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惠南中学2024年春季期中考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试卷自行带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是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Geography( Historical Chinese The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式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商鞅变法(第二幕秦宫,秦孝公三年)(卫鞅背书简上场,放书简。)卫鞅:卫鞅拜见国君!秦孝公:免礼。列位,蒙先君圣命,寡人承继国位,已经三年有余。当年先祖穆公在位,修德行武,东平晋国之乱,西霸戎翟之地,我们的国土曾经一直扩展西河,功绩是何等辉煌。可是如今呢,大片的国土却落入了魏国的手中。二百六十多年过去,历经十四代国君,西河之地至今尚未收复。堂堂千里秦国在周天子的心中,在六大诸侯的眼里,竟无一席之地。这是奇耻大辱啊!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众无语。)秦孝公:公孙大人。公孙贾:臣在,臣不敢妄议朝政。秦孝公:五大夫?甘龙:臣唯君命是从。(秦孝公不悦。)秦孝公:赵良博士?赵良:臣在,嗯,卫鞅客卿不远万里自魏入秦,知李悝之法,习吴起之术,定有趣群之计策,卓越之谋断。还是应该请卫客卿先抒高见。秦孝公:嗯,请卫鞅客卿论法!景监:请卫鞅客卿论法。卫鞅:遵命。诸位大人,卫鞅冒昧。国君之所以下令求贤,是为光复穆公之业,收复被三晋夺占的西河之地,以一改中原六国小视秦国之局面,自强于天下。中原六国逞强,而秦邦卑弱,是因为兵不强,国不富,天下不治。天下为何不治?是因为官不官,民不民,为官者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搜刮民财;为民者懒于耕稼,怠于作战。而目前大秦所用之法,乃几百年前陋章陈规。法不更新,陈陈相因,国家何以有生气。假如国家废除旧规,倡导农战,为此制定农战之法。凡是努力开荒,多打粮食,或者奋勇作战,多杀敌人者,都可因此而建功得爵。有了爵级,奴隶可以升为庶人,庶人可以升为官吏,官吏也因此可以加官晋爵。而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官封。废除子孙世袭荫封,统一律条法令,有不从王令、乱上制者,罪死不赦!(顿)假如举国以此戮力而为之,行一年,十年强!行十年,百年强!行一百年,千岁王者旺!秦孝公:嗯,好,哈哈……(激动)列位,对卫鞅之法,但议无妨。列位,卫客卿制定的农战令,乃强国之本,此法很新,且颇具胆识。卫鞅:是。秦孝公:望列位认真研读此法,共议强秦之计。卫鞅:遵命。(卫客卿发简,众臣看简后议论纷纷。)公孙贾:老臣腐朽,只知日从东升,月从西降,性由天成,各得其所,这才分天地,成阴阳,存万物而立世界;这才树君上,辅群臣,统治万民而主政国家;这才国治理,立法度而分上下。试看天下诸侯各国,凡是以古法而治的,没有不太平的,要想易弦更张的,没有不出乱子的。单凭一人巧舌如簧地游说一番,就轻易改变一国之法度,那天下必乱。卫鞅:公孙大人的意思是要我们效古法、循旧礼啦。请问,自从盘古开天以来,经三皇五帝、夏禹殷商,我们该效哪一朝的古法?该循哪一代的旧礼呢?公孙贾:……卫鞅:太傅。公子虔:卫客卿。卫鞅:您博学多才,读尽了天下多少文章,您一定知道,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一代礼法是一成不变的?公子虔:是啊,商汤周武正是不拘古法而兴,殷纣夏桀乃是不改旧礼而亡。卫鞅:公孙大人,我们该走哪条路呢?祝欢:那依你所说,国君若不照你的意思实行变法,那国君就是殷纣夏桀了?秦孝公:嗯!卫鞅:如果国君是殷纣夏桀,怎会在此当庭论法?公孙贾:卫客卿能担保你的变法之举一定成功?卫鞅:呵,如果一件事连做都不去做,那么何以能得到成功呢?祝欢:我只知道卫客卿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可是李悝的变法在魏国都没有能够成功,难道他的学生,跑到秦国来变法就一定能成吗?卫鞅:魏国之所以变法未能成功,是因为在李悝去世之后,魏武侯未能坚持变法到底所致。请问太祝官,难道对此缘由你竟一无所知?甘龙:国君,古法旧礼,都是一朝朝、一代代传下来的,国君继位不久,便贸然行事,那好比行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啊!卫鞅:国君……众臣:国君……祝欢:国君……秦孝公:太祝官,讲!祝欢:国君,上天早有征兆,臣不敢妄言。(跪下)秦孝公:什么征兆?祝欢:君上登基那年,西天有怪星横空,起于上章,落于阏逢。……秦孝公:此作何解?祝欢:天意难违。公孙贾:天意难违。甘龙:天意难违。(跪下)卫鞅: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秦孝公:太傅!公子虔:国君乃是上天授命,国君之意就是天意!秦孝公:赵博士!赵良:明智者总有先见之明,而平庸之人总是人云亦云。臣以为,国君还须采纳明智者之言。众臣:国君。秦孝公:……我意已决,景监宣诏!(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开篇通过秦王之口介绍了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秦王变法的决心,指出变法势在必行,为引出商鞅和群臣的交锋做了铺垫。B.文本中公子虔的话语并不多,但仅有的几处台词真实地体现了其客观理性地对待变法、坚决拥护秦王的忠贞不二的态度。C.商鞅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祝欢便以李悝变法失败为由来质疑商鞅变法,结果遭到了商鞅的有力反驳。D.文本中赵良认为明智者有先见之明,平庸者则人云亦云,国君须采纳智者之言。秦孝公听从了他的意见,才决定推行变法。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中秦孝公将穆公在位时取得的政绩和如今大片国土落入魏国手中进行对比,通过反问表达对秦国地位低微的不满和想要变法的意图。B.文本中秦孝公在征求众人的意见时,无人肯表明意见,引起了秦王的不悦,暗示了群臣反对变法的态度,为商鞅的出场营造了紧张的气氛。C.人物台词简练有内涵。面对祝欢对星象的解析,商鞅感叹“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侧面衬托出变法推行的难度和他对变法成败的担心。D.文本详略分明,详写商鞅对变法的陈述和公孙贾反对的理由,从而营造了尖锐的矛盾冲突,突出重点人物的地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8.选文是如何塑造商鞅这一形象的?试简要分析。(4分)9.选文设置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析。并指出其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踰之河北,若坏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遗谋,备饬素修也。