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营口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①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②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⑤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几则最能振奋人心?请以其中两则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真佛山不但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的孝德文化重任,而且传承着巴蜀人民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文明。B.日前,有关部门初步完成了高铁达州站设计方案的研究工作,并报请铁路枢纽工程指挥部审查通过。C.美国枪支袭击事件备受关注,事发后,各大网络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点击量超过了万次以上。D.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正确性。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下列对本词上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B.“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抒情委婉含蓄。C.“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D.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递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①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②河水跳跃着③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④缓缓流动⑤永不疲倦地唱着歌⑥平静得出奇A.③②⑤①④⑥ B.③④⑥①②⑤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②⑤③⑥④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羌村三首①(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②。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②糟床,榨酒的器具。1.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2.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3)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5)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6)____________________,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抚琴岑燮钧月色清空,人渐散去。这时,阊门外传来若断若续的琴声,张翰不由得驻足静听。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他信步而行,不觉来到城河边上。近处的一只船中,漏出隐隐约约的烛光,那清幽的琴声,与烛光一起摇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张翰站在岸上,那船尾的人,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琴?”那人端详了一番。这时,“铿”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外面是谁啊?”但见出来一人,羽扇纶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下吴郡张翰张季鹰,不知兄台是——”“会稽贺循贺彦先。”两人一番拱手作揖。张翰说,是琴声把我招来了,静夜听琴,让人鸥鹭忘机啊。贺循说,知我者,季鹰兄也。便让张翰也抚琴一曲。张翰也不辞让,说:高山流水,知音难得。于是,目随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一曲终了,率尔起立,曰:“兄台见笑,打扰了!”意欲离开。贺循却命下人拿出酒来,说:岂有知音一曲,转身即走之理?如此良夜,一醉方休。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张翰得知贺循也是去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正当起船之际,忽听岸上有人喊叫。张翰出船,见童子沿河追来,便在船头回道:“我跟贺先生走水路了,你们就走陆路,到前面驿站等我吧。”两人在船舱中,谈琴谈玄,也谈人谈事。国事纷乱,让人叹息。不出来,奈天下苍生何;出来,却独力难支乾坤。此番上京,若不是同乡顾荣引荐,张翰怕也没这份心了。他是散淡惯了的人,哪里能耐得住每日案牍劳形呢?张翰到了洛阳,洛阳城里早已翻了几回烙饼,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刀山火海,总有人火中取栗。此时正是齐王司马冏执政。张翰做了东曹掾,同乡顾荣为主簿。齐王嚣张,气焰方炽,听不得良言诤劝。天下你抢我夺,正未有穷时。既入其中,何得脱身?有去无回,人头落地——这世道是越来越不好走了。不久,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张翰送了一程。他也动了心,觉得京中也没多大意思,风尘碌碌,何必恋恋不舍呢?洛阳城里,秋风渐起。走了贺循,又少了一个说话的人。只有顾荣,声气相通,却也难得长谈。到处都是耳目,只能道路以目。不来洛阳,不识天下;到了洛阳,才知独木桥上插尖刀,不是人人都能走得通的。夜色如晦,只剩一弯眉月,倒挂城西。张翰敲响了顾荣的院门,烛光无力,晃晃悠悠。长夜如雾,穿不透亮光。两人相对如梦,只有长叹。“来时兴冲冲,此时却让人忧心忡忡。君家是望族,天下名士,无有退身之所。我是山林之人,终当归去。”“季鹰兄也要走吗?”顾荣在琴上拨了一下,抬头看着张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张翰也拨了一下琴弦,“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爵呢?”“我欲与君共吟采薇,效范蠡泛舟太湖,只是……”“吴中莼菜正美,鲈鱼正肥,已是几回入梦了。今我谱得一曲,为君弹之。”小院之中,树影婆娑。烛光摇摇,琴声幽咽。张翰边弹边吟,如归故乡,如见亲人。顾荣听罢,不由泪下。两人相约,归隐之日,竹篱茅舍,弹琴饮酒,当作赤松子游。张翰告辞时,一再说:我等你,我等你回来!张翰回到吴郡,倒是真等了一阵顾荣。事后一想,方觉自己天真了。顾荣身负天下,估计也是身不由己。即使有退隐之意,怎奈世事相烦,哪得清净呢。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就算有心,也未必同归——能者多劳嘛。张翰倒是有访贺循之意,只是山林之人,懒散惯了,就一年一年拖过去了。在乱世之中,顾荣居高位,历艰险,平叛乱,辅助司马睿立足建业,功业至伟。一路走来,机关重重,他总能化险为夷。然而,人寿几何,顾荣病逝了。张翰听到顾荣去世的消息,若有所失。看来,顾荣是再也不能与他悠游山林了。