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主要内容一、X线摄影技术的进展二、常用X线摄影体位三、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四、X线摄影设备的维护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一、X线摄影技术的进展cathoderaytube,CRT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传统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1895.11.8——发现X线1895.12.22——第一张人体X线影像1896年——第一台X线设备1913年——热阴极X线管1921年——滤线器1929年——旋转阳极X线管1930年——增感屏、体层摄影装置1942年——光电限时器1948年——影像增强器1956年——自动洗片机1963年——6脉冲高压发生器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传统X线检查技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医学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CR与DR检查技术的发展1981年——富士胶片公司研制成功IP板1982年——CR正式发布CR利用成像板取代传统屏-胶系统,利用荧光体发光(PSL)特性,通过激光扫描,读取信息后,再经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1980年——DR研制成功1990年代后期——发展成熟
DR组成:X线摄影系统、X线探测器、图像信息处理器、存储器、图像显示器、图像控制器
DR成功的实现了X线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存储的一体化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直接成像DR原理
1.气体电离室探测器:由许多单元组成一行的阵列,每个单元构成一个像素,其间充以特定成分的惰性气体,如氙气.收集极是一组蚀刻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金属丝,每个收集极金属丝都与一个放大器相连。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2.非晶态硒型平板探测器:主要由集电矩阵、硒层、电介层、顶层电极和保护层等构成.集电矩阵由按阵元方式排列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组成,非晶态硒层涂覆在集电矩阵上,它对X线敏感,并有很高的解像能力。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X线光子碘化铯(CsI)碘化铯闪烁体吸收X线光子并转换成可见光可见光无定型硅(光电二极管/晶体管矩阵)数字信号电子读出电路间接成像:非晶体硅数字平板探测器工作原理…低噪声优化设计低噪声的光电二极管矩阵吸收可见光并将其转换成电荷...每个光电二级管代表一个象素或者图像单元...每个象素的电荷由低噪声的电路读出并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往图像处理器1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非晶硅平板探测器1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各种探测器的DQE对比1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普通X线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优点:X线曝光剂量小,有利于X线防护
量子检测效率高空间分辨力高不足:有X线辐射二维成像静态成像密度分辨力相对较低1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普通X线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CR、DR与传统X线检查相比的优越性:图像质量提高曝光剂量降低成像速度快,工作流程短图像动态范围大具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具有一些高级功能图像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输1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普通X线摄影40~120kVp软射线X线摄影<40kVp高千伏X线摄影≥120kVp造影检查X线摄影(DR)的临床应用1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TissueEqualization(组织均衡)DualEnergySubtraction(能量减影)时间减影DTS全景拼接成像CAD---ComputerAidedDetection(计算机辅助诊断)
动态DRDR的高级临床应用功能1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组织均衡功能标准图像的处理组织均衡图像的处理标准图像进行窗宽/窗位处理提高了脊椎和心脏后部组织的显示1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一次采集,两次曝光,三幅图像—“骨肉分离”标准胸片软组织骨组织Dual-EnergySubtraction双能量减影1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在200ms时间内一次性采集高能和低能图像(减少呼吸伪影)提供3种图像:标准胸片,软组织,骨组织软组织图像:去除肋骨,使肺部结节得到更好显现高密度组织图像:鉴别钙化的结节(良性)肺癌检测的敏感性提高10%肺癌检测的特异性提高20%“骨肉分离”,分别观察骨组织和软组织1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能量减影–病例1第二代功能DR2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当前的图像过去的图像区别TemporalSubtraction(时间减影)2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气胸渗出和结节肺炎采集配准减影间质性疾病当前的胸部图像过去的胸部图像__2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数字化体层摄影(Digitaltomosynthesis,DTS)定义:是利用模拟体层摄影原理与像素移位叠加技术相结合,重建出任意层面图像的技术。将一系列低剂量的断面图像重建成三维图像。2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模拟体层:曝光一次只能获得单一层面图像;所需层面不易确定;曝光剂量随检查层面增多,剂量增大。数字化体层:优势为一次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后可进行任意层面图像重建;曝光剂量固定,剂量较低;断层不受立位、卧位体位的影响;重建方法的核心—像素移位。2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和CT的比较缺点:总体来说体层摄影技术无论从图像的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还是其后处理功能还无法与CT扫描技术相比。优势:一次扫描,可重建出任一层面图像,约5秒。辐射剂量比较低一次扫描0.7mSv。受金属伪影干扰较小,适合金属植入物术后的检查。体位不受限制,可以进行立位等负重体位的检查。空间分辨率高。便宜。