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幸福村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绿色幸福村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绿色幸福村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绿色幸福村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绿色幸福村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目录TOC\o"1-2"\h\z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编制依据 2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4研究内容 31.5主要结论和建议 3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52.1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52.2项目提出背景 62.3项目建设必要性 8第三章项目选址 103.1项目选址 103.2自然条件 103.3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123.4拆迁安置分析 13第四章建设方案和规模 144.1建设目标 144.2建设方案 144.3建设规模 24第五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265.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26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7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5.4环境评价结论 335.5水土保持 335.6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36第六章节能评估 376.1节能要求和规范 376.2节能措施 37第七章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安排 397.1实施进度安排 397.2项目建设管理 397.3招投标 40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财务效益评价 438.1投资估算 438.2资金筹措及年度投入计划 45第九章社会影响分析 469.1社会评价作用与范围 469.2社会影响分析 469.3社会互适性分析 47第十章风险分析 5010.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5010.2防范与降低风险的对策 51附件:投资估算表PAGE1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绿色幸福村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村民委员会项目选址: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共包括4项,建设规模为氧化塘2000平方米、垃圾收集站(含设备购置)25平方米、填埋场5000立方米、垃圾箱200个、小区道路建设10公里、河道护坡工程6公里、码头建设工程1座、古民居改造工程40座、农业生产基地土地整理500亩、生产基地道路10公里、生产基地供水管道5.6公里、加工基地配套设施1项。总投资:本项目建设投资约为262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2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7万元,预备费125万元。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资金拟由省、市、镇三级补助资金、村民自筹和招商资金三部分组成建设工期:24个月。编制依据(1)《鄂西圈“绿色幸福村”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湖北绿色幸福村建设规范》;(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4)《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6)现行其他的建设法规、规范、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规模备注1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1氧化塘平方米20001.2垃圾收集站(含设备购置)平方米251.3填埋场立方米50001.4垃圾箱个200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1小区道路建设公里10.02.2河道护坡工程公里62.3码头建设工程座13古民居改造工程座404高山农业工程4.1农业生产基地土地整理亩5004.2生产基地道路公里104.3生产基地供水管道公里5.64.4加工基地配套设施项15项目总投资万元2621研究内容本报告主要研究内容为:结合党的十八大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为背景分析项目的必要性,根据《鄂西圈“绿色幸福村”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和当地村镇的建设要求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根据建设条件及基本资料,测算主要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就项目的实施进度作出安排;并就实施的社会效益诸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为业主建设本项目提供研究依据。主要结论和建议主要结论(1)本项目是美化村镇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形象,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内涵,改善旅游发展环境,贯彻国家及地方永续发展重要措施,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2)位于东部,北与信阳市、东与大悟县接壤,距中心19公里、京珠高速大新出口5.5公里、京广铁路广水火车站2公里,107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3)本项目建设内容全面,规模合理,建设方案满足需求,项目可行。(4)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若采用科学的管理和环保治理措施,可将各环境污染因子控制在排放标准范围内,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因此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三同时”,并在使用期内加强管理,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5)本项目建设投资约为262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2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7万元,预备费125万元。建设资金拟由省、市、镇三级补助资金、村民自筹和招商资金三部分组成主要建议(1)项目资金筹措方式还未最终确定,建议尽快落实资金来源,保证项目顺利开展。(2)鉴于本项目的必要性充分、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合理、建设资金具有一定的保障、社会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和支持,以便本项目早日开工。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区域社会经济概况概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隶属荆州市管辖。国土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2.3万亩,共辖16个乡镇2个开发区,23.5万户,人口89万。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有松滋火车站,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20.5:44.1:3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9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975元,增长17%;实现外贸出口3500万美元,增长20.6%;直接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市政府根据现有的工农业基础,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大旗,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两个唯一”理念,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推进“四化”同步,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富强松滋、秀美松滋、和谐松滋,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早日建成小康松滋而努力奋斗。