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节选自桓宽《盐铁论》①)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注】①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是一部政论文集,主要记载了以贤良文学为一方和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展开的辩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B.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C.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D.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这里指黄河,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中的“河”含义不同。B.举,意为攻占,与《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含义相同。C.合纵连横,六国联盟抗秦称合纵,秦与诸侯结交称连横,文中偏指合纵。D.有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桑弘羊大夫认为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贤能的人踏踏实实做事而不只说空话,他认为商鞅是这种贤能的人。B.文本一中贤良文学举苏秦和桀、纣、尧、舜的事例,意在说明尽管功劳大、名声久的先例很多,但名声流传是很困难的事。C.文本二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责难逐一辩驳,先立后破,指出在名实相符的前提下,司马光对他的指责没有依据。D.两则文本均展现了变法引起的争议。文本一就商鞅变法的利弊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文本二是因立场导致的政见不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14.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批评,贤良文学是从哪些角度批评商鞅变法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百年春梦”,既指梦境,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去悠悠”三字,蕴含着无限的惋惜之情。B.颔联写野草自然生长、鸣禽相乳相酬的情景,体现了自然界遵循着新陈代谢的规律,生生不息。C.“旧溪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含有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之意。D.从“眼看兴废使人愁”句可以看出,虽然除旧布新是自然规律,但作者仍为逝去的旧时代与旧事物感伤不已。16.有人评价本诗有“哀而不伤”之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3)《念奴娇·过洞庭》中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算写一篇文章,手机一响,就A地刷一刷信息,半天过去只写了几行字;想看会儿书,忽然想起阳台上的花还没浇,电费、煤气费也该缴了,忙活了几个小时,书还是没看几页。那些看似不怎么花时间,动动手指的小事,其实是消耗专注力的“黑洞”。①当我们总是难以专注,想要同时完成多件事,结果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收获甚微。②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精力过于分散,导致B,结果什么也没干好。而生活中,一个领域的高手,大多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十年如一日地磨炼技能,持续精进,才能达到领域内的顶尖水平。③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④终有一天,你也会C,成就更好的自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加点的“结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看他一貌堂堂,后来不是没结果的。(李渔《巧团圆·解纷》)B.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巴金《怀念萧珊》)C.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鲁迅《药》)D.我所剩的东西也有限,等我死了,做结果我的使用。(曹雪芹《红楼梦》)20.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有句话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3小题。金岳霖在纯粹论理的逻辑学著述中,征引《红楼梦》故事作为分析的例子,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真实”的小说,真实小说里有真理。真理有科学真理、逻辑真理、历史真理、生活真理等,而①。作者通过小说建构了一种可想象的或可经历的真实生活的一个社会关系系统,即“构成我们日常经历的总和的东西”。也就是说“真实小说”里的人的生活,②,即给读者真实的感受。金先生用《红楼梦》故事作为案例分析:你可以设想林黛玉嫁给他人而不是贾宝玉。严格说,你的设想并无矛盾。从纯粹的一致性看,林黛玉可以嫁给他人,③,她就不是林黛玉,而是另一个不同的人,并且对她的描述事实上是不恰当的。因为对林黛玉的描述被看作恰当的,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认识的林黛玉,在婚姻问题上是非贾宝玉不嫁的。这给予读者一个历史、情感、文化、环境、习惯、风俗的真实想象的生活世界,即换了林黛玉的生活世界,她就不是林黛玉。金先生说:“我个人认为真理可以分为了解世界的和改造世界的。”由此可知,像《红楼梦》这类含藏极为丰富的“真实小说”里的“真理”正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利器。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金岳霖从逻辑学的角度鉴赏《红楼梦》,成为逻辑论理之极佳的案例,令人耳目一新。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2分)例句:如果曲高和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23.