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Absorptiontopurifygaseouspollutants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重点与难点:
吸附理论:
重点:吸附平衡和吸附速率;难点:吸附穿透曲线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
重点讲述:
a.吸附法净化烟气中的SO2b.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汽。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引言
1、吸附净化的概念:(1)多孔性固体物质具有选择性吸附废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有害组分的特点。(2)吸附净化是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的这一特点,实现净化废气的一种方法。2、吸附净化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①常用于浓度低,毒性大的有害气体的净化,但处理的气体量不宜过大;②对有机溶剂蒸汽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③当处理的气体量较小时,用吸附法灵活方便。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2)优点:净化效率高,可回收有用组分,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3)缺点:吸附容量小,设备体积大;吸附剂容量往往有限,需频繁再生,间歇吸附过程的再生操作麻烦且设备利用率低。(4)应用: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部门。环境治理方面:废气治理中,脱除水分、有机蒸汽、恶臭、HF、SO2、NOX等。成功的例子:用变压吸附法来处理合成氨放气,可回收纯度很高(>98%)的氢气,实现废物资源化。吸附过程与吸附剂1吸附理论2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3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4吸附过程与吸附剂Adsorptionprocessandadsorbent1吸附过程与吸附剂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过程: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流体(气提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积聚或凝缩在表面达到分离目的操作。
根据吸附剂表面与被吸附物质之间作用力不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见补表10-1)。注意一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同时发生但常以某一类吸附为主。同一污染物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见图10-1:吸附过程曲线)吸附过程与吸附剂补表10-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吸附过程与吸附剂图10-1吸附过程曲线吸附过程与吸附剂二、吸附剂及再生
(一)吸附剂1、工业用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①巨大的内表面,大的比表面积即大的吸附容量;②良好的选择性;③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④来源广泛,造价低廉;⑤良好的再生性能(从经济角度考虑)。2、工业常用吸附剂①活性炭:疏水性,常用于空气中有机溶剂,催化脱除尾气中SO2、NOX等恶臭物质的净化;优点:性能稳定、抗腐蚀。
缺点:可燃性,因此使用温度不能超过200℃,在惰性气流掩护下,操作温度可达500℃。②活性氧化铝:用于气体干燥,石油气脱硫,含氟废气净化(对水有强吸附能力)。③硅胶:亲水性,从水中吸附水份量可达硅胶自身质量的50%,而难于吸附非极性物质。常用于处理含湿量较高的气体干燥,烃类物质回收等。④沸石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沸石,为微孔型、具有立方晶体的硅酸盐。通式为:[Mex/n(Al2O3)x(SiO2)y]·mH2O