概况位于荆州市西南边陲,全乡土地面积1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40亩,山林面积110910亩,辖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3429户,14447人。我乡的特点可以用“四乡”来说明概括:一是全省12个散居少数民族乡之一。是深溪土司遗址所在地,1997年成立民族乡,全乡土家族人口8258人,占总人口57%。二是全省200个重点插花贫困乡之一。全乡8个村皆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贫困人口4659人,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尤其是江西观、凤凰淌、鹰咀尖、彭家沟等高山村的群众生产生活还十分艰难,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都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三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地处武陵山东麓,洈河上游,最高海拔815米,平均海拔650米,境内崇山峻岭,山高路远,素有“荆州屋脊”、“松滋西藏”之称。四是省际边界乡镇。属两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县市(澧县、石门县、五峰县、)结合部,东与本市刘家场镇接壤,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与湖南省澧县、石门县隔河相望,与市区相距约100公里。村由原村和江西观村合并而成。位于西南边陲,东与本乡卸甲坪村接壤,西北与五峰县相连,南与湖南省石门县交界,素有“荆州屋脊”、“松滋西藏”之称,为一脚踏三县的插花地。全村版土面积14.8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244亩,山林面积1.74万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605户,2160人。该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薯类、水稻等作物为主,耕作方式较为原始,经济条件仍较落后。该村民风淳朴,土家山民们憨厚朴实,热情好客。项目提出背景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并且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湖北省于2012年批准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切入点,以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完善政策支撑,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规划》指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到2015年至少建成30个能代表当地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特色示范村的目标。至2013年1月,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印发《鄂西圈“绿色幸福村”示范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不仅贯彻落实了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而且是在鄂西圈的农村腹地率先开展一场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实践;是为了进一步细化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得到地域化、特色化的体现;是为了探索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保护农村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发展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大战略细节化、具体化、项目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的实施,根据《工作方案》的遴选条件要求,对照自身条件,选择原始风貌保存较好、村内生态植被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有众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作为“绿色幸福村”建设项目的载体,希望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基础上,保护性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建成有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的旅游目的地,并为其他“绿色幸福村”的建设提供先试先行的示范作用。项目由此而来。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美化村镇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形象的需要现在很多乡镇都非常重视打造文化及人文景观,力图把商业、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江西婺源、浙江乌镇、湖南凤凰等地都是提升当地城市知名度,加快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的案例。它们都成为了城市建设的精华和城市发展的缩影,是当地最绚丽的景观,成为一种文化名片。本项目的改造建设主要涉及村古建筑的外部景观修整、道路路面及环境的整治和街道公共空间环境改善。项目将对现状建筑的立面材质、外墙装饰、绿化景观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力图使其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综合性强、品位高雅的美好乡村,从而更进一步完善当地的人居环境质量。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城镇有机更新,完善村落功能,改善乡镇环境,提升村庄档次,展示文化形象和氛围,而且将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外来商业资本地投资,极大地增强区域竞争力,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展示松滋形象和发展水平的窗口。(2)是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当地文化内涵的需要到2016年,以村为中心的卸甲坪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基本形成,各旅游景点建成并投入市场正常运行,旅游业开始成为一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景区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彰显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景,特别是当地的建筑特色。因此,本项目在乡村美化改造时充分理解了本土文化,又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结合现代居住理论和建设手法来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繁华景象。本项目的建设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积淀,并将文化产业化、效益化,实现经济、文化效益共赢的需要。(3)是改善旅游发展环境,贯彻国家及地方永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要将鄂西圈打造成中华民族可以永续利用的洁净水资源与清洁能源供给基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示范区,东亚北纬30度区域生态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的典型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应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民俗文化为核心、以旅游开发为引擎、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发挥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积极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本项目依托风景优美的古镇村落作为载体,保持村落原始风貌、改善生态环境、体现文化内涵,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细化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新路子。