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课件_第1页
行政处罚法课件_第2页
行政处罚法课件_第3页
行政处罚法课件_第4页
行政处罚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五月2024行政处罚法概念理解

据报道,出租司机宋某搭载一名外国乘客,从上海龙阳地铁站到锦江大酒店,正常收费要十多元,但宋某却强行收取了1500元人民币。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对这名“黑心的哥”作出严肃处理:吊销准运证,5年内不得进入该行业。(行政处罚)二、行政处罚的相关概念(一)行政处分

是行政机关对其内部违法违纪的公务员实施的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1.内含不同2.性质(内部行政行为)3.主体(一般行政主体)4.对象(内部公务员)5.形式(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二)刑事处罚是指对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的刑事制裁。(三)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财产、身体及自由予以强制而釆取的措施。三、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行政处罚的学理分类1.申诫罚:"精神罚"或"影响声誉罚"

是行政机关向违法者发出警戒,申明其有违法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的处罚形式。(1)警告。是行政主体对较轻的违法者予以谴责和告诫的处罚形式。目的是通过予以精神上惩戒,申明违法,使其不再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警告裁决书必须向本人宣布并送交本人,裁决书副本还要同时交给受处罚人所在单位和常住地派出所。(2)通报批评。是行政机关将对违法者的批评以书面形式公布于众,予以公开谴责和告诫,避免其再犯的处罚形式。既是对违法者的惩戒,也是对群众的教育。二者既可以对公民个人,也可以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既可单处,也可与其他行政处罚并处。2.财产罚

是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组织强迫违法者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一定数量的物品,或者限制、剥夺其某种财产权的处罚。

(1)罚款。指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依法强制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人限期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的处罚方式。罚款必须全部上缴国库,并依法定幅度进行。罚款决定机关与收款机构相分离。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出具统一收据,否则,当事人有权拒缴罚款。(2)没收。是指有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

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行为人从事非法经营等获得的利益。非法财物,是指违法者用于从事违法活动的违法工具、物品和违禁品等。没收必须全部上缴国库。3.行为罚:"能力罚"

是限制或剥夺行政违法者某些特定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

(1)责令停产停业。对违法企业和个体户责令停止生产、营业的一种处罚形式。它不是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者的财产权,而是责令暂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一旦纠正违法,履行义务,仍可继续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防止行政机关的随意性,《行政处罚法》对责令停产停业规定了听证程序,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2)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亦称“许可证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处罚形式。暂扣的特点在于暂时中止持证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改正后再发还证件,恢复资格。吊销的特点在于撤销相对人的凭证,终止其继续从事该凭证所允许活动的资格。也规定了听证程序。4.人身罚:"自由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人身权是基础,因此,人身罚是最严厉的制裁。该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仅限公安机关行使。(1)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者,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15日。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才有权决定行政拘留。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但与刑事拘留不同。(2)劳动教养。争议大行政是对有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条件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动制上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决定》的规定,劳动教养的期限为1-4年。《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劳动教养的对象,并且规定“需要实行劳动教养的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决定”。我国劳动教养立法亟待解决。(强制执行)(3)驱逐出境、禁止进境或出境、限期出境。是指公安、边防、安全机关对违反我国行政法律规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的强令其离开或禁止进入中国国境的处罚形式。《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国家安全法》、《边防检查条例》对此分别作出规定。

(二)法律上的分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种类例:依法罚款必须缴纳

05年9月26日,刘先生驾小客车在西直门内大街从右转弯导向车道直行,被值勤民警当场发现并纠正,并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当场作出罚款100元的第000283622号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刘先生不服,于10月12日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区政府维持了原处罚决定。刘先生未缴纳罚款,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驳回了刘先生的诉讼请求。

直击杜宝良事件事件回放:

厚厚一摞处罚决定书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105次违章后领万元罚单

杜宝良,安徽农民,在北京贩菜为生。

2005年5月23日,杜宝良偶然查询得知,自己于2004年7月20日至2005年5月23日在驾驶小货车运菜时,在每天必经的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头条西口被“电子眼”拍下闯禁行105次,被罚款10500元。此前,从未有交管部门告知他有违法行为。

2005年6月1日,杜宝良前往北京西城交通支队执法站接受了巨额罚款。北京交管部门随后向市属媒体披露“违章大王”接受万元处罚的事情,以期教育广大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不料,此事引起强烈反应,有媒体评论称,目前的交通执法有以罚代管、缺乏人性关怀之嫌。

6月13日,杜宝良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撤销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通支队西单队对他的行政处罚决定。

7月13日,北京市交管部门向社会公布了交管局规范执法行为的八项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完善规范执法告知制度,规范交通标志设施,规范固定违法监测设备的设置以及规范移动违法监测设备的使用等。