2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的临床应用自然对比比较好的器官:胸部、骨关节、其它2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在胸部的应用2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在头部的应用2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在脊柱的应用2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在四肢的应用3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TS在其他部位的应用3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CobbAngle5°全景拼接成像3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DR全景成像原理(以GEDiscoveryXR650为例):3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SlotScan全景成像原理:(岛津Sonialvisionsafire17多功能机)3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XR650Sonialvisionsafire173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3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3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3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3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CAD系统提供更多的有关病变的性质、部位、和范围的信息Courtesy:UniversityofChicagoCourtesy:UniversityofChicago肺癌肺间质病变CAD-计算机辅助诊断4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动态DR定义:全数字化透视摄影一体系统,既拥有数字化静态图像采集,又拥有数字化动态图像采集。在检查中可实现数字平板摄影+实现数字平板透视,+数字平板胃肠+数字平板造影检查等,一机多用,功能强大,是一台全能的数字化X光机。4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动态DR与普通胃肠机的区别动态DR采用最新的动态探测器技术来实现数字化摄影、数字化透视、数字化造影等多种功能,在成像质量、成像速度、成像稳定性、成像尺寸等等方面都有优势能实现17英寸*17英寸方形动态影像的输出动态成像像素100万+,动态点片像素900万+毫秒级动静切换实时成像4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动态DR应该具备的基础功能高清拍片功能大幅面透视功能高清点片功能视频保存回放功能可视化造影功能自动曝光控制功能(AEC)全身拼接成像功能4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4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动态功能展示:提高肺部肿瘤的可见度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显示
◆在进行常规静态图像诊断的同时,可以通过运动图像的辅助支持来确认肿瘤的位置/状态4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动态图像信号值变化的可视化动态分析原始胸部动态图像血流周期的肺叶内浓度变化换气周期的肺叶内浓度变化动态分析◆肺部结构(肺泡/肺血管)密度变化引起的动态X射线强度变化分离并可视化呼吸周期成分和心脏周期成分。呼吸同步低频分量提取心率同步高频分量提取4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最大/最小像素值的变化率
(呼气周期):正常人vs.COPD患者正常人:60周岁COPD患者:79周岁男性LowHigh95%5%LowHigh95%5%4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二、常用X线摄影体位头部:5脊柱:11胸腹部:7四肢:164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1.头部后前位(PAskull)
【体位】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头旁。头颅正中矢状面正对台面中线并垂直于台面,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台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照射野包括含下颌骨的整个头部。【中心线】对准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探测器。
【SID】:100cm。【摄影参数】:85kVp25mAs【临床应用】
头颅先天性疾病;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外伤;钙化性颅内占位病变;颅内压增高症4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图像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矢状缝与鼻中隔位于图像正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顶骨及两侧颞骨影像对称。3.颞骨岩骨上缘位于眼眶内正中,内听道在眼眶中清楚显示,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4.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5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2.头颅侧位(lateralskull)
【体位】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侧转,患侧紧贴台面。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垂直于台面。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边垂直。照射野包括含下颌骨的整个头部。【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SID】:100cm。【摄影参数】:85kVp20mAs【临床应用】观察颅骨侧位,了解骨质、骨缝、蝶鞍等情况【适应症】头颅先天性疾病;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外伤;钙化性颅内占位病变;颅内压增高症5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部侧位整体观影像,包括全部颅骨和下颌骨升支2.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3.蝶鞍位于图像正中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4.前颅凹底线重叠为单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5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5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3.鼻骨侧位
【体位】受检者俯卧,头颅成标准侧位。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将鼻根下方2cm处放于探测器中心。照射野包括整个鼻骨。【中心线】对准鼻根下方2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SID】:100cm【曝光条件】55kVpp,5mAs【临床应用】鼻部外伤;鼻骨和鼻部整形前了解鼻骨情况5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全部鼻骨2.鼻骨呈侧位显示3整个鼻骨清晰显示5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4.下颌骨后前位(PAmandible)
【体位】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头两侧,前额紧贴台面,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台面,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中心线】通过下颌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