顾荣在任上,他不去相烦;若是告老还乡,倒正可抚琴相对;如今,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人归故土,山野也罢,庙廊也罢,都是一样的。到了顾家,他直奔灵堂。灵座上放着一张琴,正是当日所弹。“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可是,顾荣再也吃不到莼羹鲈脍了。人已作古,阴阳永隔,当日之言,风中飘散,一时之间,悲不自胜。张翰捧起琴,如见故人,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弹琴者,是我张翰张季鹰耶,抑或是你顾荣顾彦先?这曲子,你我都弹过。此时此刻,弹者为谁,听者为谁?数曲弹罢,不觉大恸,一手按住琴弦,喃喃自语道:“顾彦先啊顾彦先,你还能再听到这些曲子吗?”不由得长泪纵横。张翰起身又看了一眼顾荣的灵位,转身即走,掩面而去。灵堂上,顾家人面面相觑,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张翰这一次打算去看贺循了。他怕再不去,或许会赶不上。正欲启程,听到了贺循出山的消息。贺循是去接顾荣的位子的。张翰长叹一声:罢了。他弹了一夜的琴,直弹到月落乌啼,藤枯树老。1.结合小说情节,简析张翰这一人物形象。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这篇小说取材于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其中有关“张翰吊顾”是这样记载的: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试与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4.简析小说以“抚琴”为题的理由。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第一,以借景抒情为主、以叙事造势为辅,是诗词曲之韵文文体。其中,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如《七月》《长恨歌》等;另一种以抒情为主,情中带事;还有一种是事隐藏于诗情画意之后,明其事方可体会诗境和真情。其中,第三种最知名的应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此诗的关键词是“古人”和“来者”。这两个词隐含着一段诗人以乐毅自居、欲在军中施展抱负却反遭贬罚的悲伤故事,以及古代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佳话。由此,“古人”和“来者”都是比喻伯乐。自信有乐毅之才的陈子昂,却找不到可识其才的伯乐,不由得怆然涕下。这样一来,叙事与抒情依然相从相生,只是事隐于情之后。第二,以叙事为主,以造境写意为辅,是散文、小说的非韵文文体。其中,小说虽然主要是叙事的,却常伴有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唐传奇则倏忽奇变,给人诗情画意的美感,实为以诗思、诗笔叙写小说。就长篇小说来看,我们就不时能看到其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在《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刘备招亲”一类的场景画面屡见不鲜。在《西游记》《水浒传》中,也常见给人带来闲情逸致之乐趣画面。而《红楼梦》叙事如画,愈读愈感诗情画意充盈其内。且不要说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单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的故事,便可谓一部《红楼梦》的缩影和解读之文眼。一僧一道之《好了歌》,贾雨村中秋吟月之诗,“贾雨村”“甄士隐”的谐音寓意,处处暗藏玄机。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形影不离现象的根源在汉字里。甲骨文字里的象形符号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表意的物象符号,如山、水、日、月、鱼、马、牛、羊,一般表现静止的意义,多用来造境写意。另一类是事象符号,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长度的符号。比如“奠”字,上面是一个盛酒的容器,下面是一个有腿的长台子,将一大容器的酒搬放到一个大台子上,为的是祭祀神明或祖先。一般来说,物象符号多由单一的符号构成,事象符号则由多个物象符号构成。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物象符号一旦进入事象符号群里,原来静止的属性就会被激活起来,从而具有动态性。由此,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存关系。这种相互依赖性和同生性,正是中国文学中抒情与叙事、写意与故事同生共长的根源。(摘编自许建平《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入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词曲之韵文文体一般以借景抒情为主,但也包括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B.只有了解黄金台之典与陈子昂的抱负与遭遇,才能读懂他怀才不遇的悲怆。C.“三顾茅庐”“刘备招亲”在叙事场景之中常夹杂着许多诗情画意的画面。D.甲骨文中多个物象符号构成更高阶段、更复杂的、具有动态性的象形符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融为一体。B.文章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从韵文文体与非韵文文体两个角度阐述了首段的观点。C.第四段分析了甲骨文两种符号的共存关系,指出中国文学的特点与汉字的关系。D.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特别是汉字象形符号的举例,便于读者明白汉字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事诗与小说均以叙事为主,但是叙事形式不同,一属韵文,一属非韵文。B.读《长恨歌》、《好了歌》、唐传奇等中国传统诗歌,都可以从汉字入手。C.《红楼梦》或穿插诗歌,或利用谐音手法,暗示情节发展,提供解读思路。D.“奠”字以盛酒的容器、有腿的长台子等物象符号,表达祭神祀祖的含义。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技击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一是掌握使用武器的技巧。早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在与禽兽的斗争中就逐渐形成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徒手的以及运用石制、木制武器的技能,出现了攻防的种种姿式与动作。原始时期人与人的争斗与武术萌芽关系更为紧密。原始人群之间,为争夺食物、领地,或为争夺首领的地位,均常常发生争斗。这些人与人的战斗,有力地促进了原始武术的形成。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之间出现了战争,社会集团之间有组织的战斗,更加速了武术的发展。古代有关黄帝与炎帝发生战争以及黄帝平定蚩尤的一些传说,都是原始战争的反映。特别是蚩尤成为古代非常英武的战神。古代传说许多武器是他发明的。如《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述异记》“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能人,人不能向。”