特点:孔径整齐均一,因而具有筛分性能,一种离子型吸附剂,对极性分子,不饱和有机物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吸附过程与吸附剂吸附过程与吸附剂⑤吸附树脂:最初为酚、醛类缩合高聚物,以后出现一系列的交联共聚物,如聚苯乙烯等。大孔吸附树脂除了价格较贵外,比起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品种较多,能用于废水处理,维生素的分离及H2O2的精制等。书P248,表10-1列出了几种常用吸附剂的特性。3、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1)操作条件:①低温(有利)物理吸附;高温(有利)化学吸附。②吸附质分压上升,吸附量增加。③气流速度:对固定床为0.2~0.6m/s吸附过程与吸附剂(2)吸附剂的性质:如孔隙率、孔径、粒度比表面积吸附效果(3)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如临界直径、分子量、沸点、饱和性。例:同种活性炭做吸附剂,对于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分子量和不饱和性越高,沸点越高,吸附越容易。(4)吸附剂的活性定义:以被吸附物质的重量对吸附剂的重量或体积分数表示,是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标志。吸附过程与吸附剂吸附剂的活性:静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与气相中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即在该条件下,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动活性:气体通过吸附层时,当流出吸附层的气体中刚刚出现被吸附物质时即认为此吸附层已失效。这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称为~。(5)接触时间(6)吸附器性能(二)吸附剂的再生再生方法:(1)加热解吸再生;(2)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3)溶剂萃取再生;(4)置换再生;(5)化学转化再生吸附理论Absorptiontheory2吸附理论一、吸附平衡
设计吸附装置或强化吸附过程的关键:对于一台运转的吸附设备预达到最大的吸附分离效果取决于两方面因素:(1)由吸附剂与吸附质本身的物化性质所决定的吸附平衡(进行的可能性);(2)由物质传递所决定的吸附动力学(吸附速率)(进行的快慢)。吸附平衡:吸附质与吸附剂长期接触后,气相中吸附质的浓度与吸附剂(相)中吸附质的浓度终将达到动态平衡。吸附理论----------------10.1平衡吸附量:吸附剂对吸附质的极限吸附量,亦称静吸附量分数或静活性分数,用XT或m吸附质/m吸附量表示,是设计和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用吸附等温线或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等温吸附线:吸附达平衡时,吸附质在气、固两相中的浓度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一般用等温吸附线表示。目前已观测到5种类型的等温吸附线(见图10-2)。化学吸附只有I型,物理吸附I~V型都有。相应的等温吸附方程式如下:(一)弗伦德里希(Freundlick)方程式对I型提出如下经验式:吸附理论图10-25种类型等温吸附线吸附理论XT—吸附质质量与吸附剂质量之比值,无量纲,单位吸附剂在吸附平衡时的饱和吸附量(m3/kg)或(kg/kg)P—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分压,pa;K,n—经验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种类及吸附温度有关,对于一定的吸附物质,仅与平衡时的分压和温度有关,其值需由实验确定,而n≥1。适应范围:在广泛的中压部分,与实际数据符合较好;常用于低浓度气体的吸附。取对数后:
-----------10.2①lgXT—gP关系,得直线;②1/n,
lgk求出n,k;③1/n介于0.1~0.5之间时,吸附容易进行;
1/n>2时,吸附难进行。吸附理论(二)朗格缪尔(Langmuir)方程式1916年导出,较好适用于I型的理论公式假设:a.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只能进行单分子层吸附—与I型吸附线相吻合;b.固体表面各处的不饱和力相等,表面均匀,即各处的吸附热相等。设:吸附质对吸附表面的覆盖率为θ,则为覆盖率为(1-θ),。若气相分压为P,则吸附速率为k1P(1-θ)。解吸速率为k2θ,当吸附达平衡时:
k1P(1-θ)=k2θ-----------10.3-----------10.4吸附理论式中:k1,k2分别为吸附,解吸常数。令B=k1/k2,则
-----------10.5若A为饱和吸附量,则单位量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量XT为:(朗氏方程)-----------10.6其中:A,B为常数。当压力P很小时BP<<1,则:当压力P很大时BP>>1,则,即此时吸附量与气体压力无关,吸附达到饱和;当压力P为中等时,这与Freundlick吸附等温式相同。吸附理论若θ=V/Vm其中:V—气体分压为P时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Vm—吸附剂被盖满一层时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则10.5式写成:或-----10.7说明:(1)P/V对P作图,得一直线;(2)由斜率1/Vm
和截距1/(BVm),可算出B,Vm。指明:朗氏方程式是目前常用的基本等温吸附方程式,但θ较大时,吻合性较差。吸附理论(三)BET方程式(是朗氏理论基础上的发展)1938年勃劳纳尔(Brunauer)、爱米特(Emmett)和泰勒(Teller)三人提出适合Ⅰ、Ⅱ、Ⅲ型的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并建立等温方程式,即:
或