有的文本把上面文段中加点词“含藏”改为“蕴含”,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在表意上的不同。(3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五一”,淄博烧烤火速出圈;2024年元旦,哈尔滨文旅异常火爆。两地政府因势利导、优化服务,整座城市温暖守信、真诚待客,充分展现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强大合力,让大家看到城市“暖实力”的巨大力量。有人认为,在我们国家迅速提升“硬实力”“软实力”的同时,当今更需要这种“暖实力”,因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泉州惠南中学2024年春季期中考试卷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A2.C3.D4.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1分),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1分),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1分),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1分)。5.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2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2分)③最后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2分)【解析】1.(3分)A.本选项属于对文本的理解,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解读、分析能力。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相关的关键词、关键句,但找不到选项中所说的具体完整的句子;因此需要借助对相关文本的理解,得出选项的说法。本选项信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一第1、2段,可以得出选项信息。选项正确。B.本选项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句间逻辑关系的判断,考查对文意的解读能力,选项一般不对原文直接引用。“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的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是沿革地理的基本功,属于强加因果。“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的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属于曲解文意。选项错误。C.本选项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分析,碰到“说法太绝对”的词语要高度关注,特别关注原文关键词与选项关键词区别与联系。“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的说法太绝对,原文说的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因此“最能彰显”于文无据。选项错误。D.本选项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选项的某种结论看似有道理,但从原文中无法得出。“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这一说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同时,该句话也属于常识错误(种属混乱),地理环境应该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选项错误。故选A。2. (3分)A.该选项考查学生依据相关文本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原文“《汉书·地理志》……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可以推断。选项正确。B.该选项考查学生根据文本相关信息推断得出新的结论的能力。由原文“《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可以推断。选项正确。C.该选项考查学生根据文本相关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需要学生全面理解某个结果的多种原因,不可偏颇一方面。由文本“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知,在国际领先的原因有5个,并没有说哪个最主要,选项中以偏概全,推断无据。选项错误。D.该选项考查学生根据文本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由“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推断。选项正确。故选C3.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属于沿革地理中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选项正确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属于沿革地理中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选项正确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属于沿革地理中水道变迁(与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属于一类),选项正确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该选项一方面属于地貌范畴;另一方面,“演变”更多的涉及原因规律等。属于历史地理学范畴。不属于沿革地理。。选项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相关信息、给事物下定义的能力。(4分)下定义的常规格式是“种概念=本质特征+属概念”。解答时应当先从原文中筛选出体现历史地理学的相关信息,然后再按照下定义的格式进行概括归纳。