这表明到原始社会末期,原始武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这时期出现的许多武舞,既是战斗的演习,也是武艺的操练,表达原始人对力量的赞美。这些武舞,也是原始击刺动作组合成简单套路的萌芽。据《淮南子·缪称训》记载:虞舜时期,三苗族反叛,被舜帝三次打败,终不降服;后禹率领军队表演手执巨斧与盾牌的“干戚舞”,显示出高超的武功和威武雄壮的气概,使三苗既感动又害怕而终于降服。(有删改)1.哪些因素促使原始时期武术的萌芽?2.简要概括原始末期的武术有“极大的发展”的特征。3.“干戚舞”的出现具有哪些意义?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荦,字牧仲,河南商丘人,权子。顺治四年,荦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岁,试授通判。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去,十六年,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二十二年,授直隶通永道。二十六年,迁山东接察使。再迁江苏市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钢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二十七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征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荤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先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栽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余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荤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恂恂,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楠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倒,发江宁、风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肇再疏上陈,上特丸之。荤在江苏,三遗上南巡,嘉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以荦年逾七十,书“福”“寿”字以赐,四十四年,擢吏部尚书,四十七年,以者乞罢,濒行,赐以诗。五十三年,诣京师祝圣寿,加太子少师,夏踢以诗,还里,卒,年八十,赐祭葬。(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都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B.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C.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D.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厦/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荧例/斤一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卫,古代官名,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又在其中特选御前侍卫。B.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遇母亲去世一般停职守丧三年,期间不婚娶不赴宴。C.刑部,主管刑罚,最高官员为刑部尚书,在清代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D.直隶,即直接隶属,清入关不久成立直隶省,包括今北京郊区、河北、天津等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辈少年出仕,官运亨通。他十四岁时以大臣儿子的身份入仕,先后任黄州通判、理藩院判、刑部员外郎、山东按察使等,在吏部尚书任上退休。B.宋荦为官清正,严惩腐败。他担任江苏布政使之时,发现官库亏损了三十六万多,于是他将此情况上报总督巡抚,责令以前的布政使偿还亏损的钱财。C.宋荦平定叛乱,坚决果断。他任江西巡抚时,湖广叛卒夏逢龙旧部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多人,响应叛乱,宋荦杀掉他们示众,很快稳定了局势。D.宋荦致绩卓著,多次受赏。他年老退职后,皇帝两次以诗赏赐,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去世后,皇帝在祭葬上予以赏赐,可见皇帝对他十分赏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2)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风阳仓储米麦散赈。11、阅读《苏武传》节选文字,完成各题。①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②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苏武传》选自《
》,它是一部
(体例)断代史书。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武益愈(______________)(2)会论虞常(_____________)(3)马畜弥山(______________)(4)畔主背亲(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与例句“剑斩虞常已”中的“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B.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C.秦伯素服郊次(《秦晋殽之战》)D.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4.下列四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见犯乃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单于壮其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空以身膏草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与君为兄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根据第②段文字,从对比的角度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苏武这个人物形象的。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面对这些,你有何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例文:疫情中最美逆行者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传递温暖。