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大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上贸易()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中西海上贸易既有日常生活生产用品,也包括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等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外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政府对海上贸易的严格限制,排除B项;C项是材料的表现,而不是唐代海上贸易兴盛的影响,并且题目也没有点明这是民间海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海上贸易是政治目的为主,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2.新航路开辟后,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促使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B.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导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D.推动股份制与金融业的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品交易所”“粮食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中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而非商贸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3.1953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指出:“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随后世界银行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并贷款给突尼斯等国家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的这一举措()A.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B.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C.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 D.有助于缩小国际经济差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建立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优先援助职业教育,建设职业院校,完善职业技能训练设施,有利于促进低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国际经济差距,D项正确;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4.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古微州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总之,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明朝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大提升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分工,故排除B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和城市需水量迅猛增加,进而催生了日本现代供排水事业。1871年,横滨市受伦敦泰晤士河下水道成功铺设的影响,首次铺设了陶制下水道管件,1923年东京成立了日本最早的污水处理厂。这些反映了当时日本()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B.城市无序扩张的势头减缓C.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 D.借鉴了英国工业发展经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后,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本政府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兴建并发展了现代供、排水事业,成立污水处理厂等,反映了当时日本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A项正确;现代供排水事业的发展不能直接减缓城市的无序扩张势头,排除B项;仅有供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足以说明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有所扩大,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日本借鉴英国城市建设而非工业发展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6.19世纪初期,棉花通过传统动力驱动的水运需要花费36个小时才能从利物浦到达曼彻斯特,若是遇到运河的繁忙期,耗时远远超过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倡议下,两地之间的铁路于1830年正式通车,由于使用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牵引动力,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这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B.交通运输变革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C.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D.对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世纪初期”“36个小时”“工业资产阶级”“两地之间的铁路”“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火车运力的提高,没有说明交通运输改革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题中只是说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的火车运抵速度,没有涉及殖民扩张问题,排除C项;题中只涉及火车的运力速度提高,并没有提及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故除D项。故选A项。7.下图为截至2010年4月部分国家和地区高铁营业总里程的情况。据此可知()A.铁路的运输地位重要 B.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衡C.中国的高铁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已普遍进入高铁时代〖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表中多个柱状图的差别,对比本世纪初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铁营业总里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以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里程增长最多,发展最为迅速,C项正确;材料仅展示了部分国家的高铁运营里程,不足以说明铁路在各国运输中地位重要,排除A项;仅有高铁营业总里程一项,不能充分说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衡,排除B项;图中展示的多为发达国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已普遍进入了高铁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8.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这些史实反映了()A.西方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已建立 B.疫病的防治取代医院占据主导地位C.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 D.医学进步对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牛痘接种法……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束手无策的状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学进步利于控制疫病的传播,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疫病防治取代医院,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中西医的结合与医学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并扩大了公共卫生支出,这些措施利于促进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D项正确;因为国家公共卫生观念的日益深化才促使国家采取了这些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几项措施,不能反映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排除C项。故选D项。10.黄宗羲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羲的这些主张()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 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等可知,黄宗羲的主张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A项正确;这种反专制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排除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处于正统地位,排除C项;这种反专制思想是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下催生的,排除D项。故选A项。11.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C.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答案〗C〖解析〗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和不断深化,C项正确;A项错在共识,排除A项;B项错在彻底瓦解,排除B项;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实现真正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古代埃及的阶梯金字塔时代,人们认为驾崩的国王可以踩着阶梯升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连渐加强,因王升天不再是借助阶梯而是通过太阳光芒直接升天,因而逐渐建造起象征太阳光芒辐射的标准式金字塔。这反映了古埃及A.豪华的陵真建筑备受欢迎 B.宗教开始与国家政治相结合C.建筑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D.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们认为驾崩的国王可以踩着阶梯升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连渐加强,因王升天不再是借助阶梯而是通过太阳光芒直接升天,因而逐渐建造起象征太阳光芒辐射的标准式金字塔”可知,古代埃及的阶梯金字塔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阶梯金字塔“豪华”和“备受欢迎”,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宗教“开始”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排除B项;材料强调古埃及建筑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未体现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3.