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_第1页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_第2页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_第3页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_第4页
智能交通高速卡口区间测速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件编号:〔由系统方案对外发布时统一管理〕区间测速卡口解决方案版本号:Ver1.0编写人:郑鹏编写时间:2013.6部门名:产品市场部-智能交通审核人:审核时间:·修订历史〔Revisionhistory〕编号修订内容描述修订日期修订后版本号修订人批准人1创立2013.61.0郑鹏23目录TOC\o"1-4"\u目录21.概述71.1.系统概述71.2.设计原那么81.3.设计依据92.需求分析112.1.行业现状112.1.1.存在漏洞,容易躲避112.1.2.图片清晰度低112.1.3.应用技术水平低下112.1.4.系统功能扩展性差122.1.5.环境适应性差122.1.6.功能简单,缺乏深度应用122.2.开展趋势122.2.1.高清化122.2.2.集成化122.2.3.网络化132.2.4.智能化133.整体设计143.1.系统架构143.2.系统组成153.2.1.前端采集子系统153.2.2.网络传输子系统193.2.3.中心管理子系统204.详细设计224.1.系统原理224.1.1.区间测速原理224.1.2.线圈检测原理224.1.3.雷达检测原理264.1.4.视频检测原理274.2.系统功能284.2.1.系统技术指标294.2.2.系统功能304.2.3.前端系统功能详解3.车辆捕获功能3.高清图像记录功能3.速度测定功能3.压、骑线抓拍功能3.逆行抓拍功能3.全天候高清成像3.智能补光功能3.号牌自动识别功能3.车身颜色识别功能30.高清录像功能31.数据存储功能32.图片、视频防篡改功能33.数据传输与断点续传功能34.远程系统管理维护功能35.Web数据浏览功能404.3.平台软件系统设计414.3.1.系统设计思路414.3.2.系统设计亮点4.SOA为主体的架构设计4.业务集成的WebService框架4.高性能的外场设备接入效劳设计4.结合Ajax和RIA技术的更好用户体验444.3.3.遵循的标准与接口444.3.4.系统总体框架4.系统总体架构4.系统网络架构474.3.5.系统平台组成4.中心管理效劳(CMS)4.视频流媒体转发效劳(MTS)4.视频流媒体存储效劳(SS)50.设备管理效劳(DMS)5.图片控制效劳(PCS)5.图片转发效劳(PTS)5.主动注册效劳(ARS)5.WEB远程管理软件(WMS)5.GIS系统集成模块(GIS)50.网络数字矩阵软件(SNVD)51.市局级联网关效劳模块554.3.6.系统功能5.视频监控功能5.录像回放功能5.图片监控功能5.区间测速功能5.车辆查询与追踪功能5.布控/撤控功能60.布撤防联动策略6.车辆报警联动功能6.流量统计功能60.车道占有率统计功能61.电子地图功能62.数据手动校准功能63.关联视频功能64.历史数据查询与下载功能65.车辆比对报警功能66.远程系统管理功能67.系统对时功能68.根底管理功能664.3.7.软件系统关键特色6.多业务融合6.快速布控6.录像追踪6.三维定位6.预案管理6.设备兼容6.多级联网6.无线应用6.提高的平安性60.灵活的媒体存储61.系统部署方式684.4.第三方软件及效劳器部署694.4.1.系统运行环境6.硬件运行环境6.软件运行环境714.4.2.效劳器能力7.系统能力7.显示能力7.管理能力7.图片处理能力7.数据库能力7.单电子地图容量7.校时效劳器725.特点优势745.1.行业内首家推出高帧率摄像机745.2.自主开发的智能交通专用ISP算法,图像质量更优755.3.接口丰富,摄像机集成度高755.4.全过程数据平安加密处理765.5.多重冗余的数据平安保障技术765.6.全系列产品自主研发765.7.全嵌入式结构、无风扇设计,全机身散热765.8.摄像机内置车牌识别等智能算法775.9.低功耗,适合太阳能供电795.10.安装、维护简单,工作量小795.11.工业级设计适应室外恶劣环境795.12.前端设备的智能化805.13.单车道独立运行能力805.14.先进的视频检测算法805.15.对光照气候环境良好的适应性815.16.准确抓拍无牌或者号牌遮挡车辆825.17.多车道、多车辆同时号牌识别825.18.车牌识别速度快835.19.车牌识别像素、角度容忍度高835.20.车牌识别准确率高835.21.双码流摄像机,同步支持抓拍和录像835.22.强光抑制功能845.23.Linux系统防病毒845.24.模块化设计,稳定性和扩展性强845.25.全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自动监测855.26.采用工业级或军工级器件,超长寿命855.27.系统扩展性好855.28.解决方案灵活,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866.主要设备介绍866.1.高清一体化摄像机866.2.镜头876.3.偏振镜切换控制器886.4.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896.5.智能闪光灯916.6.LED频闪灯916.7.窄波平板雷达936.8.车辆检测器947.配置清单977.1.大华设备977.2.工程商自备设备1028.应用案例1048.1.伊宁县区间测速卡口工程1048.2.徐州区间测速卡口工程1049.售后效劳承诺1079.1.三级售后效劳体系1089.2.售后效劳机构和人员情况109概述系统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车辆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同时治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与车辆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抑制交通事故、打击预防涉车案件、震慑犯罪份子、进而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前摆在公安交通部门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卡口系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卡口系统通过线圈、雷达或者纯视频,都已具备单点测速功能,而且测速精度都已经能够到达较高的水平,近几年测速功能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实际应用也暴露出单点测速的一些缺陷,比方司机可通过提前刹车减速来躲避超速检测等。针对单点测速的这些缺陷,区间测速概念被提了出来。区间测速系统是建立在定点测速系统和车牌识别根底上的测速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固定区间车辆的通过时间来测量在固定区间的平均速度。行驶距离为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行驶时间为通过两个测速点的时间差,对高速公路的某些区段实施全天候区间测速并进行智能化管控。按照“集中管理、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信息共享、动态处警”的要求,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访问等信息通信技术,在统一的技术标准标准之下,通过综合平台将前端设备采集的信息逐级向上聚集,并与其他有关公安信息资源库进行关联整合。设计原那么结合当前技术开展状况及趋势,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以下原那么:经济性充分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采用性价比拟高的产品;防止盲目性追求最新技术,导致配套设备跟不上,防止某些新技术欠成熟和欠稳定,同时又要防止系统处理能力不够;软件符合管理需要,界面友好、易维护,整个系统易用、实用。可靠性系统硬件上全部选用主流产品,保证了系统的高质量和高稳定性,能够适应野外恶劣环境工作,同时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稳压等措施;系统最大限度集成国内先进的技术及组件,采用成熟技术以降低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对系统中的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局部设计尽可能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恢复性;系统采用容错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在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先进性也至关重要,系统的网络平台、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技术代表了当今计算机技术开展的方向,并经实践证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符合当今计算机科学的开展潮流。