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二文言文学案一 文言实词 含解析_第1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二文言文学案一 文言实词 含解析_第2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二文言文学案一 文言实词 含解析_第3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二文言文学案一 文言实词 含解析_第4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二文言文学案一 文言实词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间段

专►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和增强

一文化自信的同时,综合考查语文核心索养.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翻译强调重点文盲层础知

——

识,通过文言基础知识回顾,总结、拓展,理解古文

意思,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语言建构.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文言断句是对文章进行综

言合分析,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上提

高语文综合素养.

阅④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古今观照中增强文化

自觉自信.

►专题复习指导

浙江卷连续几年在选材上以记、序言、书信

类实用文为主,而没有像其他省市那样考查传记

文.这是浙江文言文考查的一大特色,

近三年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题量

没有变化,共5个小题:题型设计没有变化,5道

题目分别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赏析概括、文

言断句和文言语句翻译。

主要考查知识点: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

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并

整合文中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体精要•整体读文

[知识速览]

一、“记”类文言散文的特点

“记”这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等来抒

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等。“记”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等。碑记

是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多通过对人物的肯定阐发作者的观点态

度;游记以描写游行见闻为主,多在描写中寄托作者的志向和见解;杂记多以记

事为主,写生活杂感,阐发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序”类文言散文的特点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1.“书序”相当于“前言”或“后记”。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列

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书序”多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

深入阐发。

2.“赠序”始于唐初,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古代送别各以诗文

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赠序”往往因人立论,阐

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方法指导】

第一步,快速浏览有效信息。

充分利用实词解释、概括赏析等题目获得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信息量极大,

据此可大概了解文章内容。文段后的注释具有重要提示作用,也要有效利用。

第二步,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整体阅读全文,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能确定人物的突出特

点或事件的突出性质。

第三步,抒情议论确定主旨。

结合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来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抒情议论句多在文章开头

或结尾。

[读文演示]

文本内容阅读步骤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第一步,快速浏览有效信息。

太平州学记快速浏览“概括与赏析”题,

[宋]张孝祥确定有效信息为: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1.核心人物是o

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2.主要事件是0

当涂①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3.作者的态度是,辅

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然而置之屋壁。以注释②可进一步确定。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租②来领太守事,于是方第二步,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首段,主要记叙古今重学的传

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手,救灾之政,备统以及王租到位之前当涂县

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③昼州学的状况。

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第二段,重点记王租到任后

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以及修学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之事,表明他、重学

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的品质。

命取以为阎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第三步,抒情议论确定主旨。

查。第三段,“客”叹王租既有能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力,又为民解忧,是真正的

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

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摩耳!始王第四段,由王租而引申到历代

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社会治理,“客”感叹社会治

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乱强弱的根本原因是

不及民,颐指西力、。贤本不可已也如是夫!”“:表现了作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者关心政事、心忧天下的特

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点。

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自我核对

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第一步

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1.王和2.修葺州学(或“兴

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学”)3.赞颂

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第二步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救灾备敌勤政

徽。②王侯柜,王柜,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第三步

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贤者人而已耳

报的文书袋。

【真题试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坎而置之屋壁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下车:初到任。

D.力不赡耳赡:足,够。

解析“冲”,本指大道交叉路口,要道,这里指军事或交通上的要地。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臣子之恭也'及冬,则有边事

A.1B.1

.将以有为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颐指项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C.D.i

吾尝践而望矣.夫晋,何厌之有

解析A项,助词,表判断;助词,表将然语气。B项,副词,表承接,可不译;

副词,表转折。C项都是连词,表修饰。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

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

的王租,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租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

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

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

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解析并不是“只有王租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当涂历任长官都认

识到了,但没有能力修葺州学。

答案B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

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解析找出可以做主语的词一一“郡”“材”“侯”,“先是”是一种常见说法,

其后通常要断开,另外“凡”往往在句首。综合起来判断即可。

答案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

一不备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3分)

⑵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解析(1)略,大致。孰,有“哪一个更……”的意思。于,比。(2)之,取消句

子独立性,可不译。以……为,把……作为。兵,战争。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要结合注释把“王侯”翻译准确,不能翻译成“王侯将相”。

答案(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⑵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参考译文】

学校,是古代以来就有的。在学校立牌位来祭祀孔子,是后世兴起的制度;