第一,要从原文中筛选历史地理学的相关信息:材料一第5段中指出就研究内容而言,历史地理学“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属于“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从材料二“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可知,“地理现象”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材料二中相关的信息还有“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第二,将以上信息进一步整合,保留体现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特征的信息。第三,按照下定义的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其中种概念为“历史地理学”,属概念为“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其余重要特征分点概括出即可。也可以把定义整合成一个长单句:把“历史地理学是……学科”作为主干句,然后将其他关键信息调整为修饰的定语添加到主干句中,要注意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5.该题目主要考查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划分段落层次,重点关注观点句。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第五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第六段,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的研究成果。之后,概括衔接形成通顺句子,形成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3分)7.C(3分)8.(4分)①正面描写。通过对变法的陈述,可以看出商鞅具有非凡的治国本领,洞悉强国之道。通过和大臣的辩驳可以看出,商鞅不拘旧礼,不信天意,勇于坚持自我。(1分)②侧面描写。从赵良和秦王对待商鞅和变法的态度,表现了商鞅的见识超群。(1分)③对比衬托。大臣们的言论和商鞅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大臣们顽固保守,害怕变革,商鞅则力主变法,心无所畏。(1分)④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商鞅的人物形象。(1分)9.(6分)(1)矛盾冲突:①商鞅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商鞅主张变法,而众臣保守抗拒;②秦孝公和大臣之间的矛盾:秦孝公决意推行变法,而有些大臣竭力劝阻;③顺天意和主人事之间的矛盾:群臣以“天意难违”为由,阻挠变法,而商鞅、公孙虔、赵良和秦孝公力主人事。(3分)(2)作用:这些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推行变法面临的困难,从而突出商鞅非凡的才能和勇气。(3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秦孝公听从了他的意见,才决定推行变法”错误。秦孝公在问群臣时说:“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这句话已经表明他早已决定推行变法。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侧面衬托”错误,应为正面描写。另外,“他对变法成败的担心”也不对,商鞅的话“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表现了他对祝欢说法的不认同,是暗讽。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塑造方法的理解能力。①正面描写。通过对变法的陈述,可以看出商鞅具有非凡的治国本领,洞悉强国之道。通过和大臣的辩驳可以看出,商鞅不拘旧礼,不信天意,勇于坚持自我。②侧面描写。从赵良和秦王对待商鞅和变法的态度,表现了商鞅的见识超群。③对比衬托。大臣们的言论和商鞅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大臣们顽固保守,害怕变革,商鞅则力主变法,心无所畏。④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商鞅的人物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概括戏剧矛盾冲突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出文中有几组矛盾冲突。第一组矛盾,商鞅和大臣之间的矛盾:结合商鞅坚持变法“法不更新,陈陈相因,国家何以有生气。假如国家废除旧规,倡导农战,为此制定农战之法”,大臣反对变法“试看天下诸侯各国,凡是以古法而治的,没有不太平的,要想易弦更张的,没有不出乱子的”“我只知道卫客卿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可是李悝的变法在魏国都没有能够成功,难道他的学生,跑到秦国来变法就一定能成吗?”等,可概括出矛盾冲突为“商鞅主张变法,而众臣保守抗拒”;第二组矛盾,秦孝公和大臣之间的矛盾:结合“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列位,对卫鞅之法,但议无妨。列位,卫客卿制定的农战令,乃强国之本,此法很新,且颇具胆识”“我意已决,景监宣诏!”,可看出秦孝公决意推行变法;而大臣们“国君,古法旧礼,都是一朝朝、一代代传下来的,国君继位不久,便贸然行事,那好比行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等,可看出大臣竭力劝阻。由此概括出矛盾冲突为“秦孝公决意推行变法,而有些大臣竭力劝阻”;第三组矛盾,顺天意和主人事之间的矛盾:结合祝欢等人说的“君上登基那年,西天有怪星横空,起于上章,落于阏逢”“天意难违”可看出群臣以“天意难违”阻拦变法;而商鞅讽刺祝欢说“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公孙虔说“国君乃是上天授命,国君之意就是天意”,赵良说“明智者总有先见之明,而平庸之人总是人云亦云。臣以为,国君还须采纳明智者之言”,最后秦孝公下决心“我意已决”,可见群臣以“天意难违”为由,阻挠变法,而商鞅、和秦孝公力主人事。最后看这样写的作用:从情节上看,正是这些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和主题上看,这么多矛盾冲突都是因变法而起,说明推行变法面临重重困难,从而突出商鞅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D(3分)11.B(3分)12.B(3分)13.(8分)(1)昔日商鞅作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了政令和教化,奸伪没有地方被容纳。(2)替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辩的小人,不算是拒绝别人的意见。