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_第1页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_第2页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_第3页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_第4页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生病的迹象幼儿常见病的表现及防护常用的幼儿护理技术教学内容掌握幼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措施掌握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特点、预防及护理教学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第一条: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幼儿的抵抗力弱,容易生病;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必须依靠大人的细心观察来及时发现情况。对幼儿健康的观察是早发现疾病的关键如何观察幼儿的健康状况?

生病的迹象

生病的迹象(一)神态异常(二)吃喝异常(三)大小便异常(四)睡眠异常(五)体温异常(六)呼吸异常

生病的迹象(一)神态异常

精神——无精打采、不爱玩、烦躁不安表情——眼神发呆、似凝视远方,同时有尖声啼哭等现象(神经系统疾病)脸色——苍白(营养不良性贫血)、发黄(营养不良性贫血、肝病会有黄疸)、紫蓝(先天性心脏病)

(二)吃喝异常食欲不振异嗜癖(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如喜吃泥土、蜡烛、煤渣、纸张等):钩虫病、缺锌缺铁食欲亢进:糖尿病——吃得多、喝得多、尿多,甲亢,心理异常

(三)大小便异常

1、大便异常正常粪便因含胆色素,呈黄褐色。(1)粪便表面有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在一起,排便便哭——肛裂(2)脓便血——细菌性痢疾(3)红果酱样——肠套叠(4)白陶土样——黄疸型肝炎(5)柏油样黑便——流鼻血咽下、消化道出血(6)蛋花汤样——食物过量、食物或食具不干净

2、小便异常正常的尿液——清晰透明、呈淡黄色(1)尿色异常红色尿——急性肾炎(2)尿量及排尿次数异常尿量明显减少+眼皮浮肿——肾病

尿量明显减少+腹泻——脱水

排尿次数明显增加——泌尿道感染

(四)睡眠异常入睡困难或嗜睡——脑膜炎、脑炎的早期表现睡眠不安——心理障碍、蛲虫病、佝偻病、夜惊、梦游鼾声大作——鼻咽部疾病

(五)体温异常正常:36~37.4℃低热:37.5~38℃高热:39℃以上孩子一旦发热,要马上退热吗?为什么?

发热是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与疾病作斗争的一种武器。体温升高可促使体内抗体生成、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动,有利于消灭细菌、病毒(幼儿处于低热状态<38℃时,代谢速度增快,能制造较多的抗病物质,有利于康复)。因此不要把发热看成是不能容忍的症状而急于降温。幼儿发热时,精神只要好,就说明病情不重,就应该让机体与疾病抗争、不要急于应用退烧药。高热(>39℃)持续过久,可造成代谢紊乱,将对肝、肾、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幼儿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还可引起抽风,因此应采取降温措施。总之,既不能一见发烧就吃退烧药,又要在高烧时果断采取降温措施。(六)呼吸异常

不同年龄呼吸次数的平均值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0—1岁

302—3岁

244—7岁

22若呼吸明显加快(气促、憋气),且脸色苍白或青紫为异常。

幼儿常见病的表现与防护儿童少年患病特点

1.婴儿及幼儿前期(托儿所年龄期):

该时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蛲虫病及佝偻病较多。

2.幼儿期(学龄前期):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仍然很多,消化道疾病有所下降,肠寄生虫病、龋齿、沙眼等患病率有较大增加。

3.童年期(学龄期)有明显自觉症状的疾病患病率较低,但从因病缺课原因看,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疾患以及消化道疾病仍占主要位置。蛔虫和沙眼感染在这一时期较为常见;龋齿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近视眼和脊柱弯曲异常患病率增多。结核病、意外事故等增多。

4.青春期(中学年龄期)沙眼和蛔虫感染率减少,龋患率降低,而近视却明显增多。固定性脊柱侧弯和驼背有所增加。风湿病、肾炎、肝炎、结核病、胃病等也比学龄期有所增多。青春期少女月经异常(包括痛经)也较多见。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幼儿常见病的表现与防护一、常见呼吸道疾病:普通感冒、肺炎等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等三、常见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肥胖症等

