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考

析年份、卷别题干表述题型2023·新课标Ⅱ卷文中画框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主观题(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2022·新高考I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主观题(修辞的表达效果)2022·新高考Ⅱ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主观题(修辞的辨认和表达效果)年份、卷别题干表述题型2021·新高考I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主观题(修辞的表达效果)2020·新高考I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主观题(修辞的特点)2020·新高考Ⅱ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主观题(修辞的特点)备

略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明辨易混修辞格。虽说单独考查修辞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辞格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比较而言,修辞格中的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对比和映衬等手法容易混淆,平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2.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比如有的使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有的使表达更充实丰富等。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鉴赏文学作品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有助于鉴赏和表达。3、形成整体阅读观念。某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主题紧密相连的,修辞句往往是上下文意的延伸或者含蓄表达,解读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必须结合上下文文意。4、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既考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正确,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考

读考点1辨别并赏析修辞手法修辞即修饰文辞,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有两个层面:一是辨别、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二是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备考时,我们不仅要牢固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一般作用等知识(详见本专题“知识清单”),还要能在具体语境中迁移运用。常见的十二种修辞手法1.比喻(1)定义: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关系的标志)三部分组成。(3)构成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③本体和喻体的感情色彩要一致。(4)种类:①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荷色的蝉翼一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②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语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③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5)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1)定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2)形式:事物“人化”,人“物化”,甲物“乙物化”。(3)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例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4)作用:①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②使人或事物更加生动形象;③表意丰富,有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④增强语言的亲切感。3.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2)种类:种类例句特征代本体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材料代本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具体代抽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能突出地代表本体,让人一看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②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代表反面人物时,宜用令人厌恶的事物。(4)作用: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②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夸张(1)定义:(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种类释义例句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与先出现的事同时出现的。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3)作用:①突出事物的本质;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创造意境,以引起联想;④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5.对偶(1)定义: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2)种类:种类释义例句按内容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表示相反关系或对立关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按形式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符合对仗要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形式要求相对宽松。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3)运用对偶应注意的问题:切忌脱离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4)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一种整齐均匀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6.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强化感情的修辞手法叫排比。(2)种类:①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②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组成排比。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3)作用:①用于叙事,内容集中,重点突出;②用于议论,论述透彻,条分缕析;③用于抒情,气势磅礴,节奏鲜明。7.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②间隔反复。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作用:①强化感情;②增强气势。8.设问(1)定义: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一种修辞手法。(2)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波澜;③有时出现在篇首或段首,起到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9.反问(1)定义: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有时也用叹号。(2)种类: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你也可以说它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10.反语(1)定义:反语即“说反话”,故意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2)种类:①讽刺反语:以揭露、批判、讽刺、嘲弄为目的,表达贬义的反语。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②风趣反语:为了达到风趣的效果而说的反语,字面上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表达的是褒义或因情深难言,或因避嫌忌说,并不包含讽刺、嘲弄之意。例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3)作用:①可以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②可以鲜明地表现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③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11.双关(1)定义:双关是利用词的多义性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性,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例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又暗指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②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谐音,表面上是晴天的“睛”,内含感情的“情”)(3)作用:①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②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12.通感(1)定义: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作用:①能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表达效果;②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③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一、区分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易混修辞区别示例比拟与比喻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②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③判断比喻重点看名词,判断比拟重点看动词和形容词。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它在岁月里奔腾,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东西长安街成了喧嚣的黄河”是暗喻,“长安街”和“黄河”分别是本体和喻体。“它在岁月里奔腾”是拟物,把长安街当成了动物。“它又温情脉脉地展露欢颜”是拟人,“温情脉脉”“展露欢颜”是人的情态)一、区分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易混修辞区别示例借喻与借代①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②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以“雪”比喻“浪花”。②以传说中的酒圣“杜康”代指“酒”)一、区分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易混修辞区别示例排比与对偶①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②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相似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句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③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相同字词反复出现的现象。①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①为排比,四句均用“鱼”字提挚。②为对偶中的宽对)一、区分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易混修辞区别示例设问与反问①形式上:设问是先问再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但问题的答案却在句子之中。②作用上: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明确表达某种观点或思想感情。各位同学还不能准确区分“设问”和“反问”吗?应该不会吧!难道老师讲得还不够细致吗?(第一个问句后面有回答“应该不会吧!”,是设问。第二个问句用“难道”和“不”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是反问)一、区分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易混修辞区别示例反复与排比①侧重不同:反复强调语气,加强情感;排比使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增强文章气势。②写法不同:反复是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③数量不同:反复是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出现两次即可;排比则要求词语或句子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有时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也可以交织在一起。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②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③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①两个“知否”为连续反复。②为排比。③从整体结构看,四个句子构成排比,其中四个“它”是间隔反复)二、赏析修辞手法题“两关键”——解构成、析效果解构成

