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A钻探设备类型选择A.0.1钻探设备应根据钻探位置、岩土类别、可钻性、取样要求和施工环境等条件选择,可按表A.0.1进行。表A.0.1钻探设备参数及适用范围钻机类型主要性能参数动力类型功率(kW)转速(频率)(r/min)(Hz)孔深(m)孔径(mm)芯径(mm)钻机重量(kg)钻机高度(m)适用地层类型声波钻机汽油风冷4.77(7000~12000)15~6055.6\69.8\88.946\60.5\77.745+11+392饱和砂土、软土背包式钻机汽油风冷0.9619202326.4\42\5020.5\38\4518+562软岩~极硬岩便携式钻机汽油风冷7.352800~120010038\4823\32.538+452.5软岩~极硬岩手持电动钻机电动水冷3.3240\540\9302036\42\5020\38\45381.5软岩~硬岩导轨式凿岩机气动电驱115502050\60\75\80不取芯测试孔可选69+6202.05软岩~硬岩EP600绳索取芯柴油液压38200~1300100\300\6075\65\5063.5\56\42180×65软岩~极硬岩30、50、100型地质钻机柴油水冷电动风冷8~10.318~57030~10075\90\110\130常规尺寸400~7006黏性土、粉土、砂土、软岩~极硬岩附录B螺旋板载荷试验要点B.0.1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B.0.2螺旋板头投影面积宜为100cm2、200cm2和500cm2三种;量测系统应由板头应变传感器、测压仪等组成,加压系统应由千斤顶、传力杆等组成,传力杆直径宜为φ36mm或φ73mm的合金钢厚壁管。B.0.3试验应分级加荷,各级荷载增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级荷载宜为试验点以上土的有效自重压力;2后续各级荷载增量可取预估极限荷载的1/7~1/10;当极限荷载不易估计时,可按表B.0.3取值。表B.0.3荷载增量取值试验土层荷载增量(kPa)淤泥、流塑黏性土、松散砂土<15软塑黏性土、新近沉积黄土、稍密粉土砂土15~25硬塑黏性土、Q4黄土、中密砂土25~50坚硬黏性土、密实砂土、老黄土、Q3黄土50~100B.0.4加荷方法宜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B.0.5每级荷载施加后按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为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可认为已趋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B.0.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1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2沉降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螺旋板板径);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4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B.0.7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规定。B.0.8地基土变形模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附录C旁压试验要点C.0.1旁压试验适用于测定孔壁能保持稳定的黏性土、黄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软岩及风化岩等岩土层的旁压试验特征参数、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参数。C.0.2试验第一级加载量和试验加载等级应根据试验要求、试验点原位水平应力大小和旁压仪设备情况综合确定。试验加载级数不宜小于8级,第一级加载下的孔壁压力不应大于试验点的原位水平应力。当缺乏试验地层的试验经验时,可按表C.0.2和旁压仪设备情况确定加载增量。初始阶段和末尾阶段加荷等级应取小值。表C.0.2试验加载增量岩土性质孔壁压力增量(kPa)淤泥、淤泥质土、流塑黏性土、松散的粉土及砂土≤15软塑黏性土、新黄土、稍密的粉土及砂土15~25可塑~硬塑黏性土、一般黄土、中密的粉土砂土25~50坚硬黏性土、老黄土、密实的粉土砂土50~150软质岩、风化岩100~600C.0.3预钻式旁压试验可采用应力控制式加载方式,每级压力下的稳定时间,应根据试验要求确定。对饱和软土可采用3min,加载后测读15s、30s、60s、120s、180s的试验数值,并在180s读数的同时即施加下一级压力;对非饱和黏性土、黄土、粉土、砂土、残积土、碎石土、软岩和风化岩,可采用1min,加载后测读15s、30s、60s的试验数值,并在60s读数的同时即施加下一级压力。C.0.4对自钻式旁压试验,可采用应变控制式加载方法,测定每级加载下的孔壁压力和对应的孔壁应变。每级压力下的稳定时间、读数时间宜按C.0.3条执行。C.0.5旁压试验的读数应根据旁压仪设备参数和试验前的率定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各级加载下的旁压试验孔壁压力p和该压力下的对应于不同时间读数的试验段(旁压器试验腔范围)钻孔体积变化量V,绘制旁压曲线p-V、蠕变曲线p-(V60-V30)(或V180-V30),见图C.0.5。(a)(b)图C.0.5旁压试验曲线(a)预钻式旁压试验;(b)自钻式旁压试验C.0.6初始压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对预钻式旁压试验,可取旁压曲线似弹性段和再压缩段的直线交点对应的孔壁压力值;2对自钻式旁压试验,可取孔壁应变为0时的孔壁压力值。C.0.7临塑压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对预钻式旁压试验,可取旁压试验曲线似弹性段终点对应的压力值;2对自钻式旁压试验,可取孔壁应变为2%时的孔壁压力值。C.0.8极限压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对预钻式旁压试验,可取旁压试验曲线趋势延长线上钻孔体积为2倍初始钻孔体积时的孔壁压力值;2对自钻式旁压试验,可取孔壁应变为20%时的孔壁压力值。C.0.9对预钻式旁压试验,旁压模量可按下式计算:EM=(C.0.9)式中:——p-V曲线上直线变形段压力增量(MPa);——与相对应的钻孔体积增量(cm3);VC——旁压器测试腔固有体积(cm3);V0——p0所对应的钻孔体积增量(cm3);——泊松比。