【SID】:100cm【摄影参数】:85kVp20mAs【临床应用】:观察下颌骨颏、支、体部骨质正位表现【适应症】外伤;肿瘤和囊肿;下颌骨炎症性病变;下颌骨发育畸形5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下颌骨后前位颏部下颌角下颌体部下颌支部上颌窦下颌小头上颌牙下颌牙鼻腔5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5.下颌骨侧位(mandibleaxiolateral)
【体位】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面部转向患侧,探测器置于颏高头顶低的倾斜15°的角度板上,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下颌骨体部下缘与探测器长轴平行,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5°,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
【SID】:100cm【摄影参数】:85kVp8mAs【临床应用】:观察下颌骨颏、支、体部骨质,舌骨【适应症】外伤;肿瘤和囊肿;下颌骨炎症性病变;下颌骨发育畸形5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体位】俯卧,头颅侧转,患侧向下,使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下颌前伸,避免下颌升支与颈椎重叠。【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0~30°,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5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下颌骨侧位下颌角
冠突
下颌体
髁状突
下颌切迹舌骨6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头部:5脊柱:11胸腹部:7四肢:166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第一、二颈椎张口位(AP“openmouth”,C1-2)【体位】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中心线】: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入射。【SID】:100cm【摄影参数】:75kVpp12mAs【临床应用】:观察寰椎与枢椎、寰枕关节、寰枢关节6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第1、2颈椎于上、下齿列之间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2)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叠,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地显示。3)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近切线状显示。6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颈椎正位AP(APcervicalspine)【体位】1)被检者站立于颈背部靠近摄影架探测器,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并重合于探测器中线。2)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探测器。3)照射野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15°角,经甲状软骨下方(C5)射入。【SID】:100cm【摄影参数】:75kVpp12mAs【临床应用】:观察3~7颈椎外伤、骨病、异物及软组织情况等6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清晰显示颈椎3~7椎体的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照片正中。2)颈椎棘突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近对称显示。3)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钩突关节显示清晰。4)第1肋骨及颈旁软组织包括于照片内。5)气管影位于椎体正中,且边界清晰可辨。6)下颌骨近于C2-C3间隙高度,与枕骨近乎重叠,两侧下颌角呈近“Δ”形显示。6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颈椎侧位(Lateralcervicalspine)【体位】1)被检者侧立于探测器前,双脚分开,身体站稳,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身体冠状面)位于探测器中线。2)头部稍向后仰,下颌前伸,使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探测器,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平行于水平面。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引。4)照射野上包外耳孔,下至肩峰处。【SID】:100cm【摄影参数】:75kVpp12mAs【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临床应用】:观察1~7颈椎侧位影像,椎体、椎间关节、棘突等6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第1~7颈椎椎体位于影像正中,显示清晰。2)各椎体前后缘均呈单边显示。3)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4)下颌骨不与颈椎重叠。5)齿状突显示清楚。6)气管、颈部软组织与椎体层次清晰可辨。6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颈椎斜位(Anteriorobliquecervicalspine)【体位】1)受检者取站立位,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探测器呈45°~50°角。下颌前伸,上肢尽量下垂。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探测器长轴中线。3)照射野上包外耳孔,下缘至第一胸椎处。【SID】SID=100cm【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垂直射入。【摄影参数】:75kVpp12mAs【临床应用】:观察第2~7椎体椎间孔、椎弓根及关节突关节等情况。6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69
标准影像显示:1)第1~7颈椎斜位影像位于影像正中,清晰显示。2)近胶片侧椎间孔位于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呈类长圆形显示,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处,椎间孔投影于椎体与棘突之间。3)各椎体骨质,椎间隙
