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的化合物设计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
氢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铁的氢
氧化物的制备;初步掌握铁被氧化的规律。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阅读分析、归纳对比的
思维能力。思想情感:渗透
哲学观点一一事物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资料和事实的表格化处理;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氢氧化
亚铁的制备,铁的变价规律。
教学设计
1.铁的氧化物
(1)学习与归纳:通过阅读教材归纳铁的氧化物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名
化学式
色
态
铁的化合价
稳定性
(2)氧化亚铁和氧化铁都是碱性氧化物,试写一下他们与硫酸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铁的氢氧化物
实验3—9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和FeS04溶液,然后滴入氢氧
化钠溶液。FeC13溶液
FeSOd溶液
加氢氧化钠现象
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白色的氢氧化亚铁会变成红褐色?是什么物质起的
作用?
(2)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X(3)如何才能制备较纯净的氢氧化也铁?
派学与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进行归纳。
名称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化学式
类别
色态
稳定性
制备的试剂
现象
方程式
与酸的反应
3.铁盐和亚铁盐
科学探究
(1)Fe:*离子的检验
(2)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5mLFeCk溶液和5mLFeCk溶液,
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
(3)滴入KSCN溶液
(4)FeCL溶液
(5)FeCk溶液
派(1)利用此方法可检验Fe"存在
⑵Fe"离子的氧化性
在盛有2mLFe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充分
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入几滴氯水(溶质主
要是CL),振荡,观察现象。
FeC13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加入铁粉,KSCN溶液
滴入氯水,振荡
思考与交流:1.如检验Fe"存在?
2.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FeCl2溶液?
总结Me、Fe2\F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Fe2\
F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思考一下图中的横线上还可以用什么物质?
一、亚铁化合物转变成铁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剂:CL、Br2.O2、HNO3、浓H2s0八KMnO.,(H+)溶液、
K2CJO7溶液、H202>HC1O等。
3+
6FeS04+3Cl2=2Fe2(S04)3+2FeC132Fe2++Cl2=2Fe+2Cl
10FeS04+2KMnOi+8H2S04=5Fe2(S04)3+K2S0(+2MnSO4+8H20
二、铁化合物转变成亚铁化合物
常见的还原剂:MS、HI、S2\I\SO2、、Mg、Al、Zn、Fe、
Cu等。
3+2+2+
H2S+2FeCl3=2FeCl2+SI+2HC12Fe+Cu=2Fe+Cu
补充材料:
1.蓝黑墨水的变色原理
当久用蘸有蓝黑墨水的钢笔写字时,刚写的字,呈蓝色字迹,但随
后字迹就逐渐变成了黑色,这是为什么?
原来蓝黑墨水是一种混合物,其中的蓝色,是一种可容性的蓝色
染料,日久易褪色;它的另一主要成分糅酸[别名]糅质、单宁、
单宁酸、Tannin。草柔酸的足迹遍布大自然,很多树皮里都含有单柔
酸。在工业上,糅酸被大量应用于糅革与制造蓝墨水。)与硫酸
亚铁反应生成的浅绿色糅酸亚铁,颜色不很明显。用它写在纸上,
是蓝色字迹,随后蓝黑墨水中的糅酸亚铁就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
应生成鞅酸铁,糅酸铁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沉淀,因此用蓝黑
墨水写的字会由蓝色逐渐变为黑色。
2.砖的颜色为何有青有红
同学们大都见过红砖与青砖,你们是否知道它是由同种砖坯烧制
而成的?
将用粘土制成的不专坯置于窑内,先用大火将不专坯从外到里烧透,
然后停下,使砖和窑体慢慢冷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非常充
足,砖坯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FezO;,,它是红色的,砖里有了它就
显出红色,这样就得到红砖。如果在砖坯被烧透之后,不让它自
然冷却,而从窑顶不断向下淋水使砖冷却,结果红砖就变成了青
砖。
练习:
1.在FeChCuCL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
后,所剩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较
多的阳离子是?方程式是?
