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施工方案及方法_第1页
游泳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施工方案及方法_第2页
游泳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施工方案及方法_第3页
游泳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施工方案及方法_第4页
游泳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施工方案及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泳馆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施工方案及方法充分理解本工程图纸设计意图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放线方案,是确保测量放线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也是确保工程质量重要措施之一。1、工程测量特点1.1建筑特点1.1.1地下室占地面积较大。1.1.2本工程空间大,跨距长,立面变化较多。1.1.3游泳池、跳水池、休闲池、训练池等精度要求高。2、工程测量方案2.1测量放线2.1.1地下室定位放线采用主轴控制桩,辅佐闭合校核和加密控制网形。2.1.22.1.3使用的仪器为全站仪、垂准仪、激光经纬仪等。2.1.4标高引测(1)地下室:利用塔尺下翻。(2)±0.000以上利用塔尺向上翻,在相应结构标高1000mm处作出相应的刻痕,用油漆标出详细标高。3、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3.1施工放线3.1.13.1.2执行一切定位、放线均经自检、互检后,专职质检员验收后,并请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验收。3.2验线3.2.1专职质检员验线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项目工程师,均要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3.2.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3.2.3验线的主要部位:(1)引测桩点,与周围定位条件(是否已破坏)。(2)主轴线与其坐标控制桩点。(3)原始水准点(高程控制点)、引测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3.3测量记录和计算工作3.3.1测量记录做到原始、真实、正确、清晰。3.3.2计算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无误。3.4仪器、工具用具的使用与保养3.4.1测量仪器使用和保养(1)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护理。(2)仪器安置后不得离开,并注意防止上方坠落物打击。(3)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时加强保养,正常情况下按检定周期(一年)进行、校验一次,若出现故障,应及时送专业修理部门修理。3.4.2钢尺、水准尺、标杆使用(1)正确使用钢尺,严禁踩压,用后及时清理擦油。(2)水准尺与标杆在施测时,应认真扶正,严禁直立或靠立。4、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4.1熟悉图纸和施工场地,全面了解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形状尺寸、构造,它是整个施工过程放线的依据。4.2认真学习、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盘掌握施工段的划分,施工先后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位置。4.3测量人员进场后,应会同业主、监理、桩基等施工单位办理好水准点与控制点交验手续,根据要求将控制点引测到安全通视的地方,作为工程控制校核的依据,建立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网。5、测量、计量、通讯设备仪计划表测量、计量、通讯设备仪表计划表表十一序号名称规格精度单位数量1全站仪GTS-311±2”台22激光经纬仪J2-JD台23经纬仪J2台24垂准仪Pl-1±1/40000台25水准仪S2-3S1-1台各2台6钢卷尺50M把27钢卷尺5M把48线锤2.5kg、10kg台各1只9台秤5kg10kg1T台各1台10塞尺台511塔尺5M杆212托线板2M杆713靠尺2M杆314水平尺500MM只615坍落度筒只516砼试渗模10cm3套817砂浆试压模7.07cm3联418温度计根1019游标卡尺把420干湿温度计根121温度传感器接收仪套122电流、电压表只各3只23万用表只524绝缘电阻测试仪ZC25B-500V只225接地电阻测试仪ZC29B-2只126对讲机500米范围台366、定位放线依据本工程原始控制网点,建立本工程的轴线控制网,每个地面轴线控制点要在其延长线上测设两个以上的备用点,作为校核后备用,轴线控制点必须经验收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7、楼层轴线控制本工程采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J2-JD和J2经纬仪各两台,满足了垂直测量控制的精度要求,且操作方便。在基础施工时,采用经纬仪对轴线进行投测,纵向设立2条主控制轴线,横向设立2条主控制轴线,形成轴线方格网;以此为依据,引测出各基础梁、板、柱等,进行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对轴线进行复核;在±0.000首层顶板施工完毕后,对各轴线进行一次全面性的复核、校验;并对测量误差进行复核,并在首层混凝土面上进行弹线复核,将各条控制轴线弹在各柱上并进行校核,以此为依据,便可进行各细部的放样。上部施工时,利用全站仪、激光经纬仪、垂准仪采用天顶法或天底法进行钻直投测,将控制点投测到楼层,并逐次进行校正。8、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标高控制点作为原始水准点,经转测到现场可以通视的又远离基坑,且沉降已稳定的临时水准点上,定出绝对标高,借此标高控制点引测本工程的地下、地上楼层标高。具体方法如下:±0.000以下,将-1.00混凝土在浇捣前,每隔3±0.000以上,将-1.00-1.009、精度要求施工放线必须先进行测角,量边或方向控制点检核,符合要求后方可大面放样。9.1基础验线允许偏差:L≤30m≯±5mm30m<L≤60m≯±10mm60m<L≤90m≯±15mmL>90m≯±20mm本工程允许偏差:L≤30m≯±5mm30m<L≤90m≯±7mmL>90m≯±10mm9.2各层柱身的竖向允许偏差不大于±5mm,总高累计竖向允许差<H/1000,且≯±8mm(标准为±20mm)。9.3标高控制网必须进行附合校对,闭合差应小于±5mmN或±20mmL,闭合差合格后,应按测绘数成正比例地分配。校测由下而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二条水平线进行校核。10、沉降观测建筑物建成后会引起基础及其四周的地层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不仅会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公司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对于建筑物的有效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10.1沉降观测点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在房屋四周转角处及中间每间隔10-20m的轴线上或每单元分隔处之外墙面上,距室外地坪0.5米,且测点以上净空高度不少于2.2米,采用暗装式沉降观测,详见沉降观测示意图附图。10.2水准点的设置不少于两个,设置在距建筑物30m-80m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或沉降观测点已稳定在建筑物上。其数量不少于三个。10.3沉降观测点要求10.3.1精度要求“一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1/15,采用精密水准仪(S1)和精密测量方法,往返校差,附合或环线闭全差≤0.60N。10.3.2测量的各次观测时间:观测点稳固后即开始,然后每层一次直至完工,完工后当年每3个月测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个月一次,第三年起,每一年一次直到稳定。10.3.3观测成果要可靠,资料需完整,真正做到“一稳定、四固定”。10.4沉降观测应提供的成果10.4.1绘制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点图,观测点编号。10.4.2填写、整理下沉量统计表.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