显示清晰。4)无下颌骨重叠。6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胸椎正位AP(APthoracicspine)【体位】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身旁,头稍后仰。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探测器中线重合,下肢屈髋屈膝使两足平踏床面。3)照射野上包C7,下至L1处。【SID】:100cm【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摄影参数】:80kVp30mAs【临床应用】:观察胸椎及椎旁软组织,了解胸椎各部形态、骨质及椎间隙情况。7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完整显示全部胸椎椎体,并包括C7椎体下段和L1椎体上部,且椎体位于影像正中。2)棘突位于椎体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近对称显示。3)椎体各上、下缘,左、右缘呈单边显示,无双边影。4)各椎体骨质、椎间隙显示清晰。5)胸骨与上部胸椎相重叠。7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胸椎侧位(Lateralthoracicspine)【体位】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脊柱长轴与床面长轴平行2)两臂上举屈曲,头枕于近床面侧的上臂上,双侧髋及膝屈曲以支撑身体3)身体正中冠状面垂直于床面,脊柱置于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上包C7,下缘至L1处。【SID】:100cm【中心线】:对准T7平面人体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摄影参数】:90kVp25mAs【临床应用】: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骨质结构、生理曲度及椎间隙情况。7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73标准影像显示:1)T3~T12椎体呈侧位显示于影像正中,并略向后突弯曲,不与肱骨重叠。2)椎体各缘均呈单边显示,无双边影,两侧后肋基本重叠。3)各椎体骨质、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4)肺野密度均匀,与椎体对比调和。7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腰椎正位AP(APlumbarspine)【体位】
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真。3)照射野上缘包第12胸椎,下包第1骶椎。【SID】100cm【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垂直射入。【摄影参数】:85kVp40mAs【临床应用】:观察腰椎正位的形态、骨质结构、关节及两侧软组织情况。7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包括全部腰椎,并包第12胸椎及骶骨上部,且椎体序列位于影像正中。2)棘突与椎体中线重合,两侧横突、椎弓根近对称显示。3)L3椎体各缘呈近切线状显示,无双边影,椎间隙显示清晰。R7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腰椎侧位(Laterallumbarspine)【体位】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双臂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3)照射野上缘包第11胸椎,下包上部骶椎。【SID】100cm【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垂直射入探测器。【摄影参数】:90kVp40mAs【临床应用】:观察腰椎侧位的形态、骨质结构、各椎间隙、椎间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情况。7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包括全部腰椎,并包第11胸椎及第2骶椎椎骨。2)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尤其是第3腰椎。3)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4)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清晰可见。5)各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棘突显示清晰。7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骶椎正位(APsacrum)【体位】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下肢伸直,两趾并拢。3)照射野上缘包第4腰椎,下至尾骨。【SID】:100cm【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3cm射入。【摄影参数】:85kVp30mAs【临床应用】:观察骶椎正位的形态、骨质结构、腰骶关节7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包括全部骶骨及腰骶关节,且骶中嵴位于影像正中。2)骶中孔及骶髂关节左右对称。3)耻骨联合部不与骶骨重合。4)无肠内容物与骶骨重叠,骶骨骨纹理显示清晰。7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尾椎正位(APcoccyx)【体位】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下肢伸直,两趾并拢。3)照射野上缘包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SID】:100cm【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0°角,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摄影参数】:85kVp30mAs【临床应用】:观察尾椎的正位形态、结构。8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包括尾椎并于图像正中显示。2)耻骨联合部不与尾椎重叠。3)无肠内容物与尾椎重叠,骨纹理显示清晰。8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骶尾椎侧位(Lateralsarumandcoccyx)【体位】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骶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棉垫以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3)照射野上缘包L5,下缘包括全部尾椎。【SID】:100cm,【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摄影参数】:90kVp40mAs【临床应用】:观察骶骨和尾骨的侧位形态、骨质及腰骶关节。8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包括全部骶骨、尾骨,且其位于影像正中处。2)骶、尾椎的边界明确,椎体各节易于分辨。3)腰骶两侧无名线应重叠为单一致密线。4)腰骶关节及骶尾关节间隙清晰可见。8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骨盆前后位(APpelvis)【体位】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两趾并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等距。3)照射野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方约3cm处。【SID】:100cm,【中心线】: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摄影参数】:85kVp30mAs【临床应用】:观察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的形态、骨质结构,及各关节间隙的情况。8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应包括全部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1/4,且左右对称,骨盆腔位于影像正中。2)耻骨不与骶椎重叠,两侧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3)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匀,且骨纹理清晰可见。