四、常见的传染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手-足-口病等五、心理行为问题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什么是症状?指疾病引起病人的主观不适,异常感觉,功能变化或明显的病态改变。

同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发热、呕吐、腹痛、咳嗽、

皮疹、惊厥等。一、常见呼吸道疾病(一)普通感冒病因: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病。症状:多数症状较轻,可有低热、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防护1、发热期间要卧床休息,多喝水;食物需要有营养,好消化;2、体温在38℃以上,应退热,服退热药要遵医嘱,一般使体温降至38℃左右3、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温适中。

(二)肺炎病因1、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3岁以下幼儿冬春季常见病;2、患佝偻病或感染麻疹、百日咳后容易发生。症状发热、咳嗽、气喘等防治1、居室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要适宜,避免对流风;2、发现有阵阵憋气等异常要及时就诊。小结: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全身症状:发热(可高可低)、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等伴皮疹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麻疹、水痘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季节:气候骤变的时候居室内空气污浊:居住拥挤;通风不好;大人室内吸烟;室内微生物数目增加及小儿气道粘膜受到损伤等情况下,病原菌就会乘虚而入。疲劳、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又为感染创造了诱发条件。预防方法远离传染源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与病源的接触增强自身抵抗力坚持三浴,体格锻炼空气浴:户外活动阳光浴:多晒太阳水浴坚持锻炼,安排好循序渐进的内容,锻炼时激发孩子良好的情绪,强度以孩子没有不适感为宜定时通风换气

冬季室内外温差过大,湿度相对较低,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婴幼儿体内。

即使是在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通风良好,室内空气顺畅流通,空气中80%的细菌会被稀释,单位面积的细菌会明显减少。

加大室内湿度。

对居住的环境要经常打扫。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按时预防接种如接种麻疹、百日咳、风疹等的预防针,可有效地提高小儿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切断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为了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对体弱多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以及外出归来后按规定程序洗手的好习惯。多饮水

保持气道粘膜的湿润、清洁;由于冬天饮水少,加上蔬菜水果摄入少,小儿大便干燥在冬天比较常见,因此家长不能以为冬天出汗少就减少给小孩的饮水量。发热

发热是儿童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目前儿童体温的测定办法各地不一,一般用腋表测体温36℃~37.4℃为正常。正常体温在一昼夜之间会有一定的生理波动,如下午比早上稍高,但其波动范围不应超过1℃。

发热的分度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

(一)鉴别要点

发热为体温的异常升高,引起发病的原因很多,应积极寻找病因,结合儿童的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史,并注意观察发热时所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加以鉴别。儿童发热的常见病为:1.发热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提示呼吸系统疾病。2.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症状时,特别在夏秋季节,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3.发热伴有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考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核等。5.发热伴有皮疹时,要根据皮疹的性质和部位予以鉴别。6.发热伴有局部感染,发热时要仔细检查各个部位,多见局部感染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可致高热的常见病

与高热相伴的症状

可能患的疾病鼻塞、流涕、咳嗽、咽红感冒嗓子痛、扁桃体红肿急性扁桃体炎发热三四天、热退出皮疹幼儿急诊嗓子痛、呕吐、猩红色小米粒大小皮疹,杨梅舌猩红热冬春季,头痛、喷射状呕吐,皮肤有出血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夏秋季,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抽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有不洁食物史,抽风,可有脓血便中毒型痢疾(二)处理原则

1.降温

发热时要多饮开水,卧床休息。降温主要采用物理降温,如额部冷湿敷高热持续不退可头枕水袋,并可服用退热药物,以防高热惊厥。体温高于38.4度—可用退热药物,每次之间间隔4小时。酒精擦拭—体温在39度以上,或者服药不退者。酒精擦拭注意事项⊙酒精擦拭的顺序:额头—耳后—颈部—前胸—上肢—下肢—后背,皱褶处重点擦拭⊙酒精要用30%至50%的进行擦拭⊙擦拭部位裸露,其他部位盖好,避免着凉⊙注意观察幼儿的皮肤、呼吸、脉搏⊙擦拭后30分钟试表2.加强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高热持续不退或精神差,出现新的阳性体征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发热注意事项⊙不要捂(用被子盖,多穿衣服)⊙多饮温度稍高一些的热水、汤等⊙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惊厥发作时的典型表现:突然意识丧失,两眼眼球上转呈斜视或疑视状,全身或局部(四肢或颜面肌肉)不自主抽动,部分儿童大小失禁。发作时间持续长短不一,短至仅数瞬息即止,长数分钟。发作次数可因病因而有不同,少则每天1~2次,多则数十次不等。发作过久可因缺氧造成脑部不可逆的损害。(一)鉴别要点

