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病原微生物_第1页
眼的病原微生物_第2页
眼的病原微生物_第3页
眼的病原微生物_第4页
眼的病原微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的病原微生物5/9/20241眼的病原微生物一、基础知识回顾微生物的概念(microbe)

: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见到的,种类多、分布广,多数无害而有益,少数致病的微小生物。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这些微生物称之病原微生物。5/9/20242眼的病原微生物二、微生物的分类:三个类型八大类类型细胞结构举例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染色体,胞质中有完整的细胞器真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核仁,胞质中细胞器少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射菌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与蛋白质,必须在活细胞内增值病毒5/9/20243眼的病原微生物三、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大小常以微米UM作为计量单位(1UM=1/1000MM)2、形态:球菌:如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螺形菌:如弧菌、螺菌等。5/9/20244眼的病原微生物3.细菌的结构(一)

细胞壁作用:1)参与胞内外物质交换2)承受胞内渗透压3)维持细菌一定形态4)与细菌某些特性有关(抗原性、染色性)5/9/20245眼的病原微生物化学组成与结构:因菌而异,主要成分:肽聚糖细胞壁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连桥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厚度厚,20-80nm薄,10-15nm磷壁酸+--外膜--+脂多糖LPS青霉素敏感不敏感5/9/20246眼的病原微生物(二)细胞膜组成:脂质双层、蛋白质(丰富的酶)作用:

1)参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交换2)能量产生、储存和利用3)菌体一些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等)生物合成(三)细胞质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胞质含有多种内含物(1)核糖体(RIBOSOME)位置:游离于胞质中的小颗粒组成:蛋白质、核酸作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常是抗菌药物选择作用的部位。(2)质粒:1、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2、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3、能独立复制并传代;4、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5、可通过接合、转导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其他细菌。

3)胞质颗粒:(CYTOPLASMIC

GRANULE)作用:暂时储存的营养物质storageareaofnutrientsandstainwithcertaindyes常见嗜碱性较强的异染颗粒成分:核糖核酸、多偏磷酸盐染色:美蓝染色,颗粒着色较深多见于白喉杆菌(异染颗粒在两端,有鉴别意义)(4)中介体mesosome增大细胞膜面积5/9/20247眼的病原微生物(四)核质组成:环状DNA双链作用:控制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性状细菌的特殊结构仅在某些种类的细菌才出现的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一、荚膜形态: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合成,并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的粘液状物质,厚者为荚膜;薄者微荚膜染色: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光镜下呈透明圈形成条件:与所处的环境有关:在机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生成。作用1)抗吞噬和消化2)抗干燥:荚膜含较多水分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如溶菌酶、补体等因素的侵害二、鞭毛例菌: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少数球菌形态:伸出于菌体表面细长弯曲的丝状物四种类型: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组成:蛋白质作用:1)运动器官2)近来认为:与致病有关5/9/20248眼的病原微生物三、菌毛分类:普通菌毛(FIMBRIAE)性菌毛(PILI)组成:蛋白质普通菌毛性菌毛形态:较鞭毛更细、短、直、数目多(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中空的管道作用粘附器官传递遗传物质(DNA片段或质粒)5/9/20249眼的病原微生物四、芽胞(SPORE)例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组成:完整细菌核质、酶系及合成菌体成分的各种结构形成:由芽胞基因决定,一般营养物质缺乏时易生成形成规律:1个细菌—1个芽胞—1个细菌—大量繁殖,繁殖体(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芽胞形成的意义:1)抵抗力强(干燥、高温、化学消毒剂、辐射)注意:彻底灭菌的指标:杀灭芽

2)休眠状态(保存物种):是细菌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殊存活形式3)鉴别细菌(根据芽胞的位置、形态)5/9/202410眼的病原微生物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引起感染的性能细菌的毒力

半数致死量LD50v感染(infection):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的过程5/9/202411眼的病原微生物(一)细菌的毒力v(一)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v1、粘附素: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v2、荚膜及荚膜类物质v如: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的荚膜,A族链球菌的M蛋白,伤寒杆菌的Vi抗原v3、侵袭素:利于细菌扩散v透明质酸酶(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气性坏疽杆菌等)作用: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被水解,导致结缔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细菌和毒素易扩散v链激酶/链道酶5/9/202412眼的病原微生物二、毒素区别点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分

