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总复习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总复习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总复习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总复习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总复习语文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科目装订线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总复习语文测试题考生注意: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他每天坚持锻炼,从没有间(jiàn)断过。B.这部电影将敌人的丑恶(wù)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C.妈妈煮粥时,会时不时用勺子搅和(huo)一下。D.他现在的处(chǔ)境是挺艰难的。2、下列对课文开头或结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做到了首尾呼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B.《藏戏》的开头以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式,强调了藏戏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C.《匆匆》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疑惑,以及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慨叹。D.《那个星期天》随着故事叙述的结束自然结尾,在对景物的描述中,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3、选词填空,正确的选项是()①忧伤②恐惧③哀思(1)不久就要和同窗六年的朋友们分别,我不免有些()(2)我哼起歌壮胆,用以战胜黑暗的()A.①② B.②① C.③② D.②③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ēng)两栖(xī)铁锨(qiān)玲珑剔透(tī)B.处境(chǔ)正月(zhēng)白云观(guàn)万象更(gēng)新C.分外(fèn)铺户(pù)黄焖鸡(mèn)一鼓一钹(bá)D.惆怅(zhōu)汤匙(chí)急遽(jù)一晃眼(huǎng)5、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可怜九月初三夜③二月春风似剪刀④小荷才露尖尖角⑤遥知兄弟登高处⑥千树万树梨花开A.①④③⑤②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①④②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平时训练态度认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良好。B.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你的思想,开启你的智慧,从而影响你的一生。C.随着“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使西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D.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绞杀(jiǎo)稠密(chóu)嚣张(xiāo)B.栅栏(zhà)绽开(zhàn)脏水(zāng)C.掺和(chān)耽误(dān)收藏(cáng)D.憎恶(wù)妩媚(fǔ)搅和(huo)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的“弗若”解释为“不如”。B.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需要临时快速组织语言,不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C.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别有风味,文中老舍先生的语言更是有股独特的“京味儿”。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精兵减政轻歌曼舞破琴绝铉潮汛B.别出心裁专心至志全神贯注占据C.司空见惯余音绕梁见微知著惊惶10、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熬夜(áo)唱和(hè)狡辨哄堂大笑B.山脉(mài)分外(fèn)教悔精兵简政C.可恶(wù)倾覆(qīnɡ)浆糊技高一筹D.蒙古(mǒnɡ)恐吓(hè)幼稚全神贯注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机杼王候绊倒万象更新B.御医惊惶书籍独出心裁C.唠叨耽搁绞刑精兵减政12、下列选项中,画线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的欢笑声快把房顶掀翻了!B.豆大的雨滴打在身上生疼。C.他拿到奖状,撒开双腿跑回家向妈妈报喜。D.奶奶节俭惯了,一分钱能掰成两半来用。13、汉字字体演变真有趣!“家”的字体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⑤③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⑤②③ D.⑤①④③②14、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不恰当的一项是()A.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里平和,不生气地谈一谈。(心平气和)B.男人战死疆场,虽然不幸,但不失壮烈,也算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C.看他那衣衫褴褛的窘状,其经济的拮据境况是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的。(不可思议)D.自从他退休后,就很少有机会看到他化装上台演戏了。(粉墨登场)1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如海,______,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______,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______,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吧!A.宽容为径宽容作舟宽容是曲 B.宽容作舟宽容为径宽容是曲C.宽容作舟宽容是曲宽容为径 D.宽容为径宽容是曲宽容作舟二、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16、俗话说:“路遥知马力,______”相处久了,自然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这与“______,近山识鸟音”表达的意思相近。17、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地揶移了,我也______跟着旋转。”从《匆匆》一文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由此,我还想到了一句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18、《十五夜望月》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19、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20、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21、朱自清《匆匆》一文这样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开启新的生活。请你仿照《匆匆》开头的写法,围绕“再见了,母校”这个话题,写2—3句开篇的话。_______________22、“六一”那天,我们唱着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修改病句并将正确句子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23、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中秋月圆,皎洁的月光下,王建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则有“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24、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美丽的鲜花,淡淡的花香。(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_____25、仿写:运动会上,老师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挥动手臂为我们高呼“加油”。语文课上,老师就像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20分)26、阅读与理解林海①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落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了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种亲切与舒服。②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③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④兴安岭上干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⑤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⑥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美的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⑦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便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1.填空。(1)短文以林海为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方面写的。(2)第2自然段写出了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第3自然段画线语句写出了绿色_____________的特点。(4)第5自然段画线语句中的“绣花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均多选)(1)第4自然段画线语句,运用了()的修锌手法,描绘了林海立体、绚丽的画卷。A.比喻B.拟人C.夸张D.反问(2)作者写大兴安岭的野花,其目的是()A.为林海整体的绿色增添丰富的色彩B.突出野花是大兴安岭最重要的条物C.引出后面的野果,说明野花有价值3.照样子填表。脚落在松针上,手摸到古木。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_______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_______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4.第5自然段画线语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写出至少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______________27、阅读理解表里的生物(节选)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只许看,不许动。”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在了解表里的真相过程中,“我”的心情在不断变化,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唯恐”的心情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4.“我”猜想表里面是生物的原因是()A.“我”一直就喜欢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对这类生物充满了好奇心。B.“我”猜想表里的物体和蝉、虫一样,都不会轻易被人发现。C.父亲的做法非常神秘,让“我”猜想到里面是生物。D.父亲的手表里经常发出声音。5.读了选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文中的“我”。6.童年的哪些经历让你难忘呢?请选择一件事简单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30分)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让你重新回到小学时光,你会选择回到哪一个时刻,回到那个时候,你又会做些什么?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你重新回到小学生活那一个时刻的情景。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B2、D3、A4、B5、C6、B7、D8、B9、C10、C11、B12、C13、C14、C15、B二、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10分)16、①.日久见人心②.近水知鱼性17、①.轻轻悄悄②.茫茫然③.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8、①.今夜月明人尽望②.不知秋思落谁家19、劝君更尽一杯酒20、①.变则通②.通则久三、按要求完成句子。(10分)21、母校,是您给了我游戏的天堂;母校,是您给我知识的海洋;母校,是您给了我自由翱翔的晴空!母校,您是我成长的摇篮,您让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长成了一个有志少年。22、六一”那天,我们唱着动听的歌曲,跳着优美的舞蹈。23、①.不知秋思落谁家②.粉骨碎身浑不怕24、25、一位博学多才的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知识的殿堂四、阅读理解。(20分)26、1.①.群岭②.树林③.野花④.多⑤.温柔⑥.种类多⑦.野花2.①.AB②.AB3.①.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