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福建省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福建省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福建省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福建省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6

福建省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omesticwater

supplyengineeringofresidentialbuildings

inFujianprovince

2017-00-00发布2017-00-00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系统2014年第一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

[2014]1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实

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7章9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

语;3.基本规定;4.设计;5.施工;6.调试、验收与移交;7.维

护管理等。

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福州城建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中如有

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

术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或福州城建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六一北路340号,邮

编:350001),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给排水分会

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2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市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高中压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飞华水务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智恒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中井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新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威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中韩杜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陈宏景肖友淦兰邵华毛祚财程秀明

徐云国刘德明陈元魏忠庆王亚丹

卓雄刘振明林守青梁耀东陈庆平

施小龙张乘马李贵生林开荣陈荣辉

陈洁莹陈伟王士强梅良灿郭永平

王学成柳兵徐宏建沈月生

主要审查人:程宏伟陈礼洪周国强李益勤侯星萍

翁荣林忠松

3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设计...............................................6

4.1给水系统..........................................6

4.2水质、水量与水压..................................7

4.3给水管网..........................................8

4.4水池(箱).......................................12

4.5增压设备.........................................13

4.6泵房...........................................16

4.7水表及水表箱(井)...............................18

4.8管道附件.........................................21

4.9消毒设备.........................................25

4.10电源、控制与安防................................26

5施工..............................................29

5.1基本规定.........................................29

5.2沟槽开挖与回填...................................31

5.3室外给水管道安装.................................32

5.4室内给水管道安装.................................35

5.5给水增压设备安装.................................37

5.6水表安装.........................................37

5.7阀门等管道附件安装...............................39

5.8消毒设施安装.....................................39

5.9电气控制与安防设备安装...........................40

1

5.10附属构筑物......................................42

6调试、验收与移交....................................44

6.1一般规定.........................................44

6.2试压及调试.......................................44

6.3冲洗消毒.........................................47

6.4验收...........................................47

6.5移交...........................................50

7维护管理............................................51

7.1一般规定.........................................51

7.2维护...........................................51

7.3管理...........................................52

本规范用词说明.........................................54

引用标准名录...........................................55

附:条文说明...........................................58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4

4EngineeringDesign...................................6

4.1Water-supplySystem................................6

4.2Quality,QuantityandPressureofWater............7

4.3WaterSupplyNetwork...............................8

4.4WaterReservoir(Tank)..........................12

4.5PressurizingEquipment............................13

4.6PumpRoom.........................................16

4.7Watermeter&meterbox(chamber).................18

4.8PipeAppurtenances................................21

4.9DisinfectionDevices..............................25

4.10PowerSupply,ControlandSecurity...............26

5Construction........................................29

5.1GeneralRegulations...............................29

5.2TrenchExcavationandBackfill....................31

5.3OutdoorPipeInstallation.........................32

5.4IndoorPipeinstallation..........................35

3

5.5PressurizingEquipmentInstallation...............37

5.6WaterMeterInstallation..........................37

5.7InstallationofValvesandOtherPipingAccessories39

5.8DisinfectionDeviceInstallation..................39

5.9ElectricalControlandSecurityEquipment

Installation...........................................40

5.10AuxiliaryStructures.............................42

6Debugging、AcceptanceCheckandHandover............44

6.1GeneralRegulations...............................44

6.2PressureTestandDebugging.......................44

6.3WashingandDisinfection..........................47

6.4AcceptanceCheck..................................47

6.5Handover..........................................50

7MaintenanceandManagement..........................51

7.1GeneralRequirements..............................51

7.2EquipmentMaintenance.............................51

7.3OperationManagement..............................52

Explanationsofwordsinthisspecification............54

ListofquotedStandards...............................55

Addition:Explanationsofprovisions...................58

4

1总则

1.0.1为规范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

维护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卫生安全、节能节水、经济合理、质

量可靠,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建筑生活供

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维护管理。

1.0.3本规程实施范围为从城镇给水管网接驳点到用户贸易结

算水表止的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

1.0.4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维护管

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住宅建筑residentialbuilding

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

筑中的住宅部分)。

2.0.2二次供水secondarywatersupply

当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给水管网供水能力时,通过储

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2.0.3二次供水设施secondarywatersupplyinstallation

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

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水管道等设施。

2.0.4叠压供水pressuresuperposedwatersupply

供水设备从有压的供水管网中直接吸水加压的供水方式。

2.0.5叠压供水设备watersupplydevicewith

superimposingpipepressure

与供水管网直接串联加压供水,利用供水管网压力并保证供

水水压满足末端用户所需水压、水量,且保证供水管网压力不低

于当地供水部门所规定最小服务水头和消防规范所规定的压力的

加压供水装置,又称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2.0.6多变频控制系统multifrequencycontrolsystem