7月27日,在北京交管部门根据《人民警察法》及《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规定》,以内部执法监督的方式,对西单队的执法行为予以纠正后,杜宝良撤诉。(完)(责任编辑:廖敏)

“杜宝良事件”发生不久,重庆籍司机田华,因在9个月的时间内非现场交通违法87次,被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队处以1.82万元的违法罚款。

在广东东莞,一辆车半年被电子眼拍摄交通违章18次,车主知道时罚款已达3600元;另一车主到年检时才被告知已被电子眼拍摄交通违章上百次,罚款累计2万元……杜宝良事件的公平与公正

老实巴交的杜宝良凑足了罚款,如数交纳,引来一片议论纷纷。考问暗中执法。

首先,《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杜宝良的处罚,是否吻合这5项基本原则?仅仅是电子眼的记录,没有任何的提示和通知,起码是没有做到及时和公开,也没有做到“处罚和教育相结合”这一原则。交警只等着姜太公钓鱼让杜宝良上钩。能够真的合法吗?杜宝良违法,也应该对杜宝良进行处罚,但一下子课以额度高达10500元的罚款,难以有合理合法的依据。

其次,在同一个地点,在短短的时间段里,连续105次违反交通规则,居然没有一次交通事故出现,在此设置交通禁行牌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法规的制造者应当对此进行反思乃至纠正。不是说要以人为本吗?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吗?那么,这里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表现在哪里呢?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公平与公正是其核心。任何法律都应该是以此为准绳,交通法也如此。出现了对一个老实的外来司机如此荒唐的罚款现象,不应该引起足够的反思吗?

与此同时,我刚刚看到沈阳一位女大学生仅仅因为骑自行车不小心而把一辆豪华的“悍马”车挡了一下,便被“悍马”车的人抽打在地,最后“悍马”的主人只是赔偿1000元了事。这件事情与杜宝良的事情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我想到了公平与公正。这两件交通事件中,公平与公正受到挑战,很容易让人心理失衡。我们的法理,我们的执法者,我们社会道德的天平,应该反思和深思。(中华工商时报肖复兴)

新闻报道广州市交警部门昨日对“天价”滞纳金的相关处理进行了通报,针对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理加处罚款的问题,市公安交警支队表示将在4月1日前完成交通违法处理系统的调试工作,4月1日起,交通违法行为(含4月1日以前)逾期未处理加处罚款的,将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即加处罚款总额不得超出罚款数额。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以下简称《规定》)即将于4月1日(周三)开始实施,《规定》明确,滞纳金数额不得超过罚款数额本身。之前的“天价”滞纳金罚单也不再生效,改为按照新规进行处理。市公安交警支队同时表示,由于系统调试,可能会出现极个别处理数据未能及时更新、未按新规定处理的个案,当事人可携带相关证件到相应交警部门办理更正手续。敬请广大市民配合。四、行政处罚与责令改正

责令改正与行政处罚必须同步进行《行政处罚法》第23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如交通违章、拆除违法建筑物、治理已被污染的环境、补种毁坏的树木等

责令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区别:一是含义有别。二是性质及内容不同。责令本身并不是制裁。三是形式各异。责令改正表现为:停止违法行为、责令退还、责令赔偿、责令改正、限期拆除、限期治理等形式。四是角度不同。责令则是命令纠正违法,恢复原状。而行政处罚是从惩戒角度科处新的义务

第二节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书195)1、处罚法定原则(1)处罚设定权的法定性。(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的法定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才能使行政处罚权。且必须遵守法定的职权范围。(3)被处罚行为的法定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罚”。(4)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的法定性。2、公开、公正原则处罚公正的原则,亦称“合理处罚”的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它要求行政处罚必须公平、公正,没有偏私。为了确保处罚公平和公正,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和贯彻处罚公开的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严处罚程序必须公开。例、公开、公正原则

4月26日,江西省乐安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撤销被告乐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陈某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05年8月17日,乐安县工商局根据举报查扣了原告陈某经销的四个批次“龙丹”系列奶粉,并与龙丹乳业公司营销员联系,进行鉴别。18日,龙丹乳业公司出具了一份冠名为“鉴定结论”的书面证明,确认原告经销的四个批次“龙丹”奶粉为假冒产品。9月7日,工商局向陈某送达听证告知书,其“龙丹”奶粉为假冒,依法拟作出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没收查扣奶粉;罚款2万元的处罚。11月24日,工商局对陈某作出正式处罚决定,依照《产品质量法》,责令停止销售侵权假冒奶粉;没收已查扣的假冒龙丹奶粉予以销毁;罚款6000余元并没收违法所得900余元。原告不服该行政处罚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对原告处罚之前,未将认定原告具有违法所得的事实以及作出处罚决定所依据的产品质量法告知原告,处罚程序违法。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相对人自觉守法。教育必须以处罚为后盾,教育也不能代替处罚。4、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实质上是由保障相对人陈述权、申辩权的原则和无救济便无处罚的原则构成的。相对人对行政处罚,享有陈述、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因行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提出赔偿要求。无救济便无处罚的原则包括两层:其一,立法上,无救济途径的规定,便不设立行政处罚;其二,执法上,无救济途径,便不实施行政处罚,并且实施行政处罚之前或者实施行政处罚之时必须告知相对人有关权利救济的途径。