系统各平台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可以保证各项技术可以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平安性系统具有防计算机病毒的能力,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密码、多级控制级别、撤设防级别,防止出现遭到恶意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使用的现象,保障了系统网络的平安。可扩展性在系统软硬件上的设计和选型上,我们充分考虑其可扩展性,系统结构易于扩充,以适应今后可能出现的更大任务负载。硬件平台具有可升级性,当需要时可以增加新的计算机设备同原有计算机设备一起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保证原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标准性由于本系统是一个严格的综合性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我们参考各方面的标准与标准,严格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智能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效能。这也是高清监控系统在当今之所以能迅速兴起并开展的关键所在。易维护性采用业内通用的易于维护的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界面友好,安装、使用、维护简单便捷;业务流程清晰,符合常规业务处理习惯。系统数据维护方便,备份及数据恢复快速简单;系统软件配置简单方便,尽量防止复杂的系统配置文件。设计依据《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标准》GAT959-2011《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验收技术标准》GAT961-2011《道路交通平安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标准》GA/T832-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标准》GA/T833-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根底施工通用要求》GA/T652-2006《平安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04《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公路交通平安实施设计标准》JTGD81-2006《公路交通平安设施施工技术标准》JTGF71-2006《机动车测速仪》GB/T21255-2007《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50198-94《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安保护等级划分准那么》GB17859-199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50343-2004《平安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平安防范系统验收规那么》GA308-2001《平安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标准》公安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公安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遵循国家现行的其他相关标准和标准要求需求分析行业现状目前,国内卡口系统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进一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存在的卡口系统很多都还是早期遗留下来的标清卡口,并且几乎都是相对独立设置的卡口点位,信息散落在各处,无法有效统一整合起来。正因为全国治安卡口建设目前呈现出的现状,导致了各种技术和规划部署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日益凸显,亟待我们解决。存在漏洞,容易躲避经过单点测速点时,司机往往通过提前刹车减速来躲避超速检测,另外,单点测速一般是固定点位,司乘人员很容易别识,通过一些行为来躲避检测,其对驾驶人员的行为威慑及标准功能被大大减弱。图片清晰度低常规标清摄像机图片像素704×576,所能容纳的视频信息很少,由于图片清晰度不够,会影响车牌自动识别的准确率,也无法看清司乘人员面部特征,直接影响了公安交警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判定以及刑事案件线索的准确性。应用技术水平低下当前很多早期遗留下来的卡口系统,对于车辆特别是不按道行驶车辆的抓拍率不高,存在不低的漏拍现象;车辆类型〔大、小、客、货〕、车牌颜色和车辆号牌〔含汉字、数字、字母和号牌颜色〕等车辆关键特征的准确识别率不够高;卡口系统的远程监控、远程维护与远程报警〔含防盗报警〕以及其它网络管理功能也不够完善;应用技术水平与相关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差异较大。系统功能扩展性差随着公安交通部门业务需求的不断深化,相关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标清卡口在性能指标和应用接口方面与主流标准协议的差异越来越大,可升级扩展的余地越来越少。环境适应性差摄像机+工控机的模式过去一度是主流的选择,但随着科技的开展,在同嵌入式一体化相机的比拟中,工控机模式的劣势日渐显露。全天侯特别是高温、雨天、雾天、白天强逆光和高速尤其是严重超速行驶等诸多情形下的系统适应性与正常工作能力都有待于大大改善和提高。功能简单,缺乏深度应用当前遗留的大局部独立卡口,都只能进行单点的布控和比照报警功能,彼此之间缺少信息互通,也缺乏一个统一平台将这些信息资源整合。大量的信息资源被浪费,各解决方案商们也没有足够的有效信息资源进行应用深度挖掘,极大的延缓了行业的前进步骤。开展趋势高清化随着工业级数字高清成像技术的开展、普及,利用高清晰数字成像技术进行治安卡口监控,可以获取更多更准确的有效信息,如车牌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车辆前排人员的人脸信息,以进一步拓展卡口系统的应用。集成化系统集成的技术路线正由原来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为系统处理核心的技术路线向以可靠性更高、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嵌入式技术路线开展。网络化当前已经进入高速网络时代,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大的网络带宽为卡口系统未来的开展提供了一辆高速列车,以前高清图片、高清视频流传输等以前制约卡口系统开展的瓶颈问题都由于网络技术的大力开展而消失,卡口系统将正式走入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智能化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开展,图像采集、分析、处理及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等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全面提升卡口系统的智能化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卡口系统所应对的任务需求也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越来越智能化的系统来完成科技强警的目标。整体设计系统架构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对经过的所有车辆的综合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对监控路面过往的每一辆机动车的前部特征图像、前排驾乘人员相貌特征和车辆全景图像进行连续全天候实时记录,计算机根据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车牌自动识别,并能进行车辆动态布控,对被盗抢、违法黑名单、肇事逃逸、作案嫌疑车辆、违法超速车辆等违法行为进行报警,通过公安网络将各个监控点信息传送到公安数据处理中心,对处分提供全景照片及车牌特写照片。系统设计基于分布式集中管理策略,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结构,把系统前端物理层、传输网络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应用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单点应用、区县级应用、地市级应用、乃至省级规模的大范围联网应用来灵活部署,强化上级部门的管理职能、突出业务部门的应用职能,做到全网资源的统一管理。系统架构图区间测速功能通过前端两个标准卡口点位的组合来实现,在被测路段上设置监测区起始点A和监测区结束点B,预先测量车辆从A点到B点的行程,通过前端两个点位的数据采集子系统来采集过车的时间,得到车辆经过该路段的间隔时间,通过计算得出该车辆经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比照限速值,假设大于限速值那么判定车辆超速。