他们义无反顾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坚守,是最温暖的守护,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和致敬!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都是最美、最帅的“逆行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最美逆行者,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最强大的力量。危险紧要关头,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对所有人的一颗大爱之心。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实际行动,鼓舞了人们对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病毒肆虐时,医生、护士、警察……他们在默默奋战,守护我们,护佑国家,他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当前,是他们在危险之境中逆风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扛起了胜利希望,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他们,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点赞。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让我们守望相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他们是最美逆行者!【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武汉疫情,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在列举的六则新闻中任选其中两或三则为基础,分析这两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找到共同的指向进行立意,同时在作文的时候要合理地引用这些材料。首先理解第一部分的六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主要内容是武汉市政府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材料二主要内容是钟南山教授临危受命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材料三主要内容是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材料四主要内容是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材料五主要内容是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材料六主要内容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然后分析这六则材料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以其中两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材料三和材料五可从同胞一心,其利断金;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坚守脚下的土地;我们在,武汉就在等角度立意。材料二和材料四可从千里驰援,可歌可泣;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医者;医者仁心,可歌可泣等角度立意。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五、材料六可从内外齐心,武汉挺住;万众一心,何惧疫情;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等角度立意。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四可从最美“逆行者”;你们是城市的卫士;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医者;他们不仅是天使,还是战士等角度立意。参考立意:(1)抗击疫情,人人责无旁贷;(2)用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3)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4)最美“逆行者”;(5)疫情在前,重任在肩;(6)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确定标题《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主体》。开头可以结合选取的新闻材料内容分析当前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现状,引出“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主体”。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素材】如同《流浪地球》中描绘的那样,随着地图上的红色逐渐蔓延至整个神州大地,代表光明和未来的“金鸡”逐渐被染成红黑色;我们困守一隅,被病毒限制出行自由;亲眼看着爱人、家人因病毒与自己天人两隔;武汉封城行动快速展开……事态越发严重甚至到了难以掌控的地步,人们才恍悟,国难当头,我们每一个人都早已身在其中。我们共处一个世界里,互相依存、休戚与共,即使未曾谋面,但总能远隔山海握紧彼此的手,只有做到人民齐心,共克时艰,才能保家、卫国。“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是武汉人民齐心克艰,展现的与死亡赛跑的中国速度。身处疫区,武汉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仅十天十夜,一座设计科学、设施完善的医院在无数普通工人和专家的齐心协力下拔地而起,寄寓着人民以楚地火神祝融与雷神相辅相成驱赶瘟疫的期待,在与时间和死亡赛跑中,为无家可归的患病者们提供了一方去处和一份生的希望。“医务人员集结,驰援湖北”是全国医疗人员齐心克艰,展现的医者仁心、不畏险难的坚守。大年初一,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接到通知,纷纷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到达湖北开展工作。正是他们,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是他们,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救死扶伤,无畏无惧”的医者本色;更是他们,齐心克艰、研究病毒、安抚人心、救死扶伤,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向我们证明着他们值得信赖,给予着令我们安心的力量。“逆行支援,宅家防疫”是全国普通民众齐心克艰,面对焦虑与无奈做出的抗争。