5、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以惩戒,使其以后不再犯为目的。所以一次处罚即可达到目的。三层意思:

1、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予以处罚。

3、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

抵相应刑期;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

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的,应当折抵相

应罚金。

解读“一事不再罚原则”

讨论:"一事不再罚"

(1)福建省某村村民林某,怀疑本村张某偷窃其店里现金30元,随即到张某家质问,并当众威胁说:“你如果钱不拿来给我,就剥掉你的皮”。张某否认,林某便朝他的脸上打了一把掌。张某因林某催逼还款,便向其兄借钱,但其兄认为既然弟弟没偷,就不存在还钱,反遭其兄斥责,回家后张某喝农药自杀,经抢救脱险。县公安局认定林某殴打他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1项之规定处以治安拘留15日;认定林某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安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第5项之规定处以罚款50元。林某不服,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诉,市公安局维持了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林某仍不服,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6、职能分离原则

(1)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相分离。

(2)行政处罚的调查、检查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相分离。

(3)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应分离。

(4)由非本案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的原则。

7、先取证后裁决原则

行政机关做出处罚决定要有事实依据,禁止凭想象和推测进行行政处罚。

例:先取证后裁决原告胡爱珍系登封市某村农民,为发展养殖业,他筹借资金购买了建筑材料,在自家承包的空闲地上垒建猪圈。05年8月8日上午,乡政府土地所工作人员到胡爱珍家,以非法占用土地为由将猪圈强制拆除。胡爱珍不服,与家人进行阻挡。此时,围观群众蔺耐芹的头部意外被砖头砸中,经鉴定为轻微伤。

登封市公安局接到乡政府报案后立案调查,认为蔺耐芹受伤系胡爱珍投掷砖头所致,遂于8月29日对胡爱珍拘留10日。胡爱珍不服,认为登封市公安局仅向乡政府土地所工作人员取证,该证据不实,一纸诉状将登封市公安局推上了被告席。

登封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登封市公安局仅对石道乡政府土地所在场工作人员进行取证,该证据缺乏客观性、真实性,且部分笔录相互矛盾,缺乏合法性,因此法院不予认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被告登封市公安局作出的处罚决定证据不足为由,判决撤销了登封市公安局的的处罚决定。

难点解释:一事两罚违法

杨荣开办一家副食商店,3月4日,县卫生局派员实施检查,得知杨荣未办健康证和卫生证,限期体检办证。但检查人员又发现柜台下有10多瓶饮料已过保质期,宣布当场销毁并罚款20元。杨荣当场缴纳了罚款,但拒绝销毁变质饮料。第二天,县卫生局会同镇工商所、派出所人员再次来到食品店,下达了(1997)第26号行政处罚决定:处以罚款100元,变质饮料就地销毁,限期二日内体检办证,并停业整顿。杨荣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

原告杨荣诉称,被告县卫生局于3月4日对食品店进行检查,给予“当场销毁并罚款20元”的处罚,但被告次日又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在未查出新的违法事实的情况下,再次作出处罚,既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又违反了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执法程序,所作(1997)第26号处罚决定,是滥用职权的行为,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

被告县卫生局辩称,对杨荣商店进行检查,并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本案涉及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该法条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食品卫生监督机关,负责管辖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对违反该食品卫生管理的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据此,县卫生局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但对原告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实施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依法撤销。

例:“一事不再罚”

吴丽系A县某村人,1998年嫁到B县某村洪某家,99年生一女孩,因未办理准生证而非法生育。11月8日,B县计划生育部门向其下达了罚款6000元的决定书。之后,吴丽向B县计生委交纳罚款2000元。因交款不够,11月9日吴丽便到娘家A县向父亲和大哥、二哥借款,当夜住在娘家。A县崖头乡计生办以三人窝藏违反计划生育当事人为由,每人罚款1万元。后来其大哥交了6000元,其父交了5000元,二哥交了3000元。交款后A县计生委给三人共同下达了(1999)第126号处罚通知书,内容为:“吴丽因非婚生育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罚款1.4万元。”吴丽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审查确认,申请人吴丽于1998年为照顾年迈的公婆到未婚夫洪某家居住,1999年4月5日在王庄镇办理了结婚登记,1999年10月2日非法生一女孩。被申请人误将已结婚登记的申请人吴丽认定为非婚生育,并在申请人出示B县计生委处罚决定和交款收据后,给予处罚。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撤销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责令被申请人退回申请人罚款1.4万元。