区间测速前端点位设置图系统组成卡口系统主要由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等局部组成。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通过线圈检测、雷达检测方式,或者视频跟踪和分析技术获取车辆的经过时间、速度、图片、车牌号码、车身颜色等数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子系统传输到中心管理子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存储、共享等处理。前端采集子系统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对经过的所有车辆的综合信息进行采集,包括车辆特征照片、车牌号码与颜色、车身颜色、司乘人员面部特征等。并完成图片信息识别、车辆速度检测、超速判别、数据缓存以及通过网络向中心管理平台传送数据等功能。该局部系统由200万嵌入式高清一体化摄像机、LED频闪灯、闪光灯、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等组成。200万高清一体化摄像机:系统采用的200万高清摄像主机,采用嵌入式一体化结构,独特铝制外壳,外壳相当于一块大型散热片,可保证设备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内置高性能DSP芯片,支持内置智能算法、可实现视频检测、车牌自动识别功能。车辆检测器:检测是否有车辆通行,通过485接口与主机相连。平板窄波雷达:系统使用的雷达为大华自主研发设备,雷达波比拟一般普通雷达更窄,其优越性在于其能有效的防止相邻车道车辆的速度干扰,确保执法取证的正确性、严肃性、唯一性。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采用嵌入式高性能处理平台,内置大容量硬盘,可接收来至高清摄像机的JPEG流、H.264视频流,并进行图片、录像的前端存储。支持200万、500万高清监控摄像机的接入,具有图片断点续传、图片录像检索等功能。内置工业级交换机。补光灯:当前大华卡口系统的辅助补光设备主要有闪光灯和LED频闪灯两种方式,可根据前端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正确的补光方案。LED频闪灯采用进口封装高亮度LED,内置灯泡全部采用原装进口的美国CREE灯泡,发光效率为普通补光灯的两倍以上,防护等级为IP66,能够适应在室外的恶劣环境下长时间无故障作业。闪光灯使用高亮、高性能灯管,通过散热型、便捷安装结构设计,具有过压、欠压、过流保护功能,主要用于满足要求看清车牌和车内司机人脸效果等应用。网络传输设备:由以太网交换机〔内置于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中〕、光传输设备等设备组成,实现前端卡口子系统到后端中心管理平台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嵌入式一体化摄像机和补光设备采用同杆安装的方案,该方案本钱较低,安装实施方便。安装示意图如下列图所示:视频型卡口同杆安装示意图线圈型卡口同杆安装示意图雷达卡口同杆安装示意图网络传输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等,实现前端采集子系统与中心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和图像信息传输。〔1〕光纤传输:如果线路可到达,且施工本钱可以承受,推荐建设光纤链路作为前端与中心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光纤组网图〔2〕无线接入:使用3G等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不需要架设线路。推荐通信线路无法到达或者架设线路本钱较高,而卡点数据量不大、实时性要求不高时使用。〔3〕运营商线路:使用运营商的专用线路,以ADSL/ISDN等方式接入。推荐卡点数据量不大,附近有运营商专线时使用。中心管理子系统中心管理子系统主要由设备接入、数据存储、集中管理和用户应用四大块组成。主要实现前端数据的接收与存储、前端设备的管理、数据的应用等功能。从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上考虑,整个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C/S模式可以提供友善的用户界面和方便的设备管理功能,B/S增强了系统的可部署性和可用性。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数据库效劳器为功能强大的ORACLE11G数据库,提高数据的可操作性。在中心系统中可以查看各设备实时上传的图片信息,实现对路面的实时图片监控。通过客户端可以完成设备参数的设置,实现远程升级和系统维护。根据用户需要,系统提供黑名单功能,实时将前端上传的图片与黑名单库比对,发现布控车辆后通过软件界面、声音、短信等方式报警;系统按车牌、地点、车道、时间等信息,进行单条件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等;系统可按日、周、月、年等时间段,统计不同点位、不同设备的车辆信息,并以报表、曲线图、柱状图等各种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中心管理子系统拓扑图如下:中心管理子系统示意图详细设计系统原理区间测速原理在被测路段上设置监测区起始点A和监测区结束点B,预先测量车辆从A点到B点的行程。A、B两点需要牌照抓拍及识别系统,检测、识别过往车辆,将通过时刻、识别结果及全景图片发回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比对两点的识别结果,计算同一车辆由A点到B点的时间差T1,用行程S1除以时间即可获得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如下列图:区间测速原理图线圈检测原理当车辆〔金属物体〕经过埋设在路面的地感线圈时,将导致地感线圈电感值减小。电感值的变化,使得车辆检测器的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变化。通过公式,可以看出,在车辆检测器中,值是一定的,来自线圈的值是随着有车辆〔金属物体〕经过而变化的,那么值变化,因此有,式中为无车辆〔金属物体〕经过时线圈的电感量,为有车辆〔金属物体〕经过时线圈的电感量,车检器通过精确检测振荡电路的频率变化可以准确判断是否有车辆经过。地感线圈检测具有检测稳定可靠、检测速度准确等特点,配合高性能车辆检测器,可以在1ms内检测到线圈中任一线圈发生的0.01%的电感量变化,能够准确地捕获车速在5~180公里/小时的车辆,捕获率达99%以上,并且可以准确地检测到经过线圈的摩托车、轿车、卡车、工程车等各种车辆。大华地感线圈检测技术具有如下优势:抗干扰能力强,有效地解决了相邻车道之间的干扰,极大减少了误抓现象;车辆检测器响应时间更短,运算速度更快,检测精度更高;车辆检测器采用宽温器件,受环境影响小,具有更高的工作稳定性。系统工作流程图如下:车辆通过地感线圈时,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通过的信号,并根据两线圈间距和通过的时间差计算出车辆速度,并将抓拍信号发送给摄像机,从而触发摄像机进行抓拍,摄像机将抓拍到的图片通过网络传输至中心效劳器。系统原理示意图车辆触发B线圈时,系统记录下当前的时刻TB;当车辆触发线圈A时,系统记录下当前的时刻TA,同时计算车辆的速度,其中DB为B线圈与A线圈之间的距离;车辆检测器给出触发信号,触发高清摄像机进行图像捕捉;同时,高清摄像机给出触发信号同步闪光灯补光;高清像机捕捉到车辆图像,并生成图像储存在主机或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中。系统对车辆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车辆的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控制中心效劳器中。雷达检测原理雷达检测原理雷达检测是根据多普勒原理: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无线电波在行进过程中,碰到物体时会反射,而且反射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假设物体朝着无线电波发射的方向前进,此时所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频率会随之增加;反之,假设物体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那么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会随之减小。根据此原理,由两个不同频率的差值,即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波和接收波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除干扰杂波的谱线,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在使用雷达检测卡口时〔如图〕,当车辆驶向卡口点位时,雷达反射波的频率会增加;当车辆驶离卡口点位时,车辆反射的雷达波频率会降低。