每台水泵均独立配置一台变频器,根据系统流量或压力变化

2

实现加减泵,再通过工频、变频切换方式实现供水设备泵组变频

控制运行。

2.0.7全变频控制系统fullfrequencycontrolsystem

每台水泵均独立配置变频器或数字集成水泵专用变频器,各

变频器通过总线技术相互通信、联动控制、协调工作,可直接通

过显示屏进行人机对话实现泵组运行参数的设定与调整,使泵组

实现全变频控制运行的供水设备变频控制系统。

2.0.8引入管servicepipe

由市政管道引入至小区给水管网的管段或由小区给水接户管

引入建筑物的管段。

2.0.9接户管inter-buildingpipe

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直接与住宅建筑引入管相接的给水管道。

2.0.10入户管inletpipe

从给水系统单独供水至每个住宅用户的生活给水管道。

2.0.11一户一表onemeterperhouseholder

指各用水户及公共用水最终用水点、同一类别的用水集合为

一户,并分别于户外设置独立贸易结算水表的布置方式。

2.0.12贸易结算水表commercialsbalancemeter

用于供水企业与用水户进行水费结算的计量装置。

3

3基本规定

3.0.1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下,尚应满足

安全、卫生、抗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保的要求。

3.0.2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

行相关产品标准及本规程的要求,应使用经省级及以上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

落后的、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3.0.3所有涉水的材料和设备不得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和《生活饮用水

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应

取得省级及以上卫生主管部门的许可。

3.0.4生活供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严禁擅自与

自建供水设施连接。严禁穿过毒物污染区;穿过易产生腐蚀的区

域的管道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3.0.5埋地式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

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

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

的措施。

3.0.6供水管道及阀门、水表等附属设施的安装位置不得被其他

构筑物、树木、景观设施等覆盖和破坏,且不得影响其基础和结

4

构的安全。

3.0.7新建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增压设施应有独立的建筑围护结

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

开,不得与非生活给水设施合建。改、扩建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增

压设施应有独立的安全围护措施。

3.0.8住宅建筑生活供水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冻、防暴晒、防雷、

抗震等防护措施。

3.0.9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应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抄收

到户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维护管理等。当用水

性质或收费标准不同时,应分别设置贸易结算水表计量。

3.0.10引入管上应设流量、压力监控仪表。住宅建筑在条件许

可时可安装余氯、浊度等在线水质分析仪表。

5

4设计

4.1给水系统

4.1.1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直

接供水。当城镇供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周期性或经常性不足时,

应根据城镇供水条件、住宅建筑型式和用水要求,经技术、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确定供水方式。

4.1.2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进行叠压供水时,其允许的最大使

用规模和接驳点处的供水管网最低供水服务压力应由供水部门根

据当地供水设施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及可靠性比较后确定。

4.1.3叠压供水方式不得用于下列区域:

1城镇供水管网定时供水的区域;

2城镇供水管网可利用的水头≤0.16MPa的区域;

3城镇供水管网供水压力波动≥0.10MPa的区域;

4使用叠压供水设备后,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

造成影响的区域;

5城镇供水管网管径≤200mm的区域;

6供水管理部门划定不得使用叠压供水设备的区域。

4.1.4住宅建筑生活供水系统竖向分区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

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和现行福建省工程

6

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的规定。

竖向分区层数不宜超过7~9层,并不宜采用减压阀进行分区。

4.2水质、水量与水压

4.2.1住宅建筑生活供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4.2.2住宅建筑小区生活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用水量确

定:

1居民生活用水量;

2公共建筑用水量;

3绿化用水量;

4娱乐设施用水量;

5道路、广场用水量;

6公共设施用水量;

7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8消防用水量。

注: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4.2.3住宅建筑生活供水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4.2.4城镇给水管网可利用水压应根据给水专项规划、净水厂送

水泵站(或网中增压泵站)运行工况及给水管网建设情况并结合

7

现状压力监测数据等因素综合确定。

4.2.5住宅建筑入户管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生活给水系

统用水点处动压压力不宜大于0.2MPa,并满足卫生器具工作压力

要求。

4.2.6设有室外消火栓的给水管网,其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小

于0.14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

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

4.3给水管网

4.3.1住宅建筑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城镇给

水管连接成环状网。

4.3.2根据城镇供水管网条件及二次供水对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系统的影响程度,住宅建筑市政压力直接供水系统和二次供水系

