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高考生物总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专项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实验1: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实验2: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所得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1的培养基上仅有S型细菌生长B.实验2的培养基上有R型和S型细菌生长C.实验1、2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实验1与实验2形成对照2.艾弗里等科学家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他们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别用不同的酶进行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培养进行转化,具体分组及对应处理方式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实验分组对细胞提取物的处理方式甲蛋白酶处理乙RNA酶处理丙DNA酶处理丁酯酶(脂肪酶)处理A.上述实验中的丙组不会发生转化B.本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C.上述实验中的甲组、乙组、丁组为空白对照组,且都不能发生转化D.丁组中转化出的S型细菌因具有荚膜而受到机体吞噬细胞的破坏,从而导致生物患病3.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材料及标记实验组T2噬菌体大肠杆菌①未标记15N标记②32P标记35S标记③3H标记未标记④35S标记未标记A.①和④ B.②和③C.②和④ D.④和③4.如图A~E表示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E依次为吸附、注入、复制、组装和释放B.C时细菌内部分DNA分子具有放射性C.D、E时分别搅拌、离心,后者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D.该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5.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B.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获得需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D.侵染过程中所需的ATP可由大肠杆菌的线粒体所提供6.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S和HR等多种株系。科学家分别提取了S株系和HR株系的RNA和蛋白质,进行了以下重组实验:重组实验过程子代病毒的类型第一组:S-RNA+HR-蛋白质→感染烟草S株系第二组:HR-RNA+S-蛋白质→感染烟草HR株系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A.可以通过培养基上菌落特征的不同鉴别TMV的不同株系B.将TMV的遗传物质与二苯胺水浴加热,溶液会变成蓝色C.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TMV的RNA控制其蛋白质的合成D.在该实验中,第一组实验是对照组,第二组实验是实验组7.艾弗里等人的研究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但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相比,许多科学家认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有说服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因利用了更为先进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DNA是遗传物质”才被科学家接受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相当于外源基因导入过程,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C.若将提纯后的S型菌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上清液与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8.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9.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10.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1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12.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B.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C.步骤④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D.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二、非选择题13.格里菲思第四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1)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2)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3)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而来的。14.研究表明,金柑花斑病是由一种新型病毒感染金柑叶片引起的,为探究金柑花斑病的病毒类型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某研究小组采用的实验材料如下:长势相近的1年生金柑、TRIzol试剂(用于DNA、RNA和蛋白质的分离)、DNA酶、RNA酶及实验需要的用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病毒的类型,方法步骤如下:①选择长势相近的1年生金柑,均分为A、B两组。②用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金柑花叶病毒,将该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取等量的核酸平均分成甲、乙两组。③用DNA酶处理甲组,RNA酶处理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感染A、B组金柑。④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__。(2)要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请简述对照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解析实验1的培养基上既有S型细菌又有R型细菌,实验2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A、B错误;实验1与实验2相互对照,只能说明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正确。2.A解析由于丙组加入了DNA酶,导致DNA被分解,则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丙组不会发生转化,A正确;本实验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B错误;甲组、乙组、丁组处理后都没有导致DNA被分解,则都能发生转化,培养基中活菌类型为R型和S型,C错误;S型细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荚膜,使菌体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御机制的破坏,因此导致生物患病,D错误。3.C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为了区分DNA和蛋白质,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根据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说明亲代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根据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说明第二组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C正确,A、B、D错误。4.A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依次为吸附、注入、复制、组装和释放,即A~E过程,A正确;C过程是以T2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细菌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DNA和蛋白质外壳的过程,由于35S只能标记蛋白质外壳,被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故C时细菌内的DNA分子均无放射性,B错误;由于35S只能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且吸附在细菌细胞外,搅拌、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故D、E时分别搅拌、离心,二者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几乎没有区别,C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因为缺乏用32P标记噬菌体DNA的对照实验,D错误。5.D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6.C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不合理;DNA与二苯胺沸水浴,溶液才会变成蓝色,而TMV的遗传物质是RNA,B不合理;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能控制其蛋白质的合成,C合理;该实验为相互对照实验,第一组和第二组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D不合理。7.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可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还有部分蛋白质,故不被科学家接受,A错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内,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相当于外源基因导入过程,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B正确;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前提是S型细菌的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DNA分子会被小鼠体内的DNA酶分解而失去作用,且小鼠体内没有R型细菌,无法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8.C解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在大肠杆菌体内复制,合成新的噬菌体DNA,A不符合题意;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T2噬菌体会用自身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等来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B不符合题意;噬菌体在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C符合题意;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合成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9.C解析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错误;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10.C解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11.D解析S型菌与R型菌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具有多糖类的荚膜,后者不具有多糖类的荚膜,S型细菌有毒,故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其蛋白质已经被破坏,而分离出的S型菌有毒性,即具备活性蛋白,可推出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由实验结果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可知,S型菌的遗传物质未受影响,即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其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C正确;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被降解,失去活性,故与R型菌混合后,无法得到S型菌,D错误。12.D解析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需足够长,使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特色课程介绍
- 重庆三峡学院《食品无损检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Unit 6 Part B 第一课时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小学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大学生学业职业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仓储与库存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二诊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统计机器学习及应用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六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4数智化绿色低碳评价管理体系
- 2024 年煤矿防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基于PLC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10000字(论文)】
- 格力电器采购合同范本
- 1.2石油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 舞台设备租赁合同样本
- 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
- 大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带答案】
- 养老机构老年人保护性约束服务规范 编制说明
- 2024年四川内江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肥胖症治疗季度临床路径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