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艺术评价赏析+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艺术评价赏析+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艺术评价赏析+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艺术评价赏析+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艺术评价赏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清诗脉,掌握鉴赏与评价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为什么写”。“怎么写”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艺术手法;“为什么写”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所以鉴赏与评价类题目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此类题分值高,答题难度大,二轮复习时要格外重视。艺术技巧赏析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判定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其一)》]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断魂。把它们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句中用“绿”和“红”分别代指“叶”与“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特征的作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朗、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有情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互文指诗歌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叠音字的使用极富音乐美,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文学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这两句展现出一幅沙尘漫天、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暮天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低沉气氛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点染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点明情感运用点染法,会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明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文学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江南》)诗中“鱼戏莲叶东”等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使被陪衬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诗人用碧绿的江水、青葱的山峦、火红的花和洁白的鸟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以乐景衬哀情,抒发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起兴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对写法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本是自己望乡怀人,却说“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表达方式诗歌中主要运用描写、抒情、记叙、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角度举例分析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远近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前两句描绘远景,后两句描绘近景感官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从体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侧面写雪1.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角度举例分析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月光、流水显示环境之幽静,而竹喧、舟动又表现了人的活动,构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虚实结合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幻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声色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句中既有“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又有黄鹂的鸣叫,传达出欢快的情绪角度举例分析正侧结合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之势。第三、四句则以天台山似欲拜倒在天姥山下来侧面烘托天姥山的巍然高耸白描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细节描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这首绝句写约客对弈而客因雨而未来的情景。“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细节的描写,极为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在烦人的梅雨中焦灼期待的心情和闲闷无聊的神态2.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借助景乐景写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以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乐景抒发哀悼之情乐景写乐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哀景写哀情“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以孤鸿、翔鸟写忧思伤心(2)间接抒情借助景哀景写乐情“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李颀《琴歌》)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借助物托物言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借助事借古讽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隐,诚问鬼神的文帝影射晚唐昏君用典“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尾联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表明归隐之情叙事抒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借助事借古讽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隐,诚问鬼神的文帝影射晚唐昏君用典“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尾联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表明归隐之情叙事抒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2023·福建4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①今已误儒生②。【注】

①青袍:又称青衿。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②儒生:诗人的自称。问题本诗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自主尝试:

⁠参考答案:①虚实结合。日落时分,诗人远眺江上,看到友人乘坐的孤舟只留下一抹影子,是实写;下句写诗人联想到友人将会去湖南绿草丛生之地,这茫茫绿草,绵延万里,是虚写。②借景抒情。借“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等景色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及无限思念之情。【抢分路径】艺术技巧赏析题注意“四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在辨明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再按照知识系统具体赏析,如抒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是借助什么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等。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确定修辞手法后进行具体说明,如它的具体表现,对什么样的情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等。4.结构特色:卒章显志、开门见山、过渡伏笔、首尾呼应等。此外,还要注意以上四大类别中不常见的描写视角,如描写感官(视觉、听觉等)、角度(远近、俯仰等),手法里的叠词、炼字等。具体的答题步骤是,先指出诗歌语句使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释,最后答出这种表达技巧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