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春县小学语文科教学设计

教师: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第一主题单元

一、单元训练重点: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

感情的方法”。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

不同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

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论”和“汇

报”,培养听众意识。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

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

一事物独有的感受。“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诵等

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

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

1、《白鹭》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精巧,给人以美的享受,

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2课时)

2、《落花生》本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表达了作者对不图

虚名、默默奉献品格的赞美。(2课时)

3、《桂花雨》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摇花

时下的“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美

好生活的怀念。(2课时)

4、《珍珠鸟》文章记叙了珍珠鸟在作者的悉心照料下,由害怕

人到亲近人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互相信任、和谐美好境界的

向往和追求。(1课时)

5、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遵守规则

的重要性。运用已有经验制定班级公约,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

惯。(1课时)

6、习作:《我的心爱之物》(1)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

角度地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

情融入字里行间。(2课时)

7、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交流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学习联系语

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3)正确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感受诗人借蝉自喻的写法。

(2课时)

三、总课时:12课时

1白鹭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及

“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

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

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教学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

初读。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

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

“嗜”是翘舌音;“嫌”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

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d”,不要读成“ji

d”。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

顺,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

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理清全

文脉络,弄清楚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6〜8

自然段描写白鹭生活的三幅画面内容。品读重点句段,理解作

者的喜爱之情。根据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联系全篇,充分理

解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前后呼应的写法。

3.表达运用。

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

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作者

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生活画面美,抒发了对鸟类、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白鹭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标注出来。

(4)抄写生字并组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赏读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

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

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鹭,腿很长,全身羽毛

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

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3.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

对白鹭的认识。

预设: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长着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

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

水中。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青山,向远

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

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齐读课题)

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诗文帮

助学生了解有关白鹭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家眼里的白鹭形象,为

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尤其是对杜牧诗句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

营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本课生字词。

鹭嫌黛嵌匣嗜

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

镜匣哨子恩惠韵味

(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3)齐读生字词。

(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

顺句子。

(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课件出示:

1.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

一忽则嫌黑。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读好这两个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带读、齐读等

方式,读好排比句、反问句。

三、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过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

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

精巧的诗)

1.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朗读

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

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

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2)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

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

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

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

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

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

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

小结: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四、布置作业。

1.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宜”字下面

是“且”,不要多写一横。

2.描红、临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笔顺规则,

“嫌”的笔顺是

,,lk4与一小妒嫌媾婵嫌嫌嫌”;

“匣”的笔顺是“一丁节石百年匣”,最后一

笔是竖折。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

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也许大

家能从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并

给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二、朗读课文,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指名交流: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觅食、栖息、低飞)

3.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

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共读共

悟。

示例1: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

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

计的镜匣。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时恬静安详,如诗

一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啊,你们能给它取个画

名吗?(水田觅食)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

田的和谐搭配。文中不说白鹭捉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

是怎样理解的?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

般的韵味。

示例2: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

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

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

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

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在小

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

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

出自己的感受吧!

示例3: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

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生自学交流

小结: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时,不得不惊叹于白

鹭全身流泻出的诗一般的美!

三、感受白鹭的整体美。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

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

吗?

3.指名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

内心感受。

小结: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

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齐读第11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

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1.赏读全文。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

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

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

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

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

2.齐读。(配轻柔舒缓的音乐,约2分钟)

3.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大小、颜色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钓鱼、瞭望、低飞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读准“便”这个多音字,

会写“亩、播、浇”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播种、浇水、

吩咐”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

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

想到身边的人,试着写一段话。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片、联

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哦,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

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

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文来揣摩它的意思。检查自学

效果时,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重点强调:“榨”

是翘舌音,“吩”是前鼻音,“亭”是后鼻音,“便宜”的“便”

在这里读“pidn”。“慕”字在书写时,不要把下面写成“小二

2.阅读理解。

在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说:课文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从课文对话里可以看出花生具

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理解课文

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

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表达运用。

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其

实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

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像“花生”

一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可以借助身边的某一事物,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找找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3)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