很多身处武汉乃至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自愿请战,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未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的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感染他人,引起慌乱;更多的非武汉人员亦自觉地“画地为牢”,呈现“集体宅”现象,除必要出门时,一律“宅在家”,不连累他人亦是保护自己,为社会做贡献,不给国家添乱。五花八门的横幅标语、村口的“劝返点”、大喇叭和无人机的“霸气喊话”、线上模式的“停课不停学”、颐和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等的“线上游园”……面临国难,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怀着必胜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硬核且不失乐观地防疫抗疫着。虽然,“滥捕乱食野生动物”、“趁国难赚黑心钱”、“稳坐高位无作为”、“作键盘侠扰乱时局和群众舆论走向”的行为依然在“黑暗的夹缝中”生存着,除了批判监督和打压,我们全中华儿女更应在它们的促进下,发展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智者的呼号,勇者的坚持,仁者的情怀,都应在眼里”。荧幕上,一个个名字和身影汇成黑暗中的一束束光,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堡垒,我们就用身体力行来筑成坚固的金沙罩来保护他们。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中道:“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病毒会被隔离,但爱不会被隔离。当灾难降临,人性中最险恶的一面会被揭穿,但最美好的一面总会为疲惫绝望的众生注入坚持向前的勇气。国难当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个风暴之眼,我们要保卫我们的武汉,保卫武汉人民。”在疫情面前,他们是身着白衣战袍的战士,是迎着刺骨寒风的骑行勇士,更是源自世界各地的匿名捐赠者。“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更应万众齐心,共克时艰,陪武汉、陪祖国渡过难关,共同等待寒冬过去的第一抹和煦春光。加油,同胞们;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2、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前后内容颠倒;C项,成分赘余,去掉“以上”;D项,介词“经过”开头,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去掉“经过”。另外,“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放在前面作定语,也不太通顺,可将“的”去掉,“来”后面加逗号,让“改革开放多年来”作整个句子前面的状语。3、1.C2.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表述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楼上风吹粉泪香”一句,诗人不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为间接抒情而非“直抒胸臆”。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为“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题目中已经提示了答题的方向,要求考生分析景和情的关系。考生应按照“手法+诗句分析+效果”的模式作答。开头两句“瑶草碧,柳芽黄”,是美好的春景,是乐景,诗歌是惜别诗,情应该是离愁,是哀情,诗人以乐景衬哀情,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化无形为有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让“离恨”可触可感。“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4、A【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首先分析语段内容,本段主要写河水从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的河水的状态。故应抓住河水的状态以及横线后面给出的句子来分析。第六处“平静得出奇”,和后面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正好相吻合,由此排除B选项和D选项。第五处只有填“缓缓流动”才能和第六处“平静得出奇”相契合,这样排除C选项。故选A。5、1.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2.(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解析】
1.本题考查对相关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理解分析诗句字面含义(浅层意),然后结合思想情感解读深层含义,其次还要找出相关修辞等语言特色或写作特点,最后看看结构上有无作用。题干为: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侧重修辞以及表情达意的效果。首先翻译诗句,明确浅层含义: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然后进一步分析深层意蕴:“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里的“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看着父亲日渐愁苦的脸,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又在操虑国事了,担心父亲为了理想再度离家而去,于是,孩子们每日守护在父亲左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时每刻。最后紧扣手法进行分析:运用细节、心理等描写,从侧面间接表现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注意把“不离膝”的细节和“畏我复却去”等心理描写点出来,侧面间接体现在不直接说自己困窘的生活,却说“娇儿”对父亲的依恋和不舍。2.本题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思想感情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提取诗中信息力求全面,筛选力求准确,概括力求精炼。题干为: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后八句是答题区域,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结合诗句,所谓原因即举出例子,即从哪里可以看出哪种情感。“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诗人用今昔对比来寄托胸中苦闷,叙事中穿插写景。“萧萧北风”大大添加了悲苦的氛围,也强化了“百虑”的深沉,其中一个“煎”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文人,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诗人内心开始变得极度焦灼不安,诗人需要寻求一个突破口来倾泄胸中郁结的情绪。