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学研究应用报告_第1页
中国电影学研究应用报告_第2页
中国电影学研究应用报告_第3页
中国电影学研究应用报告_第4页
中国电影学研究应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影学研究汇报,作为中国电影新百年开端,国产影片数量和票房继续呈增加态势。而在电影研究方面,对于中国电影历史和现实状况研究,包含中国电影史研究、现代电影研究、区域电影研究等方面较为引人注目,海外对于中国电影研究也较多被介绍到中国;电影理论研究论题多集中在电影美学、电影教育、电影产业方面;

1、中国电影史研究

中国电影史研究,在通史、专业史等方面全部出现不少论著。由张会军/籍之伟担任编委会主任、张会军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影专业史”系列是对电影学各个专业发展史系统研究结果,出版计划中包含了电影编剧卷、电影导演卷、电影演出卷、电影摄影卷、电影声音卷、电影美术卷、电影理论卷、电影文化卷、电影教育卷、电影技术卷、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电影音乐卷、电影动画卷等十余种,“分别从理论高度和专业角度对各个电影专业发展脉络、本质、特征、本体、文本、类型、风格、审美、规律、现象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学术理论总结。同时,也对电影艺术社会审美本质、艺术审美本质,从电影理论层面进行了总结。经过对电影专业发展史中现象研究、运动研究、流派研究、类型研究、大师研究、美学研究、问题研究及作品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系统电影艺术研究理论体系框架”。①其中本年度出版有张巍主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编剧卷》、杨远婴主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李念芦/李铭/张铭《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技术卷》、于丽《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等,从不一样角度对百年中国电影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李少白主编《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面向大学电影教材,试图从艺术、工业等多维体系综合组成角度,来叙述中国电影历史发展。它将中国电影史分成尝试时期、探索时期、商业竞争时期、变革时期、很时期、丰收时期、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禁锢时期、再探索时期、市场化时期等十个发展阶段,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则单列章节叙述。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对百年中国电影史部分关键论题,比如民国报纸和早期电影、民国城市戏曲演出和电影放映、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新时期战争电影、伦理电影、贺岁电影、电影旅游、类型化生存等进行了独到叙述。范志忠《百年中国影视历史影像》(浙江大学出版社)从“西洋影戏本土化”、“东方伦理叙述范式”、“国家意识形态历史建构”、“作为东方奇观民俗电影”、“个体成长青春记忆”、“旧上海繁荣旧梦”、“消费时代历史话语”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电影发展流变。吴迪编《中国电影研究资料:1949—1979》(文化艺术出版社)则是1949—1979年间中国电影研究文件资料选编,由编者在其搜集《新中国电影史料长编》基础上精选编辑而成,分上中下三卷。李亦中主编《银海拾贝》(北京大学出版社)收入了50位从事电影编导、演出、经营著名影人叙写文章,以图“抢救”湮没半个世纪以上电影文件,能够看成是建构感性电影史一个努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继由李多钰主编《中国电影百年上编(1905—1976)》以后,由孙献韬/李多钰主编《中国电影百年下编(1977—)》也在初面世。和“上编”一样,它也是以《新京报》两年来几乎不间断电影专题编辑而成,时间跨度从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到12月中国电影博物馆开馆。刘江华/张晋锋编著《百年电影娱乐眼》(安徽教育出版社)则以电影大众娱乐功效为视点反应了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电影家协会编《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和发展——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入世以来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延续了对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和现实分析和思索。相关著作还有《艺术学》编委会编《影像思索:电影和电影史》(学林出版社)、张凤铸主编《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概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周拂晓/梁良《华语片碟中碟》(花城出版社)、张振华/梅朵主编《名家看电影:194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吉象主编《中国经典电影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钭江明主编《影三百》(复旦大学出版社)、周慧《谁制造了中国电影神话》(中国青年出版社)、祁晓萍编著《香花毒草:红色年代电影命运》(现代中国出版社)等。