8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头部:5脊柱:11胸腹部:7四肢:168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胸部后前位(PAchest)【体位】:1)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贴探测器2)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探测器中线,探测器上缘超过肩部3cm3)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向前,两肩内转并紧贴探测器4)深吸气后屏气曝光【SID】:180cm(心脏200cm)【中心线】:水平方向对T6垂直射入【摄影参数】:120kVp5mAs【临床应用】:胸部疾患的常规初选检查8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肺门阴影结构可辨锁骨、乳房、左心影内可辨出肺纹理肺尖充分显示双肩胛骨投影于肺野外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锐利心脏、纵膈边缘清晰锐利8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胸部侧位(lateralchest)【体位】1)侧立,被检侧紧贴探测器,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2)胸部腋中线对探测器中线,前、后胸壁垂直探测器3)双上肢上举环抱头4)深吸气后屏气曝光【SID】:180cm(心脏200cm)【中心线】:经腋中线对T6垂直探测器【摄影参数】:120kVp15mAs【临床应用】:观察纵膈、心脏后方和后部横隔上方的肺部情况,能了解肺部分叶、分段和确定病灶位置,观察胸膜8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照片中无组织遮盖部分呈黑色T4以下椎体清晰可见并呈侧位投影肺门影重叠,前后肋膈角显示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心脏、主动脉弓移行部、降主动脉影像明确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9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胸部右前斜位(rightanterioroblique,RAO)【体位】1)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放于髋部,左手上举抱头2)左胸壁离开探测器,人体冠状面与探测器成45-55°角3)服钡剂后,深吸气后屏气曝光【SID】:180cm(心脏200cm)【中心线】:水平方向,左腋后线第七胸椎垂直入射【摄影参数】:120kVp8mAs【临床应用】:观察左房、肺动脉干和右室漏斗部的增大、扩张及右房增大;肋骨情况9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胸部呈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投影于胸壁左侧,胸椎投影于胸部右后1/3处心脏、升主动脉弓影像清晰可见,胸部周边肺纹理能追踪肺尖显示清楚,食管的胸段钡剂充盈良好R9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胸部左前斜位(LAO)【体位】1)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探测器左肘弯曲内旋,左手背放于髋部,右手上举抱头2)人体冠状面与探测器成65-75°角3)服钡剂后,深吸气后屏气曝光【SID】:180cm(心脏200cm)【中心线】:水平方向,右腋后线第七胸椎垂直入射【摄影参数】:120kVp8mAs【临床应用】:观察左室、右室、右房、降主动脉、左房、左肺动脉、左支气管间的关系及肋骨的情况9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胸部呈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右侧显示,胸椎投影于胸部左后1/3处下腔静脉基本位于心影底部中央显示胸主动脉全部展现,边缘清晰肺尖显示清楚,胸部周边肺纹理能追踪到L9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腹部X线摄影摄影要点体位:立位、卧位、侧位曝光时机:呼气后屏气肠道准备:禁食、禁服药物、清洁肠道9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腹部仰卧前后位(APabdomen)【体位】1)仰卧,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两臂置于身旁或上举2)探测器上缘超出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2.5cm3)深呼气后屏气曝光【SID】:100cm【中心线】:对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入射【摄影参数】:80kVp30mAs【临床应用】:观察腹腔脏器情况、肠梗阻等急腹症及结石,异物等9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腹部全部包括在照片内,腰椎序列对称显示在照片正中两侧膈肌、腹壁软组织及盆腔均对称显示在照片内,椎体棘突居于正中膈肌边缘锐利,胃内液平面及肠内液平面能辨认肾、腰大肌、腹膜外脂肪线及骨盆影像显示清楚9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腹部立位前后位(erectAPabdomen)【体位】1)站立,背部紧贴探测器,双上肢自然下垂稍外展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垂直并与探测器中线重合3)探测器上缘包横膈,下缘包耻骨联合上缘4)深呼气后屏气曝光【SID】:100cm【中心线】:水平方向,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入射【摄影参数】:80kVp30mAs【临床应用】:观察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急腹症及结石,异物等9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两侧膈肌、腹壁软组织及盆腔均对称显示在照片内,椎体棘突居于正中膈肌边缘锐利,胃内液平面及肠内液平面能辨认肾、腰大肌、腹膜外脂肪线及骨盆影像显示清楚9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腹部倒立侧位(standingupsidedownAPandlateralabdomen)【体位】1)准备工作:患儿肛门处放一金属标记;倒立10-15分钟2)立位摄影,由协助者一手提婴儿两腿,另一手托患儿头部,使患儿成倒立姿势。3)侧腹壁靠近探测器,矢状面平行探测器4)探测器上缘超出肛门上方5cm【SID】:100cm【摄影参数】:75kVp2mAs【中心线】:水平方向,经腹部正中侧腹壁垂直探测器入射【临床应用】:先天性肛门闭锁10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腹部倒立侧位10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头部:5脊柱:11胸腹部:7四肢:1610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体位】(1)患者坐于摄影台一端,屈肘约90°角。(2)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下紧贴探测器,第三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SID】:100cm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探测器。【摄影参数】:60kVp3mAs手掌后前位(PAhand)10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1)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照片内,第三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2)五个指骨以适当的间隔呈分离状显示(3)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拇指呈斜位投影。(4)掌骨至指骨远端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10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临床应用:观察掌指的畸形,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结核,软骨瘤等),类风湿关节炎,大骨节病,呆小症,测骨龄等10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掌下斜位(obliquehand)