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杜甫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诗人名在写酒,实为说愁。它是诗人百般无奈下的愤激之辞,迟暮之年,壮志难伸,激愤难谴,“且用”二字将诗人有千万般无奈与痛楚要急于倾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正应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点睛】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6、以尔车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闻道也亦先乎吾宫女如花满春殿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鳝”“殿”“堪”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7、1.(1)从月夜因琴驻足,与贺循结为知己,改走水路,结伴去落阳,可见是一个痴迷古琴、珍惜知音、率性而为的人;(2)从送贺循,哭顾荣,可见是一个重友情、重感情的人;(3)从辞顾荣情节可知是一个了解世情,不满现实又散淡不慕名利,喜欢清净,热爱隐逸生活的人。2.(1)运用比喻。把琴声比作淙淙流水、雁落平沙、月下独酌、静夜徘徊,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清幽孤寂,安闲恬静中夹杂着孤独、茫然、忧伤;(2)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由得驻足”“信步而行”“不觉来到”等,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感染力;(3)用“夜色”和“烛光”等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琴声的清幽。3.更喜欢《世》的写法。理由:(1)以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态动作,再现人物神韵,寥寥几字,一个真诚率性、重情重义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笔法简约隽永,相比于《抚》细腻描写,它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玩味空间。更喜欢《抚》的写法。理由:(1)以工笔手法,对人物作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角度描写,将张翰因知音去世而伤痛不已及触景生情、伤人伤己的内心世界完整地展现给了读者;(2)细腻的、浓墨重彩的笔法,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地感受,感染力比《世》的写法更强。4.(1)小说先后描写了张翰三次抚琴,“抚琴”在小说中起线索作用。(2)琴者,清也,通过抚琴描写突出人物散淡,不慕名利;琴者,情也,突出人物重情义。(3)小说通过“抚琴”来表现主题——揭示知音可贵,启示人们珍惜知音。【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首先看小说第一部分,张翰与贺循的结识过程。张翰夜晚偶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便去寻人,“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琴?”;待到见到贺循,言谈投机,贺循请他也弹奏一曲,“张翰也不辞让,说:高山流水,知音难得。于是,目随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弹奏完毕,“率尔起立,曰:‘兄台见笑,打扰了!’意欲离开”;贺循留他喝酒,他也不推辞,“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张翰得知贺循也是去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甚至因为谈得投机,改走水路,与贺循结伴去洛阳。可见,张翰的言行洒脱不羁,是一个痴迷古琴、珍惜知音、率性而为的人。再看他对朋友的态度。对结识不久的贺循,他依依惜别,“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张翰送了一程”;对老朋友顾荣去世,他认为“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并在灵前弹奏一曲,“张翰捧起琴,如见故人,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从送贺循,哭顾荣,可见是一个重友情、重感情的人。再看他对待官场和名利的态度。面对老朋友一顾荣的邀请,他说“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可见他了解世情、不满现实;“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爵呢?”,可见他散淡,不慕名利,喜欢清净,热爱隐逸生活。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其次要鉴赏用词、句式等,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段描写是表现琴声的高妙的,考生可借助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来分析。《琵琶行》描写音乐采用了比喻和侧面烘托等手法,这段描写也一样,采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正面描写运用了比喻,“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把琴声比作淙淙流水、雁落平沙、月下独酌、静夜徘徊,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清幽孤寂,安闲恬静中夹杂着孤独、茫然、忧伤。侧面烘托有两种,一是用听琴人的反应来表现琴声的美妙,比如“不由得驻足”“信步而行”“不觉来到”等,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感染力;二是用环境烘托,比如“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近处的一只船中,漏出隐隐约约的烛光,那清幽的琴声,与烛光一起摇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用“夜色”和“烛光”等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琴声的清幽。3.本题考查对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鉴赏能力。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从内容、手法、语言、效果等不同角度对两段文字进行比较分析。此种题目除非有明显的优劣,否则认可哪种表达都可以,只要讲出理由即可。题目中这段文字是文言文,字数明显要少,而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精练,考生可结合具体内容和效果来分析这一特点。