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功能_第1页
第二章 教育功能_第2页
第二章 教育功能_第3页
第二章 教育功能_第4页
第二章 教育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教育功能

目录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哲学视野社会学视野综合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作用对象个体功能社会功能作用方向负向功能正向功能作用呈现形式隐性功能显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二)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默顿(R.K.Merton,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

正向功能(enfunction)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负向功能(dysfunction)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三)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和隐性也是默顿分析功能的一个维度。

显性功能(manifestfunction)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或者说结果是事前所期待或希望出现的。

隐性功能(latentfunction)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察觉到。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按照默顿这一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把性质(方向)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2.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分析维度主观意向显性隐性客观意向正向AB负向DC

日本学者柴野昌山把默顿的上述两个维度引入教育功能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见右图)。

在这一框架中,教育功能被分为四类: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隐性功能D—负向显性功能1.把性质(方向)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2.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诉事实说明()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分析维度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客观结果正向AB负向DC2.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把教育功能分析的内容和性质结合起来,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教育功能进行分析(见右图)。A—教育对人的正向功能B—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C—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D—教育对人的负向功能这四类功能中既有显性功能的呈现,也有隐性功能的揭示。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现代教育的本质:回归到人自身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历史争论:古希腊时期:认为人的本原是水、是火、是空气、原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的本原是理念和灵魂文艺复兴时期: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我国关于人性的观点主要有“性善说”、“性恶说”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案例:那还是在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她们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1、自然属性:自然的生命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外表也是特殊的人类的外表)2、精神属性:人有意识;人有文化;人有能动性和自由,精神生命是人的根本特性(人扬弃了动物的自在本能,成为自为存在,能动的改造世界)3、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处于社会关系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绝对的精神生命自由就是每个人的不自由)

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命之三维,其中每一维都是全息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人的本质第一,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的统一

(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表现出精神性和社会性)第二,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从过去和历史中走来,生活在未来)第三,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生命有限,追求无限,意识使人超越有限,走向无限)第四,社会性与个性的统一

(人创造了社会,社会约束着人的行为,社会性是适应,个性是超越)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系统的基础性地位显性正向功能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体现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其他功能派生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其身体和心理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身体:指人的自然有机体的构成。心理:指人的心理构成。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家庭职业组织社区大众传媒同伴群体学校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的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简单顺从和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无论是促进个体个性化还是个体社会化,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必须以二者的统一为基点。一方面,个性化必须建立在社会化的基础上,缺乏社会化的个性只能是原始的自然性,表现出来的只是个人的“任性”和“怪癖”,而不是健全良好的个性。另一方面,也只有以丰富的个性为基础的社会化,才是民主社会的社会化,才是健全意义上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决定了教育必须在促进二者统一的基础上,平衡二者的关系。注意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历次工业革命后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变化第一次工业(蒸汽机)革命要求劳动者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第二次工业(电气化)革命要求劳动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第三次工业(电子)革命要求劳动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并受过职业化训练;现代的信息革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受过专门的高等教育训练,而且教育的层次还在不断提高。资料(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着眼于社会生产和职业生活对职业人的专门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案例:宁夏一家企业耗巨资从国外进口一套机器设备,本指望借此抓住发展机会,却不曾想工人技术达不到要求而导致设备闲置,最终企业被拖垮了。辽宁本溪重型汽车制造厂从美国引进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美国专家预言中国人要操作这台设备需要学习两年。但是自学成材的该厂高级技师李连才经过几个月时间便迅速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技术,为企业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效益。澳大利亚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分别在天津、深圳两地投资办厂,两年后天津的厂利税达到2000多万,深圳的厂却连年亏损。调查发现,在其他条件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前者拥有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后者却多是未经培训的民工。另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一方面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案例:

土默川,黄河边,有一个30户人家的小村庄——土右旗三道河乡喇嘛营村。村里有一个独人校,教师叫任连生。50岁的任连生已是满脸沧桑,两鬓华发,不善言谈,憨厚质朴犹如脚下这片土地。若摘掉鼻梁上那付款式陈旧的眼镜,实与当地老农无异。而他身后的小学却光彩照人:一座不足600平方米的小小院落,一尘不染。一排砖瓦房,一间是教室,一间是办公室。几株垂柳,几行枸杞树,两个花坛,点缀着校园。洁白的瓷砖铺设的旗台上,五星红旗骄傲地飘扬着。步入教室,28个学生清清爽爽地坐在那里,用了10年的课桌崭新如初。小小的办公室内一桌、一凳、一床。

墙边是一排乐器:二胡、唢呐、板胡、扬琴、笛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身居陋室,忘我从教;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是主人自撰的座右铭,端端正正地贴在墙上。

32年过去了,任连生教出150名学生,喇嘛营再也没出一个青壮年文盲。全村近200口人中,有5名大学生6名高中生,70多名初中毕业生,那些发财致富专业户中,好多都是任连生的学生。生活富裕了,精神追求也高了。如今村小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逢年过节、农闲之余,村民们总爱走进学校,和任老师一块吹拉弹唱。村里没有偷盗的、赌钱的,更没有犯罪的,喇嘛营村真正成了一个富裕的文明村。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能忍受的边缘,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案例:抹杀

课堂上,大林老师。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

“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分析】片面地追求过于标准化、同质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将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尊重差异,压制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个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应该尊重差异,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我们应该怎样控制教育的负向功能呢?

要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3.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工具功能。教育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更直接、更突出

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人口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地区的个体的总和,其状况通常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质量和人口的结构。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人口结构

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人力资本理论: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人力资本: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案例:

据日本企划厅的报告,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的大约60%是由技术进步做出的贡献。美国从1900到1959年,由“人力资本”(即在教育上的投资)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由物质资本获得的利润只增长3.5倍。又据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的计算,苏联国民收入增加部分,大约有30%是由学历构成高度化造成的。受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功效或生产率分别是文盲劳动者的1.5倍、2倍和4倍。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以下几个层次:(1)普通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2)专门的、职业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3)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

(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四)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的主要力量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民主的促进

A.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B.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C.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社会负向功能,有些是整体的,有些是局部的,这取决于社会的性质。

正向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沿着使人得到更大解放的方向变化。负向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沿着阻碍乃至降低人的解放程度的方向变化。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发展方向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一种情况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如:欧洲中世纪和我国封建宗法统治时期的教育第二种情况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如:盲目的教育先行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盲目的教育先行

是指不顾本国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过度地投资教育而导致国民经济的失衡,工农业生产投入降低,反而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的负效应:

毕业生过剩;

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