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中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答案〗B〖解析〗中古西欧社会中,教士是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而且世俗王权也对教会敬畏,最终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平等的二院政治格局,这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中基督教会地位的特殊性,B项正确;教会在社会中地位的特殊不等于社会黑暗以及束缚人性,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证实当时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中,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移()A.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民族扩张 B.推动了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C.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D.说明了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中,印欧人征服了其他地区,促进了自身文明与征服地区文明的交流,同时在交流融合中又塑造了新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印欧人生产力水平高,排除A项;材料中印欧人的迁徙主要是改变了亚欧大陆西端的政治格局,没有涉及到东端,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说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排除D项。故选B项。15.4~6世纪,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如匈奴首领刘渊,习读《易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至于孙吴兵法、先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氐和羌等民族也逐渐接受并使用汉语、汉文,以学习中原先进的礼仪制度和传统文化。这些现象的出现A.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B.反映了游牧民族丰富了农耕文明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 D.表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学习汉族礼仪文化,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原地区向少数民族学习,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6.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政府竭力提倡、鼓动自由移民,于是许多在英国前景黯淡的一般绅士、自耕农、佃农等来到澳大利亚。据统计,截至1828年,在澳大利亚社会人口构成中,自由移民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3%,而到1851年,移民总数已占全殖民地人口的41%,每五个殖民地居民中就有两名自由移民。这说明A.大洋洲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B.英国的殖民活动影响了大洋洲的人口结构C.大洋洲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D.殖民活动推动了美洲族群混合现象的出现〖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时英国政府鼓励对外殖民扩张,一般绅士、自耕农、佃农等来到澳大利亚符合国家殖民活动的要求,也改变了被殖民地区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人口锐减,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美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的“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可知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18.二战后,为了解决战争遗留的难民问题,1947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难民组织”,1950年联合国成过“难民署”,负责实施各项难民援助方案,1951年和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成为国际社会处理难民问题的法律依据。这反映了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的恶化B.难民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C.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D.世界和平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答案〗C〖解析〗成立难民国际组织,实施难民救济方案,制定处理难民问题的法律文件都表明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C项正确;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态度和方法,B项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恐怖主义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9.如图反映的是1960一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折射出()A.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的主体 B.欧洲殖民国家加紧了对美国的渗透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移民方向 D.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移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丰富了美国的人口和文化组成,反映出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D项正确;移民在总人口中占比不到一半,不能得出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主体的结论,排除A项;据所学,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领导地位,并非欧洲国家殖民渗透的对象,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影响移民方向的信息,不能得出“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移民方向”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0.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控制 B.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开始于西晋时期C.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D.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张骞将马其顿音乐技术带回长安的记载,说明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朝加强控制西域的信息,排除A项;中国与马其顿交流开始于西晋时期同材料记叙的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也和西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1.据考古发现,蒙元时期,在乌兰察布(内蒙古地区)明水元墓中,出土有纳失石(波斯语)辫线锦袍及绣有狮身人面像的刺绣图案;在赤峰地区发现元代伊斯兰教墓石和景教徒瓷质墓碑;在乌盟四子王旗发现元代驿站遗址和巨型敖包。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经济交流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草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的广泛〖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在乌兰察布(中国的今内蒙古地区)和赤峰等地发现了波斯和伊斯兰教的实物,可知这些地区在蒙元时期和波斯等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而根据所学乌兰察布和赤峰在中共北部内蒙古草原地区,和中外交流的道路是草原丝绸之路,C项正确;材料不是在说中原地区和蒙古地区的经济交流,而在说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A项;根据所学丝绸之路兴衰和统治政策有很重要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草原丝绸之路而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C项。22.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羊肉串”,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美味,是使用西域烧烤手法制作的又一类食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A.丰富了内地饮食文化 B.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C.使大量西域食物销往内地 D.促进了内地餐饮业的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胡麻饼”“羊肉串”都是从西域传过来的食品,它们丰富了内地的饮食文化,A项正确;“胡麻饼”和“羊肉串”的传入只是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并没有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域食物大量销往内地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内地餐饮业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3.如图为1880~1996年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A.世界贸易的萎缩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B.欧美国家始终奉行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C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D.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造成世界贸易停滞〖答案〗C〖解析〗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贸易、金融以及移民也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C项正确;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排除A项;欧美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4.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主要体现出A.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英国形成下午茶,美国将其作为减压的重要方式,说明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并不是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茶叶传入西方后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传播途径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茶叶传播,即物质传播,不是人口迁移,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摩擦进行共同协商和调节。