毒性作用

抗原性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由活菌直接分泌脂多糖

大致相同弱

外毒素革兰阳/阴性菌菌体裂解

细胞溶解后释放蛋白质较强,有选择性强v内毒素毒性作用:各细菌内毒素毒性大致相同,发热(fever)白细胞反应(先减后增)内毒素休克(shock)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9/202413眼的病原微生物三、细菌感染的途径和类型①感染的来源:1.外源性感染:患者,带菌者,带菌动物2、内源性感染3、医院获得性感染②传播方式与途径1、呼吸道感染:吸入飞沫或灰尘2.消化道感染。3.创伤感染4.接触感染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③隐性感染:指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获得一定免疫力,重要传染源。④显性感染:1、毒血症:毒素入血,病原菌不进入血流。2、菌血症:病原菌入血,但在血中一般不繁殖3、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4.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进入血流,在血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化脓性病灶。5.带菌状态5/9/202414眼的病原微生物第一节概述1.眼的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眼科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及其特异性的诊断和防治原则等的学科。2.发展:汤飞凡、张晓楼在1956年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和加链霉素抑菌的技术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为眼科病原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5/9/202415眼的病原微生物一、眼科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眼部常见的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以及棘阿米巴、鼠弓形体等寄生虫。眼科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病原生物: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曲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医院中敏感细菌被清除而致病株和天然抗药的条件致病株得以繁殖,加以大多数患者的防御功能低下,因此,在医源性感染中,条件致病性病原生物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感染性眼病由病原生物感染所致的眼病称之为感染性眼病,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眼病之一,仅感染性角膜炎(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就构成了国内外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他致盲性眼病还包括感染性角膜溃疡、感染性葡萄膜炎、眼内炎、沙眼等。◆耐药性(ResistancetoDrug)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5/9/202416眼的病原微生物例如:棘阿米巴原虫所致的角膜炎(主要发生于角膜接触镜佩戴者)5/9/202417眼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记住几个重要概念)(一)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1.正常菌群(normalflora)®

定义:在人体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数量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生理作用:®

生物拮抗作用:1产生化学物质,抑菌;2组成生物膜;3营养竞争®

营养作用: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转化、合成,协助消化和吸收®

免疫作用: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获得免疫力®

抗衰老作用:例如双歧杆菌5/9/202418眼的病原微生物2.条件致病菌有些病原微生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但在异常条件下才可引起疾病,称为条件致性病原生物或称机会致病性原生物。造成异常条件的因素:1)、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中各菌种的比例失调。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3)、定位转移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4.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致菌群改变,使耐该种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引发新的感染。5.眼科领域中耐药菌株感染、条件致病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日益突出。5/9/202419眼的病原微生物(二)细菌入侵眼组织的途径1)外源性(如空气的污染、眼用药物及溶液的污染、眼科器械及用具的污染、组织的污染、外伤引起感染、术中感染)2)内源性感染3)局部蔓延5/9/202420眼的病原微生物(三)宿主的免疫性致病菌能否侵入人体以及侵入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足够的数量、合适的部位外,还与机体的防御有关系。眼黏膜表面完整的上皮屏障能阻止细菌侵入,起重要防御作用。眼睑运动、泪液冲洗等机械因素阻碍细菌附着。泪液中有溶解酶、乳铁蛋白、补体、粘蛋白等非特异抗菌物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起重要作用。5/9/202421眼的病原微生物(四)眼科常见的致病菌(重点掌握)A.革兰阳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i)属于微球菌科家族。分类:血浆凝固酶阳性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球菌。(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形态:葡萄球菌呈球形或椭圆形。菌体直径为0.8~1.2μm。常以葡萄串状排列,但有时亦可见散在,成双或短链状存在。无鞭毛,无芽孢,体外培养一般不形成荚膜,但体内菌株荚膜形成较为常见。(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是眼部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可见于正常结膜囊,正常免疫情况下暂时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凝固酶试验阳性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引起的感染性眼病:眼睑炎症、睑缘炎、麦粒肿(睑腺炎)、麦氏腺(maibomiangland)炎、泪小管炎、结膜炎、角膜炎、眼内炎以及眼眶蜂窝织炎等。5/9/202422眼的病原微生物5/9/202423眼的病原微生物(2)、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血浆凝固酶实验阴性,致病性较弱。为正常眼睑和结膜的常在菌,是眼部重要的致病菌,而且耐药性壁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见于:眼手术后眼内感染、眼外伤、眼内异物以及戴用角膜接触镜后所致角膜溃疡等。5/9/202424眼的病原微生物2.链球菌属(streptococci)属链球菌科家族。类型: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i)、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i)、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i)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ipneumoniae)。形态: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1.0μm,链状排列,长短不一。无芽孢,无鞭毛,培养早期可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后期因菌自身产生的透明质酸酶而使荚膜消失,细胞壁外有菌毛样结构,含型特异的M蛋白,与致病性有关。大多兼性厌氧。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为A、B、C等20个群。其中A群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是人类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有较强的侵袭力,并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致病物质中,具有与生物膜高度亲和力的LTA和FBP等粘附素,是该菌能定居于机体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等表面的主要侵袭因素;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致热外毒素(SPE)能增加血脑屏障对内毒素和细菌的通透性,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而引起发热反应等;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链激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病菌在组织中扩散;链道酶能降解脓液中DNA,使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A群链球菌所致眼病有眼睑炎症、急性泪囊炎、结膜炎、角膜溃疡、眼内炎、眶蜂窝织炎和变态反应性眼病。5/9/202425眼的病原微生物B.革兰阴性球菌1.奈瑟菌属