本案被申请人(1)违背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2)未告知申请人复议和起诉的权利,违反法定程序。(3)将申请人认定为“非婚生育”,后来已知申请人已经结婚,仍实施处罚,存在主观故意和滥用职权。(4)被申请人的法律文书不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作业:

1.某日,杨某向本乡农民收购了几头生猪准备运往县城出售。途中恰好遇到县税务局稽查大队上路检查。稽查大队经过调查与询问,获知杨某未到当地税务机关纳税申报,也未办理查验手续。县税务局于同年6月8日以《税务违章处理通知书》的形式,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杨某处以追缴偷税漏税款85元并罚款1500元的行政处罚。县税务局通报给县畜牧防疫站。畜牧防疫站调查认为,杨某收购的生猪未进行防疫检验就运往外地销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又对杨某做出了罚款105元的行政处罚。杨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试问:杨某所受的行政处罚是否违反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答:没有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针对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多次处罚。《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它是指同一违法行为不受两次以上的同一种类的处罚,而不是不受两种以上的处罚。本案中,杨某有两个违法行为,并且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范:其一是未进行纳税申报,违反了税收管理法的规定;其二是未办理防疫检疫手续,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所以,县税务局和县畜牧防疫站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对杨某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的两次行政处罚,并未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例: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略

王律师遭人殴打,认为派出所对打人者王某处罚过轻,遂将广西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某派出所诉诸法庭,以打人者王某为第三人,要求撤销被告已作出的处罚决定,并对王某重新作出处罚。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7月31日下午6时许,王律师因停车问题与“好吃廊”餐厅停车场的保管员发生争执,随后,又与第三人王某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王律师被王某打伤额面部。报警后,被告的值班民警赶到现场,经初步了解,即予以立案调查。当晚,第三人王某陪同王律师到医院就诊,并为其支付了医药费。

同年8月5日公安局青秀分局鉴定,王律师损伤为轻微伤。8月12日,被告对第三人作出了治安警告的处罚。王律师对该处罚决定不服,以被告作出的处罚决定过轻为由,向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原行政处罚决定。王律师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维持被告作出的处罚决定。该案于3月15日发生法律效力。

法院认为,被告对第三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是根据第三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具体情况以及主动承认错误这些情节作出的,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处罚幅度内作出的裁量,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精神,也体现了该法第四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规定精神,不存在显失公正,处理过轻、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该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处罚种类与幅度符合法律的规定,法院判决维持了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驳回原告要求被告对第三人重新作出行政处罚的请求。第三节行政处罚的设定与实施

设定是新设,一、设定权1、法律:全方位的设定权。2、行政法规:限制人身自由之外的行政处罚。对法律已经设定的行政处罚,行政法规可以具体规定。3、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之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设定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作具体规定。4、部门规章:原则上无新设权,可以做进一步细化。可以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额的罚款,数额由国务院控制。5、地方规章:与部门规章相似。数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控制。6、其他规范性文件

一律不得设定行政处罚。二、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1、具有法定处罚权的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行政委托的组织。4、综合执法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实施。第四节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决定程序和执行程序一、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1、简易程序(1)适用条件:违法事实清楚、法律依据明确,对公民作出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2)具体程序: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有预定格式和编号的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向所属的行政机关备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一般程序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当事人拟作行政处罚的事实和理由以及告之其有申辩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申辩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一般行政处罚程序

1、原则

(1)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坚持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合法、适当、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合议,提出处罚意见。

2、管辖

(1)区(县)以上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查处辖区内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2)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可将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下级卫生监督机构处理;也可根据下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请求处理下级卫生监督机构管辖的案件。…

3、听证程序(1)适用条件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的罚款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该不该适用听证程序解读(2)具体程序立案调查取证告之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举行听证会作出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会

2005年4月13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办公楼,举行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会。听证会向社会公开,并听取专家、社会团体、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的首场公众听证会。(3)具体制度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会制度委托代理制度回避制度案卷排他性原则准司法性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例.行政听证程序

某市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黄铜阀门、卫浴设备等产品。在生产中黄铜铸造工序排出的气体恶臭刺鼻,致使周围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居民强烈要求环保部门责令该车间搬远。某市环保局据此对该公司实施环保监督,该公司亦表示要采取治理措施,但一直未见行动。为此,市环保局于3月9日组成了以赵某、张某为正副组长的调查小组,进行周密详实的调查和检测,确认了该公司生产车间排放恶臭气体污染环境的事实,认为该公司违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环保局根据有关规定和事实拟做出对该公司罚款50000元,责令停产停业的决定。在做出决定之前,环保局调查小组告知公司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公司有权进行陈述、申辩和有权要求组织听证的权利。环保局听取了该公司的陈述和申辩之后,对原认定的事实进行了复核并应公司要求决定举行听证。3月15日环保局通知该公司于在3月20日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听证会由调查小组组长赵某主持,赵某、张某会同全体组员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评议,做出处罚决定,并当场宣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主要内容如下:(1)责令该公司排放臭气车间停产治理;(2)对该公司处以30000元的罚款;(3)该公司承担听证费用250元。决定书于次日送达该公司。

根据以上事实,请回答市环保局做出行政处罚过程中有哪些行为违反了《行政处罚法》?