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各种组织的协调和影响下,各国逐步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使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国际贸易的速度。国际投资、劳动力、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各国开展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每逢经济危机来临,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是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来阻止经济衰退,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实行各种贸易优惠,以帮助它们进行经济调整。——摘编自史妍嵋《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宏观调控》材料二1999年,美国的“西雅图风暴”席卷世界,拉开了世界范国内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当前,反对全球化的既有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处于弱势或边缘地位的国家,也有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部门和处于竞争弱势的群体;既有旨在维持传统性的民族或本土文明的宗教力量,也有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排外主义者,还有主张限制经济全球化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环保主义者。总之,反全球化的力量可谓不一而足。当前,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地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摘编自林建华《反全球化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经济调节机制”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经济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归纳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时代背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各国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冷战和两极格局;反思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任答两点即可)经济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改善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国际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世界文化冲突加剧,极端民族主义沉渣泛起;环保主义的影响。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危机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经济共赢、包容、普惠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来的世界。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可分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结合经济全球化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结合各国经济的竞争可分析出各国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结合冷战的史实可分析出冷战和两极格局;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危机的反思可分析出反思全球性经济危机;结合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可分析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任答两点即可)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可分析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国际贸易的速度”可分析出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根据材料“国际投资、劳动力、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各国开展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分析出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根据材料“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来阻止经济衰退”可分析出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根据材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实行各种贸易优惠,以帮助它们进行经济调整”可分析出改善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任答两点即【小问2详析】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处于弱势或边缘地位的国家”可分析出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可分析出国际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根据材料“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排外主义者”可分析出世界文化冲突加剧,极端民族主义沉渣泛起;根据材料“主张限制经济全球化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环保主义者”可分析出环保主义的影响。本题第二小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拉开了世界范国内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可分析出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危机与挑战;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根据材料“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经济共赢、包容、普惠的发展。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但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与此同时,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药房的出现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建立了各级卫生行政组织。为了及早掌握疫情,建立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病疫情,还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染病治疗技术方法,坚持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是###领导开展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工作方式。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水源保护、水井改良和城乡饮水消毒工作。——摘编自扶小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慈善药房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答案〗(1)原因: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激增,公共卫生状况恶化;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慈善事业的扩展;启蒙思想的影响。(任意三点)(2)主要措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构筑疾病防控的制度屏障;构建国家卫生防疫体系,奠定医疗卫生事业的坚实基础;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和减少疾病;综合治理公共卫生,全面防控和阻断疾病源头。(任意两点)(3)启示:政府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注重发动群众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科学研究。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可知,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激增,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根据材料“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可知,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根据材料“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材料“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可知,慈善事业的扩展;根据材料“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可知,启蒙思想的影响。(2)措施:根据材料“为了及早掌握疫情,建立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报告制度。”可知,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构筑疾病防控的制度屏障;根据材料“针对各种传染病疫情,还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染病治疗技术方法,坚持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可知,构建国家卫生防疫体系,奠定医疗卫生事业的坚实基础;根据材料“爱国卫生运动是###领导开展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工作方式。”可知,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和减少疾病;根据材料“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水源保护、水井改良和城乡饮水消毒工作。”可知,综合治理公共卫生,全面防控和阻断疾病源头。(3)启示:根据材料“药房的出现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建立了各级卫生行政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注重发动群众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根据材料“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染病治疗技术方法,坚持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可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科学研究。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印欧种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材料三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步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因此,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但是,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背景及其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答案〗(1)原因:以畜牧为生,食物匮乏;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社会内部发生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崛起;对财富的渴求。