统可在城镇供水管网上设置不同的接驳点。

4.3.3但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与室外生活给水管网合建时,室外生

活给水管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

术规范》GB50974的规定。

4.3.4消防系统接水点及消防水表应设置于流量监控仪表后的

室外给水管道上。

4.3.5室外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

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设置钢套

8

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端不得小于3m,钢套管的两

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4.3.6室外给水管道与建筑(构)物及其他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

应符合表4.3.6规定。

表4.3.6室外给水管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序号建(构)筑物或管线名称与给水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m)

1建筑物基础1.0

2污水、雨水排水管0.8~1.5

3低压燃气管0.5~1.0

4热力管1.0

5电力电缆1.0

6电信电缆1.0

7乔木(中心)1.0

4.3.7室外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

表4.3.7规定。

表4.3.7室外给水管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

序号管线名称与给水管线的最小垂直距离(m)

1给水管线0.10~0.15

2污、雨管线0.10~0.15

3热力管线0.10~0.15

4燃气管线0.10~0.15

直埋0.50

5电信管线

穿管0.15

直埋0.50

6电力管线

穿管0.25

9

4.3.8室外给水管道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

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

置在可能受重物覆压处。

4.3.9埋地敷设的室外给水管道伸出地面处应设置防护套管,防

护套管的两端应用防水材料封闭。

4.3.10室外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内部管道的连接处应设置防沉降

措施。

4.3.11室外露天敷设的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和防止接口脱

落、防撞击等设施,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应采取保温、隔热措

施,保温、隔热层外壳应密封防渗。

4.3.12沿建筑物外明装的室外给水管道管底应高于地面0.1m,

并采用支架固定。

4.3.13室外给水管网的最低处宜设置事故泄水阀,并采用间接

排放方式,间接排水管管径不应小于给水干管,且不宜小于DN100。

4.3.14布置在地下室的生活给水管道,当管径小于等于DN200

时,可采取支、吊架等型式敷设;当管径大于DN200的管道可采

用地下管沟等型式敷设。

4.3.15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

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

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

4.3.16建筑物内部给水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短,并兼顾建筑的

使用和美观,宜沿墙、梁、柱敷设。给水立管及贸易水表前管道

10

应设于建筑物内共用部位,不应布置在套内。

4.3.17给水管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必须穿过时

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

1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2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应小于150mm的净空;

3在穿墙处采用凸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4.3.18生活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

沟内,不宜穿越橱窗、壁柜,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

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4.3.19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

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0.50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面是,

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生活给水

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的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

4.3.20室内给水管道与墙、梁、柱的间距应满足施工、维护、

检修的要求,并应满足不同管道材质及连接方式的安装规定。敷

设于管道井的给水管道间距应满足4.7.11的规定。

4.3.21入户管应避免形成气囊,不宜采用倒U型安装。

4.3.22外壁为金属的埋地给水管道应进行外防腐处理。

4.3.23建筑给水立管明敷于建筑物外墙时,宜采用金属管材或

金属复合管材。

4.3.24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管道材质的选择,应根据管径、工作

压力、外部荷载、耐腐蚀,管道敷设区的地形、地质,管材的供

11

应,按照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4.4水池(箱)

4.4.1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

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且结构

合理、内壁光洁、内拉筋无毛刺、无渗漏,结构柱、结构墙(剪

力墙)等其他柱、墙不应设于水池(箱)内。

生活饮用水池(箱)与其它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

有各自独立的池(箱)壁。

4.4.2供单体建筑的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它用水的水池

(箱)分开设置。

4.4.3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时,应分

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座),两格(座)之间应设连通管,并能

独立运行。

4.4.4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设置在通风良好、不

结冰、卫生安全及维护方便的场所,宜设置在专用房间内,其上

层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污水处理间等。

4.4.5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水塔的设置应防止污水、废水等

非饮用水的渗入和污染,并应采取保证储水不变质、不冻结的措

施。

4.4.6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

泄水管、通气管、信号装置、人孔、内外人梯等,并应符合现行

12

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现行行业标准《二

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等规定。溢流管管径应大于进水管

管径1~2级,且水池(箱)应安装溢流报警装置。

4.4.7生活饮用水池(箱)人孔应加盖并设置双人双锁装置;通

气孔应有防护装置,管腔内装过滤网;溢流管口、排空管口应设

不锈钢网罩。

4.4.8当高位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采用水泵加压进水时,应

设置水位自动控制水泵开、停的装置。

当一套增压设备给多个高位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进水时,

在进水管道上宜装设电动控制阀,能实现水位监控设备自动控制。

4.4.9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直接从市政管道进水或由增压设

备加压进水,当进水压力大于0.2MPa时,宜设置减压、消能等措

施。

4.4.10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宜采用不锈钢、内衬聚乙烯(PE)