依其结构,分析构成

比喻把……比作……,本体是……喻体是……,两者都……有较强的相似性比拟把……人格化,将……(物)当作人来写;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借代用……代指……,借体是……本体是……夸张……(词)词义扩大/缩小/超前对偶上句……(词)对下……(词),两词均为……(词性),意思相反/相似/相关排比连续使用……(结构特点)的词语/句子,构成排比反复……(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二、赏析修辞手法题“两关键”——解构成、析效果析效果熟记作用,分析效果①指出该句的艺术效果(生动、形象、传神、新颖、别致,增强感染力、增强气势,等等)②指出该词、句、段写了什么内容或所写内容的特点③指出这样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考点2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句子的表达效果与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句式、语体、词语、语序等有密切关系。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题是一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题目,其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技巧,重视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与生动。近几年,高考对这一考点进行考查时,所选情境材料均为文学性文段,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二是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段,即分析取得某种语意效果的手段。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角度”无论是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还是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段,都可以从以下七个角度来思考:1.句式句式按语序分有常式句、变式句,按形式分有长句、短句和整句、散句,按陈述对象分有主动句、被动句,等等。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角度”2.修辞手法语句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我们要特别关注句子在修辞上的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不同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作用。3.用词特点每一类词语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还可以从分析用词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入手。重点关注以下词语: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⑤名词罗列,如连用二字、四字词语,概括力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角度”4.表达方式这类试题的材料多为文学性语段,多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若赏析的句子为记叙性句子,则可以从叙述的人称、叙述的顺序、叙述的视角等角度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若赏析的句子为描写性句子,则可以从描写方法(白描、工笔等)、描写角度(观察视角的高低、俯仰、远近,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写顺序等角度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若赏析的句子为抒情性句子,则可以从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角度入手来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角度”5.语体色彩口语和书面语各有特色,各有其表达效果。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活用,即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在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时,要注意改句的语体色彩与原文段是否一致;在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段时,要关注句子是否运用了某种特殊的语体及这种语体带来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角度”6.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有很多,或形象生动,或简练传神,或深沉含蓄,或热情洋溢。在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时,要考虑改句的语言风格与原文段的语言风格是否协调;在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段时,要注意句子的语言风格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七角度”7.事理逻辑语句表达效果的好坏也在于表述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遵循一定顺序,如因果、轻重、先后表里等等。如原句“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就比改句“他有一身用不完、压不住、早练成的劲”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有逻辑。典

题1.[2024届·湖南·模拟考试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屈原不仅缺少孔墨孟荀等人的达观,也缺少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当屈原二十岁行冠礼作《橘领》时,他是何等儒雅高贵,而孔墨孟荀等人年轻时都曾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辛酸,为实现理想抱负,委曲求全地过活。

而屈原,他那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他无法面对失败。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节选自鲍鹏山《端午说屈原》,有删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屈原面对失败的种种情状,富有感染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答案: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不能”的相似句子(或“他呼喊,他叫屈……”四句),写尽屈原的不屈与决绝,气势十足;②善于运用长短相结合的句式。两组短句,写屈原的不屈从与抗争,简洁明快又掷地有声;长短句结合,委婉细腻又饱含深情,富有变化性又节奏感强烈,声气豪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四个“不能”的相似句子或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四句),写尽屈原在失败面前的不屈与决绝,排比富有气势,很有感染力;②善于运用长短相结合的句式。“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这两组短句,写屈原的不屈从与抗争,短句的一般特点是简洁明快,这里采用短句表达更掷地有声;加上一些长句“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长句的特点是富有抒情性,这样长句委婉细腻又饱含深情,短句节奏感强烈,声气豪迈,长短结合使表达富有变化。2.[2024届·湖南益阳·模拟考试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一有点时间就偷着看“闲书”。父亲很是反对,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无法自控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像一只喝水的鹅把脖子伸得很长在远处看”,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原文使用短句,与上下文的语体风格一致,文风更和谐;原文使用“远远地”“长长”叠词,富有画面感,更加生动而富有情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原文为三个短句,语言显得简洁流畅,读起来一气呵成,与“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看着看着就无法自控地靠了前”灵活的口语语体风格一致,文风更和谐;原文“远远地”“长长”运用叠词,语言节奏感强,富有画面感,更加生动而富有情趣,“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强调离哥哥远,为了看两眼书,脖子伸得很长,形象描绘了我离得远时偷看哥哥的书的画面。3.[2024届·浙江·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快速射电暴,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宇宙中的“闪光灯”。它虽然仅持续几毫秒,却可以有巨大的能量,把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的发电量,以无线电波的方式释放掉。而要“看到”神奇的快速射电暴现象,就需要借助“中国天眼”。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相似是构成比喻的基础,请简要分析这个比喻的相似性及表达效果。答案:相似性:快速射电暴与“闪光灯”的相似处有二:一是快,二是亮。表达效果:快速射电暴是遥远的陌生的,而闪光灯则是大家熟悉的,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能让读者快速对射电暴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生动鲜明地写出快速射电暴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解析:相似性:快速射电暴与“闪光灯”的相似处有二:结合“它虽然仅持续几毫秒,却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把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的发电量,以无线电波释放掉”可知,快速射电暴非常的快;“闪光灯”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非常的亮。所以二者的相似处,一是快,二是亮。表达效果:结合“而要‘看到’神奇的快速射电暴现象,就需要借助‘中国天眼’”可知,快速射电暴是遥远的陌生的,我们看到它需要借助“中国天眼”,而闪光灯则是大家熟悉的,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能让读者快速对射电暴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大家都知道“闪光灯”又快又亮,所以生动鲜明地写出快速射电暴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4.[2024届·甘肃·模拟考试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行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黄河西岸,穿过几片河边湿地,越过一道灌溉古渠,柳荫鸟鸣间,便看到雪白色流线外形的银川当代美术馆,矗立湖畔。走进美术馆,大厅挑高数米的墙壁上,一个硕大的“几”字形舒展蜿蜒;发轫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从源头走出,流经西北,奔过晋陕大峡谷的重岩叠嶂,最终流润华北平原,直至东去入海。“水之回响—-2023中国银川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展”上的一幅《黄河诗意图》,把描绘黄河的诗词标注其上,吸引了不少观众。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经过西北,奔过晋陕大峡谷,流过华北平原,最终入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原句中“流经”照应“黄河从源头走出”,表明了黄河水从源头开始,流转在西北;改为“经过”,表意一般,且与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