类型: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干燥奈瑟菌(N.sicca)、微黄奈瑟菌(N.subflava)、浅黄奈瑟菌(N.flavescens)、粘液奈瑟菌(N.mucosa)等。其中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菌。典型的标本涂片,镜下在中性粒细胞内可见到成双排列的脑膜炎奈瑟菌或淋球菌。其他奈瑟菌多为人体呼吸道中寄生的正常菌群。镜下观察时多存在于细胞外。奈瑟菌属细菌常可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糖发酵试验可用于鉴别此属细菌。(1)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人类为淋球菌的唯一宿主。形态:菌体呈肾形或卵圆形,直径0.6-0.8μm。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和菌毛。特性:专性需氧,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干燥易死亡,对酒精、硝酸银敏感。淋球菌通过菌毛粘附于柱状上皮表面,在局部形成小菌落或被吞入细胞增殖。淋球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组织细胞受损;淋球菌产生的IgA1蛋白酶,能破坏粘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IgA1抗体,使菌仍能粘附至粘膜表面。传播方式: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5/9/202426眼的病原微生物致病:淋球菌可引起新生儿或成人超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化脓性角膜溃疡及眼内炎等。淋病产妇分娩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被污染致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眼分泌物图片或结膜刮片检查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和淋球菌。5/9/202427眼的病原微生物(2)、脑膜炎球菌:抵抗力弱,对寒冷、日光、干燥及常用消毒剂均很敏感。内毒素是脑膜炎球菌最重要的致病物,它可引起发热及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该菌主要寄居于人类鼻咽部,经空气飞沫传播。流行性脑膜炎菌血症期,细菌经血行播散至眼引起转移性眼内炎。2.布兰汉菌属卡他球菌: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也常见于结膜囊。形态:菌体呈肾形,直径0.6-1μm,单或成对排列。致病:一般不致病,偶致结膜炎、角膜炎、眼内炎。5/9/202428眼的病原微生物C.革兰阴性杆菌1、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致眼感染最严重且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之一。为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偶见于正常结膜囊。对外界环境如紫外线、干燥等抵抗力强。

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多种致病物质以增加其侵袭性和致病性:①外毒素A能破坏角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感染早期即致角膜水肿浑浊;②菌细胞壁脂多糖为内毒素,菌壁崩解后释出内毒素致热原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导致急性炎症;③溶蛋白聚糖酶分解角膜基质中非胶原成分蛋白聚糖使胶原纤维分散,基质液化。铜绿假单胞菌是医源性感染、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该菌是对眼部有严重危害性的条件致病菌,在细菌性角膜溃疡、眼内感染中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眼病有角膜脓肿、环形角膜溃疡、眼内炎、全眼球炎、眶蜂窝织炎等。5/9/202429眼的病原微生物2、嗜血杆菌属(1)、埃及嗜血杆菌(haemophilusaegyptius):又名科卫杆菌(Koch-Weeksbacillus)。为眼科致病菌。大小一般为1.0~1.5μm×0.3~0.4μm。菌体呈球杆状、长杆状,单独、成对排列或团块状簇集。巧克力色血平板上菌落针尖大小,无色透明或白透明露滴状,不溶血。细菌通过眼分泌物、污染物品接触传播,有高度传染性。易在儿童中引起流行性结膜炎,常与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2)、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大小1.0~1.5μm×0.3~0.4μm,菌体呈球杆状、长杆状。有荚膜的粘液型(M型)菌株毒力较强,荚膜多糖、内毒素等在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菌在眼部可致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急性泪囊炎、儿童眼眶脓肿。5/9/202430眼的病原微生物3、莫-阿菌属