为“绿色幸福村”建设工作起到了示范推动的作用,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4)项目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提升农村文明的需要“绿色幸福村”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为农民提供最适应、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业转变为休闲体验的旅游业,以及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转变,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通过绿色幸福村建设过程中的民居改造和环境工程的建设,在传统的民居上附加现代功能,既能在外观上体现农村风貌,又方面农民的生活,是农村逐步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农村形象,逐步提升农村文明。“绿色幸福村”项目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提升农村文明的需要。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五陵山东麓,襟湘带澧,是“两省四县市”的结合部位。东与本市刘家场镇接壤,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临危水与湖南澧县、石门隔河相望。项目区位图如下。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村内地形奇特,既有气势磅礴的崇山峻岭,也有特产丰富的冲积平原;既有幽深峡谷泛潺潺流水,也有山间盆地衬层层梯田,海拔最高点815米,素有“荆州屋脊’之称。这里有天赐秀美的曲尺峡、盲鱼洞、马尾峡漂流、大小溶洞等自然景观。这里气侯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冷暖宜人,是荆州市少有的“小气候”地带。矿产资源丰富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木材蓄积量和动植物种类丰富,动物中有珍贵的金钱豹、锦鸡、娃娃鱼,植物中有杜仲、银杏、桂树、红心柚、弥猴桃等。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铁、地热、重晶石、氧化铁红、方解石、石英石等,储量丰富,质优量大。这里,水能资源丰裕,是洈水流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黄金地带。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奇特,深溪土司东城遗址、江西观、单池四合院、吊角楼、板壁屋等至今尤存。这里民族风情万种,摆手舞、双镲子、婚丧习俗、刺绣、土家山歌、歌谣故事等传统民俗源远流长。特色产业兴旺利用山村独特的气候、土壤等生态优势,积极培植具有高山和土家特色的生态农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高山蔬菜、大棚蔬菜、生态年猪、年羊饲养殖、土家坛酱制作等绿色种养殖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交通条件便利新修并硬化了黄杨、曲杨公路15.4公里。硬化了通往江西观高山蔬菜种植基地6.2公里的通村公路。对庆卸公路乡内的段面进行了扩宽升级,现正在加紧施工。庆卸公路拟升省道项目已完成设计、可研和申报工作,通过了省公路局评审,正在向省发改委申报评审立项。待庆卸公路升级改造和全面硬化后,该村与外界联系的大动脉将会更加通畅。旅游前景广阔正在抓紧建设之中的土家特色村寨的建设充分利用扶贫政策优势、民族政策优势和区位地理优势,努力打造民居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经过1-2年的努力,一个集农产品加工贸易、农家乐吃住休闲、温泉旅游服务和土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土家特色村寨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临近该村的杨树坪温泉是鄂湘结合部地带少有优质温泉和将军岩漂流资源,吸引了周边常德、宜昌、襄樊、荆州等地游客组团而来。随着投资3亿元的卸甲坪风景区项目的顺利签约和即将启动建设,温泉、漂流等旅游项目开发档次将不断提升,对该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用地方案本项目均为修缮改造项目,仅垃圾收集站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5平方米涉及村集体土地。不利影响分析由于本项目用地非矿床及地下文物等保护区域,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导致压覆矿床和文物。拆迁安置分析本项目为村镇环境整治项目,不存在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内容,因此,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建设方案和规模建设目标通过一系列设施建设,传承和保护原始的土家农耕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达到“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绿色、文明质朴”的效果,推进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模式。建设方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垃圾中转站、填埋场、污水处理池、配备垃圾箱。(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农村现有明沟或暗渠收集,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水体,并应定时清理维护沟渠,防止被淤泥淤积堵塞。1、常用技术方法分析1)分散型污染处理技术在充分考虑考虑污染源用地、环境等因素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分散型处理设施,采用土壤净化槽、一体式净化槽等技术对手机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入河道,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入河污染物负荷。2)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净化技术,它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来现实对低污染水的净化,水流经过人造的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经过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通过沉淀、吸附、硝化和反硝化等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污染负荷降低、水质变好。并通过定期对植物的收割将营养物质从系统中移出。人工湿地需要较大的建设用地,在城区应用难度很大,但在郊区或有空闲地的可利用区域,该项技术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和有效的回复生态环境的显著作用。3)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技术生态浮床市受污染水体修复中原水质改善中的创新技术。通过生态浮床的作用可以将受污染水体的透明度、营养盐浓度记忆溶解氧等水体重要指标得到改善,为受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因此在农村河流污染中进行生态修复,采用人工浮床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技术。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底质,增加生物的多样性。4)沼气池技术沼气是科学、合理、经济地利用生物能源的最好方式,并且知趣容易、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具有效益显著的特点。为广大农村解决能源短缺找到出路,并且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并且可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一种适合农村的实用处理技术。沼气是由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在适当的酸碱、适当的条件下,经过多种细菌的作用分解、氧化或还原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沼气技术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环境效益十分的明显。一是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苍蝇密度大幅度下降,减少寄生虫对土壤污染,乡村道路明显改善,农村堆粪明显减少。