惊厥是儿童常见的急症症状之一。

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有关病史,注意儿童的发病年龄,惊厥发作时有无发热而予以鉴别诊治。

1.惊厥伴有发热常见的疾病

(1)高热惊厥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突然高热而致抽搐。常发生于体温骤升时,发作持续时间短,能自行缓解,惊止后神志清楚。但此后每逢高热即有发作可能。

(2)感染

惊厥伴有呼吸道症状,常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惊厥伴有消化道症状,特别为夏秋季节,应警惕中毒性痢疾的发生。

惊厥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2.无热惊厥常见的疾病(1)低钙惊厥年龄特点为多见于婴幼儿,发作时有手足搐搦表现,次数多少不一,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改变。

(2)癫痫惊厥反复发作,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改变。

(3)中毒毒辣有误服药物或毒物史,因中毒而发生惊厥,发作时意识不清,呕吐,腹泻,可闻身体周围有特殊气味。

(二)处理原因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惊厥,首先对症处理控制惊厥。1.一般处理

(1)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解开衣领、裤带,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口腔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去除咽部分泌物。惊厥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时需及时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降低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2.立即止痉

(1)针刺:取人中、合谷针刺止惊。

(2)药物:安定每次0.25-0.5mg/kg,最大量为10mg肌肉注射止惊。

3.对惊厥持续状态或病情较重者应在给予止惊对症处理后立即护送医院治疗。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或性状改变多见于夏秋季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一)病因1、腹部受凉、吃冷食过多、牛奶过敏;2、食物或食具被细菌污染或感染病毒、霉菌等病原体而引起胃肠道发炎;3、消化道以外的全身疾病,如患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二)症状病情轻:一天腹泻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体温、食欲尚正常。病情重:一天腹泻十几次或几十次,大便里水分多,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口唇发干,皮肤弹性差,甚至会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三)防治1、不必禁食,要给吃些易消化、有营养的食品(鸡蛋羹、面片等);2、注意腹部保暖;3、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4、严重脱水者要及时服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的用法:现用现加凉开水或温开水1000毫升(大包装)溶化后给患儿分次口服。(小包装加水量为500毫升)口服补液盐是经专家科学配制的,不需再加糖或其他成分切忌用滚开水冲化,以免使其发生化学变化成为有害物质已加水配制成的溶液不宜久置,应于24小时内服完医生指导下使用

腹痛

腹痛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症状,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属于急腹症范围的,常需要给予紧急处理(急腹症是指由于腹部器质性病变而有可能急需外科手术的病症)。如出现漏诊误诊将会给儿童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疼痛形式:绞痛、钝痛、放射痛

(一)鉴别要点

当儿童出现腹痛时,应详细询问腹痛发作时的状况,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和伴有的其它症状。由于腹痛病因有时不一定在腹部,因此应注意查看儿童全身状况并结合发病的特点做出判断。

腹痛的初步鉴别:1.腹痛部位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正中---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部---胆道蛔虫左上腹部---脾脏创伤脐周围-----肠蛔虫,急性肠炎右下腹部---急性阑尾炎左下腹部---痢疾,粪块堵塞腰部---肾盂肾炎2.腹痛性质:突然发生的上腹部阵发性剧痛以胆道蛔虫症多见;腹痛放射到右肩可能为胆道疾病。3.伴随症状:急性胃炎常有呕吐或不洁食物史,痢疾除腹痛外有脓血便,肠炎有腹泻。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可见于:

(1)急性阑尾炎:可突然出现腹部或脐周疼痛,后转至右下腹疼痛并呈阵发性加重,体温多增高。

(2)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腹痛,面色苍白,大便为果酱样粘液血便。

(3)急性肝炎: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发热,部分可出现黄疸。

(4)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腹胀、无大便。

(5)急性腹膜炎:以高热、频繁呕吐、剧烈腹痛和腹胀为主要表现。

(6)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典型症状为腹痛、发热、呕吐,有时会发生腹泻或便秘。腹痛以右下腹部为多见。

腹痛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道症状时常提示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腹痛伴有出血性皮疹时应考虑过敏性紫癜。发病时以腹部剧痛,同时可伴有黑色血便、关节痛、皮肤以四肢末端和臀部出现对称性出血性皮疹为特点。

腹痛经常性反复发作:常为肠痉挛、肠道寄生虫症。

(二)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1.在腹痛发作过程中,特别在病因没有确定时,不得随便给予止痛药物,以免误诊。

2.对腹痛的小儿可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腹部,减少痛苦。3.密切观察小儿消化道症状及大便性状。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儿精神面色不佳,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时应立即送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呕吐

呕吐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胃肠道发生逆蠕动,同时伴有腹肌收缩,从而迫使胃内容物从口或鼻腔涌出。呕吐呈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时,可为严重疾病的主要表现,并可引起不良后果。呕吐物不慎被吸入气管时,可发生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造成窒息。当呕吐频繁出现,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会造成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一)鉴别要点

呕吐虽可单独发生,但常随其原发病而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引起呕吐的病因很多,如各种感染、消化道梗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和喂养不当等,因此要仔细询问病史注意呕吐与饮食的关系,观察呕吐的特点、次数以及伴随的体征,以助鉴别,明确诊断。

1.呕吐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2.呕吐伴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多见于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急性肝炎、腹膜炎等。当消化道梗阻时也会出现呕吐。3.呕吐伴有发热、昏迷、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要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常有喷射性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脑震荡应有头部外伤史。4.喂养不当,饮食过量可在餐后引起呕吐。误服药物中毒后会出现呕吐。

(二)处理原则1.加强护理,保证小儿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呕吐物的吸入,不要仰卧以免造成窒息。2.呕吐时可轻轻拍打小儿背部,缓解呕吐的痛苦。3.当呕吐量多,呕吐次数频繁时要防止脱水。4.呕吐后漱口清除异物,少量多次的饮水,补充水分。5.在呕吐伴有急危性症状时,如精神萎靡,高热持续不退、喷射性呕吐或腹痛进行性加重时,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外科急腹症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诊治。厌食

厌食为一常见症状,是指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长期厌食会伴有体重不增或下降,常有器质性病变或精神方面的障碍。

(一)鉴别要点

1.厌食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表现为生活不规律,吃饭不定时,饭前吃糖果、点心等零食,从而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高糖、高蛋白饮食也会使食欲下降。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常为厌食的主要原因。

2.伴有厌食的常见疾病

(1)慢性感染

可伴有长期的食欲减退,如结核病、慢性肺部感染、肾盂肾炎、慢性肝病。

(2)营养障碍

锌缺乏、铁缺乏症。

(3)药物作用

有些药物会造成胃肠道反应,引起食欲减低,如抗生素(红霉素等)。3.与精神社会因素影响有关

(1)家长不合理的喂养,要求多吃致使儿童反而产生厌食。

(2)精神压力和情绪变化,如家庭不和睦,训斥、恐惧可使儿童食欲减退。

(二)处理原则

1.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2.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厌食,应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3.采用中医中药对症治疗,服用开胃健脾的中药和捏脊疗法,对食欲或消化功能差的儿童会有一定的疗效。三、常见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肥胖症贫血的种类1、造血不良因缺乏造血物质,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因骨髓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2、溶血性贫血因红细胞破坏增加所致。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慢性失血,如钩虫病等。(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贫血1、原因(1)先天储铁不足;(2)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3)生长发育过快;(4)疾病的影响,如长期腹泻、寄生虫病等。2、症状