【体位】:(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屈肘约90°角(2)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探测器。手指内旋,使掌心面与探测器约成45°角【SID】:100cm。【中心线】:经第3掌指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摄影参数】:60kVp4mAs10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照片内,呈斜位投影,第三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2)全部掌指骨骨纹理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显示良好(3)大多角骨与第一掌指关节间隙明确。
10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掌指的畸形,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等。10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腕关节后前位(PAwrist)
【体位】:(1)患者坐位,腕关节成后前位,肘部弯曲约成90°角(2)手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探测器【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4mAs【中心线】:经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10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腕关节诸骨位于照片正中,呈正位显示,照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及掌骨近端(2)掌腕关节及桡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11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临床应用:腕关节诸骨及骨间关节的骨性病变,外伤骨折,结核,异物,佝偻病,测骨龄等。11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腕关节侧位(lateralwrist)
【体位】
:(1)患者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90°直角(2)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贴探测器,尺骨茎突置于探测器中心【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6mAs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探测器。11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1)腕关节呈侧位显示,位于照片正中(2)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11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临床应用:腕关节诸骨及骨间关节的骨性病变,外伤骨折,结核,异物。11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腕关节外展位(PAwrist-ulnarflexion)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自然屈肘,掌心向下(2)探测器置于一个20°角度板上(或用沙袋垫高20°)(3)腕部平放于探测器上,手掌尽量向尺侧偏移【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4mAs
【中心线】:对准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探测器。11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舟状骨正位影像临床应用:观察舟状骨骨性病变,外伤骨折
11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肘关节正位(APelbow)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骨鹰嘴突置于探测器中心并紧贴探测器【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6mAs【中心线】:对准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11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包括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其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显示(2)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明确锐利。(3)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侧(4)肘关节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
11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临床应用:观察肱骨远端,肘关节及尺桡骨近端形态,外伤骨折,骨性及软组织病变,异物,骨龄测量。11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肘关节侧位(lateralelbow)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屈肘成90°角,肘关节内侧紧贴探测器(2)手掌心面对患者,拇指在上,尺侧朝下,成侧位姿势(3)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6mAs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探测器。12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1)肱骨远端与尺桡骨近端呈90~120°角(2)尺骨与肱骨的关节间隙显示明确,锐利(3)肱骨内外髁重叠,呈内圆型投影(4)肘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
12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临床应用:观察肱骨远端,肘关节及尺桡骨近端形态,外伤骨折,异物,骨性及软组织病变。12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肩关节前后正位(APsupineshoulder)
【体位】:(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或立于探测器前),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正中线上(2)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对侧躯干稍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台面(3)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SID】:100cm
【摄影参数】:75kVp15mAs
【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探测器。12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包括肩关节诸骨,其关节位于照片正中或稍偏外显示(2)肩关节盂前后重合,呈切线位显示,不与肱骨头重叠,关节间隙显示清晰明了。(3)肱骨小结位于肱骨头外1/3处显示(4)肱骨头、肩峰及锁骨纹理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辨。
