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同名4795)_第1页
案例分析(同名4795)_第2页
案例分析(同名4795)_第3页
案例分析(同名4795)_第4页
案例分析(同名479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分析(同名4795)“蓝色小精灵”引发的思考1998年初,美国辉瑞公司研制出了那颗名叫“欲望的药片”——Viagra,其化学名称为“枸橼酸西地那非片”。该药一经问世,立即畅销美国,波及全球。在这个被称之为蓝色精灵的药物,最终拿到准许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通行证”之前,由于国内媒体对Viagra的大肆炒作,特别是对其药物功能的多种宣传,使得Viagra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仅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上半年不到一年时间,国内就有1800家报纸、320家杂志刊载文章介绍美国的Viagra。中文媒体报道这个蓝色小精灵时,将其译成为“伟哥”,并得到众多媒体的大肆炒作,很快成为全球华语圈子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

1998年5月20日,当香港对Viagra的译名刚出现不久,广东威尔曼公司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果断地向国家工商局提出“伟哥”商标注册的申请。该公司同时还申请注册了“伟姐”、“伟男”、“伟女”、“大哥大”等10多个商标。威尔曼想把这个名称用于自主开发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治疗性功能障碍新药“甲磺酸酚妥拉明快速分散片/胶囊”。同年6月2日,这一注册申请被商标局受理。按照《商标法》“注册在先”的规定,广东威尔曼有可能最终获得中国“伟哥”的商标权。2002年6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公告:广州威尔曼药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伟哥”商标,经该局审查通过,被初审认定为合法使用商标。2003年8月1日,其研制生产的治疗ED的药物“伟哥”也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并正式在国内生产上市。Viagra这个辉瑞公司在中国最知名的产品,近年来其商标权、专利权一直纷争不断。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看好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药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辉瑞公司眼里,“伟哥”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是“万艾可”的代名词,假如商标最终被威尔曼拿下,对辉瑞的“万艾可”市场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而威尔曼也认为,谁夺去“伟哥”这一令人垂涎的商标,谁就占据了ED(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药市场制高点,使自己与竞争对手拉开一大截距离。

2002年11月28日,辉瑞公司对威尔曼“伟哥”商标提出异议,随后,威尔曼等企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提出反诉,请求撤销辉瑞公司的第3110761号图形商标。2006年11月16日,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的辉瑞诉广东威尔曼等被告侵犯商标一案。原告辉瑞公司认为,被告生产、销售了与自己商标标识相近的产品,侵犯了辉瑞的商标权,因此,请求法庭判令威尔曼等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追回并销毁已生产的侵权产品和商标标识,并赔偿经济损失。威尔曼公司等被告则予以反驳,认为自己没有侵犯商标权,自己产品的商标与原告的商标既不相同,也不相似,不会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请求。随后,原告在法庭上提出,威尔曼注册“伟哥”商标的行为属于恶意抢注,涉嫌不正当竞争,请求法庭认定“伟哥”产品是美国辉瑞公司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

北京市一中院对美国辉瑞公司所提出的七项诉讼请求全部驳回。法院经审理认为,Viagra无论作为药品名称还是注册商标,从未在中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宣传,国内公众主要是通过媒体介绍而有所了解,仅凭媒体对辉瑞公司的“伟哥”药效、销售情况、副作用等情况的介绍,不能证明“伟哥”在中国已有较高声誉。辉瑞公司从没有实际使用过“伟哥”商标,因此无法证明“伟哥”是辉瑞公司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法院最后认为,媒体报道并非辉瑞公司对“伟哥”商标的宣传,不足以证明“伟哥”商标在中国已具有较高知名度。

在“伟哥”商标纷争中,商标侵权案、反不正当竞争案、商标异议案相互交织在一起。事实上威尔曼公司等被告的反诉理由很充分,辉瑞公司从没有使用过“伟哥”商标,因此无法证明“伟哥”是辉瑞公司未注册的驰名商标。而这些理由也得到法院一审判决的支持。现在广东威尔曼公司在“伟哥”商标案中赢得一审胜诉,尽管对市场份额的分配起到一定的影响,但鉴于此类药品的特殊性和消费者具有一定的不认知性等特点,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应该是短期的,因为最终影响产品市场份额的是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等因素。