同时沼气的利用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农村水环境、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保护森林植被。2、本项目所利用方案本项目采用二级处理方式,农户的生活污水经配备的污水管收集后,进入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后排入村氧化塘,进行一段集中处理;氧化塘面积2000平方米,水深1.5-2米,可满足各村生活污水15天以上的停留,通过厌氧降解处理后,生活污水的COD和BOD5含量可大幅降低。氧化塘利用农村的池塘通过挖深和塘埂硬化加高改造而成。(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1、垃圾处理设置标准1)设置原则根据标准大于5000人(或2000户)的封闭式小区宜单独设置收集站,小于5000人(或2000户)的封闭式小区可与相邻居住区联合设置收集站。成片区域采用收集站模式时,收集站设置数量应大于1座/1km2。人口密集、垃圾产生量大的区域,每平方公里应设置2座。每个村庄都应设置收集站。收集站可设置为独立式和合建式,用地面积均需满足收集站用地面积标准要求。收集站的规划、设置应经当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2)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收集站宜靠近主干道方便垃圾运输车进出。收集站宜设置在市政设施较完善的地方,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收集站不宜设在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或容易造成交通阻塞的地方。有条件的封闭式小区,应设置专门的垃圾运输通道。3)规模收集站的设计收集垃圾能力一般不大于50吨/日。收集能力小于20吨/日的一般不采用压缩式。收集站的设计规模和作业能力必须满足其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采用分类收集的收集站,要根据分类垃圾的收集频率,满足其简单分拣和储存要求。4)服务半径采用人力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超过1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最大不超过2km。采用气力输送管道收集,最远传输距离不宜超过1.5km。5)收集站的设计规模计算Q=Anq/1000式中:Q——收集站日收集能力(吨/日);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含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千克/人•日),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0.6—1.2;A——生活垃圾产量变化系数,该系数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影响。取值时应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若无资料时,一般可采用0.8—1.8。6)工艺、设备及技术要求收集站的工艺选择应符合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等原则。垃圾进入收集站后,应直接倾倒在垃圾容器内,防止垃圾落地。分类垃圾收集站,要设置分类收集的容器,可回收物可在站内进行简单分拣。收集站应尽可能采用压缩设备,以提高收集和运输效率。收集站应根据与垃圾处理设施的距离、排污情况、运输道路、收集规模等合理选配使用固定式压缩设备或移动式压缩设备。应保证压缩机和气力管道垃圾收集设备等部件运动的安全性。压缩头材料的使用应保证设备结构强度和耐磨性。压缩机上各工作装置的维修、保养应方便、简易,压缩头易于清洁。电气系统应为防水设计,配备相位转换器、满载信号指示器、紧急停机控制器。压缩设备的作业噪声不宜大于75dB。采用气力输送管道垃圾收集系统时,集装箱大堂包括压实机的作业噪音不宜大于90dB。7)建筑、结构收集站的外观、色调应与周边环境协调。收集站的建筑结构应满足垃圾收集工艺及配套设备的安装及维护的要求。收集站的建筑结构应保证垃圾收集作业对污染实施有效控制。污水收集系统应满足耐腐蚀、防渗等要求。收集站防雷、抗震、消防、采光等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及相关标准的规定。8)配套设施收集站应按生产、生活与消防用水的要求确定供水方式与供水量。收集站应根据设备要求配置电源。收集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生产污水,宜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能排入管网的,应设置密闭的污水储存池。收集站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进站道路应与其相连的站外道路协调。道路(包括作业场地)的结构及荷载应满足最大规格垃圾运输车辆的荷载要求。气力输送管道收集站应配备监控设备及中央控制系统。收集站应配置必要的通信设施。收集站宜设管理间及工人更衣、洗手、存放工具的场所,有条件的可设沐浴间。9)运行与维护收集站应制定运行、维护、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收集站应保持整洁的站容、站貌。收集容器应定期清洗。站内应防止蚊蝇、鼠类等滋生。收集站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掌握收集站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有关设施、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运行管理要求。收集站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放。操作人员应随机检查进站垃圾成分,严禁危险废物、违禁物进站。收集站内严禁堆放杂物。垃圾收集容器应无残缺、破损、封闭性好,外体干净。分类垃圾收集站对可回收物应及时分类整理、打包捆扎、码放整齐,禁止乱堆乱放。分类收集容器,必须设有明显分类标识,并应保持标识的完整清洁。设备保护装置失灵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严禁操作设备,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收集站内各种设施、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2、本项目设置方案本项目计划每个行政村配100L的不锈钢或者塑料垃圾收集桶300个,每个村建立一个垃圾收集站。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该部分包括小区道路、河道护坡及码头建设三部分内容。小区道路改造工程,对连接农户的各条村庄小道加以整治和护理,路面以碎石、灰渣为主,保留部分原始土石小道,部分景点道路旁可设置简易栅栏,呈现一幅现代田园牧歌式的风格。对进村10公里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位于洈水上游,水质清澈甘甜,无任何污染,但因山水长期洗刷,河道损毁严重,抗洪水抵抗能力弱,河道四周农田随时有遭洪水破坏的危险。应按照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以适应防洪、漂流、供水、排水等要求的工程措施。河道治理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和疏浚等。河道采用生态护岸措施,修复河道,达到“河畅、岸绿、堤固”效果。古民居改造工程按照“风貌古朴、功能现代”的要求,对部分危旧建筑进行保护性、高标准改建,修旧如旧,古风再造。对年代较长的老旧土房屋、景区内古老的残垣断壁加以修缮和保护;古木要登记造册,专人看护;部分保存完好的原始田坎、场院也要尽可能保留。促进开发,建设“绿色幸福村”不仅仅要进行招商引资促发展,更要改善民居,进行民居建设,提高百姓居住水平。为此,当地特进行特色村寨建设,筑山乡人居工程、建土家特色村寨,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协调,给“绿色村寨“更添一道亮丽的景观。改造时应遵行,一是民居建筑空间布局符合地方特色,突出环境美学等;二是旧村改造符合“修旧如旧”原则,尽量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改造整治,并融入地方元素符号;三是新村选址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尽量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牧地,避开河洪、山洪、泥石流、滑坡、地质断裂等灾害影响地区。不能选在位于历史遗迹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还要避开有开发价值的矿藏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四是建筑材料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尽量选生态环保新材料、本地建筑材料;五是户型设计符合当地传统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六是户型充分体现节能,如自然通风、采光充分等;七是房前屋后保留传统的农村庭院与菜园子;八是具有完备的现代家用电器,包括电话、电视、网络、空调等。外露设置的电器设备,如空调挂机、太阳能,采用景观遮挡,与建筑环境相协调。共修缮改造古居20座。