答:市环保局下列行为违反了《行政处罚法》:

(1)没有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第(二)项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昕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2)听证不应由调查小组成员主持。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第(四)项的规定:听证由行敬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3)听证结束后,不应由赵某、张某等做出处罚决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3条和第38条的规定:听证结束后,应当由环保局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做出决定。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4)不应要求公司承担听证费用。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5)政处罚决定书在宣告后没有当场交给当事人。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0条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而据案情介绍,行政处罚决定书是当场宣读的。二、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

1、概念

指相应国家机关对在规定期限内,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受处罚人,采取强制措施实现处罚决定的活动。这样的执行程序?5月14日,王某在跃进水闸外的渔船上代其妻子的堂姐张某收购蟹苗准备自养,被边防站人员发现并带到站内。边防站称得所购蟹苗为400克,因有杂质为由,按八折计算,认定蟹苗净重320克。工作人员随即写了一份盖有被告单位公章的“没收条”,内容为:“上海市崇明县某乡某村王某因无证收购蟹苗0.64公斤予以没收并罚款5000元,5月25日上午前来边防站”。之后边防站将蟹苗交给某乡螃蟹养殖厂负责人朱某。第二天,边防站又找王某作了笔录,王某对被告认定的蟹苗重量未表示异议,并签了字。但王某不服其罚款的处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主动履行原则诉讼(复议)不停止执行原则罚缴分离原则当场收缴的几种情况

公安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省级或者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对不出具省级或者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这是公安部近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作出的明确要求。

依照规定,被处罚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当场处以20元以下罚款的;对个人当场处以20元以上(不含本数)、50元以下,对单位当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在水上、旅客列车上以及边远、交通不便地区,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规定同时强调,办案人员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并由被处罚人签名确认。办案人员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将当场收缴的罚款交至其所属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自收到罚款之日起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3、行政处罚执行的方式自行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例咨询

康某私自抢占宅基地建房,我局按法律程序对其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在15日内恢复土地原貌。但康某拒不执行。王某在异村承包基本农田70余亩种植药材,但他私自在承包田内种植杨树。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我局向其下达了《土地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自行移植。但王某拒不执行。

上述两案,如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必须满90天的诉讼期。现在我局是否可自行组织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参考意见

首先,两案都是对违法用地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见对于来信所述两个案件,贵局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其次,对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不存在90天诉讼期的问题。《行政处罚法》没有作这种规定。

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之后可以提起诉讼。在必要的情况下,法院应立即对违法行为予以强制执行。

再次,笔者认为,根据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门(国土局或执法大队)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只是规定了“监督检查”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权力。

行政处罚执行措施案例

1990年元旦至春节期间,某县公安局动员所属的派出所和各乡镇联防队在全县开展打击非法聚赌活动。1月17日晚,龙山乡派出所和龙山乡联防队根据群众举报,得知村民吴某家10多人聚赌,于是前往吴某家十万抓赌。到吴某家时,派出所和联防队各有两人堵在吴某家的前后门口,派出所周副所长推屋,同时大声喊话:"我们是派出所来抓赌的,谁也不许跑。"这时,派出所和联防队的人员大都进了屋,联防队员魏某收缴了桌上的赌具和赌资,随后周副所长宣布对参赌人员每人罚款50元,并当场收缴了罚款。第四章治安管理处罚法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06年3月1日起施行

由5章45条,增至6章119条:加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权,滥用防止权力。第一节概述一、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治安,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和运用警察职能以及治安行政管理手段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依法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管理活动。治安管理业务:户政与人口管理、治安秩序管理、110接警与巡逻勤务、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危险物品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网络安全监管。

治安管理处罚是对违反治安管理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的制裁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处罚。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只能是国家公安机关。

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行为界限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罪与非罪是以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来界定的。前者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后者是一种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重点打击;治安违法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不属于犯罪,依法处罚,重在教育。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要有:

1.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例如扰乱机关单位的工作秩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结伙斗殴,侮辱妇女及进行其他流氓活动,造谣惑众,煽动闹事,谎报险情,制造混乱,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案情】吕某(男,20岁)和李某(男,19岁)是进城务工人员,年前返家过年。当赶到汽车站时,看到候车室内很多人排队,二人便一同往前挤,准备抢先上车。结果导致整个秩序发生混乱。负责维持秩序的乘务员赵某上前制止,在其他乘客的共同劝阻下,吕某二人被迫退回队尾排队。汽车开来后,乘务员赵某请未能上车的同志等下一班车。吕某二人认为乘务员赵某故意刁难自己,不听劝阻扒住车门,要强行上车。乘务员赵某上前制止,吕某对赵某说:“不让我们走,你们也别走”。并同李某一起将赵某推倒,致使赵某撞到了车站的宣传栏,玻璃被撞碎,赵某的左臂也被划伤。车站派出所民警闻讯赶到制止,并将二人带至派出所接受处理。此时汽车已晚点发车20分钟。二人的行为扰乱了长途汽车站内的秩序,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处5-10日拘留,500元以下罚款。另外,打架斗殴、起哄叫骂、倒卖火车票、强行拉客等行为也属于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例如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非法携带、储存、运输危险品,非法制造、携带、贩卖管制刀具,违反各项安全规定拒不改正,在铁路、公路、水域航道等放置障碍物,毁损指示标志以及不符合安全规定设置、使用民用射击场、安装作业电网等。

{案情}河北省某县农民刘某,找到在省城石家庄承包道路工程的舅舅郑某,想到省城打工。由于郑某承包的工程已经收尾,无法安排,只好让外甥刘某返回老家,以后再作安排。临走前刘某发现了工程使用的炸药,便向舅舅郑某提出拿些回去,到村边的河岔去炸鱼。郑某从工程使用剩余的炸药中拿出2公斤,连同部分雷管及导火索一起交给刘某。刘某将这些炸药、雷管和导火索装到自己的行李里,打成一个大包,准备乘坐长途汽车返回老家。在长途汽车站,刘某看到很多警察,心里发虚,被一位值班民警发觉。在对其进行检查时,发现他的行李中夹带有炸药、雷管和导火索,值班民警当即将刘某带至派出所进行处理。

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例如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侮辱、诽谤他人,威胁他人安全,毁弃、隐匿或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等。

{案情}四川某县农机站职工王某,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并雇请了本村村民李某和张某对果树进行管理和养护,商定期限一年,支付给每人养护费2500元。先付给每人500元,其余年后一次付清。一年期满后,李某和张某多次催要2000元欠款,王某总以果树挂果不好,投资无法收回等理由推拖。后来干脆避而不见。

李和张二人无奈,只好找到张某的堂叔,村支部书记张某某,要求村里主持公道。在农历八月十五上午,支书张某某带领二人到村口,等候回家过节的王某,代表村里为李某和张某讨要欠款。但王某仍以各种理由推拖。支书张某某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认为自己很没面子。午饭后,张某某派了两个民兵到王某家,带王某到村委会予以扣留,不还钱不放人。下午6时,王某写下欠款,同意3天后归还每人2000元,王某才得以回家。

4.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例如偷窃、骗取、抢夺少公私财物,哄抢国家、集体或个人财物,敲许勒索、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等。

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例如明知赃物而购买,倒卖车、船票等票证,吸食、注射鸦片、吗啡等毒品,利用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或骗取财物,偷开他人机动车辆,私自污损文物,故意毁损各种公用设施等。

6.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例如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用火,故意阻碍消防车通行或扰乱火灾现场秩序,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等。

7.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例如挪用,转借机动车辆牌证或者驾驶证,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反有关规定妨碍交通,不听民警指挥等。