12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临床应用:观察肩关节,肩锁关节诸骨及关节外伤,异物,骨性病变,软组织病变,骨龄测量12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足前后位(APfoot)【体位】:(1)患者坐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踏于探测器上。对侧腿伸直,保持身体平稳(2)探测器上缘包足趾,下缘包足跟,第三跖骨基底部放于探测器中心,并使探测器中线与足部长轴一致【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4mAs【中心线】:经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或向足跟侧倾斜15°角)射入探测器中心12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包括嗻、跖及跗骨,第三跖骨基地部位于照片正中(2)跗骨到趾骨远端密度适当,骨纹理清晰可见(3)舟距关节与骰跟间隙清晰可见12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足趾的畸形,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结核,软骨瘤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测骨龄等12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足内斜位(obliquefoot)【体位】:(1)患者坐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内侧贴探测器面。(2)探测器前缘包足趾,后缘包括足跟。(3)第三跖骨基底部放于探测器中心,将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探测器成30°~50°角。【SID】:100cm
【摄影参数】:65kVp5mAs【中心线】:经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12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标准影像显示:(1)全足诸骨呈斜位,第3、4跖骨基底部位于照片正中。(2)第1、2跖骨部分重叠,其余均单独显示。(3)距跟关节、楔舟关节及第3、4跗跖关节间隙显示明确。(4)全足诸骨密度基本均匀,骨纹理清晰。13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足趾的畸形,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结核,软骨瘤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测骨龄等13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跟骨侧位(lateralcalcaneus)【体位】:(1)患者坐位或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缘紧贴台。(2)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探测器,使足底平面目垂直探测器。(3)跟骨置于探测器中心【SID】:100cm
【摄影参数】:70kVp4mAs【中心线】:经跟距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13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包括踝关节及部分距骨,跟骨位于照片正中,呈侧位显示。(2)距骨下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其关节间隙清晰可见。(3)跟骨纹理显示清晰13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跟骨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及足跟软组织病变13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踝关节前后位(APankle)【体位】:(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2)小腿长轴与探测器中线平行,足稍内旋,足尖下倾。【SID】:100cm
【摄影参数】:70kVp5mAs【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13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踝关节位于照片下1/3中央,关节面呈切线位,器间隙清晰可见。(2)胫腓联合间隙不超过0.5cm。(3)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13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踝部的畸形,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结核,软骨瘤等),测骨龄等13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踝关节外侧位(mediolateralankle)【体位】:(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稍弯曲,外踝紧贴探测器,踝关节呈侧位,使足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3)小腿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将内踝上方1cm处置于探测器中心。【SID】:100cm
【摄影参数】:70kVp5mAs【中心线】:经内踝上方1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13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2)腓骨小头重叠于胫骨正中偏后。(3)踝关节于照片下1/3正中显示。(4)踝关节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13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踝部的畸形,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测骨龄等14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体位】:(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伸直放在探测器上,髌骨下缘对准探测器中心。(2)小腿长轴与探测器长轴一致,膝部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垂直。【SID】:100cm
【摄影参数】:75kVp6mAs【中心线】
: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膝关节前后正位(APknee)14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包括股骨两髁,胫骨两髁及腓骨小头,其余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2)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许重叠。(3)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层次清晰可见。14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膝关节的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类风湿关节炎,骨龄测量等14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膝关节外侧位(lateralknee)【体位】:(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膝关节外侧贴紧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角,踝部垫平,保持下肢稳定。(3)髌骨下缘置于探测器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探测器垂直【SID】:100cm