---------10.8式中:P0—在同温度下该气体的液相饱和蒸汽压,Pa;C—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Xe—饱和吸附量分数,无量纲;吸附理论上式亦写为:或
---------10.9说明:(1)-P/P0或-P/P0作图,得一直线。(2)重要用途可测定和计算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具体计算方法为:由斜率和截距求得Vm,则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
---------10.10吸附理论式中:Sb—吸附剂比表面积,m2/g;σ—一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m2;W—吸附剂质量;N0—阿伏伽德罗常数,。适用范围:P/P0=0.05~0.35时上方程较准确。例题:(见P251,例10.1)已知:293K,用活性炭吸附苯蒸汽所得到的平衡数据如下试绘制等温吸附线,若该等温吸附线符合朗氏等温吸附方程式,试求A、B值。
吸附理论解:依数据,绘图如下(见例10-1图):
例10-1图:活性炭吸附苯蒸汽等温吸附线吸附理论显然,该等温吸附线符合朗氏等温吸附线,从而可用朗氏方程式描述。结合曲线横、纵坐标参数,将朗氏方程式变换成下列形式:任取曲线上两点q(400,0.205)和s(4000,0.290)带入上式,于是有:
解之得:
吸附理论二、吸附速率
吸附速率: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或单位体积的吸附层)在单位时间内所吸附的物质量。吸附速率的变化范围很大,可从百分之几秒到几十小时。吸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见图10-3)。
(1)外扩散(气膜扩散):吸附质从气流主体穿过颗粒周围气膜扩散至外表面。(2)内扩散(微孔扩散):吸附质由外表面经微孔扩散至吸附剂微孔表面。(3)吸附:到达吸附剂微孔表面的吸附质被吸附。脱附过程是上过程的逆过程。对于化学吸附第三步还伴有化学反应。吸附理论图10-3吸附过程与两种极端浓度曲线吸附理论一般吸附过程:(1)物理吸附:内外扩散控制;(2)化学吸附:既有表面动力学控制,亦有内外扩散控制一般来说,外扩散控制的情况较少.(一)外扩散速率吸附质A的外扩散传质速率计算式为:---------10.11式中:dMA—dt时间内吸附质从气相扩散至固体表面的质量,kg/m3;kY—外扩散吸附分系数,kg/(m2.s);ap—单位体积吸附剂的吸附表面积,m2/m3;YA,YAi—分别为A在气相中及吸附剂外表面的浓度,质量分数。吸附理论(二)内扩散速率
---------10.12式中:
kX—内扩散吸附分系数,kg/(m2.s);XA,XAi—分别为A在固相内表面及外表面的浓度,质量分数(三)总吸附速率方程式由于表面浓度不易测定,吸附速率常用吸附总系数表示
-----10.13式中:KY,KX—分别为气相及吸附相吸附总系数,kg/(m2.s);—分别为吸附平衡时气相及吸附相中A的浓度,质量分数吸附理论设吸附过程中吸附质在吸附剂上达到平衡时,流动相中的浓度与吸附剂上的吸附量成简单的关系:
式中:m—平衡曲线的斜率。由此得:
---------10.14
---------10.15可见:
---------10.16显然:分吸附系数与总吸附系数间的关系与吸收类似。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Absorptionoperationanddesign3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一、吸附过程的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分类1、按吸附剂在吸附器中的工作状态分为:
固定床、移动床(超吸附)、沸腾流化床。穿床速度:气体通过床层的速度是划分反应床类型的主要依据。(1)穿床速度低于吸附剂的悬浮速度,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固定床范围;(2)穿床速度大致等于吸附剂的悬浮速度,吸附剂颗粒处于激烈的上下翻腾状态,并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属于流化床范围;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3)穿床速度远远超过吸附剂的悬浮速度,固体颗粒浮起后不再返回原来的位置而被输送走,属于输送床范围2、按操作过程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歇式、连续式。3、按吸附床再生的方法分:升温解吸循环再生(变温吸附)、减压循环再生(变压吸附)、溶剂置换再生等(二)常见的几种吸附流程1、固定床吸附流程(见图10-4)优点:设备结构简单,吸附剂磨损小;缺点:①间歇操作,操作必须周期性地变换,因而操作复杂,劳动强度高;②设备庞大,生产强度低;③吸附剂导热性差,因而升温及变温再生困难。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图10-4
半连续式吸附流程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2、移动床吸附流程(见图10-5)控制吸附剂在床层中的移动速度,使净化后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特点:①吸附剂在下降过程中,经历了冷却、降温、吸附、增浓、汽提-再生等阶段,在同一设备内完成了吸附、脱附(再生)过程;②吸附过程是连续的,多用于处理稳定、连续、大气量的废气;③吸附剂在移动过程中有磨损。3、流化床吸附流程(见图10-6)