雷达根据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的差异,判断检测区内是否有运动车辆进入,并计算出雷达发射频率和反射频率之间的频率变化差值,依据特定的比例关系,即可精确的计算出被测车辆的速度:fd=2/c〔Kfov〕其中v为目标运动速度;c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fo为雷达的发射频率,是一个量;K是单位换算系数为3.6/106;fd为测量到的运动目标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其测量精度由石英晶体振荡器保证,最后将计算得到的速度值叠加到图片上。视频检测原理视频检测是采用基于运动检测的车辆检测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学习建立道路背景模型,将当前帧图像与背景模型进行背景差分得到运动前景像素点,然后对这些运动前景像素进行处理得到车辆信息。该方法效果的优劣依赖于背景建模算法的性能。其流程图如下所示:车辆检测流程图整个检测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由高清摄像抓拍主机获取实时的视频流。2、利用背景差分算法检测运动前景。首先通过初始多帧视频图像的自学习建立一个背景模型,然后对当前帧图像与背景模型进行差分运算,消除背景的影响,从而获取运动目标的前景区域。3、根据背景差分运算中运动目标检测的结果,有选择性地更新背景模型,并保存背景模型。4、过滤噪声,并获取准确的车辆位置。5、运用时空信息、匹配和预测等算法,对车辆进行准确的跟踪,得到车辆对象的运动轨迹,并保存车辆对象的轨迹信息。6、判断车辆是否到达触发线位置,如是没有到达,那么进行下一帧的检测,如果到达那么发出触发信号。车辆的抓拍触发综合运用了车牌检测算法和车辆检测算法,如下列图:车辆抓拍触发原理示意图系统首先采用车牌检测算法,在车辆到达触发线的时刻,假设系统检测到图像中存在车牌,那么触发抓拍,并进行车牌识别;对于无后车牌或后车牌遮挡的车辆,系统无法检测到车牌,此时将启用车辆检测算法,假设运动对象与系统内建的车辆模型相匹配,那么触发抓拍,并记录为无牌车辆。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及性能规划严格按照公安部颁标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以及《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标准》〔GAT959-201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并进行局部功能扩展。系统技术指标指标名称指标参数摄像机200万逐行扫描CCD,解析度1600*1200/1920*1080图片像素1600*1200/1920*1080,JPEG高清视频分辨率1600*1200/1920*1080视频录像1~50帧/秒可调,H.264压缩方式前端存储设备≥1TB容量测速范围线圈:0-180km/h;视频:0-180km/h;雷达:10-250km/h捕获率≥99%号牌识别率车辆号牌识别率≥97%;全天候号牌识别准确率≥95%;深浅分类准确率≥80%;9种常见颜色车辆的识别率≥70%。测速精度符合GB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标准〔<100km/h时,误差不超过-6km/h~0km/h,≥100km/h时,误差不超过-6%~0%〕抓拍图片数量1-2张/车记录内容车辆图片、车牌号码、车牌颜色、时间、地点、车道、行驶方向、车速、限速等平均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3,0000小时以上(MTBF)工作温度-30℃~+70工作相对湿度20%~95%〔非凝结〕工作电源220VAC±35%,50Hz±10%系统功能功能名称功能概述车辆捕获功能对进入场景的车辆进行捕获抓拍;高清图像记录功能准确拍摄包含车辆正面全部细节信息的高清图像;视频检测功能采用视频检测方式检测车辆通行,触发相机对通过车辆进行抓拍记录;单点速度测定功能对进入场景的车辆进行测速,并区分超速判别处理;区间速度测定功能对进入测速路段区间的车辆平均速度进行测定,并区分超速判别处理;压、骑线抓拍功能对行使在两车道之间,压、骑车道线的车辆进行抓拍记录;逆行抓拍功能对违法逆行车辆进行判别抓拍;全天候高清成像有效解决雨、雪、雾天以及反光和强光直射等问题,全天候高清成像;智能补光功能通过摄像机控制LED补光灯或同步闪光灯进行补光,提高捕获率,看清前排人脸特征;号牌自动识别功能根据捕获的目标照片,自动完成车牌号码识别和车牌颜色识别;车身颜色识别功能从捕获的目标图像中识别出车辆的车身颜色和颜色深浅;高清录像功能实现24小时高清视频录像功能,视频编码格式支持主流的H.264;数据存储功能系统采集的车辆图片、违章数据、高清录像等数据支持前端存储和中心集中存储;图片防篡改功能支持对所有视频、图片进行水印加密处理,并可检测是否被篡改;数据传输功能通过FTP或TCP/IP等多种方式将车辆图片等数据信息上传到后端中心管理系统断点续传功能当前端网络从故障恢复正常之后,可以直接从故障点续传数据;远程系统管理维护功能故障自动检测、权限管理功能、日志记录、自动校时、远程维护及参数的设置等;前端系统功能详解车辆捕获功能在车辆通过时,系统能对所有经过两个断面的车辆进行捕获并自动记录车辆图像信息。白天能清晰识别车辆牌照及整个车身的特征情况,晚上能克服车辆迎头拍摄的前大灯眩光问题,夜间车辆牌照及整个车身特征同样清晰。系统再将两个断面记录的图像信息关联,最终在合成的照片上叠加通行时间、区间平均车速、地点、方向、车型等信息。全天通行车辆的图像捕获率大于99%。实拍效果如下:卡口监测系统现场实际抓拍效果图(1600*1264)卡口监测系统现场实际抓拍效果图二(1920*1144)高清图像记录功能系统对通过监测区域的车辆记录一张高清全景图像,单点测速对超速等违法车辆记录两个不同时刻的两张高清全景图片。系统区间测速需在机动车辆驶入、驶出测速区间时至少各采集一张机动车全景特征图片,图片记录可清晰识别周边环境、车辆外观、识别车身颜色、号牌号码、号牌颜色等信息。通行车辆违反限速规定的,系统还应将采集的图片自动生成为一张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图片。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图片至少应包含测速区间名称、距离、驶入时间、驶出时间、平均速度、限速值等信息。所记录的图像能清晰地反映车辆的特征、车内前排驾乘人员的脸部特征及衣着面貌、行驶车道、周围环境等。图像的编码符合ISO/IEC15444:2000的要求,单张分辨率〔含OSD信息〕为1600×1264/1920×1144,压缩因子小于70,以JPEG格式存储于前端终端设备或SD卡内,并同时上传至中心进行存储。系统记录的车辆信息除车辆图像信息外,还包括车辆的通行信息,如时间〔精确到0.1秒〕、地点、车速、限速、方向、号牌号码、号牌颜色、车身颜色、车道号等。车辆通行信息写入关联数据库,并将相关信息叠加到图片上.抓速度测定功能系统支持单点测速及区间测速,测速精度符合GB21255-2007机动车测速标准。单点测速:测速方式包括线圈测速、雷达测速、视频测速三种。线圈、雷达测速详见系统原理局部内容。视频测速原理如下:视频检测时系统通过对视野中线和立杆水平距离L2,以及视野下沿和立杆水平距离L1的标定,并通过对视频流的分析确定车辆经过的时间t,最终计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v。区间测速:原理与点测速类似。选取更长的测速区间,一般在10~15公里,测速区间选择要注意,中间不应有进出扎道。车辆经过第一个断面时,车牌被抓拍,并自动识别,同时上传中心车牌号码,通过时间等信息;车辆经过第二个断面时,系统再次抓拍车牌,并进行识别。通过车辆通过这两个断面的时间差,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区间测速能很好的防止驾车人躲避熟悉测速点的问题。系统具有24小时实时采集机动车驶入、驶出测速区间时的每一辆机动车的前部特征图像、前排驾乘人员相貌特征及车辆全景、特征图片的功能。区间测速起点和终点监控设备的车辆图像捕获率大于等于95%。区间测速精度须满足GB/T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的要求。测速区间距离不允许有正误差,24h内计时误差不得超过1.0s,不会出现漏拍、误拍、错拍的现象,防止交通管理部门执法过程中出现争议现象。压、骑线抓拍功能系统除了能抓拍在正常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外,还具有抓拍压线、骑线等各类不标准行驶的车辆。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或者某些不允许变道等控制路段,采用本系统可对以上行为进行记录,有效遏制违法变道、超速等车辆,提高行车素质,抓拍效果图如下所示。白天骑线抓拍效果图逆行抓拍功能系统可对违法逆行车辆进行有效抓拍并记录,能自动判断抓拍车辆是否属于逆行,对于逆行的图像可按违章类型进行单独区分。全天候高清成像图像抓拍时不受雨、雪、雾等天气、环境光和相临车道通行车辆的影响。在环境无雾包括雨雪天气下,监控区域内标准行驶的车辆被记录的图片能清晰看清车辆前部所有特征、车内驾驶员、副驾驶位置情况,还能看清车辆类型、颜色和所载货物等。在环境照度比拟低的情况下〔例如夜晚〕,系统自动开启LED灯或闪光灯进行补光,以增强图片亮度,保证图片足够清晰。在强光照射下〔例如晴天正午〕,系统会自动调整摄像机的成像模式,抑制强光影响,保证图片曝光正常,成像清晰。在逆光情况下,系统也会自动调节拍摄主体的亮度,其宽动态功能可保证车牌依然很清晰。这样,在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摄像机都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图片,非常有利于人工识别和机器识别牌照信息。智能补光功能补光是卡口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关系到最终的图像质量,系统采用了高性能、低功耗、无光污染的补光设备,配以光敏器件,白天可自动关闭,夜间或光照弱时会自动翻开。