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十一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十一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十一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十一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十一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2.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3.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4.“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是哪位伟人的话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周恩来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由此形成的会议精神是A.日内瓦精神 B.万隆精神 C.APEC精神 D.古田会议精神6.下面表格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1955年万隆会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A.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中国科技飞速发展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国实力领先世界7.公元530年,商人奥曼土斯特在君土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A.等级制度B.《查士丁尼法典》C.公民大会D.《汉谟拉比法典》8.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对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他比较的是相同点:①面临民族危机②向西方学习③制度变革不同点:事件1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失败事件2改革派已经掌握了实权,结果成功A.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B.戊戌变法与废除农奴制改革C.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D.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改革9.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反映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0.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造成这一后果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②汉武帝推行盐铁私营和严禁私铸货币政策③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④北宋时期秧马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18年8月23日,美国决定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随即采取了反制措施。材料表明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贸易保护主义阻碍经济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13.下图为淸政府颁发的“金奔巴瓶”。与此相关的制度A.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B.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C.密切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D.统一了藏族地区宗教信仰14.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15.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典故所反映的是英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公民权利的变化()A.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B.两次内战时期C.“光荣革命”时期 D.《权利法案》颁布后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7.在近代中国发生的可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8.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C.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19.下图雕塑(有力的双手将“烟枪”折断),见证了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人侵,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虎门宣教文体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折断但未断裂的“烟枪”意味着禁毒斗争还是很艰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雕塑纪念的事件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销烟B.折断但未完全断裂的的烟枪表明禁烟失败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雕塑见证了中国人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20.全国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大仗。其中武汉会战A.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B.是自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C.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灭,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D.对盟国的抗日斗争是很大的鼓舞21.下列选项中属于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有①组建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这句话揭示了()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原因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共两党开展合作的历史背景D.百日维新的历史影响23.他认为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没有任何孤立的东西,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事物组成的有机整体。恩格斯说他真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A.巴尔扎克 B.莎士比亚 C.马克思 D.贝多芬24.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以下关于这一时间表述正确的是()A.属于公元前5世纪初 B.属于公元前5世纪末C.属于公元前6世纪初 D.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________。26.________是美国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________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7.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运动”。其中: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依据四幅图,分别写出材料中四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古代哲人那里吸取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打碎人民的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和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一中“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哪个学派?我们从那里可以吸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举一例)材料二四川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材料二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材料三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时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导致1870年后美国的排放量迅速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英文《中国日报》2017年6月14日第八版刊登了一幅漫画《辩论》:关于共享汽车到底是出行缓堵的帮手还是马路安全的杀手,各方观点争执不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享汽车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本质变化?你认同辩论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29.(6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比如,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等。材料一对照《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变化最大的是(方向),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西汉时期在这一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是;图二中在A地设立的管理机构是。材料二《有观政要》是唐人吴兢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大臣为魏征等议论古今政治得失的书。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李世民44次公开承认错误,而且有文字记录,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他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净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材料三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侯杨方《盛世启示录》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②材料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社会的看法。3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农村政策问题时,肯定了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的包产到户做法。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80年》材料二和平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邓小平(1981年8月26日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的讲话)材料三市场经济在中国从萌芽到发展、到不断完善,与邓小平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彻底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石。——叶金生《邓小平理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支持“包产到户”做法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出邓小平的构想,并指出这一构想首次成功实践的例子。根据材料三,归纳邓小平南方谈话重要作用。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据题干“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体现了规模较大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体现的是技术先进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体现的是和平交往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利润丰厚”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是“万园之园”,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荟萃之地,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对其焚烧和劫掠,是强盗行径,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B项符合题意;获取大量赔款是列强在战争后获得的经济财富,不是文化损失。排除A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权益,“增加新的通商口岸”让中国背负起沉重的经济负担,“开辟新的内河航线”则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这两者都不是文化损失。排除CD两项;故选择B。【点睛】“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强调的行为损害了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火烧圆明园,损害了了中国的文化成果,是对中国和人类文明的损害。3、D【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但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可见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是在其变化之前,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了刘大鹏这一变化是受到九一八事变即日本侵华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九一八事变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行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故D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个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在中学的作文中写道: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5、B【解析】