等材质的成品水池(箱)。钢筋混凝土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内

壁宜采用不锈钢、聚乙烯(PE)等食品级材质进行处理。

4.4.11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采用不锈钢材质时,焊接材料

应比箱体材质高一个等级,焊缝应进行酸洗钝化处理。采用非不

锈钢材质的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时,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

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并满足耐腐蚀等要求。

4.5增压设备

13

4.5.1水泵应采用低噪、节能且高效区范围较大的离心泵,水泵

工况应保证在高效区内运行。当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方式时,

应合理搭配水泵台数及流量调节设施。水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的要求。

4.5.2水泵机组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

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宜根据用水量情况设置小流量水泵。

水泵机组应有自动切换、交替运行的功能。

4.5.3水泵机组及进出水管应有减振降噪措施。增压设备宜采用

成套水泵机组。

4.5.4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每台水泵应设独立的吸水管或设

吸水总管吸水,吸水管不得产生气囊现象。吸水管上应设伸缩接

头和检修阀门。

4.5.5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内水泵吸水管口应设置喇叭口。

喇叭口宜向下,喇叭口低于水池(箱)最低水位不宜小于0.3m,

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止空气被吸入的措施。吸水管及喇

叭口与池壁、池底、其他吸水管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4.5.6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异径管、压力表、伸缩接头、

具有消除水锤功能的止回阀、检修阀门。必要时应设置水锤消除

装置。

4.5.7压力仪表的最大量程不应低于其设计工作压力的2.0倍。

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出水总管上震动小、水流平稳位置,并应垂

直向上安装。

14

4.5.8增压设备的性能应满足以下规定:

1设备进出水压力控制精度不应大于0.01MPa;

2恒压供水时,设备出水压力控制精度不得超过±0.01MPa;

3设备运行状态下,自动增加或减少水泵运行台数时,设备

进、出水压力控制精度不得超过±0.03MPa;

4设备待机状态下,设备启动运行时进水压力下降不得超过

0.05MPa,出水压力应在10s内达到设定压力±5%以内;

5设备待机状态下,出水压力低于设定最低压力且相差不应

超过0.02MPa时,设备应能自动启动运行;

4.5.9当进口压力不低于设定的城镇供水管网最低控制压力时,

叠压供水设备应采用恒压供水模式;当进口压力低于设定的城镇

供水管网最低控制压力时,叠压供水设备宜切换为控制进口压力

恒定、降低出口压力和流量的供水模式。

4.5.10增压设备宜采用具有全变频控制系统或者多变频控制系

统的供水设备。

4.5.11增压设备的电源、控制等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4.10节相

应的规定。

4.5.12成套增压设备外箱体应采用防潮、防水、散热结构。室

外安装时,应满足室外安装要求,且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4208中IP55级的规定。

4.5.13增压设备应采取接地、绝缘、抗干扰等安全措施。室外

设置时应增设围栏等安全防护设施。

4.5.14成套增压设备应便于施工、安装和维修。设备的水泵接

15

口、易损部件接口、预留进出水管均应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大型

柜(箱)应在顶部设置吊环、吊钩。

4.5.15成套增压设备的柜(箱)内部配件应装配合理、结构紧

凑。

4.5.16成套增压设备所采用的管道、水泵、阀门、稳流罐等所

有涉水材料应采用不锈钢、钛合金、铜或陶瓷等材质。

4.5.17增压设备尚应符合相应产品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

定。

4.6泵房

4.6.1独立设置的泵房宜靠近用水集中区域。生活给水泵房不应

毗邻居住用房或在其上层或下层,不得污染居住环境。泵房内应

有隔振防噪设置。

4.6.2泵房出入口应设置在公共通道内,并应设独立防火防盗

门,大门的尺寸应满足最大设备出入要求。

4.6.3泵房的内墙、地面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易清洁的材料铺

砌或涂覆。

4.6.4泵房内应留有足够空间且形状规则,以满足水泵机组和相

关设备安装及检修的要求。泵房室内布置应符合表4.6.4的规定。

泵房宜设置备品备件储存位置。

表4.6.4泵房室内间距要求

项目间距或宽度(m)