12月10—13日,由国家广电总局举行“回顾和展望——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回顾、合作、发展、创新”为专题,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程,探讨中国电影发展之路。《现代电影》第1期刊发了论坛部分讲话稿,包含王太华《在“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上讲话》、赵实《弘扬传统展望未来开创中国电影新纪元——在“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上讲话》、郑洞天《代和无代——对中国导演传统一个描述》、熊澄宇/雷建军《作为传媒电影和作为产业电影》、骆思典《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参考美国看中国电影国际市场前景》、倪震《中国电影伦理片世纪传承》、饶曙光《回顾和展望——“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综述》等。除此之外,《现代电影》还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和传媒学院主办两次研讨会专题论文,在第2期“新旧纪元交替——中国电影百年探讨和展望”专题中收入了黄会林《百年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观众》、郑洞天《相关中国电影三个“离别”》、张颐武《升级换代“中国制造”电影》、尹鸿《相关中国百年电影认知》、钟大丰《从博弈关系认识中国电影》、黄式宪《中国电影产业背景中发展思索》、彭吉象《回顾和展望新百年》、路海波《面对世界大势中国电影发展认识》、胡克《对于中国电影理论认识》、贾磊磊《对于中国电影所属“艺术学科”地位认识》、胡智锋《基于需要而发展中国电影》、陈晓云《中国电影批评两难困境》、左衡《早期中国电影现代性问题》、饶曙光《相关中国电影三个问题》、周星《华艳娱乐喜忧和人文关心期待》、张宏森《现实状况思索和发展期待》等论文;在第5期“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她人——推进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发展大型专题研讨会”专题中收入了周星《略论近期中国电影现实表现意义——论坛开幕词》、倪震《中国电影和国家形象》、王志敏《优势和局限——相关中国电影现实表现功效问题》、张颐武《电影和“现实”》、丁亚平《体验·关心·直接时代感——由1937—1945年电影现实表现看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文化趋向》、桂青山《现实主义电影和现代中国》、陈晓云《现代中国电影中“另一个现实”》、许航《小切口深挖入——谈几位年轻导演对现实表现》、马琳《深度关注和表示迷惑——浅析第13届大学生电影节参赛影片现实主义表现》等论文。

《现代电影》继续开设“重写电影史”和“经典重读”专栏。郦苏元《审美观照和现代眼光——刘呐鸥电影论》(第2期)、张巍《“鸳鸯蝴蝶派”文学和早期中国电影情节剧观念确实立》(第2期)、林少雄《城市影像和影像城市——美籍华裔学者张英进教授访谈》(第2期)、丘静美《类型研究和冷战电影:简论“十七年”特务侦察片》(第3期)、陈墨《现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第3期)、崔君衍《京戏:中国电影民族身份一个象征》(第3期)、吕晓明《拯救和重生——相关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复映片事件始末》(第3期)、胡克《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影响》(第5期)、陈建华《格里菲斯和中国早期电影》(第5期)、饶曙光/邵奇《新中国电影第一个运动:清除好莱坞电影》(第5期)、石川《建构“解放”神话:〈红色娘子军〉和〈光荣〉意识形态读解》(第5期)等论文,对中国电影史上电影事件、现象、导演进行了重新思索和分析。“经典重读”专题则对《春蚕》、《秋海棠》、《小城之春》(第1期)、《红旗谱》、《一个和八个》、《大红灯笼高高挂》(第4期)、《花外流莺》、《柳堡小说》(第5期)等影片进行了重新解读。

《电影艺术》在也推出了研究和反思中国电影历史专题,比如第1期中孟犁野《中国经典历史启示》、宋家玲《主旋律电影危机和活路》、庄宇新《文化力:影视产业发展关键资源》、任殷《—中国小说片创作述要》、翟俊杰《兼程风雨,百年电影》对中国电影历史和现实状况回顾和思索;第3期中洪宏《论“十七年”中苏电影关系——“日丹诺夫主义”和“解冻”思潮对中国电影影响》、吴迪《“伟大”转折点:1953年纠偏和调整》、刘广宇《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实证分析》对1949—1966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电影思索和解读;第4、5期“重读中国电影叙事传统”刊发了由《电影艺术》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和传媒学院联合召开“时代”大众——重读中国电影叙事传统“研讨会部分论文,包含李迅《跨语境叙事:历史逻辑和话语逻辑》、李道新《中国早期电影叙事优良传统》、黄式宪《略说中国镜像叙事现代性——阅读影片偶得短章数则》、倪震《电影叙事:类型和传输空间扩展》、饶曙光/邵奇《观众·类型和电影叙事——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另类读解》、陈山《忧患中启示:重读中国电影叙事传统》、周星/孙惠丽《反思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等。

从比较视野来研究电影史,比如聂伟《重绘中国电影和好莱坞文化地形图——“历史和前瞻:连接中国和好莱坞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现代电影》第5期)和《电影艺术》第5期“连接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影像之路”刊发汪朝光《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和上海》、余纪《抗战陪全部电影市场好莱坞景观》、孙绍谊《权力格局中“普适性策略”:好莱坞和作为“利益相关者”中国电影》、刘宇清《好莱坞电影和华语电影:学术话语背后权力角逐和文化逻辑》等论文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提供了另类视角。

中国电影史研究方面值得关注论文还有徐敏《电影中交通影像:中国现代空间视觉重塑》(《文艺研究》第3期)、曲春景《中国电影史研究中“感官文化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主上海早期电影研究》(《文艺研究》第10期)、虞吉《中国早期电影:主体性和好莱坞影响》(《文艺研究》第10期)、段运冬《问题史和中国电影史写作》(《文艺研究》第10期)、汪方华《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现代性特征》(《电影艺术》第6期)等。2、现代中国电影研究