我国青少年中的贫血患者98%属轻度,轻度贫血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起病较慢,在孩子身上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许多孩子也只是在其他疾病验血才发现血红蛋白低。轻度贫血症状虽然不容易被发现,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表现为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稍大些的孩子表现为无精打采或烦躁不安。如果在贫血较轻的时候没有及时治疗,等病情加重,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经常生病。判断贫血的标准是检查血常规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6个月~6岁的孩子,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1克,就属于贫血;2、6岁~14岁的孩子,血红蛋白如果低于12克,就属于贫血。3、预防注意纠正幼儿偏食习惯;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钩虫病的,要进行驱虫治疗。(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岁以下幼儿的常见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肥胖症

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的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轻度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中度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30%-50%高度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病因1、多食、少动2、遗传因素3、内分泌失调4、心理因素危害1、使人行动笨拙2、体型不美观3、影响健康(1)易致扁平足,即使走路不多也会感到腰疼、腿疼;(2)由于腹部脂肪堆积,横隔上升,使呼吸不畅,易感疲乏;(3)会造成高血脂症,成为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4)延续到成人,易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5)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等。防治1、调整饮食;2、解除精神负担;3、适当地增加运动量;4、不可用减肥药;5、因内分泌疾病等所致肥胖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龋病(龋齿)龋齿是牙齿硬组织的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的无机盐脱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因细菌侵人导致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造成进行性、破坏性损害,导致患牙的全部破坏。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第三位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精细,甜点糖果丰富多彩,龋患率呈上升趋势。全国牙防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龋齿。权威调查表明,我国5岁儿童中77%都有龋齿,平均每个孩子有将近5颗坏牙。防龋也必须从幼儿园和小学做起,同时应抓紧对恒龋的早期充填。我国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

“四联因素论”: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细菌是龋齿发生必不可缺的因素,目前己公认的主要致龋是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食物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当宿主抗龋力降低时容易患龋,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和组成、唾液、全身状况、内分泌功能改变都会影响到牙齿的抗龋能力。龋病从菌斑的形成到具备致龋能力,从一个小小的早期损害发展为龋洞;需要一个缓慢发生、发展的过程,平均需要18个月的时间。龋齿发生的过程残留食物发酵产酸

牙釉质被蛀蚀

牙本质被破坏

牙髓腔坏死如果我们能在其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及时予以干预,必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刷牙你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吗?注意:坚持每天刷牙两次

坚持每次刷牙3分钟护齿方法龋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口腔保健宣传教给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药物防龋其它防龋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吃喝次数避免吃喝高酸性食品避免吃坚硬的食物避免吃粘性强的食物间食同时给茶、水和牛奶饮料多汗

汗腺分泌过多称为多汗。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或体内供热和产热过多时,多汗为机体调节体温所必需,称为生理性多汗。因受某些疾病因素的影响所致的多汗称为病理性多汗。

鉴别要点1.生理性多汗

常见于气候炎热、室温过高或穿衣、盖被过多时,当剧烈运动之后,快速饮热食时也会导致生理性多汗。

2.病理性多汗

往往出现在患儿安静状态或睡眠时,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睡眠时常因盗汗湿透枕头。常见伴有多汗的疾病有:

(1)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结核病、风湿热活动期、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2)营养性疾病:佝偻病活动期、营养不良。

(3)药物作用:服用解热药物后。

(4)中毒:有机磷中毒、铝中毒、贡中毒。

(5)精神因素:精神过度兴奋或紧张、惊吓、恐惧等。

处理原则

1.加强护理,对出汗过多的儿童要及时将汗水擦干,更换汗湿的内衣,避免受凉。2.对非生理性多汗的患儿要督促到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后按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四、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ndisease),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学前人群因其生理特征和社会特性,是常见传染病的高发群体。幼儿园是相对人群聚集的场所,幼儿免疫功能水平低,易感性高,传染病易于在园流行。

传染病的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病程的发展有一定规律(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患者、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播途径:空气、饮食、接触、虫媒传播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

幼儿园:加强晨检,班级活动室加强空气消毒,勤开窗通风勤晒被;对一些幼儿接触的物品加强消毒;尽量减少或避免集体活动;让幼儿多进行户外运动和晒太阳,勤晒被子、被褥。患儿:离园隔离,在家休养。要等症状全部消失,有医疗机构开具的健康证明才可返园。