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夜间模式的捕获率和号牌识别率,在夜间情况,通过LED补光灯对车道进行补光,依据车牌反光原理加大了视频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行人、自行车、大型车辆干扰问题。通过闪光灯那么可将光照打到车内,对车内进行补光,以到达看清人脸的目的,并且还能有效抑制车大灯的强光对镜头造成的影响。号牌自动识别功能系统采用国内领先的图像识别算法,对通过的所有车辆进行车辆号码识别、号牌颜色识别、车身颜色及车型等自动识别。1〕号牌结构识别系统能识别的号牌结构包括:单排字符结构的号牌,如军队用小型汽车号牌、GA36-2007中的小型汽车号牌、港澳入出境车号牌、教练汽车号牌等;武警用小型汽车号牌;警用汽车号牌;双排字符结构的号牌,如军用大型汽车号牌、军用摩托车号牌、武警用大型汽车号牌、GA36-2007中的大型汽车号牌、挂车号牌、低速汽车号牌等。2〕号牌字符识别识别的字符包括:①数字:0~9;②字母:A~Z;③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渝;④2012式军牌用字符:字头如V、H、K、B、N、G、J、S、L、C,字头号如A、B、C、D、K、P等,间隔符如“■”;⑤号牌分类用汉字:警、学、领、试、挂、港、澳、超、使;⑥武警号牌特殊字符:WJ、00~34、练。3〕号牌颜色识别系统能识别蓝、黄、白、黑四种底色的机动车号牌。系统采用车牌颜色和视频检测技术结合的方法对车辆进行分型。对于民用车来说,蓝颜色车牌表示的是小型车辆,而黄颜色车牌表示的是大型车辆。因此,我们首先利用车牌颜色判断车辆类型,对于无法根据车牌颜色判别车型或者无法判断车牌颜色的情况,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来辅助区分车辆的类型。4〕车辆号牌识别号牌识别信息包含号牌结构、号牌字符、号牌颜色等信息。系统识别的车牌类型局部例如:车身颜色识别功能系统可自动对车身深浅和颜色进行识别,可供用户根据车身颜色来查询通行车辆,为公安稽查和刑侦案件侦破提供了科技新手段。系统可自动区分出车辆为深色车辆还是浅色车辆;并识别出9种常见车身颜色,9种颜色包括:白、黑、红、黄、灰、蓝、绿、粉、棕。深浅分类准确率不小于80%;9种常见车身颜色识别准确率不小于70%。高清录像功能系统在支持抓拍高分辨率图片的同时,能实现24小时高清视频录像功能。可以在白天或夜间有辅助光源的情况下实现清晰录像,视频编码格式支持主流的H.264,录像中能清晰地反映车辆的颜色、车辆类型、运动轨迹,并提供录像查询、录像下载等功能。数据存储功能系统采集的车辆图片、违章数据、高清录像等数据支持前端存储和中心集中存储。前端存储设备包括抓拍摄像机内置的SD卡和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内置的大容量硬盘,系统在前端即可实现数据的备份存储功能。中心存储是将数据保存在位于后端中心的集中存储系统,如大容量磁盘阵列等。图片、视频防篡改功能前端摄像机内置水印加密防篡改功能,利用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直接将加密信息嵌入图片和视频数据流,也就是从数据的源头加密,断绝了前端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取证信息的准确可靠性。数据信息在前端加密后,传输环节也采用平安性非常高的加密传输方式,然后进入中心平台,中心管理软件自动对图片和视频数据进行水印验证,以确认信息是否被篡改。也可通过单独的水印加密验证工具软件,对前端单独拷贝出来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手动验证。经源头加密、传输加密、后端验证等多重环节,图片和视频数据的平安性得到充分保障,具有极高的可信度。数据传输与断点续传功能系统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传输:可通过FTP或TCP/IP方式将车辆图片、违法图片、车辆通过信息〔时间、地点、车牌号码、车身颜色等〕、设备监测数据等上传到中心管理系统;也可在中心通过网络调用或下载操控前端设备存储的数据。系统支持数据的断点续传:如因网络中断或其它故障,数据无法上传至管理中心时,可暂时将数据存储在前端,待网络恢复后前端存储设备自动上传网络中断期间的数据至管理中心。远程系统管理维护功能系统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功能,能通过软硬件自动检测系统故障并恢复正常工作。具有断电自动重启动、自动侦错报错、自动监测主要设备〔摄像机、终端管理设备、车辆检测器、效劳器等〕和主要运行软件的工作状态〔采集识别软件、传输软件等〕等功能。系统具备权限管理功能,能够对不同对象分配不同类型的使用权限。系统具备日志记录功能。可记录主要设备、网络状态和主要运行软件的工作日志,还能记录设备或者网络状态改变〔重启、或者重新连接〕、主要软件发生重启或故障等事件日志。系统具有主动校时功能,24h内设备的计时误差不超过1.0s。系统具备远程维护及参数的设置等功能。Web数据浏览功能大华高清一体化摄像机,支持WEB浏览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查看并下载相机存储的图片、录像等信息,同时,可以查看相机的实时状态。平台软件系统设计大华智能交通网络化图像监控系统DSS-T集成管理平台是一个融合公安信息管理业务、智能交通应用、视频图像监控、高速网络传输、高性能比对计算等多技术、多系统集成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平台是建立在公安视频信息专网系统协议层之上,可以作为各级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统一信息效劳平台,在公安派出所、区公安局、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厅之间实现了实现信息授权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对采集到的静态与动态数据分析加工处理,来实施治安监控、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能够及时对交通事件进行处理并通过多种渠道将治安、交通信息发布给各级公安部门。整个平台的建设根据各警种各业务部门的职能要求并结合信息共享要求进行设计,首先考虑了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包括系统结构、功能、对信息的内容要求和信息处理、发布等方面内容;其次考虑了信息共享的需求,平台预留了大量与公安交通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系统设计思路大华智能交通网络化图像监控系统DSS-T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就是在功能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采用了松耦合的方式实现应用系统、逻辑管理、标准接入、物理资源的联系。数据与程序相对独立,程序与控制参数相对独立,以便于系统的调整与升级,适应不断开展的管理需求。保证各项技术可以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使系统软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其次是标准。标准是平台整合的根底。主要表达在统一编码的强制标准性、应用开放接口及中间逻辑层的强制标准。此外标准还涉及制度和规章。强化物理层。根据设计的需要追加相应的设备投入,保证系统的应用强度。强化平台管理。重点是建立全网统一、分级管理的权限管理、流控和调度系统。建立协调交互支撑系统。强化应用。系统将建立统一的、标准的、开放的调用接口,供各应用系统调用,同时将建立预案视频监控支撑系统和警视联动系统等应用。系统设计亮点大华智能交通网络化图像监控系统DSS-T集成管理平台是一个融合公安传统的图像监控业务和新兴的智能交通管理业务的集成管理平台,在整个平台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追踪了目前业界主流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我们采用了基于面向效劳的体系架构〔SOA〕技术进行主体架构设计,以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效劳的特性,通过定义良好的效劳接口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松耦合,使平台既可以包容现有的应用又能满足未来新的应用需求,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其次采用了基于WebService的面向效劳集成框架,实现了各个子系统平台之间的应用、效劳的集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效劳的应用集成管理界面。SOA为主体的架构设计在进行大华智能交通网络化图像监控系统DSS-T集成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时,我们面临着如下的挑战:如何保证传统治安图像监控业务与新兴的智能交通管理业务的有机集成及信息共享和关联,实现该平台既可以包容现有的应用又能满足未来新的应用需求,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使得基于不同协议、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实现的应用系统能够很好地进行信息交互,让应用系统变得更有弹性、更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我们的选择是采用业界逐渐成熟的面向效劳的体系架构〔SOA〕技术。