二、吸附性能参数的测定(一)吸附平衡的测定(自学)有三种测定方法,即容量法、重量法和流动色谱法。(详见书P255)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1-料斗;2-吸附器;3-风机;4-传输带图10-5
移动床工艺流程图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图10-6连续式流化床吸附工艺流程图1-料斗;2-多层流化床吸附器;3-风机;4-皮带传输机;5-再生塔;6-分离器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二)比表面积的测定用BET方程进行图解,可测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其测定步骤如下:1、据BET方程式,以对P/P0或对P/P0作图,可得到一直线。由斜率和截距,求出C,Vm。2、按式10.10求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例10.2
: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测定某一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试验用吸附剂试料量W=0.9578g,实验温度T=300K,在该温度下,N2的饱和蒸汽压P0=119057Pa,试验测得吸附达平衡时氮气分压与吸附剂吸附量的关系为: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若一个N2分子截面积σ=13.8×
10-10m2。试用BET方程计算该吸附剂的表面积Sb。
解:BET方程式如下:根据测得N2分压与相应的吸附量值,计算出及P/P0
结果见下表: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
(见例10.2附图)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由图可知:
解上方程组,得:C=94.82Vm=0.9588则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三)吸附速率的测定
气相吸附的速率可以用定容法或重量法测定。(参见书P256)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三、吸附装置的设计(一)常见的吸附器
(详见P257)(二)固定床吸附器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应包括确定:(1)吸附器的型式;(2)吸附剂的种类;(3)吸附剂的需要量;(4)吸附床高度;(5)吸附周期;等。以上参数的选择应从吸附平衡、吸附传质速率及压降来考虑。1、设计依据废气的流量、性质及污染物浓度,国家排放标准。2、吸附器的确定对吸附器的基本要求: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①具有足够的过气断面和停留时间;②良好的气流分布;③预先除去入口气体中污染吸附剂的杂质;④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吸附操作温度;⑤易于更换吸附剂。3、吸附剂的选择(同:工业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依据:等温吸附线(得到或测出)须满足条件:①对所处理污染物选择性强;②比表面积大;③吸附容量大;④具有较好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4、吸附区高度的计算常用两种: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1)穿透曲线(透过曲线)法(A)吸附负荷曲线在流动状态下,气相中的吸附质沿床层不同高度的浓度变化曲线,或在一定温度下吸附剂种吸附的吸附质沿床层不同高度的浓度变化曲线称为~。结合补图10-1,分析一下床层内吸附质浓度在整个操作过程的变化。说明:横轴Z—吸附剂床层高度;横轴X—吸附剂的吸附负荷;X0—吸附剂原始浓度(或反复再生过的吸附剂中残留的吸附质浓度);Xe—吸附剂达到饱和时的负荷;τ0—床层开始吸附的时间;τb—达到破点的时间;τe—全床达到吸附平衡(饱和)的时间。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τ0
τ
τ+Δτ
补图10-1吸附剂中吸附质浓度的变化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τb
>τb≥τe
补图10-1吸附剂中吸附质浓度的变化(续)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a)图:τ<τ0:未通过含吸附质气体时(b)图:τ=τ:已通入含吸附质气体,在吸附剂进口处吸附剂刚刚出现饱和时。(c)图:τ=τ+Δτ:在床层的进气端吸附质负荷为Xe,此区称为“平衡区”或称“饱和区”;而靠近气体出口侧,床层中的吸附负荷仍为X0,此区内的吸附剂仍具有高度活性,此区称为“未用区”;介于平衡区和未用区之间的那一部分床层其吸附负荷由饱和Xe的变化到起始的X0,形成一个S形曲线,这段床层进行吸附过程,故称“传质区”或“传质带”,而S曲线称为“吸附波”或“传质波”,又称“传质前沿”。(见补图10-2)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补图10-2吸附剂床层中各区分布示意图