【摄影参数】:75kVp5mAs【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14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膝关节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重叠良好。(2)髌骨呈切位显示,其与股骨间隙分离明确,关节面锐利,无双边。(3)股骨与胫骨平台重叠极小。(4)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可疑辨认。14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观察膝关节的外伤骨折,异物,骨性病变,类风湿关节炎,骨龄测量等14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髋关节前后位(APhip)【体位】:患者仰卧,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床面正中线处。下肢伸直,两脚尖靠拢,双足跟稍分开。股骨头放于探测器中心,股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段。【SID】:100cm
【摄影参数】:80kVp20mAs【中心线】:经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
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14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中包括髋关节、股骨近端1/3,同侧耻、坐骨及部分髂骨翼。(2)股骨头大体位于照片正中,或位于照片上1/3正中,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股骨颈充分显示。(3)股骨颈及闭孔无投影变形,沈通氏线光滑锐利,曲度正常。(4)髋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坐骨棘明显显示,周围软组织也可辨认。148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临床应用:用于观察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的外伤骨折,异物,骨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149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三、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活动的代价与利益分析
150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质量控制活动的代价与利益分析
151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质量控制活动的代价与利益分析
由此可见,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152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普通X线图像影像质量是密度、对比度、模糊度、噪声、伪影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它取决于设备性能、摄影参数、工作人员的态度以及被检者配合等因素。影像质量是成像链的各个质量环节的综合体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
153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组织机构
建立质量信息系统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实施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化实施质量控制技术:设备检测的内容
影像质量标准的监测
质量控制效果的评价
运用PDCA循环方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计划(plan)阶段
实施(do)阶段
检查(check)阶段
总结(action)阶段154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图象质量控制的方法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组织机构--质量保证委员会成员:科室行政管理者、影像诊断医师、主管质量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影像物理师等
职责:负责质量保证程序的整体规划,制定目标和方向决定政策以及评估质量保证的效用
155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图象质量控制的方法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质量信息系统
质量信息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据此做出决策、组织实施,并通过质量控制,达到提高影像质量的目的。信息反馈来源包括:日常评片的分析结果、影像设备的运行质量检测、有关影像质量管理和放射防护的文献、文件、法规等。156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图象质量控制的方法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保证计划
内容:质量目标、功效研究、继续教育、质量控制、预防性维护、设备校准和改进计划
目的:①改善影像质量信息,确保影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标准,提高诊断质量。
②在达到医学诊断目的的情况下,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达到规定的最低水平。
③有效的利用资源,节约医疗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④确保有关影像技术质量管理及放射防护的各项法令、法规严格执行。
157x线摄影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5/9/2024
图象质量控制的方法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
①.科室全体成员参与,根据岗位责任制的内容,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分工及职责和权限。
②.对各类诊断设备及其附件必须实行质量控制,包括质量参数的选择、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担保费率标准4篇
- 2025年度绿色有机大米产地直销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物流设施租赁合同终止协议4篇
- 2025版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合同3篇
- 2024铝单板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新型银杏树种植与销售合作协议4篇
- 三轮车买卖标准协议模板2024版版B版
- 2025年度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模板专用木方供货与施工团队培训合同3篇
- 【探迹科技】2024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从工业轰鸣到数智浪潮知识产权成为竞争市场的“矛与盾”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GB/T 35270-2024婴幼儿背带(袋)
- 辽宁省沈阳名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新题型:19题)(基础篇)(含答案)
- 2022版艺术新课标解读心得(课件)小学美术
- Profinet(S523-FANUC)发那科通讯设置
- 医学教程 常见化疗药物归纳
-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3 《国家行政机关》说课稿1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三章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