附录D地质雷达探测方法D.0.1地质雷达可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既有建筑基础的形式、宏观尺寸和埋置深度以及地基基础宏观缺陷和损伤的探测。D.0.2地基基础的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宜采用开挖等方法予以验证。D.0.3地质雷达仪的型号可为SIR-3000H、SIR-20及SYSTEM-10H等,其天线宜为中心频率介于100MHz~400MHz之间的收发单置屏蔽天线。D.0.4地质雷达仪的探测参数宜根据检测目标和环境条件设置。D.0.5天线中心频率和时窗长度与扫描采样点数之间适宜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Samples≧1×109×Range×F(D.0.5)式中:Samples——扫描采样点数;Range——时窗长度(ns);F——天线中心频率(Hz)。D.0.6扫描采样点数宜选用128/scan、256/scan、512/scan、1024/scan或2048/scan,垂向分辨率要求较高时宜选取大值;扫描点数宜选取512Samples/Scan。D.0.7扫描速率可按表D.0.7列出的扫描采样点数与扫描速度之间对应的情况设置。表D.0.7扫描采样点数与扫描速度的关系扫描采样点数(道数/scan)扫描速度(道数/秒)25616,32,6451216,32,64102416,32204816,32D.0.8地质雷达仪时窗宽度参数的设置,应能显示探测目标最大埋置深度的情况。D.0.9探测深度和时窗宽度与雷达仪的移动速度或与介电常数及之间适宜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D.0.9)式中:Range——时窗长度(ns)或探测深度(m);H——时窗宽度(ns);ε——介电常数,混凝土为8~20,黏性土为5~8,砂土3~18,空气为1;v——雷达波在被测介质中的波速(m/ns)。D.0.10采样间隔宜设置为介质中波长的1/4,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nx=(D.0.10)式中:nx——采样间隔(m);c0——光速(m/s);f——频率(Hz);εr——介电常数。D.0.11天线最大移动速度宜根据扫描次数、扫描速率、天线宽度和探测体尺寸情况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vmax<(ξ/ny)×(D1+D0)(D.0.11)式中:vmax——天线最大移动速度(m/s);ξ——扫描速率(s−1);ny——对探测体的扫描次数,不宜小于20次;D1——天线的宽度(m);D.0.12在现场检测时雷达仪的天线移动宜垂直基础的走向做检测剖面,并应清除剖面的障碍物。D.0.1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不同介质的界面可依据下列方法做出判定:1反射波的频率特征;2反射波的强弱、反射系数和反射波幅的正负变化情况;3反射波同相轴的走时、形态、强弱、方向等以及反射层面的追踪和边缘的绕射情况;4反射信号图像中的波形异常情况。附录E远程自动化监测要点E.0.1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由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装置、监测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据采集软件、信号及控制线路、通信及电源线路等组成。E.0.2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静力水准仪、位移计及裂缝计等传感器。E.0.3所选的传感器应配备合适的可供接入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装置,该数据采集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及数据远程传输等功能。E.0.4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点或监测站宜配备独立于自动测量监测仪器的人工测量设备。E.0.5监测仪器设备的选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宜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维护方便;2系统应选用稳定可靠的监测仪器,其品种、规格宜统一;3传感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抗腐蚀性和耐久性,并具有抗震和抗冲击性能。E.0.6自动化监测系统应进行防雷设计。E.0.7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自动化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基本采集系统组成;2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分散设置在靠近监测仪器的监测站,其采集计算机设置在监测管理站;3自动化监测系统可设置一个监测管理中心站,监测管理中心站可设置在监测现场,也可远离现场的地区;4系统的采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可移至监测管理中心站;5现场通信网络的基本采集系统内部可采用EIA-RS-232C、EIA-RS-485/422-A、CANBUS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基本系统之间及基本系统与监测管理中心站之间可采用局域网连接;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具备与系统外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的接口;6通信网络可根据需要采用双绞线、电话线、无线和光纤等通信介质;7监测管理中心站应配备满足工程安全监测所必需的计算机及相应的外部设备,一般应配置服务器工作站、打印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源设备等;E.0.8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应反映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2监测点选择宜相互呼应,重点部位的监测值宜能相互校核。