高山农业工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有机肥,进行萝卜、黄瓜、蔬菜、桃子、杏子、李子、蜜柚等蔬菜水果类,竹笋、春芽、地皮菜、野韭菜等野菜类,土制薯片、红薯片、蜂蜜等民间生产加工食品类,原生态养殖的猪、土鸡、山羊等畜禽腊肉熏制品类和麦酱、豌豆酱、辣子酱、剁椒酱等土家酱制品类高山食品生产。大田作物尽量将景观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结合,种植视觉感强烈的果树等植物,发展有机蔬菜花卉(大棚)种植、有机茶园、将有机果蔬畜禽产业发展与农村度假旅游,使有机农产品可销售,可观赏,可供给游(旅)客种植或餐饮,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依托农业和农技部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体现卸甲坪特色的农业产业。建设规模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内容共包括4项,建设规模为氧化塘2000平方米、垃圾收集站(含设备购置)25平方米、填埋场5000立方米、垃圾箱200个、小区道路建设10公里、河道护坡工程6公里、码头建设工程1座、古民居改造工程40座、农业生产基地土地整理500亩、生产基地道路10公里、生产基地供水管道5.6公里、加工基地配套设施1项。主要见表4-3。表4-3建设规模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规模备注1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1氧化塘平方米20001.2垃圾收集站(含设备购置)平方米251.3填埋场立方米50001.4垃圾箱个200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1小区道路建设公里10.02.2河道护坡工程公里62.3码头建设工程座13古民居改造工程座404高山农业工程4.1农业生产基地土地整理亩5004.2生产基地道路公里104.3生产基地供水管道公里5.64.4加工基地配套设施项1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ш类水质标准。(2)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3)本项目所在位置以农村旅游及居民生活为主,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分类”所规定的0类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废水经预处理可纳入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废水排放执行进管标准。(2)废气:本项目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CO排放浓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8小时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mg/m3。厨房油烟排放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mg/m3。(3)噪声:本项目边界噪声参照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建筑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期可分为建筑施工及装修两个阶段,其对环境的影响各有特点。其中建筑施工阶段的主要环境影响有扬尘、噪声、污水和固体废物;装修阶段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噪声、废气、固废。(1)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由于建设过程中涉及一定面积的地表裸露,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现象,从而对相应的土壤结构等产生潜在的危害。这种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现象在梅雨季节和台风频发的强降水季节会变得更为突出。对此,必须注意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避免因大面积开挖而造成地表层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2)施工扬尘的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建设期扬尘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因素。建设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建材(砂石、水泥)运输装卸、堆放、搅拌浇砌等作业,均会产生一定量的扬尘。按起尘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对于施工中的扬尘可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但无法根除扬尘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施工工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应特别注意防尘问题,制定必要的抑尘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建设期扬尘的产生还是无法根除的,故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短暂影响。对此,应加强建设期的环保管理,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3)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施工阶段各种机械设备。单台建筑机械作业时,可视为点声源,当距离加倍时噪声降低6dB。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若要衰减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中相关限值要求,所需的衰减距离均较大。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不利影响,将会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因此,必须合理地安排这些高噪声机械的作业的施工时间,尤其在夜间必须严禁这类机械的施工作业。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通知》(环控(1997]066号)的规定,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向所在的宜昌市环保部门申请登记。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并且必须公告附近居民。施工噪声的产生是无法根除的,故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短暂影响,对此,应加强施工期的环保管理,尽量减少噪声的产生,同时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尽可能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泥浆废水应设置沉淀池处理,泥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市政污水管网,而沉淀的淤泥应及时外运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施工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施工期间建地下室挖出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施工过程中丢弃的包装袋、废建材等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实行标准施工、规划运输,垃圾送至指定地点处理,不要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制造新的“垃圾堆场”、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固体废物只要落实措施后一般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不大。(6)装修阶段的环境影响分析①装修噪声装修过程中噪声来源主要为冲击钻以及泥、木工机械噪声。装修噪声可通过建筑物墙体进行固体声传播,故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为此,应加强装修期的管理,避免“野蛮装修”、装修期拖得过长或夜间装修,以免噪声影响周围民居。②油漆废气油漆废气主要来自装修阶段,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对周围环境较难预测。建议加强通风,并在油漆等材料选择上,尽可能采用环保型(低苯或无苯)涂料。在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后,油漆废气对该区域环境空气影响很小。③装修施工垃圾在装修过程中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按有关规定,应由建设部门对装修期的垃圾进行管理,负责统一外运。