8.违反居民身份证管理的行为。例如假报户口或者冒用他人户口证件、居民身份证,故意涂改户口证件,对住宿旅客不按规定登记等。此外,卖淫,嫖娼,非法种植毒品,赌博等有害行为尚末构成犯罪的,都属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案情]秦某,女,25岁,无业。自幼娇生惯养,成年后依靠父母生活。父母去世后,秦某失去了生活来源,开始以卖淫为生。她经常在火车站、公园等处勾引嫖客。某日傍晚,她在街心公园遇到来本市开会的叶某(男,45岁,国家干部)。秦某主动上前搭话,讲好价钱后,便去叶某所住的宾馆卖淫。后被宾馆服务员举报,公安当场将其抓获。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 该行为侵犯了治安管理秩序,包括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社会管理秩序,构成了对社会的危害。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就构成了对他人人身权的侵害;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则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等等。当然社会危害性不一定要有危害后果。有的还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但仍具有社会危害性。2.行政违法性。违法性表现为对禁止性法律规范的违反,是一种“不应为而为之”的情形。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安管理法律未禁止的行为,不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二是这类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区别于犯罪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处罚。3.受处罚性。 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即应给予处罚。有些违法行为虽然有危害性,但不一定受到治安处罚,比如,民事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些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的行政责任是一种行政处分。三、治安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是行政处罚的一种,二者是一般与特别的关系。行政处罚法是对行政处罚的一般规定;治安处罚法,必须遵守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一是治安管理处罚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拘留处罚。二是公安机关在调查和处理治安案件时,具有较大的行政强制权,包括扣押违法物品,传唤行为人接受调查,对有关场所、物品、人身的检查等。三是治安管理处罚由公安机关自行执行,特别是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但公安机关如果滥用权力,违反程序,更有可能侵犯被处罚人的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的特点作了特殊规定。比如,关于当场处罚的规定,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50元以下可以当场处罚;本法则规定,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行为,处2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处罚。但本法没有特别规定的,仍适用一般规定。治安处罚的程序,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比如,有关听证程序,本法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至于听证适用什么程序,本法并未规定。意味着要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四、治安管理的法定机关1.各级人民政府负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除了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外,更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工作,进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2.政府的公安机关是负责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设置如下:公安部是全国的治安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一般不直接处理治安案件。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治安管理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确定治安案件的管辖权;对下级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受理有关公民的投诉等等。省、区、直辖市的公安厅、局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这一级公安机关一般也不直接处理治安案件,其主要职责是指导下级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的工作,受理被处罚人的复议申请。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是在县、市一级行政区域设立的公安局,和市公安局的派出机构----公安分局。是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主要主体。公安派出所是市、县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负有保障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的职责。为提高效率,及时处罚较轻的违治行为,本法规定警告和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直接处罚。五、本法的立法宗旨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社会治安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在1957年就制定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对条例进行了全面修改,至今已近20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利益的差别、矛盾和冲突加剧。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妥善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正是本法立法的目的所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违法者进行教育和处罚来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目的。二、保障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和供社会公众使用或者活动的场所或者设施的安全。比如,举行大型文体活动的体育馆、供大众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些场所或者设施一旦出现危害安全的情况,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可能危及很多人的生命和健康,也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障公共场所和设施的安全,是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样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应当说,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原则。这种保护制度是全方位的,本法则是从维护社会治安的层面,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处罚侮辱他人或者诽谤他人的行为,而保护受侵害人的人身权利;通过处罚伪造企业印章的行为,保护企业的权利等。不仅要保护被侵害人的权利,也保护受处罚人的权利。如公安机关在调查询问时,必须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取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因此,实质上,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单纯是处罚法,还是保护法。四、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本法赋予了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权。但这种处罚权不是任意行使的。规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即只有在法律对该行为有规定时才能进行处罚;2.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必须依照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处罚种类,公安机关不能自行设定;3.处罚的实施程序必须合法,本法专门规定了处罚的程序,包括调查、决定和执行;4.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受到监督和制约,既包括内部的执法监督,也包括司法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本法的职责规定,既是规范也是保障。保障是通过本法的具体规定,使公安机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行使职权。第二节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一、过罚相当原则是指根据过错大小决定处罚的轻重。过错包括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设定处罚和实施处罚都应遵循本原则。设定处罚时,对有些危害程度较大的行为,处罚的力度就比较大。如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可处以15日拘留,2000元罚款。对有些危害程度不大的违法行为,如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害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只要当事人之间能够达成调解协议,就可以不再处罚。实施处罚时,也要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执法。比如,对有些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或者是被胁迫或者诱骗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要做到过罚相当,以事实为根据。公安机关在调查时,必须查明事实真相;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没有事实根据的处罚是违法处罚。二、公开、公正原则 指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的法律规定要公开,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处罚要公开进行。实施处罚过程中,要求:1.保障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比如,公安机关在传唤时,要告知其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对询问笔录,如果被询问人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2.作出处罚决定必须公开进行。处罚决定书要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并抄送给被侵害人决定书副本。公正原则是过罚相当原则的延伸。含义:一是要求执法者必须对管理相对人公正对待,一视同仁,对相同性质和情节的违法行为,不论违法人的地位、名望有何不同,都应当一样处理。二是执法机关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处罚决定要合理。为保证公正,本法规定了回避制度,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如果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该人民警察应当回避。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确立了这一宪法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正是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保障人权要求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本法有关处罚的适用、处罚的程序等规定都体现了这个原则。比如,规定对四种人不执行行政拘留:一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二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是70周岁以上的;四是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思想。又如,调查程序的规定,对涉及被调查人个人隐私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保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传唤要在法定时限内进行;对聋哑的人、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的人,要为其提供帮助。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侮辱他人。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和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处罚目的是为了纠正违法行为及其后果,对违法行为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使大家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首先要设法让人民群众了解法律规定,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自觉遵守法律。处罚不是惟一的手段,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纠正违法行为。如主动投案、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都是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主动改正的表示。在这几种情形下,减轻或者不予处罚,同样能够起到教育和惩戒的作用。相关法条

以上四大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表述为: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本法重点关注问题

一、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治安处罚分为四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外国人,可以附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公安部提出,在原条例的警告、罚款和拘留三种处罚基础上,增加没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三种处罚。是否可行?