莫-阿双杆菌(Morax-Axenfelddiplobacillus)形态:较大,2~3μm×1μm,两端相连,成对排列。无鞭毛,偶见荚膜。致病:眦部睑缘炎(缺乏维生素B2时更为显著)、慢性滤泡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脓肿、眼内炎。治疗:0.5%硫酸锌。4、肠杆菌科(1)、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偶见于结膜囊。0.2~0.7μm×1~3μm,单个存在。菌体周围有鞭毛。兼性厌氧。普通琼脂培养37℃24小时后,形成直径2~3mm的圆形突起灰白色S菌落。一般不致眼病,一定条件下偶致新生儿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眼病。(2)、沙门菌属:黏质沙雷菌(serratiamarcesen)又名灵杆菌,广布于自然。形态:0.7~1μm×0.7μm,大小不等,无规则排列,有鞭毛。特性: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可污染医疗器械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常污染软角膜接触镜用系列物品(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匍行性角膜溃疡、环形角膜浓疡、内眼手术后眼内炎、转移性眼内炎、全眼球炎、早产儿化脓性结膜炎、泪道感染等。5/9/202431眼的病原微生物5、类杆菌属脆弱类杆菌(bacteroidesfragilis)是寄居肠道、口腔、上呼吸道等处的正常菌群,可见于正常的结膜囊。形态:两端圆而浓染,中间常有不着色部分。多数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特性:专性厌氧。在血平板上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半透明,不溶血。致病:眼内炎、眶蜂窝织炎、泪囊炎、泪小管炎和角膜炎。5/9/202432眼的病原微生物D、革兰阳性杆菌1、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为白喉病原菌。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美蓝染色时菌体着染不均匀,两端见异染颗粒。细菌产生极强的外毒素,致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血管充血扩张,白细胞、纤维素渗出形成灰白色膜状渗出。白喉毒素可致眼外肌麻痹、调节麻痹。2、梭状芽孢杆菌属(1)、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广布于泥土上层,专性厌氧。形态:菌体细长,2~5μm×0.2~0.5μm,周鞭毛,有动力。带芽孢的菌体顶端有宽于菌体直径的圆形芽孢,菌呈鼓槌状。致病:眼睑、眼眶、眼球深部创伤、刺伤污染泥土或污染异物有破伤风杆菌或合并需氧菌混合感染时,厌氧环境下破伤风杆菌繁殖则致病。紧急预防:清创,开放伤口,注射抗菌素。(2)、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存在于土壤、腐败物中,厌氧但少量氧环境中仍可生长。形态:大小4~8μm×1μm,单或成对排列。无鞭毛。在感染组织内形成荚膜。菌体次极端或中央部有卵圆形芽胞,宽度不大于菌体。该菌产生强烈外毒素与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卵磷脂酶、DNA酶等能分解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致病: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伤、眶内异物伤感染该菌或混合感染时急剧发生气性坏疽性眼内炎、全眼球炎、眶蜂窝织炎。(3)、肉毒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存在于土壤,专性厌氧。形态:菌体4~6μm,周鞭毛,无荚膜。有芽胞菌体的次极端有宽于菌体的卵圆形芽胞,菌呈网球拍状。致病:食入带毒素食物后眼部表现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眼肌麻痹、瞳孔散大。用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麻痹性斜视有良好疗效。5/9/202433眼的病原微生物第一节真菌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多细胞,多数为多细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空气中腐生真菌孢子可污染结膜囊,正常情况下不致眼病,但一定条件下如外伤、长期应用抗生素而菌群失调或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而免疫低下时,外源或内源真菌侵入眼部繁殖致病。常见眼部真菌感染原因:植物性、动物性角膜外伤,穿通性眼外伤,眼内手术后,佩戴软角膜接触镜,轻微角膜擦伤。5/9/202434眼的病原微生物一.真菌概述(一)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导致超敏炎症反应,形成溃疡、脓疡。

