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八篇_第1页
《出师表》教案八篇_第2页
《出师表》教案八篇_第3页
《出师表》教案八篇_第4页
《出师表》教案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

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

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

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一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

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

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

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

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

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

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

后无后顾之忧。

二、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

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

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

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

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

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

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

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

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

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

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

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

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

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

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

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

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

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

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

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⑷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

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出师表》教案「篇二」

出师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

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

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

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

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

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

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

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

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

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

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

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

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

“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

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

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

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

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

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

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

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

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

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

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

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

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

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

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

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敢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

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案「篇三」

教学要点:

一、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

鉴意义。

二、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四、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五、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三、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

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

《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

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

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

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

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

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

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

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

有:

(1)与吴国通好;

(2)加强内政建设;

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ciihongfeizhipibiquegouwei

殂弘菲陟否裨阙苟猥

sunurangjiuzouyizltui

《出师表》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一一《滚滚长

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

词。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

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

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就像被罗贯

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

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

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

(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ii)菲(fei)薄裨补(bi)遗(w©i)陛下

t(yl)攸(Y6U)阕(qu©)陟(zhi)罚

臧(zang)否(pi)行(hang)阵猥(wei)自

夙(su)夜号(nu)钝t取(zou)攘(rang)除

斟酌(zhenzhuo)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

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

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

钟后播放幻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

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

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

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一一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对比

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一一要广开言路。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二一一九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三条建议是什么?为

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诵播放一遍)

《出师表》教案「篇五」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

声情并茂,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

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

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

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

得到提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

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

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

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

文体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

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

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

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

级上教案)》o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

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

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

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

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

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

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

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教学构思

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出师表》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

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生字词的意思,顺畅地翻译全文。(重点难点)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

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点)

课前准备

(教具、预习作业等)

1.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2.运用工具书,顺畅地朗读全文。

3.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

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

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

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指导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

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菲薄陟罚臧否裨补阙漏

攸t倾颓猥弩钝攘除咎

咨娥陛下长史先帝遗德以遗陛下

性行淑均行阵和睦

2.简介“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四.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

2.投影强调下列字词:

疲弊恢弘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作奸犯科内外异法

3.齐读第一节,回答:

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4.齐读第二节,回答: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5.总结:这两节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先提出正面建议,再从反面论述。

五.指导背诵:

六.老师总结:

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七.作业巩固:

出事表(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研读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复习上课:

1.解释下列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盖追先帝之殊遇

(3)不宜妄自菲薄

(4)引喻失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分析3-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优劣得所叹息痛恨所以兴隆

2.3-4节内容分析:

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

述说文臣的安排一一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

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一一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3.第5段

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4.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三.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

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

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

“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

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

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兴复汉室的目的。

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原因(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四.拓展练习:

你认为在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项建议中,哪一点最重要?说明理由,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文字。

《出师表》(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研读课文6-9节,总结全文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复习上课:

1.1-5节词句翻译。

2.试背第5节。

二.研读6-9节

1.学生对照注释疏通后质疑。

2.重点强调字词:

躬耕苟全卑鄙三顾感激有一年

不效深入不毛弩钝奸凶以彰其咎

咨敢临表涕零不胜受恩感激

3.重点句子翻译: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分析第6节: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

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

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5.分析第7节:

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

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6.分析第8节:

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

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7.齐读第9节: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三.总结全文

1.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2.表达方式特点:

文章第一部分(1-5)主要是议论,第二部分(6-7)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

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部分是晓

之以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部分(8-9)是表决

心,直抒热切殷切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

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

习的。

3.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

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

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

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

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

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

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

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出师表》教案「篇七」

【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资源优势,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

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网络课教案。

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读、讲、议、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

文章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学习的能力,对在网络教室里的学习很感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利

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

亮生平、三顾茅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

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

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学生点击以下网址查阅:

二、一读课文,触摸文本

1、点击下列网站,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①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忠谏菲薄

陟臧否以遗陛下裨补

猥自夙庶竭鸳钝

咎咨眼

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学生自主完成,不会的可以点击以下网站(在线新华词典)查阅: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如有疑难可以点击以下网址:

三、细读课文,解读文本

1、(1)朗读课文1—5自然段,让学生阅读《出师表赏析》一文。

⑵、讨论: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

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②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

的?为什么?

③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学生如答不出,可登陆下述网页,进行了解:齐读课文6-7自然段,讨论交流

疑难,思考:

①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是逸枝衍菖,对此你怎么

看?