在学校建阁来收藏天子的书籍,是古今共同的合乎正义的事,是做臣子的应该奉

行的事。当涂在江淮地区是有名的郡治,有学习的人,没有传述解说的地方;有

牌位,没有祭祀的地方;有天子的书籍,挖坑放在墙壁之中。

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租来担任太守,正赶上发生水灾,把提防都冲坏了,

百姓没有一粒粮食吃。到了冬天,边境地区又发生战事,当涂是军事要地,上下

震动。王租初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饥饿的

人能吃饱,倒塌的堤防进行了修筑。紧急情报日夜送到,王租都平静地对待。第

二年春天,和议达成,改元乾道,打算在学校中举行祭奠先圣先师的典礼。王租

对教授沈瀛说:“学校竟然到了这样(衰败的程度)!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

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命令他的属官蒋晖、吕滨中拆除后重新修建它。

在此之前,郡里打算建楼,建材已经全部准备好,王租让人取来建造楼阁,开辟

了两道门,凡是学校应该有的,没有一样不具备的。

有一位经过的客人感叹说:“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现在的当涂,还是

过去的当涂,来担任太守的,哪一个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却唯独忘记修葺,难

道是真的忘记了吗?是力量达不到罢了!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

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侯解除百姓的担忧,使他们进入安乐的处境,用

他的余力重新修葺这个学校,没有役使老百姓,用下巴示意一下就办成了。贤明

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

客于是又有感叹说:“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天下,流传到现

在,天地的位置,日月的光明,江河的流动,流传万世没有衰败。有时太平,有

时动乱,有时强盛,有时弱小,除此之外,难道还有别的吗?只是人的原因而已!

财物用具不充足,武器装备不强大,人才不够多,难道是真的不可改变吗?《诗

经》说:'国家强盛必须有贤人。'如果认为我的话不真实,请观察新办的学校。”

夏季四月十六日,历阳人张孝祥记。

精练真题•明确考情

练真题明考情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宗子相①集》序

[明]王世贞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

日: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韩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

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

有所不相入两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扶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

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

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

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

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本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

时时不屑也,日宁瑕无破③。余则无以李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

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

思,际吾才之界,多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学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

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韩、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

于诸贤之骤,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

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

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④有

声,以不能号令,非久出参⑤闽藩。属有岛寇事砂,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

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师。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怪,谓:“麒

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

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奈食。”其曹偶持论若此。

(选自《盒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

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镀:犹规则、法度。③碱:似玉的石头。

④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

沿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叩之泠然中五声中:符合。

B.余则无以举子相也难:诘问。

C.字不得聚句累:积累。

D.以不能附窗附会:依附(权贵)。

解析“累”是“牵累”的意思。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夫以于鳞之材

,I至无所见加犹不欲归.〔夫人之相与

/以与物境会1规摹为一方冠

,1不赂者以赂者丧]君为我呼入

解析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D项,动词,是;介词,

替。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

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

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

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

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

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

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

解析宗臣之所以对两人表示不屑,不是因为两人达不到这样的境界,而是因为

两人“不敢尽斥矩镇而创其好”。

答案B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

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

不朽矣

解析“屈法而伸其才”和“屈才而就法”的结构一致,其后均应断开;同样,

两个“乃往往”前也应断开;“悲夫”表示强烈的情感,根据文言文句子的习惯,

应单独成句,前后均应断开;“以子相之诗”作状语,其后可断开也可不断开。

答案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

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4分)

⑵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4分)

解析(1)“人力”,人的力量。“岂……哉”,难道……吗。“盖”,表推测,

大概。“微",精妙。“旨”,意图。(2)“尚”,崇尚。“通显”,通达显赫。

“日”,名词作状语,常常。”无毛发之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没有丝毫

的用处。

答案(1)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

(2)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

处。

【参考译文】

啊!这广陵宗子相的诗歌就像他的文章一样。武昌的吴国伦给他写了传,而

吴郡的王世贞给他写了序,说:以前在建安时期,曹氏父子文采出色,公韩(刘桢)

卓然特立。到了晋代的潘岳和陆机,辞藻华丽,太冲(左思)追求质朴,唐代诗人

沈俭期、宋之问文采华丽,必简(杜审言)锋芒毕露,李白、杜甫并驾齐驱,龙标(王

昌龄)洒脱不羁。古代的豪杰之士在文辞方面,常常志向相合而水平相当,文气方

面虽不同却又能互相借鉴,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

妙的意图吧。

有一天,我和于鳞(李攀龙)在燕中游历,子相带着吴国伦和天目山人(徐中行)