词句,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连起来说

一句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质

疑、解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

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出示谜语)

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上结果不开花。(打一植

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

题:落花生)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

是谁吗?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

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等。

3.老师解题。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

什么把花生叫作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些资料,咱们

一块儿来看一下。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之后,

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半亩播种浇水吩咐茅亭榨油爱慕矮小

重点正音:播种(b。)榨油(zhG)矮小(di)

2.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正音。

(1)花生的价钱便(pian)宜。

(2)送货上门,不但方便(bian)了群众,也给商店增加了

收入。

3.理解词语的含义。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

过这个节。

(1)读句子。重点突出“好几样”“吩咐”“茅亭”这三个词语。

(2)考查“茅亭”“吩咐”“食品”等词语的读音、含义。

茅亭(maoting):用茅草搭建的凉亭。

食品(shipin):可以供人食用的东西。

吩咐(fenfu):口头指派或命令。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预设: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3.师小结: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大家用小标题的形式把

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了出来,真了不起!

师: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师指板书,生齐读:种花

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

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

生:重点写了谈论花生,因为在谈论花生的过程中“我们”

明白了父亲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4.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

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论花

生,那么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能说说

吗?

生:围绕落花生,作者详写了谈论花生,略写了种花生、

收花生和吃花生。这样恰当地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

明。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

你们都能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预设1:“我们”不仅享受种花生过程的快乐,而且还大有

收获。

预设2:没有想到父亲也会来,出人意料。

预设3:“我们”都喜欢吃花生。

3.学生质疑预设:作者为何用“居然”一词?(合作解疑:表

示没想到,出乎意料)

4.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

么。

课件出示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

月,盾然收获了。

师: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

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

兴奋呐!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情。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L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

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来了。一家人吃花

生、议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词语,摘抄父

亲介绍花生好处的语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想通

过谈论花生,希望“我们”做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

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

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

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尝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

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

家是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

吧!

二、品读研析“吃花生、议花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

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师适时指导)

生: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第3〜11自然段,第二层是第

12-15自然段。

师:这两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层讨论了落花生的好处。第二层讲了做人的道理。

师:对了,说得真好!课文第三部分就是围绕这两层意思来讲

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要求画出

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开始吧!

(一)体会第一层意思。

1.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

话。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

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

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

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

道。

师: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哪几种事物?

生: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

师: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生: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父亲把花生和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

生: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2.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导学生读这段话,读到“使人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时提出问题)

师:停,刚刚“爱慕”这个词你读得很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吗?

生: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师:那么父亲有没有对这些鲜红嫩绿的果实产生爱慕之心?

(没有)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落花生)你是从哪个句

子看出来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师: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花生的品格最可贵)谁来

读读原文?

师: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做比较是为了

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

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读出花生的可贵。

师: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大家辨析下列

说法的对错并说说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都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

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师:从上面3个辨析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

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

格,但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大

家明白了吗?

(二)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

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1.课件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师:好,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

为了讲做人的道理,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

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

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

人。)

3.师:孩子们明白父亲的话了吗?(明白了)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课件出示“我”说的话:

课件出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

师:很好,请大家读一下“我”说的话。

师:其中“体面”是什么意思?(“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

思。)什么叫“只讲体面”?(只讲究外表,做表面文章)什

么是“有用的人”?(就是对别人有帮助的人,默默奉献的人)

4.师: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

一说?

生1:清洁工人,他们虽然一身脏,但换来万人洁净。

师:嗯,清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地奉献着,他们每天重复地做

着同一件事,为人们带来方便。

生2:送奶人每天都新鲜的牛奶送到人们面前,不管刮风下雨

都默默地工作着。老师们每天都在很辛苦地上课,给学生批改

作业。

师:谢谢你,老师很感动。其实只要你们学有所成的话,老师

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师: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

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的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

有用,他们都在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

5.师: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文中“我”说的

话)

师:对,这也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引读)“花生做的食

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稍停)我

读错了吗?