二、专章规范警察办案刑讯逼供受处罚

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警察办案过程中,刑讯逼供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需要赋予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要的权力,同时又要对其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监督。因此,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

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还明确了人民警察不得违反的11条规定,以及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人民警察应当回避的三种情形。

三、四种情形从重处罚即:有较严重后果的;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原《条例》:有较严重后果的;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屡犯不改的。规定,公安机关传唤,询问查证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曾规定,一般不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四小时。但有人建议维持条例中最长不超过24小时的规定。)规定,对两种行政拘留可合并执行,但最长不超过20日。(考虑刑法,对犯罪分子拘役的最低刑期一个月。本法对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低于此限。)

四、对治安处罚不服可直接起诉

明确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安部提出,应按原条例规定,先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这样,有利于上级公安机关监督下级公安机关。但有些委员指出公安说法不妥。按照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原则,是先复议,还是直接诉讼,属于被处罚人自愿选择的权利。故有了上述规定。

五、胁迫他人乞讨,受罚

猥亵他人,拘留

组织、胁迫、诱骗不满16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将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胁迫、诱骗或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反复纠缠、强行讨要,5日以下拘留或警告。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猥亵他人,或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由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六、拉客招嫖、网络传递淫秽信息受罚

一些地方站街拉客招嫖的现象比较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治安,规定

“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卖淫、嫖娼的,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对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规定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七、偷窥他人隐私私拆邮件拘留或罚款

偷窥、偷拍他人卧室、浴室等隐私场所,或者窃听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受同样处罚。

对冒领、隐匿、毁弃、私拆或非法检查他人邮件的行为,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八、打击“足球流氓”散布谣言者罚

处罚六种情形:扰乱文化、体育比赛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强行进入场内的;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借鉴外国打击“足球流氓”的经验,确保大型体育比赛的正常进行。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将被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九、关注“细节”规定民生问题

对酒鬼闹事、宠物扰民、旅馆住宿等民生问题作出新规定。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对本人有危险或对他人有威胁的,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旅馆业的工作人员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或明知旅客将危险物质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明知住宿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或者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或不按规定登记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的,处警告;不改正,处200--500元以下罚款。(建筑噪音扰民,报警?)总结《治安管理处罚法》特点:

新法突出强调了治安管理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与《条例》相比:一、增加了应罚的行为应罚行为110多种。过去只有73种。

虚拟空间的违法行为受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体育赛事中,增加了处罚行为。

手机短信骚扰行为。

强迫他人劳动、暴力威胁他人劳动的,处罚。二、提高了罚款数额,罚款档次更多了。

新法保留了“黄、赌、毒”3000至5000元的处罚,增加了一般处罚数额,由200元提高到500元、1000元两档三、明确了两种处罚合并执行的上限。

新法规定,两种以上的治安违法行为,采取合并执行,最高不超过20天。四、缩小了治安拘留自由裁量的幅度条例规定,治安拘留处罚为1天至15天以下。新法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三个档次更科学。五、处罚程序严格了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不得超过24小时。并应及时通知家属。六、严格了搜查和人身检查的程序:

专设一章,处罚程序更详细更公正。检查时,警察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工作证件和检查证明文件。检查公民住所应出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此外,检查妇女的身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七、执法监督加强了

增加“执法监督”一章,加强了警察执法规范的要求。明确了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侮辱他人;超过询问查证的时间限制人身自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当场收缴罚款不出具罚款收据或者不如实填写罚款数额;接到要求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等11种行政违法行为。警察执法违法,要赔礼道歉。造成损害的,还得赔偿。直接主管和直接责任人还要受到行政处分。(完)案例一:【案情】吕某(男,20岁)和李某(男,19岁)是进城务工人员,年前返家过年。当赶到汽车站时,看到候车室内很多人排队,二人便一同往前挤,准备抢先上车。结果导致整个秩序发生混乱。负责维持秩序的乘务员赵某上前制止,在其他乘客的共同劝阻下,吕某二人被迫退回队尾排队。汽车开来后,乘务员赵某请未能上车的同志等下一班车。吕某二人认为乘务员赵某故意刁难自己,不听劝阻扒住车门,要强行上车。乘务员赵某上前制止,吕某对赵某说:“不让我们走,你们也别走”。并同李某一起将赵某推倒,致使赵某撞到了车站的宣传栏,玻璃被撞碎,赵某的左臂也被划伤。车站派出所民警闻讯赶到制止,并将二人带至派出所接受处理。此时汽车已晚点发车20分钟。【简评】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是指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它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公共场所或货物汇集,或人流如潮,扰乱行为极易造成秩序混乱,影响人们出行、消闲等正常活动。必须禁止该行为的发生。其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