来了。子相文才高超,气魄雄健,很能自我欣赏,曾经和吴国伦多次论诗,不能

取胜,就趴在酒杯上,把它咬裂了,回家后整日沉思默想,到了喀喀吐血的地步。

当他迭意的时候,心神与文才互助互成,灵感自发,(这感觉)就像一敲乐器则声

音清越,合乎五声音阶,一读文章就爽快舒畅,如清风吹于腋下而饮甘露于咽喉,

然而当他达到恣意的程度而意犹未尽之时,那么所悟的道理不一定是天地间有的,

语言不一定是千百年来人们常用的,是偶尔之间悟到的。凭借着于鳞那样的才华,

然而不敢完全排斥规则而创作他喜欢的作品,更何况王世贞呢?子相只是对此时

常表示不屑,说宁做有瑕疵的玉也不做似玉的石头。我却无法诘问子相。众人中

称赞子相的,认为子相超越常规而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年轻人中反对子相的,认

为子相想达到更高的境界而舍弃了常规。然而这向来不是子相的意思。扩充我构

思撰述的思路,扩大我才华的界限,来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境界合,那么我就

获得了全部的精华;境界不合,我姑且取其精华放任瑕疵。字不能牵累句子,句

子不能牵累篇章,我经常用上等马,按照顺序来和天下的中下等马来对决,有一

场不胜利,而没有第二次不取胜,就像这样罢了。今天,他的文章都在,即使公

韩、太冲、必简、龙标这些人略微贬损自己,而附于各位贤才之末,子相也以此

为乐啊。

子相的文笔尤其奇特,只是笔力足以冲破冗腐之文风,成就一家之言,吸引

人们的注意的,却主要是在北地郡的李梦阳。凭子相的诗,足以在文法上没有缺

憾,却往往违背文法而彰显他的才华;他的文章足以显现他的才华,又常常不能

充分发挥才华而去遵守文法,然而他寿命不长,早早去世了。可悲啊!然而这样,

他也是不朽了。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

用处。子相唯独不这样。(子相)担任考功郎有声誉,因为不愿依附权贵,不久外

调担任闽藩的布政参议。接连有倭寇侵扰福建沿海,(他)安置吏民,调拨军粮,

才干为一方之首。不久又辅佐臬台成为儒生的表率。等到死了,家里的人祭祀而

世人痛哭,但子相在活着时始终不高兴,说:“麒麟凤凰,怎么能和鸡犬一样用呢?

不得到这样的人,不能成就圣世。我讨厌自己成为鸡犬一样的人,将要离去了!”

于鳞非常赞赏他,写了一首诗说:“一为麟凤言,三叹加维食。”他的同辈对他的

评价到了这种地步。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岑官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

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

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

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本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夺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

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翦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

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

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典,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

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郭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

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

友人》诗,牧亦坐是廖。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

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

有迨勺,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千睢阳。旧制,判、司、

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

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

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用■怪,桀桀者必见锄也?

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

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

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天,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

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

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

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言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刑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矮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检行治行:政绩。

解析“发言”是“开口”的意思。

答案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果足以充儒之名乎[于其外则不光

[句读之不知1此若志不在小

(卒于睢阳(将犬吠所怪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为巡船所物色

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他的。C项,介词,在;介词,给,引出动作的接受者。D项,代词,用在动词之

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

答案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

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

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

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

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解析“效法嵇康、阮籍”的是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

答案C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

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解析“又“''虽”“故”这些词语常常放在句首,其前均应断开。再根据语意、

语境可以将其他三处断开。

答案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

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4分)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天,其文岂必不传?

(4分)

答案(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

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

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参考译文】

天下不崇尚儒学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儒生究竟是怎

样的呢?戴着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宽的衣带,穿着有宽大袖子的衣服,就可称为

儒生了吗?手拿着书或趴在书上吟诵不止,就可称为儒生了吗?更何况用笔墨圈

点文章,编造华丽的文辞来称为儒生,(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也差远了。除去这个

不说,至于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醺、胡广,

世人所说的大儒,果真足够能担当儒生的称谓吗?

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他诵读古代圣王的典籍,

不研究章节字句,一定探求到其中的道理才罢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

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夺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如果)他

