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_第1页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_第2页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_第3页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_第4页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劳爱劳、蚕桑育人: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深度实施,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生态保障不善、劳动教育的课程同质老化、劳动教育的实施质量虚假异化等问题开始凸显。为了有效突破这些困境,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以“固红色之本、铸奋斗之魂、兴光荣之风、育智慧之人”为理念,在西南大学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西南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通过建设城市现代蚕桑劳动教育基地、开发逻辑统整的现代蚕桑劳动教育课程和建立多维立体的劳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深度推进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地,为城市学校高质量推进劳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一、场域育人:建设“嵌入式”蚕桑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是劳动教育重要的实践场所。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的实践需求。针对城市学校劳动资源匮乏、功能定位模糊、实践视域狭窄的现状,学校可通过因地制宜地挖掘校内资源、拓展家庭资源、用活社会资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场域保障。以下以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以下简称“融汇沙小”)为例,对城市学校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实践基地提出一些建议。(一)实作核心区:建设“学校+公园+家庭”基地融汇沙小以盘活、用好、用精各种在地资源为策略,打造“学校+公园+家庭”的现代蚕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是开发学校周边可利用资源,将后山10亩撂荒坡地经过平整修葺,形成嵌入学校校园的特色基因果桑园,先后种植了12个品种500余株特色果桑,为城市孩子参加劳动注入现代科技感的劳动项目基因。二是协调学校可辐射资源,依托区政府城市管理局的帮助,在学校一墙之隔的800亩社区公园中嵌入建成一个30亩的蚕桑园,栽种了近5000株叶桑,为全校近3000名师生参与特色桑树种植、“七色丝”家蚕养殖、蚕桑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实践场域。三是联动学校和家庭,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和空间。在学校教学楼的架空层开辟了1000平方米“儿童示范性蚕室”,并允许孩子在学校示范性蚕室见习试养合格之后,在家里按照家蚕养殖的卫生要求开辟一个“家蚕养殖区”,让每个家庭都成为特色家蚕养殖的基地,让家蚕养殖劳动成为每个孩子的必选项目。(二)文化浸润区:用好“场馆+楼道+班级”空间融汇沙小以让每一处空间都有劳动文化气息为宗旨,打造“场馆+楼道+学宫”的主题文化空间。一是将学校后校门3000平方米的闲置架空层建设为“蚕桑文化博物馆”和“儿童泥陶馆”,将蚕桑文化与泥陶文化结合,为孩子们打造劳动实作与艺术创作共享共用的劳动场馆,让“流汗”与“动脑”的劳动项目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建设蚕桑劳动文化长廊,将世界蚕桑文化发展历史、中国蚕桑诗词佳作、学生蚕桑劳动作品嵌入布置到学校所有的楼道空间,让学生在无声的蚕桑文化浸润中增长蚕桑文化知识、熟悉家蚕养殖劳动的基本技能、感受中国蚕桑文化的魅力。三是建设线上家蚕养殖“AI+”虚拟学宫,通过申请蚕桑养殖直播专线,开展班级智慧化可视系统养殖直播,让孩子课间都能在楼道见到家蚕的生长状况,为每一个孩子独立喂养家蚕作好见习准备。(三)游学拓展区:挖掘“大学+院所+园区”资源充分开发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能有效促进学生劳动教育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学校可积极建设“大学+院所+园区”的现代化主题劳动基地。