14.(3分)①刑罚本已严酷,又滥增刑罚和罪名。②赋税繁重,禁止开发资源。③重利、轻义、尚武。【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子做官时必须依靠道德,辞官后也不失掉礼义,才能很高但不骄傲,有功劳也不自夸。“进必以道”“退不失义”,句式对称,句意相关,断开;“高而勿矜”“劳而不伐”,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国破山河在”中的“河”泛指大和,代指江山、国土。句意:把国土扩大到黄河以西,百姓也不觉得劳苦;/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B.“含义相同”错误,文中“举而有利,动而有功”中的“举”是“动”的意思。句意:所以一举就能收到利益,一动就能得到成功;/杀人好像唯恐杀不完。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意在说明尽管功劳大、名声久的先例很多,但名声流传是很困难的事”错误,原文为“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意思是举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做坏事的人得不到尊重,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也不是随便流传的。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相”,作宰相;“饬”,整顿;“无所容”,没有地方被容纳。(2)“不为”,不是;“辟”,驳斥;“难壬人”,排斥巧辩的小人。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可概括出,刑罚本已严酷,又滥增刑罚和罪名。结合“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可概括出,赋税繁重,禁止开发资源。结合“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可概括出,重利、轻义、尚武。参考译文:文本一:桑弘羊大夫说:“昔日商鞅作秦国宰相的时候,对内制定了法令制度,严明了刑罚,整顿了政令和教化,奸伪没有地方被容纳。对外采取了许多增加国家收入的措施,向开发山川湖泽的事业征税,因而国富民强,农具和兵器完备,物资储备充足有余。因此去征服敌人,攻打敌国,夺取土地,开疆拓土,不必向百姓征收赋税而军队的给养就很充足。由于财物用不完而百姓不知道(困难),把国土扩大到黄河以西,百姓也不觉得劳苦。说起来不难,做起来才难。所以,有才能的人是踏踏实实地建立功勋,而不是只说空话。昔日商君(商鞅)懂得开疆拓土的策略,凭借当时秦孝公给他的权力,为秦国增长财利,成就伟业,因此才能一打仗就胜利,一进攻就占领,并吞邻国,消灭远国,战胜燕、赵,打败齐、楚,使各国诸侯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归顺西面的秦国。后来蒙恬以摧枯拉朽之势征讨匈奴,开拓了千里土地,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继承了商鞅遗留下来的谋略,平时加以整顿,有所准备的结果。所以一举就能收到利益,一动就能得到成功。”贤良文学说:“善于凿井的人建成圆形的井壁而不会动摇,善于打地基的人建成高楼而不会倒塌。伊尹用尧舜的治国之道作为商朝治国的基础,因此子孙继承王位,经过一百代没有断绝。商鞅用严酷的法律作为秦国统治的基础,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刑罚已经很严峻了,商鞅又制定了连坐法,定了“诽谤”罪,增加了肉刑,弄得老百姓胆战心惊,手脚不知所措。征收的赋税已经很繁重了,还要禁止人民开发山林湖泊的资源,把巨额利润收归国有,使得人民没有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财利而轻视礼义,提倡武力而奖励军功,这并不是不能扩充领土,增加地盘,但这就好像人得了水肿病一样,喝水越多病就越重。君子做官时必须依靠道德,辞官后也不失掉礼义,才能很高但不骄傲,有功劳也不自夸,地位尊贵而举止谦逊,功劳大但通情达理,所以世人就不会憎恶他的才能,不会嫉妒他的功业。现在商鞅抛弃仁义而玩弄权术,废除仁德而依靠暴力,提倡严刑峻法,以暴虐为习惯,用欺骗老朋友的手段立功,以对宫室贵族施加刑罚建立威势,虽然他以此建立功劳,获得封地,但这就像吃了有毒的肉一样,吃得越饱就越是遭殃。苏秦合纵,统理六国,功业不能说不大。桀、纣和尧、舜的名声同时流传到现在,不算不长远。然而干坏事的人永远不会被尊重。所以,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好名声也不是随便流传的。”文本二: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3分)16.(6分)①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体现了“哀”: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寓有政治上的悲慨;“欲把一杯无侣伴”,道出了自己无志同道合者的愁闷;“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接抒发新法被废的愁闷之情;(2分)②但作者的哀愁并不过度,而是有节制的,体现了“不伤”:(2分)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自然和人事景象,说明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新事物必定会取代旧事物,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作者从中汲取了力量,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愁绪。(2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作者仍为逝去的旧时代与旧事物而感伤不已”表述不当。作者感伤的是新法被旧法取代。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先看“哀”。诗的开头“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王安石的内心十分痛苦。“欲把一杯无伴侣”,想要痛饮一杯只憾无人对饮,表现了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兴废使人愁”,直接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抒发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再看“不伤”。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四句由春梦生出感想,景理结合,既表现了诗人的冷静,又表现出诗人善于在逆境中开拓自己的心胸。