自身同一般的乡党没有什么两样,在他的身外就不可能发扬光大。不能发扬光大,

先王的道义就如同被隐藏而晦暗不明了,于是探求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创作诗

歌文章来宣扬先王之道。景祐初年,青州知州以荒淫放荡的作风办事,仰慕嵇康、

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教的束缚,一致效仿他,逐渐成为

风气。颜太初憎恶他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风俗教化的根本,写了《东州逸党》一

诗来讽刺他。诗于是被皇上听闻,皇上马上治了青州知州的罪。又有郛州知州对

清廉正直且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下属官吏感到愤怒不满,诬告他有罪,施拷打刑罚

(使他)死在狱中。下属官吏的妻儿软弱不能自我申诉,颜太初向来与他交好,可

怜他冤枉而死,写了《哭友人》一诗,知州也因此获罪被罢免。

在当时有人举荐颜太初学识渊博有文采,(皇上)下诏起用他担任国子监直讲。

适逢有个向来不与太初交好的御史,向皇上进言称太初为人狂妄偏激,不可以担

任学官。诏书立即下达,改任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确实宽厚温良有政绩,

不是狂妄的人。从临晋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府,在睢阳去世。旧制中,

判、司、簿、尉四考,没有因欠国家赋税考核下等的,按例录用为县令。即使愚

笨懦弱昏庸年老没什么可取之材的人,积累年数久了,也必定得到官职。但是太

初这样有才干见识,考中进士做官近十年,最终直到去世也没有脱离判、司、簿、

尉的行列,死时大概四十多岁。唉,天要灭亡儒者,一定使他们到最糟糕的境地

啊!狗对怪异的事物狂叫,那些暴虐奸恶之人一定会被铲除吗?为什么他的仕途

和寿命都很快到达尽头呢?

世人见太初所担任的官职不能调动别人,再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诘问他人,

德行有瑕疵有问题的人厌恶听到(这些言语),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

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居多,我只得到其中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所作的《题名记》,

现在收集成书并为它写序。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

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日后有见

到他文章的人,观看他的《后车》诗,那么就不会忘记引之为鉴,警醒自己;观

看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义之道就不会崩坏;观看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

酷的官吏也会心中有愧;观看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郡守长官就能知晓治理的

弊端;观看他的《望仙驿记》,那么郡守长官就不再麻炀厨传(驿站)了。由此说来,

(他的文章)对人们的益处难道不是很丰厚吗!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H〜15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个温慎,故处世

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

不敢以辈流间多)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本期足

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

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

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

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

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

圣人承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

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

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

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茜有国者成败废兴,

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

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前思念至也。楚

王问萍实④,对日:“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争之于上古,

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日:“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

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

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

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

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

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

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拳之于上古参:检验。

解析可惜:值得珍惜。

答案B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饰以温慎(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An<

[举以予人.[儿之成,则可待乎

/其有国者成败废兴/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多远而无所至极邪,〔吾尝终日血思矣

解析B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介词,用;连

词,来。C项,代词,那些;连词,表选择。D项,表示递进;表示修饰。

答案B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

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

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

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

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解析是说学者,不是说自己。

答案C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

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析正确停顿为: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

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答案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

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解析(D“足下”是第二人称代词,你;“异日”,将来;“迹业”,业绩;“勉”,

努力。(2)“完具",完备;“虽",即使;“挈置”,提携;“游、夏”,子游、

子夏。

答案(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

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

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参考译文】

我和您年龄相同但造诣不同,您性情俊朗通达坚定明慧,心性正直,气度圆

和,再加上温融谨慎,所以处事光明磊落而没有什么罪过和后悔之事。(我)在京

城期间,家庭的事和人际关系,让我整日备受束缚,不能每天写出心里的想法来

晓明自己,自然不敢以同辈来期待您。

去年请假,从江汉之间回到京城,才知道您出官的原因,你在坚守大义上英

勇无畏,先前我对您的期待之心,果然不错,私下里高兴祝贺,您果然没有辜负

上天的赋予和我的期待,这两者就是我高兴并且心里庆贺的原因,实在是太幸运

了,太幸运了。我不值得说,虽然能够勤于学习,但也毫无益处,像您这样的才

能和时机,值得珍惜啊。您可以说是性情俊朗通达坚定明慧,心性正直,气度圆

和,再加上温融谨慎,这些才能值得珍惜;年近四十任为刺史,得以安于偏僻的

小郡,有衣食之奉,而无做官的辛苦,这时机也是值得珍惜的。我认为上天给予

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我常常想到百代之后,未必就是不幸,为什么呢?因为记录的书籍多并且记

载的事情详细啊。现在的议论者一定会说:“假使圣人精深微妙的理论不能流传,

这是郑玄等辈作注解的罪过。”

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

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如果说郑玄等人的解释不值得学习,一定要让圣

人复生,像周公、孔子亲自传授微言大义,然后才去学习。那就是说圣人不生,

终生不去学习了;假如圣人复生,就又要随而耍滑了。这是不喜欢学习之人,喜

欢说大话,欺骗普通人。自汉代以来,统治者成败兴废,事业的踪迹,数以亿计,

青红皂白,根据实际记录,都可以描述,考查其来由,取截其长短,十有其四五,

足够用来应付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随从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弃而且思考