未用区传质区(传质带)饱和区(平衡区)YY0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d)图:τ=τb:吸附波前沿刚刚到达吸附层下端口,若继续进行吸附,则从流出床层气体中,将发现有吸附,此即所谓“穿透现象”或称“透过现象”。出现穿透的点称为“穿透点”(或称“破点”),到达破点所需的时间为“透过时间”τb(或“穿透时间”)。(e)图:τ>τb:“传质波”继续前移。(f)图:τ≥τe:吸附波的末端也到达床层的出口,即全床达到吸附平衡(饱和),整个床层失去吸附能力。(B)穿透曲线(透过曲线)在一定时间内,分析床层中流出气体的浓度,即从研究流出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来达到研究吸附床层中浓度变化的情况—穿透曲线(透过曲线)。(见图10-10)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W
Yb
D
C
图10-10吸附穿透曲线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C)穿透曲线法假设条件:①等温吸附,等温吸附线为线型;
②低浓度污染物的吸附;
③传质区高度比床层高度小得多。设:气体中吸附质的无溶质基浓度用Y(即吸附质/载气)表示,吸附剂上吸附质的无溶质基浓度用X表示(即吸附质/吸附剂)表示。图中:
W:一段时间后流出物总量,kg载气/m2;①Ye≠Y0,Ye=0.9Y0;②Yb≠0,Yb=0.001Y0~0.01Y0;则一段时间后流出物总量:Wa=We—Wb(kg/m2)------------10.17其中:Wa—Za段(传质区段)的流出物量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那么在吸附区内,从穿透点到吸附剂基本失去吸附能力,吸附剂所吸附污染物的质量为:------------10.18定义:f—穿透点出现时,传质区内仍具有吸附能力面积的比率,可表示为:------------10.19从而(1-f)为传质区内吸附剂的饱和度。f意义:f的大小反映了在到达破点时床层的饱和度。f愈大,吸附饱和的程度愈低,传质区形成所需的时间愈短。f介于0~1之间,一般在0.4~0.5左右。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设吸附床的高度为Z,则传质区高度:
------------10.20Za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①传质区形成后在床区内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等于Za(传质区高度)所需的时间τa
------------(a)②传质区形成并移出床层所需的时间τe
-----------(b)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③令τf为传质区形成所需的时间,则传质区移动等于床层总高Z距离,所需时间为τe-τf,因此,传质区高度Za为-----------(c)∵吸附波形成后尚有f这一部分面积未吸附,∴τf<τa当f=0时,则表示吸附波形成后,传质区已达饱和,τf=τa;当f=1时,表示传质区里吸附剂基本上不含吸附质,τf≈0。所以有:τf=(1-f)τa------------(d)将(d)、(a)、(b)代入(c)有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D)穿透曲线的绘制:(见书P260)(2)希洛夫近似法→间歇固定床持续时间的计算(A)希洛夫公式(希洛夫方程)假设条件:①吸附速率无穷大,即吸附质进入吸附层即被吸附;②达到穿透时间时,吸附质进入床层的吸附质量等于该时间内吸附床的吸附量。于是,有平衡关系式:
------------10.26显然,吸附床的穿透时间τb与吸附床高度Z关系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0-12所示:1线(纠正)。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τ图10-12τb—Z曲线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而实际穿透时间τ<τb,其差值为τ0,故上式修正为:τ=K(Z-Z0)或τ=τb-τ0--------10.27式中:Gs—载气通过床层的流率,kg/m2.s;τb—吸附床的穿透时间(保护作用时间)。Z0—吸附剂中未被利用部分的长度,亦称为“死层”;τ0=KZ0,K为吸附层的保护作用系数,
τ-Z关系曲线,(如图10-12所示:2线)
式10.26、10.27为希洛夫方程(B)用希洛夫公式进行近似计算的设计程序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①选定吸附剂和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气体流速等。对于气体净化,空床流速一般取0.1~0.6m/s,可根据已给处理气量选定。②根据净化要求,定出穿透点浓度,在载气速率Gs一定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吸附剂床层高度Z1、Z2、…、Zn,可根据已给处理气量选定。③以Z为横坐标,τ为纵坐标,作Z-τ直线,则其斜率为K,截距为τ0。④根据生产中计划采取的脱附方法和脱附再生时间、能耗等因素确定操作周期,从而确定所要求的穿透时间τ⑤用希洛夫公式计算所需吸附剂床层高度Z。若求出Z太高,可分为n层布置或分为n个串联吸附床布置。为便于制造和操作,通常取个床层高度相等,串联床数n≤3。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⑥由气体质量流量G(kg/s)与气流速率Gs,求床层截面积A(m2)