SOA可以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定义为效劳,效劳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进行联系,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效劳的平台,从而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效劳能够用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样一方面能够将遗留系统整合到新的应用,新开发系统采用符合标准的接口设计后也能够很好地整合到应用当中。这些系统松散耦合,最终形成一个可扩展的新系统。业务集成的WebService框架我们的DSS-T集成平台采用了基于SOA的体系架构设计,但SOA作为一种体系架构的设计风格,在针对具体的诸如治安监控、智能交通卡口系统等业务应用领域,我们该如何实现这种面向效劳的体系架构呢?综合考虑各个可选的技术体系,在CORBA、DCOM、.Net、J2EE、WebService等多个选择项中,最终我们认为采用.Net结合WebServices技术是实现整个平台SOA架构的最好选择。一方面WebService是标准的,它保证了来自不同的Web效劳即使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底层的实现机理不同也可以顺利交互和共享,这是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特别适合于智能交通集成平台这种复杂的应用环境。更为突出的是Web效劳的定义和实现是分开描述的,即它的松耦合性,可以方便地修改Web效劳内在的实现而不会对现有的系统造成破坏,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件架构的灵活性。基于WebService这种标准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为广泛的实现SOA架构提供了根底,而.Net的开发成熟度更为实现WebService的成熟提供了催化作用。在DSS-T平台中,我们特别在业务应用领域进行了WebService的集成应用,主要有:外场设备接入效劳、数据检索与数据共享等中间件效劳。高性能的外场设备接入效劳设计本次DSS-T平台我们实现了基于WebService的独立外场设备接入效劳层。一方面,独立的接入效劳层,清晰地定义了中心平台与外场设备的边界。另一方面,它把接入功能从Oracle数据库的侦听效劳进程中解放出来,由于采用独立的主从架构设计,能极大地提高集成平台的强壮性。整个接入效劳使用Web效劳来集成前端的各种外场设备信息。采用这种集成架构解决了我们以前智能交通管理平台ITS200采用的专用ITSIP协议实现前端外场数据接入而导致的接入其他厂家外场设备困难的问题。另外,整个外场设备数据接入效劳的架构采用主/辅效劳的方式:主效劳一直保持实时请求的接收状态,超过一定可配置的阈值后,主效劳发出分流处理的消息,并从主队列中分流局部请求记录消息侦测线程接收该消息,并启动辅助效劳辅助效劳接收分流的请求记录,并持续处理,一直到处理完成后退出结合Ajax和RIA技术的更好用户体验B/S计算模式随着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也同时成为目前应用软件最主流的运行模式。但相比传统C/S程序丰富的界面特性,纯粹B/S页面的显示技术也为集成平台的展现和用户体验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对于DSS-T平台软件,我们采用了纯粹的B/S页面显示技术,为了保证纯粹B/S页面显示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大量采用了Ajax和RIA技术来增强软件界面的友好性:DSS-T平台大量采用了AJAX技术,用于无抖动刷新;Ajax技术用于更平滑地显示实时过车信息和实时报警信息,实现页面的无抖动刷新,增强了用户视觉体验;同时在图片切换过程中减少等待时间。DSS-T平台采用Flex技术,实现更多的RIA〔RichInternetApplication〕特性,来实现过车、报警等图片信息的展现。遵循的标准与接口互联接口和通信协议为了在跨区域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不同设备及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和各警种之间的协同作战,智能交通平台完全按照《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标准》〔DB33/T629-2007〕规定的视音频传输要求、联网接口技术要求和设备用户地址编码要求进行系统建设。设备接口和控制协议保证在外场设备之间进行模拟联网的矩阵有足够输入和输出接口,PTZ的控制协议符合PELCO-D标准。视音频编码标准整个平台的视音频编码采用统一的标准。联网系统的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采用MPEG4/H.264/AVS;音频编解码标准采用G.711/G.723.1/G.729;重要的实时图像和历史图像在视音频编码算法中采取防篡改平安措施。设备用户地址统一编码标准设备用户地址统一编码:为了确保设备与用户正常接入DSS-T系统平台,保证系统平台建设质量,设备用户地址编码标准符合DB33/T629-2007要求,具体要求如下:系统总体框架系统总体架构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智能交通软件是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信息整合、业务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整个平台综合运用了通讯、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网络管理、平安管理等业务功能。作为整合治安监控根底设施、交通管理根底设施、网络与计算机、交通管理信息应用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其总体框架包括设备接入层、转发存储层、中间件层、业务应用层、用户界面层五个层次,如下所示:设备接入层:主要负责与外场设备、分局中心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完成采集图片/数据的入库存储、数据协议转换、数据预处理及控制信息发送功能;转发存储层:主要负责业务数据以及图片文件的存储和管理,负责实时视频图像的转发和历史图像的存储,数据库软件采用ORACLE,采用RAID5磁盘阵列作为存储介质,采用负载均衡的策略将转发、存储、比对、查询任务分配到多台效劳器上。中间件层:是支撑业务应用中间件效劳层,主要负责数据检索引擎、数据共享效劳和GIS访问等功能;业务应用层:是基于中间件层之上进行的各种业务处理、运算和管理效劳层,包括实时监控、录像追踪、违章审核、布控报警、信息导入、GIS应用、查询统计、流量分析、车辆轨迹、全网协查、警情案情、系统对时等业务处理功能,同时提供丰富的系统配置管理功能;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网络架构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智能交通软件主要是基于公安网部署,整个网络结构分为前端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接入层、中心数据处理层、用户应用层等五个层次。具体网络结构如下列图所示:1〕前端采集层:通过前端外场设备:智能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测速抓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采集过车数据、道路违法数据、道路监控数据等,并将这些信息上传到数据接入层。2〕数据传输层:主要是指基于公安网络或运营商网络的数据传输网络。3〕数据接入层:主要是实现接入前端外场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类存储。该层作为中心管理平台与前端外场系统的信息转换枢纽与集成核心,主要用于存储各项交通管理业务信息的交换标准、接口标准,并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完成业务处理与管理、接口交互的数据整合,建立综合应用的数据模型,为上层应用提供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业务驱动模型和决策支持数据。4〕中心数据处理层:在信息接入代理层的信息交换整合的根底上,按照道路交通管理的业务管理、辅助决策、信息发布的要求,提供综合业务信息管理、信息展现与应用、辅助决策支持等效劳。5〕用户应用层:主要提供用户的访问接口和统一应用门户。此外,中心数据处理层通过平安隔离设备〔网闸,交换软件等〕,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与公安八大根底信息资源库进行交互,完成智能交通综合业务信息的共享利用。