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第3课宋明理学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背景:三教合一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东汉(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晨问群臣。太史傅毅答: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是他。帝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白马驮还洛阳。帝特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白马寺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①佛教传入和盛行洛阳龙门石窟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祖师张三丰
清张天师像五斗米道(天师道),东汉张陵西蜀鹤鸣山创立,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经典,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子张衡继续传道;太平道,东汉张角创,《太平经》为经典.在下层群众中间流行,为农民起义所利用.张陵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权,被曹操所灭.晋代葛洪主张外儒内道,用《六经》治国安民,用道术养生修仙,儒与道结合,建立贵族的金丹道.北魏的寇廉自称太上老君授给他天师之位,要他来整顿道教.得北魏皇帝奉为国师.称北天师道.南朝陆修静把天师道和金丹道结合起来.汲取佛教仪式开创了道教史上的南天师道.南北天师道的形成,标志着道教同封建统治政权结合起来.③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儒家的思维比较贴近现实人生,哲学的思考不离人伦日用;道家的思维弘通开阔,调想于天地之先、六合之外,探究于生死之际、是非之上,思辨性极强;佛学相信因果、众生平等、修行解脱。②道教在民间传播①佛教盛行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一、背景:三教合一唐宋之际,三教鼎立的局面逐渐让位于三教合一,至宋代,随着新儒学的出现和被定于一尊,儒佛道三教终于形成了绵延千年之久的以儒家为本位的三教合一思潮。宋代以后,以心性论为主要哲学基础的三教合一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
——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泰山碧霞祠,供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重要女神,“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照察人间善恶”。泰山斗母宫,古名“龙泉观”。正殿原祀斗母元君(简称斗母或斗姥,道教女神。北斗众星的母亲,俗称千手千眼佛),今置地藏菩萨铜像。东配殿原祀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原为道教宫观,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斗母,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院。《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影响: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并对东亚南亚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③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②“存天理,灭人欲”小结: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徐思迈妻申氏节孝坊,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
徐思迈20岁与18岁的申氏结婚。4年后,病故。长子徐桄,中贡士,曾任县令一职;次子徐梓,任吏目。徐申氏未再嫁,84岁无疾而终。两子找到时任成武县令李若杏,李于乾隆五十年(1785)上奏章,乾隆皇帝御批,”建坊旌表,拨银资助”。徐家嘉祥请石匠,两年竣工。当时工价,牌坊款为“一两石末一两银”。具体多少至今已难考证。
皖南牌坊群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B、王守仁:“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从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一次从中找出“变”与“不变”。欣赏诗作品味其人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
观察视角二:何为心中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观察视角三:明亡叹心学明朝灭亡,很多人将之归于心学误国:“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其实当时真正舍得“一死报君王”的人也微乎其微。王阳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三、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徐格妻刘氏节孝坊,白浮徐管庄村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气节品德,强调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哈佛大学演讲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话)宋明理学可取之处:宋明理学不可取之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发展;③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长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高一 上册 人教版 数学 第四单元《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
- 高一 人教版必修二 英语 第三单元《Lesson 3 Reading and Thinking (2) 》课件
- 高一 统编版 语文 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件
- 城阳月星家具广场销售及招商运营工作计划
- 2.1 认识共射放大电路
- 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
- 母婴保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仙子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整体招商方案》课件
- 游乐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取制样操作规范
- 奥赛康冻干粉针空调自控系统验证方案(常用)
- 保障性住房项目工程施工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煤炭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16-2030)参考范本
-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课件
- T-CAMET 04017.3-2019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规范 第3部分:接口
- 2022美丽中国双碳有我范文(五篇)
- 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总结
- 《分式方程》精品ppt课件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