防止装修垃圾随意堆放存积,污染环境。对装修产生的废油漆桶应按危险固废处置要求,委托专业部门回收或安全处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统一纳入本次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各污染物经预处理后可达到进管浓度限值标准,不会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带来冲击,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本项目附近水环境产生大的不良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居民厨房油烟。通过分析可知,地面停车位数量较多,产生的各汽车尾气污染物量也较少,并且其停放较分散,排放面积较大,汽车尾气能够得到很好的扩散,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实施后主要噪声源包括特定机械设备(水泵、空调等)噪声、机动车行驶噪声、商铺活动嘈杂声。本项目建议应选用低噪声的优质空调,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地块内部加强交通管理,限制车速,禁止鸣笛,尽量缩短汽车出入口的停留时间。通过采取以上种种措施后,进出该办公楼的机动车行驶噪声影响不大。(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固废主要是外来旅游人员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项目建成后生活垃圾应进行及时分类收集清运,并防风吹、雨淋和日晒,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并统一集中处理,防止虫、蝇滋生。生活垃圾经妥善处理后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队伍进入工地前,必须在施工场地建起临时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达一级标准后排放。建排水沟和小型隔油池,将机械与车辆冲洗含油废水隔油处理后再与生活污水一起处理达标后排放。基础施工阶段产生大量泥浆水等通过专用车辆运送到指定填埋场进行填埋,不得把泥浆水直接排入附近河道。(2)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按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3)建设工程应当按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建房,建筑材料运输采用封闭车辆运输,防止撒落。经商品混凝土管理部门批准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搅拌设备应当安装除尘装置或采取有效封闭措施,防止扬尘污染。(4)运输建筑垃圾和建筑材料的车辆要尽量打扫车身,并用帆布遮盖车体,避免泥土和建筑材料散落于地面,并要求有专人负责施工场地附近路面以及车身的清扫,运输时应综合考虑,避开交通高峰期,减少可能发生的交通堵塞对沿途居民及商业带来不利影响。(5)项目建材堆放以及搅拌设施均应布置在中间位置,并在大风天气不能施工,建筑堆料要进行遮盖。加强管理,减少扬尘污染。配置工地滞尘防护网,必要时采用水雾喷淋。(6)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周围应当分别设置不低于2.0米的遮挡围墙,市政设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周围应当设置不低于2.1米的硬质密闭围档。(7)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式,加强对作业机械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淘汰不合格的施工机械车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中间位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必须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禁止夜间进行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纠纷的建筑施工作业,如由于抢修、抢险作业和由于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则必须向环保部门申报同意,并向附近公民通告。(8)本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作为填路材料,不可随意堆放侵占土地,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必须外运定点堆放并进行绿化处理。(9)施工末期,建筑垃圾不得随意从高空丢下,应统一收集后通过吊机运到地面,并及时喷水压尘。建筑垃圾的最后处置须由相关部门指定,不得随意倾倒,避免二次扬尘污染。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做好清污分流和雨污分流工作,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达到进入人工湿地处理,达标后排放。(2)按有关规范设置废弃物收集点,及时收集生活垃圾。垃圾收集要逐步实行分类化,通过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减少垃圾的填埋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应与环卫部门联系,使本项目的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及时清运至垃圾中转站,再定时清运进入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避免生活垃圾的长时间堆放,引起环境污染。(3)加强交通管理,设禁鸣标志,控制车速。(4)建议本项目古建筑对外窗户全部采用双层玻璃,除起到隔声降噪作用外,还具有保温节能功效。环境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能够符合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原则。只要能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环境质量管理,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使废水、废气、噪声达标排放,并妥善处置各类固体废物,则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不大。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1)破坏生态,恶化环境项目为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及修缮改造项目,需要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开挖及回填场地等,对原有景观产生损坏,造成水土流失。(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设施、土壤损坏下将发生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3)改变景观,影响环境由于工程过程中地面、土壤产生损坏,在降雨作用下将发生侵蚀,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4)淤积市政排水管网施工期开挖、回填土方时若未及时采取拦挡、覆盖等措施,在降雨作用下泥沙将进入市政管网,有可能淤积河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防治分区及总体布局根据工程建设活动类别、施工时序、工程布局及水土流失特点,本方案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分为2个区:Ⅰ区-主体工程防治区,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2)I区-主体工程防治区①工程措施a、场地平整施工后期,对项目区内需进行绿化措施的占地范围进行场地平整。b、绿化覆土施工结束后,对绿化区进行覆土以利于植物的生长。②植物措施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并绿化,场地绿化措施在主体工程中已充分考虑。绿化工程可以使项目区范围内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项目区的绿化采用以乔、灌、草、花相结合,同时可选择具有减少空气中含菌量的植物,做到既能保持水土,又能美化环境。树种选择除了适地适树原则外,还应考虑树种的多样性。③临时措施场地排水、沉沙措施:为了防止施工场地内积水,项目区的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市政管网相连。根据场区地形,在项目区北、东南两侧的排水沟出口处各设置1座砖砌沉沙池,共两座,用于沉淀被雨水冲刷后流失的泥沙。④施工管理措施a、应合理安排工期进度,尽量避开雨、冬季施工。