(2)背景:国内人口压力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美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3)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解析〗【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一“印欧种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可知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有:以畜牧为生,食物匮乏;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社会内部发生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崛起;对财富的渴求。【小问2详析】背景:根据材料二“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可得出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国内人口压力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美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等。特点:根据“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可知有以下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多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等。【小问3详析】影响:影响分析一般可根据材料辩证的分析。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能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和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变迁的观点论点提炼史实说明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由中国主导变为欧洲主导明中叶以前,中国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掠夺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由稀有物品交换为主到各种物品与文化的传播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论题一:丝绸之路推动地区文明进程。阐述:丝绸之路开通后,其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同时,中原的文化传入西域各国,西域文化也大量流入中原。例如,西域音乐对唐朝及以后的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杂技在中原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佛教传人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在中原开花结果,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品,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大大地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地区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总而言之,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之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论题二:中西方选择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方式。阐述: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开展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对外贸易则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之后,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总而言之,由于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的不同,东西方对外贸易采取了和平和侵略两种不同的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解析〗设问是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根据材料“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可得出论题一:丝绸之路推动地区文明进程。根据材料“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新航路开辟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及所学可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同时,中原的文化传入西域各国,西域文化也大量流入中原。例如,西域音乐对唐朝及以后的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杂技在中原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佛教传人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在中原开花结果,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品,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大大地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地区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结论。根据材料“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掠夺之路”可得出论题二:中西方选择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方式。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及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种友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给亚非拉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及所学可知,西方对外贸易则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却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结合所学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明确结论。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大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上贸易()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中西海上贸易既有日常生活生产用品,也包括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等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外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政府对海上贸易的严格限制,排除B项;C项是材料的表现,而不是唐代海上贸易兴盛的影响,并且题目也没有点明这是民间海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海上贸易是政治目的为主,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2.新航路开辟后,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促使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B.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导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D.推动股份制与金融业的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品交易所”“粮食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中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而非商贸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3.1953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指出:“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随后世界银行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并贷款给突尼斯等国家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的这一举措()A.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B.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C.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 D.有助于缩小国际经济差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建立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优先援助职业教育,建设职业院校,完善职业技能训练设施,有利于促进低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国际经济差距,D项正确;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4.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古微州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总之,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明朝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大提升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分工,故排除B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和城市需水量迅猛增加,进而催生了日本现代供排水事业。1871年,横滨市受伦敦泰晤士河下水道成功铺设的影响,首次铺设了陶制下水道管件,1923年东京成立了日本最早的污水处理厂。这些反映了当时日本()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B.城市无序扩张的势头减缓C.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 D.借鉴了英国工业发展经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后,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本政府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兴建并发展了现代供、排水事业,成立污水处理厂等,反映了当时日本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A项正确;现代供排水事业的发展不能直接减缓城市的无序扩张势头,排除B项;仅有供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足以说明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有所扩大,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日本借鉴英国城市建设而非工业发展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6.19世纪初期,棉花通过传统动力驱动的水运需要花费36个小时才能从利物浦到达曼彻斯特,若是遇到运河的繁忙期,耗时远远超过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倡议下,两地之间的铁路于1830年正式通车,由于使用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牵引动力,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这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B.