系统平台组成大华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智能交通软件各软件模块组成如下:中心管理效劳(CMS);视频流媒体转发效劳(MTS);视频流媒体集中存储效劳(SS)设备管理效劳(DMS)图片控制效劳(PCS)图片转发效劳(PTS)主动注册效劳(ARS)WEB远程管理软件(WMS);GIS系统集成模块(GIS);网络数字矩阵软件(SNVD);市局级联网关效劳模块;中心管理效劳(CMS)作为一个规模庞大,运行相对独立的公安行业专业系统,中心管理效劳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软件,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业务效劳。主要负责处理监控相关的业务逻辑和权限控制,它是客户端与平台交互的窗口。根据业务逻辑需要,会发送命令给DMS、MTS、SS等效劳器进行处理。视频监控系统的容错、负载均衡、动态集群等都在CMS上实现。视频流媒体转发效劳(MTS)流媒体转发效劳能够对流媒体数据进行复制和分发,根据网络状况,通过优化后的抖动算法自适应网络并且调整转发策略,保证在有限带宽下的多路同时访问,并且降低现场存储设备的网络负荷。流媒体转发效劳器支持视音频流的转发,支持网内多用户对同一个音视频流的访问,实现有多个网络客户端同时访问同一远程画面时,可以通过视频流媒体转发效劳器进行转发,从而保证视频前端到转发效劳之间,网络上只占用一个通道的资源。上级单位查看下级单位图像时,宜通过上下级流媒体转发效劳之间的传输。上级客户访问下级设备视频时,通过上级流媒体转发效劳向下级流媒体转发效劳获取一份设备数据,然后分发给多个用户,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轻上下级之间的带宽压力,同时,也减轻了下级流媒体转发效劳的压力。上下级之间可能使用专用的线路进行传输,通过流媒体转发效劳的多级级联,上级客户不需要直接访问下级的效劳器,有利于系统的隔离。具体功能要求如下:1、流媒体转发管理和现场流媒体带宽限制管理,管理路数不限。单个MTS效劳支持并发转发≥70路1080P图像,流媒体效劳支持音视频流的转发;2、支持流媒体转发效劳分布式部署,可以对客户端IP段和流媒体带宽进行有效的管理;3、解决多级浏览级联问题,需要查看越级机构的图像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流媒体转发效劳,而不需要直接访问网络带宽资源有限的下级机构,从而解决多级浏览级联的问题;4、支持动态IP变更自动捕捉、修正相关设置参数;5、流媒体效劳支持CLUSTER技术,并且具有网络自适应能力,能适应大并发量的视频流传输与存储;视频流媒体存储效劳(SS)视频流媒体存储效劳能够实现在监控中心集中录像功能,包括中心存储管理、录像备份管理和删除管理等,能够适用不同厂商的产品,用于解决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中前端设备远程数字监控中心数据的存储问题。存储效劳系统支持:中心存储、前端存储等多种存储方式;支持自动存储、周期存储、方案存储、手动存储等多种存储策略和存储策略的配置功能;支持ASF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存储和RTSP实时流媒体国际协议的回放;支持对中心存储和前端存储的录像进行搜索,查询;平台软件目前支持直存方案,前端设备利用标准的iSCSI协议,将录像等数据存储到标准iSCSI效劳器上,而平台管理效劳能从iSCSI效劳器读取得到录像文件,进行录像回放等业务处理逻辑。其中前端设备和平台管理效劳之间的交互较为简单,可以认为前端存储是脱离管理效劳能较长时间独立工作的。元数据效劳(MDS)作为直存方案的管理单元,实现对存储块资源的管理,以及面向前端设备的存储块分配等流程,存储数据流只发生在前端设备和iSCSI效劳器之间,不再通过SS转发。具体功能如下:1、效劳可以对全网的设备进行方案存储、报警存储配置;2、集中存储〔备份〕管理前端设备的实时图像和历史录像,并提供集中检索效劳,管理路数不限,单个SS效劳支持并发存储≥100路720P图像;3、中心集中录像库设置,可设置需要备份的录像时间段和备份盘符,同时可以查看某路图像指定日期的录像内容;4、软件具备可执行录像方案和任务调度引擎,(目前一二类监控点建设只录像一次,不具备补录条件,三类监控点建设时再考虑补录,建议删除);5、系统维护效劳器将定时检查磁盘的情况,进行清盘任务、自动导出等功能;6、提供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存储方式,但采用统一的检索效劳,实现对全局范围所有信息的集中检索,检索的条件可以自行定义;7、录像打标,可以对录像回放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打标,方便后续检索,查看;8、录像锁定功能,可以对重要录像进行永久锁定,无法进行录像循环覆盖。设备管理效劳(DMS)设备管理效劳主要对设备状态进行维护和更新,处理报警、云台控制、透明串口、GPS信息、系统配置等非媒体流数据。功能如下:1、设备在线等信息维护,通过线程池轮训登陆,维护设备在线信息和相关状态信息,通过中心管理效劳同步到数据库。包括设备在线信息、离线信息,无法登陆原因、硬盘状况、卡口状况、卡口上传图片状态等;2、报警信息上传,通过设备管理效劳,前端把报警信息(包括视频报警和外部I/O报警)传给客户端和中心管理效劳,并且根据保报警类型,把报警信息写入数据库;3、云台控制等,通过设备管理效劳,客户端把相关的控制命令发送给设备,如云台命令、透明串口命令、设备重启命令、灯光开启命令、雨刷开启命令等发送给设备,通过设备进行相应动作。图片控制效劳(PCS)系统的智能交通业务效劳。负责处理智能交通的业务逻辑,进行权限等控制。根据业务逻辑需要,图片控制效劳会发送命令给PTS效劳器、EAS效劳器等功能效劳器进行业务请求。当上级客户请求下级图片时,上级pcs效劳会向下级pcs效劳进行图片请求,下级pcs效劳然后会向图片转发效劳进行请求。智能交通业务提供标准的webservice接口供其他平台调用。具体功能如下:1、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采集识别:采用卡口代理效劳器接入的方式,接收转发过来的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2、布控和撤控:将布控内容添加到系统布控信息数据库表中实现布控;对已布控内容实现撤控;布控和撤控后能提示操作结果;能响应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的布/撤控指令。3、车辆信息比对监测: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与布控信息数据库表中的布控内容进行自动比对。应比对结果符合条件时,应能及时发出相关警示并发送至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4、自动报警联动:超速报警可以设置超速限值,当通过车辆的速度超过限值时,能现场报警和远程报警,联动动态视频预案。布控缉查车辆报警:可以设置布控缉查车辆号牌,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号牌结果符合条件时,能现场报警和远程报警,联动动态视频预案。5、查询统计:能对车辆信息的内容进行精确或模糊查询、统计、生成报表,并能输出数据。能为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提供车辆数据的查询统计效劳,能够按车道和时段进行车辆流量统计,并以报表形式输出。查询统计应支持Web查询方式。6、系统设备状态监测:能监测系统中设备运行时的实时状态,并能向联网系统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系统设备工作状态的查询效劳。7、卡口历史录像提取:根据卡口抓拍图片的识别结果,提供车牌信息和时间组合进行录像智能检索的接口,用户端根据车牌信息进行历史录像的点播和下载。8、系统设备状态监测:车辆轨迹分析、流量分析统计功能。图片转发效劳(PTS)图片转发效劳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前端的抓拍图片及信息,同时将接收到的图片存储在第三方存储介质上,支持标准的NFS、SAMBA、ISCSI等文件协议,支持流行的DAS、NAS、IP-SAN、SAN存储方案;我们这主要用PTS效劳器接收图片及与图片相关的信息,图片数据保存在我们的IPSAN里面,与图片相关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效劳器上,以供我们客服端进行实时图片监控和查询使用。具体功能如下:1、车辆信息集中存储:将各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集中存储到中心磁盘阵列。主动注册效劳(ARS)主动注册效劳主要完成对拨号上网设备的接入。通过主动注册效劳,可以把物理设备〔如车载DVR,支持主动注册的NVS等〕转换成虚拟设备。虚拟设备通过统一标准协议接入到平台中。通过ARS接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穿透NET,使接入3G拨号上网设备变得非常方便。同时,ARS支持双网卡功能,可以把外网设备有效摆渡到内网。在ARS根底上开展起来的设备接入效劳器,可以把不同型号厂家、不同版本设备统一成标准虚拟设备接入到大平台中,方便对社会资源的统一接入,防止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同时,控制设备接入类型和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平台的稳定性和平安性。WEB远程管理软件(WMS)Web远程管理软件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报警管理、系统对时、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及应用,各功能如下: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此功能,完成对用户进行名称、密码、权限管理、可以对用户做增、删、改、查功能。