应该看到,由于中国药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国内药企与跨国药企之间的官司也呈快速上升趋势。从药品研发规律看,一个新药的整个研发过程大概需要10年,花费在8亿美元左右。如果新药的专利或者商标没有得到保护被别人所占用,研发药企将要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回过头看,近年来国内知名品牌在国际上遭遇暗算的事例不胜枚举,除了日前刚平息的海信在德国的商标危机外,还有在国内被列为“国宝级”保护的“一得阁”墨汁,已在日本被抢注。此外,康佳在美国、科龙在新加坡、五粮液在韩国,都已被抢注。

从国际商法来看,商标抢注有着特殊的“国际规则”,别国企业或个人通过合法途径申请注册知名企业的商标,即使这种抢注带有明显的恶意,也并不违法,抢注商标只是一种“游戏规则许可范围内的非善意举动”。正因为商标抢注不违法,相关品牌原创者要想通过法律途径索回被抢注的商标,将是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药企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商标意识,抢市场就得先抢商标。现在很多药企只有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后,才去考虑注册商标,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药企只要看到这个产品具有发展潜力,就应先注册自己的商标,靠商标抢占市场。透过这场“伟哥”商标纷争的来龙去脉,所留给国内企业最大的启示就是,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如何增强自己的市场意识、商标意识和法律意识,保护好我们民族的知识产权已成为当务之急。"奇异特翘"商标驳批复审案某公司(下称申请人)于1999年6月30日在第三类香水等商标上向商标局提出"奇异特翘"商标(以下简称申请商标)的登记申请。商标局经审查以为,"奇异特翘"用于化妆品等商品上直接表示商品的性能等特质,故根据2001年10月27日修正前的《商标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给予驳回。申请人向商标评判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称,"奇巧特翘"属于间接示意性文字,用于制订商品上会使人遐想到运用后的美妙觉得。"奇异特翘"也不是相干职业商定俗成的讲述性表示。央求商标评判委员会准许申请商标开始审定。商标评判委员会经合议以为,"奇异特翘"一词不属于职业内对制订商品的平常性表述形用词,其对指定商品的性能、特征至多是示意,而非直接表示,故申请商标并未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效能等特质。根据现行《商标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规则,商标评判委员会定夺准许申请商标开始审定并告示。点评首要波及商标的明显性问题。平常以为,依据商标明显性的强弱,能够把商标分为四种,即捏造商标、恣意商标、示意商标和陈述性商标。编造商标是指有无稳定意义的编造词造成的商标,此类商标来自于当事人的首创,丰胸方法,不会与任何商品或效力产生联络,因此具备较强的明显性,譬如"海尔"、"柯达"就属于这种状况。随意商标是指由于指定商品或效力无关的非开创性词汇形成的商标,比如"长城作为中草药牙膏,在治疗口疾的疗效上确起了主要作用。所以,不能否认其是该种牙膏起主要作用的原料。然而,《商标法》八条六款之所以禁止商品的主要原料作为该项商品的商标,是因为这类商标无法起到区别商品出处的作用,缺乏商标应有的显著性。而“两面针”通过实践已证明完全能达到区别商品出处的作用,则不在《商标法》禁用条款的限制范围之内。异议人提出两面针牙膏属多家生产。河南洁美日用化工厂曾于1985年至1989年与柳州厂联营生产“两面针”牙膏,但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联营协议,实际是河南厂以柳州厂的名义生产。且自1990年2月后,双方联营终止,该项终止协议经过法律公证。其内容包括河南厂“不得在自行生产‘两面针’中药牙膏”。因此,河南厂自行生产“洁美”两面针牙膏只是1990年之后。同样,中山市牙膏厂等也只是近期开始生产两面针牙膏。总之,上述厂家生产两面针牙膏均是在柳州厂多年独家生产之后,是在“两面针”已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较高信誉、能起到区别商品出处之后。通过以上案例可看出,一个没有显著性或显著性较差的标志,通过长期使用,大量的宣传广告,特别是商品质量的保障,使该标志在消费者的心中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之后,就能产生质的飞跃,变不显著为显著,成为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所谓显著性,即指该商标已能起到区别商品出处的作用。