一般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注意事项:室内空气:1、对发病班级加强室内通风换气;自然净化空气。2、紫外线杀菌照射消毒2个小时,门窗关闭,到达要求开窗通风。

一般胃肠道传染病的消毒注意事项:1、加强对幼儿接触到的室内地面、墙壁、用具等的消毒;2、食具、水杯、毛巾、餐巾:84消毒剂浸泡。蒸气煮沸消毒15~30分钟;3、玩具:毛绒、塑料玩具、图书阳光下强光曝晒。

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根据季节变化(春季流感、流脑、手足口病)、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带状疱疹、狂犬病、手足口病三、细菌性传染病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

“种四苗、防六病”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六病: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多见。常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流行过程短。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的密集程度有关。感冒大流行具有周期性,平均每隔10~15年爆发一次。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及其他许多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常造成爆发和流行。流行病学特征: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表现: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临床表现常见两种类型:

单纯型流感病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

流感病毒性肺炎(肺炎型流感)重型、轻型

预防(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学校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学校应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教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学习用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3)药物预防:易感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或病毒唑滴鼻、中草药预防。(4)流感疫苗:常用亚单位、裂解和灭活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因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难以对突发变异的流行株有效预防。患有发热性疾病、慢性心、肺、肾等疾患及过敏体质者,不宜接种。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以飞沫传播为主,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感染。表现起病大多较急,起病数小时后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预防预防

护理(1)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2)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也可外敷清热解毒的中药;(3)在腮肿期间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避免吃酸的食物;(4)应用中药治疗。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单位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被动免疫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3)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也可明显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传染性肝炎1、病因及传染途径通常指病毒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乙、丙、丁、戊、己和庚型。甲肝和戊肝属于急性病症,多由饮食、消化道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多可以自限和痊愈。乙肝和丙肝多为慢性病变,活动性病变者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传染途径多为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丙肝为输血和静脉吸毒传播。

2、症状各种肝炎病毒都以肝脏为侵袭对象,引起肝脏病变,有相似的病状(肝大、肝区疼痛、厌油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黄疸、出血倾向等)。

3、综合性预防措施(1)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保护易感者;(2)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培养幼儿有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水杯、牙刷等要专用;(3)集体儿童机构的工作人员、炊事员等要定期体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不再直接接触儿童;(4)对肝炎病人的食具、用具、玩具以及便盆、屎尿,均应严格消毒,病人应隔离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病毒CA24变种引起。

该病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好发于夏秋季。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病人的泪水及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传播途径:通过接触传播,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如病毒污染了水源可造成大面积的流行。易感性:

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各年龄均可发生。本病愈后可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重复感染。124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最长不超过3天。起病急,发病后即出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眼睑肿胀,球结膜下出血。可发生角膜多发性上皮剥脱及点状上皮浸润。

开始时可为单眼,但迅速累及双眼。

分泌物初起为浆液性,以后变为粘液纤维素性。125预防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加强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卫生管理;不盲目乱用“预防性眼药水”,避免交叉感染126

细菌性痢疾1、病因及传染途径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口传染。2、症状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大便内有粘液和脓血。少数未见脓血便就发高烧、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3、护理(1)坚持治疗;(2)注意饮食;(3)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屁股;(4)注意消毒隔离。4、预防(1)做好消毒隔离,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2)饮食宜选择少渣、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少油腻,忌牛奶、生冷及刺激性食品。(3)避免受凉,特别是腹部受凉,做好保暖。(4)起居有时,生活有规律,病情反复时注意适当休息,病情稳定时应适当锻炼。(5)慢性痢疾病程较长,注意避免任意调换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受。(6)慢性患者如出现明显腹痛、腹泻等急性发作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皮疹按皮疹的形态分为:斑丘疹、疱疹、紫癜