▲眼表面粘膜上皮屏障对外源真菌有明显抵抗。(二)真菌的微生物学诊断1.光学显微镜检查(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可快速诊断)2.病灶区取材分离培养3.组织切片PAS或GrocottGomori六甲烯四胺硝酸银染色镜检5/9/202435眼的病原微生物二、眼科常见的真菌(一)、丝状真菌

1、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为常见的腐生真菌,孢子在空气中播散,可存留于呼吸道、皮肤、黏膜上。一般不致病,但条件致病。致眼病的常见曲霉有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等。曲霉菌所致眼病有角膜溃疡、巩膜溃疡、眼外伤或手术后眼内炎、全眼球炎。偶致结膜炎、泪小管炎。免疫低下者曲霉菌致播散性葡萄膜炎、眼内炎。

2、镰刀菌属(fusarium)土壤、水、有机物中常见的腐生菌,常致水稻、蔬菜、水果病害,可见于皮肤、呼吸道。镰刀菌产生蛋白酶、胶原酶,常致角膜浓疡,另可致眼内炎。致眼病的常见镰刀菌为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等。5/9/202436眼的病原微生物(二)、类酵母型真菌、酵母型真菌1、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可寄生在正常人体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粘膜。

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低下或菌群失调可引起念珠菌病。眼及其附属器皆可感染该菌,表现眼睑念珠菌病、湿疹性睑缘炎、角膜溃疡、术后眼内炎即脉络膜视网膜炎等。2、新型隐型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

土壤中存在。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亲和性,播散到脑致脑膜炎。继发累及眼部表现斜视、上睑下垂、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视网膜炎、转移性眼内炎、玻璃体视网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等。5/9/202437眼的病原微生物第四节病毒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盲的病因就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毒可侵犯眼睑、结膜、角膜、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也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末梢神经、感觉神经后累及眼部。5/9/202438眼的病原微生物一.病毒的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皮肤和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

垂直传播:胎盘、产道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淋巴、血流、神经)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依据有无症状:显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者)、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者)

◆依据病毒在体内感染过程、滞留的时间及出现临床症状的长短: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在某些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机体无症状也无病毒排出,当机体或眼部受生理、理化或环境变化等影响,潜伏的病毒增殖,沿三叉神经到达角膜等,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5/9/202439眼的病原微生物三、眼科常见的病毒(一)脱氧核糖核酸病毒1.疱疹病毒科病毒疱疹病毒是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眼科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疱疹病毒的特点有:①病毒体球形,直径120~200nm。核衣壳立体对称,内有线性dsDNA。外有胞膜。;②病毒在敏感细胞的核内复制组装,形成核内包涵体;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整合作用;④病毒在感染细胞核内复制组装,成熟时以出芽方式通过细胞核膜或外膜,经胞浆排出细胞外。疱疹病毒科分为ɑ、β、γ三个亚科。ɑ亚科以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代表,感染宿主范围广,复制周期短,有较高致细胞病变作用,常在感觉神经节内潜伏;β亚科以巨细胞病毒为代表,感染宿主范围窄,复制周期长,致细胞病变作用弱,常在唾液腺和其他组织内潜伏;γ亚科以EB病毒为代表,感染宿主范围窄,复制速度与致细胞病变不同,常侵犯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致隐性感染,潜伏于淋巴组织,与肿瘤密切相关。5/9/202440眼的病原微生物⑴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其基因组由两个连接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双股线状DNA组成。HSV有两种血清型,即HSV-1和HSV-2。两型病毒的DNA有50%同源性。HSV包膜表面糖蛋白至少有gB、gC、等10钟。HSV在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

HSV常侵犯皮肤、粘膜、脑、感觉神经等,引起多种眼病如眼睑、睑缘单纯疱疹、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角膜结膜炎、星状、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盘状角膜炎、基质角膜炎、角膜色素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其中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多次复发恶化,严重危害视力是角膜盲的首要疾病。5/9/202441眼的病原微生物⑵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病毒感染后,因机体免疫状态不同,临床表现为水痘或带状疱疹两种疾病。病毒可通过上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终生带毒。