但是,这种类型的商标亦有其先天的副作用。这类商标在获得商标专用权之后,如不能借助《商标法》进行主动有效的保护,宣传和品质的保证一旦跟不上,这种显著性将很快丧失。因此,企业若主动选择这种商标将不是一种明智之举,而是一种冒险的策略,正所谓如履薄冰。“片仔癀”商标注册不当争议案1997年5月,江苏某化妆品厂(以下简称江苏方)就福建省漳州制药厂(以下简称漳州方)于1991年在化妆品上已注册的“片仔癀”商标,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注册不当,申请撤销该商标。其理由有三:一是“片仔癀”是药品名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将其作为商标注册,二是“片仔癀”直接反映商品的主要原料,三是“片仔癀”是将商品通用名称作为商注册,不应由漳州方独家占有。而漳州方委托祁福建省商标事务所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书,为此而引起一场注册不当争议。一、“片仔癀”是不是药品?答案是肯定的。“片仔癀”于1965年载入《中国中药名产品》,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应该说是药品名称。但是江苏方所说的“药品”概念含糊不清,内涵太大。所谓“药品”既包括了中药又包括了西药。而中药又包含了中药材和中成药,中药材如“当归”“熟地”等,属于原料,拿去注册显然不妥。但中成药则不尽然,要具体分析了。“片仔癀”是一种特殊的中成药,其配方、工艺、技术均为漳州方所独有,被列为绝密级“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制剂”。其名称起源于50年代,系漳州方根据“一片消炎痛”的闽南方言,音译而成,并沿用至今。应当说“片仔癀”是专指漳州方的所采用的独特志有技术、工艺所生产出来的中成药才能称为“片仔癀”。“片仔癀”名称既是漳州方独创的,又是漳州方所独家生产的,可见“片仔癀”做为特殊的中成药名,进行商标注册是完全合理的。二、“片仔癀”是不是直接反映了商品的主要材料?江苏方提此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有些企业将“片仔癀”作为原料,加入到自己的化妆品中,于是就称为“片仔癀面乳”、“片仔癀珍珠膏”等等。而在化妆品中加入了“片仔癀”,具有了清凉、解毒、消炎之功效,因此“片仔癀”是主要原料。其实不然,理由一是化妆品的主要功能是美容、护肤、养颜,而不是清凉、解毒、消炎之功效;化妆品的主要原料是丙三醇、表面活性剂、滑石粉等,而不是“片仔癀”;清凉、解毒、消炎既然只是辅助功能,“片仔癀”当然也只是辅助原料。如果“片仔癀”是主要原料,那就不是化妆品,而是药品了。二是江苏方理由不成逻辑。如果加了什么,什么就是主要原料,就可以叫什么,岂不是加“丰田”的零件,就是“丰田”车?三、“片仔癀”是不是商品通用名称?所谓通用名称,“是指本行业标准认定的或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示特定商品称谓或商品属性的文字、图形”,“对于商标通用名称和图形的认定,有行业标准的,以行业标准为准;没有行业标准的以约定俗成的为准”,“片仔癀”是由漳州方独家生产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配方都是绝密的,其他厂家是绝对不可能生产的。目前社会上认定的“片仔癀”只有漳州方一家的产品,所以不是社会通用产品。由于制作“片仔癀”的原料紧张,产品生产数量有限,价格高昂,加之销售又有一定渠道和定量限制,除漳州方下属企业外,从未供应给其他化妆品厂家。因此除漳州方下属企业外,无法证明其他任何企业是否有加入“片仔癀”,又如何说是通用名称呢?结局:“片仔癀”注册不当案以异议人“理由不成立,该商标注册专用权予以维持”而告终。但由此案而引发出深层次的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药品名称与商标的关系,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均有不同的解释,造成社会上看法不同。笔者认为,药品名称并不全等于熊猫名称,一些新药品的发明者、专利拥有者同时也拥有对该药品命名的权利。所命名的名称只要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就应当核准注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曾经是绝密的,享有专利的药品,终将会解密而成为社会共享的知识财富,但是原有的商标专用权并不能因为解密而丧失。也就是说,即使其他人能生产出同样的药品,也不得侵犯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因为同样的技术不等于同样的商标。案例分析:“三株菌+中草药”商标纠纷案