皮疹鉴别诊断表病名多发年龄

临床要点—————————————————————皮疹特点症状表现麻疹6个月-----5岁大小不等的斑丘疹,自耳后、颈部向下蔓延至全身,手掌、足踝,2---3天出齐,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疹后脱屑,留棕色痕迹,1---2周消失。病初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咽部有分泌物,2—3天口腔出现发烧,3----4天出疹,有麻疹接触史(9---14天)。飞沫传播风疹1---5岁自面部——躯干——四肢,一天四肢出齐,掌踝多无疹,斑丘疹2—4天消退无痕迹。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发热1---2天出疹,耳后疹部淋巴结肿大。飞沫传播脓包病1---8岁在口周围及全身其它部位可见脓包,脓包破溃后有糜烂面,有感染液或脓性分泌物,干后结黄痂,夏秋季多见。无发烧,全身情况好。猩红热2---8岁自颈、胸、腋部——躯干——四肢,半天内出齐,弥漫性鲜红色点状小丘疹,有杨梅舌。发烧、咽部一天内出疹,咽、扁桃体充血,可有渗出物,出疹2—3天出现杨梅舌。水痘6个月---6岁躯干——头部——四肢,红色丘疹——疱疹——结痂,皮疹周围有红晕,结痂可同时存在。发烧,一天出疹,症状轻重不一。飞沫传播病名多发年龄

临床要点—————————————————————皮疹特点及临床表现幼儿急疹2岁以内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39~40,持续3~5天而骤降,热退后出皮疹。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多在1~2天内消退,不留色素斑。飞沫传播手足口病6个月-----5岁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1、病因及传染途径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2、症状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3、预防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1、接种疫苗

2、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3、加强医学观察,及时就医: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4、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疾病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5、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案例分析3岁的豆豆到幼儿园没几天,老师就发现她特别好动,而且所进行的活动总是很短暂,一会儿玩拼图,一会儿画画,一会儿玩积木,更让老师担心的是,稍不注意豆豆就会爬上窗台,还会拍打其他小朋友……

五、心理行为问题生物功能性:排泄、睡眠、饮食等运动性:多动、抽动等社会性:攻击、破坏、说谎等性格与情绪方面:违拗、退缩、恐惧等紧张性:擦腿、咬指甲、咬口唇等语言问题:口吃、发育迟缓等交往问题:退缩、孤独等现状:躯体疾病过度治疗现象普遍心理行为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轻微脑功能失调,是一种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表现:婴儿期爱哭、易激惹、兴奋少眠、难以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排便习惯;幼儿期不守纪律,好喧闹,玩耍无长性矫治:行为治疗法

防治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环境,避免损害因素早期发现异常和早期干预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过度保护(包办代替、过分控制)

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化不足,发展为社会适应困难,社交无能心理不成熟自我中心不负责任的行为

常用的幼儿护理技术常用的幼儿护理技术测体温物理降温法喂药滴眼药滴鼻药滴耳药止鼻血简易通便法测量体温测量体温前先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先擦去幼儿腋窝的汗,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中央,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5~10分钟后取出。读取数据时不可碰到水银柱。

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36~37.4℃为正常体温(腋表),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物理降温法幼儿体温超过39℃就属于高热。高热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还会使体内的热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消化功能减弱,甚至引起惊厥,所以幼儿发高烧就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常用的退热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对于婴幼儿来说,物理降温的方法更安全。给药的注意事项要根据医嘱或说明书给药,口服药一定要家长在保健员处登记才可以喂。给药前查对幼儿姓名、给药日期、家长签名、药名、用药时间、剂量、保健员签名、药物有效期。注意药物性状、是否受污染或变质等。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口服给药法幼儿园保健室不备幼儿口服药。家长带回园的药物都需要经保健员核对病历,并进行登记,方可给幼儿喂服。混悬剂摇匀后喂,正确使用量杯,掌握好剂量。喂药前,核对“服药登记本”,查看药物有效期,药物性状有无改变。鼓励幼儿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也不要把药掺在饭菜里,这样会影响药效眼给药法目的:防治感染、镇痛等眼药水滴药操作方法:先核对药名、有效期,查看药物性状,操作者先把手洗干净,小儿眼部如有分泌物,先用干净毛巾擦净,操作者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