比如“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这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没有多余的文字,属于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人物的神韵,表现了张翰的真诚率性、重情重义;这种简约隽永的写法,文字简练,但却能够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玩味的空间很大,更有味道。而文本的描写,相对来说就十分细腻。比如“张翰听到顾荣去世的消息,若有所失。看来,顾荣是再也不能与他悠游山林了。顾荣在任上,他不去相烦;若是告老还乡,倒正可抚琴相对;如今,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这是对张翰的心理描写,细腻刻画了张翰吊唁的心态;“到了顾家,他直奔灵堂”“‘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可是,顾荣再也吃不到莼羹鲈脍了。人已作古,阴阳永隔,当日之言,风中飘散,一时之间,悲不自胜”“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这曲子,你我都弹过。此时此刻,弹者为谁,听者为谁?数曲弹罢,不觉大恸,一手按住琴弦,喃喃自语道:‘顾彦先啊顾彦先,你还能再听到这些曲子吗?’”“张翰起身又看了一眼顾荣的灵位,转身即走,掩面而去”这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犹如工笔细描,细致描写了张翰因知音去世而伤痛不已及触景生情、伤人伤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浓墨重彩的笔法,让读者能够身历其境、感同身受,感染力更强。4.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情节、人物、主题、效果等角度分析。从情节来看,小说写了张翰三次抚琴,第一次是结识贺循,两人因琴声相遇,张翰受邀抚琴,表现二人志趣相投;第二次是张翰辞官,与顾荣告别时抚琴,表现二人的友情难舍;第三次是顾荣死后,张翰以琴声吊唁,表现对老友去世的悲痛、不舍。琴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上看,这三次抚琴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第一次为贺循抚琴,表现张翰的洒脱率性,珍惜知音;第二次抚琴表现张翰不慕富贵名利,散淡随性;第三次抚琴表现张翰重情重义。其实,“琴”在古代文化中是“高雅”的象征,这个“琴”也象征张翰的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看,“抚琴”也借助“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以它为题,表现主题——揭示知音可贵,启示人们珍惜知音。【点睛】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8、1.D2.A3.B【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象形符号”错,原文是“事象符号则由多个物象符号构成。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物象符号一旦进入事象符号群里,原来静止的属性就会被激活起来,从而具有动态性”,可见多个物象符号构成更高阶段、更复杂的、具有动态性的,应当是“事象符号”,而不是“象形符号”。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A项,中心论点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融为一体”错。本文不是段首提出中心论点,而是文章末尾总结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的相互依赖性和同生性,是中国文学中抒情与叙事、写意与故事同生共长的根源”。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读《长恨歌》、《好了歌》、唐传奇等中国传统诗歌”错,“唐传奇”是小说,不是诗歌。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9、1.自然环境中人与禽兽的斗争;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争斗。2.氏族部落、社会集团之间出现了战争;战斗具有组织性;发明多种武器;出现武舞。3.成为原始武术形成简单套路的萌芽:反映了原始人对力量的赞美:显示出高超的武功和威武雄壮的气概。【解析】1.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概括作答。原文第一、二段有“人们在与禽兽的斗争中就逐渐形成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徒手的以及运用石制、木制武器的技能,出现了攻防的种种姿式与动作。”“这些人与人的战斗,有力地促进了原始武术的形成。”据此提炼信息可得出答案。2.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概括作答。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二段,相关信息为:“氏族部落之间出现了战争”,“社会集团之间有组织的战斗,更加速了武术的发展”,“许多武器是他发明的”,“出现……的许多武舞”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3.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概括作答。“干戚武”属于武舞,提炼相关内容,有“表达原始人对力量的赞美”“也是原始击刺动作组合成简单套路的萌芽”“显示出高超的武功和威武雄壮的气概”整合得出答案。【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10、1.B2.A3.C4.(1)宋荤行军驻扎彭泽,听到报告,传令征用湖口国库物资充当军粮,军队才前进。(2)(宋荤)上奏请求根据受灾的轻重,按照惯例减免赋税,发放江宁、风阳国库储存的粮食赈灾。【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荦以江苏不产铜”这句话的含义为:宋荤因为江苏不出产铜。“铜”作为句子的宾语,其前不应该断开,故排除AD。“牒巡抚田雯”职位和姓名之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错误。清代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他任江西巡抚时,湖广叛卒夏逢龙旧部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多人”错误。原文“至南昌受事,旧栽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余人”句意为:宋荦到达南昌府署接受任命。不到一个月,原两江总督亲兵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人作乱。时间错误,不是他任江西巡抚时,而是到达南昌府署接受任命,不到一个月时。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1)行:行军;次:驻扎;彭泽,闻报,库帑:国库物资;兵:军队。(2)疏:上奏;蠲:免除;赈:赈灾。【点睛】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参考译文:宋荦,字牧仲,河南商丘人,宋权的儿子。顺治四年时,宋荦十四岁,应诏以大臣子弟的身份入充侍卫。过了一年,做了通判。