交通运输变革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C.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D.对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世纪初期”“36个小时”“工业资产阶级”“两地之间的铁路”“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火车运力的提高,没有说明交通运输改革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题中只是说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的火车运抵速度,没有涉及殖民扩张问题,排除C项;题中只涉及火车的运力速度提高,并没有提及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故除D项。故选A项。7.下图为截至2010年4月部分国家和地区高铁营业总里程的情况。据此可知()A.铁路的运输地位重要 B.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衡C.中国的高铁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已普遍进入高铁时代〖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图表中多个柱状图的差别,对比本世纪初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铁营业总里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以来,中国高铁从无到有,里程增长最多,发展最为迅速,C项正确;材料仅展示了部分国家的高铁运营里程,不足以说明铁路在各国运输中地位重要,排除A项;仅有高铁营业总里程一项,不能充分说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极不平衡,排除B项;图中展示的多为发达国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已普遍进入了高铁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8.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这些史实反映了()A.西方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已建立 B.疫病的防治取代医院占据主导地位C.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医学发展 D.医学进步对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牛痘接种法……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束手无策的状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学进步利于控制疫病的传播,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疫病防治取代医院,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中西医的结合与医学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并扩大了公共卫生支出,这些措施利于促进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D项正确;因为国家公共卫生观念的日益深化才促使国家采取了这些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几项措施,不能反映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排除C项。故选D项。10.黄宗羲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羲的这些主张()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 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等可知,黄宗羲的主张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A项正确;这种反专制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排除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处于正统地位,排除C项;这种反专制思想是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下催生的,排除D项。故选A项。11.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C.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答案〗C〖解析〗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和不断深化,C项正确;A项错在共识,排除A项;B项错在彻底瓦解,排除B项;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实现真正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古代埃及的阶梯金字塔时代,人们认为驾崩的国王可以踩着阶梯升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连渐加强,因王升天不再是借助阶梯而是通过太阳光芒直接升天,因而逐渐建造起象征太阳光芒辐射的标准式金字塔。这反映了古埃及A.豪华的陵真建筑备受欢迎 B.宗教开始与国家政治相结合C.建筑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D.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们认为驾崩的国王可以踩着阶梯升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连渐加强,因王升天不再是借助阶梯而是通过太阳光芒直接升天,因而逐渐建造起象征太阳光芒辐射的标准式金字塔”可知,古代埃及的阶梯金字塔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阶梯金字塔“豪华”和“备受欢迎”,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宗教“开始”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排除B项;材料强调古埃及建筑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未体现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3.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中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答案〗B〖解析〗中古西欧社会中,教士是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而且世俗王权也对教会敬畏,最终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平等的二院政治格局,这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中基督教会地位的特殊性,B项正确;教会在社会中地位的特殊不等于社会黑暗以及束缚人性,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证实当时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中,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移()A.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民族扩张 B.推动了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C.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D.说明了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中,印欧人征服了其他地区,促进了自身文明与征服地区文明的交流,同时在交流融合中又塑造了新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印欧人生产力水平高,排除A项;材料中印欧人的迁徙主要是改变了亚欧大陆西端的政治格局,没有涉及到东端,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说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排除D项。故选B项。15.4~6世纪,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如匈奴首领刘渊,习读《易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至于孙吴兵法、先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氐和羌等民族也逐渐接受并使用汉语、汉文,以学习中原先进的礼仪制度和传统文化。这些现象的出现A.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B.反映了游牧民族丰富了农耕文明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 D.表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学习汉族礼仪文化,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原地区向少数民族学习,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6.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政府竭力提倡、鼓动自由移民,于是许多在英国前景黯淡的一般绅士、自耕农、佃农等来到澳大利亚。据统计,截至1828年,在澳大利亚社会人口构成中,自由移民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3%,而到1851年,移民总数已占全殖民地人口的41%,每五个殖民地居民中就有两名自由移民。这说明A.大洋洲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B.英国的殖民活动影响了大洋洲的人口结构C.大洋洲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D.殖民活动推动了美洲族群混合现象的出现〖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时英国政府鼓励对外殖民扩张,一般绅士、自耕农、佃农等来到澳大利亚符合国家殖民活动的要求,也改变了被殖民地区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人口锐减,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美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 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的“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可知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尊严,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故D项错误。18.二战后,为了解决战争遗留的难民问题,1947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难民组织”,1950年联合国成过“难民署”,负责实施各项难民援助方案,1951年和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成为国际社会处理难民问题的法律依据。这反映了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的恶化B.