在现代中国电影研究方面,全球化、华语大片现象、新生代导演等问题受到了较多关注。张颐武《全球化和中国电影转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朗朗书房·电影场”丛书之一,探讨了中国电影发展和全球化关系,并对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中国著名导演进行了个案分析。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专题化运作一部分,第4期专题“华语大片现象研究”中论文,包含王海洲《类型规范和文化改写:全球化时代(英雄)》、杜庆春《一只无须学会奔跑孔雀——时间空洞和时间细节中自我虚构》、戴德刚《从传输学角度审阅华语大片现象》、余莉《华语大片现象研究》、刘小磊《华语大片和受众信用策略》、许乐《江湖·歌剧·市民喜剧——由电视剧〈武林外传〉反观华语大片》、张帆《EYE'SCANDY类型电影和华语数字大片研究》、罗勤《奇观社会里“无极”世界》等论文从不一样角度,宏观和微观结合、电影现象或影片个案兼具地分析了华语大片成败得失。《现代电影》第5期“影视现象观察”栏目,则对第六代导演进行了尤其关注。贾磊磊《时间影像历史地平线——相关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历史演进主体汇报》对“第六代”美学宣言、历史身份、历史转向、个人小说、现实转型进行了全方面梳理和叙述。对张元、路学长、王小帅、王超、李欣、贾樟柯等“第六代”电影导演访谈,和对其影片分析研讨,从不一样侧面展现了这一创作群体基础风貌。值得一提是,贾磊磊在“主持人导语”中指出:“作为现代中国电影不可分割一部分,我们期望能够把对‘第六代’导演作品分析和对于她们本人创作理念研究相互结合,能够把她们所处文化语境变迁和她们艺术创作旨趣转向相互对照,从而为中国电影历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理论模式。”②这种研究思绪对于中国电影历史研究有着一定拓展性意义。《电影艺术》设置专栏“中国电影新势力”以独特方法连续着对青年导演创作关注,“‘中国电影新势力’所选择导演更含有广泛性,不仅有内地青年导演,也有港台地域青年导演;不仅有小说片导演,也有纪录片导演。能够说,‘中国电影新势力’关注是新时代影像创作者。她们有各自文化熏染,有国际性创作眼光,更含有原创精神。……‘中国电影新势力’要让读者认识一个多元文化生态中国电影产业。”③专栏统计了对万玛才旦、李玉、宁浩(第1期)、王兵、李一凡、鄢雨、黄文海(第2期)、陈正道、曾文珍、杨顺清、萧雅全(第3期)、彭浩翔、黄精甫、毕国智、郑保瑞、麦婉欣(第4期)、应亮、王超、王光利(第5期)等来自两岸三地新生代导演访谈和分析,并在第6期推出尤其策划“第一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谭秋文《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第一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综述》、于冬《小成本电影市场出路》、焦雄屏《产业架构和中低成本电影》、陈墨《青年和电影多个可能性》、张献民《有话辄长/REMAPING》、黄式宪《东方诗意及其文化多样性——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文化启示》等论文从不一样角度解读了中国电影新生代发展和前景。

导演研究方面,《现代电影》“封面人物”栏目,以“众说”、访谈、导演研究、影片分析等内容组成,由陈凯歌、谢飞、吴贻弓、郑洞天、侯孝贤和冯小刚组成序列,连续着对于现代电影导演关注。张会军/薛文波主编《银幕追求——和中国现代电影导演对话(二)》(中国电影出版社)继续以访谈形式,展示现代电影导演创作历程和风格追求。同类访谈著作还有刘海洋主编《影像力:一线导演、制片人对话录》(文化艺术出版社)、碧珊《9:61分:中国新生代80后影像作者纪实录》(中国电影出版社)、李幸/刘晓茜/汪继芳《被遗忘影像:中国新纪录片滥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从小说片到纪录片,从卓有成就导演到初出茅庐新秀,关注对象取得了很大拓展。

电影产业问题在继续受到热情关注。张会军/俞剑红编著《中国电影产业年报—》(中国电影出版社)和动画产业年报课题组编著、侯克明主编、孙立军/俞剑红副主编《中国动画产业年报》(海洋出版社)是最关键两部电影产业论著。前者以全方面、详尽、系统、专业资料整理和学理分析,叙述了中国电影产业整体面貌和发展态势;后者作为一部相关动画产业形成和发展研究汇报,对动画创作、播出和收视、动画教育、动画衍生产品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描述。相关电影产业论文也为数不少。钟大丰《中国民族电影产业历史和现实》(《文艺研究》第7期)以中国电影产业民族化历史和现实为线索,从一个关键方面来考察百年中国电影历史发展和现实境遇。《电影艺术》第2期“中国电影:产业和叙事”专题中,尹鸿/詹庆生《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对中国电影法规和政策环境、制作、发行、市场等问题作了全方面叙述,并指出了制约中国电影发展诸种原因。张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政治经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