融汇沙小在实践中,一是与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领衔的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让世界级的蚕桑专家分享他们创业历史,展示家蚕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导学校师生“七色丝”家蚕的科学养殖。二是与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引进最新培育的各种特色基因桑树,聘请蚕科院桑树研究所的实践专家与学校师生一起开展桑苗育种、桑枝嫁接、桑果防虫等劳动,让专业技术为简单、枯燥的劳动增加科技含量。三是制订计划将蚕桑劳动教育拓展到当下的各个蚕桑产业园区,以综合实践春秋游的方式,让学生到吴江丝绸工业园区、四川南充蚕桑产业园区及蚕茧缫丝厂开展游学实践,让鲜活的劳动场景、现代化的蚕桑产业以及丰富多彩的蚕桑衍生产品为孩子打开生活的视野,让孩子能够通过访学、游学与真实生活有效联结。二、课群育人:开发“体系化”劳动教育课程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开发出适合儿童年龄特征且逻辑统整的劳动教育课程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追求。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的蚕桑劳动教育课程已从拼盘化向体系化转变。(一)课程开发:建构“三维九向”的劳动课程体系框架融汇沙小以现代蚕桑劳动项目为经、以学生劳动素养为纬,采用泰勒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将蚕桑劳动教育课程的“总目标”与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对接。通过将课程“总目标”和“劳动素养”的衔接,对蚕桑劳动课程进行内容聚类,整体构建了“三维九向”蚕桑劳动项目框架。“三维”是指根据课程开发的项目特征,构建了“蚕桑劳动基础课程”“蚕桑劳动拓展课程”和“蚕桑劳动主体课程”三大劳动教育课程类型;“九向”是根据课程类型的特点在每个课程类型中遴选三个精品项目构成一个类群,它们分别是“世界蚕桑文化课程”“特色桑树种植课程”“特色家蚕养殖课程”组成的“蚕桑劳动基础课程”类群、由“七色丝茧创作”“桑枝平菇种植”“七色丝茧织锦”组成的“蚕桑劳动拓展课程”类群和由“五月桑果分享节”“十月蚕桑文创节”“三月蚕桑课题节”三大项目组成的“蚕桑劳动主题课程”类群。以上融汇沙小开发的三个维度九个项目组成的精品劳动项目可为学校立体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指向。(二)资源准备:编写“内容聚焦”的劳动学材学校按照“三维九项”课程类群设置劳动项目,以学校丰厚的“蚕桑”劳动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劳动素养与劳动目标相互衔接、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互为补充、劳动活动与教育设计紧密结合的蚕桑劳动教育学材支撑体系。一是根据学校蚕桑劳动教育项目的指向,开发了《蚕桑史话》《中国蚕桑诗文》《家蚕养殖技法》《蚕桑种植工具使用安全规范手册》《叶桑和果桑种植技法》《蚕桑衍生产品开发》六类课程资源包,以蚕桑知识为载体,为师生开展蚕桑劳动教育提供基本知识的支持。二是设计具体项目与劳动素养衔接的课程案例。采用泰勒的课程经典开发模式,将蚕桑劳动的所有项目,按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要素要求进行劳动项目的教育性设计,让每个劳动项目的开展都有具体的实施蓝图。三是设计典型的大单元导学实践案例。以大单元教学为突破口,对蚕桑劳动项目进行教育性设计,形成“劳动项目准备—劳动项目体验—劳动知能指导—劳动收获讨论—劳动教育总结”的“三环五段式”劳动教育大单元教育模式。(三)课程设置:建立“素养对标”的劳动升阶清单构建逻辑统整而年段衔接有序的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师生参加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南作用,而形成立体升阶的劳动教育清单能为学生提供完整而有效的素养形成体系。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趣味性、知识性、技能性角度建构课程内容,如融汇沙小在低中高三个年段中科学安排“世界桑蚕文化故事”“蚕桑劳动基本常识”“蚕桑养殖基本技能”等内容;建立了尝试喂养—见习试养—实习喂养—独立领养的“七色丝”家蚕养殖进阶流程;提出了“桑树育种—桑树施肥—桑枝修剪—桑葚采摘”等出力流汗的参与要求;编制了“桑叶茶的泡制体验—桑果酒的泡制与研究—桑枝平菇菌的种植”等研究性项目的准入条件;设置了“七色丝茧绘画”“七色丝茧织锦”“特色基因桑苗育种”“特色基因桑树嫁接”“特色桑树盆景育植”等劳动项目的开展程序。