2.在含Fe\Fe2\Mg2\NH"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固
体,充分作用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离子数目没有
变化的是()
(A)Fe3+(B)Fe2+(C)Mg2+(D)NH4+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
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帚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一一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
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帚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
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
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
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
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
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
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
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
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
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O变短了,渐渐的,
()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学情分析目的: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学习
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
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
潜能,因材施教,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内容:1.教
学主题:《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七
课。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五小节。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
绘了雨天的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以
此为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
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性。
2.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而本课十分适合
一年级孩子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朗读能
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空间。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写字、识字、朗读课文;通过学习
课文,大致理解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难点: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教学
突破:将标点符号与相关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
的“形”,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学生了解其意思,并通过对逗
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学情
分析方法和工具:学情分析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
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
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我确定学情方法如下:1.谈话法:
通过和学生的直接交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了解,还可以进行
不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2.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提
问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
平。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更
好的、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表
计划学
章节名称3.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时
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4-6年级学
段:(一)2;(二)2、4;(三)1、2o
本节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并理解
教学目标长方体的长、宽、高,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相等的长方体。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培养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自主探
究的能力。
*
知识点学习具体描述语
学编号目标句
习4.1知识和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
-1力和正方体的特征,
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目
4.1-2过程和方•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并理
法解长方体的长、
标
宽、高,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
4.1-方体。
描3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培养
学生初步的空间
述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
力。
解决措
项目内容
施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
的特征。的展示功能,把长方体和正方
教学重点
体的特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长方
体和正方体实物对比,让学生认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识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的关系。
学
知识
习媒体媒体内教学使用所得结占用媒体
点编
类型容要点作用方式论时间来源
号目
标
件
课
知
教21-认识长KHCE正方体是12自制
识1
1方体和G长、宽、高分
和2-
文
21-22冢(正方体都相等的长
能
学图
力的定义方体。
山>
和特征
媒课
件自制
7EI长方体和正
2113DE方体的特征10
过
体戊
-36(玄G的具体应用分
图
程
21-小
视
和
4妮
资方
法
自制
源的对比
课K培养学生空
件间观念和空
的图
17去(G间想象能分
文3
情
21-H力,以及自
感
5整理与主探究的能
选态
21-6度力。
回顾所
择和
价学知识
和所用
方法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
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
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
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
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概括;I).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
提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
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板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
书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
设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8个
计顶点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
SETC•S:第二学段
课程标准:3-6年级
导入新课
堂
教
学
过
程二.探索新知
结
构
的
1.介绍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设2.小组讨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3.独立思考: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计
1、学生举手回答长方体的特征。
2、共同概况出长方体的长、宽,
宜问O
3、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出正方体
的特征。
学生的教师进行
教学内容和媒体的
活动逻辑判断
教师的活动应用
课四、整理回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
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帚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一一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
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帚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
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
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
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
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
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
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
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
叫妈妈。同时在我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
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0
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学情分析目的: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学习
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
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
潜能,因材施教,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内容:1.
教学主题:《青蛙写诗》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
七课。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共有五小节。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
描绘了雨天的池塘里青蛙在高兴地“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
以此为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
性。2.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而本课十
分适合一年级孩子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
朗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空
间。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写字、识字、朗读课文;通过
学习课文,大致理解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难点:1.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教
学突破:将标点符号与相关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
的“形”,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学生了解其意思,并通过对逗
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学情
分析方法和工具:学情分析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起点水平、学
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进行学情分析时应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
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我确定学情方法如下:1.谈话法:通
过和学生的直接交谈,可以对学生有一个了解,还可以进行不
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2.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提
问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
平。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更
好的、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表
计划学
章节名称3.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时
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4-6年级学
段:(一)2;(二)2、4;(三)1、2o
本节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并理
教学目标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
都相等的长方体。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培
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自主
探究的能力。
*
知识点学习具体描述语
学编号目标句
习4.1-知识和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
1力和正方体的特征,
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目
4.1-2过程和方•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认识并理
法解长方体的长、
标
宽、高,知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
4.1方体。
描-3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培养
学生初步的空间
述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
力。
项
内容解决措施
目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
的特征。媒体的展示功能,把长方体和
教学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地展现在学生面
前,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长方
体和正方体实物对比,让学生认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识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的关系。
学
知识
习媒体媒体内教学使用所得结占用媒体
点编
目类型容要点作用方式论时间来源
号
标
知
教21-1课件认识长KHCE正方体是12自制
识
22-12(方体和G长、宽、高分
和
1-2文字、正方体都相等的长
学能
图的定义方体。
力
片、)和特征
媒自制
课件EI长方体和正
21-313DE方体的特征10分
过
体21-16G的具体应用
程
-4
和
-J、psj
资方
XAJ
法1坦1、
频)
自制
源的对比
K培养学生空
间观念和空3分
的
21课件G间想象能
情
-517H力,以及自
感
选2(图整理与主探究的能
态
1-6片、文力。
度
字)回顾所
择和
价学知识
值
观和所用
方法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
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
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
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
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概括;D.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提
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板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
书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长
设度相等
8个顶点8个
计顶点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
SETC•S:第二学段
课程标准:3-6年级
导入新课
堂
教
学
过
程二.探索新知
结
构
的
1.介绍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设2.小组讨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3.独立思考: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计
1、学生举手回答长方体的特征。
2、共同概况出长方体的长、宽,
宜问O
3、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出正方体
的特征。
学生的教师进行
教学内容和媒体的
活动逻辑判断
教师的活动应用
课四、整理回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
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帚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一一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
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扬州市职业大学《儿童教育机构创办与品牌创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外文学素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砀山县联考2025年初三下学期中考模拟(三)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系统综合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理工大学《养殖水环境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重庆江北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4份
- 法式护墙施工方案
- 2025民间工程合同范本
- 示例:2025研究开发委托合同(中英文对照)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年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未来展望
- 艺术色彩解读
- 体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淞沪会战》课件
- 《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 软件代码审计与测试作业指导书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
-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机
- 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 2024版互联网企业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