所达到的。楚王问萍实,回答说:“我前几年听童谣知道的。”这是以童子为师。

检验于上古圣人,再斟酌于所见所闻,才能称得上圣人。诸葛孔明说:“你们读书,

是想要成为博学的人罢了。”这是被所见所闻遮盖阻滞,不知道适应改变,这就是

所说的腐儒,也是求学之人的通病。

我自从元和年间以来,时至今日,其间所听到的名公才人的讨论,典章制度,

征杀叛乱,参考那个时代,参验前代古人,能够不忘记而且去思考,也可以成为

一桩事业了。但是见过之后随即忘记,听过之后随即抛之脑后,看重听说来的事

而无视亲眼看见的,这也是学者的一种弊病啊。像您天赋的禀性,和我相差甚远

的。我自己知道颓唐凝滞不能苦心求学,假如能学习,也不能施展出来,殷切希

望能成就足下的美事,他日能够受教于您而不会迷失罢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

而能名垂后代的,愿您继续努力。

析考情巧指导

1.考查内容。选材上,浙江近六年高考未涉及传记文本,选的都是

“书”“记”“序”之类散文、杂记,都带有议论说理性,阅读难度加大。文章

作者多为唐宋名家。

2.考查形式。纵观浙江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以实词、虚词、概括内容与赏析、

断句和翻译为考查重点。共5道题,除断句和翻译为主观题外,其他为单选题。

学崇一文言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指出了考查范围,即考纲要求的120个

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又明确了考查方向,即文言实词在

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历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同义)复词等方面。

考点详解•核心突破

考点突破一文言实词5大命题点

命题点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多义实词在文言

文中相当普遍。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

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

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

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

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

“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

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辨别技巧

巧借本义联系解一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笫一条),

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系.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

随从如“吾从而师之,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课

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堂房(亲属),如“从弟"o

,U,

紧扣语境推敲解

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

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

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依法小试】

1.阅读下面的文段,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并想一想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

羊斟怒而华元虏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廖之大棘,羊斟厚。明日将战,华元杀羊

飨上,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日:“昨日之事,子为阚;今日之事,我

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极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

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

(《吕氏春秋•先识》)

⑴宋华元率师座之大棘应:

⑵羊斟御御:.

(3)羊斟不与焉与:

⑷昨日之事,子为期制:

⑸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机:

答案(1)迎敌(2)驾车(3)参加(4)掌握(5)弩的部件名

【参考译文】

郑公子归生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率领军队在大棘迎敌,羊斟给他

作驭手。第二天将要作战,华元杀了羊宴飨甲士,羊斟却不在宴飨的人中。第二

天作战的时候,羊斟愤怒地对华元说:“昨天宴飨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驾车的事

该由我掌握了。”于是把车一直赶进郑国军队里。宋国军队大败,华元被俘。弩

牙相差一个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正像一个大的弩牙。宴飨甲士却忘了自己的驭

手,将师因此战败被俘,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注意其所在的具体语境。

「①项王默然不巧_________________

②六合正相廖_________________

⑴应《

③零泪座声落_________________

I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①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

(2)御《②御宇多年求不得_________________

〔③晋人御师必于骰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⑶与<②则与斗卮酒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②剜美荷以为衣兮

⑷制〈

③廉颇、赵奢之伦恻其兵

I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_____________

⑸机{②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答案(1)①回应;②适合;③顺着;④当,应当。(2)①乘着;②统治;③抵御。

⑶①结交;②给,递给;③交往。(4)①构造;②裁制;③统率;④掌管。(5)①

机件;②时机;③与“戎”合用,解释为战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丹司州牧,闻业(孟业)名彳手,复召为法曹。业衫貌短小,

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号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

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号迁东郡守,以宽惠蓍。其年,麦一茎五穗,其馀三穗四

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王岳拜司州牧拜:拜见。

B.闻业名行行:出行。

C.业形貌短小形:形容。

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寻找。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谓有过躯貌之用用:才能。

B.号迁东郡守寻:不久。

C.以宽惠蓍著:著称。

D.俞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合:集合。

解析a)A项,根据语境可知,“岳”是人名,“司州牧”是官职,把“拜见”

代入语境很明显语意不通顺,此处“拜”应解释为“被授予官职”。B项,根据语

境可知,“名”“行”是并列关系。“名”是“名声”之意,“行”应是“品行”

之意。C项,根据词语搭配可知,“短小”的应是“形体”,所以“形”应是“形

体、身体”之意;另外,“形”“貌”是并列关系,“貌”是“容貌”之意,所

以“形”也应该是个名词。D项,根据语境可知,“寻”应为“寻找,找到”之意。

⑵合:全。判断这个“合”的意义时,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合家欢乐”的“合”,

由此得出解释。

答案(1)D(2)D

【参考译文】

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牧,(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