这些项目都紧紧围绕学生劳动素养进行教育设计,鼓励学生大胆研究与探索,鼓励学生动手流汗,让孩子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中认识自己的智慧才能、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三、实践育人:建立“多维度”劳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当下劳动教育面临实践虚化的典型问题,学校可通过创新实践模式,寻求专业师资支撑、实施立体评价让蚕桑劳动教育真正落地。(一)创新实践模式:让具身实践促进知行转化知识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实践是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融汇沙小通过三种模式将劳动知识转化为劳动智慧。一是采用“并举+融合”共融模式,让劳动教育与五育同频。每周安排1节专有课时开展蚕桑劳动教育,并在每周四下午半天实施蚕桑劳动社团课,专门开展劳动实践。除此之外,在充分开设好蚕桑实践课之外,动员所有学科教师开发实施蚕桑学科融合课,包括语文学科开发“蚕桑劳动日记”、数学学科开发“蚕桑里面的数学问题”、科学学科开发“蚕桑小课题研究”、美术学科开发“蚕桑自然笔记”等项目式课程。二是采用“线下+线上”互嵌模式,让师生学习时空并集。利用学校人工智能基地的优势,开发积累了大量的蚕桑劳动微课视频,并可以通过相关手机程序软件全天候观看到学校示范性蚕室里家蚕的生长情况。三是“校内+校外”协作模式,让劳动实践与生活融合。学校在校内积极推动叶桑基地、果桑基地和学生家庭养殖基地的学生养殖实践,让孩子们能够在种植劳动中尽情流汗、在养殖劳动中动脑实践。同时通过蚕桑教育游学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与蚕桑产业园等实体单位接触,让“校外基地+学校基地+家庭基地”的蚕桑劳动教育支撑模式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知行转化。(二)寻求专业支撑:让关键力量助力实践落地开展劳动教育的专业力量在于有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学校通过以下方式寻找专业力量的支撑,让劳动教育行稳致远。一是将3名科学教师作为蚕桑劳动专职教师,所有学科教师作为蚕桑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课的融合探索,形成有效的专业互补力量。启动“1+1+N”(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蚕桑项目,N个精品子课程的深度开发)的专家引领模式,购买专家资源指导学校劳动教育项目的深度开发与实施。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专业研修,成立学校现代蚕桑劳动教育中心组,开展基于劳动课程开发、劳动教学实施、学生素养评价的研究,通过邀请专家嵌入引领的方式,促进劳动教育向深度实践发展,开展“线上线下”教师研修,包括邀请西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庆蚕科院的专家有计划地指导学校的劳动课程与教学实施,让劳动教师得到有效的专业引领。三是开展劳动课堂模式的深度研究,研制劳动教育有效的课堂实施模式,形成“三环五步”劳动实践模式,让劳动教育的学习摆脱有教育无劳动、有劳动无教育的典型困境。四是用好“校内”与“校外”两支督导力量,“校内”成立蚕桑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蚕桑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同时成立“校外”劳动教育督学队伍,定期开展蚕桑劳动课程实施督导,促进学校蚕桑劳动良性发展。(三)实施立体评价:让积极要素撬动多方动能学校通过改革教师绩效评价、创新学生发展性评价、推进多方主体协作评价来促进蚕桑劳动教育提质增效。一是改革教师绩效评价,即学校通过调整《教师职称评选晋级劳动教育贡献指标》,在评职评优的指标体系上加大劳动教育的权重,让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具有新的获得感;制定《劳动教育超额绩效奖励办法》,鼓励全学科教师参与现代劳动教育的融合实施;开发实施《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准入量表》对教师课程开发进行准入,确保课程有效实施。二是探索学生素养评价,即通过开发《现代蚕桑学生素养评价量表》,探索“知识+技能+作品”的综合评价模式,采用劳动知识竞赛与劳动技能诊测和学生作品展览的方式综合评价孩子的劳动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