眼带状疱疹为潜伏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眼支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化致眼支急性感染,主要沿额神经、泪神经鼻睫状神经支达该神经支配的皮肤、眼及其附属器表现病变,如单侧额、眼睑、睑缘带状疱疹、急性卡他性、滤泡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炎、眼内、外直肌麻痹、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等.5/9/202442眼的病原微生物(3)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形态、结构与单纯疱疹病毒相似。巨细胞病毒对宿主或组织培养细胞有严格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内增殖。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分泌腺、淋巴细胞、肾小管细胞等处,通过密切接触、输血、器官移植等水平传播。围产期感染致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眼部表现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角膜内皮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眼部表现小眼球、无眼球、角膜混浊、白内障、视神经乳头发育不全或缺损、视神经畏缩、葡萄膜炎、虹膜周边前粘连、视网膜脉络膜炎。5/9/202443眼的病原微生物(4)EB病毒(Epstin-Barrvius,,EBV):EB病毒是从Burkitt淋巴瘤中分出的DNA病毒。其形态、结构、复制等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但有噬淋巴细胞特性,一般细胞培养病毒不生长。EB病毒所致的眼病有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上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泪腺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5)腺病毒(adenovirus)腺病毒核心为线状双链DNA,无外膜。宿主感染范围有种属特意性。病毒对温度耐受范围较大,4°C

可存活数周,温室中存活1周以上,56°C

下5分钟灭活。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紫外线照射30分钟灭活。病毒传染性强,通过飞沫、眼分泌物、污染的水、物接触传播致急性显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常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暴发流行或全年散发病例。腺病毒常通过污染病毒的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特别是眼压计、前房角镜、诊疗物品如手电筒、滴眼液等在医务人员和眼病患者间交叉感染,甚至造成流行。5/9/202444眼的病原微生物3.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属乳头状瘤多瘤空泡病毒科,是小DNA病毒。仅感染人类,在皮肤、黏膜上皮一定分化程度的角蛋白细胞内繁殖,在基底层细胞内潜伏。直接接触引起慢性感染,皮肤、黏膜损伤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病毒可致眼睑疣、结膜、角膜缘乳头瘤,常伴有慢性卡他性结膜炎,点状角膜上皮脱落。5/9/202445眼的病原微生物(二)核糖核酸病毒1.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type70)和柯萨基病毒A24(CoxsackievirusA24)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24同为1969年以来世界性暴发流行新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两种病毒均可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潜伏期短、发病急、暴发流行为特点。两种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人群各年龄组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多余夏秋季流行。病毒通过泪液、眼分泌物传播。接触污染是主要传播方式。可引起社会大范围流行。流行后人群血清中和抗体增高,相当时间内有一定免疫力。5/9/202446眼的病原微生物