生1:应该是“印在我的心上”。

师:“记在我的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生2:记,有时候也会忘记;EP,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3:£P,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

这些东西忘掉的。

生4:记是短暂的,不长久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师:瞧,大家说得多好,请同学们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

读,注意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

他在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

赞美人的写法叫作“借物喻人”,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

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我们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品尝

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

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艺

术,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

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

示!

四、小练笔。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

是想再一次地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

“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

法。

2.学完了课文,或许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傲霜的梅

花、勤劳的蜜蜂等,也联想到了一些人,他们也具有这些优

秀的品质,试着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一-尝花生一一议花生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会认“梦、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爹”等10个生字,

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

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

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dn”,“浸”读“jin”,不

读“qi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

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爹、婆、茶”4

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

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

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dn”,“浸”读“jin”,不

读“qi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

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爹、婆、茶”4

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

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

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

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

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

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乐》为题,

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

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

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

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

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

同的雨一一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

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针对

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重

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不懂兰花萝筐婆婆糕饼

沉浸纠缠茶叶捡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

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讨

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

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

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

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

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

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

一说。)

课件出示

这是一场的桂花雨。

生1: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香)。

生2: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书:乐)。

生3: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板书:难忘)

生4: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书: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

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

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浸在桂花香

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

的感觉。)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

么样的情景?(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

结: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

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

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

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大家用自己的方

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

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

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挑”是

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分别用“挑”

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

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这里的

“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全年”

“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

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

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

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

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

L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

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师板书: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

说你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

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

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

花,它的香气太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

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

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

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

大事?“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时间),"我”就(动作),地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

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

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

采访式对话:

师: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摇桂花。

师: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桂花真香呀!

师: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真像下雨呀!

师: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又落到了他

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

来的情景“真像下雨”?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

“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知道哪

些表示快乐的词?(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最后

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一一“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

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

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

如果我说:“这里的水真甜啊!”母亲会说:

如果我说:“这里的橘子真甜啊!”母亲会说:

a,,

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母亲到了外地,我对母亲说:“这

里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会说:“

,,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书:思念故

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

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

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

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家

乡,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课件出示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一

唐•王维《杂诗》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一

唐•李白《静夜思》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一唐•贺知章《回乡

偶书》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

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

下了思乡的名篇,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

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6.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乐》为题,写一

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摇花乐

4珍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待”这个多音字,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熟悉、亲近的变化过

程。

3.明白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

处的美好境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

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时,要帮助学生正音,以读顺句子,

读懂课文。注意“蔓”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mdn”;“睑”

读“jidn”,不读“liGn”;“眸”读“m6u”,不读“md”;“咂”

是平舌音,“蔓”和“睑”是前鼻音,“享”是后鼻音。指导学

生写字时,要把握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笔画繁简以及在田字

格里的位置,尽量做到匀称、美观。这一课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哟、陪、待、趴、睑、眸、咂”,都是左窄右宽;“享”字是

上中下结构,注意“享”下面是个“子”,不要写成“了

2.阅读理解。

这篇课文着重讲了雏鸟的外形及它的活动情况,处处流露

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学习时要注意围绕这一点,指导学生认

真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雏鸟叫声

和外形的语句,画出描写外形的词语,并发现描写雏鸟外形的

顺序是从部分到整体。在学生理解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默读课文,画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信赖的相关

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信赖源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爱。

3.表达运用。

课后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认真观

察一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习作者抓住外形特点和活动过

程这两点写小动物的方法,在写活动过程中注意活动的先后

顺序,有效地促进读写的迁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会认9个生字,读准“待”这个多音字,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思考“我”对珍珠鸟的关切与喜爱表现在哪些

方面。

(3)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

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在与小鸟相伴的日子里,他感触颇

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

齐读课题:珍珠鸟)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珍珠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

哪些启示呢?(同桌间相互交流)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

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引导。

3.小结:文章写了“我”与珍珠鸟相识、相知、亲近、信赖的

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和珍珠鸟的美好情感。

4.是啊,多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啊!所以,当朋友送“我”这

对珍珠鸟时,“我”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理解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