b、工程所需砂砾料在运输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用封闭式车厢进行运输,对道路沿线的洒落及时清理,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c、施工开始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高程进行开挖和填筑,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量和搬运次数。d、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清场,清理建筑垃圾和不必要的砼地面,恢复植被或地面硬化。(3)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因施工前期剥离的表土土质不能达到后期绿化的要求,故将剥离的表土进行综合利用,施工后期绿化覆土所需表土从合法料场商购解决,可直接在绿地区内进行覆土,无需临时堆置。故本方案不考虑临时土场。在项目施工期间,拌和系统等处需堆放一定量的砂石料、黄沙等。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各堆场要相对集中,不要分散堆放于多处,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砂砾料堆放场周围及分隔可采用厚0.24m的砖墙,宽5m,长15m,分成3格,高度可根据施工进度及临时堆置情况进行确定。一般高度为1.0m为宜,如堆料高度超过挡墙高度时,超过部分边坡控制在1:1.5,遇雨天采用塑料彩条布进行覆盖。水土保持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不存在重大的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特殊环境影响分析由于项目为环境整治、古民居修缮改造、河道疏浚、生态修复等工程,因此项目主要采用保护的方式进行建设。项目的建设对本区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节能评估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要求从2007年开始,要求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必须按要求编制节能分析篇(章),本报告特编制节能篇。节能要求和规范节能设计作为国家一项节约能源的重要战略,维持好的生态环境,合理的节能措施,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文化园及公用建筑应遵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规定,供电线路改造应遵循《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等规范的要求,道路及建筑照明应遵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要求。节能措施建筑采取的构造节能措施(1)规划及建筑设计利用朝向、室外气候及地形条件,使建筑能耗降低。(2)条形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不超过0.35,点式的不超过0.4。(3)建筑的间距满足日照的要求。(4)区内建筑物之间组织良好的自然通风。(5)外墙及玻璃门窗采用节能材料使建筑节能达到50%的要求。给排水节能设计措施(1)建筑内卫生器具和配件采用节水型新产品,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咀,感应式小便冲洗阀,坐便器一次冲水量小于等于6L。(2)选用密闭性较好的供水管道,减少供水过程中的滴漏损耗。电气节能设计措施照明灯具均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办公室、管理用房、垃圾收集房及各类机房均选用T5型荧光灯为主要光源的高效隔栅荧光灯具,走廊、电梯厅等处均设节能吸顶灯,楼梯间内设以紧凑型荧光灯为主光源的天棚吸顶灯。公共照明采用人体红外线感应开关控制,做到人到灯亮,人走灯熄,有效节约电能。变配电所内低压侧设有集中的自动功率补偿柜,可有效提高Cosφ从而有效提高用电效率。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安排实施进度安排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内容及资金安排,建设工程将按照“一次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如下,详见表7-1。表7-1项目实施进度表时间项目内容2013年07月—2013年08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审批、项目设计方案审批2013年09月—2013年11月初步设计、施工图编制、招投标2013年11月-2015年05月主体以及配套工程施工、装修2015年06月项目完工项目建设管理(1)项目前期工作主要由市、乡镇两级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绿色幸福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负责,并抽调熟悉业务和懂技术的工作人员参与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工作。(2)根据国家建设工程有关规范及法规,认真做好实施各项工作,要先建设基础设施、后建构筑物的原则。(3)工程设计、施工、主要设备采购、工程监理等建议业主均采用招标方式进行。(4)项目施工阶段,采取施工监理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5)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资金使用,如果有条件,应尽量实行电脑化网络管理和信息反馈处理,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资金的调度。招投标(1)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1999年8月30日);2)《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15号,1999年3月15日);3)《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2000年5月1日);4)《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5号,2000年7月1日);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的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2001年6月18日);6)《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06号,2007年7月8日)。(2)招标范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0年5月1日发布)规定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06号)也对湖北省建设项目招投标作了具体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本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材料等的采购,必须实行招标。(3)招标方式《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有资金投资控股或者占主导地位的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省重大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邀请招标:(一)因技术复杂或者有其它特殊要求,只有少数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二)涉及国家机密或专利权保护的;(三)受自然资源及环境限制的;(四)新技术或技术规格事先难以确定的;(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根据上述规定,本项目应当公开招标。(4)招标组织形式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5号《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规定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具体包括:(一)具有项目法人资格(或者法人资格);(二)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力量;(三)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四)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五)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本项目建设单位不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必须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招标工作应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原则下进行,评标工作应按照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竞争优选、严格保密的原则进行,确保所有投标人的合法权益。