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诗歌鉴赏概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专题1诗歌鉴赏概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专题1诗歌鉴赏概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专题1诗歌鉴赏概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专题1诗歌鉴赏概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6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考点简说2/56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zan)入种桑园②。茅苫(shan)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明分析。存在问题:1、只答分两层,未说起止,也未作分析。(只能得1分)2、很多人未答出第二层次中两个小层次。(扣1分)3、把第二层次笼统分析为归隐生活。(扣1分)4、层次划分错误,分三个或四个都有。(不给层次分)答:(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理由。由春花秋月引发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物质生活:“床边”之后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精神生活。参考答案3/56(2)这首元散曲主要利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存在问题:1、有些人不清楚什么是修辞手法,乱写一大堆。2、只答修辞手法,无赏析(不知道怎么赏析)。只答修辞手法,1个不给分,2个给1分,3个及以上给2分。对修辞手法赏析从两方面:一是正确指出实例;二是从修辞表示效果赏析。如比喻能够使表示形象、生动等。参考答案答:(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大,将“风景”比为“箭”同时又兼用了夸大方法。4/56原因探究:

1、审题不准2、读诗不深3、表述不清4、用语无范5、手法不清5/56复习提议:1、体味诗歌详细感情2、加强手法判断训练3、熟悉开放性题型解题思绪4、规范自己答题语言表述6/5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2分)(2)诗人心绪集中表达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请简明赏析。(6分)参考答案:(1)(2分)驿站秋夜难眠图。(2)(6分)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感,点明“乱”部分原因,为深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恩,以天地凄凉色彩加以衬托。使烦乱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烦乱渲染到极致。7/561、积累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普通方法。诗歌鉴赏知识积累8/56

1、了解古典诗词发展改变。《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反应人民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异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想象、夸大、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但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次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诗歌总体格调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尤其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认识。一、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9/56

诗歌作为经典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反应边塞生活、描绘山水田园,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离别思乡,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初诗词中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气势。所以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10/56表示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创作分类文人诗民间诗形式分类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时间分类古代诗当代诗诗分类格律诗自由体诗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11/56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一个大类。它普通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示离愁别绪,从而表示作者思想感情。②怀古诗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经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经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事迹,表示自己渴望建立功业心情,同时,委婉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残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络在一起,反应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平静生活。12/56⑤咏物言志诗是经过对物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示自己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情诗经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思念,对故乡亲人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顿悟或事理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含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空灵之境。13/56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惯用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惯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诗+采取(某种艺术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14/56⑵赏析艺术手法惯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怎样写(描写、抒情、议论)+写(描写、抒情、议论)了什么+这种艺术手法作用。⑶体会思想感情惯用格式:经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示了什么追求)。

15/56了解惯用名词术语16/56一、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生活图画。诗歌中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更多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景与物,即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诗中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形象,即“意象”。人物形象:(1)诗中诗人形象“我”,普通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指叙事诗中塑造人物象。17/56

形象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关键点。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形象。

比如杜牧《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是诗歌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形象倾注着诗人思想和情感,所以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思想感情。18/56二、语言1、关键词句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关键词句。诗歌语言常见特点有清新、平淡、豪壮、洒脱、含蓄、深沉、绚丽、明快、简练和自然等。2、修辞手法判断普通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大、借代、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重复、双关等。3、考查形式:

修辞艺术效果轻易混同修辞手法19/56三、表示技巧(Ⅰ)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赋、比、兴(创作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示方式)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比喻、拟人、通感、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20/56三、表示技巧(Ⅱ)

1、典故--典故起源极其含义--用典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等2、格调--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豪放//婉约等--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等3、意境--诗人“情”与“理”--事物“形”与“神”21/56四、思想内容、观点态度1、思想感情

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等)

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等)2、主旨态度

包括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某一诗句大意或内涵;诗人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哲理寓意等.3、时代背景、社会现实.22/56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原来样式准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经典环境中经典人物。如《诗经》中“国风”,杜甫、白居易诗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热烈追求,惯用热情奔放语言,瑰丽神奇想象和夸大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诗歌,就含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23/56二、格调

因为诗人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一样格调。如李白诗豪放飘逸,杜甫诗则沉郁顿挫。

常见格调有:豪迈奔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婉约细腻、朴素自然、恬静幽远等。24/56三、流派

指思想观点、艺术看法和艺术格调相同或相近诗人所形成自觉或不自觉结合体。诗歌流派在盛唐最为经典: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边塞诗人。词流派在宋代最为成熟: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同一流派诗人作品有大致相同格调,他们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语言利用以及创作方法选择和利用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恪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应比较辽阔社会生活,思想内容则不拘于传统离愁别绪,不严格恪守音律。但同一流派诗人不只有一个格调,他们能够有自己独特格调,如同为豪放派,苏词旷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25/56四、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事物。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26/56五、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原因友好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示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一个耐人寻味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个清新自然,安谧美好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场景,就组成了这首诗意境。再如朱熹《观书有感》,描写了因为有“源头活水”不停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方塘”,但诗中“方塘”,不但仅是自然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心得,从而组成了这首诗意境,既给读者美享受,又给读者哲理启迪。27/56六、表示方式(一)记叙: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第二联用叙述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往事。28/56(二)描写: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详细描绘和刻画。

漫成一首(杜甫)(1999年高考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三、四句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响声,一动一静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美景。

29/56(三)、议论:对人和事物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菊花(元稹)(1994年高考题)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坚贞品格赞美。

30/56

(四)、抒情:表示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辛劳,对句直抒诗人感叹。“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31/56七、修辞手法(一)比喻:用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作用。

望洞庭(刘禹锡)(1997年高考题)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后两句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山比做银盘里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32/56(二)、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示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利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茂盛和花凋零。

33/56(三)、夸大: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示事物作用。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大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深重。

34/56(四)、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示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意境显得辽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以为气象万千。更主要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苦痛。

35/56(五)、比拟:把物看成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看成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作用。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第三联采取拟人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喜爱之情夸大到极点。

36/56(六)、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同、语气一致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纯用名词组合组成排比,组成经典环境。

37/56(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双调]蟾宫曲(阿鲁威)(1996年高考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英雄业绩。

38/56(八)、反问:用疑问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示强烈感情。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后两句是王诗针对杜牧《题乌江亭》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使用反问句式,提出看法:项羽人心丧尽,江东子弟不可能为他卷土重来。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定。

39/56(九)、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辞。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初已惘然。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40/56(十)、虚实结合:是指现实景、事与想象景、事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示同一样情感。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构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依依不舍。41/56八、表现手法(一)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立场和态度、个人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标是加深诗词中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决心。42/56(二)、联想:由一事物联络到与之相关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特点联络起来造成一个经典。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丝带,利用巧妙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新奇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象征义。

43/56(三)、想象:人们在已经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观念思维过程。

望洞庭(刘禹锡)1997年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角度,经过极富想象力描写,将洞庭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4/56(四)、衬托或衬托:指是以乙托甲,使甲特点或特质愈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颔联、颈联写妻子漂亮,反衬诗人惆怅痛苦心情。

45/56(五)、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特点。

46/56(六)、象征:经过特定、轻易引发联想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相同或相近特点概念、思想和感情。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六个月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三、四两句描写青山围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景况,书写思归不得忧伤。

47/56(七)、对比、对照:把两种不一样事物或情形作对照,相互比较。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终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尤其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历史思索。48/56(八)、抑扬:把要贬抑否定方面和要必定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目标。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取先扬后抑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经过对少妇情绪微妙改变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感伤和哀怨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

49/56(九)、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作必要回答。恰当利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年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