E.0.9监测站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布置在所测监测仪器附近;2监测站位置应交通便利、照明较好、易通风且无干扰;3监测站应具有一定的工作空间和稳定的电源;4监测站应接地良好;5监测站设置在露天或可能受到水淋的地方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E.0.10监测管理站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一定的设备空间和工作空间;2应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并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和接地装置;3应配备采集计算机,也可配备如打印机网络设备、不间断电源、净化电源及防雷设备等必要的外部设备;4应配备具有现场监测、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的在线采集软件和网络通信软件。E.0.11现场网络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优先选择实用经济、维护方便的通信方式;2监测站之间、监测站与监测管理站之间可采用双绞线、光纤电话线无线连接;3应做好线缆的防护接地。E.0.12系统供电电源应根据系统功率需求和技术指标规定进行配置,统一管理,宜采用专线供电并设置供电线路安全防护及接地设施。E.0.13自动化监测系统应接入工程的接地网或接地,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E.0.14系统应具备巡测和选测功能,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可采用中央控制方式和自动控制方式。E.0.15系统应有显示功能,应能显示建筑物及监测系统的总体布置、各监测子系统组成、过程曲线、报警状态显示窗口等。E.0.16系统应有操作功能。应能在监测管理站的计算机上实现监视操作、输入/输出操作、显示打印操作、报告现在测值状态、调用历史数据、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应能提示程序执行状况或系统工作状况;应能修改系统配置、进行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E.0.17系统设备应具备掉电保护功能,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时保证数据和参数不丢失。E.0.18系统应具备数据通信功能,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与监测管理站计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以及监测管理站内部及其同系统外部的网络计算机之间的双向数据通信。E.0.19系统应具有网络安全防护功能和具有多级用户管理功能。E.0.20监测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系统设备安装及电缆布线应整齐,监测设施应采取防护措施;2监测设备支座及支架应安装牢固,宜防锈处理;3对接入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监测仪器应进行检查或比测。对每个自动化监测点应进行快速连续测试;4逐项检查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方向。E.0.21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自动化系统的监测频次,试运行期为1次/天,常规监测不少于1次/周,非常时期可加密测次;2所有原始实测数据必须全部入库;3监测数据至少每3个月作1次备份;4宜每半年对自动化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测点进行1次人工比测;5每3个月应对主要自动化监测设施巡视检查;6每1个月校正1次系统时钟。E.0.22传感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抗腐蚀性和耐久性,并具有抗震和抗冲击性能。E.0.23传感器预埋稳定后测定其静态初始值。附录F百分表裂缝宽度动态监测仪安装要点F.0.1百分表裂缝动态监测仪宜由壳体、表体和基准板组成。F.0.2沿被监测裂缝变化趋势最大方向,画出垂直于裂缝的直线1,作为表体的中轴线,在直线1两侧分别画出一条平行直线1的直线2和3,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停车系统车库交易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与家庭旅游策划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叉车维修保养与维修设备租赁合同2篇
- 2025年度综合体物业房使用及公共设施维护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棚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项目借款及旅游资源担保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保障性住房置换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与实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加油站油品供应与信息化建设合同3篇
- 船舶管系课程设计
- 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 女装行业退货率分析
- 领导沟通的艺术
- 纯视觉方案算法
- 道士述职报告
- 绿色贷款培训课件
-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作文题目及范文汇编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2023年生产运营副总经理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2023年中考语文标点符号(顿号)练习(含答案)
- 施工图审查招标文件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