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面间最小间距1.0

16

相邻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之间最小间距0.6

泵房主要通道最小宽度1.2

泵房内配电柜和控制柜前面通道最小宽度1.5

注:水泵侧面有管道时,外轮廓面计至管道外壁面。

4.6.5泵房内不得放置无关设备、物品,严禁堆放有毒有害、易

燃易爆及其他影响供水安全的物品。与泵房无关的排水管道等不

得穿越泵房。

4.6.6泵房应设置门禁信号或出入记录设备,实现门开合状态的

实时监视,并应传输至远程集中监控平台。

4.6.7泵房应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装置应正对泵房

出入口和增压设施实时拍摄。

4.6.8泵房内应设置水池(箱)溢流、机组故障、水池(箱)人

孔盖及地面集水坑液位等异常情况的报警等安全防控装置,运行

数据及报警信号自动传送给远程集中监控平台。

4.6.9泵房设计时应设置通风、采光、排水以及防止倒灌的措施。

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时,泵房排气装置每天开启不应小于6次,每次

运行不应小于1h。泵房内宜设带盖格栅板的集水明沟。

4.6.10水泵机组的基础高出泵房地面不应小于0.1m。电气设施

的底部高出泵房地面不应小于0.3m。

4.6.11泵房的门窗、孔洞应有锁闭装置,并应设置防蚁蝇、蟑

螂、老鼠及防尘等措施。

4.6.12泵房内应设冲洗龙头,并配备冲洗软管。

4.6.13条件许可时,泵房的总配电控制柜(箱)宜设置在泵房

17

旁单独的房间。

4.7水表及水表箱(井)

4.7.1应根据供水设施的用水量、计量要求、工作条件和环境等

级要求等确定水表的类型、计量特性和口径。

4.7.2由生活给水系统供水的屋顶消防水池(箱)应设置独立计

量水表。

4.7.3用于生活水池的计量水表,应按进水量、管网压力、调节

容积、最高时用水量等因素来确定水表规格。

4.7.4常用水表类型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每个住宅户及公共用水最终用水点宜采用口径15~20的

旋翼式水表,其测量范围不应小于R125(Q2/Q1=1.6);

2口径大于50的贸易结算水表或建筑测流、小区监控表、消

防表等宜采用螺翼式水表;

3用水大户、管网分区测流、流量监控、水量变化大等场所

宜采用超声波水表、电磁水表等;

4高层建筑宜采用远传水表。

4.7.5普通机械表应满足下列要求:

1水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封闭满

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要求;

2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

3水表表壳材料、管接头、连接螺母、罩子、表玻璃等承压

件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CJ266

18

标准规定;

4水表在安装使用前必须经法定检定机构或计量行政部门

授权的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贴有强检合格证标志。

4.7.6远传抄表系统及远传水表应满足下列要求:

1远传抄表系统宜具备接收和贮存数据、分析数据、报警等

功能;

2远传水表的基表为机械表的应符合本规程第4.7.5条1

款的要求,附加的电子装置不应妨碍机械指示装置的读数;

3远传抄表系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远传抄表系统》

JG/T162的规定,远传水表的电子部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

子远传水表》CJ224的规定;

4远传水表的脉冲发讯装置应能抗电磁干扰、抗抖动;

5远传水表的电池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保证使用6年以上;

6远传水表的电子装置连同引出线和引出线密封装置应达

到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GB4208中规定的IP67的防护

等级,当要求浸没在水中工作时,应达到IP68的防护等级;

7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的远传水表应提供省级以上法定检定

机构出具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采集器和集中器应具有

无线发射和接收、数据转发功能(即兼充当中继器角色)及无线

唤醒功能;

8同类不同厂家的采集器和集中器宜实现互换。

4.7.7远传抄表系统应按“一户一表、集中抄收到户”的原则将

抄表装置设在便于抄收位置,计量水表应安装在相应用户楼层的

19

管道井或水表箱内。

4.7.8采用普通机械水表计量时,多层建筑宜将水表集中安装在

建筑首层出入方便的位置,高层建筑应根据竖向分区情况将水表

集中安装在各分区设备间或水表间等位置。

4.7.9旋翼式水表和垂直螺翼式水表应水平安装。水平螺翼式和

容积式水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平、倾斜或垂直安装,当垂直

安装时水流方向必须自下而上。

4.7.10水表箱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多层建筑无水表井时,应设置水表箱。水表箱设置位置应

防冻、防晒、防淹;

2地埋式水表箱材质为球墨铸铁材质;

3壁挂式水表箱应采用片状模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应充

分考虑到智能型水表集抄或远程系统安装的空间要求。

4.7.11在建筑物内共用部位设置管道井安装水表及公共管道,

应满足下列要求:

1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管道井门槛高度不宜超过

0.3m,检修门的高宽不应小于1200mm×600mm,并须上锁,井内

的维修人员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

2管道井(水表间)的尺寸应满足水表计量、管道安装检修

空间的要求,根据竖向供水分区数量确定水表间宽度,根据水表

类型及数量确定水表间长度;

3管道井内水表的安装高度宜高于楼地面300mm~800mm,

并应设置安装检修平台,多只水表并列安装时,水平安装的水表

20

之间的管中心间距不应小于200mm;立式安装水表的管中心间距

不应小于150mm;

4管道井的井壁和门的耐火极限及管道井的竖向防火分隔

楼板应符合相关消防规范的规定;

5管道井壁应抹灰,地面、井壁需做防水处理,处理高度不

低于1.8m,井内应设置照明设施;

6管道井水表检修平台地面应低于楼面,井内应设有排水立

管、地漏,地漏大小不宜小于DN50;

7采用有线远传水表时,管道井内应设置1根管径不小于

DN20的布线管道。

4.8管道附件

4.8.1从给水饮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用水管

道的下列部位设置倒流防止器:

1从城镇生活给水管网直接抽水的生活给水增压设备进水

管上;

2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直接连接且小区引入管无防回流设施

时,向商用的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

或密闭容器注水的进水管上;

3从城镇给水管网的不同管段接出两路或两路以上的引入

管,且与城镇给水管形成连通管网的小区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

上。

21

4.8.2在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单独接出消防

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4.8.3倒流防止器的选用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减压型倒流防止器适用于所有防回流污染场所,低阻力倒

流防止器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回流污染危害程度为低和中等级的两

种场所,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回流污染危害程

度为低等级的背压回流的场所;

2倒流防止器宜明装,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可采用室外地下

安装方式;

3倒流防止器宜水平安装,采用垂直安装时选用满足安装要

求的产品。安装地点环境清洁,不应安装在有腐蚀性和污染的场

所;

4具有排水功能的倒流防止器安装处应设排水设施,排水口

不得直接接至排水管道,应采用间接排水;排水口应采取防止被

水淹没的技术措施;

5应安装便于维护的地方,管中心一般宜高出安装地面不小

于300mm;

6在有结冻可能的地区,宜设置在采暖房间,双止回阀倒流

防止器可设置在冰冻线下阀门井内,井盖可采用双层保温井盖。

4.8.4给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1从城镇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2室外环状管网节点处,应按检修要求设置;环状管段过长

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22

3从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或接户管起端;

4入户管起端、水表前;

5各分支立管底部或垂直环形管网立管的上、下端部;

6自动排气阀、泄压阀、压力表等附件前端,减压阀与倒流

防止器前、后端;

7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或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管道,应采

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

4.8.5给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

置减压阀。

4.8.6减压阀的选用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减压阀宜选用可调式减压阀。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阀后

的最大压差不宜大于0.4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

0.3MPa;当最大压差超过规定值时,宜串联设置;

2减压阀的公称直径宜与管道管径相一致;

3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安装空间应满足检修要求;

4减压阀前后应安装压力表。

4.8.7止回阀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网最小压力或水池(箱)最低水位时应能自动开启;

2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在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应能自行关

闭;

3卧式升降式止回阀、阻尼缓闭止回阀及多功能阀应安装在

水平管上,立式升降式止回阀不应安装在水平管上;

4不宜安装在水流自上而下的立管上;

5要求削弱关闭水锤的部位,宜选用速闭消声止回阀或有阻

23

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

6小于等于DN50的止回阀宜采用黄铜或不锈钢止回阀,宜

采用旋启式或弹簧活塞式止回阀;

7入户水表后应设置止回阀。

4.8.8给水管道过滤器的滤网应采用耐腐蚀的材质整体制造,滤

网目数宜为100~150目。减压阀、泄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等阀

件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进水总表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水泵吸

水管上宜设置管道过滤器。

4.8.9下列部位应设自动排气阀:

1间歇式使用的给水管网的最高点;

2管网有明显起伏管段的,在该管段最高点;

3减压阀出口端管道上升坡度的最高点和设有减压阀的供

水系统立管顶端;

4立管的顶端。

4.8.10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根

据管径、压力等级及使用温度等要求确定。

4.8.11大于DN50的阀门宜选用软密封闸阀或弹性密封蝶阀,阀

体材料严禁采用灰口铸铁。暗杆闸阀的螺杆、螺母应采用铜或不

锈钢材质。

4.8.12小于等于DN50的阀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闸阀宜采用黄铜或不锈钢闸阀;