案情简介

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18日,主要从事开发、生产、销售双歧天宝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及保健药品。该公司在其主要产品——双歧天宝口服液的外包装上,一直使用“三株菌+中草药”字样。经查,使用在商标注册用商品国际分类第5类药品、医用营养物品上“三株”及图形商标,是济南三株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注册号为第832040号,刊登在第540期《商标公告》上,其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在药品外包装上使用“三株菌+中草药”文字的行为,涉嫌侵犯“三株”及图形商标专用权。对此,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三株”及图形商标已核准注册,其不能在同类商品上将与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在商品装潢中使用,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的行为已构成侵权;第二种意见认为,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在介绍产品主要成份时出现“三株菌+中草药”文字,实质上是在细菌构成时加了数词和量词,故应视为善意使用,其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为了慎重起见,江苏省工商局遂于1997年9月26日就此问题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请示,他们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同时认为今后在商品包装中叙述菌数时最好使用阿拉伯数字,以免造成误认。

1997年10月16日,商标局根据江苏省工商局来函及提供的材料作出批复,认为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在口服液商品包装上使用的“三株菌+中草药”文字,既不是商标,又不是商品名称,而是对该商品成份进行说明的文字,不构成侵犯“三株”及图形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案件评析

本案是一起具备商标侵权的表象但实质上不构成商标侵权的典型案例。一、具备商标侵权的表象

1.“三株”及图形商标是济南三株药业有限公司使用在药品上的注册商标,且有一定的知名度。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药品生产企业,理应知道“三株”及图形商标,却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药品外包装上使用了“三株菌+中草药”文字,且其核心部分“三株菌”与“三株”及图形注册商标近似。通常来看,这具备了商标侵权的表象。

2.假设就此表象进行分析,将此行为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该如何引用定性依据呢?一般来说,首先想到的是《商标法》第38条第(1)项,其次是《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第(2)项。如果引用前者,则有一个前提,即“三株菌+中草药”是作为一个商标来使用,但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在药品上使用的商标是“梅春”及图形,且“三株菌+中草药”文字不具备商标应有的商标应有的识别性,因而不宜将此作为商标对待。如果引用后者,则需判定“三株菌+中草药”是作为商品名称还是商品装潢使用。显然,该药品的名称是双歧天宝口服液,“三株菌+中草药”不属于商品名称的使用方式:“三株菌+中草药”是由正常文字组成的,也不属于商品装潢之列。在引用上述法条尚不能对此定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引用《商标法》第38条第(4)项,如果这种行为确已给商标注册人造成损害,且未包容在《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所述的三种情形之中。二、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1.是不是具备商标侵权的表象,就一定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商标专用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其权利的先例是相对的,即不能妨碍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排除他人的正常使用。也就是说,商标专用权的行使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与之相对抗的有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的正常使用,即使这种使用与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注册人也无权干涉。对此,尽管《商标法》未作明确规定,但相关法律及法规已予承认,多年来的商标执法实践也承认了这一状况,如商标管理机关出于管理需要使用注册商标,新闻媒介出于宣传需要使用注册商标等情形,均不视为商标侵权行为。但是,对商标专用权受限制的范围尤其是正常使用的表现,应当逐渐予以明确,建议在今后修订《商标法》时着重考虑这一问题。

2.在本案中,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的行为是有商标侵权表象,若要不视为商标侵权行为,唯一的抗辩理由“三株菌+中草药”文字属于正常使用。根据江苏省工商局提供的材料,在生物医学上,菌是一种通用名称,常用株来表示;因而使用了“三株菌+中草药”文字。由此可以看出,“三株菌+中草药”是对事实状态的一种说明,阐述的是产品成份,属于正常使用范围,即使“三株菌”与“三株”及图形注册商标近似,也不构成商标侵权。