珍珠鸟信赖的?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1)“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只有在这像深幽的丛林

一样的地方,珍珠鸟才会感到安全。所以,它们那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决不去惊扰它们。

(2)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

样?找出相关的语句,读出你的感受。

(3)知道它们竟然有了雏儿,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此

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4)“我”是怎么做的呢?读读文中的相关描写。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我”决不去惊扰它们,是因为“我”知道

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

不管它,不伤害它。

(5)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

这只小珍珠鸟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还是心有余悸

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

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鸟的叫

声,就是它们交流的语言。你觉得此时它们在交流什么呢?

(6)这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学生交流讨论。

无论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都不管它,不伤

害它。小鸟的活动范围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

大。有一次,它竟然落到“我”的肩上。扭头看,这小家伙

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

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

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请一位同学在音乐声中朗读第12自然段。

(7)多么感人的一幅画啊!“我”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对

“我”亲近的情意,“我”依然没有惊扰它,因为“我”知

道它仍然是一种怕人的鸟。

课件出示

(8)“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再读这一句话,你又

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这种怕人的鸟现在与“我”这样地亲

近。因为“我”知道珍珠鸟怕人,所以,“我”尊重、理

解它们,给它们自由,决不惊扰它们,“我”和珍珠鸟的关

系也越来越亲近了。所以,文章在开头部分,单独把这一句

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强调“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使两者之

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

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

句话的理解。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

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

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

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

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

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

享。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

记录下相处的过程。

板书设计

珍珠鸟

营造鸟巢舒适温暖

在笼子四周飞

熟悉过程在屋里飞

落在桌上人和动物

落在肩头和谐相处

内心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并从学习、纪律、

卫生等方面进行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4.运用已有的经验,制定班级公约,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

惯。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日常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并从学习、纪律、

卫生等方面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学生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养成自觉遵守班级

公约的习惯。

1.联系生活。

班级公约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先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的不守规则的现象,再让学生大胆地表

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将每一个学生都融入班集体的建设中去,

积极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使课堂做到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2.讨论总结。

制定班级公约,规范同学们的言行,要做到人人有话说,

人人都支持,人人都遵守。让学生共同讨论,从纪律、卫生、

学习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总结出大家共同认可的、行之

有效的班级公约。对于有异议的地方,指导学生耐心地商讨,

发挥集体的智慧,构建合作学习的优良氛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话题。

1.师:同学们,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

中是多么快乐!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

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护。这段时间,我们班级

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落后于其他班级,我们该怎样来解决这个

问题,争创优秀班集体呢?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们班里有的同学学习不认真。

预设2:我们班里有的同学不关心集体。

3.师小结:看来,班级出了问题,作为班级的小主人,我

们有责任来改变这个现状。现在我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

有哪些影响我们班级利益,有损我们班级形象的事例。每人最

少列举两件,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把本组的讨论内容汇总一

下,等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联系本班级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落后于其他班级这一话

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找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每人至

少列出两件有损班级形象的事例,为小组讨论交流准备充足的

内容。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学生小组合作,自由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有序地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2)组长进行记录,并整理归类。

2.班内集体交流。

生1:我们小组发现,我们班近期有一些同学不爱护公共

财物,用修正液在桌椅板凳和墙壁上乱涂乱画,严重影响了环

境卫生。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在班级值日生打扫完卫生后,有的

学生保持得不够好,时有乱扔废纸和塑料袋的现象发生。

生3;我们小组发现,有一些同学不注意安全,上下楼梯

横冲直撞,有的随便拿班里的劳动工具当武器与别人打斗。

3.师过渡:是啊,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班级的进步。

怎样让全班同学都引起重视,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呢?这就需

要我们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既然是班级公约,当然对班

级中的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这当然也包

括我和其他老师。

4.指名学生说说怎样制定班级公约。

生1:既然是公约,当然要由大家制定,这样大家才心服

口服。

生2:我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