难民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C.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D.世界和平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答案〗C〖解析〗成立难民国际组织,实施难民救济方案,制定处理难民问题的法律文件都表明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C项正确;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无关,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态度和方法,B项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恐怖主义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9.如图反映的是1960一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折射出()A.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的主体 B.欧洲殖民国家加紧了对美国的渗透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移民方向 D.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移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丰富了美国的人口和文化组成,反映出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D项正确;移民在总人口中占比不到一半,不能得出外来人口成为美国人口主体的结论,排除A项;据所学,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领导地位,并非欧洲国家殖民渗透的对象,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影响移民方向的信息,不能得出“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移民方向”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0.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控制 B.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开始于西晋时期C.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D.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张骞将马其顿音乐技术带回长安的记载,说明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朝加强控制西域的信息,排除A项;中国与马其顿交流开始于西晋时期同材料记叙的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也和西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1.据考古发现,蒙元时期,在乌兰察布(内蒙古地区)明水元墓中,出土有纳失石(波斯语)辫线锦袍及绣有狮身人面像的刺绣图案;在赤峰地区发现元代伊斯兰教墓石和景教徒瓷质墓碑;在乌盟四子王旗发现元代驿站遗址和巨型敖包。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经济交流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草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的广泛〖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在乌兰察布(中国的今内蒙古地区)和赤峰等地发现了波斯和伊斯兰教的实物,可知这些地区在蒙元时期和波斯等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而根据所学乌兰察布和赤峰在中共北部内蒙古草原地区,和中外交流的道路是草原丝绸之路,C项正确;材料不是在说中原地区和蒙古地区的经济交流,而在说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A项;根据所学丝绸之路兴衰和统治政策有很重要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草原丝绸之路而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C项。22.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羊肉串”,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美味,是使用西域烧烤手法制作的又一类食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A.丰富了内地饮食文化 B.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C.使大量西域食物销往内地 D.促进了内地餐饮业的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胡麻饼”“羊肉串”都是从西域传过来的食品,它们丰富了内地的饮食文化,A项正确;“胡麻饼”和“羊肉串”的传入只是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并没有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域食物大量销往内地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内地餐饮业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3.如图为1880~1996年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A.世界贸易的萎缩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B.欧美国家始终奉行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C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D.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造成世界贸易停滞〖答案〗C〖解析〗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贸易、金融以及移民也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全球化进程,C项正确;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排除A项;欧美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4.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主要体现出A.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英国形成下午茶,美国将其作为减压的重要方式,说明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并不是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茶叶传入西方后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传播途径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茶叶传播,即物质传播,不是人口迁移,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摩擦进行共同协商和调节。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各种组织的协调和影响下,各国逐步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使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国际贸易的速度。国际投资、劳动力、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各国开展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每逢经济危机来临,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是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来阻止经济衰退,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实行各种贸易优惠,以帮助它们进行经济调整。——摘编自史妍嵋《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宏观调控》材料二1999年,美国的“西雅图风暴”席卷世界,拉开了世界范国内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当前,反对全球化的既有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处于弱势或边缘地位的国家,也有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部门和处于竞争弱势的群体;既有旨在维持传统性的民族或本土文明的宗教力量,也有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和排外主义者,还有主张限制经济全球化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环保主义者。总之,反全球化的力量可谓不一而足。当前,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地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摘编自林建华《反全球化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经济调节机制”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经济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归纳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时代背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各国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冷战和两极格局;反思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任答两点即可)经济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改善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国际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世界文化冲突加剧,极端民族主义沉渣泛起;环保主义的影响。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危机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经济共赢、包容、普惠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来的世界。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可分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结合经济全球化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结合各国经济的竞争可分析出各国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结合冷战的史实可分析出冷战和两极格局;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危机的反思可分析出反思全球性经济危机;结合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可分析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任答两点即可)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可分析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国际贸易的速度”可分析出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根据材料“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