题干材料中“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即“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6、C【解析】

依据表格分析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些成就,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所以表格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法官官司的裁决依据的应该是法典,所以排除A、C选项,再根据题干时间“公元530年”,《汉谟拉比法典》是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

颁布的,和题干时间不符,因此排除D选项。《查士丁尼法典》正式颁布于公元529年,和题干相符,因此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法官对官司的裁决是依据法典,并结合关键时间“公元530”年,可得出正确选项。8、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依据图片“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光绪帝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变法法令,因为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结果失败。所以题干中事件1是指戊戌变法。1868年,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在改革中,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改革派掌握了实权,结果成功。因此,题干事件2是指明治维新。故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不属于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明治维新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故A项不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向西方学习的变法,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不是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故B项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改革,但废除农奴制改革不属于西方学习的改革,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请注意下列改革的区别:戊戌变法、明治维新是政治制度的变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洋务运动均没有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9、B【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打破封锁的努力”的信息可知,材料指的是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决定性转折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AC都在打破封锁的努力之前,故选B。10、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东交民巷、国将不国”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等,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故②不合题意,含有②的ABD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北宋时期秧马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故C.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正确的”是解题的关键,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故排除含②的选项。12、C【解析】

材料“美国决定对1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随即采取了反制措施。”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国家间经济贸易往来,影响了经济全球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3、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代乾隆年间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使呼毕勒罕的转世秩序化和合法化,同时也为提高和强化驻藏大臣的职权而确立的一种制度。所以答案选A。14、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内战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玩弄起真内战,假和平的手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经过斗争最终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很快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A项的时间是1915年;B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C项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15、D【解析】

根据材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由此判断国王权利受到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6、B【解析】

依据题干“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可见该学派强调道德教化,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故A不符合题意。儒家注重仁和礼,主张道德教化、为政以德,故B符合题意。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尚贤,故C不符合题意。法家强调法治、改革和集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掀起思想解放风暴。A项,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企图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最终失败,并未掀起思想解放风暴,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辛亥革命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是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并未掀起思想解放风暴。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号,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民性,在文化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故C项符合题意。D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并未掀起思想解放的风暴。故D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8、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所以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B【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可以看出是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纪念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雕塑也见证了中国人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折断但未断裂的“烟枪”意味着禁毒斗争还是很艰巨,而不是表明禁烟失败,所以理解不正确的是B,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选项C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自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盟国抗击的不是日本法西斯;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A【解析】

孙中山于1925年3月逝世,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1905年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①符合题意;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②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中,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③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22、B【解析】

中国近代进行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据“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23、A【解析】

依据“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A项符合题意;莎士比亚是英国的戏剧作家,B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是德国思想家,C项不符合题意;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4、D【解析】

依据题干“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的纪年法从大数到小数,故公元前509年即6世纪末。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点睛】公元纪年方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公元前”纪年法是从大数往小数数。如公元前509年就是公元前6世纪末;从公元前499年就是公元前5世纪初;“公元”多少年正好相反,如公元509年就是公元6世纪初。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人文主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前后,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叫做人文主义的思潮成为这时期兴起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因此,题干空处填写:人文主义。26、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使苏联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新政,罗斯福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因此创新促进发展。2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儒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2)大量砍伐森林资源,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就行)(3)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原因:美国积极投身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速度超过英国。(学生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加快,均可得分)(4)引领人们进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前一观点:共享汽车缓解人们出行压力,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捷。后一种观点:“新手”上路,会增加“马路杀手”的可能性。【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此内容是孔子的名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2)开放性题目,大量砍伐森林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