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名校2024届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临沧市名校2024届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临沧市名校2024届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临沧市名校2024届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临沧市名校2024届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临沧市名校2024届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A.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B.由中国共产党领导C.反对清政府与北洋军阀统治的不同D.彻底地爱国主义2.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发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3.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学生,不可以做到的是A.电灯下写作业B.打电话问候C.用电脑上网D.坐汽车上学4.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的价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A.以法律形式明确约束国王权力B.奠定法国在欧洲大陆主导地位C.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D.强化监督职能以维护共和政体5.我国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行书6.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7.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A.洋务运动B.五四爱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思想启蒙运动8.伟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四位著名人物进行比较,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

)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C.共产主义运动的引路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9.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了()A.无为而治B.“仁”和“德治”C.“兼爱”和“非攻”D.实行“法治”10.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改革开放D.新中国的成立11.《告同胞书》40周年,“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流行语的出现,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A.外交事业取得突破B.两岸关系发展密切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民主法治逐步健全12.《清议报》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材料所述的是A.全球化发展的原因B.全球化发展的积极影响C.全球化发展的表现D.全球化发展的消极影响14.20世纪初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说“孝”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促成上述言论产生的历史因素,不包括A.民国初年封建思想依然存在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的要求C.清王朝的腐朽反动统治D.民主自由思想的广泛传播15.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16.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农耕经济为主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④进行对外扩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7.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子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D.削到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18.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下列语句中,反映出长江流域已经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19.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某班同学举办“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选入“曲折发展”篇的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②凤阳小岗分田到户③大跃进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21.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22.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3.古代某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根据下列疆域图可知,该王朝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理藩院 B.郡县制 C.郡国制 D.行省制24.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在评价本国农民的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D.工业革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6.读“三大战役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役打响以后,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全境。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在战役中,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和平解放,此次战役的胜利,使全境基本解放。27.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A. B.C. D.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29.(6分)“改革”是当事双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妥协与斗争,改革与革命是政治历史中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全集》材料三下面是两则对政治道路认识的内容道路一有学者评价英国政治制度时说: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建立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联合统治。社会建立了纠错机制,社会矛盾得以调整、释放和缓解。因此国家走上了渐进的,生产力可以积累的良性发展道路。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计着大步。道路二章太炎在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写道:“长素(注: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请回答:据材料一,指出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的理由。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写出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件事件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中学习内容的相同点。阅读提取材料三的有效信息,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形成一个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写明看法,史论结合,逻辑合理。)30.(7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前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话来说:“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如同一切战争一样,一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主导一战的是哪两大军事集团?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是反帝。故A正确。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反对的是封建统治,体现不出来不曾有过的姿态,故排除C项。两者都是爱国的,故排除D项。故选A。2、D【解析】

依据题文“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消灭了…各国的孤立状态”,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叙述的观点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电脑上网应用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学生不能享受到,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学生要注意识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的相关知识。4、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确定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C项符合题意;A项为英国的《权利法案》,B项为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共和政体为法国大革命确立的政体,拿破仑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ABD项均与法典无关,故选C。点睛:解题时可直接分析题干关于拿破仑《民法典》的影响,或分析选项,排除与法国《民法典》无关的国家或史实即可。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隶书是秦统一后继小篆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楷书和行书是东汉以后随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

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题文材料说明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题文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7、B【解析】

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但被西方列强拒绝。此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游行示威,要求拒签和约并惩办亲日派官员,北洋政府出动大批量军警镇压,此次运动史称“五四运动”。为了营救被捕学生,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转到上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8、C【解析】

据所学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引路人,为工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是指列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指邓小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9、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但是百家争鸣的各家学派及主张是易混点,要准确记忆孔子主张“仁”和“德治”。1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1、B【解析】

依据题干“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九二共识提出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了两岸的友好往来,“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由此可知,“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流行语的出现,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两岸关系发展密切,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题干的“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反映的是义和团战士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事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符合题干材料;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清议报》不可能对义和团持称赞态度。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C选项正确。题干说的是全球化发展的表现,没有涉及到原因及影响,所以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

从“20世纪初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可以推测此项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所以C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时期,民国政局动荡,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的传播与民主自由思想传播关系密切。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5、C【解析】

依据题干“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可见题干中刘以桐等人都属于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故A不符合题意。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并非难以统一,历史解释经过考证后可以与历史事实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刘以桐等人的记载大不相同,可见立场不同影响他们各自的说法,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C符合题意。历史事实需要多方面的史料验证得出准确结论,并不是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他们都处于大河流域,分别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凡是处于大河流域的国家古代都以农业经济为主;这几个国家都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而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是古希腊的雅典,属于海洋文明,④进行对外扩张是古代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对外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扩张,古代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没有对外扩张。所以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②,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述措施”指的是“一口气制定了15项重大立法,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子总统紧急权力”这表明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开始新政,在银行信用、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立法加大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B项符合题意;“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体现了美国权力的相互制衡,A项不合题意;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C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削到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孩子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8、C【解析】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意思是说只要南方的产粮丰富,就能解决许多州郡的粮食问题,不能反映长江流域已经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A不符合题意。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C.“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富足情况,只要苏州、湖州地区的粮食成熟,就能解决整个国家的粮食问题。说明了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C符合题意;D.“无徽不成镇”是明清时期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民谚,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就形成不了市镇,说明徽州人擅于经商。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9、B【解析】

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顾前嫌,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不能消除与国民党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准备北上抗日,C不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①不符合题意;我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序幕,以风阳小岗村为首的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成就,②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因此大跃进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③符合题意。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④符合题意,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即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1、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以及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一样的;因经济特区在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层次上,开放时间是最早的,是对外开放的试点,所以和经济开放区相比的独特之处是发挥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故选B。点睛:结合所学分析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作用的异同点,通过对比排除作用相同选项,选出作用不同的选项。22、A【解析】

据“1950年”可知,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A符合题意;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B排除;“大跃进”的开展是从1958年开始,C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从1978年开始,D排除。故选择A。23、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州郡县制、唐朝的军镇制虽然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无论从管理范围,管理模式方面分析,都与元朝的行省制有较大差别,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省制与元朝的行省制更接近。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B【解析】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其主要内容如下: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制的废除,毕竟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公车上书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6、(1)辽沈东北(2)淮海(3)平津北平华北【解析】

依据题干“三大战役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辽沈战役打响以后,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全境。(2)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3)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此次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大战役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7、B【解析】

题文的“明代手工工场生产”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ABD和题意无关,故选C。【点睛】了解科技文学作品的内容,解答此题较容易。抓住题文的“明代手工工场生产”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著作是《天工开物》。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藏;岭北行省、宣政院。(2)①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感悟: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文化融合等。【解析】

(1)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可知,B地是今天的西藏地区,唐朝时吐蕃人生活在这一带地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元政府在A地设岭北行省,在B地设立宣政院。(2)①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金迁都燕京的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综上所述可知,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融合等。29、(1)先进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