并可完成用户的名称、密码、权限及计算机IP绑定功能。日志管理:该模块对系统运行的所有状态,包括操作、调用、控制、调试等等均进行运行日志记录,其记录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和管理。日志记录的大小由配置模块设定,先进先出。报警管理:对中心应用系统的应用软件、接入及交换处理系统设备故障和检测器故障进行监测,故障发生时通过异常信息显示进行报警并生成故障记录;故障记录保存在日志文件中,可以方便进行查询。操作员确认后取消报警。系统校时:支持NTP校时功能,保证整个系统具有一个标准一致的时间,确保所有的业务子系统准确的时间同步,保证系统联动的实时性、准确。设备管理:对系统设备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可以增加、删除、编辑设备。设备状态监视:可以提供直观的设备列表界面,对综合接入及交换处理系统设备状态进行监视。GIS系统集成模块(GIS)实现对电子地图的各种操作,包括放大、缩小、全图、移动、打印、点选、框选、不规那么选择等操作,具备鹰眼功能。可以中心定位方式快速定位到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查询定位: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视频名称关键字搜索符合的结果,并提供定位展现。它包括地物查询和业务数据查询:地物查询:针对地图内容,输入地物名称关键字,得到列表,并可以实现对其定位操作。业务数据查询:选择已经录用的数据类别,输入关键字得到结果列表,并实现对其定位等操作。周边查询: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街道名称、建筑名称等,查找一定范围的数据类别,并具有一定的统计功能。点状周边查询:比方查询某个建筑周围100米的社区警务室。 线状周边查询:比方查询某条街道两边100米的联防点。面状周边查询:比方查询某社区周围100米的治安点。区域查询:可以根据已有的区域信息调出该区域的所有需要查找的数据类型。比方查询某区域的所有监控点信息,那么系统就显示所有的监控点地图位。专题图展现:提供按照一定条件的某个专题的地图展现,比方监控专题图、警力分布专题图等,以饼状图为主。警力搜寻:点击事发点位置,自动获取附近的警力点位置和距离,包括移动巡逻车和固定的警务室。网络数字矩阵软件(SNVD)网络数字矩阵软件可以到达监控中心的网络数字矩阵软件专用客户端软件,支持更加灵活的解码卡与矩阵卡输出控制。支持对其他标准客户端软解码VGA输出的协同控制,支持管理最大多台客户端软解码输出上电视墙。提供本机显示控制,提供电子地图、分组、轮巡、联动等多种控制方式。提供矩阵卡输出模拟视频信号复合方式控制〔单画面、多画面、画中画〕。市局级联网关效劳模块按照《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标准》DB33/T629-2007第二局部联网单元技术要求,分局数字视频共享平台向市局提供了联网接口〔控件或SDK开发包〕,分局开放相应代码、编码格式和控制协议,提供与市局联网软件接口模块,市局可以通过分局联网效劳器〔网关效劳器〕访问和控制分局数字监控图像。系统功能视频监控功能视频监控功能可对道路、治安卡口等地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随时了解路面情况。1、支持实时视频浏览,支持16:9,5:4,4:3等画面分割;2、支持主辅码流切换;3、支持设备目录分组,包括监控目录,监控组,收藏夹,最近浏览;4、支持云台一般动作外,还支持云台锁定,模拟鼠标,三维定位;5、支持监控任务、点间巡航录像回放功能录像回放功能可以回放前端设备或中心平台的录像资料。1、支持前端设备、中心平台录像查询及回放;2、支持视频最多4路同步回放,支持快速回放〔最快8x〕和慢速回放〔最慢1/8x〕;3、支持录像打标和查询;4、支持报警录像查询及回放;图片监控功能图片监控窗口实时显示从前端设备获取的图片。1、支持实时显示前端卡口,电警上传的图片;2、多种显示模式,可以单窗口覆盖、可以进行轮询模式、亦可以单一设备显示多张后轮询;3、支持显示图片上叠加抓拍时间、车道、方向、限速、车牌号、车身颜色、速度,违章类型等多种信息,同时在窗口下也显示相关信息,可以双击放大图片;区间测速功能区间测速系统是基于车辆抓拍、车牌自动识别、网络通讯和计算机等相关技术而实现的一种新型超速违法取证系统。区间测速反映了汽车在行驶路上两个或多个区间截面之间的平均速度,此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单点测速的易躲避性,能更客观地检测车辆超速。此功能目前在高速上使用较多。区间测速标记区间测速原理:系统会自动记录不同截面点的信息:车牌,车速,时间等,当经过最后一个截面时,根据区间之间的距离计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同时根据限速值判断车辆是否超速,并计入系统。设备间的时间同步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我司采用NTP校时。查询条件:车牌,时间段。

区间测速数据库表结构c_picrecord_rangespeed。车辆查询与追踪功能通过车辆查询和追踪功能,用户可以设置相应的查询条件,对所有接入到系统中的电警设备抓拍到的车辆图片以及车辆信息进行查询,并进行追踪。1、支持普通查询、区间查询和碰撞查询,设置条件包括时间,地点、车牌类型、车牌号码等,支持模糊查询。通过这些查询,可以删选出经常出现的车辆信息;2、支持同行车查询,根据某一辆车在某一时段的行车路径,查询跟随其经过各个卡口的车辆;3、支持套牌车查询,根据同一车辆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在不可能到达的几个地点,以及车辆颜色,车牌颜色等特征进行判断车辆是否套牌;4、支持区间测试查询,区间测试计算车的平均速度,较取点测速更加合理;5、支持违章查询,对电子警察抓拍的图像进行全面搜索,并且按照要求上传到六合一平台,6、支持告警查询,对布控后产生的告警信息进行查询。布控/撤控功能系统在下达布控/撤控指令时,能够注明布控/撤控的原因、布控/撤控的责任人及布控有效时限。当布控时间超过有效时限时,系统将执行自动撤控动作。系统提供了支持短信告知功能,在布控时参加了联系人。〔需额外增加短信网关〕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模糊布控”功能,通过*和?对信息不全车辆进行模糊布控。支持布控的添加、删除、修改、撤消、查询等;支持布控的导出、导入。布撤防联动策略车辆报警联动功能车辆报警联动功能可以对电警设备根据报警的违章类型的视频联动和报警输出进行配置。流量统计功能系统具备出具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等功能。可根据各种车辆类型〔大型车辆、小型车辆等〕输出折线图或柱状图等图表,而且统计结果可以Excel文件形式导出。车道占有率统计功能系统具备车道占有率统计功能,能够针对用户指定的时间段提供车辆通过该路口车道的累计时间占比,其结果以表格、直方图、曲线图的形式输出、打印,并将统计结果传输到指挥中心,管理部门可根据这些数据采取相应措施疏导交通,提高公众出行效率。电子地图功能系统支持电子地图功能,可以直观显示前端设备的位置,以及车辆经过的轨迹路线。数据手动校准功能对于自动识别有误的记录,系统提供了数据修改功能,可以通过人工操作,修改错误的信息。关联视频功能选择一条查询结果,点击操作栏下“关联视频”按钮,系统自动弹出并播放该设备所关联的摄像机从该图片抓拍时间向前10秒开始到该图片抓拍后10秒的录像片段,如下图。视频片段播放完毕视频自动停止,视频播放窗口变灰。历史数据查询与下载功能系统提供数据查询功能,支持通过时间段、事件类型、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身颜色等组合查询数据,并提供模糊查询功能,对于信息不明确的车辆,可使用模糊条件匹配进行查询。支持查询数据下载功能。车辆比对报警功能系统具有交通平安违法行为监测报警和布控车辆自动比对报警功能。当通过车辆与用户事先布控的被盗抢车辆或交通肇事逃逸等车辆的牌照号码及车型等信息特征相符合时,系统能够自动进行现场报警和远程报警。报警信息中包括车牌号码、车速、车型、车辆通过时间、车辆图片等。具备与交警或公安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功能,并可实时将报警车辆的有关信息上传。系统支持模糊比对和精确比对。远程系统管理功能系统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功能,能通过软硬件自动检测系统故障并恢复正常工作。具有断电自动重启动、自动侦错报错、自动监测主要设备〔摄像机、终端管理设备、效劳器等〕和主要运行软件的工作状态。系统具备权限管理功能,能够对不同对象分配不同类型的使用权限。系统具备日志记录功能。可记录主要设备、网络状态和主要运行软件的工作日志,还能记录设备或者网络状态改变〔重启、或者重新连接〕、主要软件发生重启或故障等事件日志。系统具有主动校时功能,校时支持NTP校时。系统具备远程维护及参数的设置等功能。系统对时功能外场设备〔卡口、视频监控等〕能被软件平台中心基准时钟校正,校正时间间隔不大于24h。系统内设备重新启动、应用软件恢复工作或网络中断后重新连同时,能自动进行时钟校正。确保图片、视频关联查询时时间的一致性。根底管理功能系统具备根本的设备管理、监控设备编号管理、设备状态显示、字典管理、用户管理、登陆及权限管理、网络管理、运维管理、日志管理、信息导入导出等根底管理功能。软件系统关键特色多业务融合整合智能卡口、电子警察、视频监控、超速抓拍等多个业务系统,统一用户操作界面,单屏多屏组合显示,方便指挥中心和各相关警种等人员的工作。更可提供警情全网巡查、可疑信息采集、案件研判、车辆追踪、人员协查、典型案例分析、业务统计分析等公安特色业务,发挥全网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