备的“鸳鸯阵”,荡平了浙江东部的倭寇。这段话强调了戚继光取胜的原因是(
)A.适宜的战术 B.高昂的士气 C.严明的军纪 D.人民的支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戚继光,根据东南地区多山林湖泽的地形特点,并针对倭寇散攻的特点,创造出攻防兼备的‘鸳鸯阵’,荡平了浙江东部的倭寇。”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主要突出了“鸳鸯阵”阵法的威力,强调了戚继光取胜的原因是戚继光创造了适宜的战术,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体现部队高昂的士气,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体现严明的军纪,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体现人民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历史解释)17.1553年,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列强是:(
)A.葡萄牙 B.英国 C.法国 D.荷兰【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香山县壕镜澳即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可见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葡萄牙,A项正确;英国殖民者曾租借强占我国香港,排除B项;法国殖民者与澳门的居住权无关,排除C项;荷兰殖民者曾侵占我国台湾,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18.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第三代皇帝成祖派遣了一系列使团去访问那些潜在的朝贡国,规模最大的海外航行发生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队者是他的忠仆之一、身为穆斯林的宦官郑和,第一次远航时,巨大的船队集结了二万七千人,分来62艘大船和225艘小船,其中最大的一艘长度达440英尺,前三次航行最远到达印度,第四次远达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后三次则到了非洲的东岸,与后来欧洲人在15世纪的航行不同,这些航行的主要动机不是贸易和探险,而是要把遥远的国度纳入明朝的朝贡体系之中,后来,官员们上奏皇帝,指出此举太劳民伤财,远航才告停止。——伊沛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360百科《郑和下西洋》(1)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背景。(2)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答案】(1)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2)规模大;航行距离远;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3)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解析】(1)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2)特点:根据材料一“规模最大的海外航行发生在1405年到1433年间”可得出,舰队规模大;根据材料一“第一次远航时,巨大的船队集结了二万七千人,分来62艘大船和225艘小船”可得出,舰队规模大;根据材料一“前三次航行最远到达印度,第四次远达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后三次则到了非洲的东岸”可得出,航行距离远;根据材料一“这些航行的主要动机不是贸易和探险,而是要把遥远的国度纳入明朝的朝贡体系之中”可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为了贸易和探险,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建立朝贡体系。(3)评价: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因为航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贸易,所以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管理联合运营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版家用电器保修协议样本版B版
- 文化艺术中心装修敲墙合同
- 员工辞退合同
- 城市交通调度管理办法
- 门店买卖合同范本
- 企业-写字楼租赁合同
-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木制装饰木工班组施工合同
- 历史正剧监制合作协议
- “三防”行动(防冻防凝防静电)专项检查表
- 2023年10月自考00087英语翻译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IT行业模板:设备验收单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的目录清单及内容(无仓储经营单位)
- 电力线路事故紧急抢修单
- 黑龙江省黑河北安市2024届数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c++程序设计实践报告
- 中药GMP工厂中药提取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3》机考真题(第六套)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优选3篇)
-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