抒发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感慨与顿悟。可见诗人明白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新事物必定会取代旧事物,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作者从中汲取了力量,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愁绪。(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2)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18.(3分A.不由自主(或“情不自禁”)B.顾此失彼C.脱颖而出(或“出类拔萃”)19.B(3分)20.C(3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描述了手机一响,就无法控制自己去刷信息的情景,所以可填“不由自主”或“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B处,描述了当我们试图同时完成多件事时,由于精力过于分散,导致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最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可填“顾此失彼”。顾此失彼: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C处,描述的是通过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最终能够在某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所以可填“脱颖而出”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指成就、成果。B.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与选文中加点的“结果”意思和用法相同。C.指杀死。D.指料理丧葬事项。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与其分散精力去做很多事情,不如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与③处的内容是高度一致的,两者都在强调专注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文中首先描述了人们常常因为难以专注而分散精力,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却收获甚微(即①处)。接着,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指出一个领域的高手通常是那些非常专注并持续磨炼技能的人(即②处)。在这之后,提到要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以做好每件事(即③处)。此时,引入这句话,直接支持了专注于一个领域并深入钻研的观点,强调与其在多个方面浅尝辄止,不如在一个方面深入钻研,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最后,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示通过打磨专注力,我们也能成为高手(即④处)。因此,放在③处最恰当。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21.(6分)①“真实小说”里的“真理”属于生活真理②符合日常的生活经验(或:不违反人类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③但从小说的真实性/真理性来说(或:但是从某些有意义的方面来说)22.(2分)如果流行的就是好的,那么流行性感冒就是受欢迎的疾病了。22.(3分)“蕴含”是包含在内的意思,指一个词或文本包含了的内容;而“含藏”突出“藏”字,指文本中不易察觉的需要仔细分析才能发现和领悟的。“含藏”比“蕴含”更能凸显《红楼梦》中有许多待我们发现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真理”。【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真实小说里有真理”,然后介绍了“真理”包括哪些,此处应说“真实小说”里的“真理”属于上面列举的哪种;根据“小说建构了一种可想象的或可经历的真实生活的一个社会关系系统”可知小说是反映生活的,可推知应是“生活真理”,可填:“真实小说”里的“真理”属于生活真理;②小说中的“生活”来源于现实,并且后文说“给读者真实的感受”,表明这些生活虽然是虚构的,但符合真实生活的场景和经验,可填:符合日常的生活经验(或:不违反人类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③前面说林黛玉“可以嫁给他人”,后面说“她就不是林黛玉,而是另一个不同的人,并且对她的描述事实上是不恰当的”,可见两者形成转折,可用“但”衔接;同时为何说林黛玉就不是她了?是因为这样写不符合小说的真实性,或者不合真理性,可填:但从小说的真实性/真理性来说(或:但是从某些有意义的方面来说)。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逻辑关系仿写句子的能力。归谬逻辑,是一种证明定理或命题的逻辑方法。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假设与定理或命题中的结论相反的情况,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进行推导,最终得出与已知条件或基本事实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原来的假设被否定,从而肯定了原定理或命题的正确性。分析例句,先假设“曲高和寡”说法正确,然后由此推出“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这个结论明显不符合我们已知的事实,从而否定了“曲高和寡”的说法。仿写时要符合归谬法的逻辑,并且表述格式与例句一致即可。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义与语境的关系的能力。“蕴含”是包含在内的意思,指一个词或文本包含了的内容;而“含藏”意思是包含、蕴藏,突出“藏”字,指文本中不易察觉的需要仔细分析才能发现和领悟的。根据语境“像《红楼梦》这类含藏极为丰富的‘真实小说’里的‘真理’正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利器”,“含藏”指的是《红楼梦》包含的内容丰富并且不易被发觉,需要我们去发掘里面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