若A太大,可分为n个并联的小床,则每个小床的截面积(m2)
由床层截面积A或A′可求出床层直径D(圆柱形床)或边长B(正方形床)。⑦求所需吸附剂质量。⑧核算压降Δp。若Δp值超过允许范围,可采取增大A或减小Z的办法使Δp值降低。⑨设计吸附剂的支承与固定装置、气体分布装置、吸附器壳体,各连接管口及进行脱附所需的附件等。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5、吸附剂用量(纠正公式)------------10.28
式中:A—吸附床横截面积,m2。考虑到装填损失,每次新装吸附剂量为(1.05~1.2)理论量。6、吸附周期(出现穿透的时间)------------10.297、固定床降压采用欧根(Ergun)方程计算(经验公式)
-------10.30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式中:△P—通过床层的压降,Pa;Z—床层高度,m;μ—气体的动力粘度,Pa/s;ε—颗粒层孔隙率,%;
ρ—气体密度,kg/m3;u—床层进口横截面积处气体平均流速,m/s;dp—吸附剂颗粒直径,m.例题:P262,例10.3(校正题中错误!)(变换形式后)某厂产生含CCl4废气,气量Q=1000m3/h,浓度为4~5g/m3,一般均为白天操作,每天最多工作8h。拟采用吸附法净化,并回收CCl4,试设计需用的立式固定床吸附器。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解:①CCl4为有机溶剂,沸点为76.8,微溶于水,可选用活性炭作吸附剂进行吸附,采用水蒸气置换脱附,脱附气冷凝后沉降分离回收CCl4。根据市场供应情况选用粒状活性炭作吸附剂,其直径为3mm,堆积密度ρs=300~600g/l,孔隙率ε=0.33~0.43。②选定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吸附,维持进入吸附床的气体在20℃以下,压力为101325Pa。根据经验选取空床流速u=20m/min。③将穿透点浓度定为50mg/m3。以含CCl45g/m3的气流在①②③所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不同床层高度下的穿透时间,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④以Z—横、τ—纵,作图得一直线(见例10-3,附图)。在所作直线上取两点(0.14,200),(0.35,651)于是
τ0=101min(查图)⑤据该厂生产情况,考虑每周脱附一次,床层每周吸附6天,每天按8h计,累计吸附时间48h。因而床层高度为: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τ00tgα=K例10-13附图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取Z=1.4m⑥采用立式圆筒进行吸附,其直径为:取D=1.0m⑦所需吸附剂量
考虑到装填损失,取损失率为10%,则每次新装填吸附剂时需活性炭545~726kg。
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⑧压力降(书中有计算错误,纠正!)查20℃,101.325Pa条件下空气密度ρ=1.2kg/m3,,此时气速
代入式10.30,得:
此压降可以接受,不必对吸附器床厚度作调整。⑨设计吸附器壳吸附操作方式与设计(三)吸附剂再生的计算(见书P263)(以水蒸气脱附再生法为例)1、脱附吸附质时水蒸气的消耗量;2、干燥吸附剂时空气消耗量;3、加热空气所消耗的热量。
小结:这一节介绍了(1)吸附过程与工艺流程;(2)吸附性能参数的测定:吸附性能参数中着重讲了比表面积的测定,其测定计算方法需掌握;(3)吸附装置的设计中重点讲了常见的固定床吸附器的设计计算,其中吸附区高度的计算常用两种计算方法: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需掌握。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Applicationofadsorptionmethodtopurifygaseouspollutants4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一、吸附法净化烟气中的SO2
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下面介绍活性炭吸附法。(一)活性炭吸附脱硫的特点: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德国、美国得到工业应用。其代表法有:月立法、住友法、鲁奇法、BF法及Reinluft法等。发展趋势:由电厂到石油化工、硫酸及肥料工业等领域。
能否应用该方法的关键:①解决副产物稀硫酸的应用市场;②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活性炭脱硫的主要特点:①过程比较简单,再生过程中副反应很少;②吸附容量有限,常需在低气速(0.3~1.m/s)下进行,因而吸附器体积较大;③活性炭易被废气中O2氧化而导致损耗;④长期使用后,活性会产生磨损,并因微孔堵塞丧失活性。(二)活性炭脱硫工艺流程常见的工艺流程有固定床、移动床。(见图10-13、图10-14)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图10-13活性炭固定床吸附SO2