3.在处理商标侵权案件中,对正常使用方式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还以本案而言,假设“三株”及图形注册商标中的“三株”两个字体独特,“三株菌+中草药”的“三株”两字与其相同或极其近似以致难以区别,则说明江苏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在主观上有过错,“三株菌+中草药”文字不属于正常使用,其行为可以认定为商标侵要以。假设双歧天宝口服液中不含有三株菌或实际含有的数量与标示不符,也可以排除“三株菌+中草药”文字的正常使用。几十年来,中华老字号海外频繁“遭抢”,面对巨额维权成本,老字号们黯然神伤,进退维谷。王致和、狗不理、少林寺、桂发祥……王致和公司年营业额6个亿,利润却只有1500万。其实很多老字号企业不是利润微薄就是长期亏损。面对此起彼伏的海外侵权行为,和巨额的维权成本,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了。不仅是中国包子和腐乳,就连中国功夫在海外都频繁遭到“抢劫”。遭抢的原因是,这些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被誉为中华老字号,比如狗不理包子、王致和腐乳和登封少林寺。在加拿大多伦多有一家网站,名字就是“中华老字号抢注公司”。这个网站公然大批量买卖中华老字号商标。在近日商务部公布的484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很多名列其中。面对这种状况,部分老字号愤然进入了漫漫维权之路,而另一部分老字号却置若罔闻。一、王老吉的历史渊源老老实实王老吉,清热解毒祛暑湿。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堪称凉茶始祖。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泽帮(乳名阿吉)所创,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王老吉凉茶由于配方独特、价格公道,因而远近闻名,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于是在1840年,王老吉凉茶铺便开始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生产王老吉凉茶包。在经历了慈禧太后借助王老吉益智清神把持朝政;洪秀全广州赴考王老吉救命;太平军天京保卫战王老吉劳军;林则徐虎门销烟王老吉清热解毒等惊天动地的大事后,王老吉扎根民间。解放后,王老吉药号分为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王老吉牌冲剂产品(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有凉茶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的品牌基本为王氏后人所注册。而目前生产红色王老吉的加多宝公司则是通过品牌租赁形式向王老吉药业租赁了20年的品牌使用权。一、到底有几个王老吉?我们看看现在市面上生产凉茶的王老吉品牌1、\o"王老吉集团(香港)食品有限公司"王老吉集团(香港)食品有限公司:王老吉集团(香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座落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2\o"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加多宝取得香港“王老吉凉茶”的品牌经营权之后,开始生产红色罐装的王老吉饮料。近几年更是在精准的\o"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指导下,通过大规模的营销运作在国内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红色的凉茶饮料旋风。一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让\o"凉茶"凉茶以独特的功效定位成为饮料市场上一个新的\o"品类"品类。3、\o"广药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广药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二、一段糊涂历史,三家对薄公堂早在2004年,这三家企业就王老吉的\o"商标"商标问题就曾对薄公堂。有着170多年历史的王老吉,始创于广州,解放前夕才迁往香港。后来,广州复办了一批传统老字号药厂,王老吉牌也在恢复之列,于是形成了穗港两地同时有“王老吉”品牌药品的特殊情况,并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没有使用王老吉商标的权利,但是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加多宝向王老吉药业\o"租赁"租赁了20年的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用于发展王老吉罐装饮料凉茶,经过近10年的发展,广东加多宝公司的罐装凉茶在国内市场初具规模。2003年广东加多宝加大投资力度,于该年11月在\o"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4000万元高价标得央视广告段位,几年来连续的营销运作让王老吉罐装饮料凉茶从一个地方品牌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饮料品牌,随着宝芝林、和其正等一系列凉茶品牌的跟进,凉茶成为中国饮料领域的一个新品类。将心思放在药物生产商的广州王老吉药业将王老吉罐装饮料商标使用权暂时转让给加多宝,但是做梦也没想到,过继出去的孩子竟然被养到了这么大,凉茶饮料的巨大发展空间让王老吉药业心动不已;然而加多宝却有意无意地将王老吉罐装饮料凉茶当作了自己的孩子,2004年加多宝以4000余万元广告额杀入今年央视标王行列,广州王老吉药业被惊醒,迅速跟进,名字由原来的羊城药业改成了现在的王老吉药业,并迅速在央视投放大量广告,采用浅绿的毛笔书法字样的纸盒包装的王老吉凉茶迅速上市,\o"广告诉求"广告诉求非常接近,定价也很接近,渠道策略更是接近,在\o"大型超市"大型超市经常看到两个王老吉的堆头紧挨着唱开了对台戏。更为麻烦的是:王老吉的海外品牌由王老吉的后人在19世纪末在全球注册。其在全球的注册工作由香港王老吉国际\o"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完成,目前在全球将近30个国家和地区都注册有王老吉的商标,现在香港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由王老吉的后人———王健仪当家。这为驰骋在大陆的两个王老吉进军国际市场设下了一道不高不低的门槛。羊城药业为了保护自己的“老字号”,迅速改名为王老吉药业本报讯记者汪令来报道:本月初,广州羊城药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得到广东工商部门的同意批复———这也意味着,作为岭南药业的老字号的“王老吉”,在做了170余年产品品牌后,现在正式成为一个企业品牌。表面上看来,这是一起再普通不过的企业商号更替;但事实上,这背后却是一场围绕老字号品牌的争夺战———商号变化所显露的,也只是此次“品牌争夺”的冰山一角。老字号的新问题以制造凉茶这种独具岭南特色的药品而出名的“王老吉”,170多年来扎根两广地区,到上世纪80年代成为广州羊城药业公司的“当家花旦”:王老吉系列产品营业额已达1.5亿元,占全公司产品50%。“麻烦”出现在去年初。一夜之间,珠三角地区刮起了一股“红罐凉茶风”:标有“王老吉”字号的罐装凉茶在超市、市场及酒楼几乎随处可见———但问题是,红罐王老吉的生产厂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