2截止阀宜采用黄铜截止阀;

3机械水表前应安装锁闭型闸阀,宜采用磁性锁闭式黄铜闸

24

阀;

4入户水表的表后阀门可采用球阀。

4.8.13水池(箱)进水管上应设置自动水位控制阀或电信号控

制阀,自动水位控制阀或电信号控制阀应具有防止水压波动的功

能,阀体、浮球、连接杆等与水接触部件应为不锈钢或铜材质。

4.8.14阀门安装于室外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小于等于DN50阀门宜安装于阀门箱内;

2大于DN50阀门应安装在阀门井内。

4.8.15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便于

操作的位置。公共功能的阀门应设在共用部位。

4.9消毒设备

4.9.1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应配置消毒设施。

4.9.2消毒设备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协同防污消毒器、

臭氧发生器和水池(箱)臭氧自洁器等,其设计、安装和使用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9.3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协同防污消毒器宜具备对紫外线照

射强度的在线检测,并宜有自动清洗功能。

4.9.4紫外线消毒器一端不应小于1.2m的检修空间,另一端靠墙

最近距离不应小于0.6m。紫外线协同防污消毒器在筒体清洗侧不

应小于设备筒体长度的检修空间,其他方向不应小于0.6m。

4.9.5臭氧发生器应设置尾气消除装置。

25

4.9.6水池(箱)臭氧自洁器宜采用外置式。外置式必须安装于

水池(箱)旁,设备与水池(箱)距离宜小于3m;内置式必须将

臭氧释能器放于水池(箱)底部。

4.9.7消毒设备四周应设有排水设施。

4.10电源、控制与安防

4.10.1增压设备应有可靠的电源,变频调速增压设备宜采用双

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方式,并应安装独立计量电表。

4.10.2供水设备的配电系统应引入到泵房内,并应满足供电负

荷要求。

4.10.3泵房内应设具有独立空气开关且有接地的配电箱一个,

内设380V和220V电源接口各不应少于一个。

4.10.4增压设备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备就地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模式,自动运行时以无人

值守运行为主要运行模式,同时可进行远程控制;

2宜采用PLC逻辑控制或PID控制变频系统,PLC或PID负

责现场增压设备的自动变频运行控制,远端控制由PLC、数据集中

器和中心服务器共同完成。各子站数据须采用主动上传方式,宜

采用具备一定本地处理功能的数据集中器来作为各子站与中心服

务器数据交互的桥梁,达到集中管控的目的;

3设备应配备流量、压力、液位、电压、频率等实时监测仪

表;

26

4操作和数据显示应采用中文显示人机界面(HMI),应具备

供给操作人员与设备对话的界面终端,可监视设备运行状况与运

行参数,设置运行相关的参数。界面操作应能设置不同等级的权

限;

5设备应具有无线远程监测功能,实现24h实时监测、记录

机组流量、电机电压、电流、出水压力、每台水泵工作状态、变

频器的运行频率以及故障报警状态等技术参数,保证现场数据的

准确率为100%,并具备断网数据续传能力和存储一年内运行状况

参数的容量;

6远程报警功能:当增压、溢流或排污设备出现故障时,控

制柜应能自动向监控中心报警。

4.10.5控制设备应预留数据远程监控接口。接口采用当地供水

企业统一的通讯协议,应能实现数据采集、远程参数设定,具备

故障报警、数据存储等功能。

4.10.6变频调速供水时宜采用一台水泵配一台变频器的控制模

式或一台水泵配置一台集成式水泵专用变频器,实现一对一变频

调速控制。

4.10.7安防系统设备的报警信号应传送给远程集中监控平台服

务器,同时进行报警录像。

4.10.8PLC系统及安防主机系统应具有UPS电源在线提供断电

后的电源供给,保证系统的通讯和数据传输,UPS在线维持供电时

间应大于30min。断电后应及时通过PLC向远传集中监控平台发出

断电报警。

27

4.10.9安防系统中所有报警设备均应具备光报警功能。

4.10.10视频监控系统图像应以现场保存为主,可远程同步存

储、监看、回放视频监控系统。当泵房内触发相应报警时,摄像

系统可自动调用预置位摄像机对现场情况进行联动报警录像。视

频监控系统应能提供不低于D1画质的信号,摄像点附近应安装应

急照明灯。

4.10.11语音对话单元应由扩音器及麦克风组成,其音频信号通

过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传送,为现场和远程集中监控平台建立实时

通话环境。

28

5施工

5.1基本规定

5.1.1施工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管理

体系,制定各项施工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5.1.2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以