1、文丘里洗涤器;2、吸附塔;3、液体槽;
4、硫酸浓缩器;5、冷却器;6、过滤器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图10-14移动床吸附SO2
1、吸附塔;2、空气处理槽;3、脱附塔;
4、换热器;5、7、风机;6、烟囱;8、锅炉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三)原理1、脱硫两个步骤:(1)SO2、O2通过扩散传质从排烟中到达炭表面,穿过界面后继续向微孔通道内扩散,直至为内表面活性催化点吸附;(2)被吸附的SO2进一步催化氧化成SO3,再经过水合稀释形成一定浓度的硫酸储存于炭孔中。
其机理如下: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2、再生:采用洗涤再生法,通过洗涤活性炭床层,使炭孔内的酸液不断排出炭层,从而恢复炭的催化活性。(原因)(四)影响因素1、脱硫催化剂的物化特性书中列出三种不同活性炭的物化性能(书P267,表10-3)
2、烟气空床速度与SO2浓度(见图10-15和图10-16)3、床层温度与烟气湿度(见图10-17)4、烟气中氧含量烟气中氧含量对反应有直接影响。氧含量<3%时,反应效率下降;氧含量>5%时,反应效率明显提高;一般烟气中氧含量为5%~10%,能够满足脱硫反应要求。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图10-15空速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1-总反应时间;2-平均转化率12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图10-16SO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1-总反应时间;2-平均转化率12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图10-17床层温度和烟气含湿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1-烟气含湿量;2-床层温度12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二、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汽
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一)固定床吸附净化流程(见图10-18)(二)间歇固定床净化有机溶剂的计算有机溶剂易挥发,在进行吸附计算时应考虑有机溶剂的蒸发量1、有机溶剂的蒸发量(即散发量)可按马扎克(B.T.M)公式和相对挥发度计算。(1)马扎克公式法适用于:有机物质敞露存放时散发量计算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图10-18从空气中回收有机溶剂蒸汽的工业吸附装置图
1、过滤器、2、砾石阻火器;3、附有安全膜片的补偿安全器;
4、风机;6、加热器;7、凝液罐;8、吸附器;9、冷凝器;
10、液体压力计;11、弹簧压力计;12、水银温度计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式中:G-----有机溶剂蒸发量,g/h;
u------车间内风速,m/s;
Pv----有机溶剂在室温时饱和蒸汽压,Pa;
F------有机溶剂敞露面积,m2;
M-----有机溶剂分子量。不同温度下有机溶剂的饱和蒸汽压Pv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有机溶剂的温度,T;
A、B------常数。常用有机溶剂的A、B值(见书P269,表10-4)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应用(2)相对挥发度近似计算法相对挥发度:为乙醚的蒸发量与某溶剂在相同条件下蒸发量的比值,即已知某条件下,A物质的散发量为GA,那么相同条件下,B物质的散发量为:例10.4:比较简单,看书即可。例10.5:在21℃和138KPa(绝压)下,2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车有保障质量放心
- 购销合同毛竹版
- 购销合同签订中的合同风险控制
- 购销设备合同案例
- 资金安全保护声明
- 赞助商活动参与条款
- 软件定制开发与实施合同
- 轻松掌握历史教材内容
- 软件需求降低合同修改
- 遵守家规保证不外出的宣言
- 游戏开发职业规划
- 预防霍乱传播的传染病诊断制度
-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
- 【创业团队管理实践报告2100字】
- 2024年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机交通安全课件视频
- 《煤矿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培训课件2024
- 《分镜设计教案》课件
- 贫血中医辨证分析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年级上册第7课 家中如何避震 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