肠道病毒:柯萨基病毒:5/9/202447眼的病原微生物2.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为RNA病毒。病毒体球形,直径100~200nm。基因组为单链RNA,核蛋白核心含S抗原,核壳呈螺旋形对称结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病毒播散到眼及其附属器时表现泪腺炎、滤泡性结膜炎、盘状角膜炎。偶致虹膜炎、巩膜炎、一过性眼压异常。脑炎使第Ⅲ、Ⅳ、Ⅵ脑神经受累则出现眼内、外肌麻痹、瞳孔反应异常、注视麻痹。少数神经炎后继发视神经萎缩。5/9/202448眼的病原微生物3.麻疹病毒(measlesvirus)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链RNA病毒。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为其唯一自然归宿,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经泪液、结膜分泌物传播,经眼结膜进入局部上皮细胞,有高度传染性。麻疹前驱期、皮疹早起表现卡他性结膜炎、上皮性结膜角膜炎。患慢性消耗病或人工喂养营养不良儿童患麻疹后,由于重病消耗及不合理的喂养常加重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蛋白质缺乏导致角膜软化症。4.风疹病毒(rubellavirus)风疹病毒属披膜病毒科,为单链RNA病毒。人为风疹病毒的重要宿主,通过呼吸道传播,尿液、泪液、咽、结膜分泌物也可分离出病毒。该病毒有很大的致畸作用,可抑制受染细胞的有丝分裂,致染色体断裂,影响细胞增殖、妊娠妇女感染风疹,病毒血症期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感染发育中的胚胎,导致器官法医障碍称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rubellasyndrome)。特征性眼部病变为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5/9/202449眼的病原微生物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即AIDS的病因。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最外层为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组成的外膜。HIV对热敏感,对干燥敏感。75%酒精、过氧化氢等均可灭活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HIV-1和HIV-2,两型核酸同源性为40%。HIV通过性接触、静脉注射、输血等方式传播。病毒感染眼部表现视网膜棉绒斑、视网膜、球结膜微血管异常、缺血性黄斑病变、注视麻痹、眼内、外肌麻痹、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AIDS患者眼部恶性肿瘤为卡氏肉瘤、眼窝淋巴瘤。6.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变异性极强。该病毒科通过眼结膜进入人体,隐形眼镜盒普通的框架眼镜对其不具有防护作用。5/9/202450眼的病原微生物第五节其他眼科常见的病原生物一、衣原体衣原体(chlamydia)为专性细胞内寄生,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特点为:①兼有DNA、RNA两种类型核酸;②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二分裂繁殖,在受染细胞胞浆内形成包涵体;③有粘肽组成的细胞壁,含胞壁酸;④有核蛋白体及酶系统但缺乏代谢能量,必须在真核细胞内领先细胞代谢中间产物寄生繁殖;

⑤革兰阴性,大小为0.2-0.5μm;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致眼病的衣原体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和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Chlamydiainclusionconjunctivitis)两种。5/9/202451眼的病原微生物(一)致病性和免疫性

衣原体所致的疾病主要有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衣原体感染机体后可诱发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保护性都不强,维持时间也短,故常造成衣原体的持续感染、反复感染和隐性感染。

(二)病原学诊断(三)致眼病的衣原体5/9/202452眼的病原微生物1.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附着结膜细胞表面,经细胞吞饮进入细胞内。感染过程:吞饮过程中细胞膜将原体围绕为包涵体泡。原体在泡内利用细胞生物合成在酶作用下合成核酸、蛋白质。体积增大,细胞壁通透性增加演化为始体。始体二分裂繁殖形成簇集斑点状。始体DNA渐急剧浓缩,细胞壁重组,成熟,包涵体泡内开始出现子代原体,为始体原体混合型包涵体。其基质为代谢合成的糖原,Lugol碘液染为褐色。包涵体内原体继续增多,充满整个包涵体泡,将细胞核压挤到细胞一侧,为原体型或成熟包涵体。最后细胞裂解,原体被释放到细胞外再感染新的细胞。2.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chlamydiainclusionconjunctivitis)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大部分生物学性状相同而血清型别不同。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致成人包涵体结膜炎或游泳池结膜炎,更常致衣原体性尿道炎、子宫颈炎、输卵管炎等。患衣原体子宫颈炎产妇生产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可致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肺炎。5/9/202453眼的病原微生物二.螺旋体螺旋体是细长柔软的螺旋状或波状单细胞微生物。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冷均敏感,但潮湿状态下其感染性能保持12-24小时。能引起眼病的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和伯氏包柔螺旋体。1.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梅毒螺旋体是性病梅毒的病原体。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仅感染人类,通过性接触传播或经胎盘感染胎儿。获得性或先天性梅毒皆可表现多种眼病,如基质性角膜炎、虹巩膜炎、巩膜炎、玻璃体炎、睫状体或脉络膜梅毒瘤、视神经视网膜炎等。神经梅毒常表现ArgyllRobertson瞳孔。(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pupil):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而没影响调节反射径路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5/9/202454眼的病原微生物2.伯氏包柔螺旋体(SpirochetaBorreliaBurgdorferi)

有4-8根内在性轴鞭毛,运动活泼。暗视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活的螺旋体。其眼部表现为滤泡性结膜炎、基质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全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脉络膜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眼内炎、浅层巩膜炎、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炎等多种眼病。偶致瞳孔强直、ArgyllRobertson瞳孔、皮质盲。5/9/202455眼的病原微生物三.棘阿米巴属

棘阿米巴(acanthimoeba)棘阿米巴对一般抗菌药物、氯化物、化学消毒剂、H₂O₂等均不敏感。包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