康熙三年,又被授予官职做了湖广黄州通判,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康熙十六年,任职理藩院院判,升任刑部员外郎,出任赣州榷关,又升任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授予官职直隶通永道。康熙二十六年,升迁至山东接察使。再次迁任江苏市政使,监察到官库亏三十六万多银两,宋荦揭发举报督抚,责罚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别偿还。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宋荦以江苏不产铜、朝廷所开铜价和运输费用不对等为由,向雯请求停止采铜。朝廷经过部议后决定,提升铜价从每斤六分到一钱。康熙二十七年,升任江西巡抚。原湖广总督亲兵夏逢龙作乱,朝廷征召江西兵前往剿灭叛军。军队到了九江后,因为粮饷不足几近哗变。宋荦到达南昌府署接受任命。不到一个月,原两江总督亲兵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人作乱,谋劫仓库,响应夏逢龙起事。宋荦得知后,当机立断,连夜用计捕得李美玉、袁大相。次日就斩首示众,并下谕其他受到二人煽动起事的人责任概不追究,于是叛军作鸟兽散,叛乱平定。当时江西省要准备竹木,饶州府提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柟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义上是官方筹办,实际上还要加征民税。请求请动用国库里的钱财采买。康熙三十一年,宋荦升任江苏巡抚。当时,苏州滨海各县遇飓风,上元、六合诸县山洪爆发,淮、扬、徐下属各县河水漫涨。宋荦一方面上疏请求康熙帝按照江苏境内各地区受灾轻重豁减当地的赋税,一方面发放江宁、凤阳仓库里储存的粮食赈灾。宋荦还另请免除太湖边上的洼地应纳的赋税,户部以地域宽广为由命宋荦仔细考察,宋荦再次上疏,康熙帝例外答应了宋荦的请求。正值康熙皇帝三次南巡,康熙皇帝嘉赞宋荦居官安静,赏赐丰厚,康熙皇帝以宋荦年过七十岁,书“福”、“寿”字以赐。康熙五十三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同年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皇帝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11、1.汉书纪传体2.逐渐,渐渐会同,一起满通“叛,背叛3.C4.C5.(1)假如谋杀单于,还能用什么对他们加上更重的处罚呢?最好是设法使他们都归降。(2)丧失了气节,辱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来回到汉廷呢!6.对比有二:其一苏武与张胜贪生怕死、屈膝投降对比;其二苏武与卫律贪图功名富贵、投降匈奴、卖国求荣、作威作福对比。突出苏武宁死不屈,忠心赤丹,大义凛然,坚持民族气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学生一定要多读多记,重点对文章作者、文体、作品出处、文学流派以及里面的经典名句做仔细识记。《苏武传》选自《汉书》,它是一部纪传体(体例)断代史书。可以依据题干提给的“断代史”,推断出《苏武传》选自《汉书》,另外,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益:逐渐,渐渐;武益愈,译为“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2)会:会同,一起;会论虞常,译为“一起来审判虞常”。(3)弥:满;马畜弥山,译为“马和其它牲畜满山”。(4)畔:通“叛,背叛;畔主背亲,译为“背叛皇上抛弃亲人”。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所给例句“剑斩虞常已”中的“剑”是名词用作了状语,译为“用剑”。A项,衣,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穿”;B项,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示意”;C项,郊,名词作状语,译为“在郊外”;D项,函,名词作动词,译为“用匣子装”故选C。4.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副词,才/副词,于是;B项,代词,他的/句中语气词,此处表示命令,译为“千万,一定”;C项,均为介词,译为“用”;D项,动词,结为/动词,是。故选C。5.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即,假如;谋,谋杀;何以,“以何”的倒装,译为“用什么”;复加,加上更重的(处罚);降,使……投降。。译为:假如谋杀单于,还能用什么对他们加上么更重的处罚呢?最好是设法使他们都归降。第二句得分点:屈,使动用法,译为“使……受屈”,或“丧失”;辱,使动用法,译为“使……受辱”,或“辱没”;虽,即使;面目:脸面。译为:丧失了气节,辱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来回到汉廷呢!6.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题目已经指出答题角度“从对比的角度”,首先第一步先找出文中对比的地方,第二步在人物的对比中,概括苏武的形象。第二段有两处对比,其一是苏武与张胜贪生怕死、屈膝投降对比。文中对于张胜的变节写得极其简单,“举剑欲击之,胜请降”,而对于苏武,“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文章用张胜“请降”和苏武的“不动”作对比,突出苏武的大义凛然;其二苏武与卫律贪图功名富贵、投降匈奴、卖国求荣、作威作福对比。卫律用财权诱惑苏武投降,“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但是面对这样的诱惑,苏武骂卫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可见忠心赤胆。通过两组对比,更能反映苏武苏武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坚持民族气节的可贵品格。【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理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它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蔬菜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房地产交易资金监管协议3篇
- 《凡客诚品市场调研》课件
- 钢制立式圆筒型储罐施工 南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机械租赁和年产100万平方米彩彩钢复合板项目可研报告
- 动静脉内瘘课件
- BIM的特点-可视化一体化参数化仿真性信息完备性45课件讲解
- 识字教育课件
- 《初中虚拟语气讲解》课件
- 煤矿公司掘进巷道贯通管理办法
- 技工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 降低故障工单回复不合格率
- 可涂色简笔画打印(共20页)
- 灯光架介绍及使用说明
-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 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高清版)
- 关于房屋征收及土地收储过程中的税收政策(仅供参考)
- 唯一住房补贴申请书(共2页)
- 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PPT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