②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③作者认为,可

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出师〃的战略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如有疑难,可以查阅以下网站:

四、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

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可以查阅《浅谈出师表的艺术特色》一文的网

站:

五、链接生活,直面忠诚

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组织学生辩

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辩论时学生可查阅相关网站:

六、教师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

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

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

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

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

小作文。可观看《易中天评说诸葛亮》的视频:

《出师表》教案「篇八」

WEIDABANG

学习目标:

一理解本文的要领——亲贤远佞,以求修明政治,光复汉室。

二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议论、叙事中显出真挚的感情。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却)中道(中途,半路)崩殂(C11古代帝王死叫

崩或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困苦努乏疲指人疲累;弊指衰败。这里指益州

物力不足),此诚(的确)危急存亡之秋(指紧要的时亥||)也。然(但是)侍(shi)

卫之臣,不懈于(在)内;忠志之士,忘身(自身,自己)于外者(表语中停

顿):盖(虚词,用在诉述的开头,表示原因)追(忆念)先帝之殊遇(特别的待

遇,多指恩宠、信任)欲报(报答)之于(代先帝的殊遇)陛下也。诚(确实)宜

(应该)开张(开扩)圣听(皇帝的听闻),以光(光大)先帝遗德(遗留下的美

德),恢弘(发扬)志士之气(指昂扬的精神状态);不宜(当)妄自菲薄(毫无

根据地轻视自己),引(引证)喻(比喻)失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以(以

致)塞(S占堵,阻隔)忠谏(忠诚的劝谏)之路也。

分析形势,暗示不奋发图强则难与魏吴久持;再提出在不利形势下应利用有利

条件一一文武官员追念刘备恩情,要把它报答给刘禅。建议开张圣听,用“宜”与

“不宜”作为告诫。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

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宫中府中,俱为(是)一体;陟(zhi陟,提升)罚臧(善)否(zdingpi恶),不

宜异同(差异,异同,偏义复词,只取“异”义):若有作奸(邪恶不正)犯科

(做坏事触犯科条),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论(评判)其

刑(处罚)赏,以(用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公正明察)之理(治

理);不宜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内(宫廷)外(泛指行政机构,包括

府中军中边疆等)异法也。

第二段:建议应当赏罚分明,内外一体。“内”“外”承上文,指宫中、府中

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第二句讲幸赖

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讲形势严

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

有利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说明修明

政治尚具备有利件。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

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效命这个好条件。

提出建议:“开张圣听”。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恢弘志

士之气”

对陛下进行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

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提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的劝诫。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提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的劝诫。

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举荐这些人的原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亲贤的

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志趣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卑鄙”的意思是低微而鄙俗。

“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概括了

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夙夜忧叹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明伐魏时机成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

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第一句照应上段“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开

张圣听”。

总提期望与要求。

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第二句讲幸赖

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讲形势严

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

有利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说明修明

政治尚具备有利件。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

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效命这个好条件。

提出建议:“开张圣听”。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恢弘志

士之气”

对陛下进行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

侍中、侍郎郭攸(you)之、费纬(yi)、董允等,此皆良实(诚实,老实),志

(志向)虑(心思)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选拔)拔(选择)以遗(wE交

付,给予)陛下:愚(自称的谦词)以(认为)为(是)宫中之事,事无(不论)

大小,悉(全,者E)以咨(征询,商量)之,然后施行,必(一定)能裨(bi增

添)、补(补益)阙(que同“缺”,欠缺,不足)漏,有所广(扩大)益(益

处)。

将军向宠,性行(xing品性行为)淑(shtl善良)均(公平,公正),晓畅

(明了通达,精通)军事,试用之于(在)昔日,先帝称(称赞)之日能,是以众

议举(推荐)宠为(作,担任)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

咨之,必能使行(hdng军队行列)阵和睦,优劣得所(处所)也。

三、四段:是第二段的分说,推荐文臣、武将们,根据他们的特点说明他们的

作用。

亲(接近)贤臣,远(疏远,离去)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昌

盛)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危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

此事,未尝(未曾)不叹息痛(怨)恨(遗憾)于桓(hudn)、灵也!侍中、尚

书、长史、参军,此悉(全)贞(正直忠诚)亮(忠直)死节(守节义而死)之臣

也,愿(希望)陛下亲之、信(信任)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以日来计算

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也。

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

直贤能、忠贞不渝的巨子。

第五段:从荐贤两段,用历史的经验教训归结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希望刘禅能

做到,以兴复汉室。

小结:前半部分从形势分析开始,到具体建议,在出师前作周密安排,以求出

师无后顾之忧。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第二条建议“赏罚分明”,也都与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