(5)招标基本情况表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见表7-2。表7-2招标基本情况表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设计√√√施工√√√主要设备√√√工程监理√√√其它√投资估算与财务效益评价投资估算估算编制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范围包括土建工程、挖填方、绿化种植、修缮整理等工程费用,还包括相应的建设用地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工程投资估算以业主提供的设计方案为基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规定的有关投资估算编制方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估算。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规定的有关投资估算编制方法。(2)《湖北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2008);(3)《湖北省建设项目总投资组成及其他费用定额》(2006);(4)湖北省及工程造价信息;(5)类似工程概、预算价格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价格。投资估算说明(1)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纸、工程建设方案以及工程各单项工程量估算编制;(2)建筑物土建及水电安装均按照建筑面积单价指标计算;(3)单项工程按照类似项目估算;(4)建设单位管理费采用差额分档累进制计算,工程费用1000万元以下的其费率取1.5%,1001至5000万元的其费率取1.2%,5001至10000万元的其费率取1.0%;(5)工程监理费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计取;(7)环境影响评价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费、安评报告编制费和可行性研究费,取工程费用的1.0%;(8)勘察设计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按工程费用的3.0%计取;(9)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取工程费用的0.8%;(10)招标代理服务费,取工程费用的0.2%;(11)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按每平米6元计取;(12)白蚁防治费,按每平米0.8元计取;(13)垃圾服务费,按每平米18元计取;(14)工程设计专项审查费,取工程费用的0.1%;(15)卫生监督防疫费,取工程费用的0.1%;(16)工程保险费,取工程费用的0.5%;(17)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的5%考虑;(18)涨价预备费,依据计投资[1999]1340号文件执行,暂按0%/年计算。估算结果经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约为262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2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7万元,预备费125万元。投资估算表详见附表1。资金筹措及年度投入计划本项目建设资金拟由省、市、镇三级补助资金、村民自筹和招商资金三部分组成,无银行借款。项目计划在三年之内完成,其中2013年投入资金786万元,占总投资的30%;2014年投入资金1310万元,占总投资的50%,2015年投入资金524万元,占总投资的20%。本项目资金筹措及分年度投资计划详见表8-1。社会影响分析社会评价作用与范围社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尽量减少因项目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使项目的内容和设计符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发展目标、当地具体情况和目标人口的具体发展需要,为项目地区的人口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并使项目能为项目地区的区域社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工程的社会评价旨在预测拟建项目的建设、运营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本章节主要研究内容的范围包括识别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识别与项目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风险,进行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等。社会影响分析本项目作为鄂西圈“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建设内容,是美化村镇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形象,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内涵,改善旅游发展环境,贯彻国家及地方永续发展重要措施,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如下:(1)本项目通过建设环境整治(包括垃圾中转站、填埋场、污水处理池、配备垃圾箱)、地质灾害治理(小区道路、河道护坡及码头建设)、民居改造(传承和保护土家民居建筑风格,对民居进行保护性改造)、高山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无公害高山蔬菜基地及加工)等一系列关系到村镇社会民生的工程,使得村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收入提高。(2)本项目所建工程中有部分推动旅游发展设施项目,随着当地宣传力度的提高及鄂西圈旅游的不断发展,该地旅游业将大幅发展,当地居民的收入将大大提高;外来人口也将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明显。通过上述分析,对项目的社会影响做出评价,其项目社会影响分析如下表:表9-1社会影响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影响的范围、程度可能出现的后果1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对当地居民的收入,影响程度较大。2对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大。3对居民就业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影响程度一般。项目建设时和后期运营时,能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收入渠道拓宽。4对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对当地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程度有一定影响。推动文化、教育、卫生,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5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化进程的影响带动当地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影响程度较大。完善项目所在地外部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村镇面貌和环境。6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不会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产生影响社会互适性分析互适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环境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与发展的程度,考虑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1)本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但是通过采用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环保治理手段,可控制环境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建设将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增加就业都有很明显的作用。同时,土地已由政府征用完毕,拆迁征地问题也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2)本项目周边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项目由市、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