及噪音、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5.1.3施工单位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应遵守有关施工安

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

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

5.1.4住宅建筑生活供水工程应按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

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5.1.5施工单位应熟悉经批准的设计图纸、技术交底资料和其他

技术文件,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5.1.6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向监

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5.1.7材料及设备采购应符合施工合同、国家相关标准等要求。

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

29

5.1.8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

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质量保证书、合

格证、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

生许可批件或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文件、进口产品的商检报

告及证书等。

5.1.9施工单位对材料设备在使用前应作外观检验,在施工现场

应核对材料及设备的材质、型号、规格、压力等级、性能等要素

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必要时应进行试验。

5.1.10材料设备宜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简易棚内,需要防

水、防尘或防晒的材料、设备不得露天存放,管材的堆放高度不

得超过1.2m。材料、设备搬运时严禁剧烈碰撞、抛、滚、拖,应

避免油污。

5.1.11针对不同的管材,应按设计要求或管道技术要求选择与

其相适应的管道接口。钢管或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接口主要有螺

纹、焊接、法兰等方式,外镀锌钢塑复合管接口主要有螺纹、法

兰、卡套等方式,塑料管接口主要有粘接、热熔、卡压等方式,

球墨铸铁管接口主要有承插式橡胶圈、法兰、卡箍式等方式,不

锈钢管接口主要有曲边端面式法兰或螺纹连接、卡压、氩弧焊等

方式。

5.1.12施工时遇有其它管道、电缆、构筑物或文物古迹时,应

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5.1.13设备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

30

高、尺寸等进行复核。

5.1.14所有隐蔽工程必须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

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1.15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水箱应做满水

试验。

5.1.16工程应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2沟槽开挖与回填

5.2.1管沟断面形式应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施工设备、土质条件、

沟槽深度、气象条件和施工季节等因素综合确定并符合施工组织

设计(方案)的要求。沟槽放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

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执行。

5.2.2当遇到管道敷设在地下水位高、软土、不稳定土层内时,

应进行施工排水和设置槽边支撑。

5.2.3管道沟槽开挖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沟槽开挖时应

严格控制沟底标高和防止扰动沟底原状土。机械开挖或有地下水

时,沟底预留值不应小于200mm。预留部分在管道敷设前由人工清

底至设计标高;局部超挖部分应回填夯实。

原状地基为岩石时,应将基底碎渣全部清理,管道下方应铺

设不小于150mm砂垫层。

5.2.4管道基础或垫层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

31

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处理。

5.2.5沟槽应在管道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及管道安装验收合格后

及时进行回填。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回填时应留出管道连接

部位,连接部位应待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再行回填。

5.2.6沟槽回填的材料、做法及密实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井室

周围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

5.2.7敷设在车行道下的管道,应以中粗砂回填到稳定层,稳定

层及路面结构层根据道路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穿越道路部位的埋

深不应小于700mm。

5.2.8管道敷设于小区绿化带时,应按管槽回填要求采用中粗砂

回填至管顶以上500mm。

5.3室外给水管道安装

5.3.1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

自下游开始,承口应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在斜坡地段承口朝上

坡方式。

5.3.2管材进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

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天然地基。

5.3.3合槽施工时,应先安装埋设较深的管道,当回填土高程与

邻近管道基础高程相同时,再安装相邻的管道。

5.3.4管道安装时必须将管中心、高程逐根调整正确,并进行复

32

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3.5安装时管道内和接口处应清洁无污物,安装过程中应严防

施工碎屑落入管中,施工中断和结束后对敞口部位应采取临时封

堵措施。

5.3.6雨天不宜进行接口施工,必须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

5.3.7冬季施工管口表面温度低于-3℃时,不宜进行膨胀水泥

接口施工。冬季施工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硬聚氯乙烯管、聚

乙烯管及其复合管,采用承插式柔性接口连接宜在当日温度较高

时进行。

5.3.8新旧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旧管道上开口时宜采用不停水开口的专用三通配件;

2需要停水的新旧管道连接施工,应保证在24h内恢复供

水。

5.3.9严禁新敷给水管道上开孔接管。管道的弯头和弯曲段不得

开口分接接户管。

5.3.10接户管、支管的连接宜在已施工管段水压试验及冲洗消

毒合格后进行。

5.3.11引入管、接户管与排水排出管的管外壁水平净距不宜小

于1.0m。接户管不应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管网或阀门井、

水表井。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